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開Macintosh HD你會發現內中有四個文件夾分別為:應用程序(Applications)、系統(System)、用戶(User)、資料庫(Library)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其含義。

    Mac OS X,這是一個基于UNIX核心的系統,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性能以及響應能力。它能通過對稱多處理技術充分發揮雙處理器的優勢,提供無與倫比的2D、3D和多媒體圖形性能以及廣泛的字體支持和集成的PDA功能。MAC OSX通過Classic環境幾乎可以支持所有的MacOS9應用程序,直觀的Aqua用戶界面使Mac intosh的易用性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MAC硬盤中各個文件夾

    打開Macintosh HD你會發現內中有四個文件夾

    分別有——應用程序(Applications)、系統(System)、用戶(User)、資料庫(Library)。四個文件夾中又分別各有若干數量的文件夾存在。

    1.Applications(應用程序)

    這個是存放各種軟件的位置。

    2.System(系統)

    包含由Apple安裝的系統軟件。這此資源是系統正常運行所必須的,位于啟動卷宗中。

    /System/Library/CFMSupport CFM, Code Fragment Manager, 等同舊Mac OS應用程序都會使用的共有程式庫. 以確保Mac OS環境的一致性. 當中儲存有一個在OS X中極為重要的檔桉—CarbonLib, 是執行炭火軟件時必不可欠的檔桉. 此外還有DiscRecordingLib(CD/R-RW用的程式庫), OpenGLLib(OpenGL), stbCLib(c語言)。

    /System/Library/DTDs 作為存放系統所使用的各種XML檔桉, 并為其格式定義之檔桉. Mac OS X Data形式製成的文書, 分別由三個檔桉管理, 分別是PropertyList.dtd, KeyboardLayout.dtdsdef.dtd三個檔桉所組成. 而DTD, 全名為Document Type Definition. 此外, .plist檔桉亦是由XML撰寫出來的。

    /System/Library/Extensions 其實這裡就是用作存放硬件驅動的地方,蘋果不稱驅動程序為driver, 而是稱為Extension。

    /System/Library/Filesystems 主要就是用以存放OS X對應及支持何種檔桉格式的資料. 例同標準的AppleShare(蘋果檔桉分享標準), ISO 9660/FTP/HFS及至網絡上用的如Samba等。

    /System/Library/HelpViewer 一切和Mac OS Help有關的檔桉及文件都存放于此。

    /System/Library/Find 就是搜尋機能了. 是對應多國語言的。

    /System/Library/OpenSSL 全名為Secure Sockets Layer. 是一套通訊加密技術, 一般用于Web服務器上, 會將密碼傳送時以加密的暗號處理, 從而減低第三方成功盜 取資料的可能. 一般應用于以https開首的URL上. Mac OS X內置的WebServer—Apache, 亦包含這個服務。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Dock這是OS X的特徵之一, 這部份是有關Dock的資料。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Finder.app這個比較特別, 因為這是一個應用而非一個檔桉夾, Finder.app可說是負責掌控整個OS上的一切資源。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Kerberos由MIT(麻省理工大學)開發的網絡認證技術. 能夠很簡單地以單一ID登入系統的檢證技術. Mac OS X支援其版本4的Kerberos. 所謂Kerberos, 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頭住在冥界, 擁三頭, 蛇尾的地獄守門犬。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Menu ExtrasStatus bar上面所有系統自帶工具的原文件,雙擊打開可以直接在status bar上添加相應文件。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Setup Assistant所有有關設定助理的資料都存放于此。

    /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Software Update這裡就是負責Software update的地方。

    3.Library(資料庫)

    系統資源庫。

    比如字體、ColorSync 配置、偏好設置以及插件都應該安裝在 Library 目錄下適當的子目錄中。

    Application Support包含了應用相關的數據以及支持文件,比如第三方的插件,幫助應用,模板以及應用使用到但是并不需要用來支持運行的額外資源文件。按照慣例,所有這些內容都會被存儲在以應用名稱命名的子目錄當中。

    Assistants包含了幫助用戶進行配置或者其它任務的程序。

    ColorPickers包含了用來選擇色彩的資源,它們根據某種模型,比如 HLS (色彩角、飽和度、亮度) 選擇器或者 RGB 選擇器。

    ColorSync包含了 ColorSync 配置和腳本。

    Components包含了系統包和擴展。

    Contextual Menu Items包含了用于擴展系統級菜單的插件。

    Dictionaries包含了系統自帶的字典文件。

    Desktop Pictures桌面圖片目錄。

    Documentation包含了供計算機用戶和管理員參考的文檔文件和 Apple 幫助包。(Apple 幫助包在Help 子目錄當中。) 在本地域中,這個目錄包含了 Apple 公司發布的幫助包(不包括開發者文檔)。

    Extensions包含了設備驅動和其它內核擴展。(只存在于系統域當中。)

    Favorites包含了指向經常訪問的文件夾、文件或者網站的別名。(僅僅存在于用戶域當中。)

    Fonts包含了用于顯示和打印的字體文件。

    Java包含了Java運行環境。

    StartupItems包含了在系統導入時刻運行的系統以及第三方腳本和程序。 (更多有關系統導入時刻啟動步驟的信息請參考系統啟動程序主題)

    4.User(用戶)

    包含了某個用戶專有的資源。這里也有一個Library文件夾,不同與上邊的那個Library,是專為你的帳號服務,里面放的是你自己的個性化字體、配置文件等。

    Applications包含僅僅當前用戶可用的應用。

    Desktop 包含了 Finder 在當前登錄用戶桌面上顯示的桌面項。

    Documents 包含了用戶的個人文檔。

    Download 包含了下載的各種文檔。

    Library 包含了應用設置、偏好設置一起其他用戶專有的系統資源。

    Documentation包含了供計算機用戶和管理員參考的文檔文件和 Apple 幫助包。(Apple 幫助包在Help 子目錄當中。) 在本地域中,這個目錄包含了 Apple 公司發布的幫助包(不包括開發者文檔)。

    Extensions包含了設備驅動和其它內核擴展。(只存在于系統域當中)

    硬盤中還有幾個隱藏文件夾

    1) bin———儲存有基本的UNIX指令

    2) sbin——–UNIX 系統指令的儲存地方, 是比較進階的指令

    3) etc———系統設定檔桉儲存地方

    4) var———改動頻繁的檔桉, 都置放于此, 例如各log檔桉

    5) tmp——–系統的暫存檔

    6) usr———UNIX的使用者專用檔桉夾

    Mac OS X新建文件夾的方法:從「檔案」(File)選單中選取「新建文件夾」(New Folder)即可。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關于Mac相關知識,請關注macz.com吧!

    今無論是手機刷機或者升級,還是電腦安裝系統,操作步驟都已經非常簡單了,但是也難免還有朋友一聽到安裝什么什么東西的時候就犯抵觸心理,看完本帖,你會相信,Mac 系統安裝對你而言也是小菜一碟!

    相比于 Windows 10 非常簡單的安裝方法,Mac 系統的安裝也不難。它和 Win10一樣,也分兩種情況:1)電腦還能正常使用,但是你需要把公司配的電腦完全清空,歸還或者交接給其他人使用,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恢復模式;2)電腦無法啟動或者硬盤中沒有操作系統的情況,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工具了。

    第一種,恢復模式。

    此種情況針對于電腦還能正常使用,但需清空里面的資料并安裝一個新的系統。

    1. 首先備份重要文件并關機;

    2. 按下開機鍵,在聽 到 咚 的一聲時,同時按下 Command + R 鍵,當屏幕亮起蘋果LOGO和進度條時再松開;

    3. 稍候電腦即進入 macOS 實用工具界面。如果需要恢復系統備份,選擇 從Time Machine備份進行恢復;如果你有使用過備份功能,則可選擇重新安裝macOS,它實際上是升級用的,安裝完成之后系統里原來的文件還在。第四個選項則是把硬盤格式化。前文已提到備份,這里選擇第四個選項;

    4. 選擇內置磁盤下的分區,點擊【抹掉】,即格式化磁盤。再次確認電腦里沒有需要轉移的文件之后,點擊【抹掉】;

    5. 抹掉工作完成后點擊左上角的關閉按鈕,系統跳回到 實用工具 頁面,選擇 重新安裝 macOS ;

    6. 根據提示選擇【繼續】和【同意】;

    7. 如果你的電腦中有多個硬盤或者其他分區時,這里會顯示多個磁盤,注意別選錯了。選擇剛才抹掉了數據的磁盤進行安裝。

    8. 這時安裝工具會自動從網絡上下載系統文件,如果你沒有聯網,電腦會有提示。由于這一步是從網絡上下載全新的系統文件,所以過程會比較漫長,上面提示的時間只是一個參考;

    9. 下載完成以后電腦會自動重啟進入正式安裝的過程,大概需要 10分鐘左右;

    10. 電腦再次重啟后進行一番設置,就能進入全新的系統了。當然如果你是把電腦歸還給公司或者轉交給其他人使用的話,就可以省掉這一步操作。

    第二種重新安裝系統。

    針對系統無法啟動或者磁盤中沒有系統的情況。首先準備一個 8GB 以上的 U 盤和另外一臺能正常上網的電腦來制作啟動工具。整個過程大概分為三步:

    第一步,下載 macOS 安裝文件

    1. 在另一臺能正常上網的電腦上進入 App Store ,搜索 macOS 或者直接在首頁找到,然后打開;

    2. 點擊【下載】,現在 macOS 已經全部免費了,登錄 Apple ID 以后直接下載就行。文件大概 5GB 左右,需要耐心等待。

    第二,制作U盤啟動工具。

    1. 下載工具 DiskMaker 。在百度輸入網址 DiskMakerx.com ,在首頁點擊下載,將其安裝到電腦中;

    2. 安裝完成后打開,選擇 macOS Sierra 進入下一步;

    3. 這一步軟件會自動檢測系統應用列表中是否有相應的系統安裝文件,如果有第三個選項 use this copy 會亮起,如果沒有或者你是通過其他途徑下載的安裝文件,可以選擇 中間一個選項,來手動選取。這里選擇 use this copy 進入下一步;

    4. 插上已經格式化的 U 盤(提示:如果 U 盤命名與電腦用戶名相同時就會報錯無法安裝,所以需把 U 盤命名修改一下后再繼續),選擇 U 盤后進入下一步;

    5. 按照提示進行選擇,幾步之后電腦提示輸入密碼;

    6. 然后軟件會自動把安裝文件寫入到 U 盤中,這個過程盡量不要對電腦有其他操作。當聽到一聲獅子叫聲,啟動盤就制作完成了,退出進行安裝。

    第三,系統安裝

    1. 把啟動盤插入需要安裝系統的 Mac 電腦中,開機,在聽到“咚”一聲的時候按住鍵盤上的 option ,直到看到磁盤選擇的畫面;

    2. 用鍵盤左右方向鍵選擇最后一個安裝盤,按回車確認;

    3. 稍等片刻,電腦會從 U 盤中啟動 macOS 實用工具,接下來的操作和文的恢復模式一樣;

    4. 到這個頁面時候,Mac 自動讀取 U 盤里的安裝文件,所以會比網絡下載快很多;

    5. 然后電腦會自動重啟進入到安裝的過程,大概需要 10分鐘左右;

    6. 安裝完成以后,等待電腦再次重啟,然后進行一番設置,就能進入全新的系統了。

    安裝完成以后,這顆 U 盤啟動工具建議保留,以免以后急用。

    對了,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去搜索《TECHMAN》相關的視頻版本,會更詳細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好玩又實用的節目或者你還有其他疑問,比如怎么激活系統,怎么安裝雙系統,怎么搭建私人云等等,偷偷告訴你們一個方法,微博搜索 科技小辛 ,趕緊去關注、去勾搭、去騷擾吧~

    上一篇《更高效地操作桌面和窗口》中,學習了如何在有限桌面之中,盡量高效地使用多窗口、觸控板和聚焦等功能,來提高操作效率。結合第一篇內容,我們基本掌握了 Mac 桌面的使用技巧。

    然而除了桌面的使用,如何快速上手一個不熟悉的應用,也是 Mac 新手需要掌握的技巧。

    「Mac 新手想知道」系列的第三篇,我們就來探究常見的 Mac 應用布局,并借此來了解 macOS 的文件系統。

    這一篇我們先不關注具體的使用技巧,而是專注于 macOS 中不同于 Windows 的一些概念,相信當你理解了這些概念,會對 macOS 理解更上一層樓。

    界面布局

    對于 Mac 新手來說,一下子想要上手各式各樣的 Mac 應用,難免不知所措。其實應用的功能、設計雖各不相同,但實際上應用的界面布局都是相似的。只要我們找出其中的規律,便可以舉一反三,快速上手其他應用。

    需要說明的是,相比 iOS 平臺有著嚴格的設計規范和審核機制,Mac 應用的開發框架五花八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們學習的難度。所以本文所介紹的常見界面布局,聚焦在基于蘋果原生開發框架的應用上。

    三欄式布局

    提到 Mac 應用的布局,一定要了解一個名詞:三欄式布局。

    我們用 macOS 自帶的備忘錄應用舉例。所謂的「三欄」指的是:

    • 最左側的邊欄;
    • 中間的列表;
    • 右側的編輯窗口。

    邊欄用于展示不同存儲位置的文件夾,列表展示文件夾內的備忘錄文件,編輯界面則是應用的核心功能。除了三欄,Mac 應用通常還在界面頂部有工具欄,用于放置各種常用功能。

    備忘錄采用經典的三欄式布局

    三欄式的布局是 Mac 應用最基礎的界面布局范式,其他應用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簡或者優化。例如訪達的界面中去掉了中間的列表,只有邊欄和文件界面;語音備忘錄界面則是去掉了邊欄,只有文件列表和錄音界面。

    語音備忘錄的界面

    相比 Windows 應用常見的「菜單 + 編輯界面」的大一統布局方式,可能你會疑惑,Mac 應用為什么要分成三欄,而且還額外需要菜單和工具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呢?

    應用的本質就是處理文件的工具。在計算機誕生之初,應用是沒有圖形界面的,都是直接調用應用地址,以打開文件進行處理。進入圖形界面時代之后,蘋果希望用戶改變「在文件管理器找到文件后雙擊打開」的使用習慣,改為「打開應用后再選擇文件」的使用邏輯,認為這樣更加節省心智成本(這一點在 iOS 上曾經被推行到極致,iOS 壓根不提供文件管理器,逼迫開發者和用戶適應)。

    郵件應用的界面

    這種設計理念的優劣暫且按下不表,但是根據這種理念,應用內就必須有相應的界面,來承擔選擇文件的作用,這便是邊欄的作用。并且由于文件通常是多層級的,僅一欄很難合理地呈現,所以不少應用還要設計專門的一欄,來展示文件列表。例如在郵件應用中,邊欄展示的是郵箱的不同文件夾,中間一欄是郵件列表。

    打開 Keynote 時會顯示文件選擇窗口

    但如果我們進一步觀察,會發現并非所有的應用都有邊欄,例如蘋果出品的 Keynote 講演,就和 Windows 上的 Word 一樣,都是打開應用后會彈出文件選擇窗口,在應用界面內反倒沒有文件選擇的界面。這里就涉及到文件的歸屬和存放位置問題,我們在這里不做展開。 目前我們只需要明白,邊欄和列表是用來選擇文件的

    工具欄與檢查器

    除了三欄式布局,另一個 Mac 特色的應用界面元素就是工具欄。工具欄的作用也體現著 macOS 和 Windows 應用設計哲學的區別。

    隨著硬件的發展,應用的功能也逐步豐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快速的找到某項功能呢?工具欄便應運而生。將用戶常用的功能在工具欄上,并且提供極高的自定義權限,這樣用戶就不用去菜單欄搜索。

    訪達的工具欄 | 圖片來源:蘋果

    其實類似的思路也在 Windows 應用中運用,Word 中的「開始」欄就是經典案例。原本不同的功能根據它的屬性和使用場景,被分在「格式」、「設計」和「引用」等頁面中,但是為了用戶能快速找到常用的功能,就將它們聚合在「開始」頁中。

    當然,由于 Mac 應用將菜單完全放在系統層級的菜單欄中,工具欄就可以獨占應用界面的頂部區域,而不用和「開始」也一樣,和其他菜單擠在一起。

    最后,Mac 應用中還會常見到「檢查器」。為了直觀地了解檢查器的作用,各位可以打開 Keynote 講演,檢查器就在界面的右側。

    Keynote 右側

    應用的核心功能還是處理文件,檢查器的作用就是顯示文件的屬性,并且能便捷地修改文件屬性。以 Keynote 為例,檢查器就分別為「格式」、「動畫效果」和「文稿」。當用戶選擇幻燈片內的元素,檢查器還會根據元素不同,展示更具體的屬性。例如點擊圖片,「格式」下就會顯示「樣式」、「圖像」和「排列」等屬性,來調整圖片的展示效果,陰影效果和位置等屬性;選中文字,則展示文字的字體字號等調整選擇。

    簡單來說,檢查器可以讓我們直接地修改文件的內在屬性。在生產力工具中,檢查器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大多數生產力工具(例如 Adobe 系列軟件)的目的,就是便捷地對某類文件進行編輯。而在一些展示類的應用中,檢查器可能只是用來顯示文件屬性(例如訪達),甚至直接干脆取消掉。

    文件系統

    在上文講解界面布局時,已經提到 macOS 的文件系統對應用設計的影響。其實文件系統看似簡單,認為不就是文件夾套文件夾嗎?但其實經過云服務時代的洗禮,以及 iOS 的激進改革,有不少新手可能對 macOS 的文件管理系統沒有整體性的認識。

    而要理解 macOS 的文件管理系統,就要從 macOS 的前輩——Unix 系統的文件系統聊起。

    文件樹

    在 Unix 系統中,所有的文件組成了一個樹狀結構,任何文件/文件夾都有父級文件夾,除了系統的根目錄。這個設計也被帶到了 macOS 中。

    Unix 的文件系統 |來源:uc.edu

    打開訪達應用的偏好設置 > 邊欄(快捷鍵 ?Command - ,),確認「位置」中的「用戶名 + Macbook Pro」這一選項有勾選上,然后點擊訪達邊欄上的圖標,再點擊「osx」的硬盤圖標,就進入了 macOS 文件系統的根目錄。使用快捷鍵 ?Command - ?Shift -.,就能看到文件夾中的隱藏文件。仔細看會發現,其中不少文件夾的命名,還沿襲了 Unix 根目錄中文件夾的命名。

    查看文件系統根目錄

    當理解了 macOS 的文件,都與系統的文件樹(File Tree)相關聯時,就能看破不少軟件界面上的障眼法(在 macOS Catalina 之后,出于安全考慮,重要系統文件都被轉移到單獨的文件樹中,與一般文件隔離開來。這一機制有些復雜,這里不做展開,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 這篇文章)。

    在訪達的側邊欄上,最上方是一列個人收藏,其實都是這些文件夾快捷方式,免去用戶要從文件根目錄找起的麻煩。例如「應用程序文件夾」,就是根目錄下的文件夾(使用快捷鍵 ?Option - ?Command - P 可以在訪達底部顯示選中文件的路徑)。

    不僅是這些本地文件,甚至 iCloud 云盤中的文件,都同樣位于系統的文件樹之中。打開「終端」應用,拖動 iCloud 云盤中的文件到終端界面中,就會顯示出文件的真實路徑??梢钥吹剑琲Cloud 云盤文件其實位于/Users/用戶名/Library/Mobile Documents文件夾之下。

    資源庫

    在上文討論 Windows 與 macOS 打開文件的邏輯之分時,曾留下一個疑問:為什么有的應用是直接打開應用,在邊欄選擇文件;而有的應用則是在文件管理器中選擇文件,這兩個設計模式的區別在哪?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區別呢?

    想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理解「資源庫」這個概念。

    之前說過,應用的本質是處理文件的工具,而文件又都占據著系統文件樹中的一個位置,這自然就產生一個問題,應用應該如何管理自己要處理的文件。一種方案是「不管理」,就是放任文件在文件樹中的不同位置,通過文件夾來整理文件。例如攝影師需要管理他的照片,就根據拍攝日期不同,把照片文件分門別類地放置進去。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心智成本低,適用于所有不同類型的文件。但壞處是找起文件來太麻煩了,如果是按拍攝日期分類,那如何快速找出同一個地點的照片呢?總不能人工把每個文件夾看一遍吧?因此一種補充手段是給文件加標簽,給照片打上地點標簽,就能快速找到。但標簽一多,標簽本身管理起來就非常有挑戰性。另外針對不同類型的文件,文件管理器只能以圖標或文件名的形式展示,可以呈現的信息非常單一。

    照片應用 | 圖片來源:蘋果

    因此,資源庫作為另一種文件管理的方案被設計出來,它將應用所用到的文件,組合成一個資源庫。以「照片」應用為例,它是典型使用了資源庫的應用。所有照片被導入到「照片」應用之后,就不再以單個文件的形式存在,而是成為資源庫的一部分。導入之后,照片文件就可以刪除以節省空間,「照片」應用的照片不會受到影響。「照片」內的所有照片,存放在「照片圖庫」這個文件中(文件路徑是 /Users/用戶名/Pictures/Photos Library.photoslibrary)。類似的,「音樂」應用內所有的音樂文件,都存放在「Music Library」資源庫中。

    資源庫的好處是能配合應用的功能,便捷地管理文件。例如「照片」應用有根據地點、拍攝時間甚至拍攝對象來自動分類圖片。不同應用可以為自己的資源庫,設計專門的展示效果,例如「音樂」應用,就能顯示歌曲的歌詞。

    但這一方案的缺點同樣明顯,就是文件管理的靈活性非常差。如果用文件夾來管理文件,想要分享給朋友,直接傳輸文件即可。而到了資源庫這里,首先要看應用支不支持導出某個文件,如果不行只能通過應用內的分享功能。其次一個應用的資源庫,通常只能管理特定類型的文件,例如「照片」應用不能導入音樂文件,反之亦然。

    所以即使 macOS 和 iOS 推動資源庫這一概念多年,文件夾為核心的管理方案還是頑強地存活了下來,甚至在 iOS 上,蘋果不得不逐步融入文件夾的概念,先是推出了「文件」應用,后來又為第三方應用提供「File Provider」等功能,算是對用戶習慣的妥協。

    照片圖庫內的文件夾結構

    最后要說明的是,macOS 同樣繼承了 Unix「一切皆文件」的設計哲學,資源庫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文件夾。選中照片圖片點擊右鍵,點擊「顯示包內容」,就能看到資源庫內部的文件夾和文件。

    小結

    本篇文章我們首先了解 Mac 應用最常見的三欄式布局,知道了工具欄和檢查器的作用。其次了解了 macOS 文件系統的結構,最后通過對資源庫的探討,更近一步理解 Mac 應用的一些設計取向和文件管理方式。

    理解這些概念看似簡單,但其實任何 macOS 的使用技巧,都在圍繞這幾個概念做文章。

    如果你對它們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中提問。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