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Marshall(馬歇爾)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4.7%,同比增長了2.9個百分點,成為中國藍牙音箱線上市場的第一。
2023-2024Q2 中國藍牙音箱線上市場品牌銷額份額
Marshall自201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專注于桌面音箱產品,并在近年來積極拓展便攜音箱市場。其產品憑借獨特的復古設計和卓越的音質迅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哈曼卡頓則降至第二位,該品牌主要提供家居式桌面音箱和電腦音箱,以高顏值的產品著稱,尤其是使用玻璃為原材料的各類水晶音箱深受消費者喜愛。2024年上半年,其市場份額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3個百分點。
國內品牌如漫步者、索愛、山水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均略有下降。
盡管漫步者近年來推出了多款具有家居裝飾屬性的桌面音箱新品并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但由于電腦音箱需求的減少,原本主要服務于電腦音箱市場的漫步者在整體市場上一直未能實現突破。
與此同時,索愛、山水等國內品牌由于低端市場收縮以及產品高端化進程緩慢,導致其市場份額持續下降。
音響New Audiophile
Rockport Technologies(羅克科技)命名由來自它所在的Rockport小鎮(美國最東北角緬因州臨大西洋處,人口數僅有約三千余人),創辦人MR.Andrew(Andy)H.Payor先生原本是美國中北部俄亥俄州居民,但1981年被充滿自然風光的Rockport吸引后就在此定居成家。Andrew Payor在1981年于康乃狄克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后就對設計喇叭極有興趣,也因此與當時同樣在緬因州剛成立、后來在1993年推出自有品牌但1981年時還是Well Tempered黑膠唱盤等Hi-End音響品牌代理商的Transparent有所聯系,也因此透過Transparent公司的介紹,Andrew Payor進入Well Tempered工作兩年負責組裝唱盤唱臂,這也成為之后Andrew Payor在1990年推出震驚業界氣浮黑膠唱盤唱臂系統Sirius(天狼星),并且于1991年正式創立Rockport Technologies公司的開端。
Rockport Technologies 創辦人兼總設計師 Andrew Payor
如有不知情者懷疑他們因黑膠盤、臂設計不濟,故才轉向,那我必須告訴你,Rockport Technologies的黑膠盤、臂不單非常了得,更是劃時代兼超前的Top-End作品,我們早就玩轉真空吸、氣浮軸承、氣浮直臂之同時,更將天然石材、聚合物、金屬、碳纖維等物料復合,活用各種物料不同的阻尼、惰性、剛性等特點,加上各種先進的電機架構,將黑膠盤設計推上頂峰,只可惜遇上黑膠歷來首個低潮,唯有作出取舍。
Rockport Technologies(下稱Rockport)創辦人兼總設計師Andrew Payor說:“多得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已開始培養我對音樂的興趣!音樂對我的思考、感觀模式以至對喚醒回憶有著深遠的影響,并一直激勵著我。Rockport一直是表達著我對音樂的持久熱情,它實現了在家庭環境中,重現現場音樂表演精髓此一艱鉅的技術挑戰。這個探索之旅,始于我的第一臺黑膠唱盤,11歲時二手買回來的老式Garrard唱盤,從唱針觸及唱片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迷住了!”
1984~1990年–Andrew Payor于成立Rockport之前,于1984年曾以Payor Acoustics Inc.之名去設計小巧衛星式喇叭配超低音的項目。成立Rockport以后,第一款打正Rockport之名的,就是1990年推出的黑膠盤Sirius,打從一開始,Andrew Payor已走著真空吸、直線循跡唱臂之路。Sirius是一款具里程碑意義的作品,Rockport藉著它瞬即贏得了國際贊譽,亦因此而得到SONY/CBS委約為他們度身設計專業用黑膠裝置,而Rockport一系列標準化的黑膠系統及揚聲器研制旅程也就此展開。
1992年Rockport推出第二個黑膠盤作品The System II Sirius,一個擁有重達250磅(114公斤)巨大約束層阻尼花崗巖底座的設計,并以主動氣浮式懸掛支撐,一套前所未有的先進隔離系統。
The System II Sirius 黑膠唱盤
1993年–于1993年推出的Procyon,是第一款冠以Rockport之名的揚聲器。一套無源三路系統,并帶有由雙8英寸低音單元組成的均衡電路,再加上Spectral公司的Damien Martin為其度身設計放大器所組成的有源低音部分。它亦是Rockport首次采用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復合聲箱的設計,并以獨特的阻尼懸掛系統隔離。
Procyon 揚聲器
1994年–同年有三件作品面世,包括第三個黑膠盤作品Capella,該裝置使用與Sirius及System II Sirius相同的氣浮軸承,并在其受限層阻尼、丙烯酸/不銹鋼復合的轉盤上,采用真空吸來吸平黑膠唱片,再配合全新的、略微簡化的氣浮直線循跡唱臂。底座則以丙烯酸及鋁復合的約束層結構。該裝置采用他們自主研制的首個桌面用主動氣浮懸掛。驅動系統采用外轉子、600RPM同步馬達及巨大的303不銹鋼飛輪,飛輪再以經過精密研磨的Kapton薄膜皮帶去帶動轉盤。
Capella 黑膠唱盤
另有Series 6000直線循跡唱臂,本質上是Capella唱盤配套的唱臂之鏡像版本,這使得它可安裝在其他制造商的唱盤上。與所有Rockport唱臂一樣,它具有超高精度(亞微米級誤差率)臨界阻尼凹槽補償氣浮軸承,跟當時的其他氣浮軸承唱臂相比,它利用高壓及獲得專利的流量特性設計,使軸承具有極高的中心剛度、低流量、本質穩定以及零摩擦的特質,唱臂管約束層則采取高阻尼的碳纖維夾層復合材料制作。
Series 6000 直線遁跡唱臂
同年,Rockport之名的第二個揚聲器作品Syzygy面世,屬較Procyon小又簡化的版本。一款三路揚聲器,采用備受擁崇的Dynaudio D260高音,ETON中音及低音等驅動單元。跟Procyon一樣,Syzygy的聲箱采取玻璃纖維及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夾層結構,并具有3D幾何切割式的前障板及箱身,將衍射問題壓至最少。
Syzygy 揚聲器
System III Sirius 黑膠唱盤
1996年–Rockport的首個直驅唱盤SystemIIISirius面世,一殿堂級作品,一座重達535磅的系統,采用有史以來為音響產品設計的,最先進之主軸承/驅動系統。其重達62磅約束層阻尼不銹鋼復合轉盤,安裝在高壓、低流量氣浮軸承上,并配備一專屬的渦電流馬達,該馬達使用反饋控制迴路、相位及速度伺服系統參考。小于百萬分之五英英寸的指示糾動、無接觸表面、零扭矩波動及+/-5ppm的轉速精確度。唱臂系統則以超高精度臨界阻尼氣浮軸承為基礎的Series7000直線循跡、氣浮軸承唱臂,以確保整個系統中唯一的機械接觸是唱針與唱片的接觸。
Series 7000 直線循跡、氣浮軸承唱臂
1997年–Capella II面世,乃Capella的改良版,具有玻璃纖維/環氧樹脂複合底座、升級的約束層阻尼復合轉盤、新的電機結構及約束層阻尼臂板。采用專門設計的流體動力薄膜主軸軸承及無懸掛結構。亦可以升級為配備真空壓緊的氣浮軸承,以及桌面主動氣動懸掛。
Capella II 黑膠唱盤
同年,二路二單元揚聲器Merak面世,采用度身定制的Audio Technology中/低音驅動單元,以及傳奇的Dynaudio Esotar高音單元。Merak那重達90磅的聲箱,內外殼由玻璃纖維及環氧樹脂復合而成,中間再夾上特制的粘彈性芯材。作為Rockport首個采用度身定制驅動單元的設計,令Merak能以其較小的尺英寸展現非常寬闊的動態范圍及驚人的低音。
Merak 揚聲器
Antares 揚聲器
1999年推出比Merak更大、全音域的后續作品Antares,三路三單元架構下,繼續采用度身定制的Audio Technology中音及低音驅動單元及Dynaudio Esotar高音單元,加上每只Antares重達400磅之下,產生出過去無法達到的動態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大型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夾層復合箱體所帶來的穩定。
Hyperion 揚聲器
2000年更大規模的Rockport面世,一款三路五單元揚聲器Hyperion,度身定制的Audio Technology中音及低音驅動單元,以及Dynaudio Esotar高音單元,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前障板上,五單元以上、下對稱的D’Appolito模式列陣。The Absolute Sound的Jonathan Valin以這種方式描繪了Hyperion的聲音:“華麗的音色,巨大的動態來得輕松又權威,自然的樂器尺英寸及音階,極好的高音及低音擴展……如果你有足夠的空間及資金,它們會讓你盡可能接近絕對聲音。”
2002年面向更廣泛受眾的Mira,為Rockport首個使用受限層阻尼MDF聲箱的揚聲器。其修長的前障板上裝有一5.25英寸Audio Technology中音單元及Scan-Speak高音單元,再加10英寸的側向低音單元,可提供幾乎完整的第一個八度音程低音延伸。Mira被形容為一款非常完整,兼且先進又高成本效益的揚聲器。
Mira 揚聲器
2003年推出作為Merak II的附件的Sheritan II低音模組。采用一12英寸ETON夾層復合材料音盆低音單元,從而令Merak II成為一個能展現龐大動態的全頻揚聲器。
Merak II 揚聲器 + Sheritan II 低音模組
同年,再推Merak Center中置聲道揚聲器,乃Rockport首個家庭影院作品。Merak Centre采用跟Merak及Antares揚聲器相同的驅動單元技術,以及先進的箱體結構,即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內外殼,內外殼之間夾有定制的粘彈性核心材料。
Merak Center 中置聲道揚聲器
2005年–Rockport甚忙碌的一年!推出就在Mira基礎上加以擴充的Mira Grand,以適應更大的房間及更高的聆聽水平之余,同時保持其兄弟產品般的苗條線條。雙 10 英寸低音單元提供深沉而堅固的基礎,并輔以兩個度身定制的 5.25英寸AudioTechnology中音單元,以及備受推崇的Scan-SpeakRing Radiator“尖鼻子”高音單元。
Mira Grand 揚聲器
2005年推出的第二款揚聲器,乃Mira系列最后也是最小的一位成員Mira Monitor(亦屬Rockport迄今最小又最實惠的揚聲器)。一款二路書架式揚聲器,配備一個6.5英寸Nomex盆低音單元及一個1英寸Scan-Speak絲質半球高音單元,前置反射孔。
有最小亦有最大!2005年亦推出巨構Arrakis,實屬Andrew Payor迄今最雄心勃勃的揚聲器作品,亦是Rockport歷來最大規模的揚聲器項目。每聲道重量超過900磅(450公斤),身高近7尺(2.14米),三件式復合箱體,采取厚碳纖維/環氧樹脂擋板及復雜的掃描曲線,優化的箱體形狀以實現干凈的聲波發射,避免常見的破壞性衍射問題。矩形外殼,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定又惰性的結構來容納驅動單元。
Arrakis 揚聲器
中音及低音單元由Audio Technology度身制造,并且首次采用由Rockport設計及制造的可變截面厚度、碳纖維夾層復合材料音盆。這種音盆非常輕且堅硬,并為Rockport生產或測試過的任何驅動單元中,最高的分析力,足以準確地重現響亮或柔和的音樂訊號的設計。與傳統紙、塑料或金屬材料相比,此音盆技術的革命性改進,為Rockport打后的所有中音及低音驅動單元開闊了新路向。
Arrakis擁有兩個側向15英寸低音單元、兩個前向8英寸中/低音單元、兩個5.25英寸中音單元,全用上可變截面厚度的夾層復合材料音盆,再加上Scan-Speak1英寸環形輻射器高音單元。每聲道七單元,如此巨大的驅動單元表面積,基本上無論在任何音量下,均可輕松再現任何可聽頻率?;蛟SArrakis最大的成就在于,作為一個超大型揚聲器,其聽感上的隱形程度之佳,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2006年作為Arrakis直接繼承者的Altair面世,其規模、對空間的要求明顯比Arrakis友善。其鏡影對稱、重達515磅(234公斤)復合材料箱體,既是最少衍射的設計,更是優化聲學比例的權威范例。
Altair 揚聲器
Altair的驅動單元與其箱體形式及結構一樣先進。低音、中/低音及中音單元,全屬Audio Technology為Rockport專門制作,并使用由Rockport開發,專有的可變截面厚度錐形輪廓及碳纖維夾層復合結構音盆。從而獲得的最高分辨率,結合無與倫比的諧波完整性及令人驚嘆的動態。Altair不單能夠解決了從前只能以靜電方式才能解決,音樂結構中最復雜的難題,更以點音源設計獨有的方式,顯示了正確的音場透視。
2008年Ankaa揚聲器,采用了可變截面厚度、約束層阻尼MDF箱體外,并配備了Audio Technology專門為Rockport制作的碳纖維三文治復合材料音盆中音單元、Scan-Speak D30高音單元及一10英寸側射式低音單元。通過將10英寸低音單元作側面安裝,得以保持最小的正面輪廓,提供一個通暢的音場視野。箱體優雅的弧形側板、頂部及前障板面,不僅營造出優雅的外形,還賦予箱體巨大的剛度及最小的共振效果。
Ankaa 揚聲器
同年,有比Ankaa更強的低音擴展及動態余量的Aquila面世。Rockport最新一代6英寸中音及13英寸低音單元的強大組合,并安裝在其三重層壓、約束模式阻尼外殼及堅固的5英寸厚前障板的聲箱中。兩單元均采用碳纖維夾層復合材料音盆,并由Audio Technology應Rockport的要求制作,再配合Scan-Speak D30高音單元。
2010年–Alya的出現,讓空間有限的音樂愛好者,亦有機會享受最先進的聲音。高41英寸、寬11英寸、深12英寸的它,采取二路二單元設計,與傳統的迷你監聽器加腳架相比,利用其落地式架構提供顯著的低音響應擴展。Alya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Cygnus所采用的技術之先行者,Alya采用了6061-T6鋁前障板,并被壓縮安裝到11層的高密度纖維板外殼上,同時將粘彈性層夾在中間,從而構建出約束模式阻尼障板/外殼系統。這個巨大的、高阻尼的障板,為其三文治復合碳纖維音盆驅動單元,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定且無共振的安裝及工作平臺。
Alya 揚聲器
技術進程與突破
Rockport的首個揚聲器作品Procyon,見證了他們是業界首個以玻璃纖維及環氧樹脂制作強化外/內殼(雙重箱體)的玩家。兩重箱體之間,再以帶阻尼作用之聚合物去填充夾層,使之在剛性、阻尼特性及重量上,同時取得重大發展。
2000年,Rockport于首個巨人級作品Hyperion身上,開始引入航太級多層碳纖維。2005年再下一成,研制出Rockport歷來最大型的作品,身高近7尺、每隻重達900磅的Arrakis,為了讓Arrakis的箱體有更佳可塑性,透過先進又精密的五軸CNC“電腦車床”進行3D制模,倒模出如Arrakis或Altair等線條多變又流暢的流線型箱體,達致更有效控制繞射現象,更精準俐落地讓聲波擴散、投射。
2016年,現役旗艦Lyra之出現,標志著Rockport聲箱之研制進入新里程,雙重鋁鑄聲箱復合物料技術Damstif,被公認為最先進的設計,就如為聲箱的穩固度、阻尼特性及惰性立下新標準。Lyra大概由2011年起著手研發,并于2016年面世。
2020年,建基于Damstif聲箱技術,再發展出Damstif2,并首度應用于Orion這最新次旗艦型號身上。Damstif2聲箱,由鋁材跟碳纖維復合而成,外殼的碳纖維是以達到航太級要求的真空注入方式成形,令持續式的碳纖維結構真正化成一體,成就外殼的高剛性之同時,配合環氧樹脂,也是塑造聲箱形態,尤其前障板面復雜多變線條的理想材料。
驅動單元與分音器
Beryllium鈹膜高音單元,由Scan-Speak依據Rockport要求度身訂造,一種質感細緻,有力又反應快速,分析力超強,連帶起中/高音分析力亦一併推高的單元。
中音及低音音盆上的明暗方格圖案,可視為Rockport近代作品的標記。復合式碳纖維三文治音盆,由Rockport自行研發,并由老拍檔Audio Technology代工生產。這一代Rockport碳纖維單元,進一步提升音盆的剛度與重量比。音盆的碳纖維材料,每平方米僅重2.4安士,以鋼化玻璃合成聚脂為主要成分,再以高壓加高溫(265度)將之夾緊一層Rohacell泡膠芯,合成出復合式碳纖維三文治音盆。
每個分音器都是點對點布線,以避免印刷電路板類型結構的寄生效應,并使用專門為Rockport Technologies設計、度身定制的薄膜/箔電容器、電感器及功率電阻器,所有組件都匹配到在1%誤差率之內。匹配組件后,再以人手仔細焊接,并經過與實際驅動單元匹配的一系列嚴格測試。最后,每個分音器都以專用的阻尼環氧樹脂完全封裝,務求將磁化及震動干擾減至最低。
END
言
其實想給電腦桌面添置一對音箱的想法已經是由來已久了,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并不用擔心外放聲音吵到旁邊人(鄰居隔得比較遠),但戴耳機的不適感卻是實實在在的。不過電腦自帶的音箱聲效就很一般,就很有必要添置一對獨立音箱。
當然,涉及到選購桌面音箱,要考慮的東西就多了,一個是價格不能太貴,不然口袋吃不消,而且也沒必要(只是想營造個更好的觀影、游戲氛圍感而已)。還有一個就是別太大,因為我的電腦桌面空間比較有限,除了音箱,還要放電腦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還有一些別的文件、擺件。我對音箱的期待,其實就很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覺,也正是基于這些考量,最后選擇了漫步者N300音箱。
▲漫步者N300音箱的尺寸僅為100mm×168mm×147mm,重約3kg,對比我的27英寸顯示器,是不是盡顯小巧?而且它的定價也很優惠,近期699元就可以拿下了。至于音質音效和其它的一些產品特性如何,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箱與細節
▲漫步者N300音箱包裝正面設計簡潔,主要包含品牌名、產品簡化渲染圖等。不過最顯眼的莫過于小金標標志,這是它具有良好音質的保證。
▲漫步者N300音箱現有絲綢白、緞面黑和知秋木三款配色,其中前兩款配色偏向樸素百搭,后一款則具備不錯的現代家居立體質感。除了配色外,漫步者N300音箱背面還羅列了詳細的產品核心參數和廠商信息,用戶在拆箱前,就可以對這款產品有個系統的了解了。
▲拆箱可以看出,漫步者N300音箱的包裝內容包含主機、電源線、AUX音頻線、主副箱連接線、Type-C數據線和A/C轉接頭,配置還是很豐富的,應用場景也廣。文字資料主要包含快速指南和保修卡。
▲漫步者N300音箱的使用說明是一張硬卡紙,上面通過文字結合圖示對于音箱的使用方式介紹得還是很詳細的。
▲漫步者N300音箱支持藍牙、AUX和USB聲卡輸入,電源鍵指示燈分別對應藍、綠和紅色,這個光效還不是長亮燈,而是采用的浮光,伸手顯現,離手漸熄。音量除了可以在主音箱頂部調節外,還可以通過Edifier Connect App設置。
▲漫步者N300音箱采用了1枚1英寸絲絹膜高音單元(15W)和1枚3英寸鋁盆中低音單元。
▲其中,1英寸的絲絹膜球頂高音可以實現細膩柔和、本真還原的高頻細節表達。
▲3英寸的鋁盆中低音輕量但保證了足夠的剛性,結合DPS的精準控制,可以讓音箱的中頻細節飽滿溫潤,低頻細節扎實平穩。綜合效果則是三頻自然均衡,沉浸感更好。
▲漫步者N300音箱支持AUX、USB和藍牙三種輸入方式,像我平時拿來接電腦時,使用AUX連接方式最多,因為在此模式下,漫步者N300音箱可以實現雙金標音質。
▲主音箱和副音箱通過線連,所以副音箱的背面結構看上去就會簡單很多。不過主、副音箱都采用了倒相管設計,通過變曲率流線型設計來減少風噪干擾,并讓音箱的下潛深度來到58Hz,從而讓音箱的低頻表現更亮眼。
▲日常使用時的線連狀態。由于線材插口都在背面,所以理線過程還是比較簡單的。
音質、音效體驗
沒什么比音箱的實際音質、音效體驗更重要了,我們來結合音樂和影視兩個場景展開體驗:
▲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音效比音質的感受直觀。在漫步者N300音箱的呈現下,聽《Areo》這樣的立體聲曲目,會因為澎湃的音頻細節左右、上下穿梭,而讓聽者有更強烈的震撼沖擊感受,因而也就有了更好的臨場感。
▲漫步者N300音箱對低頻細節的呈現,讓人印象深刻,主要通過倒相管提升音箱的低頻細節下潛深度,然后通過大功率中低音單元來實現更大的聲場密度。在聽《鼓詩》時,你能感受到大鼓的沉悶讓你覺得壓抑,也能感受到小鼓的輕靈讓你從混沌中脫身。
▲漫步者N300音箱對《One I Love》這樣的中頻曲目表現,我覺得比較好的一點是比較暖,這點我很喜歡,因為聽歌是一個療愈的過程,生冷的中頻細節表達,只會讓人情緒更差。此外,中頻細節的高分離度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歌曲中并不突出表現的吞咽口水聲、齒音,都可以從人聲中清晰地剝離出來,銜接處邊界清晰,但并不生冷割裂。
▲漫步者N300音箱在高頻細節表現上,延展性還是不錯的,當然,除了高音單元外,也受DSP分頻優化影響,整體感受是亮而不破,寬而不燥。
▲除了聽音樂,我平時用漫步者N300音箱最多的場景就是看影視劇,像一些宏大的動作場面,在獨立音箱的加持下,可以擁有更好的臨場感。
▲比如劍斗羅的萬劍歸宗魂技,傾瀉而下,宛如銳雨驚雷,刺破長空,威懾力讓禁軍恐懼脫力,因為有了漫步者N300音箱的加持,我這個屏幕外的人,都能很切身地感受到這無匹的壓力,體驗感可以說很不錯了。
App功能
▲漫步者的多種音頻設備都支持在Edifier Connect App端的操控,漫步者N300音箱也不例外。比如可以觸摸點擊切換藍牙、AUX和聲卡模式,相比觸按音箱物理按鍵,甚至更方便。此外,漫步者N300音箱還支持音樂、監聽、游戲、電影四種預置聲效,以及DIY高中低頻,以獲取自己最喜歡的聲效效果。
▲在DIY音效時,你可以慢慢調試,調到滿意的音效后,還可以把它存下來,方便下次調用。
▲漫步者N300音箱的設置界面可以進行LDAC設置,當選擇96K采樣率時,可以獲得更完整的音頻細節,這對于音箱的藍牙模式使用,意義重大。
總結
入手漫步者N300音箱以后,我的桌面聲效環境算是搭建完成,再也不用忍受偏置感很強的電腦自帶音箱了,轉而有了更具沉浸感的聲效包裹體驗,對于忙碌工作后的身心放松,效果明顯,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試聽下看看,你也許就會信我所言非虛了——漫步者始終是那個高性價比的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