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已經有所體會,熟悉掌握如何使用法語鍵盤是何等重要!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法語鍵盤在電腦上的正確使用方法~
如何設置法語鍵盤?
現在大多數人使用的電腦都是windows8或者windows10系統,要設置法語鍵盤十分容易。
1.
點擊電腦右下角帶M的圖標(微軟拼音簡捷)。
2.
跳出此頁面,點擊添加語言。
3.
按語言名稱分類查找拼音F,我們就可以看到法語這一項,點擊。
4.
點擊后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國家的法語輸入法,一般來說我們選擇法語(法國),選擇后再點擊添加就可以啦。
5.
當我們在打字的時候,可以點擊這個圖標進行中法輸入法切換,也可以按windows鍵+空格鍵進行切換。
當然,也可以下載法語助手輸入法,打出單詞就有選項,選擇相應詞匯, 特殊字符都已經寫好啦~
如何輸入法語?
看下面這幅圖,法語鍵盤的設置中特殊的主要是標點符號以及帶符號的字母。
字母的大小寫以及標點符號切換都和英語鍵盤一樣,運用caps lock鍵進行切換。
三個字母位置的對換:
1. A-Q 2. Z-W 3. M - ; :
如何在字母上加“ ^ ” 或 “ ¨ ”
開啟“ caps lock ”鍵時,同時點擊“[ {”鍵和需要加“¨”的字母;關閉“ caps lock ”鍵時,也同時點擊“[ {”鍵和需要加“ ^”的字母。
軟已正式公布了Windows 11全新操作系統,秋季正式推送,Win7到Win10用戶都可以免費升級。隨后官方公布了Win11規格、功能和電腦要求。32位CPU被淘汰,至少需要64位CPU才行,內存需要4GB,存儲需要64GB硬盤。
公告原文:
以下是在電腦上安裝Windows 11的基本要求。如果您的設備不滿足這些要求,您可能無法在設備上安裝Windows 11,建議您考慮購買一臺新電腦。如果您不確定您的電腦是否滿足這些要求,可以咨詢您的原始設備制造商 (OEM);如果您的設備已經在運行Windows 10,您可以使用電腦健康狀況檢查應用來評估兼容性。
處理器:1 GHz 或更快的支持64位的處理器(雙核或多核)或系統單芯片 (SoC)
RAM:4 GB
存儲:64 GB或更大的存儲設備(注意:有關詳細信息,請參見以下“關于保持Windows 11最新所需存儲空間的更多信息”)
系統固件:支持UEFI安全啟動
TPM:受信任的平臺模塊(TPM)版本 2.0
顯卡:支持 DirectX 12 或更高版本,支持WDDM 2.0驅動程序
顯示屏:對角線長大于 9 英寸的高清 (720p) 顯示屏,每個顏色通道為8位
Internet連接和Microsoft帳戶:Windows 11 家庭版需要有Internet連接和Microsoft帳戶才能在首次使用時完成設備設置。
將設備切換出Windows 11家庭版S模式也需要有Internet連接。在此處詳細了解S模式。
對于所有 Windows 11 版本,Internet訪問對于執行更新和某些功能的下載和使用都是必需的。
隨著時間推移,對于更新可能會有增加的要求,以及在操作系統內開啟特定功能的要求。
Windows 11中的某些功能在上面列出的最低要求之外,又增加了一些要求。以下是對一些主要功能的額外要求:
·5G支持 需要支持5G的調制解調器。
·自動HDR需要HDR監視器。
·BitLocker to Go需要U盤(僅在Windows專業版及更高版本中可用)。
·客戶端 Hyper-V 需要支持二級地址轉換 (SLAT) 的處理器(僅在 Windows 專業版及更高版本中可用)。
·Cortana 需要麥克風和揚聲器,目前在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Windows 11中可用。
·DirectStorage 需要 1 TB 或更大的 NVMe SSD 來存儲和運行使用“標準NVM Express控制器”驅動程序和DirectX 12 Ultimate GPU的游戲。
·DirectX 12 Ultimate 需要有支持的游戲和圖形芯片。
·狀態 需要有能夠檢測人與設備距離的傳感器或用于與設備互動的傳感器。
·智能視頻會議 需要視頻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音頻輸出)。
·多語音助手 (MVA) 需要麥克風和揚聲器。
·貼靠 三列布局需要具備寬度上有1920或更高有效像素的屏幕。
·從任務欄靜音/取消靜音 需要視頻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音頻輸出)。應用必須支持啟用全局靜音/取消靜音的功能。
·空間音效 需要支持的硬件和軟件。
·Teams 需要視頻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音頻輸出)。
·觸控 需要有支持多點觸控的屏幕或顯示器。
·雙因素身份驗證 需要使用PIN、生物識別(指紋讀取器或補光紅外攝像頭)或具有Wi-Fi或藍牙功能的手機。
·語音輸入 需要電腦具有麥克風。
·語音喚醒 需要具有現代待機電源模式和麥克風。
·Wi-Fi 6E 需要新的WLAN IHV硬件和驅動程序以及支持Wi-Fi 6E的AP/路由器。
·Windows Hello 需要近紅外(IR)成像攝像頭或指紋讀取器以用于生物識別身份驗證。不具有生物傳感器的設備可以使用Windows Hello PIN或Microsoft兼容的便攜式安全密鑰。
·Windows投影 需要支持Windows顯示驅動程序模型(WDDM) 2.0的顯示屏適配器以及支持 Wi-Fi Direct的Wi-Fi適配器。
·Xbox(應用) 需要Xbox Live帳戶(并非在所有地區都提供)。有關可用性的最新信息,請參見Xbox Live國家和地區。Xbox應用中的某些功能需要具有有效的Xbox Game Pass訂閱。
在從Windows 10升級到Windows 11或在安裝Windows 11的更新時,某些功能可能會被棄用或移除。請查看下方與受影響的一些主要功能有關的信息:
·Cortana將不再包含在首次啟動體驗中,也不再固定在任務欄中。
·使用Microsoft帳戶登錄時桌面壁紙無法漫游到設備,也無法從設備漫游。
·Internet Explorer將不再使用。Microsoft Edge成為推薦的替代產品,其中含有IE模式,可能適用于某些情況。
·數學輸入面板被移除。數學識別器將根據需要安裝,包括數學輸入控件和識別器。應用(例如 OneNote)中的數學墨跡書寫不受此變更的影響。
·任務欄中的新聞和興趣被移除。小組件將提供替代功能。
·鎖屏界面上的快速狀態及相關設置被移除
·S模式現在僅對Windows 11家庭版可用。
·Skype MeetNow 由“聊天”替代。
·截圖工具可繼續使用,但Windows 10版本中的舊設計和功能由之前名為“截圖和草圖”應用中的設計和功能代替。
·“開始”菜單 在Windows 11中有較大改變,包括棄用和移除以下主要功能:
-不再支持已命名組和應用文件夾,取消了布局的調整大小功能。
-從 Windows 10升級時,已固定的應用和網站將不會隨之遷移。
-動態圖塊將不再可用。要快速預覽動態內容,請查看新的小組件功能。
·平板模式被移除,新功能將體現在鍵盤的連接和分離狀態中。
·任務欄 功能包括以下改變:
-“人脈”不再存在于任務欄中。
-一些圖標在設備升級后的系統托盤中可能不再顯示,包括以前的自定義內容。
-任務欄位置僅允許對齊到屏幕底部。
-應用不再能夠自定義任務欄區域。
·時間線被移除。Microsoft Edge中提供一些類似的功能。
·觸摸鍵盤在18英寸或更大尺寸屏幕上將不再有固定和移動鍵盤布局的選項。
·電子錢包被移除。
以下應用在升級后不會被移除,但在新設備中或干凈安裝 Windows 11 時都不再安裝。這些應用可從·Microsoft Store下載:
·3D Viewer
·OneNote for Windows 10
·畫圖 3D
·Skype
為持續改善Windows體驗,我們會創建和發布軟件更新和修復。這些更新會在設備支持的生命周期內推送到您的設備。
確保將您的設備保持最新對您設備的安全性和功能都很重要。在具有Internet連接的情況下,Windows 11將定期檢查更新,無需您操心(可能會產生 ISP 費用)。您可以查看設備是否有任何掛起或可選的更新,方法是進入“設置”|“更新和安全”|“Windows 更新”。
如果您安裝更新需要幫忙,Windows 11更新助手可以提供幫助。重要的是必須確保您有足夠的可用存儲空間來安裝更新,并且您可能需要確認您的硬件是否仍受原始設備制造商 (OEM) 的支持。
訪問Windows產品的生命周期常見問題解答,了解有關Windows生命周期和服務政策的更多信息。
關于保持Windows 11最新所需存儲空間的更多信息
設備預裝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大小以及下載和安裝 Windows 更新所需的可用存儲空間量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有很大差異。影響更新所需的可用空間量的因素包括:電腦之前安裝的Windows版本;可供Windows文件(例如虛擬內存頁面文件或休眠文件)重復使用的可用存儲空間量;設備上安裝了哪些應用程序以及這些應用程序存儲數據的方式。在更新時,Windows將自動嘗試釋放足夠的空間,如果自動清理所釋放的空間不夠,還會指導您釋放更多空間。您也可以自行操作以釋放空間。
Windows 11完全本地化的語言包括:阿拉伯語(沙特阿拉伯)、保加利亞語(保加利亞)、簡體中文(中國大陸)、繁體中文(中國臺灣)、克羅地亞語(克羅地亞)、捷克語(捷克共和國)、丹麥語(丹麥)、荷蘭語(荷蘭)、英語(英國)、英語(美國)、愛沙尼亞語(愛沙尼亞)、芬蘭語(芬蘭)、法語(法國)、法語(加拿大)、德語(德國)、希臘語(希臘)、希伯來語(以色列)、匈牙利語(匈牙利)、意大利語(意大利)、日語(日本)、朝鮮語(韓國)、拉脫維亞語(拉脫維亞)、立陶宛語(立陶宛)、挪威語、博克馬爾語(挪威)、波蘭語(波蘭)、葡萄牙語(巴西)、葡萄牙語(葡萄牙)、羅馬尼亞語(羅馬尼亞)、俄語(俄羅斯)、塞爾維亞語(拉丁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語(斯洛文尼亞)、西班牙語(西班牙)、西班牙語(墨西哥)、瑞典語(瑞典)、泰語(泰國)、土耳其語(土耳其)、烏克蘭語(烏克蘭)。
其他語言以語言界面包的形式提供。
今世界各國,大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世界上眾多的語言文字中,漢字是最特別的一個,也是唯一一種表意文字。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在人類文明之初就發明的一種文字,并一直延續使用到今天未曾斷絕!
一、漢字的悠久歷史來源于其強大的生命力
目前有出土文物佐證的漢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是一種已經非常成熟的文字了。雖然甲骨文還具有象形文字的一些特征,但現代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已經有所展現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去解讀一下甲骨文,你會發現與現代漢字在結構和表現方法上都非常類似。
根據漢字的發展軌跡研究推測,從甲骨文的成熟程度來看,不可能是最早出現的,在甲骨文之前肯定還有一種更古老的文字。為什么這種推測中的文字至今沒有發現考古證據呢?很有可能當初的書寫載體是某種容易腐朽的物品,比如木片、皮革等等,在時間的長河中已經湮滅了。
其實,甲骨文能夠留給我們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我們現今發現的甲骨文都是刻在龜甲或獸骨這些不易腐朽的物品上,由于甲骨文是用來占卜的重要文件,也會被好好收藏起來。假如這些甲骨文是寫在獸皮或紡織物上,估計我們今天還在爭論商朝是否存在呢,就像現在對于夏朝是否存在的爭論一樣。
文字是一種文明延續的重要載體,如果文字不存在了,這種文明基本上注定是要滅亡的。世界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經煙消云散,唯有中華文明一直勃勃興旺,長存長新。
作為中華文明的符號,漢字在近現代經歷過兩次生死考驗,一次是民國初年,大批愛國文人因國家的落后而心生憤慨,他們認為中國落后的本源是儒家學說,而儒家學說的載體是漢字,因而大聲疾呼廢除漢字,改用西方的拼音文字。
第二次漢字危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改革開放使大量的中國人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和富裕生活,大家認識到中國的落后,中西差距巨大。在當時,代表先進科技的計算機也開始進入中國,可由于沒有漢字輸入方法,很多人認為漢字是不能適應現代計算機時代的,于是,要求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呼聲第二次產生了。
這兩次漢字危機的緣由都是因為中國落后于世界,一些人就把落后的鍋讓漢字來背,如此看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背鍋俠非漢字莫屬。
二、漢字的天生優勢
漢字是古老的,但漢字并不是博物館里的收藏,而是一直在使用的活的文字。那么漢字到底有什么魅力,有什么優勢讓這種文字能夠一直生存?
1.漢字是表達效率最高的文字
何為高效?用更少的文字表達清楚一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個聯合國的梗,在聯合國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是:英語、法語、俄語、漢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聯合國的所有文件都必須以這六種文字同時存檔,而每次都是漢字文檔是最簡短的。
下面這張圖片是聯合國官網的一則小消息,分別是漢語、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的內容漢字最簡短,而且使用更大的字,讓人看得更清楚。在網頁的題頭文字“聯合國 健康地球上的和平、尊嚴與平等”,只有中文用一行大字就解決了,其它文本都要兩行小字。
2. 漢字信息密度大:漢字之所以能夠如此高效,在于漢字是一種高密度文字,承載了更多的信息。而每一個漢字又可以和其它漢字靈活組合成新的詞語。而拼音文字就不具備這種能力。比如:手這個字,可以和“表”,組成“手表”,和“機”組成“手機”,和“槍”組成“手槍”等等,而手表,手機、手槍這幾個組合詞都是新生事物,都是外國傳入中國的,我們只需要用幾個原有的漢字,就可以很輕易地表達一種新鮮事物。而拼音文字卻沒辦法這么來,他們必須發明一個新的單詞來描繪。
漢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需要認識3000個,基本上絕大多數書籍都可以閱讀了,但是英語卻需要至少會60000個單詞以上,而且隨著新生事物的不斷出現,英語的詞匯量越來越龐大,學習越來越困難。
3.漢字識別效率高,速度快:我們在讀漢字文章時,可以做到概略閱讀一目十行,很多文字不必細看,大概一瞄就能讀懂了。比如下面這個例句:
“鐵路門部醒提市民,若在今年節春有外出的打算,可根據程行安排以及火車票售預安排,提前成完購票。”
其中多個詞語的順序是顛倒錯誤的,但我們大部分人卻不會發現,而且也不會影響我們的閱讀和理解,我們基本上掃一眼就明白意思了。
在現在電腦時代,中文輸入法的聯想功能、模糊功能,讓漢字的輸入效率絲毫不比英語差,甚至更高。
4.利用漢字學習更高效:由于漢字的信息密度大,能夠承載更多的內容,在利用漢字進行學習時,可以有效減輕負擔。就以數學為例,厚厚的一本美國大學出版的數學教材,翻譯成中文后,厚度就明顯變薄了。
再比如,中國兒童初學數學時必背99乘法表,在幼兒園階段大多就能掌握了,可如此強大的數學工具,用英語卻無法簡易表達,英美人中小學數學差,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我們下面看看這些有趣的對比:
漢字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用中文讀非常簡單,每個字都是單音節。中文發音:
yi yi de yi,yi er de er,yi san de san
英文
One times one equals one,One times two equals two, One times three equalsthree。
證明樣?酸爽嗎?
再比如以下這個簡單的加法計算
328+259=587
用中文讀:
“san er ba jia er wu jiu deng yu wu ba qi”非常簡潔。
用英文讀:
Three hundred twenty eight plus twohundred fifty nine equals five hundred eighty seven.
通過簡單的對比,就能看出用中文學習更為簡單。
不說別的,一堂數學課,單純因為朗讀上消耗的時間,就比漢語多很多了吧?
5.駁斥一種觀點
總有人說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這種論調大多數是從歐美國家傳來的,其實也好理解,大多數歐美文字是起源于拉丁文,在語法結構和表達方式上是相似的,只是因為他們用的是拼音,由于各國語音的差異,各種語言逐漸分離。
做個不恰當的比方,歐洲各國相當于中國各省,雖然每個省都有方言,但都算一個體系之內的,所以,他們相互學習對方語言時,就非常輕松。而中文和他們相差甚遠,所以學起來感覺費力,同樣的中國人學習西方語言一樣不輕松啊。
一個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學英語,一直到大學畢業總共要學十六年,可我們的大學畢業生有多少能用英語交流的?
假如一個美國兒童,讓他按照中國人學英語的力度學習中文十六年,他會學成什么樣?
我相信他能學得更好,因為只要他能學會3000個漢字就和一個普通中國人一樣了,而中國人要想熟練掌握英語,至少要學60000個單詞。
三、漢字在計算機時代是否落伍
1.漢字不能作為編程語言使用
前面已經說過漢字在電腦輸入方面已經找到好的方法,那么在軟件編程時是否也能應用呢?目前,大多數攻擊漢字的人都會用編程語言都是英語作為攻擊點。
編程語言使用英文字母不是因為漢字不行,而是因為編程語言是美國人最先發明使用的,他們自然要用他們熟悉的文字。
編程語言嚴格來說是一種邏輯語言,并不是一種我們人類的通行語言,那些字符代表某種指令,來告訴計算機應該做什么。你可以用一個英文字母作為指令符,也可以用俄語,甚至什么語言都不是都沒問題,只要事先約定好某個符號就行。
所以,漢字并不是不能成為編程語言,只是因為現有的編程語言大多是美國人發明的。要想改變也不是不可能,但難度太大,就好像一座建筑已經建了10層樓了,現在要改變大樓基礎,大概率是要把整座樓拆除的。
這樣的事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急不得,當前,國家已經在開始鼓勵自主開發電腦、手機等的操縱系統,畢竟我們是后來者,需要一步一步地改變。
2.使用英語編程會有更強的邏輯性
這種說法是相當荒謬的一種觀點。有人舉例說英文包含有多達16種的復雜的時態變化,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過去進行時等等,語法非常復雜,說明英語更有邏輯性,能更清晰地區分各種差別。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如果一件事情能更簡單地表達清楚,還需要搞得如此復雜嗎?這其實更加說明中文的強大,使用中文的中國人,在邏輯思維上一點也不比美國人差,相反中國人的編程能力是全球最強的,這一點在碼農界是有共識的。
HackerRank是一個為全世界的開發者提供各種測試的網絡社區,在HackerRank上有一份對各國程序員編程能力的調查表,中國程序員編程能力名列榜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俄羅斯和波蘭,而使用英語的美國和英國則分列28位和29位,可見英語語法的復雜不代表邏輯能力更強,編程能力更好。
中國人能在這項美國人發明的邏輯語言中領先,恰恰說明使用漢字讓中國人具有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漢字或許是未來科技的瑰寶
說了漢字這么多優點,到底意味著什么?就是要告訴大家,不要自卑,漢字和中國人目前的地位,只是短暫的現象,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從來沒有落后于世界,而是一直領先的。
可是,在十五世紀,當野蠻落后的滿清入侵中原時,歐洲卻開始了啟蒙運動,開始了科學大發現和工業革命。中國往后退,歐洲向前進,經過了近三百年的反方向賽跑,西方把中國遠遠甩在身后。
現在中國人已經覺醒了,我們已經看到了差距,正在奮力追趕。恢復民族自信,以平常心看待歐美發達國家,對民族文化的瑰寶更要珍惜。
漢字就是中國人寶貴的文化瑰寶,以漢字的優越性,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或許會成為全人類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