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015-01-13 16:24:23 作者:李巍

    相信每個朋友家中都有至少一兩件功成身退的電子設備,但鑒于回憶等多方面因素,你或許又不忍心將其丟到垃圾箱中,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你沒有出眾的動手能力,要不你完全可以讓老物新生。

    Xbox 360被改裝成Windows PC(圖片來源:feng)

    比如,近日國外就有一位具備超強動手能力的硬件愛好者,他將已經被淘汰的Xbox 360改裝成一臺運行Windows操作系統的Xbox 360 PC。經過改裝后的Xbox 360 PC配備ASRock FM2A88X-ITX+主板、A10-7850K 處理器、時鐘頻率為2133MHz的2條4GB AMD Radeon R9內存、128GB的三星mSATA固態硬盤等主要元器件。

    內部構造(圖片來源:feng)

    雖然改裝已經基本完成,但這位硬件玩家表示還并不完美,他希望通過對電路的改動來實現Xbox 360電源按鈕能用來開啟計算機,而光驅的彈出鍵則可以重啟計算機。

    抱著一個碩大的綠盒子回家起,熊叔就對Xbox360這款主機充滿了異樣的感情,就算到了現在回想起這款主機的心情都是格外復雜,因為他和我心中理想中的主機相去甚遠——它不僅碩大笨重,臃腫的身材還偏偏采用了不倫不類的弧形面板,就好比一個胖子在跳輕盈靈巧的孔雀舞一樣滑稽搞笑,再加上那個巨大無比的電源,從工業設計上講真的糟透了。

    熊叔買的這款“丐中丐”

    熊叔購入XBox360的過程非常糾結,尚未“扶正洗白”的熊叔面對天價又沒有盜版的PS3,為了口水了好久的《生化危機5》和《天誅千亂》,終于以十分厚道的價格帶回了一臺“丐中丐”版X360。依稀記得電玩店老板鄙夷的神情:

    “你不多買幾張碟嗎?6塊錢一張很便宜的!”

    “你不加個硬盤嗎?那樣加載游戲會快一些!”

    “你不另配個手柄嗎?一起買算便宜點給你!”

    ……

    熊叔:“那個……我啥都不要,你不是要送我5張碟嗎?”

    熊叔的愛好,見本文第一章圖頭像文字說明

    雖然費了不少口水帶回了X360,但熊叔心里始終充滿微妙的排斥與厭惡——直到后來買了PS3以后我才發現X360是多么的“實在”與“便捷”。在那個“盜版走天下”的時代,與PS3動輒二三十個GB的游戲容量相比,X360不僅游戲容量都不大并且還安裝便捷(在硬盤加持下……)。而且仔細觀察,有的跨平臺游戲在X360上的表現比PS3表現出色,當然其中有很多原因我就不再贅述。

    說了這么多,熊叔只是想以“過來人”的視角重新審視X360,和大家分享一下這臺神奇主機的故事。

    先看一組數據:2017年5月索尼PS3正式宣布停產,距離它的“一生之敵”XBox360停產已經過去一年之久。2019年4月索尼出了一份財報,披露了PS3最終的銷量:8740萬部,X360在比PS3早停產一年的情況下,最終銷量也來到了8580萬。

    經過長達7年的鏖戰,PS3銷量終于略微超過了X360

    二者銷量差距只在毫厘之間,誰勝?誰敗?如果分析必是長篇大論并且引來大量口水戰,這個咱留著以后有時間再慢慢分析吧,這里只講講的X360研發中的一些故事。

    先發優勢打天下

    之前的PS2和XBOX時代,業界“新人”微軟的XBOX發售時間落后PS2達一年之久,在索尼綜合優勢和先發優勢的打擊下,XBOX初代以2000萬臺以上的成績結束了自己的“新秀賽季”主機大戰。在總結了首次交鋒之后,微軟認為“主機后發”是失利的最主要原因,于是團隊上下取得了一致意見:如果不能與索尼同時或者提前推出新主機,大法一定會利用豐富的經驗將自己的市場計劃打成水中幻月、海市蜃樓。基于這種認識,2002年微軟內部下達了次世代主機研發“死命令”:無論如何,次世代主機發售時間不能落后于對手

    比爾蓋茨為推廣XBOX下了不少本錢

    微軟X360硬件研發生產管理的直接負責人Todd Hoimdahl(托德·霍姆達),在初代XBOX時期,他管理的硬件團隊需要與英偉達、因特爾等供應商緊密合作,以最大限度降低XBOX硬件成本——這事兒失敗了,我們后面再提。而次世代這一次,通過對競爭對手的摸底調查,微軟將推出次世代主機的時間確定在了2005年,這意味著為了按時推出新主機,所有硬件及架構將不會采用業界頂尖技術標準,因此我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X360用DVD作為媒體介質而不是BD或HD。在PS3標配硬盤的情況下,X360卻發售了不帶硬盤的乞丐版,造成微軟后續要3張甚至4張光碟來發售一款游戲的尷尬。

    失落的奧德賽使用了驚人的4張碟,讀盤卻緩慢到吐血

    這也解釋了后來“三紅”故障頻發的其中一個原因:采用落后工藝導致發熱量過大而造成的必然結果。

    360玩家問候:“今天你三紅了沒?”

    最為“不恥”的諜報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生死鐵律被微軟在商業戰場上發揮到了極致。X360之所以能夠硬剛PS3,情報工作絕對發揮了重要作用。索尼方面,“神吹”久多良木健于2001年3月12日吹出了游戲史上最大的“牛皮糖”——模擬地球“CELL”計劃。在久多良木健卓越的表演才能下,“CELL”被吹成了能夠比肩IBM超級計算機“深藍”的宇宙怪物級芯片。

    由索尼、松下、IBM聯合研發的“宇宙芯片CELL”

    或許索尼確實有那個雄心壯志、或許也只是久多良木健慣用的一種商業宣傳手段,但索尼萬沒想到,微軟不僅沒有被這個超前計劃嚇破膽,反而被大大刺激了戰斗欲望。在索尼施加的重壓面前,微軟內部確立了一個名叫“Freon”的XBox改良計劃,這個計劃雖然深得比爾蓋茨喜愛,但因為之前沒有類似的創意成功產品,最終還是被廢掉了。多年以后我們看到的XBox ONE X即半代進化思路,其實微軟早在多年前就已有所考慮。

    為了對抗“CELL”的瘋狂計劃,微軟采用了商界內心照不宣的諜報戰術。為此微軟聘用了一個名為“Jon Peddie Research”的技術咨詢公司,對當前業界最新技術發展形勢進行了解,并對索尼正申請的“CELL”進行資料分析。這時,他們發現索尼次世代主機計劃存在諸多重大缺陷,比如硬件構造極為復雜,不僅會導致硬件成本高昂,而且會給游戲開發帶來很大困難,這些問題后來被一一言中——PS3高昂的硬件成本,差點讓“賠本賺吆喝”的索尼當掉了褲子。

    年年索尼破產,年年索尼賣樓

    PS3難以駕馭的硬件架構成為了游戲開者的噩夢,諸多跨平臺游戲的PS3版本成為了劣化版本,直到后來圣莫妮卡和頑皮狗的持續鉆研,才讓其硬件性能潛力才得以完全發揮,而上田文人在長達十年時間里都未能完成《食人的大鷲》,可見PS3游戲的開發難度。

    終PS3時代,《食人的大鷲》永遠是開發進行時

    摸清對手底數后微軟決定:新主機盡可能采用成熟方案,采用亞洲代工廠降低硬件成本,尋求最佳合作伙伴的設計方案,為此次世代“Xenon”正式計劃啟動。

    小心翼翼的避開雷區

    2006年媒體采訪比爾蓋茨時曾談到:初代XBox曾經虧了40億美元,對此蓋茨一笑而過,輕松回了一句:“那就再玩一局”。

    事實遠沒有蓋茨說的那么輕松。

    40億美元小意思,我就是上帝我主宰

    微軟長久以來就是一個講究效率的企業,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公司內部本來就有反對進入游戲產業的聲音,在XBox長久虧損后這種反對聲音愈加強烈。為此,次世代主機計劃不得不為減少硬件成本而絞盡腦汁。

    微軟曾簽下了一個讓對手笑破大牙的合同,讓為XBox提供圖形芯片的英偉達掌握了設計和制造權,這導致微軟只要涉及到該芯片的相關使用就需要按比例向英偉達繳納費用。而且英偉達很不地道,為了提高成品率曾多次試圖降低芯片運行頻率,雙方為此鬧的很不愉快幾乎對簿公堂。除此之外,英偉達和因特爾都長期保持芯片高價位,這讓微軟試圖通過降低采購價格來壓縮XBox制作成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當任天底氣充足地打價格戰時,微軟只能依靠自己肉厚血槽長,打碎門牙往肚子里咽被動跟進,要不是微軟是頭超級巨鱷,這種巨大的虧損就是自己不死,也會把其他游戲開發商給嚇跑,世嘉就是前車之鑒。

    霍姆達學聰明了,將任天堂NGC研發那套做法搬了過來(NGC作為任天堂史上最為均衡完美的主機,為何敗的如此徹底?),為“Xenon”計劃尋找公司來設計圖形芯片,同時約定微軟可以自主尋找芯片制造商制定時間表來制造芯片,只需要為相關公司出設計費和每臺主機的授權費即可,產品的設計和所有權歸微軟所有。至于制造,完全可以尋找臺積電、偉創力等代工企業加以完成,這些企業不僅代工價格低廉,而且產量充足,還可以根據客戶需要調整生產周期和價格,完全可以滿足微軟需求。

    圖形芯片封面,微軟與英偉達的合作由于之前雙方的沖突而中止,于是微軟找了英偉達的死對頭ATI。正巧ATI處在虧損當中,承包的任天堂NGC圖形芯片權利金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可觀,因此當微軟找上門來尋求合作時,ATI給予了極大重視——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對初期的基礎構架進行研究,尋求高性能需求的同時尋找低成本的制作辦法,由于英偉達的設計沒有滿足微軟的需求,加上與微軟惡劣的關系,因此選擇ATI已經成為了微軟必走之路。

    NGC搭載ATI圖形芯片成為成功的范例

    除此之外,尋找CPU的計劃也在緊張進行之中,當時有三種方案交到了比爾蓋茨手里,一是采用英特爾方式純粹提高處理器速度,但這種方式開發方便但發熱量極高、代價極大;二是采用英特爾主內核加小內核的方式;三是采用IBM多內核方式,有效降低發熱量但存在開發編程困難的問題。微軟通過研究發現,只要硬件開發團隊同時將編程工具納入設計思路,開發合適的第三方軟件,就能將編程困難的問題合力解決。比爾蓋茨認可了第三種,最終微軟采用了IBM的PowerPC芯片。

    至此“Xenon”架構設計初步完成。

    糟糕的是,情報部門得來的消息,索尼的“CELL”芯片計劃已經接近完成,而且據得到的消息,索尼“CELL”技術確實擁有強大的能力,雖然與后來吹噓的“模擬地球”相差甚遠,但比起剛剛確定處理器芯片方向的微軟步伐快了許多。按照目前進度,微軟提前或者與索尼同時發布主機的計劃幾乎成為泡影。

    后來事實證明,PS3還是很能打的

    結果讓索尼沒想到的是,關鍵時刻IBM“叛變”了。這個叛變不是指撕毀協約,而是IBM作為X360的處理器供應商,同時還是“CELL”開發聯盟的重要參與者,正是通過這種身份,IBM將部分“CELL”技術泄露給了微軟。后來,有IBM員工回憶道:“雖然兩個開發組名義上是相互禁止往來和私下溝通信息的,但實際上IBM授意X360芯片開發組可以‘部分’借鑒‘CELL’芯片的設計理念和關鍵架構,因此當與索尼工程師一起吃飯時,內心是如同接受良心審判一樣煎熬的”

    久多良木健做夢也不會想到,IBM作為合作伙伴會這么不靠譜

    也就是說,微軟輕易將索尼投入巨資、辛苦研發的“CELL”成果拿來所用,并且還有效避免了“CELL”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弊端。

    索尼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憑借著基本合格的硬件設計和對諸多硬件的妥協,2005年微軟如愿趕在了索尼之前,將首批XBox360推向了市場。事實證明,雖然這種服從商業需要而匆忙推向市場的做法帶來了很多的問題與弊端,但X360也借此確立了絕對先發優勢,成為世代戰爭中與索尼抗衡的重要砝碼,X360在后續長達十年的主機戰爭中一直將優勢保持到了戰斗中后場,將索尼逼入了絕境。

    世紀之戰

    考慮到文章篇幅,XBox360的故事先講到這里,有時間熊叔會再繼續敲鍵盤。另外歡迎點贊并關注“低段位玩家”,精彩游戲故事和業界動態分析隨時送上哦。

    022年PC、PS5、XSX、Switch怎么選?20年游戲玩機黨為您帶路

    前言

    大家好,我是SeanIXz,20年資深老玩家了,這篇聊一聊打游戲的設備選擇。

    最近顯卡降價、PS5放貨、微軟收購暴雪利好XBOX,Switch Pro/Switch2要出的小道消息不斷,怎么選擇確實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

    最近自己入手了PS5和Switch,各大平臺發了一點體驗和吐槽,發現這確實是當下游戲玩家中比較熱門的話題,隨隨便便能辯論個幾百條。

    各種觀點、站隊甚至相互爭辯的都有,當然沒必要強迫他人改變觀點,理由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明白的,各有各的需求。

    交流中也充分了解到了各種定位玩家的需求,這里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總結梳理總結一下各類需求以及合適的人群,為大家選擇做個參考。

    不是云推薦,曬個設備,Switch OLED、PS5、XBOX360。

    對……10年前的360現在還在玩體感游戲,主機在電視機那沒搬來了,10年搖桿上膠皮都被我撮完了的手柄在這連PC用著,我甚至還留著小霸王(新出的那種)。


    PC黨:游戲體驗最好,外設豐富,特效全開,預算充足首選

    有錢的話……大家閉著眼睛都知道怎么選。

    那還不i9+Z690+DDR5+3080TI+49寸曲面屏來一套?還可以加上音響,各種外設模擬器……想想都刺激。

    但……沒錢才會糾結設備不是嗎……

    玩游戲首選還是PC平臺,不管是游戲還是操控體驗,PC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再不濟買游戲本也是比較香的,把預算加在PC上是最值的。


    PC優勢:

    • 游戲體驗最好。高刷,滿幀,全特效,高配板卡+高刷曲面屏,特效全開的游戲體驗誰都愛。
    • 游戲可玩性高。Steam創意工坊、MOD、修改器、破解等,可玩性是最高的。
    • 主機平臺游戲的獨占優勢變弱了。獨占游戲在變少,很多獨占也僅為限時獨占了,比如戰神4等PS獨占也移植到了PC,PS平臺獨占新作甚至只有6個月的獨占時間,XBOX平臺就更不用說了,基本沒有了獨占,XBOX其實定位與PS明顯不同了。
    • 硬件外設選擇豐富。鍵鼠耳機,便宜的,貴的,電競級別的,各類外設PC平臺最多,甚至飛行模擬器、手柄都不少。
    • 全能型選手。PC除了能滿足游戲需求之外,還是辦公和生產力工具,家里也不能沒有一臺電腦。


    本人也是站PC陣營,從紅警95,絕地風暴到帝國時代、星際、魔獸、CS再到COD,BF,20多年的游戲時間回憶起來也幾乎全是PC端游戲,哪怕當年PS2/PS3那么火爆也只眼饞了一下戰神2/3,當年在游戲廳里玩了會兒,后來在PC模擬器上通關,現在戰神4還直接上PC端了,也能全體驗到,主機獨占優勢在變弱,這只是時間問題,其實完全用不著專門買臺機器。


    高配板卡+高刷曲面屏+音響,特效全開的極致游戲體驗誰都愛,所以最值的也只能是PC了。


    主機受到追捧主要是因為PC價太高,天價顯卡的行情下一臺頂配PC可以隨隨便便上到兩萬的價位,這直接勸退了大部分非剛需玩家。

    不過近期顯卡價格一直在跳水,預計618骨折價,等等黨可以繼續等,光明馬上就要來了。

    有預測表明這次礦難釋放出來的顯卡量級是普通游戲玩家以及生產力需求都無法完全消化掉的,后期引發恐慌性拋售跳水式的崩盤已成必然,破發再腰斬都有可能,所以眼下還是淡定等等。


    PS5:獨占日式RPG,手柄增強體驗,PSVR,共享賬號,光盤回血

    PS5對于亞洲玩家來說更為熟悉,大家基本上都會選擇PS5作為PC的補充,甚至替代PC游戲,有比較好的群眾基礎,也有更高的銷量。

    選擇PS5的大部分是日式RPG游戲的愛好者,或者說是沖著PS5獨占去的傳統主機游戲玩家。

    在天價顯卡時代,PS5也是便宜的游戲解決方案,3000-4000就可以玩到大部分游戲,最高支持4K 120Hz,硬盤性能也非常強,不得不說這非常香。

    PS5優勢:

    優質獨占游戲多。PS平臺的血緣、戰神、神秘海域,最后生還者、對馬島之魂、地平線等都是非常有吸引力不可錯過的好游戲,對亞洲玩家有更大的吸引力。

    優秀的手柄設計。這代PS5手柄可以說是最搶眼的地方,自適應的扳機震動可以模擬不同槍支的手感,PS5游戲均有針對手柄的優化,比如玩COD的時候可以明顯區別出機炮、重機槍、旋轉式加特林等不同槍械的開槍震動,沉浸感提升了一個段位。

    VR支持。PS5+VR很驚艷,游戲沉浸感很高,值得一試,PSVR2近期也已經有消息了,值得期待。


    可二手盤回血。由于上代PS4/PS4 PRO對手XBOX ONE的躺平表現,積累了大量的PS平臺玩家,有非常好的二手盤生態,可以低成本玩各類游戲。

    建議買二手盤回血的游戲方式,比如最近的COD18,299買的全新美版盤,通關完了310出,快遞費都沒損失般毛……這種形式確實香,也建議用光碟的姿勢玩,幾乎零成本。


    最近有消息說升級版的PS會員來了,游戲更多,獨占大作更多,目測光碟價格要再跌一波了。

    另外,碟片其實就是個CD-KEY/加密狗的意思,過個認證而已,游戲還是會下載到硬盤里運行,不會有任何速度損失,哪怕有劃痕的碟只要能正確過認證就沒問題,傳個十幾二十手沒半點影響,殘值非常高。


    總體來說,PS5還是更適合喜歡日式RPG的玩家,也更符合我們亞洲玩家的游戲習慣,PS5平臺的在線玩家也更多,聯機匹配玩家更多。

    花費上面,PS游戲確實比較貴,國服港服都屬于高價區,400-500一個PS5游戲是真的太貴了,對于國內的生產力來說,一個游戲100-200才是合理的價格區間。


    版本選擇上可以直接買國行,現在有備份法刷成任意外服的大區破解,這代PS5不管是主機還是手柄故障率還是比較高的,買國行機器享受保修,玩港服游戲。


    XSS/XSX:XGP、云游戲、槍車球,客廳影音游戲娛樂補充

    XBOX相較于PS更受歐美玩家的歡迎,但PS的全球銷量還是超過XBOX的,一直沒打贏翻身仗。

    我10年前入過XBOX360,當年還是比較爽的,獨占大作《光環》是與《COD》《BF》同級別的大作,十分值得追。

    XBOX這里分了XSX和XSS兩個版本,選擇上按需即可。

    其實定位很明確,記住一點就行了:

    XSX——4k電視

    XSS——1080P電視

    其他方面都是一樣的,其實從游戲體驗來說是沒有很大差別的。


    XSS/XSX優勢:

    XGPU會員制。XGPU會員制是真的香,可以淘寶100多買個3年的會員,比起PS+會員上都是些老游戲來說,XGPU還能主機PC共用,且支持云游戲、流媒體,確實比較香,可以說非常良心了。最新的全戰:戰錘3都直接在XGPU首發,可以玩到本世代大作,這是比較吸引人的地方。


    游戲便宜。XBOX平臺上的游戲是比較便宜的,幾乎與Steam跨區持平,一樣可以通過兌換碼的形式上俄區和阿根廷區,甚至比Steam更便宜。

    這是老頭環的價格,舊圖了,俄區開戰那幾天下探到了160,不得不說XBOX平臺的游戲能跨區買是真的香。

    杜比視界影音功能:這是如今比較常規的電視格式的,效果在HDR/HDR10之上,家有高端電視的會有更好的影音體驗。另外XSX可以裝KODI,做為影庫使用,直接讀取播放NAS里的各種格式電影,相當于一臺高端藍光播放機,在影音播放的支持性方面比PS5更強。

    云游戲:微軟反向輸出,非但不做獨占,還把XBOX的游戲體驗輸出到筆記本、手機、平板、steamdeck。國外體驗還不錯,但從服務來說,國內3-5年內實現起來很困難,也許會有驚喜吧,也算值得期待。


    從我PS5的實測來看能到4K120Hz的游戲幾乎沒有,最高支持到1080P120Hz,還是動態支持,基本上只有FPS游戲的線上部分才能達到1080P 120Hz,大部分游戲都在4K30幀左右,而PS5的畫質表現和XSX幾乎是一致的,多出來那么點算力并沒有實際游戲體驗的提升,但XSX/XSS對杜比視界的支持無疑會有更好的影音體驗。


    對比索尼PS5的專注游戲內容,微軟的策略似乎發生了變化,這代XBOX的定位我感覺更偏向于“客廳娛樂中心”的一種解決方案,不再從獨占游戲角度出發了,而是全平臺制霸,注重游戲影音的體驗,這也更符合槍車球類游戲題材玩家的需求。


    對于我這樣的30多歲老司機來說,日式RPG的又虐又爽的點已經完全GET不到了,以前覺得《鬼武者》《鬼泣》這類游戲很有挑戰,很好玩。但現在只覺得重復挑戰浪費時間,玩不過就是金手指/修改器,玩游戲從挑戰已經變成了純追求游戲帶來的影音刺激感,所以飆車,球賽,突突突爽就完事了,從這方面來說XSX/XSS平臺的游戲更易獲得滿足感。


    還有收購暴雪的餅,總之微軟確實是在戰未來,但當下只從游戲出發的話,我還是建議PS5,畢竟獨占游戲更多,聯機環境更好,二手盤回血美滋滋。

    你可以對比一下閑魚上的XBOX光盤,二手市場上幾乎沒有,買入賣出都難(當然是因為XBOX XGP和低價區游戲便宜)。

    另外要注意XBOX聯機部分體驗不好,當年玩XBOX360上一些小游戲的時候還加了一堆不知道是哪國的好友,但聯機環境是真不咋的,如今也沒有很大的改善,亞洲區很多游戲都匹配不到人。


    Switch:體感、移動性、《寶可夢》《塞爾達》《馬里奧》,家庭娛樂。

    Nintendo Switch在我這種游戲玩家眼里算是個另類了,年輕的時候會喜歡這種專注體感和移動性的游戲機,但現在不太愛了,游戲并非高畫質3A大作,但可玩性都非常高,如果你長期沒有接觸過任天堂的游戲機,其實可以回憶一下當年一群小孩圍著電視玩小霸王的情景,這是如今Nintendo Switch的主要角色。


    Switch優勢:

    高水準第一方游戲。獨占,純獨占,好玩的大部分是第一方獨占。馬里奧全家桶,塞爾達,寶可夢,哆啦A夢,卡比星等,而且都比較好玩,游戲好不好玩其實和畫面沒多大關系,超高的游戲性和娛樂性是NS最大的優勢。

    多人同屏。一路玩單機上來其實最缺失的是客廳適合家人一起玩的游戲機的環境,此前在XBOX360上僅有少部分游戲適合全家人一起玩,Switch帶來的體驗更加優秀,游戲也更多。

    低齡玩家友好。家里剛滿4歲的孩子可以無障礙的操作,一些方向盤、網球拍、高爾夫球桿之類的配件大大提升了交互性,體感手柄配合馬里奧系列的體感游戲全年齡段都合適。

    移動性。Switch的掌機定位不用多說,一臺大尺寸手機的水平,隨身攜帶可以隨時隨地玩游戲、打發時間,碎片時間利用最大化。


    體感游戲體驗不錯。直接閉眼入的健身環,還有一堆道具,馬里奧全家桶,體感游戲也是玩起來完全沒有難度,健身運動都合適,體驗非常好。

    最近各地疫情封區,各地都有,我目測可能又要持續1-2個月了,也直接入了Switch,免得萬一哪天隔離起來在家太無聊,尤其是在家里無處“放電”消耗精力的孩子是非常難伺候的,這比每天去游樂場/超市門口玩那些搖搖馬之類的弱智游戲強多了,也更省錢(孩子去商場/游樂場敞開玩一下午就能花個六七百……)。

    我入手Switch的主要目的也是孩子和全家人一起玩游戲,增進情感。

    體感方面其實我10年前的XBOX360 Kinect還能玩,但孩子能無障礙操作的就一個水果忍者,Kinect的肢體動作識別率不是很高,導致交互性不太好,沒法讓孩子保持興趣讓她持續“自放電”。

    這里也吐槽一下微軟,Kinect體感的形式是非常適合全家人在客廳玩的項目,但一直沒有進一步發展,這代還直接砍掉了,也不上VR,謎之操作。


    Switch版本的選擇不用多說了,面世多年了,也一直沒出新版本,OLED版也只是增大了屏幕,提升了續航,選哪個版本都沒有實質性的性能差別。


    選擇建議

    最后給點選擇建議。

    PC:首選游戲設備

    PC有著最好的游戲體驗,不管是舊機器升級還是攢新機都是首選。


    新配電腦:

    華碩 PRIME Z690-P DDR5主板 +12600KF/12700K

    美商海盜船(USCORSAIR) 32GB(16G×2)套裝 DDR5 5600

    DDR5內存現在溢價高,選擇DDR4更香,且并沒有瓶頸。

    華碩 ASUS ROG-STRIX-GeForce RTX3070TI-O8G-GAMING

    這么一套也就萬元左右,用個5-8年沒問題,等顯卡再降一點,真香萬元機的時代又回來了。


    手持PC等顯卡的:

    繼續等,顯卡馬上就降價了,堅定的等顯卡破發,不差這一兩個月了。

    • 3060ti 2999元
    • 3070 3899元
    • 3080 5499元
    • 3090 11999元
    • 3080Ti 8999元
    • 3070Ti 4499元
    • 3060 2499元

    務必牢記官方指導價,低于首發價可入,不急著入還可以等更低。

    選擇上建議主流游戲3060ti-3070ti級別的就夠了,生產力3060 12GB(多屏考慮),主流游戲4k60幀左右基本上是本世代的最佳體驗了,別看現在4K120hz的電視機和高刷顯示器多,但支持的游戲并沒有幾個,買高了也體驗不到,實際意義并不大。


    筆記本的選擇:

    筆記本是第二香的選擇,如今的筆記本性能也都非常不錯。

    如果要換代且預算萬元以內的話,建議直接上3070游戲本,如今的CPU每一代性能提升并不如以前那么高了,摩爾定律也都失效了,入手一臺intel 12代 i7+3070這樣的高性能本足夠5年以上的游戲以及辦公和成產力等各方面的需求。

    另外還具備優秀的便攜性,雷電4接口外接擴展塢分屏秒變臺式,對于學生黨、上班族來說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

    比如新款的華碩天選3,青色是真的好看。

    惠普(HP)暗影精靈8,偏沉穩一點。


    最近兩年筆記本也開始有了新的形式,可外接RTX3080顯卡拓展塢的形式也更香了。

    比如ROG幻X

    ROG 幻13 2022新款

    RTX3080拓展塢 套裝

    目前只看到ROG有這樣的形式,但這種輕薄本外接顯卡拓展塢的設計非常適合現在的輕薄便攜以及偶爾的高算力需求,可以說是全能型選手了,希望這是將來的發展趨勢,有更多型號的顯卡塢可選。


    主機:游戲設備補充

    選擇主機的玩家大致有三種:

    1. PC游戲玩家,等顯卡降價期間入手一臺主機過渡,追求性價比。

    2.主機游戲愛好者或者沒有玩過主機的想體驗獨占大作。

    3.解鎖客廳游戲體驗,增加客廳影音游戲功能。


    過渡玩家:追求性價比

    過渡的話直接選XBOX平臺。

    XSS,2000多,不用搶不加價,游戲該有的都有,而且都好玩,買個XGP游戲多到玩不過來,擺在臺式電腦旁邊,接顯示器,隨時開機玩玩新游戲,體驗并無差別。

    XBOX也可繞過鎖區,全球可隨時改區,微軟官網國行直接買,性價比是最高的。


    游戲玩家:學生黨

    其實這種并不需要我來建議,玩家自己有明確的目標。

    有些是PS系列一路上來想換換口味試試XBOX,有些是一直堅持PS系列的資深玩家升級入PS5,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過這方面PS系列玩家基數是非常大的,哪怕問小白都游戲機都能說出PS而并不都知道XBOX。

    如果你是PC玩家想試試主機,建議直接上PS5,跟風買是不會錯的。

    有更多的獨占游戲,更好的游戲體驗(手柄、耳機等),更好的游戲氛圍(聯機玩家更多)。

    日式RPG挑戰內容也更多,每款游戲都有深度玩法,適合有大量時間的大學生等群體。

    二手盤的形式也可以低成本玩游戲,后期花費并不高。

    選擇上也是可以直接國行,可以備份法破解鎖區,這代故障率還是有點高,尤其是手柄,保修很重要。


    客廳玩家:影音體驗

    這里其實PS5和XSX都可以,根據游戲題材喜好來定,不建議去看一些細節參數,二者的畫面表現幾乎一致,這是毫無意義的。

    當然作為30多歲客廳有4K電視+投影+5.1.2家庭影院的影音游戲玩家來說,XSX是我比較推薦的,中年人畢竟沒有多少游戲時間,不再有一起玩的小伙伴了,聯機也不愛,主要體驗單機劇情,基本上就是飯后1小時或者深夜2小時稍微娛樂一下,沒電影看的時候就玩玩游戲放松一下。

    同樣可以國區破解全球區,國行仍然是比較香的,微軟官方放貨偶爾有,PC+云端+主機的XGPU會員非常香,在哪都能玩個夠。

    另外XBOX的手柄也有更高的競技屬性,俗話說“上限更高”,尤其是XBOX elite手柄,人體工學設計更好,對比PS5手柄確實有更好的握持感與操控感,PS5手柄的DualSense剛開始比較驚艷,但是玩久了手很累,我在玩COD聯機的時候基本都是直接關掉了這個功能,體驗雖好但競技不行。

    這里要吐槽的是黃牛現在全在屯XSX了,未來確實也看好XBOX,所以還會缺貨一段時間,但是顯卡降價會釋放掉很大一部分玩家對XSX的需求,沒幾個月了,可以觀望。


    入前提醒,其實選擇主機的話吃灰幾率還是比較大的。

    顯卡價格一下來主機大部分會吃灰,我10年前買的XBOX360也就只買了四五款核心獨占游戲,后來出破解了直接雙破下游戲刻碟也沒有更高的使用率,滿打滿算可能也就只玩了400-500小時左右,新鮮勁過了之后,最大的用處是家里來客人了開起來玩玩體感,現在也是同樣的作用。


    Switch:全家人都能玩的客廳游戲機

    比起前面的都是體驗高畫質3A大作單機大作為主,Switch的定位才是真正的適合全家人一起玩的客廳游戲機,有非常多的適合女性、兒童的游戲內容,多人同屏娛樂性滿分。

    Switch目前有三個版本,可以按需選擇。但前面也說到了處理器和配置是完全沒有升級的,能獲得的畫質體驗是相同的。

    OLED版

    類似我這樣的主要為單機游戲玩家,比較推薦的是最近出的Oled版,屏幕更大,續航更長,OLED的屏幕素質更高,適合長時間戰斗。


    長續航版

    長續航版增加了續航,同樣是移動性的優化,確實非常適合學生黨。


    普通版

    如果主要使用是連電視玩體感,普通版是最好的選擇,三款性能毫無差別,普通版上市多年了,閑魚收一個普通版是非常香的。


    入手Switch注意事項:Switch是騰訊代理的,沒有大區破解可選(南山區法院伺候),而且以后也大概率不會有,國行只能玩國服聯機,外服的卡帶能玩但只能玩單機,外服卡帶DLC也無法購買使用。

    不過即使是國行,買幾個國行游戲數字版作為客廳游戲機的游戲也完全足夠了,可以權衡一下利弊,像我這種沒有聯機需求的也不怕做國行勇士,二手國行機便宜很多,單人游戲和PS5一樣可以二手卡帶,但我不見得會有時間在Switch上玩單機游戲,主要需求還是客廳多人。

    分享下Switch玩體感的幾個配件和游戲,不得不說Switch的體感周邊做得非常好。

    閑魚有套裝賣,價格不貴,100不到可以搞定全套體感配件,下面舉例說明配件配套的游戲。

    健身環大冒險,不多說了,健身運動,還有兒童專用環,家里3歲孩子都能玩。

    馬里奧賽車8和方向盤,適合各種低齡孩子玩耍。

    馬里奧網球ACE和球拍。

    馬里奧高爾夫和球桿

    舞力全開2022和腕帶。

    馬里奧派對適合家庭聚會。

    另外冬奧會也挺適合家庭聚會玩耍的。


    總結

    總的來說PC+Switch就可以搞定幾乎所有需求了,無論是學生黨還是家庭為主,都可以全方位的滿足需求,Switch比起主機還是有更多的互補性,使用率也更高。

    我PS5買了兩個月,至今也只玩了可能不到20小時,只通關了一下COD,玩了會兒聯機,吃灰時間更多。

    當下主機的選擇還是看習慣吧,確實非常容易吃灰,我10年的XBOX360 slim Kinect有5年是完全裝在箱子里吃灰的狀態,一直以來國內的主機游戲環境并不怎么樣,尤其是國服游戲真不能看,游戲機環境文化的缺失也注定這是個比較畸形的生態,總之還是PC香。

    這里也期待國產游戲機的崛起,國產游戲一個《原神》讓世界驚掉了下巴,《黑神話:悟空》也吸足了眼球,還有眾多像《永劫無間》《戴森球計劃》這類爆款游戲,未來三五年資本持續注入會迎來一定程度上的爆發。

    以現在的技術來說,游戲和游戲機將來也會是一種“云游戲”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客廳的游戲娛樂功能一個電視內置系統就能搞定,還有近期頻頻露臉的各種國產Steam掌機,都是不錯的解決方案。

    還在觀望的話也可以繼續觀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