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最終幻想7》重制版的熱度持續攀升,蒂法的人氣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相關同人數量都是以百萬來計。國內外的審美不同,因此她的地位多年來也被動搖過,有很多熱度超高卻曇花一現的游戲人物出現并制霸過3D區,但只有蒂法一直保持著超高的熱度,給予玩家們無限的創作熱情,是作品數量最多的人物之一。
如今的技術幾乎已經可以做到以假亂真了,而且各種作品都非常精美,但仍然有不少玩家懷念網絡流行之初見到的那些游戲動漫女神。
多年后,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二十年前、十年前熱度超高的人物都有誰呢?今天小編帶大家好好回憶一下,當年制霸過2D區的那些經典人物。
九十年代,《街頭霸王2》的持續火爆,讓春麗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這之后《少年街霸》《街頭霸王3》《漫畫英雄Vs卡普空》奠定了她的地位,成為當時格斗游戲第一女神。
《街霸2》發行幾年后,終于在《惡魔戰士》中出現了一位可以和春麗平分秋色的經典人物:莫莉卡。
這款游戲雖然在國內沒有掀起什么浪花,但是在國外也是異常火爆,甚至到如今仍然有不少影響力較大的作品參與到國際賽事中。莫莉卡和春麗都成為了CAPCOM的“吉祥物”,曾經多次作為代表參加各種外傳類游戲。
稍微有點遺憾的是,《惡魔戰士》系列沒有最新3D續作,而《街頭霸王》系列則已經推出到第六代了。這也導致春麗的人氣漸漸超過了莫莉卡。在前些年的《漫畫英雄VS卡普空3》中莫莉卡和春麗都出盡了風頭,但劇情明顯傾向于莫莉卡,或許這是對她沒機會上場的彌補吧!
多年來玩家們一直保持著對莫莉卡的憧憬,只要有條件都會將她的MOD打到自己喜歡的游戲中。
春麗、不知火舞、莫莉卡、布魯瑪麗、坂崎百合......這些經典人物都是從2D時代過渡到3D時代的人物。對于玩家們來說就是永遠挖不完的寶藏啊!
綾波麗被看作是“三無少女”的始祖,對后世ACGN界影響深遠。
《EVA》被譽為是九十年代最偉大的動漫作品之一。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擁有豐富的劇情,還有那發人深省的精神世界和政治觀點,“社會矛盾和戰爭是由人類自身矛盾引發,而不是外部的因素。”
顛覆性的畫面更是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
那時候國內的包容性相對比較強,要不然你很難想象《EVA》這么“血腥暴力”的動漫作品會被國內引進。而綾波麗則是在這種氛圍中誕生的新世紀女神。
動漫主角們擁有強大的勇氣追尋夢想和價值,他們用最真誠的心去拯救世界。他們的精神被賦予了無限的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支撐著整部動畫的發展。
整部作品中,幾乎所有人物都擁有超高的人氣:
三無少女鼻祖——綾波麗
傲嬌元祖——明日香
喝酒、洗澡、吃嫩草的御姐——葛城美里
她們都是無數宅男心目中的初代女神!她們的性格直接影響著一代人的審美。
而人氣最高的則是綾波麗,被認為是“三無少女”的始祖,即無口、無心、無表情的少女。后續不少動漫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三無少女”的影子,而這種性格在動漫作品中都是廣受好評的,
綾波麗的萌點總結一下就是:女神系、孤僻、撲克臉、反差萌、眼罩、短發、機器人駕駛員、同班同學、素食主義、率直冷、緊身衣、留長發、叼面包、盾牌、機娘......幾乎每一個元素都被后期動漫作品爭相模仿。
初音未來,是虛擬人物,2007年8月31日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雅馬哈的Vocaloid系列語音合成程序為基礎開發的音源庫。誰也不會想到,這位虛擬人物會如此成功,從誕生之初到如今一直都有3D全息演唱會,而且幾乎是場場爆滿。
初音未來是比較罕見的能從屏幕中走出來的二次元人物,也難怪有那么多人為之瘋狂了。
雖然是虛擬人物,卻形成并帶動了一種特殊的ACG文化,粉絲都將她看成了真人,甚至對她的生日牢記于心。還記得前些年有一個新聞,有位日本粉絲向官方買了版權,并且宣布和她結婚,還正兒八經地舉辦了隆重婚禮
這都是什么神仙操作。
如今去B站看看,初音未來的粉絲數量那是相當的多,也正是如此她的衍生作品相對比較多。不過前些年,作為虛擬主播乃至虛擬偶像領域開宗立派的第一人的絆愛,在國內的人氣追上了初音。
可惜,曇花一現。
當年亞絲娜可是被稱為本子一姐啊!動畫播出的時候本子賣的最多甚至被調侃為本子娜。后來桐子登場,同人作品的銷量也是比較高的,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勞模夫妻的稱號。
按說一個角色的名氣能超過動漫本身,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刀劍神域》的女主角亞絲娜,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一位。多少觀眾根本沒有看過《刀劍神域》相關的作品,卻對亞絲娜相當的熟悉。也只有早年的綾波麗、蒂法能達到這種境界吧!
《刀劍神域》中曾經出現過不少可以逼死同人作品的劇情,要不是為了過審,要不是女主擁有光環,估計早就被反派得逞了吧!也正是如此,給予同人愛好者們巨大的發揮空間。
那么問題來了,如今2D區的霸主到底是誰呢?
多朋友都比較好奇,當年在電子游戲廳玩得如癡如醉,為何如今找不到這種感覺了呢?
還記得當年我們這批玩家,基本上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玩電子游戲,沒錢的時候趴機圍觀也是非常快樂的。而且自從接觸了電子游戲之后,其他的什么娛樂方式都不吃香了。當然了,有自控能力的人,偶爾還是會去野外洗澡、釣魚、放風箏......
而沒有自控能力的人,放假期間全是待在游戲廳,甚至連作業都是開學之后找同學抄。
那時候誰不想家里有一臺電子游戲機啊!
多年后,當我們家里買上了月光寶盒、游戲機頂盒、拳霸搖桿、手柄,以及其他游戲街機游戲相關的設備,甚至連投影儀都用上了,但始終找不回當年的感覺,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曾經有個朋友總結過:你七八歲的玩具,二三十歲還會玩嗎?
乍一聽還真有道理,但后來想想也不對啊!游戲是全年齡階段都可以玩的,都會沉迷的,應該不是這個原因。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這應該和街機游戲出現的時機、氛圍、機器和心態有關吧!
街機游戲出現的時間正好是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在這之前電子游戲相關的產品從來沒有出現在我們眼前。
要知道,國外的人接觸游戲都是循序漸進的,各種雜七雜八的游戲機層出不窮,他們先后經歷過各種游戲的洗禮,因此不會沉迷得很深。
而在國內則不同了,突然出現的街機游戲,畫質和玩法已經如此優秀,這種誘惑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致命的。
大人至少還能通過打牌的娛樂方式來取代這種快樂,但學生絕對沒有。
枯燥乏味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內心深處都想找一個發泄口,而此時街機出現剛好成為契機。
其實有沒有街機游戲出現,都是一樣的,都在尋找一個發泄口,找到之后就會沉迷。當年的小說、明星、收音機、電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家長深惡痛絕的毒瘤,總之每個年代都有某種娛樂方式為家長背鍋吧!
90年代玩家們癡迷的紅白機游戲和街機游戲,之后有條件的玩家癡迷的則是世嘉MD和超任SFC,以及后來的64位機。
在GPRS流行的年代,3G網成為主流,此時人手一部手機,刷刷帖子,聽聽音樂就是最大的享受。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手機游戲就成為了主流的娛樂方式。
而此時,如果我們還想再去玩街機游戲就會發現,曾經的小伙伴都長大了,玩的也是電腦游戲、手機游戲、PS4、PS5、NS、WII時,而自己卻有些力不從心了。
為什么如今還有很多人懷念街機游戲呢?
與其說是懷念街機游戲,不如說是懷念那個時代!
我們買了各種街機游戲的設備,就是想有朋友來的時候可以搓兩把。但是真的兩個人一起玩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居然不想爭了:不搶道具,不搶食物,不搶武器,一心只想通關,認為搶東西沒有什么意義,就靠無限續幣給通關了。
這就是心態發生了變化,對于街機游戲,不爭、不搶、不激動,那玩起來就真的沒激情了。
有一天我的幾個侄兒過來找我女兒玩,外面太陽太大,于是我將游戲機給他們插上,讓他們就在家里玩游戲。然后就去睡覺了。
朦朧之中感覺外面很吵,幾個侄兒激動地大叫,吵鬧聲、拍鍵聲,就連桌子都被拉得滋滋響。這種久違的感覺,我瞬間清醒過來,好親切的感覺。
幾個小家伙手忙腳亂地拍打著按鍵,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這種癡迷程度似乎和我當年一個樣。我有些興奮,熟悉的味道啊!
游戲廳那時候我們玩到的游戲機都是比較高的,必須站起來玩。就算是有板凳也不大愿意坐,會影響發揮的。也正是如此,站久了腳都會痛,但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啊!
我始終認為最原汁原味的街機游戲必須站著玩才行,這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和儀式感。
街機游戲廳那種獨有的木質框架,現在雖然能夠做出來,但無法完全復制。很多按鍵上面都有被煙頭燙過的痕跡。
前些年在一家游戲廳發現了這種老古式游戲機,嘗試了一下之后發現,這種懷舊的感覺還真不是如今搖桿能實現的
往日的感覺瞬間涌現在腦海中:天要黑了還舍不得走,游戲沒玩完,但又怕回家挨罵。
除非這么多年來,你沒有玩過其他手機游戲、電腦游戲和主機游戲,那能夠對街機依然保持熱情。只要有玩過任何一款游戲,那街機游戲就真的回不去了。
當然了,想要最大程度找回感覺也是可以的:必須以投幣的方式進行游戲,一款游戲只能玩一枚幣,這樣才會珍惜道具,挨打了知道痛,被搶了會不爽,被打死了會不安,獎命了會有成就感......有了規則才有趣味性。
身邊有那么幾個小屁孩給你吶喊助威,在打贏之后會為你喝彩,那玩起來才刺激嘛!
像是:金融放小貸,網貸公司,擔保公司,評估公司跑腿,招商專員,幫人討債公司,工程串串,商城管理員,中介,賣二手車的,物業管理公司,KTV看場子的,勞務公司,幫人做代理法人......
似乎都有他們的影子啊!
混得好的風聲水起,混得差的還在原地踏步,主要還是看有沒有門路。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DOS時代,電腦游戲就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我們能夠體驗到各種類型的游戲。
受限于當時的電腦技能,動作游戲相對比較少,主流的游戲幾乎都是RPG,并衍生出多種類型的玩法。
回合制和戰棋基本上就占據了當時的半壁江山,我們熟悉的那些經典作品幾乎也都是這些玩法,像是大家熟悉的劍芒、蘭斯9、麗獸、七英雄物語、八女神物語、天使帝國、圣少女戰隊、魔法世紀2、炎龍騎士團......太多太多了
DOS時代的游戲被重置或者移植的并不多,因此一旦錯過了那個時代,基本上就玩不了了。
也是在多年之后出現了DOS模擬器,玩家們才能將當年心心念念的游戲全都體驗一次。
從DOS時代開始,戰棋類游戲就已經奠定了在RPG游戲中的地位,因此多年來我們無論是在家用機平臺,還是在電腦上都能體驗到各種創新的戰棋類游戲。
就是不知道,在你心目中哪一款游戲才是戰棋類的天花板呢?
當年在GBA平臺接觸到的戰棋類游戲,也是多年來回味次數最多的一款游戲。
即使刷了很多遍,但仍然感覺還有什么沒發現的東西。
GBA的三部神作《火焰之紋章:封印之劍》《火焰之紋章:烈火之劍》、《火焰之紋章:圣魔之光石》,應該是大家接觸最多的吧!
和其他戰棋類游戲不同,游戲中的人物只要被打死了,那就絕對沒有復活的可能。
也就是說,前期你耗費了不少心力培養的人,一旦在戰場中被打死的話,那不好意思,永遠消失了。養成一邊存檔一邊玩的習慣最好
游戲中有那么一些特殊的隊伍,只要你派遣他們一起上場的話就會有特殊的效果,但只要死了一個人,那這個隊伍其他幾個成員存在的意義也不大了。
當然了要是關鍵人物被打死的話,那游戲就直接GAME OVER
游戲每一局都很有挑戰性,基本上一把就要玩一個小時。
要是在戰局即將結束的情況下,損失了一員大將就讓人很糾結了。重新玩又需要挑戰很久,不重新玩就真的失去隊友了。
最初跟著我的那些隊友基本上死傷殆盡。
還記得當年最開始玩的時候,對于職業屬性并不是那么熟悉,結果每次都打得很艱辛。后來才知道,原來游戲還有武器相克:
武器:劍克斧,斧克槍,槍克劍。
魔法:光克暗,暗克理,理克光
最喜歡使用弓箭打飛在天上的敵人,把把暴擊。
掌握這個訣竅之后,幾乎隨時都能打出超高的傷害。
隱約還記得,游戲中還有那么一些秘密商店,在看不到的位置觸碰到就能進入,在拿到必殺劍、必殺斧、必殺槍、必殺弓之后,基本上就暢通無阻了。武器要是不消耗數量的話,該有多好啊!
大多數玩家第一次玩這款游戲時,都將人物給玩廢了。
天知道游戲還有轉職一說,加點也是隨心所欲:看角色力量強就加力量,法術強就加法術和MP,甚至有的人專門加血量。
結果前期不少人物擁有了超高的血量,但傷害卻出奇的低。
力量超高的人卻都成為了脆皮。后期遇到魔騎士之后,可以用步步維艱來形容,幾乎每關都要玩兩個小時,而且存無數次盤。
試想一下,不轉職玩通關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當時一直以為是游戲難度太高。第二次玩的時候才終于玩出了高度。
其實,游戲的最初幾場戰役才是最考驗技術的,容錯率很低,甚至走錯一兩步就贏不了了。
第二次玩的時候,發現游戲中還有隱藏的寶箱,這里面出現的東西全都是頂級道具啊!
當時有攻略提示坐標,但是坐標沒辦法調試出來。也是在后來才知道在快捷方式上面加后綴。
穹蒼之鏈、白光之翼這些道具拿到手之后,游戲的難度瞬間降下來了。而且還能通過BUG將道具復制給所有的人。
法師后期擁有的技能都是比較逆天的,要是擁有了移動之后釋放魔法,那兩個魔法基本上就能徹底解決戰斗了。
連續殺人,是游戲的亮點之一,想要練級的話,帶上“幸運緞帶”讓經驗翻倍。然后其他人將敵兵砍成殘血,讓練級的人去收拾。連續殺人數會疊加,經驗值也一直處于翻倍的狀態。
游戲中的經驗來源,還是產生的傷害,血量越多被打死之后的經驗越高。
游戲中有好幾個結局,但都不是什么好事。
雷歐納德永遠不可能和公主在一起,甚至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了。其他的主角也各自分散,并在某場戰役中殞命。
遺憾的是《幻世錄2》并沒有獲得很好的口碑,導致該系列的續作戛然而止。
《天使帝國》,是一款暗藏福利的游戲,在DOS平臺體驗過的小伙伴相信都是明白的。2代的尺度放在如今來看,絕對是限制級的。
大多玩家接觸到的版本都是3代,畫風相對比較精美,而且操作性做得非常棒。
為什么游戲中全部都是女性,幾乎沒有一個男人呢?
就是因為她們是通過天使之泉繁衍后代的,和西游記的女兒國非常相似。
游戲最大的亮點自己就是轉職,而且轉職還有分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人物的屬性而定。(這篇文章沒有發網易,只會搬運的垃圾平臺)
游戲沒有城鎮的說法,因此沒有商店,沒有補給,給人一種無法喘氣的感覺。
想要的東西都是在戰場上面拿。一般來說,只要技能升起來的,什么都有了。
至于《天使帝國4》,我強忍著玩了一兩天之后,最終還是放棄了。特別是看到轉職動畫的時候,我都想砸了電腦。
《風色幻想》,我感覺這是劇情最棒的、玩法比較創新的戰棋類游戲,當年也曾經讓不少玩家深陷其中啊!
《炎龍騎士團》,這還需要解釋嗎?被稱為戰棋類游戲無法超越的巔峰
《第二次機器人大戰》,無論你玩到的是哪個版本,無論是在哪個平臺玩到的,都絕對是同類游戲中的佼佼者。該系列的地位和火焰紋章不分伯仲。
《水滸傳之梁山好漢》,水滸類的游戲本來就比較少,好不容易智冠做出來了玩過的人卻不多。游戲的難度較高,非常具有挑戰性,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啊!
《武林群俠傳》和《金庸群俠傳》,這應該是早年玩家們都體驗過的兩款戰棋類游戲
現在玩玩新游戲,總感覺就是走一個流程,不愿意再去研究細節,通關之后索然無味。
有時候玩玩那些評分很高的游戲,也都感覺一般般,不知道怎么評上高分的。
或許就是游戲心態變了吧!
閑暇之余,我還是喜歡回味一下那些老游戲。
總能又讓我回憶起了那段無憂無慮的青蔥歲月。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