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電腦功能正常,來自蘋果公司首位應用工程師達納?雷丁頓(Dana Redington),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贈送給雷丁頓的。
Apple-1 專家科里?科恩(Corey Cohen)修復了這臺機器,在 8 月 22 日的拍賣會上以 315914 美元(當前約 225.7 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售出。
IT之家附上其它收藏品成交價格如下:
一臺帶有原裝 "Twiggy" 驅動器的蘋果 Lisa-1 電腦,成交價為 81251 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58 萬元人民幣)
一張史蒂夫?喬布斯 1976 年的簽名支票,成交價為 66844 美元(當前約 47.7 萬元人民幣)
史蒂夫?喬布斯的 3 張 Apple-1 原型寶麗來照片,成交價為 54904 美元(當前約 39.2 萬元人民幣)
3 張 Apple-1 原型寶麗來照片,成交價為 54904 美元(當前約 39.2 萬元人民幣)
1月11日,蘋果正式發布了針對Mac平臺定制的ARM架構處理器M1,以及搭載這顆芯片的Mac mini、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詳見《X86處理器的夢魘?蘋果M1自研芯片到底有多強》)。隨著上述產品的陸續上市,有關M1芯片性能和體驗的文章越來越多。那么,M1芯片版的Mac電腦真有那么好?
可以接受的兼容性
M1版的Mac電腦預裝最新的MacOS Big Sur系統,可以直接安裝運行iOS和iPadOS應用(只是屏幕不支持觸控,某些應用和游戲在操作上比較尷尬),還能通過Rosetta 2運行X86平臺軟件,雖然這種虛擬機和模擬器機制的跨平臺應用存在一定的性能耗損,但從網友的實際反饋來看,除了第一次轉化時耗時較久,在體驗上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在M1版Mac電腦依舊存在一些兼容性問題,比如對Docker的支持就不太好,如果你是開發者,需要關注后續有無改進。
出乎意料的性能
有關M1芯片性能的文章非常多,引用的數據也多以GeekBench為主,但這個軟件容易作弊,不夠嚴謹。因此,外媒WCCFtech通過最近的基準測試工具CineBench R23,對包括M1和主流X86移動平臺處理器進行了跑分對比。
在單核性能方面,M1的跑分高達1498,大幅領先以AMD銳龍7 4900H為代表的45W TDP處理器,僅次于英特爾最新的第11代酷睿i7-1185G7和i7-1165G7。這個很正常,第11代酷睿主打的就是最強的單核性能和最強的核顯。如果連M1還打不過,那英特爾真的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在多核性能方面,M1的跑分是7508,不僅反殺第11代酷睿i7-1185G7,甚至還超過了英特爾第10代酷睿i7-10850H,要知道后者可是45W TDP的高性能版處理器。不出意料,AMD移動銳龍4000系列憑借更多的物理和邏輯核心,在多核測試項目中全面領先。
在GPU性能方面,威鋒網友@黑貓的野望 上手對比了搭載M1芯片和第10代酷睿i7-1060NG7處理器的兩款MacBook Air,在典型3D測試場景下的成績。
在GFXbench的Aztec Ruin和Aztec Ruin離屏測試項目中,M1 GPU的性能幾乎是i7-1060NG7集成核顯(Iris Plus G7)的4倍。要知道,MacBook Air搭載的M1芯片的GPU還是被閹割過的,只有7個計算核心,而MacBook Pro和Mac mini搭載的M1都是8個計算核心的GPU。
使用Rosetta 2模擬運行的Dota2游戲,在Vulkan API、中等畫質、1440x900分辨率下,M1可以保持90FPS~110FPS間穩定運行,但集成Iris Plus G7核顯的英特爾平臺卻只能運行在15FPS~45FPS,隨著游戲時間的增加,會因過熱降頻而導致幀數拉胯,卡頓感非常明顯。
要知道,英特爾版MacBook Air可是有風扇輔助散熱的,而M1版的MacBook Air則采用被動散熱,零噪音,可見后者在玩Dota2級別的游戲時,不用擔心出現因過熱而觸發降頻引起的卡頓問題。
更低的功耗表現
M1芯片基于ARM架構設計,所以它天生就具備更低功耗的優勢。以外媒AnandTech對新款Mac mini進行的功耗測試來看,它在空載時整機功耗只有4.2W,滿載時為31W。請注意,這是整套平臺的功耗——通過HDMI連接2560P@144Hz顯示器,連接Wi-Fi6路由、鼠標和鍵盤,還包含內存、硬盤、內置風扇以及其他電路的總功耗。
以此推測,M1芯片的最大功耗應該就是10W上下,和英特爾旗下的Y系列酷睿處理器相似。
以持續播放視頻的續航時間來看,英特爾版的MacBook Air是12小時,而M1版的Air則可達18小時,提升了50%!
10W功耗下無敵的存在
M1在本質上其實就是A14的強化版,從2+4六核CPU+4核GPU換成了4+4六核CPU+7/8核GPU。用蘋果的話說,同樣在10W功耗狀態下,M1芯片的CPU性能可以達到其他最新PC芯片的2倍。當達到相同性能時,M1芯片CPU功耗卻只有其他PC芯片的1/4。相應的,M1集成的核顯性能是其他PC芯片的2倍,功耗則只有競品的1/3。
從最近大量網友發布的體驗來看,蘋果并沒有吹牛,在某些測試和應用中的表現甚至比預期的還要好。
這其實很好理解。第10代酷睿Y系列處理器的默認TDP為9W~12W,當功耗降到5W時,它也許只能發揮30%的性能,調高到12W可發揮60%,想要實現100%的滿血輸出,可能需要高達30W的TDP。
反觀蘋果M1為代表的ARM架構芯片,它們在5W時就能發揮70%的性能,10W就能達到99%,哪怕你將功耗拉到爆也不會再有明顯的提升,而且發熱更低,貼身使用也不會有太大的不適。
換句話說,蘋果M1在低于10W功耗下的芯片戰爭中幾近無敵,還能大幅提升設備的續航能力。在極致輕薄的筆記本或迷你電腦領域,在CPU功耗被限定在不超過15W的產品之中,搭載M1的Mac電腦幾乎可以秒殺一眾X86 PC。
但是,隨著TDP的放寬,M1的優勢會被逐漸稀釋。比如,現在很多搭載第11代酷睿的輕薄本,可以讓CPU以38W TDP輸出,還額外搭配了MX450獨顯,M1版Mac電腦在此類產品面前就沒有優勢了。
此外,如果你希望暢玩3A游戲大作,還是需要45W TDP 起步的X86處理器+GTX級別獨顯搭配的傳統PC。
M1的意義,就是分分鐘教會極致輕薄型X86筆記本如何做人,機器越輕薄,M1的優勢越大。
一代蘋果電腦(資料圖片)
——其中一臺以90.5萬美元天價被拍賣
9月初始,總部位于波士頓的RR拍賣公司(RR Auction)便成功在紐約拍賣行拍賣掉一臺功能完善的第一代蘋果電腦“Apple-1”,拍出價為90.5萬美元,遠超出預期中的30萬-50萬美元之間的價格。
這臺Apple-1電腦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由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上世紀70年代共同設計,并組裝于喬布斯的私家車庫里的。目前全球Apple-1僅存50臺左右,而且修復后都依舊可以使用。
42年過去,電路板依舊完好
買家是一家名為The Henry Ford的機構,他們已表示將在美國密歇根州Dearborn的亨利福特博物館中展出這臺電腦。該公司總裁稱:“Apple-1不僅是一種創新,還是數字革命基礎的關鍵一步?!?/p>
據悉,這臺保存完好的Apple-1的所有配件都是原裝的,初裝當時的售價為666美元。這臺古董電腦甚至還保留了1970年代出廠時的原廠鍵盤。42年過去了,它的電路板依舊完好無損,沒有被氧化,電腦系統也沒有任何問題。根據拍賣師的說法,該電腦已于2018年6月由專家科里·科恩恢復了原始工作狀態,并連續測試了8個小時系統都未發生故障。因此,他評估該裝置的狀態為8.5分(滿分10分)。
歷史上應有200臺Apple-1
蘋果電腦最初設計出來時,少人問津,直到電子產品零售商店 Byte Shop的所有者Paul Terrell下了第一筆訂單,共50臺,才真正打開局面。不久,兩位創始人又制造了另外150臺,將它們賣給自己的朋友和其他零售商。所以在蘋果電腦的歷史上,應該一共有200臺Apple-1。但由于損毀等原因,這200臺最原始的Apple-1電腦目前應該僅存不到50臺。
2012年,一臺仍然可以正常運轉的Apple-1電腦在蘇富比拍賣行以37.45萬美元的價格出手;2013年,在德國和美國,又先后成功拍賣了兩臺,成交價在50萬-60萬美元左右。
想必,過段時間應該還會有Apple-1電腦現身拍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