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打印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建筑模式。建筑師和工程師們,能夠像魔術師一樣,通過層層精準的打印,快速構建出復雜多變的建筑結構。
俄羅斯Apis Cor團隊在2017年的壯舉嗎?他們僅用了24小時,就像變魔術一樣,打印出了一整棟房子。
如今,在我們中國河北的武家莊也有一幢這樣的雙層建筑了。
3D打印便宜又快捷,未來能利用在農村幫助老人建別墅嗎?這些供人居住的3D打印房屋,安全性牢靠嗎?
建筑界迎來革命:3D打印技術已能“砌”起大樓?
中建股份技術中心和中建二局華南公司聯手,成功打造了全球首例,原位3D打印雙層住宅。這座面積達230平方米的住宅,主體結構僅用時3天。
據測算,采用3D打印技術可以節約30%至60%的建筑材料,縮短50%至70%的施工周期,并減少50%至80%的人工成本。
這房子到底是怎樣“打出來”的呢?
其實,“打印”這個說法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真正的3D打印建筑技術是一種利用計算機控制的機器,通過將建筑材料(如混凝土或其他適合打印的材料)逐層堆積,逐層打印出建筑物的新興建筑技術。
首先,設計師或工程師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創建建筑物的三維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了建筑物的所有細節,包括整體結構、內部布局和外觀等。
接下來,建筑模型被切片成數以千計的水平層,每一層具有特定的打印路徑,這些路徑決定了打印機在每一層上如何堆積材料。3D建筑打印機與傳統3D打印機類似,但規模更大,可以容納更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或特殊設計的建筑材料。這些材料通過噴射、擠壓或方法,被精確地堆積和固化。
打印機按照預定的路徑,逐層堆積建筑材料,直到整個建筑物的結構完成。每一層的打印材料與下一層相互粘結,形成堅固的整體結構。在打印過程中,可以集成必要的附加元素,如管道、電線和其他設施。這些元素通常在設計階段就已經考慮到,并在適當的位置預留空間。
3D打印建筑技術的精髓,還在于材料科學與精準控制。為了構筑起堅固耐用、歷久彌新的建筑,所選用的打印材料,必須經過層層篩選與精心調配。工程師們巧妙地將水泥、骨料(如石子)、添加劑以及水這些“基礎食材”按黃金比例混合,提升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耐久性,提高整體的承載能力。
中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對住房的需求既多樣又迫切。然而,傳統的建筑方式往往面臨人力、物力、時間等方面的諸多挑戰,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清華大學徐衛國教授團隊在河北武家莊,為一對70后鄉村夫婦建造了一棟3D打印住宅。這一項目使用了“機器人3D打印混凝土”技術,整個打印過程僅用了160小時,約兩個星期就完成了建造。該住宅不僅堅固耐用,還通過了抗震測試,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夏天保暖,冬天保冷。
這座占地106平方米的住宅堅固耐用,包括簡易的室內裝修在內,造價約為2000到2500元每平方米,總成本約為20萬元,性價比之高出人意料。打印過程中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總成本遠低于傳統建筑方式,極大地降低了農村居民的住房負擔。
在湖北黃石臨空經濟區黃崗村國家級新農房試點項目中,建筑師引入了先進的3D打印技術,采用懸臂式建筑3D打印機器人。懸臂式結構使得機器人,能夠在垂直墻面上進行操作,提高了施工的精確度和靈活性。相比傳統的施工方式,節約30%到50%的建造成本,也減少了施工時間。
除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外,3D打印技術還提供了更大的設計自由度和定制化能力。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湖北省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應用混凝土3D打印建筑技術建設的新型農房正式交付。該項目包括多棟三層小樓,外觀設計美觀,主體結構采用裝配式鋼框架結構體系,結構預制率達到90%以上。
關于3D打印建筑技術,一個常見的疑問是:直接使用水泥打印而不加傳統鋼筋,這樣的建筑強度是否可靠?其抗震性能又如何,特別是在中國地震頻發的地區?
實際上,3D打印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遠不止于速度和成本效益,它還通過精細設計與材料創新,確保了建筑的堅固與耐久性。
首先,3D打印技術賦予了建筑師和工程師前所未有的設計自由度與精確度。在設計階段,他們就能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模擬技術,對建筑的抗震性能進行詳盡分析。這意味著,通過預測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現,設計團隊可以靈活調整方案。
比如3D建筑師可以增加墻體厚度、引入額外的支撐結構,或優化建筑形態,以確保建筑在地震中保持穩定,宛如磐石。在材料選擇方面,3D打印技術同樣展現出了其獨到之處。
從混凝土、聚合物到復合材料,這些材料均經過精心挑選,以其高強度和高韌性著稱。它們能夠在地震發生時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減少建筑受到的損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纖維增強混凝土(FRC),這種材料通過添加纖維成分,顯著提升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和韌性。
因此,采用這些先進材料的3D打印建筑,在抗震能力上無疑達到了新的高度。3D打印技術在建筑領域的另一大亮點,在于其能夠實現建筑構件的一次性整體成型。這一特性,極大地簡化了傳統建筑中的復雜接縫與連接工藝。
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3D打印建筑的結構更為統一,減少了潛在的弱點,從而顯著增強了其抗震性能。因為整體性強,能量在地震中的傳遞路徑更為連續,減少了因接縫斷裂,而導致的結構破壞風險。
此外,3D打印技術還展現出了強大的兼容性,它能夠與其他先進的抗震技術無縫結合,共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例如,基礎隔震技術如同為建筑安裝了一個高效的“減震彈簧”,在地震發生時,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波的能量,使建筑保持相對穩定。
而阻尼器則作為另一項重要的減震裝置,通過其內部機制消耗地震能量,進一步減少建筑受到的震動影響。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抗震技術的綜合應用,3D打印建筑在地震多發地區的抗震表現尤為出色,成為了居民安全居住的堅實保障。
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傳統砌磚建筑成為許多家庭的首選。一間簡單的三間平房,在合理規劃和設計的前提下,十來萬元的成本就可以實現。相反地,3D打印建筑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雖然展現出諸多創新優勢,但初期投資成本仍高居不下。
與傳統砌磚建筑相比,3D打印建筑的造價往往更高,這首先歸因于高昂的設備費用。一臺先進的建筑3D打印機不僅價格昂貴,還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和維護。目前由于3D打印技術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材料供應鏈尚未形成規模化效應,導致定制化材料成本相對較高,進一步推高了建筑成本。
然而,3D打印建筑在材料利用上的高效性,是其不可忽視的優勢。通過精確計算和控制,該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成本。而傳統砌磚建筑在環保、施工效率等方面還是存在諸多不足。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難以避免,且施工周期長、對人工依賴度高。
當然,3D打印建筑還沒有砌磚的便宜這一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但這并不意味著3D打印建筑沒有發展前景或優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以及規模效應的逐漸形成,3D打印建筑的成本有望逐漸降低,并在未來展現出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3D打印建筑技術,在設計和施工階段,比傳統砌磚建筑遵循更為嚴格的建筑法規和安全標準。打印材料的選擇和工藝流程,也都經過嚴格的實驗室測試和安全認證。我們有理由相信,3D打印建筑技術建造出的房屋和建筑物,能夠安全可靠地使用。3D打印技術在中國建筑領域,正逐步展現出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參考資料:
打印建筑技術與案例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3D打印一座城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
果有這樣一個盒子,它可以復制你看到的任何東西,包括它自己,還能將你幻想中的所有東西變成實物,你會懷疑嗎,這不是魔術也不是童話,這就是3D打印機。
圖片來源:pixabay
超級英雄,卡通公仔,古圣先賢這些像真度高,造型精致的模型都能3D打印出來,3D打印技術早已經被形容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顛覆傳統的制造業,3D打印出來的物品一次次的讓人們驚訝,讓全世界都為之振奮,這不最近又稱能用3D打印機打印出金剛石材料。
金剛石材料現在也可以打印了,金剛石可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之一啊,它是工業上各種耐磨工具的關鍵部件,由于其加工難度大,很難加工成復雜的形狀,如果能夠打印出這種復雜的金剛石材料,就可以將這種超硬材料打印出各種復雜的形狀,應用范圍將更加廣闊。
據報道Sandvik(山特維克) 這家公司推出了,可以3D打印出金剛石的復合材料,利用該材料打印出來的金剛石,具有金剛石該有的物理特性,利用這種材料可以根據要求打印出許多定制形狀,未來可能將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行業中使用這種材料。
金剛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鉆石的原身,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與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石墨一樣,都由碳原子組成,但結構的差異讓石墨在莫氏硬度等級中排列最低,而金剛石是最高的,造成這么大的差距就是在形成過程中壓力和溫度不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前要幾十億年才形成的天然金剛石,現在用機械制造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造出人造金剛石,只要用機器創造出相應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就能合成出金剛石,現在中國生產的工業級合成金剛石年產量占世界份額的90%以上。
3D打印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見到過或者已經在使用它打印出來的各種工藝品,日常用品,建材等,現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它的身影,也在慢慢改變一些傳統行業,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項一次次讓人們驚嘆的技術,其實已經有了上百年的發展歷程,如何將一個虛擬的物體快速變成實物,早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就有人產生了這種想法,他們開始研究照相雕塑技術,渴望能像照相洗印一樣簡單的獲得一個立體的實物,雖然這一想法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實現,但這已經成為3D打印技術發展的開始。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二維打印和電腦輔助設計CAD技術的成熟,讓3D打印成形成為了可能;1984年美國人利用光敏液態樹脂在紫外線照射下固化的方式,制造出了第一個實物,第一臺3D打印機由此誕生。
圖片來源:pixabay
就如同做米飯需要大米一樣,3D打印也需要最主要的元素那就是材料,用來打印的材質按形態可以分為固體,粉末,液體,還可以分為塑料,金屬等不同材質。
一類是比較常用的材料主要有ABS,PLA,PETG,HIPS,這些塑料類材料的熔點低,它們在外觀上的區別不是特別大,但在材料的功能上區別卻很大。
這一類材料打印成形的方式叫熔絲沉積,它是將絲狀熱熔性材料加熱熔化,通過帶有一個微細噴嘴的噴頭擠噴出來,按照電腦的指令噴擠在制作面板上,經過低溫固化層層堆積,最終打印出成品。
另一類是金屬類材料,它們在某些方面的特性就特別明顯,金屬類材料打印成型給它的材料限定了極高的門檻,粉末材料必須達到微米級別,而且還要經過混合搭配保證它的強度,精度和粘合度等各方面性能,
一些金屬類已經可以使用3D打印了,如鈦合金,不銹鋼等,都是通過粉末材料打印,具有熔化燒結粘合的特性,打印物品時由上方的激光頭發射出高溫的激光束,進行選擇性的燒結,粉末迅速熔化粘合成形,工作臺下降鋪粉打印直至完成。
能夠打印出金剛石材料的工藝,也應該是利用金剛石粉和聚合物材料的漿料,在紫外線照射下逐層堆積成形的,但是打印出來的金剛石還是與天然的金剛石有差別,例如說光澤上就沒有天然金剛石的光澤,所以也就限制了在珠寶行業的使用,看來要想鉆石降價還要再等了。
隨著人們對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和材料技術的發展,將來每個人都能使用上,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房屋,衣服,食物等物品,3D打印技術究竟將給人類帶來一個怎么樣的未來嘞?不知道下一次它又能打印出什么讓我們驚嘆的物體來。
更多機械,制造,原理 干貨類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制造原理
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分形工藝在官網公開了 North Pi 的 3D 打印設計文檔,玩家可基于該文檔打造屬于自己的開發板機箱。
▲ North Pi 機箱正面和右側面。圖源 Gamers NexusNorth Pi 于 2024 臺北國際電腦展亮相,延續了分形工藝 North 系列機箱的實木條前面板設計。
▲ North Pi 機箱右側面。圖源 Gamers NexusNorth Pi 開發板機箱三維 105×50×96 (mm),支持 88×54 (mm) 規格的開發板,可安裝兩顆 4010 規格的前面板風扇。
分形工藝表示,已驗證了 North Pi 同樹莓派 Raspberry Pi 5 和瑞莎 Radxa Rock 4C Plus 兩款開發板的兼容性。
▲ 各部分結構該機箱由 11 種共 17 個部件組成,分形工藝建議玩家采用 PLA 聚乳酸 + 木頭 + 亞克力的材料組合構建。
IT之家在文末附上分形工藝官網 North Pi 機箱頁面鏈接,有興趣的小伙伴可點擊進一步了解:點此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