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攜解碼耳放市場是在HIFI市場里一個非常小眾的細分市場,在這細分個市場里繼續堅守的廠家并不多,產品種類也不是特別的多。雖然這個細分市場比較的小眾,受眾消費群體并不多,但是還是有些廠家還在繼續堅持,其中飛傲就是在這個細分市場繼續堅持的廠家之一。目前飛傲在便攜解碼耳放這個細分市場當中,推出的是Q系列產品,這個系列產品都自帶電池,主要搭配手機、筆記本或者其它便攜設備使用,旗下的產品有Q1MKII,Q3、Q5s。本次的重點就是飛傲最新推出的Q3。

    說說產品定位,看看產品外觀

    從產品的數字大小中不難看出,Q3的定位明顯處在Q1MKII與Q5s之間,這款產品的定位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存在,它的身形猶如Q1MKII一樣苗條,但是音質水平卻能接近自己家族里大哥Q5s的音質表現。售價上自家大哥Q5s售價為2298元,自家小弟Q1MKII售價為698元,Q3的售價為998元要比Q1MKII貴上300元。

    說完了產品定位我們再來看看產品的外觀設計。飛傲Q3的設計與自家旗艦Q5s的外觀設計風格差距明顯,Q3不像Q5S那樣的棱角分明和厚重,Q3的整體設計風格非常圓潤,小巧輕薄。Q3整體采用了純黑色的機身設計,在機身上印有白色的LOGO和產品的基本信息,這種黑白配色的設計永遠不會覺得過時,并且非常的百搭。需要注意的是,設計師為了使機身配色更加的統一,將金色的Hi-Res認證標也設計成了白色,這樣一來機身正面的視覺觀感更加的統一和諧。當然外觀這個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不好做過多的評價。

    飛傲Q3機身采用了全鋁合金CNC與精細噴砂工藝,手感非常細膩,機身重量為110g僅比Q1MKII重了9g拿在手里的質感還是非常小巧緊湊的。Q3機身的大小也得到了了非常好的控制,長寬高為105x59x12.5mm,僅比Q1MKII長了6mm,可以說飛傲Q3很好的兼顧了機身大小與音質。

    貼心的設計,豐富的接口

    飛傲在Q3便攜播放器上加入了聰明燈的設計,這個RGB燈可以通過不同顏色指示出播放器的的不同狀態,比如48k及以下采樣率亮藍色的燈、48k以上為黃色;DSD格式時為綠色;播放器處在充電狀態下LED燈處在呼吸模式。用戶可以通過這個LED指示燈最為直觀的了解播放器的狀態。Q3還內置了1800毫安時的電池,不光內置了電池還貼心的設置有“充電開關”的撥鈕,在捆綁解碼使用時可以關閉充電功能,這樣就不會額外消耗手機的電池電量,在連接電腦使用時也可以避免出現頻繁充電的現象。

    在接口方面,飛傲Q3與Q1MKII最大的區別就要數輸入接口了,Q1MKII上還是采用的是MicroUSB接口,到了Q3上換成了現金更為主流的Type-C接口了,日常使用起來會更加的方便。輸出接口方面,Q3配置了4.4mm的平衡接口、2.5mm平衡接口、3.5mm單端口,這樣豐富的接口配置基本覆蓋了市面上的主流插孔。在接口方面還有一點值得一說,飛傲Q3搭載正規蘋果授權芯片,即使iOS升級也能正常適配,這對于蘋果用戶來說真的是一個好消息。

    也許是你最關心的:實際聽感

    老規矩,說實際聽感前先介紹一下飛傲Q3的硬件配置,當然飛傲旗下的產品硬件配置自然低不了。飛傲Q3搭載了AKM在今年最新推出的AK4462解碼芯片,飛傲Q3也是這枚芯片的首發機型,耳放部分搭載的是兩枚THXAAA-28,此前THXAAA旗艦技術只出現在飛傲自家高端產品上,現在這項旗艦技術開始下方帶中端機型上。解碼芯片采用的是XMOSXUF208。不難看出,飛傲Q3在硬件配置上相當厚道,再聯想到998元的售價,好像更加顯得性價比十足。

    一個998的便攜解碼耳放真的可以提升音質嗎?答案是當然可以。最開始拿到飛傲Q3的時候我并不看好它,但是實際體驗下來給我的印象相當深刻,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用飛傲Q3搭配我自己的手機三星S20Ultra,耳機使用的則是飛傲自家的FA9。首先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有了飛傲Q3的幫助,推力有了明顯的變化。并且聲音變得干凈了,這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THXAAA技術的加入使得整體聲音非常干凈沒有過多的音染。并且可以為使用者呈現出更多的細節,聲場也變得開闊了起來。總的來說飛傲Q3使得一部普普通通的智能手機瞬間變成了一款中端的入門播放器。通過我的實際體驗來看這套搭配還是非常適合聽古典樂的,聲音非常的干凈、細節也變得更加的豐富,閑暇之余用這套組合聽聽歌還是十分享受的。

    總結

    起初我對于一個不到1000元的便攜解碼耳放是持有懷疑態度的,998元買一個解碼耳放真的可以讓音質有質的提升?現實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實際體驗下來,998元的飛傲Q3還是有著相當優秀的表現的,不管是聲音的細節還是純凈度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并且現在帶有3.5mm耳機孔的手機越來越少,花不到1000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一下手機的音質,我覺得還是非常劃算的。如果你不滿意你手機現在的音質水平,或者想讓你設備的音質可以有一定的提升,飛傲Q3也許是一個不會錯的選擇。

    (7542025)

    久之前咸魚淘了個手辦二代K702,直插筆電總被舍友說推不動。近期Hi-Fi心喚起,就入個便攜解碼折騰起來。趁此機會,淺談電腦外接解碼的體驗。

    科普

    推力

    經常聽到老燒說某某耳機推不動,得上多少多少錢的耳放。關于能否推動,headphonesty有相關的計算器,網址。輸入靈敏度、阻抗、動態峰值響度即可自動計算。一般音樂的峰值響度是90-110dB。根據貼吧說法耳機可以發出110db聲響,但是正常的人在110db下只能承受4分鐘。

    里面有大部分耳機的數據,包括傳說的大手辦AKG K701。

    算得AKG K701在110dB的動態峰值響度下,需求的輸出功率是52mW,壓擺需要1.8V,電流需要29mA。根據數據,會自動幫你判斷能否推動。iPhone6、三星s5就沒法推動,筆記本電腦、大部分耳放都是可以推動的。所謂推不動的感覺,就是音量調節到最大,聲音還是很小。能感覺到部分頻段音樂的缺失,聽起來很不舒服。

    AKG K701和AKG K702的硬件參數區別如圖,阻抗和靈敏度是一樣的。AKG K702差別在驅動單元小了,線材支持拆卸更換。按這么算手機推不動AKG K702是真的,筆電肯定可以推動的。說推不動的,可能是受到耳放對音樂音色的改變,造成錯覺。

    也有可能是老燒要更大的響度,當動態峰值響度輸入115dB的時候,筆電和耳機都沒法推動了。

    至于耳放或者設備的峰值電壓,可以按照P=(V^2)/R計算(P是輸出功率,V是峰值電壓,R是負載)。手上新購的XD05 Basic為例,其最大輸出功率是500mW(32Ω),計算出峰值電壓為4V,推動AKG K702完全沒有問題。

    解碼

    現在的耳放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單一功能,多是多是解碼耳放一體機,不僅僅起增益作用,還負責數模轉換,更有利于改善音樂質量。

    手上新購的XD05 Basic就是一款一體機,集合USB、光纖、同軸音頻解碼和耳放一體,具備OLED屏幕實時顯示。還有增益設置、低音提升、DAC濾波設置、SRC設置等非常豐富的功能。獨立雙電源設計,自帶電池,方便移動設備使用。

    解碼器的核心是DAC芯片,其作用是將數字信號Digital轉換為模擬信號Analog。

    目前DAC芯片排名如圖,不同DAC有不同的偏向,實際很難混在一起說。

    我選取的XD05 Basic使用的是AK4490,指標參數強,不少中高端國磚、韓磚用的都是這款芯片。


    USB異步解碼

    現在大多數解碼耳放一體機都在使用的一種解碼方式。根據度娘介紹,意思是在USB異步傳輸過程中,解碼器端的微處理器根據本地時鐘頻率和USB的SOF間隔,計算出自己的數據速率,并通過反饋管道向電腦報告自己每幀需要多少個數據,電腦則按照這個反饋信息,你要多少數據我就給你多少數據,不會多也不會少。相比傳統的光纖或同軸數字傳輸,對于系統的時鐘要求不會太苛刻。

    最廣為人知是XMOS USB audio方案,有索尼、森海等大廠背書。一般認為獨立的USB界面,聲音會更干凈。XD05 Basic使用的就是異步模式XMOS方案。


    外接解碼

    電腦有沒有必要外接解碼和耳放,基本是老玄學問題了。個人感覺外接解碼和耳放,理論上說獨立解碼的芯片精度高,輸出信號越接近于模擬信號,失真少。玄學上來說,由于解碼有不同的調音風格,會給音樂帶來優化或者另一番品味。

    便攜耳放都會附送一堆線材,包括Type-c轉Type-c、Type-c轉micro USB、USB-A轉Type-c等等。

    XD05 Basic的USB輸入接口是Type-c的,我的筆電也有Type-c,所以使用了Type-c轉Type-c數據線。

    XD05 Basic具備USB、AUX、同軸或光纖三種輸入方式。通過手動撥動INPUT開關,將輸入設定到USB IN。


    Mac

    得益于XMOS方案(XMOS支持蘋果MFi硬件認證),Mac下XD05 Basic是免驅的。MacOS對于音頻非常友好,例如有Core Audio技術,APP都遵循Core Audio的IO規范,有Audio Plugins管理等,所以那么多混音師、影視頻制作者喜歡使用Mac。

    接上MAC,能自動識別到xDuoo USB Audio 2.0設備。Mac只是單純作為轉盤輸出,所以沒有音量控制相關選項。

    在音頻MIDI設置中,可以調整輸出格式。

    播放器方面,MacOS建議使用Audirvana plus。

    ?支持DAC直通,直接輸出PCM或DSD。DAC詳細參數選項中,可以看到支持的PCM碼率。

    ?XD05 Basic使用了XMOS最新的XUF208,PCM最大支持32bit、384kHz。支持DSD,最大是DSD256。

    ??XD05 Basic還有濾波器選項,PCM下可以自己調節PCM1(快速衰減)、PCM2(慢速衰減)、PCM3(瞬間延時快速衰減)、PCM4(快速延時慢速衰減)。DSD可調節DSD1(保留截止濾波器),DSD2(50K截止濾波器),DSD3(150K截止濾波器)。

    ?關于PCM還是DSD是個玄學難題,參數黨認為DSD采樣率高,還原度更高。玄學黨認為PCM關注音頻信號在等時間內的振度變化,動態更大;DSD關注音頻信號在一定時間內的變化趨勢,模擬感更強。至于我還真沒聽出區別,反倒是使用XD05 Basic的濾波器選項,效果還明顯一點。


    PC

    Windows系統下,插上xmos的DAC一般都能自動識別。

    ?但是相關的選項設置,就需要安裝驅動程序了。

    ?Windows下關于音頻的管理相對要復雜一些,沒有統一規范,部分是ASIO,部分是WASAPI。

    ?WASAPI是微軟開發的一套API標準,具備共享和獨占兩個模式。獨占模式相當于直出,不經過SRC或其他Audio Engine。ASIO則是廠商為了擺脫微軟推出的標準,目標是”音頻設備零延遲“。

    ?Windows下Hi-Fi發燒友較多使用Foobar2000,其參數選項的輸出中可選ASIO還是WASAPI。

    ?Foobar2000下也有DSD和WASAPI相關設置,在參數選項的SACD中可以設置。

    ?總的來說,使用PC搭配要稍微繁瑣一些,但是效果和MAC下其實區別不大。


    感悟

    相對直插筆電,使用XD05 Basic后,能明顯感覺到音色的改變。筆電原來自帶小螃蟹聲卡輸出,人聲會冷一點。搭配XD05 Basic后聲音會暖一些,細節上也更飽滿。AKG K702這種開放式耳機本來聲場開闊,流行樂的話直推或者上XD05 Basic沒有明顯聲場區別。大編制交響樂就明顯了,上XD05 Basic后聲場的氣勢感就來了。使用大耳的時候,電腦外接耳放、解碼還是有點作用的。

    ?個人只是個初燒,玄學知識匱乏。正確與否還請大家指正,期待深入探討交流。

    PS:XD05 Basic支持自行更換運放,個人已在淘寶買了一些運放折騰,喜歡的值友可以關注一下。


    去我是忠實的搖滾迷,年輕玩樂隊那會兒,對耳機就一個要求,就是“噪”。所以入了許多低頻“染色”嚴重的耳機,要的就是一個轟頭,就是喜歡“動次打次”的feel。如今生活慢慢歸于平靜,對音質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燒烤攤的孜然吃多了,也得去趟“米其林”餐廳換換口味不是?


    所以后來也折騰過一些突出音質的高保真動圈耳機,甚至還入手過一款耳罩式與入耳式耳塞合二為一的“黑科技”動圈耳機,后來“發燒”過后,覺得太過笨重,結構太復雜,也便束之高閣了。


    最近入手的HIFIMAN DEVA Pro,恰好就是那種我想要的上得了“廳堂”的耳機。平板振膜設計,振膜受力面積均勻,能夠承載的信息量更豐富,相較于普通動圈耳機擁有更好的解析力,聲場開闊,空間感強,在欣賞現場音樂時能夠得到非常圓潤豐滿的“廳堂感”。


    SUSVARA同款隱形磁體讓音質大幅提升


    早在HIFIMAN DEVA 還“不Pro”的時候,HIFIMAN DEVA良好的聲音素質和極高的性價比早已在圈子里好評一片,而如今這款Pro版對耳機進行了進一步升級,很難不令人心動。


    搭載了SUSVARA同款隱形磁體,這算是DEVA Pro的最重要升級,在我看來,這使得DEVA Pro聲音效果比傳統耳機至少會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一方面是平板振膜自身的優勢。從上個世紀初動圈式揚聲器誕生到現在,我們仍然在用著這種看似“古老”的揚聲器技術,動圈耳機的振膜是典型的錐形結構,但是由于動圈耳機振膜受力不均勻會產生分割震動,音質一定程度上會產生失真。而作為平板振膜耳機,其平面結構本身能夠有效避免動圈式揚聲器的音頻劣化,能夠提供更真實的聲音以及更寬的頻響范圍,有著更大的聲場和定位。



    另一方面是使用HIFIMAN NEO超納米振膜,接近納米級厚度的薄膜,能夠極大的提升單元的響應速度,獲得更多的細節及更低的失真。


    最重要的一方面,還是SUSVARA同款隱形磁體的專利技術加持。通過調整永磁體的空間尺寸和優化永磁體的斷面形狀,在保證磁場強度的前提下極大的降低了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的阻力,可以使聲音更好的穿過磁體,不會像傳統的磁體一樣導致音質劣化。來自HIFIMAN引以為傲的旗艦級專利技術下放,進一步降低了失真、提升了音質。



    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對于發燒友而言,沒有劣化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另外,這款耳機還升級了Bluemini R2R藍牙模塊,內嵌自主原創的“喜馬拉雅”音頻芯片,確保了在不方便插線的場合,可以秒變藍牙HIFI耳機,為享受音樂提供了更多選擇。


    理論歸理論,下面咱們詳細談談這款耳機的主觀感受。


    首先他在外觀設計上很Pro


    HIFIMAN DEVA Pro的機身橢圓形的平板腔體外側采用蜂窩狀設計,這有別于家族式的“百葉窗”。


    腔體與頭梁連接在一起的是金屬支架,工業風十足,支持多段調節。


    黑色的耳棉、頭梁與銀色的平板腔體、連接支架的反差現代氣息強烈,它給我的感覺是硬朗而簡潔明快的。

    定位于專業用戶,自然要有內斂、專業的外觀,這點我很受用,我確實不太喜歡色彩豐富、設計復雜的“油膩”風格。整款耳機并沒有使用炫酷的外觀及配色,看起來還是比較低調與內斂的。


    克制即高端。它整體透露出一股子高端味道,單看外觀你就會覺得這是個專業貨。

    其實它在設計上也很用心。比如它的耳罩部分,外側蛋白皮質包裹凸顯質感,內側則變成了更加親膚的絨布保證透氣,大平板有著良好的包裹性,而開放式加絨布,一點兒也不悶耳朵。

    頭梁部分皮革加厚厚的記憶海綿,360g的重量在佩戴時并沒有明顯的壓頭感,有著很舒適的交互體驗。


    真正“凸顯”其品質的,是它的聲音


    外觀佩戴只是表面,耳機的聽感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HIFIMAN DEVA Pro好推么?DEVA Pro參數上來看屬于低阻低敏類型。 18歐的阻抗似乎拿手機來推也沒什么問題,只不過93.5db的靈敏度并不算高,實際體驗來看普通設備推出來的音量會相對小一些,但在調整聲音響度的各個階段,耳機回放音樂時的細節足以讓我感受到其良好的素質。同時Bluemini R2R藍牙小尾巴倒是推力十足,對耳機能夠很好的調校。


    不過對于音質有要求用戶,還是要搭配專業播放器或者臺式機耳放來感受它的好。



    在接口上方面,HIFIMAN DEVA Pro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比如由單端平衡接口升級為雙邊3.5mm接口,標配備雙邊3.5mm插頭接線,有著更小的信號干擾以及更大的更換升級線材空間。



    通過臺式和播放器等設備試聽,整體而言,這款耳機解析力高,有著良好的聲場和動態、瞬態表現。


    在試聽老鷹樂隊《Hotel California》時便深有感觸。手鼓結像清晰,低音貝司量感十足、彈性好,人聲細節豐富,樂隊伴奏在舞臺上有著清晰的定位,不飄不散,有著很好的空間感受。在聆聽《Tears In Heaven》時,Eric Clapton略帶鼻音的中音貼耳自然,民謠吉他在空曠的舞臺上表現出了很好的距離感與細節。


    人聲表現上,我的感覺是溫潤中透著一絲通透,人聲比較靠前,但并非“咄咄逼人”,比如陳粒的《光》,人聲干凈,呼吸、齒音、顫音,清晰悅耳。

    高頻的動態表現喜人,在《Nothing Else Matters》的經典前奏里,電吉他聲音清晰度高、對細節信息的還原能力很強,無論是吉他的基音還是泛音,它都能夠忠實還原,并且隨來隨走。說實在的,當時喜歡《Nothing Else Matters》這首歌,就是因為那一秒入魂的泛音,雖然響度低,但HIFIMAN DEVA Pro里有著很棒的質感。


    HIFIMAN DEVA Pro在低頻的表現還算不錯,我特意感受了一下閻學敏的《鼓詩》,能夠真實的再現鼓皮的震動,鼓腔的共鳴以及鼓邊的沖擊力,同時也能感受到排鼓的短小有力。耳機對低頻的處理并不保守,量很足,回彈很快,低頻的瞬態表現很亮眼,在下潛表現上略有不足,但對于過去整天泡樂隊轟頭的我而言,它的整體表現算得上是實力派了。



    在我的歌單里,總保留著許多現場音樂,或搖滾或交響樂,我喜歡那些原汁原味的演奏以及一些令人驚喜的即興。HIFIMAN DEVA Pro廣闊的聲場表現令我有些著迷。


    就拿X JAPAN的《Endless Rain》(The Last Live)來講,悲愴的鋼琴與Toshi或低沉或高亢的聲音連續交織在東京巨蛋體育場廣闊的舞臺上,電吉他solo出現前,Toshi的最后一個高音D從舞臺中央向觀眾席穿透,而歌曲最后部分5萬歌迷長達10分鐘的合唱填滿了整個體育場,一聲聲瘋狂的吶喊聲從各個方向清晰的傳到耳朵里,仿佛身臨其境。這大概就是平板振膜耳機的魅力,隱形磁體的加持對音質的提升更加功不可沒。


    聽雅尼的《The rain must fall》(2011波多黎各音樂會),從鼓點的引入到口哨的縹緲,從電貝司的高潮迭起到小提琴的華麗轉身,大動態、大瞬態的良好表現,把暴雨將至的緊張與嚴肅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展現了超納米振膜的絕對優勢,不禁讓我想起那首《琵琶行》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詩句,聽感十分暢快。


    Bluemini R2R藍牙模塊給聽歌多一種方式


    過去我一直對HIFI耳機改裝藍牙這件事不太感冒,且不說為了便攜而犧牲音質,單就把有線耳機插到藍牙小尾巴上,這件事也沒見得有多便攜。不過HIFIMAN的做法還是讓我眼前一亮:自己給自家產品適配藍牙小尾巴,無縫銜接,完美一體。


    Bluemini R2R內嵌了自主原創的“喜馬拉雅”音頻芯片,作為國內首塊自研DAC芯片,其幾個主要核心參數已經全面超越了過去的PCM1704。信噪比達到-121dB,原生支持24Bit,采樣率768KHz以上,能耗僅為20MW。它支持藍牙5.0,搭載QCC5124藍牙芯片,頻響范圍20Hz——20kHz,支持包括LDAC、aptX-HD、aptX、AAC、SBC等十分全面的藍牙傳輸協議,對于藍牙傳輸的音質不必擔心。


    它就是一個精巧的藍牙耳放,可以無縫隙融合在HIFIMAN DEVA Pro上,也可以使用3.5mm雙母頭連接線連接其他有線耳機使用,甚至可以連接電腦成為USB DAC,喜歡打游戲或用foobar聽歌的的小伙伴有福了。


    HIFIMAN BlueMini R2R藍牙模塊的續航達到8小時以上,能滿足一天的使用需求。

    就藍牙和有線的聲音表現區別而言,個人感覺這款耳機在兩種模式下,風格上略有不同。Btuemini R2R內置大功率耳放,動態和細節表現可圈可點,兩種方式試聽中國中央交響樂團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卡門序曲》(不朽的旋律)等,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兩者對不同響度、不同段落旋律做到良好的控制與還原,特別是《卡門序曲》里的三角鐵,在前半段和后半段出現時,都能表現的有聲有色、有頭有尾。不過在藍牙模式下,整體聲音表現偏清澈,有一絲“膽味”,在低頻表現上較有線略有遜色,在動態的表現上不如有線模式面面俱到。



    總結的話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體驗,我的感觸很深。我很欣賞HIFIMAN 的做法,來自于高端耳機SUSVARA的同款隱形磁體結構,已經逐漸在HIFIMAN家的各中低端耳機普及,要知道SUSVARA可是市場價高達三萬的旗艦中的旗艦。而得益于這一優良設計,使得HIFIMAN DEVA Pro擁有良好的聲音表現。


    高端技術的下放可以更好地完善和增強產品力,而消費者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有點像汽車行業的特斯拉Modle S 與Modle 3,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高端的配置以及1799元的價格,HIFIMAN DEVA Pro注定是一款爆品。


    HIFIMAN 并沒有滿足于只做一款優質的有線平板振膜耳機,自主原創“喜馬拉雅”音頻芯片的Bluemini R2R插接模塊,使得有線與無線的聲音表現,不再有那么大的鴻溝。芯片作為信息時代的核心,自研芯片這件事,非一日之功,也不會馬上見到成效,但HIFIMAN硬是做了,并且能夠越做越好,特別是在全球芯片緊缺的當下,令人唏噓。


    那么到底有線好還是無線香,答案是肯定的。偶爾不想被有線所束縛,使用Bluemini R2R藍牙模塊可以得到不錯的聲音。但如果你對聲音有追求,相信我,搭配臺式或耳放的HIFIMAN DEVA Pro才是好聲音的不二法門。



    那一天,我在家里閑來無事,坐在窗邊連上設備聽歌,HIFIMAN DEVA Pro里傳來了《Summer Of 69》的那句“Oh when I look back now That summer seemed to last forever”,醇厚的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煙嗓,把回憶突然帶走了,讓我回想起十年前排練那首歌的時候,年輕氣盛的我因為演奏方式跟貝斯手吵了起來,還好沒有什么問題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


    如今大家已各奔東西,突然老淚縱橫了……


    我為什么偏偏想起了貝斯手,大抵是因為最近使用HIFIMAN DEVA Pro聽歌,良好的聲音品質,讓我對貝斯的存在感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吧……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