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洞見ADC
在人生的航班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01
大一那年寒假,我乘飛機回家,途中遇到了一陣強氣流。
飛機開始顛簸,乘客們亂作一團,空姐忙著四處安撫情緒。
半小時后,風波過去了,可那種彌漫在空氣里的恐慌感,卻久久無法散去。
為了克制內心的后怕,我雙手緊緊握住座位扶手。
無意間,卻瞥見旁邊臨窗的一位老人,正氣定神閑地翻看著一本書,仿佛隔絕了剛才發生的一切。
我不禁疑惑,這種情況下,如何還能靜下心來讀書?
老人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將他手里的書遞給我,示意我也翻閱看看。
我接過書,翻開第一頁的時候,就懷疑,以我現在的狀態,能看得進去嗎?
但不管怎樣,總不能拂了老人家的好意,我強逼著自己逐字逐句讀下去。
奇怪的是,在翻讀了幾頁之后,我那原本焦慮的心,居然也漸漸平靜了下來。
一種久違的心安,漸漸涌上心頭。
這次經歷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感悟: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靜不下心。
有時候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沒有找到一個屏蔽嘈雜世界的方法。
當內心煩躁、感到焦慮的時候,不妨想象自己在飛機上,開啟人生的“飛行模式”:
屏蔽外界的噪音,在靜謐之中和自己獨處,聆聽靈魂深處的聲音。
02
假如不帶手機電腦,把你一個人關在屋子里,什么都不能做,你能不能待滿15分鐘?
來看看這樣一個實驗。
弗吉尼亞大學找來一群志愿者,讓他們單獨待在一間空屋子里15分鐘。
在這期間,志愿者們有兩種選擇:
一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能做,安靜地等待時間結束;
二是按下電擊按鈕,給自己一個微電流的電擊,以此來打發時間。
剛開始的時候,志愿者們信誓旦旦保證說,自己絕對不會使用電擊按鈕。
可規定時間還沒結束,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寧可選擇接受電擊,也不愿一個人孤單地待在那里。
甚至還有一名志愿者,在短短的 15 分鐘里,總共電擊了自己 190 次。
作家梁文道曾說過,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癥。
在這快節奏的生活里,我們在忙碌中開始迷失了自己,變得愈發空洞和麻木,漸漸喪失了與自己單獨相處的能力。
TED演講家皮克·耶爾,在29歲的時候,就過上了我們大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供職于美國頂級新聞雜志《時代周刊》,工作體面;
出入于曼哈頓最繁華的街區,社交圈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
居住在豪華的公寓,薪資優渥,沒有經濟負擔。
但這種普通人心中理想的生活,并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在內心深處,他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空虛。
思慮再三,他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從繁華的曼哈頓搬到日本一條寂靜的小巷子里。
那里沒有汽車,出門幾乎要靠步行,房間里也沒有電視機,仿佛同外部世界隔絕了一般。
當時很多人不解,父親甚至打電話過來罵他。
可他依舊不為所動。
他在無人打擾的小房間里開始獨居生活,不再混跡于各種社交圈,而是醉心于閱讀和寫作。
將都市的噪音過濾掉后,他發現自己原本躁動不安的心,竟然在這兒找到了歸屬感。
后來他把這段經歷,寫在《安靜的力量》一書中。
在書里,他提到了自己追求人生終極幸福的方法:
關掉電腦,將手機丟到一邊,遠離電子產品,享受獨處、靜坐。
將雙眼所見,轉化為內心洞見,才能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于在房間里獨處。”
在沒有噪音打擾的時候,我們會自動褪去華麗的皮囊,赤裸裸地站在自己的靈魂面前。
唯有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能化解生活表面的浮躁與空虛。
在獨處之中,找到人生幸福的意義。
03
有人向媒體人Spenser請教寫作秘籍:“生活里瑣事太多了,如何能在寫作的時候,心無旁騖呢?”
Spenser說,他每次寫作前,都有一個小小的儀式感:就是強迫自己把手機設定為“飛行模式”。
接著,他會告訴他的同事們,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一律不要去打擾他。
在一個干擾因素多的環境中,想要全神貫注地完成一個任務,就必須得給自己制造一個隔離空間。
著名演說家彼得·尚克曼,有一次在美國收到一個出版社邀約,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本書稿的創作。
可眼看截稿日期將近,他卻被各種雜事纏身,一直沒能抽出時間來寫。
情急之下,他買了一張從紐約到東京的機票。
紐約飛到東京大概十幾個小時,在飛往東京的航班上,他就完成了一半書稿的創作。
飛機落地后,他喝了一杯咖啡,又立馬買了票飛回紐約。
原本拖了很久的書稿,在這來回的30個小時里,他居然奇跡般地寫完了。
他在一篇博客中分享道:“讓自己封閉起來,是保持專注的秘訣。”
生活里干擾因素太多,導致我們常常沒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
工作學習兩三分鐘,就要看一會兒手機;
微信只要一有閃動,就想要打開信息回復;
能連續兩三個小時煲劇、玩游戲,可一到看書時,還不到20分鐘,就感覺渾身不舒服。
在浮躁的世界里,我們變得越來越難靜下心來。
不妨試著將生活設置成“飛行模式”:
尋一隅靜謐之地,過濾環境帶來的干擾,專注于當下,安頓自己焦慮的靈魂。
在片刻的獨處之中,沉淀自己。
讓那些喧囂吵鬧,都化作一個人的清歡。
04
叔本華曾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能享受獨處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楊絳先生晚年時,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曾經的“我們仨”,后來就剩下了她一個人。
然而她不悲戚、不消極,一個人將生活過得井井有條。
在數不盡的深夜里,她常常一個人伏案寫作,一篇篇整理錢鐘書幾十年來的手稿筆記。
遲暮之年的她,淡然于世,在歷經流離波折之后,依舊堅守著一顆寧靜而豐富的心。
想起她在《一百歲感言》中的那段話: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悅納自己的靈魂,享受獨處的時光。
村上春樹每天留兩個小時的時間,不與人交談,只和自己相處。
達爾文每天都會在書房里待6個小時,然后獨自去附近的小樹林散步。
榮格有一個自己專門工作的小閣樓,他每天都要去那里靜坐2小時,進行深度思考和創作。
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
成年人的強大,都是從享受獨處開始的。
在獨處中享受安靜,恪守本心,在獨處中取悅自己、豐富自己。
你會發現,那些獨處的日子,恰恰是最能讓人發光的日子。
▽
季羨林說過:“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在人生起航的那一刻,請將自己設置成“飛行模式”,屏蔽干擾,享受一段自由而精彩的航程。
這段旅途的終點,是星辰大海。
點個贊吧,我們一起出發。
機上為什么要有飛行模式,早期的手機并沒有此功能,而第一次將飛行模式帶入手機的又是哪個品牌和型號?
該功能你也可以理解為手動強制斷開設備的蜂窩網絡連接狀態,它解決了現代電子產品的諸多場景問題,并且逐漸從手機普及到了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中去,如電子書,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甚至筆記本電腦也加入了飛行模式的功能。
而這一切都源于90年代初,在當時,移動手機已經逐步開始流行,也在同時期,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開始在耳機中,不斷聽到類似鐘表的咔噠咔噠的聲音,航空公司最終調查發現這些聲音都是由乘客手機的信號傳輸所引起
在當時,隨著非常多的人開始將手機隨身帶入飛機,飛行員與塔臺的通訊,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干擾。作為回應,在1991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頒布了飛機上禁止使用手機的禁令,強迫乘客將手機徹底關閉或將其留在家里
但是,隨著手機的不斷更新迭代,在2003年,索尼愛立信就推出了全球第一臺支持飛行模式功能的手機。型號是索愛P802系列,在當時,該手機也是第一臺得到航空公司認可且可以帶上飛機的手機,而時間回到我們當下,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已經將飛行模式作為一個最基礎的功能進行保留。在該模式下,手機會關閉內置傳輸信號的調制解調器,允許它們在沒有蜂窩連接的情況下在飛機上繼續使用
同時這項功能也是現代電子設備的一個重要特征,由于iPhone等智能手機在飛行過程中只需打開飛行模式無需關機,甚至在一些長途航班客機上已經覆蓋了免費WIFI使用,這些飛機上的WIFI網絡直接使用衛星信號進行連接,讓乘客可以在飛行途中使用各種互聯網軟件,比如在線聊天以及觀看視頻等。而這些,在90年代的航班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盡管飛行模式最早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強制要求,但全球仍由百分之29的受訪乘客表示,他們在過去的2021年乘坐各國飛機旅行的時候,不止一次的忘記將手機調至飛行模式,雖然還沒有記錄到因此而導致飛行事故的新聞,但手機的蜂窩無線干擾問題,的確構成了比較嚴重的風險
例如大型客機上都配備的無線電高度計,可以實時測量飛機離地面的精確高度,飛行員也會在著陸期間使用到該傳感器的數據,尤其是在大霧,暴雪等惡劣天氣導致的能見度低的情況下,以確保飛機的安全著陸。類似的飛機傳感器設備都會受到手機蜂窩信號的傳輸干擾
因此,雖然它看起來可能不方便,但飛行模式的確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功能,以便允許乘客在飛行途中繼續使用手機,同時還能盡可能的安全飛行,以上就是手機中飛行模式的由來。
in10就像一個大寶庫,總能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電腦慢了、游戲卡了……,也許就是你的模式沒選對。那么Win10里最牛X的8大模式,你都用過嗎?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Top1、卓越模式
電腦慢了,游戲卡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性能模式。
“高性能”是很多人認為的最強電源模式,其實它還有一個哥哥——“卓越模式”。
“卓越模式”是一項隱藏模式,可以讓你的電腦更快、更順,甚至比大家熟知的“高性能”還要強!
“卓越模式”需要手工激活,首先在管理員模式下運行Powershell,然后輸入代碼“powercfg -duplicatescheme e9a42b02-d5df-448d-aa00-03f14749eb61”。
激活完成后,在Win10的電源計劃里就會多出一項“卓越性能”,點擊即可切換。
Top2、黑暗模式
黑暗模式這一段時間炒得很火,就連國民社交軟件“微信”也都上了。
其實Win10也有自己的黑暗模式,只要在“設置”→“個性化”→“顏色”里,將“默認應用模式”選為“暗”,就能瞬間得到一個更加省眼的夜間環境。
美中不足的,是Win10的黑暗模式沒有定時切換,需要用戶手工點擊。
Top3、夜間模式
“夜間模式”和黑暗模式相仿,但它并不是將整個系統“黑化”,而是通過降低屏幕藍光,來減少夜晚使用對眼球的刺激。
這項功能最早源自手機,Win10將它移植了過來。使用時只要打開“通知中心”→“夜間模式”,就能快速開啟這一功能。
打開夜間模式后,整個UI依舊原色,但屏幕中的藍色波長會明顯減少,長時間看去也沒那么刺眼了。
和手機系統一樣,Win10的夜間模式也支持強度定義,滑桿向左過濾更強(畫面更偏黃),滑桿向右過濾更弱(畫面更偏藍)。
它還有一個比黑暗模式更厲害的地方,根據用戶所在地定時開啟。白天轉回正常模式,晚上自動夜間模式,爽極了!
Top4、游戲模式
玩游戲最忌諱的就是卡頓了,除了升級硬件外,你也可以試一試Win10自帶的“游戲模式”。
游戲模式位于“設置”→“游戲”→“游戲模式”里,開啟后系統會投放給游戲更多的內存與CPU資源。
此外對于雙顯卡用戶,也可以通過自定義“游戲所用顯卡”,來獲得更直接的性能改變。
Top5、專注模式
正在播放幻燈片,右下角忽然來個提示。正在和好友酣戰,屏幕突然蹦出一則廣告……,有時我們不想讓無關的事情打擾,就可以打開Win10里的“專注模式”。
專注模式在Win10里被稱作專注助手,借助右下角通知中心可以快速開啟。
專注助手共有三種啟動方式,玩游戲時、投影時、到達用戶設置的特定時間。
開啟專注助手后,Win10將屏蔽其他信息,只讓重要通知出現(比如鬧鐘或自定義重要APP),從而避免無關信息打擾到使用者。
Top6、平板模式
平板模式主要實現兩點功能,全屏化開始菜單和更寬大的圖標間距,讓界面更大更不容易出錯。
它的一個厲害之處在于,可以連帶微軟Office一并放大。換言之,即便你用的不是平板電腦,也是可以使用它的。
Top7、省電模式
這項功能在Win10中被稱為“飛行模式”,開啟該模式后系統會關閉所有無線連接,比如Wi-fi、網絡、藍牙等等。
除了名稱上那個用途外,它的真正用途,是可以讓你的平板或筆記本電腦更加省電!
Top8、上帝模式
“上帝模式”(God Mode)說白了,就是將所有設置全都放入到一個文件夾內,就像上帝一樣,隨心所欲進行任何操作。
上帝模式也是一項隱藏功能,首先在桌面上建立一個文件夾,然后將文件夾重命名為“GodMode.{ED7BA470-8E54-465E-825C-99712043E01C}”。
接下來再打開這個文件夾,就能看到所有你想看到的功能了。
變身前后對比
傳說中的“上帝模式”
寫在最后
好了,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Win10中最牛X的8大模式,你都用過沒?如果感覺對你有幫助的話,就給小編點個贊吧!
責編:黎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