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碎片化工作的時代,相信很多人經常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工作上班時間沒有完成,需要帶回家做一部分,或者在家需要臨時處理事務時,發現很多資料在公司的電腦里。這種時候,有一臺能在家和公司之間通勤的電腦是多么重要。
這時候大家可能面臨兩個選擇,其一是換一臺便攜的輕薄本,方便帶著上下班,不過輕薄本終究在性能釋放上容易受到散熱的限制,對于需要處理高負載任務的朋友來說還是不太好用,于是,另一個選項開始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是換一臺迷你電腦,兼具高性能和小巧便攜性。
剛好,最近雷神就更新了旗下最新的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這是一款桌面高性能便攜 AIGC 創意辦公娛樂迷你電腦,非常適合經常需要利用碎片化時間辦公的用戶使用。目前,IT之家已經拿到了這款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評測來看它的實際體驗如何。
作為一款迷你主機,雷神 MIX PRO 的包裝盒也不大,黑色為底,四四方方,沒拆封的包裝一只手就能輕松拿起來。包裝盒正面是雷神的 Logo 和產品系列文字,斜向一分為二,加以各種簡潔的線條裝飾,看起來挺酷。
打開包裝后就能看到雷神 MIX PRO 的本體,這款迷你主機采用 CNC 金屬機身,機身為銀色,表面經過細膩的噴砂處理,很有質感。
機身頂部很簡潔,只有一枚雷神的 Logo,Logo 自帶燈效,不過可以在系統的 ControlCenter 應用中進行關閉。
雷神 MIX PRO 的頂蓋與機身主體采用隔斷的懸浮式設計,看起來很有科技感。機身側面除了四個角是圓潤曲面,其余都是直角平面,讓整機看起來硬朗凌厲。機身左右兩側都是散熱出風口,散熱格柵還有獨特的“MIX”標識設計。
機身前后則是各種按鍵和接口,具體來說,前面分別是麥克風、電源鍵、3 個 USB 3.2 接口、1 個全功能 USB Type-C 接口和 1 個耳機接口。機身后面則是電源接口、DP1.4 接口、HDMI2.1 接口、1 個雷電 4 接口、揚聲器開口、2 個 2.5G 網口和 2 個 USB 2.0 接口,此外還有 1 個 Turbo 按鍵,可以一鍵切換性能模式,以及散熱出風口。
機身底部為黑色,除了四個圓潤三角形軟膠腳墊,就是大面積的散熱出風口了。
從三維尺寸來看,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長和寬都是 150mm,高度則為 52mm,總計就是 1.1L 體積,重量方面,小編測得大約 0.9kg,整機可以說非常小巧,輕盈了,不占空間,日常帶著它,普通的書包就能輕松容納。
整體來說,雷神 MIX PRO 造型簡約但不乏設計感,線條硬朗,有商務氣質,同時機身輕盈小巧,是一臺有著較高顏值的迷你主機。
正如開頭所說,很多朋友選擇迷你機,除了便攜,更大程度上還是看重迷你機在性能釋放方面相比普通輕薄本的優勢,那么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的性能表現如何呢?IT之家也進行了測試。
首先,雷神 MIX PRO 搭載了英特爾全新酷睿 Ultra5-125H 處理器,這款處理器基于 7 納米工藝,擁有 14 核心,18 線程,18MB 緩存,睿頻可達 4.5GHz,TDP 28W.
酷睿 Ultra5-125H 處理器集成了擁有 7 個 Xe 核心的銳炬顯卡,擁有 2 倍性能提升,可以以 1080P 分辨率暢玩 3A 游戲大作。
實際測試時,IT之家首先用 CPU-Z 自帶的性能基準測試進行了跑分,可以看到雷神 MIX PRO 處理器單核 725.7 分,多核可達 6559.6 分,成績出色。
接著IT之家使用 CineBench R20 進行了測試,單核 653 pts,多核 5481 pts,成績同樣出色。
然后是 CineBench R23,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跑出了單核 1719 pts,多核 14238 pts 的搶眼成績。
在《3D Mark》中也有進行 CPU 性能測試的項目,CPU Profile 跑得單線程 947,最大線程 6487 分的表現。
然后IT之家也對雷神 MIX PRO 進行了 CPU 烤機測試,使用 AIDA 64 進行單烤 FPU,可以看到雷神 MIX PRO 上的這枚酷睿 Ultra5-125H 處理器在滿負載情況下峰值功率單烤 10 分鐘后可以穩定到 65W。
在這種滿負載的情況下,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機身溫度也不高,小編測得只有 31.1℃。
這自然是得益于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搭載的創新雷神風刃散熱系統,它擁有全銅雷神散熱器,帶來 1.5 倍解熱提升,同時擁有雙散熱風扇,優化風道設計帶來 37% 進風率提升,并且大風量也能更安靜。在“狂暴模式”烤機過程中,小編測得正常人工作時頭部距離能聽到的噪音只有 47.4dBA,能聽到風扇高速轉動的聲音,但絲毫不會有不適感。
同時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支持安靜模式、均衡模式和狂暴模式三種性能擋位切換,切換的方式可以在系統中 ControlCenter 應用中點擊進行切換:
也可以在機身背面的 Turbo 按鍵進行一鍵切換,只要按一下,就可以在三種模式中切換,非常方便。
而且不同性能模式下,機身頂部雷神 Logo 燈光的顏色也不同。
IT之家將性能模式切換到安靜模式,然后又進行了同樣的單烤 FPU,此時 CPU 功耗為 45W 左右,測得烤機過程中機身噪音只有 31.6dBA,實際體驗來看,不仔細聽,基本聽不到風扇轉動的聲音。
接著小編切換到均衡模式,該模式下單烤 FPU,CPU 整體功耗為 54W 左右的水平,同時測得烤機過程中的噪音只有 37.1dBA 的程度,能聽到輕微的風扇聲,但不大,即便是在安靜的圖書館,也不會覺得突兀。
GPU 方面,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雖然采用的是核顯,但 7 Xe 核心的銳炬顯卡整體性能應對日常辦公和輕度娛樂也是夠用的。小編首先用《3D Mark》進行了 TimeSpy 跑分,雷神 MIX PRO 顯卡得分 2951 分,綜合得分達到了 3289 分。
接著,為了進一步測試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的性能,IT之家還進行了游戲測試。首先,小編選擇了 Steam 上最火爆的在線競技游戲《CS2》,在游戲預設的最低畫質下進行游戲,2560×1080 分辨率,此時游戲平均幀數可達到 122fps,游戲體驗非常流暢。
接著小編選擇了另一款火爆的在線網游《絕地求生》,同樣是在最低游戲畫質預設下進行游戲,2560×1080 分辨率,測得游戲運行的平均幀率達到 71fps,也能達到流暢游玩的標準。
此外,在內存方面,雷神 MIX PRO 搭載 32GB 雙 DDR5 內存,SO DIMM 可拆內存插槽。IT之家測得內存讀取速度 64940 MB/s,寫入速度 69498 MB/s,拷貝速度 66015 MB/s,內存延遲 156.3 ns。
硬盤性能方面,IT之家使用 CrystalDisk Mark 測得 SEQ1M Q8T1 讀取速度 6201.68 MB/s,寫入速度 5397.42 MB/s。SEQ1M Q8T1 讀取速度 3285.53 MB/s,寫入速度 4527.49 MB/s.
可以看到,作為一款迷你主機,雷神 MIX PRO 的整體性能還是十分出色的,應對日常較重的工作負載也沒有問題,包括輕度的 1080P 分辨率游戲娛樂,也能輕松地應對,同時這款迷你主機即便是在高負載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安靜的工作狀態,我們知道,迷你主機使用時通常是要放在桌面上的,如果噪音大肯定影響體驗,而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由于出色的散熱系統,做到了很好的噪音控制,日常使用時可以放心地將他放在辦公桌上。
迷你主機的核心應用場景顯然就是日常處理辦公事務,因此雷神 MIX PRO 的綜合辦公能力和體驗相信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對此IT之家也做了一系列測試。
首先,小編用可用來測試 PC 辦公生產能力的 CrossMark 進行了跑分,測得總體得分 1661 分,其中生產率得分 1635,創造性得分 1686 分,反應能力 1669 分,均遠超 CrossMark 校準的 1000 分的水平。
接著小編又使用 V Ray 進行跑分測試,雷神 MIX PRO 成績為 9402 分,表現不錯,可用于常規的視覺渲染工作。
然后,IT之家使用 PC Mark 10 進行現代辦公測試,雷神 MIX PRO 得到 6085 分的綜合得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 8592 分,生產力 8304 分,數位內容創作 8570 分,這個成績表明雷神 MIX PRO 非常適合用于辦公生產和內容創作。
除了常規的辦公生產,雷神 MIX PRO 還支持強大的本地 AI 能力,酷睿 Ultra5-125H 處理器擁有 CPU+GPU+NPU 三大 AI 引擎,可帶來秒間生成 AIGC 的能力。
在 AI 方面IT之家也做了測試,小編首先使用英特爾的大語言模型 Demo,它內置了 chatglm2 60 億參數本地大語言模型。小編嘗試與它進行聊天,首先在聊天助手功能中問一個人情方面的問題:“朋友向我借 10000 塊錢,但是我最近手頭也比較緊,該如何婉拒他?”大模型很快給出了得體的回答建議,First Lateency 僅為 884.53ms。
測試過程中,小編刻意將雷神 MIX PRO 進行斷網,保證測試是在本地進行。同時測試過程中,小編通過任務管理器看到 CPU 的利用率達到 100%,內存占用 11.7GB,占用率 37%,GPU 也有 13% 的占用。
接著小編讓大模型幫我寫一份關于公司周六產品溝通活動的大綱,它也果然很快就給出了一份完整的大綱計劃,基本拿過來改改就能用,First Lateency 僅為 1634.92ms。而如果是自己擬這份大綱,估計得需要半天左右,可見雷神 MIX PRO 強大的本地 AI 能力確實能為我們的工作效率帶來很大的提升。
接著小編在“旅游規劃”功能中讓大模型幫自己做一份去杭州旅行的 5 天游攻略規劃,它也很快給出了詳細的攻略,First Lateency 也只有 728.18ms,從結果上看也比較準確適當,都是杭州值得一去的景點。這樣,當我們想要去旅游時,就不用費心費力自己去找攻略了,在雷神 MIX PRO 上詢問本地大模型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不僅如此,雷神 MIX PRO 還支持出色的本地 AI 文生圖能力,這是應為酷睿 Ultra5-125H 對生成式 AI 文生圖模型做了優化,例如在開源圖像生成模型 Stable Diffusion 上使用 OpenVINO 加速,從而利用核顯進行快速的文生圖。
實際測試時,IT之家使用雷神 MIX PRO 本地運行 Stable Diffusion Web UI,讓它生成一張有黑色耳朵的狗狗圖片,雷神 MIX PRO 僅用 15.7 秒就完成了創作。
測試過程中可以看到,GPU 的利用率達到了 100%,可見確實是在本地進行生成的,而且非常快速。
接著小編又讓它生成一張“一個人正在打電話”的圖片,它也很快給出了結果,耗時僅為 15.4 秒,如果是我們自己去找圖片或者去制作,顯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除了上面這兩個場景,IT之家也測試了其他的 AI 應用場景,比如短視頻工作者們可能經常用到的《剪映》,雷神 MIX PRO 也支持其中的一些 AI 功能,比如剪映的 AI 摳圖功能。
我們剪視頻時可能經常會需要扣取畫面中的某一元素,《剪映》中也提供了摳圖的功能,但過去使用這一功能,很占用 CPU 的性能,并且完成摳圖也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但是雷神 MIX PRO 得益于強大的 AI 能力,就可以更輕松地完成摳圖處理。
比如在測試中,IT之家使用雷神 MIX PRO 運行《剪映》對一段 4 分 09 秒的視頻進行 AI 摳圖,摳圖過程實測只用了 1 分半左右的時間,非常快速。
而且從摳圖的效果來看也不錯,即便是在復雜的畫面中,人物主體基本都能保證完整。
在《剪映》進行 AI 摳圖時,小編測得酷睿 Ultra5-125H 的 NPU 占用達到 92%,可見其 AI 運算能力在這次摳圖處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款迷你主機,雷神 MIX PRO 給到的接口也是非常齊全的,前后五個 USB Type-A 接口,加上 1 個雷電 4 接口和一個全功能 Type-C 接口,足夠大家平時外接鍵鼠、連接手機等各種終端和配件,同時對 DP1.4 和滿血 HDMI2.1 接口的支持也讓大家在外接顯示器時也有更多的選擇。不過對于小編來說唯一稍有不足的是缺乏 SD 卡插槽,這對于經常使用相機拍攝的創作者們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不便。
另外雷神 MIX PRO 標配的 120W 電源適配器也很好用,非常小巧,放在辦公桌上也不會很占空間,讓桌面更顯簡潔。
總體來說,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是一款很適合上班族們日常工作、多地辦公使用的便攜主機,它擁有簡潔、科技感的外觀,同時小巧輕盈,非常方便攜帶,而且在酷睿 Ultra5-125H 處理器的加持下,整體性能非常出色,日常處理文檔或者進行圖片設計、視頻剪輯等等相關的工作,足夠使用,再加上對本地 AI 運算能力的支持,雷神 MIX PRO 甚至可以說是移動辦公性能神器,再結合其目前 6.18 限時鉅惠 3999 元的售價,如果你最近想入手一臺迷你機,雷神 MIX PRO 迷你主機顯然是值得一試的選項。
對于絕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工作卡位上下的那點空間可謂是寸土寸金,但即便如此也要忍受臺式機電腦的碩大機箱,就連在家里的電腦桌前也是如此。在沒有特殊工作項目和高端游戲需求的前提下,電腦機箱的尺寸當然是越小越好,而下面我們將要聊到的這款零刻EQi12迷你主機,就是一臺將電腦機箱壓縮至手掌大小的迷你電腦。在滿足流暢辦公需求的同時,還可一并獲得整潔的桌面空間,零刻EQi12迷你主機真能勝任?話不多說,下面就請隨拂曉前去先睹為快!
(1)產品開箱:
作為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零刻家迷你電腦主機的老玩家,拂曉對零刻EQi12迷你主機這包裝設計倍感親切。依舊是手掌大小的包裝盒尺寸,依舊是極簡的涂裝設計風格,但不同的是其內置配件變得更為簡單了。這次零刻EQi12迷你主機的包裝中除了電腦主機外,僅附帶了一根AC電源線(1.5米)和一個HDMI線(1米),內置85W電源設計直接省去了笨重的外接電源適配器,整個開箱過程簡單的一度讓我忘記這是一臺電腦。
(2)外觀細節:
外觀設計方面,零刻EQi12迷你主機依舊保持了家族式的設計風格,這過于迷你的視覺觀感,經常會驚到一些首次接觸零刻家產品的小伙伴。這次零刻EQi12迷你主機的長、寬、高分別為126x126x44.2mm,這般尺寸在與傳統電腦機箱的體積進行比較時,兩者之間相差近數十倍之多,零刻算是把這“迷你”二字給發揮透徹了。
在機身材質與細節方面,零刻EQi12迷你主機與我之前接觸的那款SEi12略有不同,可能是受限于產品定位,我們能明顯感覺到EQi12更傾向于輕量化設計與實用性。細節上,零刻EQi12迷你主機整機采用了塑料面殼,開模精致且細節處理得當,頂面中央設有零刻品牌Logo且以立方體矩陣為底紋,視覺觀感上略顯低調了些,但考慮到其產品定位也說得過去。
由于是采用了MSC 2.0散熱系統(底部進風),所以零刻EQi12迷你主機的整個機身底部均為鏤空點陣,從而增加進風量,提升機身內部的散熱效果。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機身底部中間這“EQ”字母組合的點綴,這也讓零刻EQi12迷你主機在立式放置時頗有幾分個性,看來官方也并非想以太過節省的方式而忽略其設計。
零刻EQi12迷你主機的接口擴展區算是被安排充實了,說是“見縫插針都難”也不足為過。我們可以看到機身后側被布置了2個USB 3接口(10Gbps)+1個USB 2.0接口(480Mbps),2個HMDI接口(Max 4K 60Hz),2個千兆網線接口(LAN 1000MB),以及機身自己的電源接口。機身正面則是一個USB 3接口(10Gbps),3.5mm音頻接口,CLR CMOS,USB-C接口(10Gbps),還有電源開關及狀態指示燈。
如此豐富的接口配置,讓零刻EQi12迷你主機具有了較高的擴展能力與使用便捷性。前后多達五個USB接口,可供鍵盤、鼠標、打印機,以及存儲擴展設備隨插隨用,雙HDMI則支持雙屏顯示輸出,雙千兆網口則支持內外網分離。所以別看人體積雖小,但卻五臟俱全,在接口布置這一塊,我要給零刻打一個高分。
(3)數據實測:
聊完了外觀細節,我們就來品硬件配置。作為一款主打辦公體驗的迷你主機電腦,零刻EQi12迷你主機這次在配置上沒有吝嗇。細節方面,零刻EQi12迷你主機搭載了第12代英特爾酷睿i3 1220P處理器,其擁有10核12線程的,性能核最大睿頻頻率為4.40 GHz,能效核最大睿頻頻率可達3.30 GHz,三級緩存12MB,最大睿頻功耗為64W,最小保證功率為20W,可以說是一款非常適合辦公場景的芯片。
與其匹配的集顯為Intel UHD Graphics for 12th Gen Intel Processors,顯卡最大動態頻率為1.10 GHz,HDMI最大輸出分辨率為4096 x 2304+60Hz,足以應對日常應用所需。拂曉手上的這款零刻EQi12迷你主機為24G+500G的中配版本,接下來我們跑個分看看效果。
在某大師跑分測試中,零刻EQi12迷你主機輕松跑出了76萬+的測試結果(官方的測試結果為784900)。而在CINEBENCH R23的測試中,其多核分測試結果為7984 pts,單核測試結果為1445 pts,符合英特爾酷睿i3 1220P處理器與這套硬件配置的預期結果。
在內存與硬盤方面,零刻EQi12迷你主機的幾個版本均標配了24GB大內存,規格為兩片12GB的鎂光LPDDR5(5200MHz)內存,硬盤規格則為500GB SSD(M.2 2280 PCle4.0 x4)固態硬盤。之所以在內存上狠下血本,其目的主要是提供更為流暢的操作體驗,并且可以輕松應對辦公中經常遇到的多任務同開場景,與其產品定位相符。
迷你電腦主機如此緊湊的設計布局與小巧體積,也讓其散熱系統壓力倍增。這次零刻EQi12迷你主機采用了“主動風扇+散熱鰭片+SSD被動式散熱器”的組合。從紅外圖譜中不難發現,在高強度溫控測試的過程中,零刻EQi12迷你主機的機身熱度主要在散熱網區域,機身內部則保持較低的溫度,這說明EQi12所采用的這套MSC 2.0散熱系統,足以應對高負荷應用場景中的散熱所需。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高性能負載運行狀態下,EQi12迷你主機依舊可保持著較好的噪音控制表現,實測分貝值僅為36.9dBA。而在待機過程中,幾乎聽不到其風扇運轉的聲音,這點還是讓我比較滿意的。要知道,拂曉辦公桌上那臺電腦的大機箱,在普通運行狀態下就有著高達60dBA的噪音輸出,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4)使用體驗:
了解完EQi12迷你主機的配置,我們也大致可以預估出這款產品所針對的使用場景。面對一些如office、WPS、Potoshop、CAD等常用辦公軟件,EQi12均能輕松應對。而像是一些如剪映等常規的視頻編輯和動畫類軟件,EQi12也可以比劃比劃。總結而言,只要你別太過去刁難它,大部分輕中度辦公場景都可以在EQi12迷你主機上輕松拿捏。
最后再簡單聊一聊我個人對于這種迷你電腦主機這類產品的看法。在使用場景方面,迷你電腦主機具有先天的便攜性優勢,比如在更換工位,調整工作,甚至是差旅等場景中,隨拿隨走的操作非常方便。而對于一些工作過于繁忙的崗位,公司家里共用一臺電腦也可輕松實現(我個人是不建議把工作帶回家里的)。而在非工作場景中,迷你電腦主機還可作為電視、便攜式顯示器等設備的智能支持,靈活自由度那叫一個高。
經過這幾天對EQi12迷你主機的使用體驗,結合拂曉之前接觸過的幾款同品牌產品,可以看出如今零刻在迷你電腦圈里混得是越加趁手,產品做得也是越發成熟。而這款EQi12迷你主機的產品定位與硬件配置,也決定了其針對輕中度辦公的應用場景。當然,一款迷你電腦主機是否適合于自己,最終還是要取決于使用者的具體用機需求。
我個倒是蠻期待有機會能體驗一下性能向的迷你主機,想象一下,把迷你電腦主機接到電視上玩《黑神話:悟空》,那體驗得有多么美哉?
拂曉數碼評「原創評測」
本文已收入維權體系,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年來喜愛mini-ITX主板的玩家越來越多,相比傻大粗笨的ATX主機機型,專供mini-ITX版型搭配的機箱動輒就可以做到10L左右,因此這類主機在桌面級主機中擁有絕佳的便攜性。最近mini-ITX主機中更是興起了一種很新的玩法,那就是MoDT裝機方案(Mobile on DeskTop),簡而言之就是將桌面級主板和移動端處理器整合在一起,利用更低功耗的CPU讓主板搭配的散熱器厚度更薄,從而更容易塞入小體積限制的機箱內,進一步提升機箱空間的利用率。最近我們收到了來自銘凡的一款MoDT主板BD790i,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這款主板有哪些有意思的玩法。
規格參數
起手大滿貫的mini-ITX主板配置
銘凡作為迷你主機領域產品力超前的廠商,此前推出過多款在功能性設計上非常優秀的迷你主機產品。此次銘凡也是思路清奇,將自身在迷你主機準系統硬件上的設計優勢放在MoDT主板上,從而誕生了這款搭載AMD Ryzen9 7945HX的準系統級主板銘凡BD790i。
銘凡BD790i主板采用標準的mini-ITX板型,整體尺寸為170mm×170mm,采用純黑配色的外觀,給人第一印象就是規整簡約——沒有花里胡哨的散熱裝甲,但散熱鰭片幾乎覆蓋了整張主板。銘凡BD790i主板的散熱鰭片由兩部分組成,大鰭片覆蓋CPU和供電電路等核心發熱部分,小鰭片則用來為2個SSD插槽位提供獨立散熱。可以看到兩部分鰭片厚度都經過精心考量,小鰭片上內嵌主動散熱風扇,高度與大散熱鰭片齊平,大鰭片上方加裝風扇支架后可安裝長于鰭片少許的12cm下壓式散熱風扇。BIOS電池則安排在了主板背面,方便正面進行緊湊布局。
內置接口部分,銘凡BD790i主板擁有1個支持PCIe 5.0×16的全長PCIe插槽,兩個DDR5規格的SoDIMM內存插槽,最高支持最高2×32GB-5200Mhz內存接入。鰭片下方的SSD位支持2個M.2 2280 PCIe 5.0 SSD接入。主板上共有3個風扇PIN接口,除主板散熱模組的CPU風扇和SSD風扇插槽外,還可額外接入1枚機箱風扇。
外置接口部分,銘凡BD790i背板共配置了USB-C 3.2 Gen2(支持DP輸出)、2×USB-A 3.2 Gen1、2×USB-A 2.0、HDMI 2.1、DP 1.4、3.5mm三分音頻接口、2.5G網線接口共11個接口,另外支持USB 3.2 Gen1前置擴展以及3.5mm音頻前置擴展接口,綜合內外接口配置來看,銘凡BD790i實現了MoDT主板的接入大滿貫。
可提著出門的Mini-ITX裝機思路推薦
Mini-ITX主板擁有極佳的裝機可玩性,除了常規裝機外,該款型主板最推薦的裝機思路共有兩種,一種是背插顯卡的A4尺寸mini-ITX主機搭配,另一種是直插顯卡的手提便攜式ITX主機搭配,本次我們先選擇了后者,準備搭配一套可以手提出門作為移動工作站使用的mini主機,裝機硬件搭配如下:
閃鱗G200是今年比較火的一款桌面小鋼炮機箱,它擁有12.8L小體積,外部尺寸為280mm×188mm×243mm(長×寬×高)。這款機箱專為17cm×17cm標準mini-ITX主板設計,擁有比較充裕的硬件容納和散熱風道空間。閃鱗G200這款機箱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在于,它不僅可容納SFX電源,也可安裝14cm長度以內的ATX電源,可以讓電源方面的裝機預算更靈活,大大節省了整體裝機成本。
結合此次機箱的尺寸限制,我們簡單整理了一下以銘凡BD790為核心板U套裝的這套手提便攜工作站的裝機思路。閃鱗G200沒有A4機箱在空間限制上那么多的限制,比如CPU風扇限高160mm,可以容納除高塔式風冷外市面上絕大多數散熱風扇,當然此次將銘凡BD790放入其中,在散熱器高度方面綽綽有余。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傳統mini-ITX主板,銘凡BD790i采用下壓式散熱會讓主板垂直方向空間變小,因此機箱后部無法安裝12cm風扇。一種解決思路是可以利用同孔距的風扇出風孔改裝一個9cm背部風扇;另一種則是利用機箱頂部預留的12cm薄扇位。而我們在裝機時意外地發現,在規劃主板位置過程中,頂部薄扇位剛好能極限塞入12cm標準風扇,,因此本次裝機方案就順勢改為了獨立雙風道設計——電源向前方獨立出風,其余部分則利用顯卡風扇和頂部薄扇構建上下風道,順勢帶走主板部分熱量。而SFX電源和ATX電源在本次裝機方案中,對藏線美觀等因素影響不大。
性能實測:媲美桌面端次頂配的性能釋放
銘凡BD790i這套配置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搭載的這顆“移動端”處理器R9 7845HX,其實如果不看功耗限制,7845HX和桌面端的7950X其實用的是同一款核心,同樣是雙CCD+IOD結構,同樣的12大核24線程,只不過作為“移動端”使用的7845HX被鎖了頻率,最大頻率5.2GHz,基礎頻率3.0GHz。這顆桌面端魔改的移動端處理器,又通過MoDT的方式回歸桌面端,完成了一個輪回。這顆處理器在AMD產品代號中為Dragon Range,對位處理器是英特爾同樣從桌面端平移過來的HX55系列,具體到這顆R9 7845HX其對標的是i9-12900HX,相比于銳龍H系列處理器,銳龍HX系列由于來自桌面端,定位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比如它擁有64MB三級緩存,再加上全大核+高主頻的設計,屬于能和桌面端性能叫板的頂級移動端處理器了。
雖然性能給力,但R9 7845HX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雙CCD+IOD會在封裝之后從產生三個平面,如果散熱器安裝不到位就容易產生積熱問題。這也就是這顆處理器出現在MoDT主板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對DIY玩家并不友好,像銘凡BD790i主板這樣直接連帶散熱底座一起打包,反而是讓這顆處理器發揮功用的最佳途徑。當然銘凡BD790i主板支持拆卸散熱鰭片底座,只是并不建議玩家拆掉官方底座再自行DIY。
處理器基準測試部分,可以看到R9 7845HX在CineBench R23中輕松獲得了多核33000pts以上的成績,同時單核性能也來到了1929pts,單核性能較桌面端7950X低了5%,多核性能低了約14%,但多核性能依然比10核心20線程的桌面端7900X高出不少。與最新Zen5架構銳龍桌面端處理器相比的話,這顆7845HX 比最新的R9 9900X單核性能低14%,多核性能低6%,基本也是同性能水準的處理器。
內存性能方面,在AIDA64內存基準測試中,可以看到這套配置搭載的DDR5 6400MHz內存讀取、寫入和拷貝傳輸速度三項分別為63397MB/s、61751MB/s、52575MB/s,其中拷貝速度稍低,但讀取速度基本跑滿了性能。內存的傳輸延遲僅為81.5ns,同樣屬于相當優秀的水平。
存儲性能方面,銘凡BD790i的PCIe 5.0接口同樣有不錯的傳輸性能表現。在CrystalDiskMark存儲基準測試中,其上搭載的佰維NV7200的最高順序讀取速度為7316MB/s,最高順序寫入速度為6117MB/s,并且4K32位深的隨機讀寫成績也相當驚人。
顯卡方面,由于顯卡長度限制,我們選擇了較為通用的RTX 3070 Ti,可以看到這套7845HX+3070Ti的組合在3Dmark常規五項測試中同樣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例如TimeSpy項目中,這套組合獲得了14628的分數,其中顯卡分數位14643,基本上能Hold住絕大多數1440p高畫質游戲,以及很多重顯卡負載的圖形渲染應用。
前面分析了這款主機搭配選用的R9 7845HX處理器以及RTX 3070 Ti都擁有不錯的性能,我們也實測了這套配置在實際游戲中的表現,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在超高畫質/1080p光追中級水準下,五款游戲在1080p分辨率下擁有平均超過100fps的超高幀數表現。以最新發布的《黑神話:悟空》為例,在官方基準測試工具中,我們將畫質設置為1080p高畫質、DLSS性能、非光線追蹤,在保證了超清畫質的前提下,這款游戲可以穩定運行在100fps左右,完全滿足了畫質黨和發燒友玩家對游戲娛樂的高需求。
散熱測試:輕松hold住“龍之領域”
為了驗證這臺便攜式主機的散熱表現,我們在AIDA64中開啟FPU對處理器進行單考測試,在室溫23℃環境下,30分鐘滿負載系統依然可以保持穩定的100W處理器功耗釋放。此時處理器核心溫度為85℃,主板溫度為58℃。雖然是下壓式風冷,但是放在這款中級功耗的處理器上依然可以從容應對。
在雙考測試中,1小時滿負載后,處理器功耗穩定在100W,核心溫度為87℃,顯卡功耗穩定在290W(與顯卡單考功耗相同,未出現降功耗的情況),顯卡溫度為88℃。如此優秀的散熱表現,主要是因為閃鱗G200采用單面MESH全透,單面顯卡風扇位MESH半透的設計,保證了整套配置的各個部分都擁有足夠的進風量。
總結:手提便攜主機也可化身性能小鋼炮
我們此次搭配的這套裝機方案,屬于優先保證散熱充足的思路,盡管整套配置僅有2個12cm風扇+1個SSD位風扇,但整體性能釋放強勁的前提下,依然擁有不錯的散熱表現。盡管R9 7845HX是ZEN 4架構的一顆處理器,但是依然可以在mini-ITX主板上發揮出媲美桌面端次旗艦處理的性能。當然這套配置也不是沒有遺憾點,比如來自移動端移植的一大先天缺陷就是接口數量,這套配置在USB接口數量上并不算多。但總的來說,借助銘凡BD790i實現的這套便攜式主機方案,依然是目前性價比非常高的裝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