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百家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微博@lishuhang
“錘子完了。”
在2018年5月15日的晚上,很多人一邊走出鳥巢一邊這么想。
我也覺得。
老羅這次表現簡直是災難。不要說是不算相聲了,就連正常念稿子都沒做到。我們可以清晰地從現場的大屏幕上,看到被放大了的他臉上的水,不知是雨水,汗水,還是淚水。
我在體育場里用不是錘子的手機上的訊飛輸入法,及時念出觀看過程中的大段感想,被坐在我左邊的人施以白眼,只好改為打字。
現場比視頻直播快大約5分鐘,但據后方小伙伴說,基本一刀未剪。場外大量吃瓜群眾和場內的我一起,見證了史無前例的尷尬。慘不忍睹,百味雜陳,心情復雜。
我也許正在見證一個固執的人,和他手下拼命的團隊的落日黃昏,連回光返照都算不上。我還是沒有完全排除錘子接下來回春的可能,但說真的,這概率已經相當于樂視復活。
聽完了全程,在尷尬和感嘆的同時,我仔細回想了老羅推出的產品,這個因概念陳舊,牛皮太大,演示失靈,價格過高而被眾人嘲笑,甚至飛速編了段子的東西。
我想說,這東西也沒大家說的那么百無一用。我覺得它可能在某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還真的會有一個市場。
但這真的很看運氣。
1 |微軟、三星、華碩、Moto 為什么沒做成
一個大顯示器,加上手機。顯示器本身沒有操作系統,連手機才能用。——這是老羅說的革命創新嗎?
之前做過同形態產品的至少有:2011年的Moto Atrix 4G;2013年7月發布的華碩PadFone;2015年10月發布的微軟Lumia950;2017年2月發布的三星S8。
這四款產品效果都很差,都失敗了。所以,很多人也擔心錘子這次會出問題。但是不能簡單的說,只要前面都沒成功,那就可以確信錘子也成不了。就算它失敗,也不是只因為這一個原因。
在我看來,羅永浩在發布會上發揮肯定是失常的,尤其是結合之后的宣傳片看,這個機器的交互和機能還是有一點可取之處的,避開了上述失敗者的一部分問題。
但是他沒有講出來這些,反而讓發布會上的糟糕的表現,占據了更多的眼球。
在實機演示的時候,羅永浩就敢采用語音命令,然而在現場聲音不可控的情況之下,念出語音命令是很容易誤操作的。
他顯然沒有好好看過1985年央視春晚。當年場地就是由室內搬到體育場,但是信號時斷時續,效果非常差,連統一行動都做不到。觀眾席上收音不足,笑聲傳遞不出去。加之節目銜接拖沓,感覺厭煩,讓這場晚會成為唯一一次需要在《新聞聯播》公開道歉的春晚。
所以,被老羅極其糟糕的表現掩蓋的,這個TNT工作站一些真正的改進,體現在什么地方呢?
2 | 解決應用生態、流暢度和(一部分)交互問題
原來的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統手機去做連接大屏幕的系統,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
第一,操作系統不常用——能用的App太少。
例如微軟的Continuum方案,號稱Windows 10 Mobile,卻死活不能運行x86程序——而在那么小的屏幕,你也不知道該怎么展現x86程序。后來,因為UWP應用太少,所以掛了。
但是錘子這一次是基于手機的Android系統,所以Android應用(也就是APK)可以像PC裝了Chrome OS以后一樣在大屏上跑。
與此同時,錘子的操作習慣,以及市場、郵箱、語音助手等并未選擇谷歌套件,所以在國內可以正常使用。這就給有需要用大屏展現Android應用的人們,在Chromebook之外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實際上,在TNT工作站展示用大屏和小屏聯動玩王者榮耀,或多人一起玩單人游戲的時候,就體現出了這種大屏跑Android的好處。
第二,配置不行,卡頓。
之前也有基于Android系統的手機接大屏的方案,例如Moto、華碩這倆。但是它們受制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在配置上面非常的糟糕,運行幾個應用就卡掉了,那這就根本負擔不了娛樂甚至辦公的重任。
至于老羅的這臺機器,——其實指的是頂配的堅果R1手機,不管是在現場演示,還是在介紹視頻當中,這臺機器的配置讓它同時開十幾個Android App窗口都沒有問題。
圖 / 錘子科技
跑分什么的不管,如果真的能確保這樣流暢的多任務的話,至少能消除大家對于安卓平板的刻板印象——就是會卡,卡死。
第三,交互太差。
到了三星S8這一代,按理說機能也跟上來了,對桌面操作也做了一定程度的優化,那為什么還是沒人用呢?
S8通過一個DeX擴展塢,連接通用的HDMI接口輸出到外接顯示器,通用的USB接口連接普通的鼠標和鍵盤,在任何辦公環境都可以接上,擴展塢本身方便裝進手袋里,便攜性幾乎相當于英特爾之前力推的“電腦棒”。
不過,也正是因為需要跟沒有觸摸的顯示器兼容,那些非常依賴觸摸操作的App,尤其是游戲,無法在DeX環境下工作。事實上,只有經過特別優化的安卓應用,才能夠發揮全部的效率。
圖 / 太平洋電腦網
三星和開發商攜手,為微軟全家桶、Adobe全家桶、谷歌全家桶、LINE、KakaoTalk兩大日韓聊天軟件做了針對DeX的優化,但如果只有這些,這就是另一個Continuum。
在普通PC安裝Chrome OS,以及國產廠商的Android桌面發行版Remix OS之所以倒掉,也是同樣的理由。要想讓基于觸摸的應用在大屏幕上用的舒服,大屏本身必須支持觸摸。
錘子通過設計獨立的硬件,將使用體驗限定在特定設備上,今后優化起來也相對更容易,不太需要考慮亂七八糟的兼容問題。
雖然大屏OS接到其他安卓寨板或者單純的觸屏顯示器上也沒什么差,期待很快有人移植過去;但錘子自己要專屬硬件以確保最佳體驗,這至少可以理解。
3 | 我這就是個安卓,但我不是“破安卓”
錘子TNT工作站綜合來看,解決了App少、卡頓、交互差等前代產品擁有的問題,不考慮性價比等其他因素,只看產品本身的話,這就是它可以拿出來說的地方。
但是老羅在發布會上發揮失常,他根本沒有講出這些優勢。他只是自顧自的去介紹自己的功能和交互,然后上起了辦公軟件培訓課程。
大家不是來上課的,一看你這個操作系統是什么?安卓,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大家會自動自覺的,把這個安卓跟以前市面上那些不成功的安卓平板比。
圖 / NGA 論壇
哪怕是把配置和品控都已經很可以的小米平板拿出來比,那也沒有什么用。總有人會說,iPad也那么便宜了,你憑什么不買iOS的非要買安卓的平板?安卓平板就是死路一條嘛。
如果說為了解決工作問題,辦公場景,那大家可能更期待一個配置高一點的Windows 10的二合一平板,因為至少可以跑自己習慣的應用。
——其實我心里也是如此想的,對我個人而言,去年眾籌的那個GPD Pocket,可以塞到口袋里的Windows 10小電腦,是最理想的便攜解決方案之一。
所以老羅應該意識到大家真正關心的是什么。他就算這場發揮好了,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這樣很難真的打動別人,更別提讓大家尿褲子什么的。
圖 / 錘子官網
他就應該準確的說,我這不是什么自主知識產權,我這就是個安卓,Powered by Android,這沒有錯。
但是——我的運行速度快,我可以同時開幾十個窗口,我應對工作的多任務沒有問題。而我的操作,我的交互又有哪些優點;而且你們手機上能用的那些安卓的應用,我這都有。你們還有什么擔心的?我給你解答。
正常思路,難道不該是這樣嗎?
4 | 然而錘子還是很難活下去
很多人等著看羅永浩的笑話。也可能有一些人,因為他的“精日”,都不是嘲笑他了,而是憎恨他,恨不得他早點倒掉。
所以,我必須指出——以上所講,還真不是為羅永浩辯護。我也認為,錘子發布會后存活的希望越發渺茫。
即便我上面說了,他發布的產品,在單從產品講的角度上,尚有可取之處,這東西用來寄托整個公司翻身的希望的話,還是會失敗的。
第一,最顯而易見的問題當然是售價。
這個售價高得不正常。就算十指觸控,Surface Pro也只要六七千。
這產品為什么一定要做成這么大的,跟SurfaceStudio一樣大的屏幕呢?小平板不也能用基本功能,而且更便宜嗎?就像iPhone的閃存容量一樣,屏幕尺寸也是那種稍微增加一點點,整體溢價能高一大截的賺錢利器。
包括能連接大屏的R1最高配居然配置了1T的閃存,也是類似道理,做出這么高的配置可不是為了讓你跑起來更順滑的。高配版完全是為了用消費者多支付的溢價,多少挽回一點辛苦加班,累死累活的錘子員工們的研發成本。
第二,兼容性和安全性問題。
一旦要面對企業級的環境,那就要考慮錘子自己做的Office,生成這些文檔的兼容性,以及安全性。
兼容性不多講,大家都想得到。那么,錘子是否在系統級別能滿足企業的保密要求?權限做得怎么樣?BYOD(帶自己設備上班)的話,用戶離職了能不能跟著清空資料?
在我看到的演示中,錘子不僅沒有多思考這些,反而設置了一些很可能出錯的操作環境。例如“子彈短信”,找人一不小心,就能發錯,念名字也不是好方法(大聲念會干擾他人工作。公平地講,我沒有嘲笑TNT都要靠念的來操作,是因為它本來也可以用鍵盤鼠標,不出聲音)。
圖 / 錘子科技
那么,發錯了怎么辦?羅永浩沒有講怎么挽回,怎么給后悔的緩沖時間,——我記得T1發短信時候還是有幾秒鐘的延遲,以免你后悔的,——他居然說,如果有錯別字,聽附帶的錄音就能知道了。
可以說,這完全沒有針對一字千金的工作環境考慮。
第三,雖然App已經很多了,但是不是還不夠用?
知乎等地很多評論嘲笑錘子認為辦公的定義就是做個幻燈片。
如果定位不是真有那么窄的話,像是圖形圖像處理,數學運算,論文寫作,這些都是辦公場景。在PC/Mac可能用到的其他的專業級軟件,可能并沒有開發Android版本,這又怎么解決?
另外,著墨很多的“子彈短信”,還是只能在對方也安裝了客戶端的時候,才能收發信息。這東西不支持微信、WhatsApp、FB Messenger、LINE、Kakao、Skype等等,那它能活多久就始終是個疑問。
在這方面,有雷軍搭上整個MIUI都沒有扶起來的米聊做前車之鑒。“子彈短信”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成為下一個iMessage。
5 | 這玩意兒到底誰會買?
我跟一些小伙伴討論了很長時間,錘子這個東西到底該賣給誰。最后得出的結論是——
可能只有成都市政府做采購的時候,有可能會買。
主要的理由有:
和商業環境不同,政務環境的電腦系統可以是相對封閉和獨立的,可能有些機器到現在還在用XP,所以這種情況下,改成一個與外界隔絕,或者沒有那么多應用適配的系統,也是可以接受的。
即使大家擔心交互需要學習成本,也沒太大關系,因為公務員總是要做培訓的,培訓WPS和培訓錘子的成本可能差不太多。
但是同樣是政府采購,除了招商引資把錘子引進來的成都市政府之外,其他的采購中為什么不用聯想、金山這些更容易想到的供應商呢?
萬一TNT工作站落入了在商用市場少人買單,政務競標又不一定比的其他供應商的境地,我們真的不好說是不是成都會幫這個忙,成為最早吃螃蟹的地方,敢為人先。
當然,如果以上我猜的是錯的,而錘子必須自己去闖商業市場的話,那可能就真的意味著這家公司的末日了。
所以,去鳥巢聽這場相聲,這件事情本身還是非常值的,因為再不聽,可能就來不及了。
圖 / 航通社(ID: lifeissohappy)
我對這個產品最大的希望,是它有機會推出真正符合商業邏輯的,定價合理的版本。這可能真的會給人們提供一種不一樣的解決思路。
這距離老羅吹的尿褲子當然很遠,但至少能幫助他們活下去……吧。
你也許還想看:
- 為什么我們沒有獲邀參加錘子的發布會https://cn.technode.com/post/2015-12-29/a-smartisan-brief-without-technode/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如需商業轉載/引用請在公眾號對話框,輸入關鍵字 轉載
、前言:這臺便攜式顯示器不簡單 TNT OS完全體由它演繹
在10月20日的堅果R2發布會上,除了設計、配置上心思滿滿的堅果R2外,堅果團隊為我們帶來的還有一款新奇的硬件產品——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
看似平板電腦,但實際上卻是個便攜式顯示器;說是一款顯示器,但是一旦連接手機又能夠擁有堪比PC電腦的生產力。不由得讓人好奇,它的體驗到底如何?
拿到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第一反應就是它的做工和設計非常精致,雖說僅僅是一款便攜式顯示器,但無論看起來還是摸起來都和一臺旗艦級的平板沒什么兩樣,金屬外殼、磨砂表面,手感相當舒適。
仔細看一看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你就會發現,作為一款便攜顯示器來說,它的配置相當高。12寸2K屏幕,擁有最高380nit的亮度,支持10點觸控操作,還支持手寫筆并提供磁吸式收納。自帶一對雙揚聲器和雙麥克風,還有前置攝像頭。甚至連電池它都有10160mAh,足以支撐一整天的使用。
但配置和外觀并不是最重要的,其實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還有一個隱藏福利,可以瞬間變身功能強大的筆記本。只要使用堅果R2和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相連接,就可以啟動最新的TNT OS 2.0,在全新的UI和交互體驗下,體會什么才是下一代電腦應有的樣子。
本次,我們快科技就收到了包含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有線版在內的大滿足套裝。TNT OS 2.0有哪些巧妙的設計?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又有著怎樣的使用體驗?接下來,是詳細評測。
二、外觀:12寸2K高分屏 雙揚聲器/攝像頭/麥克風它都有
TNT go的包裝十分簡潔,純黑色的外殼上只有一個TNT的logo,我們收到的是有線版。
打開包裝,就可以取出本體。TNT go的厚度僅有7.2mm,有線版的重量也不過619g,拿在手上相當輕便。底部留有兩個卡扣和一排觸點,用于連接固定磁吸鍵盤支架。
裸機背面,左下角是經典的錘子LOGO,右下角則是Smartsan的字樣。雖然是有線版,不過后面依然保留了兩道天線開槽,說明有線版跟無線版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一套磨具。
將包裝中附贈的智能磁吸式鍵盤支架安裝完畢,TNT go就可以像許多二合一筆記本一樣在桌面上支起。需要注意的是,后蓋部分完全是靠膠布的黏性固定,因此安裝時要注意表面清潔以及對齊,避免錯位帶來麻煩。
TNT go右側,僅有的兩個物理接口都在這里。靠近邊緣的Type-C接口只支持供電,靠近內側的則是全功能,安裝時要注意一一對應。
將全功能Type-C口通過全能Type-C線與手機連接后,TNT go就可以顯示堅果R2手機內置的TNT OS 2.0,可以看到其對于桌面端的適配已經非常完善,實際操作時也確實沒有不適感。
TNT go的這塊屏幕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它的大小為12寸,分辨率為2160×1440,也就是一塊的3 : 2比例下的2K屏。官方稱它擁有1000 : 1的對比度,380nit的最高亮度,這些我們都將在后面的硬件素質測試中一一校驗。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TNT go不單單只是一塊屏幕而已。在屏幕邊框上,它提供了一顆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和雙麥克風來滿足視頻聊天的需要。而在兩側,它設置了雙揚聲器,來提供最好的影音體驗。除此以外,它還擁有一塊10160mAh的電池,可以獨立工作一段時間。
智能磁吸式鍵盤,鍵位的設計相當“中性”,在系統設置中,TNT OS 2.0也確實提供了MAC鍵盤和Windows鍵盤兩種模式來滿足不同的使用習慣。鍵盤上提供了應用、截圖、音量調節等多個熱鍵,里面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亮度調整按鈕,在一些特殊的連接情況下,只有通過它們才能實現屏幕亮度的調節。
隨包裝附贈的配件中,除了TNT go本體和智能磁吸式鍵盤支架外,還有一塊55W的電源適配器,一根較長的供電用Type-C連接線,以及一根較短的全功能Type-C連接線。
我們收到的是Smartisan TNT 大滿足套裝有線版,除了手機和TNT go的標配套件外,還包含了一根智能手寫筆和一個擴展塢。
擴展塢相當小巧,頂部有一個蓋子,打開可以讓手機通過Type-C口連接擴展塢,同時當作手機支架立在上面。
擴展塢提供了一定的接口擴展,讓手機可以連接更多的設備。像后部的HDMI接口,沒有TNT go的話也可以連接其它顯示器使用。兩個USB 2.0接口既可以連接鼠標鍵盤等外設,也可以連接U盤等外置存儲設備。
盒子左側是供電/傳輸視頻數據二合一的全功能Type-C接口和一個3.5mm耳機接口,用于將擴展塢和TNT go連在一起。
套裝中還有一根智能手寫筆,采用藍牙的方式連接,充電則需要使用Type-C接口直連,日常不用時可以直接吸附在TNT go側面。
三、TNT OS體驗:手機到桌面無縫切換 閃念膠囊更好用
想要實現從Smartsan OS到TNT OS的切換十分簡單,只需要使用全功能Type-C口連接TNT go的視頻傳輸接口即可,稍等片刻后,屏幕就會亮起并且進入TNT OS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連接情況下,TNT go和手機的桌面都會處于亮起可操作的狀態。由于共用的仍是同一個系統底層,打開相同應用時就會提示,僅可在一個終端啟動應用,另一個終端正在進行中的應用會被關閉。
操作方式上,TNT go擁有磁吸式智能鍵盤、手寫筆、手機模擬觸摸板、利用擴展塢外接鍵鼠多種選擇,根據實際情況和喜好選擇合適的形式就好。
應用列表的排列方式依然是類似手機的平鋪式收納,僅僅是根據尺寸的改變調整成了三個框體并排顯示而已,左右側滑可以滑動至其它窗口。
實際打開應用試一試,像瀏覽器、文件管理器、白板這幾個應用都根據桌面端做了優化,有尺寸更大更好用的桌面版本。這些應用都支持多種并列組合的排列方式和最頂層顯示,可以根據需要決定排布的形式。
不僅這些系統軟件有專門的桌面端,像許多常用的辦公軟件,甚至剪映、Figma等生產力工具都有專門的大屏版本APP,在日常使用的生產力上絕對不用發愁。
對于那些依然保持在手機豎屏形態的應用,在打開時,TNT OS會將它們自動對齊排列,做到最大化的簡潔和美觀。
屏幕下方的一排圖標,類似于桌面快捷方式的設計。除了幾個圖標位置是固定的外,根據使用習慣會加上最近打開的應用。
通知中心可以通過點擊任務欄右側的時間模塊打開,除了顯示通知外,上方有多個快捷按鈕,可以快速截圖、錄屏、切換到閱讀模式等,相當直觀。
任務欄中還提供了網絡、藍牙、亮度和音量的快捷設置按鈕,直接點擊就可以呼出。
在最右下角,有一個熟悉的圖標,點擊就可以呼出閃念膠囊。TNT go相較于單純的手機形態更適合辦公和創作,閃念膠囊也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記錄下產生的所有靈感。
One Step也在桌面模式也可以使用,發現感興趣的內容,長按即可拖動分享。
語音助手也全局融入到了整個系統中,無論是系統內的搜索,還是完成網頁搜索、文字輸入等工作時,都可以選擇語音轉文字的方式。
在使用TNT go時,還會跳出專門的提醒,詢問是否為TNT OS開啟專屬虛擬內存,這個功能可以提高TNT OS和Smartsan OS間的切換速度,并且可以保證再次連接TNT go時,恢復之前的任務和狀態。
簡單對該功能特性做一個測試,在重新插入電源連接后,之前操作的文檔確實原封不動的顯示了出來,更加方便移動辦公。
此外,TNT go的屏幕支持觸屏,不過筆者更建議使用觸控筆操作,避免沾染指紋。觸屏的靈敏度很高,相當跟手。利用觸屏功能,TNT OS的截圖功能也更加好用,直接用觸控筆劃定區域即可,并且支持自行編輯圖像、錄制特定區域畫面、識別二維碼和以圖搜圖等額外操作。
在設置中,也有一些TNT go下獨有的選項。像是設置手機連接TNT go時的充電模式,磁吸式鍵盤的各種使用習慣等,方便用戶找到最舒服的使用模式。
四、硬件參數:2K分辨率最大亮度可達380nit 連接手機還可邊充邊用
——屏幕素質
雖然連接堅果手機后有眾多強大功能,但從本質來看,TNT go依然是一款便攜式顯示器,因此屏幕素質十分重要,需要使用校色儀好好看看它究竟如何。
雖然TNT go有著106%的sRGB色域容積,不過僅有86.4%的sRGB色域覆蓋值,考慮到有更差的45%NTSC色域的屏幕存在,只能說TNT go的色域屬于良好的水準,要是能夠達到100%sRGB色域覆蓋就更好了。
測量出的伽馬值為1.9。
最大亮度可以達到392nit,不過對比度稍低,僅有820 : 1。
TNT go最高可以顯示2160×1440、60Hz、8bit的畫面,不過從驅動可以看到6bit的選項,這塊面板應該是一塊原生6bit的面板。
——供電功率
在本地工作時,TNT go不僅可以連接55W的充電器進行供電,同時還可以為連接的手機供電,因此功耗多少對于推測其續航還有充電功率都有一定的幫助。
當連接手機使用TNT go,同時手機和TNT go都有運行程序活動時,供電端可以測到的最大功率在21W上下浮動。
同時我們還測試了使用TNT go時,連接手機的全功能Type-C線供電的功率如何。根據儀器顯示,該接口最大僅支持5V/1.5A檔位,在實機測試時充電功率也就在7.5W上下浮動。
五、第三方擴展:連接筆記本可做完美副屏 普通手機也可連接
作為一塊顯示屏,TNT go不僅能完美適配自家產品,對于第三方的支持也還不錯。不光可以跟堅果手機組成擴展本,跟其他設備連接也能大有用處。
比如,跟帶全功能Type-C接口的筆記本連接,TNT go就可以變身成為一塊素質還不錯的副屏來使用。無論是瀏覽網頁,輸入文字還是剪輯視頻,利用多出來的一塊屏幕都可以提高不少工作效率。
跟普通手機連接,TNT go也會顯示對方的屏幕鏡像。此時就可以直接借助TNT go屏幕的觸控功能進行操控。
若手機開啟了自動旋轉功能,在看視頻、圖片橫評握持手機就會切換到橫屏顯示,TNT go的畫面也會變為橫屏填滿整個屏幕。
隨包裝贈送的擴展塢也相當好用,可以直接用HDMI線連接第三方顯示器與手機使用TNT OS 2.0,將手頭的閑置屏幕充分利用起來。
利用USB接口還可以連接鍵盤鼠標,也可以讓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在操作上更接近傳統筆記本。此外,筆者也嘗試了使用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連接Switch,不過很遺憾,它并不能作為Switch的外接屏幕使用。
六、總結:比平板更全能 這就是未來電腦新形態
2K高分辨率的屏幕、雙揚聲器、前置攝像頭、雙麥克風...從硬件來看,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距離一個功能完善的平板電腦并不遙遠,它不過是缺少了一些組件而已。堅果團隊采用了一種相當聰明的方式,用手機代替了平板的SOC、內存和閃存,無需增加額外的成本,就實現了性能的跨越。
手機+屏幕,產生的是1+1>2的奇妙反應,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實現了從顯示器到平板乃至筆記本的跨越式進步,讓我們見識到了,手機確實也能有成為生產力工具的可能。它們通過TNT OS實現了這樣的壯舉,將安卓系統的操作桌面化,并且構建了一個完善的生態,讓這些各類生產力工具、常用軟件在OS里面有模有樣的運行。
如果說應用從移動到桌面的適配是制作TNT OS這類跨界系統的基本功,那么ONE STEP、閃念膠囊這些極具Smartisan OS特色的功能的保留則讓它擁有了獨一無二的特色。將TNT OS和其他跨屏OS相區別,這就是它獨一無二的優勢所在。
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和多種配件的相互配合也很到位,像是磁吸式鍵盤、觸控筆、乃至直接用手去觸控操作。也大大增強了日常使用它的便利性。甚至你可以利用擴展塢,去接駁傳統傳統的USB鍵鼠,這種時候就能夠獲得更接近原生筆記本的操控體驗。
最后,從價格上來說,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有線版的價格僅為1999元,比起無線版高達1000元的加價要實惠了不少。更何況這個價格還包含了一套磁吸式智能鍵盤支架在內,這樣算下來,其實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跟傳統的便攜式顯示器的價格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在分辨率上還要更為優秀。
不過畢竟,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還是需要堅果R2等手機相搭配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如果沒有一部堅果R2,就算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再優秀,也無法發揮它的價值。如果你已經擁有了堅果R2,那么Smartisan TNT go擴展本或者是Smartisan 手機立式擴展塢都是值得入手的選擇,不妨一試。
晚錘子同學找到我拿走了一塊M.2接口的固態硬盤,今早給我發來了讓我震驚的圖。
因為他的老電腦并沒有M.2的接口,他利用手中的物料居然把這塊固態硬盤。硬核改裝成了sata接口。錘子同學并不是一個精通電腦的人,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植保無人機飛手。對于他這一頓操作,我確實感到十分震驚。我實在沒有想到一個晚上,錘子同學到底對這塊固態硬盤做了什么。
實際上M.2固態硬盤目前有三種,一種是Mkey接口,一種是Bkey接口,還有一種就是兩種接口都兼容的,例如錘子同學現在用的這種。Bkey呢是走sata通道或者pcie 2x進行數據傳輸。Mkey一般走pcie 4x進行數據傳輸。只有Bkey可以這樣硬核操作哦。
固態硬盤兩種常見接口
據錘子同學說,接起來其實很簡單,以至于他還想在這個洞洞板上給這塊固態硬盤加上信仰跑馬燈~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原理圖。
根據原理圖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不需要把所有的數據腳全部都飛線只需要4根數據線,35腳、37腳、29腳、31腳。還有3.3V供電以及GND接地線。而且據說有的Bkey固態是可以通過飛線硬生生改裝成usb3.0接口的。我沒有證實過。我們來欣賞一下錘子同學的改裝成果
這不拘一格的焊工,深刻地印證了那句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居然能輕輕松松的把系統裝完,還能跑個分。
我們看到跑分收到了比較大影響,我想問題應該出在信號線上,固態硬盤的信號里有很多高頻信號,受到干擾會影響穩定,我已經建議他把4根信號線等長處理,截取到一樣的長度,并且注意做一下屏蔽。錘子同學說,科技改變生活,他們是一家科技公司,這操作是日常操作,但是我奉勸大家,不到萬不得已,還是買塊轉接卡來用用。
因為,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后只值十元包郵(手動滑稽)~
感謝朋友們閱讀,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轉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