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固態硬盤
電腦裝固態硬盤后裸機開機速度高于20秒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內存條容量太小,其次就是固態硬盤是假貨。如今市面上固態硬盤假貨泛濫,銷量越大且知名度越高的品牌固態硬盤假貨就越多,據我調查得知市面上金士頓品牌和閃迪品牌的固態硬盤假貨最多,因為這兩個品牌的固態硬盤都是在市場上打拼了多年的老牌子了,這兩個牌子的固態硬盤都是屬于二線品牌,定價相對比較合理且性能也對得起這個價格,所以說銷量當然比較不錯了。因為它們的口碑好和銷量高,所以很多不法分子和無良商家就勾搭上了,正品固態硬盤利潤20元左右,假固態硬盤利潤100元左右,所以假固態硬盤就這樣泛濫起來了。
正品固態硬盤
那真假固態硬盤應該如何辨別呢?其實固態硬盤真假分辨跟人民幣真假分辨很類似,一看二摸三觀察,我們固態硬盤見得太多了也摸得太多了,加固態硬盤我們一眼就能看穿,高防假固態硬盤雖然外觀上與正品固態硬盤幾乎一樣,但是有絕對的色差,仔細看會發現真假固態硬盤顏色不一樣,假固態硬盤顏色看上去有點“發飄”,光澤度比真固態硬盤要亮一點。其次就是手感不一樣,因為真假固態硬盤的材質不一樣,所以假固態硬盤做工非常粗糙,硬盤邊緣過渡明顯有缺陷,此外,假固態硬盤的質量比真固態硬盤要輕。最后就是固態硬盤的組裝縫隙有區別,真固態硬盤背面組裝縫隙均勻,假固態硬盤組裝縫隙大且相當不均勻。除了這三種方法區別外還可以實測,裸機下除了測試開機速度外還可以使用專業固態硬盤檢測工具檢測,例如:SSD-Z、 ATTO Disk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HD Tune、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Info等固態硬盤檢測軟件,?真金不怕火煉,檢測后的數據與官方數據一對比馬上見分曉。高防假固態硬盤的閃存芯片和讀寫速度都會與官方異同。
真假固態硬盤組裝縫隙對比
電腦裝固態硬盤后在裸機狀態下開機時間為3~20秒,NVME協議的一線品牌固態硬盤一般裸機開機速度3秒左右,普通雜牌固態硬盤一般裸機開機速度都在20秒內,遇到電腦配置非常差的話裸機開機速度也不超過25秒,如果你電腦裝了固態硬盤但單機操作電腦時還依然卡,那你就要謹慎了,檢測一下硬盤便明白了。大家買到固態硬盤后別先急著往電腦上面裝,先觀察辨別真假后再裝機。
本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盜用,一經發現維權到底,全網監測侵權必究。原創作者:王李軍,本文作者:王李軍。最后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評論,下期我們再見!
想很多人都是電腦DIY,比如說自已重裝系統、增加內存、增加硬盤等等都只要懂得最基礎維修知識就能搞定,但是針對于筆記本來講,很多人需要增加固態硬盤,這對一般不專業的人來講就需要非常謹慎,如果你的SSD接口類型不同會導致無法按裝或者是無法啟動等等一系例問題出現,今天特意的抽出時間給大家普及一下電腦增加SSD需要確認主板支持的接口類型,這樣可以一次到位有效減少時間與性能的提高.
在了解SSD接口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接口協議,這對我們未來升級硬盤有很大的幫助,這樣大家就可以挑選自已適合的硬盤,可以讓你一步到位,目前最為主流的SSD兩大傳輸協議分別是傳統的AHCI協議和新型為SSD而生的NVMe協議,NVMe協議相比AHCI給SSD帶來的是革命性的提升,極大的提升固態硬盤的讀寫性能,降低由于AHCI接口帶來的高延時,徹底解放SATA時代固態硬盤的極致性能,但目前SSD市場中由于價格的因素,AHCI協議依然是主流,NVMe協議正在加速從高端消費級向主流級侵蝕其份額
一.如何知道自已電腦是支持AHCI協議還是NVMe協議?
臺式機來說,目前可以原生支持的NVMe協議的主流主板,對于intel來說主要有100、200、300系列主板及X99/Z97等等都支持,而對于AMD來說新一代支持Ryzen處理器300系主板以上都可以支持,支持NVMe的主板都是支持AHCI協議的,但是支持AHCI協議的并不代表一定能支持NVMe協議,這一點必須要清楚,目前筆記本來說很多中高端筆記本已經用上了NVMe協議的SSD,在2016年之前的電腦大多數都是AHCI協議的,當然有部分高端機已經使用了NVMe協議的SSD
二.AHCI協議:目前常見的有SATA接口、mSATA接口、M.2接口(又叫NGFF接口)
1.SATA接口:
從2001年退出SATA1.0直到目前固態硬盤的最主要SATA3.0接口。SATA接口固態硬盤,大多用于代替機械硬盤,我們的臺式機和筆記本升級主要用到這類接口.SATA接口固態硬盤具有價格便宜散熱好的特點,并且兼容性強無論是臺式機或筆記本都兼容,缺點就是所占空間比較大,特別是對于筆記本用戶,需要替換掉原有的機械硬盤或者選擇拆除光驅,有失才有得,如下圖就是SATA接口類型.
2.mSATA接口:
m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一般是指超小型的SSD模塊,不同于傳統2.5寸的SSD產品,架構設計上類似嵌入式系統的DOM型態,mSATA SSD的尺寸為50m*30mm,單面厚度就達到了4mm~5mm。體積是傳統2.5寸SSD的1/12,重量為1/7,如下圖所示:
3.M.2接口(NGFF接口):
M.2接口又稱為NGFF接口,是目前筆記本中使用最多的接口類型SSD,其寬度尺寸僅為22mm,單面布置NAND顆粒的話厚度為2.75mm,雙面厚度則是3.85mm,M.2接口相對mSATA來說體積進一步減少,更加節省空間,相比SATA3接口,M.2接口還可以使用PCIE3.0來傳輸數據,速度大大提高,M.2接口主要有三種標準,分別為42mm/60mm/80mm,目前消費級常見的為42mm和80mm為主,M.2接口的SSD具有占據空間小的優勢,缺點是價格較SATA接口固態要貴一些,散熱也相對沒有那么好,一些老主板沒有M.2接口,這樣升級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如果接口選錯主板就無法按裝.
三.NVMe協議:目前最常見的有M.2接口和PCIE接口
1.M.2接口:
M.2接口定制了兩種接口類型: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持SATA,PCI-E x2接口的SSD、WWAN及其他非存儲設備,Socket3,支持專為高性能存儲設計,可以支持PCI-E x4接口,體積更小的同時帶寬高達32Gbps,上面說的AHCI協議M.2接口均為Socket32,而下面我們提到的NVMe協議M.2接口固態均為Socket3接口,這類型的固態優點是集聚了M.2接口高速、占據空間小。缺點:價格比較高,發熱量也相對比較大兼容性相對不如SATA。
2.PCI-E接口:
PCI-E實際上是通道協議,在物理表現上就是主板上那些PCI-E接口,這些通道協議屬于總線協議,能夠直接連接CPU,因而幾乎沒有延遲,成為NVMe標準的絕佳伴侶.
四.既然了解了SSD的協議之后,我們筆記本如何選擇對應的SSD呢?
1.和很多筆記本電腦一樣,打開宏基E5-575G的后蓋可以看到其中預留了M.2插槽,位于內存旁邊,可安裝M.2 2242/2260/2280三種長度的固態硬盤。
2.但是,E5-575G只有標配M.2 SATA的機型,官方沒有明確是否支持M.2 NVMe,這也是當前很多筆記本電腦機型的通病,不光這個品牌型號是這樣,其他品牌機型也是一樣,不般都不明確標明出來,因為對于一般的消費者來講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對于我們技術人員來講顯得非常重要,因為買回來的SSD一定要能用才行,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清楚之后購買適合的SSD.
3.不明確的兼容性給用戶享受更高性能的NVMe SSD帶來了阻礙,很多人為了求穩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普速的M.2 SATA固態硬盤,雖然確保了能用,但是性能上畢竟留下了些許遺憾。
4.一臺筆記本電腦能否支持M.2 NVMe固態硬盤,是在硬件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實際購買之前,通過軟件檢測準確判定自己電腦能否支持,在不拆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的軟件HWiNFO64測試一下:
5.HWiNFO的功能十分強大,不過我們今天用不著它的CPU及系統狀態監測,關閉System Summary窗口后,找到左側的Bus項,展開其中以“PCH – PCI Express Root Port #”結尾的項目,沒有像下圖中#1接口那樣連接設備的就是空閑接口,有可能對應M.2插槽。圖中選中狀態的就是宏基E5-575G的一個空閑PCIE接口,3.0 x2帶寬,Currenet Link Width當前帶寬顯示Not negotiated未協商狀態,表示接口空閑,基本可以判定是筆記本電腦的M.2插槽所用,即該電腦能夠支持PCIE NVMe固態硬盤!
6.對于今天這個案例中的情況來說,該機型能夠安裝NVMe固態硬盤讓人非常欣喜,但最高只能支持PCIE 3.0 x2帶寬,意味著普通M.2 NVMe固態硬盤安裝后會損失一半的持續讀寫效能,顯得有些劃不來。其實現在也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東芝剛推出的RC100單芯片固態硬盤,原生PCIE 3.0 x2接口,安裝在這里之后持續讀寫效能無損失。
7.使用NVMe固態硬盤綜合性能相比普通SATA接口提速一倍左右,可以用相關軟件測試一下,這樣心里有踏實了,只要用上面介紹的方法,我們就不必擔心買錯而無法使用。這篇文章有沒有幫到您呢?歡迎關注:跟我學電腦,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
備注: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了,第一期的遠程教學馬上就要開始了,如果想學習電路基礎+主板維修+筆記本維修的,現在可以馬上報名了,相關培訓內容如下,想學的可以單獨私聊我。
態硬盤比機械硬盤快,這近乎是婦孺皆知的共識,而存儲芯片價格的不斷走低也讓更多的人實現了固態硬盤自由,不僅大容量的固態硬盤成為裝機必備,老電腦換成固態硬盤更是廉頗能飯再戰三年。而對于初級用戶來說,在選購固態硬盤的時候經常會碰到SATA、M.2和NVMe這幾個詞,它們都是代表著啥含義?其實看懂了也就明白該怎么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的固態硬盤了。
01 什么是SATA
SATA是一種硬盤接口類型,歷史可以追溯到Intel奔騰4的中后期。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因此也被叫做串行ATA,而它的前輩IDE接口也被稱作并行ATA。速度方面,最新的SATA 3傳輸帶寬達到了6Gbps,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當然這些都沒必要深究,大家只要知道它長得什么樣子就行了。
在主板上,它是這樣的,內部采用“L”型防呆設計杜絕了插反的可能性,當然下面這一堆都是,也就是說可以接8塊硬盤,至于可以實現什么RAID磁盤陣列就是更深層次的內容了。
用的是這種細長的扁條數據傳輸線纜,另外還有條電源線配合使用。
筆記本電腦上使用的線纜是這種集合了電源和數據傳輸一體式插頭。
SATA的固態硬盤接口長是這樣的,由于所有的主板都帶有該接口,因此SATA固態硬盤可以說是新老電腦都能用。
在一些筆記本或者工控電腦上,大家可能還會遇見這樣的固態硬盤,長得看起來有點像一塊擴展卡(準確來說更像無線網卡),而且身形特別小巧,這種固態硬盤用的是mSATA接口,采用了mini PCI-E接口形態,但是速度和SATA完全相同。
在主板上mini PCI-E接口長這樣,既能安裝m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也能安裝無線網卡和3G/4G無線上網卡,接口長下面這樣,但并不是所有的mini PCI-E接口都支持mSATA硬盤。好在它非常小眾,容量往往也不大,大家有個了解就好。
02 什么是M.2
M.2也是一種接口類型。由于SATA速率已經定格在6Gbps,雖然應對機械鍵盤綽綽有余,但對于固態硬盤來說早已成為瓶頸,因此主流的固態硬盤早已搭上帶寬超高的PCI-Express接口的快車,在主板上的表現形態最常見的就是M.2接口,就是下圖的這個樣子,而且往往配置在顯卡插槽附近。
M.2前身為NGFF接口,分為B-key和M-key和BM-Key三種規格。B-Key支持PCI-Express x2和SATA Socket 2,M-Key支持PCI-Express x4和SATA Socket 3,而BM-Key則是同時支持這些協議。下圖中的M.2接口中左側的為B-Key,右側為M-Key,最下方的為BM-Key。
而BM-Key理論上同時兼容這兩種協議,甚至還支持USB,例如M.2接口的無線網卡,Wi-Fi功能走的是PCI-Eexpress通道,而藍牙和LTE功能走的是USB通道……看著是不是有點懵?沒關系,大家只要知道:
1、主流的M.2固態硬盤基本都是PCI-Express傳輸協議,根據帶寬速度分為PCIe3.0和PCIe4.0,版本越高速度越快。它的金手指只有1個缺口,也就是M-Key。
2、M.2接口SATA固態硬盤已經非常少見,屬于瀕臨淘汰的產品,其金手指有兩個缺口,也就是BM-Key。
03 什么是NVMe
和SATA以及M.2不同的是,NVMe是一種傳輸協議,用于訪問PCI-Express(PCIe)總線附加的固態硬盤等存儲設備。由于NVMe協議可以通過PCI-Express通道與CPU直接通信,而無需像SATA那樣通過南橋控制器再中轉到CPU,因此當下主流的采用NVMe協議的M.2 PCIe固態硬盤的傳輸速度非常高。
簡單來說,SATA和M.2都為固態硬盤的接口類型,只是SATA的年代久遠,速度也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但是卻非常強大的兼容性;M.2是當今最主流的固態硬盤的接口,采用PCI-Express總線和NVMe接口協議,性能也最為強大。因此在選購固態硬盤時,如果主板配備M.2接口,那么M.2 NVMe固態硬盤就是首選,如果是為老電腦升級,很可能就只能選擇標準的SATA固態硬盤了。
(803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