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回答網友提問:《我能用淘汰下來的主板+CPU做一個NAS嗎?》原題描述如下圖所示:
就題主所說的舊主板和CPU而言,我覺得可行,但也有更好的方案。
且不談這么多年來的硬件損耗,P43 NEO-FK+E7300 2.66Hz配置純純大丐,五六年前尚可湊合,但放在2023年可以說是完全跟不上時代了,頂多算是舊物利用。
順便提醒老哥,組NAS不但要看成本,也要錨定自己剛需。你是更偏向于同步存儲備份數據?還是主要用做家庭影音服務器,隨時進行多設備觀影?剛需對路,那么前面我說的“不合適”也會變合適。之前看過一個大佬用昂達H110C+G3930搞的x86方案,一套成本不算硬盤才二百出頭,功耗低,電費低,用得很開心。題主如果和他需求類似,可以如法炮制,夠用就是硬道理嘛。
除性能功耗之外,NAS的選擇也涉及你對解碼能力、傳輸速率、設備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舉幾個例子,如果你的數據多為娛樂休閑向,也可能擁有額外備份,那么這樣的NAS大概率不怕硬盤掛掉,成本也可大幅壓縮。二手盤很便宜,在連接方案(內置、外掛)上做手腳,省得更多。嫌費事可以搞個二手玩客云,刷好armbian,配合易驅線加移動硬盤是一個很有性價比的方案。
我同事租房裝寬帶時送的路由器是中興8820v2,他搞定刷機掛上SMB+FTP,U口掛載一個大容量盤,超低成本做成NAS。玩起來也不錯。不過,這種方案的配置低,功能不夠豐富,也搞不定離線下載。對NAS系統穩定性或通用易用性要求高的用戶來說是不適合的。
預算沒那么吃緊的話,1k上下也可以搞一個很好用的NAS兼做小型電腦主機(含500+的minipc+硬盤)特點也是功耗低,既可以應付日常辦公也能完成NAS的工作,全年不關機完全沒問題。現在硬件市場貴的齁貴,但撿二手也能搞到不少好東西,與其痛苦地拿舊物湊合,還不如直接淘一個現成NAS玩呢。
回頭說題主淘汰下來的舊板U,雖然能用,但談不上變廢為寶。題主還是當尸體丟小黃魚給電子愛好者當試驗品換幾個糖豆吃吃吧。想廉價組一個好用NAS可以有各種方案,另起爐灶比你這一套更靠譜,預算也不會花費太多,聽勸聽勸,何必瞎折騰呢!
我是筆點酷玩,希望我的解答可以給各位一些參考和啟發,如果你覺得有用,煩請點贊,轉給有相似需求的朋友,這篇就寫到這里,我們下期再會!
#玩客云##NAS#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星木海
上篇硬件篇里,我已經把這臺聯想小新700筆記本電腦更換了一塊2T的移速移動硬盤,原來的系統是win10 家庭版,用起來實在是有點不習慣,所以重裝為win10 專業版操作系統,下面是舊筆記本的改造文章鏈接和移速固態硬盤鏈接:
下面是聯想小新700的配置截圖,這個配置其實還是可以用做主力筆記本使用的,畢竟最大支持16G*2的內存,i7-6700HQ也是標壓CPU。
之所以選擇改造這臺舊筆記本的原因就是不想花費太多的mony,一臺入門nas不含硬盤就得大幾百塊,加上4T硬盤*2就是接近2K了,更大的硬盤就不說了。然后我又想配個UPS,防止硬盤在停電的時候損壞,查到的資料里說突然停電也是硬盤損壞的重要原因之一,綜上所述一折騰下來五千塊可能就沒了。。。
而我實際需求是照片存儲和瀏覽,所以實際上找一款開源相冊管理軟件就夠了,至于說nas的其他功能,我其實用不上,畢竟我有天翼云盤和百度網盤雙備份,家里還有一塊4T機械硬盤冷備份,而且我目前照片+視頻也只有不到700G,所以舊筆記本加上2T固態硬盤后就能滿足需求了,而且筆記本電腦有電池,不怕突然停電。
筆記本電腦安裝win10專業版的主要原因是:日常這臺筆記本都放在角落當服務器用,也沒有外接顯示器,都是在另外一臺筆記本電腦上使用遠程桌面連接,而家庭版是沒有這個功能的。也許有人說可以用向日葵、Todesk之類的遠控也可以啊,但是我的目的是在家里使用,并不打算把這些照片放在公網訪問,所以還有什么軟件比微軟自帶的遠程桌面好使呢?
開源相冊我查了一圈資料后自己安裝了兩個相冊測試,分別是PhotoPrism和Piwigo,最后我選定了PhotoPrism,本篇文章是PhotoPrism的部署思路,關于Piwigo的可以看下面鏈接里的文章:
至于為什么docker不直接安裝一個windows版的,而是要先安裝一個VMware Workstation再安裝linux虛擬機后部署docker呢?首先,因為我想保持windows系統的純凈,眾所周知的原因,windows安裝的軟件越多,后期越臃腫,我不想把各種軟件都直接裝在系統里;其次,安裝虛擬機有個好處,我可以做一個快照,萬一玩掛了,直接恢復快照,而且就算操作系統掛了,只要虛擬機文件在,直接打開虛擬機就好了,不會因為操作系統掛掉應用就需要全部重新部署;第三,我的照片全部放在windows磁盤上,而PhotoPrism安裝在虛擬機的docker容器里,我會把windows里的照片目錄共享掛載到linux里面,然后再把linux的這個掛載目錄映射到docker容器里,因為windows里設置了共享權限為只讀,所以PhotoPrism是無法刪除這些照片的,這樣可以防止家人瀏覽的時候誤刪除,因為PhotoPrism不支持多賬戶,瀏覽的話就是管理員賬戶直接瀏覽。
前置條件:必須安裝docker,關于docker的安裝教程真的是一大堆,我這里就不復述了。
我是在VMware Workstation里面安裝了一個CentOS7.9的虛擬機,然后安裝docker,并且把windows本地照片的目錄掛載到了linux里面。linux訪問并掛載windows下的共享目錄命令為:
mount -t cifs -o username=admin,password=admin //192.168.1.1/share ./windows
其中username和password就是你windows的在賬戶密碼,IP地址后的share是windows共享目錄的名稱,./windows里windows是在linux里面掛載的目錄名。如果你還不會windows共享的話,那我建議先學習下相關知識吧,不然是沒法進行后面步驟的。
上圖里面那個1.7T的盤就是我筆記本電腦里面掛載過來的,我把這個共享目錄掛載在了/app/picture目錄里,然后PhotoPrism也部署在了/app/photoprism里面。
1、下載配置文件
#創建一個文件夾
mkdir /app/photoprism
cd /app/photoprism
#下載配置文件(如果不加--no-check-certificate選項會報錯)
wget https://dl.photoprism.app/docker/docker-compose.yml --no-check-certificate
2、修改配置文件
下面配置是建立映射關系,如果打算把自己存圖片的位置直接掛載上來的話,就要像我這樣修改路徑,去掉#,按照我的格式修改就好,/app/picture就是我照片的目錄:
- "/app/picture:/photoprism/originals"
下面截圖紅框的環境變量可以修改一下,編號2的紅框是默認密碼,必須改掉!編號3紅框是默認端口2342,如果想修改的話,可以修改一下,就是記得修改之后還要修改編號1的紅框參數,這是主機和docker容器的端口映射關系。
其他默認參數都可以不修改。
3、啟動PhotoPrism
#啟動
docker compose up -d
Running3/3都創建或啟動,就說明啟動成功了。
4、打開PhotoPrism
瀏覽器打開頁面,登錄后,修改語言:Settings--Language 這里修改為 簡體中文 就可以了
5、配置文件源
這里的文件源就是之前配置文件里修改過的映射目錄:- "/app/picture:/photoprism/originals"
使用自己的文件源好處是保留了原始的文件結構,之前在配置文件中配置了自己文件路徑,把自己的圖片上傳到/app/picture里面(我是從windows共享掛載過來的,所以直接在筆記本電腦的D盤上傳圖片就可以了),然后在‘資料庫’中建立索引,就完成了。
這樣源文件還在原來的位置,PhotoPrism中只保留索引,方便后期備份,只需要保護好自己的的文件目錄就行。下面就是我建立好索引之后的狀態,可以方便瀏覽我的照片,所有照片的結構目錄都是在windows上的,如果變化了目錄結構只需要重新建立索引就可以了。
目前已經完成了所有照片第一階段的整理,我使用感受還是挺不錯的。首先第一次建立索引的速度還行,看進度是一秒鐘建立一張新照片的索引,后續增加照片的話,可以只索引新增的。如果整個目錄都發生較大改變的話,可以選擇睡覺之前索引,第二天起床肯定索引好了。
人臉識別
然后可以識別所有的人臉,下面這些照片還是十幾年前用幾十萬像素的手機拍的,人臉依然可以識別出來。
上面在新增識別中把我自己的照片下標識為:“我自己”,然后刷新一下頁面,在已識別這邊就把我自己的照片都識別出來了,全部瀏覽了一下,準確率基本在90%以上,這個功能還是可以的(畢竟免費的)。
地點識別
可能是因為我第一階段的照片都是以前舊手機拍的,沒有什么地點信息,一共只有20多張照片可以看到地圖信息,但是至少PhotoPrism是有這個功能了。
新建相冊
可以新建相冊,但是我沒想到的是相冊創建了卻沒法刪除。。。也許是我還沒找到刪除的地方吧
我也只是測試下這個功能而已,本身用不上的,因為我在相冊的實際目錄已經用文件夾分類命名了。
如下圖所示我在D盤的相冊實際目錄已經按時間地點分類好了,所以用PhotoPrism瀏覽的時候直接選擇文件夾就好了,基本用不上它自帶的相冊功能。
視頻
導入的視頻都可以播放,絕大部分視頻都有日期信息,有少量視頻可以識別地點信息,比如我2018年十一去江西武功山露營的視頻就識別出了地點信息。
設置
設置里面有很多選項,以后再慢慢摸索,我主要是把只讀模式打開了,這樣雙重保障不讓照片被誤刪除。
至于功耗這塊,因為是游戲本,所以電源是135W的,但是理論上來說跑個虛擬機而已,顯示屏基本不會開,功耗不會太高。這是我正常狀態下CPU、內存、磁盤的使用情況,因為沒專業設備,功率也沒有準確值,所以按照這個使用率來估算,我覺得待機功耗50W差不多了,也就是一天一度電的樣子。
PhotoPrism目前是可以滿足我瀏覽照片的需求的,至于說nas功能,其實就是在小新700上定期下載百度網盤和天翼云盤備份的照片,然后再復制到那塊4T的冷備盤上。而這臺筆記本電腦長期開機就可以滿足我很多需求了,比如下載電影,如果我還想折騰的話,也可以多開幾臺虛擬機裝docker等,都不在話下。就我的實際情況而言,我相信這個方案已經是最優解了吧
備工作
硬件
物品描述
U盤 2個1個用來安裝nas系統,一個做成pe盤引導舊電腦啟動
舊電腦1個用來搭建nas
任意可用電腦1個用戶調試nas
軟件
名稱描述
芯片無憂查詢u盤的PID,VID
OSFMount用于引導img映像文件
Win32DiskImager用戶將映像文件寫入到u盤
系統文件
名稱描述
DS系統DiskStation Manager (DSM) NAS的管理系統
OSFMount用于引導img映像文件
Win32DiskImager將映像文件寫入到u盤
Synology Assistant調試nas
上文提到的軟件和系統文件已經打包提供下載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MTkucqUVRoU4KbBN0SDFIA 提取碼: jjgf
鏡像修改以及引導盤制作
將u盤插入一臺windows 電腦 ,并運行 芯片無憂,雙擊運行程序后,程序會運行一段時間,運行期間不要雙擊或拖動程序窗口,否則程序可能會無響應,等記過出現后記錄PID、VID后面會用到
使用PE引導舊電腦啟動,并使用PE中自帶的DiskGenius刪除舊電腦的磁盤分區
我第一次裝的時候沒有刪除磁盤分區,結果在安裝DSM的時候一直提示無法格式化磁盤
打開OSFMount,點擊Mount new,如下圖設置參數
特別注意 Read-only drvie(只讀模式不能打勾)
加載完成后,可以在“我的電腦”中出現新的盤符
打開后, 使用notepad++ 或筆記本修改此文件 /grub/grub.cfg
修改內容如下:
set vid=0x0DD8 //修改 0DD8 為你U盤的VID 保留前面的0x
set pid=0x0C00 //修改 0C00 為你U盤的PID 保留前面的0x
1
2
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
回到OSFMount軟件,點擊Dismount all& Exit,出現提示框,選擇yes
到這一步我們的img文件修改算是完成了,接下來準備寫入U盤
打開Win32DiskImager軟件
選擇img文件的路徑
選擇U盤(非PE盤)的路徑
點擊write
注意此操作會格式化U盤,所以如果U盤中有數據的話,請及時備份
1
等提示完成,引導盤就做好了
DSM系統安裝
插入舊電腦然后用U盤引導啟動,出現下圖即表示成功
在調試用電腦上安裝Synology Assistant
– 安裝完成后,搜索網內的NAS主機
– 雙擊該服務器,瀏覽器自動彈出配置界面如下圖
點擊設置
選擇手動安裝
選擇瀏覽 選擇pat文件
在下載文件的./群暉DSM/DSM_DS3617xs_15101.pat
該引導實測 不支持6.2版本,請勿更新6.2;實測更新后 提示引導正常 但無法搜到服務器
點擊立即安裝
彈出提示 作為安裝盤的磁盤 將被清除所有數據 選勾并確認
提示開始安裝,約1分鐘提示完成開始重啟
重啟過程大概3分鐘 瀏覽器自動刷新 開始做最后的設置
設置服務器名稱 管理員賬號密碼
更新選項一般選擇 下載DSM更新 并手動安裝
QuickConnect選項 上面提到 黑群暉無法使用QuickConnect服務 所以點擊跳過即可 然后NAS系統搭建完成了,后面就是一些初始的設置,相信可以自己搞定
本文參考了一些的文檔,有些文檔中所提到的DSM鏡像安裝時一直提示使用正確版本的安裝文件,在測試了大量文件后在云盤中提供了我親測可用的
參考鏈接:https://www.zimrilink.com/share/darkdsm6-x_install.html …
————————————————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014100446/article/details/8290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