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的成就3070系列是定位入門的商用臺式機,配置不高但價格卻不算實惠,打開機箱更是慘不忍睹。這機子應該是近幾年我見過最辣眼的一款。
這個是3070搭載的主板,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出什么問題?這個板子所有的PCI-E插槽(包括獨立顯卡插槽)、M.2 SSD接口都被閹割了,也就是說這塊主板的下半邊是全空的。然后唯一能裝硬盤的SATA接口只給了1個,空缺3個!USB 3.0接口也只有前置的2個。右上角的讀卡器接口位被閹割,留著空焊位,所以這臺機子的前置讀卡器接口是被封死的。
世界上可能已經找不到第二塊比這個還要精簡的臺式機主板了。雖然是個B360主板,但實際功能連H310的一半都達不到
不過呢,主板的CPU供電沒有縮水,還是穩扎穩打的7相供電(2相核芯顯卡+4相CPU核心供電+1相控制器),所以保障CPU的穩定運行不成問題。但如果哪天你的網卡被雷劈了、顯示輸出接口損壞、集成聲卡故障,那處理起來就會非常麻煩,你只能依靠外接各種USB設備進行補救。至于只有1個SATA接口,真的非常過分,作為一個臺式機,你只能同時裝1塊機械硬盤或者替換為1塊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
現在商用品牌機主板的供電都是特殊的精簡設計(超前設計),比如戴爾這塊主板,它的主供電是“序號5”指向的8PIN,而我們標準臺式機主板都是24PIN供電。這里的8PIN只保留了最基本的12V輸出,其他SATA設備需要的5V/12V供電都需要從“序號4”指向的黑色小8PIN定制接口進行轉接(DC-DC轉換)。
只能說商用品牌機太會節約成本了!一個標準ATX電源就接出來兩根線(8PIN+4PIN/CPU),然后硬盤的SATA供電又是從主板上轉接出來的,所以機箱內部做到了“極簡”,完全剝奪了消費者的升級空間,成本也是一縮再縮,這機子連硬盤架都給你省了,感覺就剩一個空殼。
【②、惠普 小歐190-010系列】
惠普的小歐190系列也是入門的商用臺式機,它的主板可以在惠普的官方技術支持找到詳細介紹。
這是一塊采用H370中高端芯片組的主板,最辣眼睛的不是說它底部閹割了倆插槽,而是作為一款臺式機主板,在本身就只有2內存插槽的前提下,它居然還閹割了一根。你可能這輩子第一次見到只有1根內存插槽的臺式機主板吧!它連組裝雙通道內存的權利都給剝奪了。
這張主板比戴爾的3070稍好,雖然也米有給M.2 SSD插槽(給了一個M.2 WIFI接口),但SATA接口“大方”地給了兩個。你終于可以“加裝”而不是“替換”固態硬盤了!這臺機子前置了4個USB 3.0接口,背板則一個都沒有,只留了倆USB 2.0,對于商業用戶來說,基本夠了,夠你裝1個USB鼠標和1個USB鍵盤了。
惠普這塊主板的CPU供電設計稍弱于戴爾的3070,電源設計更是奇葩(超前設計)!它的主板主供電是右下角的4PIN(白色),而旁邊的4PIN(黑色)同樣也是DC-DC的SATA轉換供電口。
【③、別出心裁的半長M-ATX】
大家都是普通的M-ATX主板:
(惠普H81/富士康)長得像ITX
(Acer H81/微星)橫向發展的肥胖M-ATX
(聯想 B360/緯創)
(清華同方 H310C/精英)
與其像戴爾那樣大幅縮接口導致整體形象的崩塌,倒不如直接搞這些半長的M-ATX來得實在,縮小了版型,接口排布看起來也會更密集,減少PCI-E插槽似乎就變得“名正言順”。
【④、4萬元主機的主板】
(GT51臺式機的Z170芯片組主板)
Em,V1.0版本有點辣眼睛,供電縮了,然后這里的MOS散熱片到底是擺設呢還是擺設呢?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從V2.0版本開始,強行把左邊的四相供電拆分了一相到上邊,這樣看起來似乎“和諧”多了,上半部分的MOS散熱再也不是“擺設”了。
設計師:完美!
終值友回饋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原創年度優秀文章評選活動現已開啟,在評選頁面您將看到原創小小值為大家精選的2015年優質人氣文章,請為您支持的文章投下寶貴的一票,這是對這些無私分享的值友最好的鼓勵,參與投票并評論就有機會獲得“什么值得買定制周邊紀念品和金幣“哦。立即投票
2012年末,剛畢業半年的我還是一個窮吊(現在也是),本著移動方便的目的,換了這臺二手的宏碁4743G,I5 M480,2G內存(買的時候就換成4G),GT 520M的顯卡,320G的硬盤,轉眼就3年多了,將將就就用著,但是近期實在是不給力,本來用著還行,但是溫度一高,CPU降頻整臺機子卡到不行,于是我就萌生了升級加清灰的念頭。
一開始本來是想換4745的主板(不同型號但是一個模具,主板通用),因為顯卡比較好,然后再換一個I7的CPU,但是經過一番查證,發熱太高散熱壓不住,本來散熱就不好,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于是乎,最后只能選著換固態硬盤,再加一條內存。
固態硬盤選擇的是朗科的迅猛系列之“越影” 256G SATA3 固態硬盤,兩個方面原因,一是電腦室SATA2接口的,性能太強發揮不出來,二是沒錢 。內存就是淘的二手4G,100塊就不上鏈接了。
一下就是這次的主角
廢話說到這里就可以了,開始拆機清灰,祭出我的清灰神器。
把電池拆掉之后再拆機,記得呀。
依次把硬盤和內存拆下來,再把后面的螺絲統統弄下來。
這個時候D面還是不能拆開的,因為鍵盤下面還有一個螺絲,鍵盤拆的時候要小心扣卡扣的時候不要把鍵盤扣壞,很多網友表示很容易扣壞。還有鍵盤下面的排線要小心。
就是一下這個螺絲,還有上面的排線,統統拆下來。
拆下來一大堆螺絲
拆下來就是這樣子,C面可以直接拿開
現在就是要把主板拿下來清灰了,拿掉主板上的幾個螺絲,再把主板上面的液晶排線和下面的電源線拔掉,小心弄斷。
拆下來的主板就是這樣,臟的不行不行的。
再把散熱器取下來,順便把散熱器拆散
接下來就是清灰的過程了,我就不演示了,就是毛刷吸塵器一同亂搞,然后看起來干凈多了
CPU也拆下來清灰
再均勻涂上一點點硅膠,然后把散熱器裝上去,注意下圖CPU卡扣鎖的不夠緊,我裝的時候沒有注意,導致后來重新拆機鎖緊這個卡扣
現在就是裝配時間了,把主板原位裝回去
再裝上C面,鎖上螺絲,反過來D面,裝上內存,兩條4G排排坐,好爽
然后裝上固態硬盤,終于可以好好體驗一下固態的速度,不過就是只有256G,略小,我也不在光驅位裝機械硬盤了,主要是我有移動硬盤盒,需要的時候就硬盤盒裝上舊硬盤來用就好了。
然后就是把后面的蓋子裝上就大功告成了!
當然新硬盤就是還有一個裝系統的過程,裝了個win10,也就滿血復活了。
來個娛樂大師的截圖,溫度真是感人
基本這次升級加清灰就到這里了,完美
不過幾個注意的點,要小心仔細,要小心仔細,要小心仔細,重要的事情說三便,螺絲記得放好,位置不要記錯,排線插拔要小心別弄斷,也別忘記裝回去,還有就是別像我一樣CPU沒卡緊導致不能開機。
END
要暢玩3A游戲大作,肯定是選擇搭載AMD銳龍6000H系列標壓處理器的游戲本,尤其是在近期世界杯開賽,很多玩家都是一邊看足球直播,一邊玩《FIFA 22》等體育競技類游戲。如果是用于辦公、學習,那肯定還是選擇更加輕薄便攜、超長續航時間的輕薄筆記本電腦。比如近期宏碁(Acer)推出的傳奇Edge,就是一款搭載了銳龍7 6800U處理器的新品,大核配大顯,對比12代酷睿處理器,其優勢在于不但性能高,還有更好的能效比,全大核設計仍然可以用更低的功耗釋放更強的性能,并內置全新RDNA 2架構集顯,可謂是目前市面上最強的集顯,不但可以流暢吃雞,甚至可以流暢運行1080P畫質的3A游戲,這讓12代酷睿無法望其項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宏碁傳奇Edge輕薄本是一款怎樣的產品。
輕盈外觀,時尚設計
拿在手里的感覺,你可能想象不到一個16英寸大屏的筆記本,居然會有如此輕薄的機身,甚至相比很多14英寸的輕薄本都還要更加輕薄。機身材質使用了鎂鋁合金,在保持堅固的同時也減輕了重量,整機輕至1.17kg,薄至12.95mm,這樣的數據完全可以媲美ThinkPad X1 Carbon 2022筆記本的1.12kg、14.9mm,但是ThinkPad X1 Carbon可是一臺14英寸的產品啊。
傳奇Edge的A面采用了更為細膩的噴砂工藝,而且不易沾染指紋,設計風格上簡約的不能再簡約了,畢竟acer的Logo還是要保留。配色方面有云熙白和曜巖黑兩款,我們拿到的這款是云熙白,在視覺上像是水中倒映著淺藍的天,但它不是白色,也不是藍色,而是相融合的色調。無論是在商務辦公場合,還是在咖啡廳、居家等的場景下,都毫無違和感。
C面采用一體式設計,保持了機身的美感和堅固性,耐看顏值高。稍微遺憾的是傳奇Edge在如此大屏的機身上,沒能提供數字小鍵盤,也沒有提供全尺寸的方向鍵,不過提供了三檔可調背光設計,能滿足在黑暗環境下的打字的需要。
觸控板位于掌托的中間,面積也足夠大。值得一提的是,觸控板采用了Oceanglass環保設計,有種類玻璃的觸感,相比機身的噴砂處理要更加絲滑,使用體驗還不錯。
電源/指紋識別二合一按鍵跟鍵盤區融為一體,位于右上角,按鍵的尺寸并不大,避免誤觸,但跟DEL按鍵相近,操作時還是需要多加注意。另外,在鍵盤上方還有一排小孔,除了起到一定的散熱作用,也起到美化效果。
接口方面,機身左側有2個全功能Type-C,支持40Gbps的滿速USB4,可以用于充電或視頻輸出連接,以及高速數據傳輸,此外還有1個支持關機充電的USB 3.2 Gen1,1個標準HDMI接口,在僅有12.95mm機身厚度的情況下,還能提供標準規格的視頻輸出接口,的確還是不錯的。
機身右側有1個USB 3.2 Gen1,1個3.5mm耳機麥克接口,此外還有狀態指示燈,以及安全鎖孔。綜合來說,宏碁傳奇Edge的接口非常齊全,可以滿足大多數場景下常用設備的連接,尤其難得的是這么輕薄機身還配了HDMI接口,相比很多輕薄本,省去了另外購買轉接口的麻煩,減輕了外出攜帶擴展塢的負擔。
16英寸4K OLED屏,滿足更多視覺需求
屏幕方面,宏碁傳奇Edge采用了16.1英寸窄邊框設計的OLED超感屏,四面窄邊框,屏占比高達92%,16:10屏幕比例,視野更加廣闊,畢竟有著16.1英寸的屏幕,這樣的輕薄本僅還有LG一款,所以在瀏覽網頁、辦公應用,以及在使用Ps、Pr等軟件時,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此外,由于屏幕采用了E4自發光材質,擁有500尼特峰值亮度,100%DCI-P3色域覆蓋,并通過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認證,所以相比傳統的LCD屏幕,OLED擁有更加艷麗、生動的圖像,尤其是圖像的明暗細節可以纖毫畢現。
此外,這塊屏幕還通過了德國萊茵Eyesafe顯示認證,德國萊茵TUV硬件級低藍光認證,以及權威機構認證,時刻守護用戶的用眼健康。
針對屏幕的素質,我們還使用了紅蜘蛛校色儀進行色域和色彩精確度的測試,結果可見,100%的sRGB,97%的AdobeRGB,99%的P3,以及95%的NTSC,綜合素質達到甚至超過很多專業顯示器水平。
色彩精確度測試,24種色彩基本上都在標準之內,甚至更低。最大值2.38,最小值0.20,平均只有0.81。所以在色彩方面,OLED屏的表現很不錯。
拆機與擴展
首先看看機身的底部,兩排散熱通風格柵,四個腳墊可以防止筆記本在桌面上打滑。兩側的小窗格就是音箱部分,用于追劇、聽歌,或者視頻會議時的通話,足夠了。
傳奇Edge的拆機很簡單,只需要擰下底部的螺釘,使用撬片就能輕松將底蓋打開。雖然看上去電池占了一半的空間,但是由于輕薄的設計,容量只有54Wh,但在高能效銳龍7 6800U處理器的支持下,續航方面依然可以滿足一整天的辦公需求。
藍色的主板上,內存采用了板載方式,這也意味著無法升級,但16GB LPDDR5 6400MHz的規格,在數年內已經可以滿足需求。傳奇Edge搭配了一個512GB 的固態硬盤,靠近頂部轉軸的位置,這種設計不太多見,可能是為了追求極 致輕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筆記本還多提供了一個M.2 SSD接口,對于想要升級更大存儲空間的用戶,這非常貼心。散熱方面,單風扇、單加粗熱管,可以滿足銳龍7 6800U處理器15~28W功耗的散熱需求,而且即使在高負載下,其產生的噪音也很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就是傳奇Edge的外觀設計以及拆機部分,非常值得肯定的是,這款筆記本首先就是有著很輕巧的機身,1.17kg的重量,你完全可以帶到任何地方移動辦公;此外就是采用的16.1英寸、4K OLED屏,有著更好的色彩視覺效果;而且接口齊全,擴展性好,在同價位里,傳奇Edge肯定是非常值得選的大屏輕薄本。
硬件性能:銳龍7 6800U VS 酷睿i7-1260P大核大顯優勢明顯
看到低壓的U系列處理器,很多人可能就覺得其與“性能”相距甚遠,其實不然,U系列雖然低壓,但絕非低能。在CPU系列的劃分上,AMD銳龍6000系列更為簡單,我們比較常見的就是H和U。而12代酷睿除了H、U,還新增了P系列,28W功耗位于H和U之間。而銳龍7 6800U的功耗在15-28W之間,也就是說下可比酷睿U,上可打酷睿P,而且銳龍6000系列除了在能耗比上的優化占據優勢,還有RDNA 2架構集顯的加持,遠超酷睿任何系列的集顯,那么其整體的性能優勢也就十分明顯了。
我們此次拿到的宏碁傳奇Edge,在硬件上搭載了銳龍7 6800U處理器,大核大顯,擁有8大核16線程,搭載Radeon 680M集顯,標配16GB LPDDR5 6400MHz雙通道內存,512GB PCIe 4.0內存,支持WiFi 6E無線,內置54W容量電池,以及配備了65W C口電源適配器。
為了驗證銳龍輕薄本和酷睿輕薄本在性能上的優劣,幫助糾結輕薄本該選誰的用戶做出選擇建議,我們對比一款搭載了12代酷睿i7-1260P處理器的輕薄筆記本,兩款產品除了屏幕尺寸大小的差別,在內存和硬盤的搭配上,也是比傳奇Edge更強的。這里我們還注意了一個參數,傳奇Edge雖然有著16英寸的機身,但是相比這款13.4英寸的輕薄本在重量上竟然還輕了90g。具體的數據對比參見下表。
首先還是來看看兩款CPU分別在兩款筆記本上的功耗情況。這里想要表達的是,更高的功耗的確是提升性能重要的條件,但并不是絕 對。比如在筆記本這種封裝空間和功耗水平都受限的產品里,可能還包括性能調校、整體功耗和散熱等的配合與取舍。
兩款筆記本均已將系統、硬件驅動進行更新,搭載AMD銳龍7 6800U的傳奇Edge筆記本,使用AIDA64的FPU模式連續運行23分鐘,CPU溫度80°C,功耗25W,在16英寸的機身上,散熱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壓力。
搭載酷睿i7-1260P的筆記本,運行25分鐘,CPU溫度92°C,功耗35W,無論是溫度還是功耗,都要比銳龍7 6800U高一些。這款筆記本為13.4英寸,功耗竟然可以比16寸的傳奇Edge高出10W,令人意外,當然也可以想象其在散熱方面的壓力,相比更大尺寸的機身,會面臨更大的挑戰,溫度相應也高。
更高的功耗可以帶來更強的性能,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繼續來通過一些應用測試看看結果吧。
PCMark 10辦公效率測試
PCMark 10可以模擬真實而復雜的辦公場景,包括網頁瀏覽、視頻會議、文檔編輯和數位創意等多個項目,并能針對各個項目進行評分。結果可見,銳龍7 6800U的綜合得分達到6340,酷睿i7-1260P的綜合得分是5419,銳龍7 6800U領先17%,尤其是在生產力和數位內容創作方面,銳龍7 6800U都更加具有優勢。
V-Ray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主要用來測試CPU的渲染效能。銳龍7 6800U的成績為7401,酷睿i7-1260P的成績為7133,顯然銳龍7 6800U的效率更高。
wPrime 211
wPrime是一款通過算質數來測試CPU線程同步運算能力的軟件,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 Pi更準確。在這兩款CPU的對比中,設置為16線程,在32MB較小數據量的測試差距不大,但是當測試持續負載比較高的1024MB時,就出現了較大差距,銳龍7 6800U相比酷睿i7-1260P快了15%。
Fritz Chess Benchmark 國際象棋測試
國際象棋的運算主要依靠CPU的高速處理能力,所以用來衡量CPU多線程運算是具有參考價值的。Fritz Chess Benchmark能夠根據核心的數量,自動設置最大線程數,測試的結果為每秒千步。可以看到,無論是相對性能倍數,還是每秒千步,銳龍7 6800U都要更高。
x265 HD Benchmark 編碼測試
x265 是一個基于 H.265/MPEG-H HEVC 的免費開源的視頻編碼解碼器。x265 HD Benchmark 可以使用32bit或64bit編碼器對全高清1920×1080源執行高質量編碼。Benchmark循環測試四次預設的1080P視頻,最終給出編碼所用的時間(單位s),以及對應的FPS幀率。結果可見,相比較酷睿i7-1260P,銳龍7 6800U在4次視頻編碼的測試中都要更快,達到流暢運行的水平。
通過上面的測試可以看到,銳龍7 6800U處理器在生產力辦公,內容創意等方面的表現,相比酷睿i7-1260P幾乎都高出了將近15%的水平,這對于依賴輕薄筆記本辦公的用戶來說,強大的性能尤為重要。而AMD銳龍7 6800U處理器令人點贊的就是其搭載的RDNA 2架構、2.2GHz頻率的AMD Radeon 680M集顯,性能不僅超過MX500系列的獨顯,更是在各方面吊打酷睿處理器的銳炬Xe核顯。接下來我們繼續來通過3DMark的測試來看看兩者的對比,相信你會很直觀的看到差距。
3DMark基準測試
其中,3DMark Time Spy 是針對 Windows 10 游戲型 PC 的 DirectX 12 基準測試,Fire Strike 用于現代的游戲型PC 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Night Raid 是針對具有集成顯卡和使用 Arm 處理器運行 Windows 10 的低功耗平臺等的移動運算設備的 DirectX 12 基準測試,最終的數據我們匯總如下:
可以看到,AMD銳龍7 6800U搭載的集顯,在Time Spy上的綜合得分為2500,相比i7-1260P的銳炬Xe核顯得分高出50%,Fire Strike綜合得分6117,高出49%,Night Raid得分23268,高出57%。
理論測試對比的結果,已經能夠看出銳龍7 6800U處理器的綜合性能非常亮眼,前面我們也提到由于其還搭載了更強性能的Radeon 680M集顯,可以流暢運行當前主流的很多款網絡游戲,比如在吃雞游戲中,1080P分辨率下,游戲幀率可以輕松在60+以上,偶爾打開傳奇Edge筆記本跟同學玩一把,也是毫無壓力的。
至于12代酷睿處理器,雖然銳炬Xe相比此前的集顯也有很大提升,但是通過我們前面的對比可知,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至于打游戲,LOL尚能一戰,流暢吃雞就不要指望了。
續航時間
理論上,更大尺寸的屏幕肯定會消耗更高的電量,導致電池續航時間更短。這兩款筆記本配備的電池一個是54W,一個是55W,容量上基本上差不多,其它配置也都基本相當,懸殊最大的是屏幕,結果會如何呢?
在相同條件下,通過PCMark 10的現代辦公續航能力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傳奇Edge筆記本的續航為8小時43分鐘,另一款筆記本的續航為7小時34分鐘,16寸的傳奇Edge反而領先13寸的酷睿輕薄本1個多小時,這著實令人意外。由此能夠確定的是,Zen 3+架構在能效方面的深度優化,讓銳龍7 6800U處理器在輕薄本性能釋放和續航時間上都擁有非常大的優勢,完全可以勝任輕薄本全天候的移動辦公需求。
評測總結:
買輕薄本,選銳龍版肯定沒錯!正如我們測試過的多臺搭載了AMD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的輕薄筆記本一樣,與12代酷睿處理器的輕薄機型對比,幾乎保持著一如既往的領先優勢。可以說,在輕薄筆記本電腦上,高能效、大核配大顯的銳龍6000U系列很能打,不僅在外觀上可以做到更加輕薄便攜,在處理器性能、生產力方面,內容創作、游戲方面等等,也都有明顯優勢,續航能力還更強,毫無挑剔之處。
另外,盡管酷睿i7-1260P在拷機時的溫度和功耗均更高,實際一套測試下來性能卻不如銳龍7 6800U,這進一步驗證了Zen 3+架構和6nm制程在能效方面的領先優勢,讓銳龍7 6800U能以更低的功耗輸出更高的性能,同時帶來更長的續航能力,這一點在每一分功耗都很重要的輕薄本上尤其關鍵。
宏碁傳奇Edge筆記本,搭載的16英寸4K OLED超感屏,在視覺上提供了更大視野的沉浸式體驗,輕至1.17kg的輕盈機身,還配備了更加豐富的接口,以及內部提供的M.2接口擴展位,在相同價位的產品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今年度更值得關注和推薦的輕薄筆記本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