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自網易的國風武俠大逃殺游戲《永劫無間》,憑借優秀的游戲質量和觸動情懷的古風設定,迅速占領了許多PC玩家的熒幕,一時間成為現象級的熱門大作,同時,以《永劫無間》為主題的外設配件也越來越多,此前PConline評測室就評測過影馳的星曜OC永劫無間版顯卡,那位利刃不離身昆侖劍客——寧紅夜的英姿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今天這位昆侖劍客再次光臨PConline評測室,為大家帶來影馳星曜M.2SSD1TB永劫無間版的評測,有了昆侖劍客利刃“加持”的SSD,表現究竟如何?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硬盤的包裝盒為《永劫無間》主題定制外觀,正面為游戲內的角色寧紅夜,這位西出昆侖的劍客坐于中央,身旁圍繞著鮮紅艷麗的赤練蛇,手里握著未出鞘的鋒利長劍,正等待著對手的到來,給予致命一擊。
包裝盒的背面是硬盤的特性說明,包括支持NVMe1.4協議、高效糾錯算法、配備專業主控,硬盤尺寸規格為常規的M.22280;售后方面支持3年個人質保。
硬盤本體部分覆蓋了全包圍鋁制散熱馬甲,馬甲由側面的四顆螺絲固定,外觀采用亮銀配色設計和多重絲印工藝,實現如同鏡面的精致視效,在2D平面中完美呈現出3D幾何圖形的立體效果,中間則是星曜的Logo。
在光線照射下馬甲能夠呈現不同的色彩效果,增加外觀上的視覺沖擊力。
全鋁制散熱馬甲采用了貫通式鏤空風道設計,可以加快空氣流速,提升散熱效能。散熱馬甲還配備了高效能導熱膠,可以將硬盤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至馬甲上。
硬盤背面貼有硬盤相關信息的標簽,包括產品型號、容量、S/N碼,以及各種認證信息。
接下來我們拆去硬盤的馬甲和標貼,硬盤為藍色PCB,單面顆粒布局,正面有兩顆NAND顆粒,硬盤主控可以看到來自群聯,DRAM-less設計。
硬盤背面還留有NAND顆粒焊盤位。
硬盤主控型號為群聯PS5015-E15,在群聯官網并沒有找到此款型號的相關信息,不過至少從硬盤的參數信息可以得知,這是一款支持PCIeGen3x4通道、采用DRAM-less方案的主控。
NAND顆粒為群聯自封顆粒,顆粒編號為IABHG94AYA,單顆容量為500GB,兩顆NAND顆粒組成1TB的硬盤容量。
首先我們使用硬盤健康狀況檢測工具CrystalDiskInfo查看硬盤基本信息,我們看到影馳星曜M.2SSD1TB永劫無間版固態硬盤的固件版本為EHFM31.1,傳輸模式為PCIe3.0x4,支持NVMe1.4標準,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從TxBENCH軟件中可以看到硬盤的可用空間為953.86GB,還發現這款硬盤支持HostMemoryBuffer(主機內存緩存)功能。通過此功能,可以讓硬盤向主機內存借用一定的閑置空間,來實現FTL映射表存取,從而提高SSD的讀寫性能。
我們使用nvme-hmb工具進行查看,可以看到硬盤支持最大64MB的共享緩存,達到了Windows系統StorNVMe驅動限定的最大值。
影馳星曜M.2SSD1TB永劫無間版固態硬盤官方標稱連續讀寫性能為3300MB/s和3000MB/s,4K隨機讀寫速度為410KIOPS和490KIOPS,從性能上看還是比較不錯的水準,接下來我們就以實測來看看這款硬盤的實際表現。
在空盤狀態下,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軟件對硬盤進行默認讀寫速度測試。在1GB大小的測試中,SeqQ8T1順序讀取速度為2975.21MB/s,順序寫入速度為3069.47MB/s,16GB大小的測試中,SeqQ8T1順序讀取速度為3138.73MB/s,順序寫入速度為3081.12MB/s,順序讀取與官方標稱有些差距,但寫入速度基本符合標稱,可能是硬件差異造成。
使用ASSSD軟件進行1GB讀寫速度測試,影馳星曜M.2SSD1TB永劫無間版固態硬盤的4K多線程讀取IOPS成績為428996,寫入IOPS成績為724418,總得分為6303。
而在10GB的大文件讀寫測試中,硬盤也保持著較好的讀寫速度,4K多線程讀取IOPS成績為370794,寫入IOPS成績為476943,總得分為5006,硬盤在寫入速度上表現亮眼。
在TxBENCH讀寫速度測試中,硬盤Q32T1順序讀取速度為2882.997MB/s,寫入速度為2990.228MB/s,在多輪測試過后,硬盤得益于散熱馬甲的加持,全程高負載下都能保持一下良好的溫度范圍。
為了考量硬盤用于系統盤時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PCMark10中的系統盤基準項目進行測試。
在快速系統盤基準測試中,影馳星曜M.2SSD1TB永劫無間版固態硬盤的成績為1686,完整系統盤測試的成績為1653,作為日常的電腦系統盤使用還是不錯的。
SLCCache&溫度測試
最后是TxBENCH的SLCCache測試,可以看到在寫入64GB之后出緩存,出緩存前的寫入速度在3000MB/s,出緩存后出現一段200MB/s左右的異常寫入情況,后面又恢復到1100-1200MB/s的速度,64GB的SLC緩存也足夠日常使用。
溫度方面,驅動顯示硬盤最高溫度為72度,有些偏高,不過上升曲線較為平穩,日常使用也不會長時間的寫入滿載,搭配散熱馬甲的情況下還是能保證穩定使用的。
在《永劫無間》迅速走紅之時,影馳在第一時間內宣布了與《永劫無間》達成戰略合作關系,發布了多款聯名產品,其中就包括了這款外觀精致的星曜M.2SSD永劫無間定制版,硬盤在包裝和外觀上充分展現了聯名《永劫無間》的定制IP元素,使其變成了一款武俠風格加持的SSD。
回到硬盤的本身性能,作為星曜系列第一款SSD,影馳星曜M.2SSD1TB永劫無間版3300MB/s和3000MB/s的連續讀寫性能表現已經可以在主流價位的SSD中占據一席之地,在自帶的散熱馬甲下也能保持一個良好的溫度控制。
目前,影馳星曜M.2SSD永劫無間版在電商平臺預售中,價格暫未公布,不過考慮到星曜的產品定位,價格方面應該較為平民,如果你是一位喜愛《永劫無間》的小伙伴,這款硬盤可以成為你入坑《永劫無間》第一款周邊的敲門磚哦。
這個"性能為王"的時代,同時也是"美貌即實力"的時代,一款杰出的顯卡不僅要性能卓越、穩定可靠,還要設計優良、藝術感強,而影馳星曜系列一直在外觀和性能上并駕齊驅——該系列不僅能為用戶打造高性能的PC,還能賦予其更高的個性化與鑒賞價值。伴隨著RTX 4070 TI SUPER東風,影馳星曜系列如今再度擴容,迎來了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這位新成員,那么它的實際表現到底如何呢?
產品參數
核心架構:Ada Lovelace
核心代號:AD103-275
制程工藝:TSMC 4N
SM單元:66
CUDA核心數(流處理器):8448
光追核心數(RT Cores):66
AI核心數(Tensor Cores):264
核心頻率:2340MHz~2670MHz
顯存容量:16GB GDDR6X
顯存速率:21Gbps
顯存位寬:256bit
支持DLSS版本:DLSS 3.5
散熱:星卓 III 散熱系統
TDP功耗:285W(MAX 360W)
產品尺寸:340mm×138mm×60m(不含擋片)
參考價格:7299元
作為MC評測室的“常駐嘉賓”,影馳星曜系列的設計對于我們來說可謂爛熟于心,而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在外觀設計方面依然沿襲了星曜系列的設計,其差異與它的“姐姐們”相差不會過于懸殊,主要還是在尺寸方面。
▲外殼裝甲處采用透明亞克力材質,并融入了鉆石切割工藝,使之具備不錯的設計感。
▲視頻輸出接口為經典的3DP 1.4a+1 HDMI 2.1的組合
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最大特點在于外殼裝甲部分——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透明亞克力材質,并融入了鉆石切割工藝,使得顯卡猶如一顆璀璨的水晶,極具視覺沖擊力。值得一提的是,影馳還為玩家提供了可更換的外殼套件。這意味著玩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由搭配組件,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機箱主題。這種人性化的設計,無疑為追求個性的玩家提供了更多選擇。
▲電源接口為符合ATX 3.0電源規范的PCIe 5標準16Pin 12VHPWR供電接口,同時其下方設計了支持幻彩燈效的Logo區域。
▲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采用一體壓鑄的金屬背板,鏤空設計保障散熱性能,白色噴涂搭配絲印工藝提升了整體的質感。
得益于透明外殼的特性,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背光效果更加絢麗奪目,無疑將滿足那些對燈光有著獨特偏好的玩家。翻過來看,其金屬背板同樣不容小覷。不僅與外殼風格相得益彰,更在顏值與實用性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它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整體美感,還為PCB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減少任何可能的彎折風險;而尾部的大面積鏤空設計,更是為散熱風道構建了天然的優勢,確保內部熱量能夠迅速導出。
將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拆解完畢,我們能夠看到它依然沿用了熟悉的星卓Ⅲ散熱系統——其正面搭載了三個特制102mm透明ARGB扇葉風扇,且每個風扇擁有11片靜霜扇葉,以增強顯卡內部的進風量。此外,風扇還支持智能啟停技術,在低負荷狀態下為玩家提供安靜舒適的游戲體驗。
▲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正面配備了3個特制102mm的透明ARGB扇葉風扇,且每個風扇擁有 11 片靜霜扇葉。
▲散熱器內部配備了兩根8mm和五根6mm鍍鎳復合熱管,并且支觸式散熱底座可以全覆蓋GPU、顯存和供電電路。
由于星卓Ⅲ散熱系統內部全面覆蓋了GPU、顯存和供電電路,確保內部熱量有效導出。同時,散熱器配備了兩根8mm和五根6mm鍍鎳復合熱管,以及回流焊工藝銜接豐富的散熱鰭片,確保了優越的散熱環境。在PCB部分,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采用了8層非公版設計,并配備了豪華元件,焊點干凈飽滿。供電方面,該顯卡則采用了14+3相高規格供電,因而能夠確保內部電力需求,并擁有更大的性能發揮空間。
▲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采用8層高規格非公版本PCB,版面緊湊設計嚴謹合理,同時尾部設計了弧形鏤空區域。
▲名為AD103-275的GPU核心具備66個光追核心(RT Core)、264個AI核心(Tensor Core)以及8448個CUDA核心。
▲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核心周圍圍繞著8顆容量為2GB的美光GDDR6X顯存
▲根據GPU-Z,我們可以看到其Boost頻率達到了2670MHz。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PCB板中央,可以看到這款顯卡搭載的AD103-275核心——其核心基礎頻率為2340MHz,且在影馳的調校下得以擁有2670MHz核心Boost頻率。顯存方面,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選用了8顆容量為2GB的美光GDDR6X顯存,顯存位寬為256bit,顯存帶寬高達672GB/s,為高分辨率游戲和復雜圖形處理提供了充足的顯存資源。在詳實了解了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具體配置與規格之后,我們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接下來的測試。
由于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擁有更先進的架構,因此它在大型3A游戲與高負債創作應用中的實際表現上并不需要我們擔心,同時它還具備以下特性:
1.采用TSMC 4N工藝,晶體管集成度更高,規模更強,能耗比更優異;
2.Ada架構采用了第三代光線追蹤模塊,具備Opacity Micromap、DMME以及SER等新技術,大幅度提升了光線追蹤計算效率;
3.采用了第四代AI張量核心,擁有支持AV1格式的第八代NVENC編碼器;
4.支持全新的DLSS 3.5技術,在DLSS 2的基礎上增加了Frame Generation幀生成功能,能夠在DLSS 2的基礎上將游戲幀率再翻倍,并且不影響整體畫質,同時還增加了增強光追游戲畫質的光線重建功能;
5.面向設計師群體進行了相關升級,包括Studio、Racer RTX以及RTX REMIX;
測試平臺一覽
GPU: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RTX 4080、RTX 4070 Ti、RTX 3090 Ti
CPU:Intel酷睿i9-14900K
主板:Intel Z790
內存:DDR5 6000 64GB
硬盤:2TB SSD
顯示器:戴爾UP3218K(7680×4320@60Hz)
電源:鑫谷昆侖KL-1250G冰山版ATX 3.0(額定1250W)
操作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在GPU基準性能測試中,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成功全面超越RTX 3090 Ti。無論是FireStrike三項、TimeSpy兩項這類針對傳統GPU性能的測試,還是Port Royal、SpeedWay等更側重光追性能的測試,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均表現出領先地位,領先幅度約為9%。在與RTX 4070 Ti的對比中,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領先優勢更是達到10%。然而,理論性能測試并不能直接代表實際游戲表現,因此我們選取了十余款游戲進行新一輪的測試。
在傳統光追游戲性能測試環節,根據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如果不開啟DLSS功能,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在4K分辨率下的部分3A大作中不會過于流暢,比如《心靈殺手2》《賽博朋克2077》等。而當我們開啟DLSS平衡模式后,大多數游戲都能維持在60fps這一流暢運行地幀率水平。在4K分辨率下,將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與RTX 4070 Ti和RTX 3090 Ti進行對比之后可以發現,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平均領先RTX 4070 Ti約13%,平均領先RTX 3090 Ti約8%。
而當我們將畫面分辨率調低至1440p之后,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與RTX 3090 Ti和RTX 4070 Ti進行對比之后可以發現,其在該分辨率下游戲幀率平均領先RTX 3090 Ti約11%,在1440p分辨率下游戲幀率平均領先領先RTX 4070 Ti約10%。要知道,在顯存規格方面RTX 3090 Ti比起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要高出不少。從這個環節我們不難看出,Ada Lovelace架構對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性能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Ada Lovelace架構之上,NVIDIA推出了一代更強大的OFE,通過結合傳統游戲引擎的運動矢量,OFE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精確、平滑穩定的運動插幀計算效果,這就是DLSS幀生成技術的基本原理。鑒于只有RTX 40系列具備更優秀的OFE,因此DLSS 3僅在RTX 40系列GPU上得到支持,從而實現游戲幀率的顯著提升,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同樣受益于此。
根據測試結果我們能夠看到,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在開啟DLSS 3之后,對比只能開啟DLSS 2的RTX 3090 Ti時,其幀率漲幅得到進一步擴大,比如在1440p分辨率下,幀率提升幅度在38%~100%之間,平均漲幅在69%左右;而在4K分辨率下,幀率提升幅度在29%~100%之間,平均漲幅在63%左右。另外,由于幀率的大幅度提升,原本運行還存在卡頓的游戲,也變得無比順滑。不僅如此,當我們將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開啟DLSS 3之后的測試與原生幀率對比之后,DLSS 3的實際幀率表現相比原生幀率的平均提升有更為顯著的提升,甚至在《心靈殺手》《傳送門:序曲》RTX版等部分游戲中幀率對比幅度達到了300%以上。這也意味著,玩家完全可以在擁有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的情況下,在支持DLSS 3技術的游戲中,開啟這一功能,從而可以在更高分辨率下體驗到同樣順暢的游戲時刻。
DLSS 3的作用遠不止于提高幀率,其集成NVIDIA Reflex低延遲技術,能有效降低游戲中的系統延遲,助力玩家實現更出色的游戲操作,充分發揮其實力。據測試數據顯示,在《巫師3:狂獵》中,開啟DLSS 3后,4K分辨率下系統延遲從178ms減少至54ms。此外,DLSS 3提升游戲幀率,進一步拉高1%L fps,如《傳送門:序曲》RTX版在1440p分辨率下的1%L fps從22提升至88。因此,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能為玩家帶來更流暢、更精確的游戲操作,使玩家實力得以更好地展現。
在傳統的光追渲染流程中,降噪算法模塊分析光追生成的原始幀,以確定圖像中的噪點類型分布等,并選擇適當的算法進行處理。由于光追場景中光線照明的復雜性,這增加了降噪處理的復雜性和成本。傳統降噪模塊的算法多數是從時間或空間維度采樣或插值計算,但這些方法可能導致計算結果出現重影、細節遺漏、動態效果丟失或物體表面渲染質量降低等問題。在分辨率縮放輸出時,這些遺漏或降低的質量會被放大,最終圖像可能缺失部分清晰、干凈的細節。
為解決這一問題,NVIDIA在DLSS 3.5中提出了Ray Reconstruction光線重建解決方案。該技術方案基于NVIDIA增強型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渲染,通過超級計算機訓練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替代傳統的降噪算法模塊,在采樣的光線計算中生成更高質量的像素,從而提升光線追蹤的圖像質量。
在實際應用中,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在開啟DLSS光線重建技術后,相較于DLSS2,其幀率水平顯著提升,從而使游戲體驗變得流暢。隨著DLSS3.5的問世,不僅極大提升了光追游戲的幀率水準,同時保證了畫面質量,為用戶帶來了視覺盛宴。事實上,這一技術的應用,使游戲畫面質量和幀率表現達到了全新高度,為玩家和設計師提供了更加高效、高質量的工作和娛樂環境。
在Ada Lovelace架構以及針對Studio方面優化的幫助下,搭載著AD103-275核心的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在創作場景中的發揮游刃有余。
比如在Blender opendata中渲染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測試場景時,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不僅能夠輕松、快速地完成渲染任務。而且在對比RTX 3090 Ti時,有著顯著的效率提升——前者在三項測試中分別得到3734、1779、1885分,后者則僅為2757、1715、1524分,二者差距明顯。
另外,在圖像處理應用中,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均表現出了對RTX 3090 Ti的壓制力。也就是說,用戶在利用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進行內容創作時,可以較上代產品節省更多的時間,從而解放更多生產力。
相較于傳統的視頻編碼格式,如H.264和H.265,AV1擁有更高的壓縮率和更低的解碼延遲,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清晰、流暢的視頻體驗。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支持AV1格式硬件編碼加速,意味著在使用這款顯卡進行視頻創作時,用戶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高質量的視頻輸出。
關鍵詞設置情況:“卡通修女”采樣步數50,生成圖片數10,生成次數1,采樣方法Euler a,分辨率:SD_XL模型1024×1024,SD_1.5模型512×512。
關鍵詞設置情況:“宇宙大戰”采樣步數50,生成圖片數10,生成次數1,采樣方法Euler a,分辨率:SD_XL模型1024×1024,SD_1.5模型512×512。
關鍵詞設置情況:“湖畔別墅”采樣步數50,生成圖片數5,生成次數1,采樣方法Euler a,分辨率:SD_XL模型1024×1024,SD_1.5模型512×512。
另外,在Stable-Diffusion實測中,根據三個不同關鍵詞(采樣步數50,生成圖片數5,生成次數1,采樣方法Euler a)的AI圖片生成測試結果我們能夠看到,自引入TensorRT擴展后,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AIGC性能呈現出顯著提升。相較于未采用TensorRT擴展的純SD_XL模型或SD_1.5模型,影馳GEFORCE RTX 4070 SUPER大將在生成速度實現了至少100%的提升——以湖畔別墅這一組10張圖片的生成過程為例,若僅基于SD_XL模型生成,總耗時達83.5秒,每分鐘生成圖片數約為3.59張。而當采用基于SD_XL模型的TensorRT擴展部署時,圖片生成總時間縮短至40.6秒,每分鐘生成圖片數提升至7.36張。此外,在與RTX 4070 Ti對比時,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出圖效率較其亦有8%左右的領先,而RTX 4080的出圖效率則又較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領先了約8%。
作為一款性能全面的顯卡,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除了支持AV1格式硬件編碼加速之外,還支持RTX VSR(視頻縮放增強技術),顧名思義,其主要作用于視頻多媒體——這項技術能夠通過AI計算,可以在不損失視頻質量的情況下,實現視頻的智能縮放和增強。無論是觀看在線視頻還是進行本地視頻播放,RTX VSR都能讓用戶享受到更高清晰度、更多細節的視頻畫面。值得一提的是,RTX VSR并非僅限于RTX40系顯卡,只要玩家擁有RTX30系以上的GPU,并使用支持VSR功能的瀏覽器或播放器,就能享受到這項技術的帶來的福利。
▲在NVIDIA控制面板中,勾選RTX視頻增強選項下的“超分辨率”,就能在支持VSR功能的瀏覽器中開啟RTX 視頻增強。
▲根據實測,可以明顯地看到在Chrome瀏覽器中開啟VSR(圖右)后,視頻質量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增強,相比FireFox瀏覽器中播放質量更好,更清晰。
根據前面的拆解,我們認為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與用料,因此在這個環節,我們將著重分析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在游戲及滿載狀態下的散熱性能與功耗。依據我們的測試經驗,頂級顯卡如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在滿載核心溫度控制在70℃左右,可視為散熱性能達標。經過半小時的烤機測試(環境溫度23℃),該顯卡核心溫度保持在61℃,證實其散熱性能頗為出色。
此外,在滿載狀態下,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功耗約為291W,游戲狀態下的功耗則約為260W。因此,建議購買此顯卡的消費者搭配額定功率為750W高品質的電源。進一步探索該顯卡性能提升空間,通過手動超頻魔盤軟件,核心Boost頻率穩定在2850MHz,在此狀態下,顯卡在TimeSpy Extreme測試中獲得13303的顯卡分數,相較于超頻前12094分有顯著提升。
從整體測試情況來看,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在傳統光追性能上略微領先RTX 3090 Ti,領先幅度在10%左右,同時較RTX 4070 Ti亦有12%左右的性能領先。另外,在DLSS 3的幫助下,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的游戲性能再度得到提升,較原生幀率有150%以上的提升,且在該狀態下與RTX 3090 Ti拉開了更大的距離。而且在功耗方面,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的表現也非常優秀,性能更強,功耗更低,能耗比遠超RTX 3090 Ti。
另外,AD103-275擁有高達706 TOPS AI算力,使得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AICG方面也更進了一步——根據實測,即便是沒有加入TRT的情況下,影馳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的實力已經與RTX 3090 Ti不相上下,而在加入TRT之后,其效率更是能夠直接翻倍,從而大幅超越領先RTX 3090 Ti。
不僅如此,影馳GEFORCE RTX4070TI SUPER星曜OC顯卡在Studio創作性能方面,也有長足進步,散熱測試與超頻測試上也均有不錯的表現,結合以上成績我們不難看出影馳GEFORCE RTX4070TI SUPER星曜OC顯卡是一款標準的全能型顯卡,它的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異,讓人難以挑剔。
同時,影馳GEFORCE RTX4070TI SUPER星曜OC顯卡在外觀設計上的亮點頻出,充分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無論是獨具匠心的透明水晶外殼,還是實用性與美觀性兼具的金屬背板,都使得這款顯卡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如果你正巧需要打造一款萬元左右且性能強勁、顏值出色的PC,選擇影馳GEFORCE RTX4070TI SUPER星曜OC顯卡,不會有錯。
期隨著NAND閃存的降價,SSD的售價已經來到一個在以前看起來近乎不可能的價位,包括曾經高高在上的PCIe 4.0 SSD。如這款影馳新近推出的星曜X4 PRO 1TB PCIe 4.0 SSD,標稱順序傳輸速度最高可達5000MB/s,但其售價卻僅僅只有349元。而我們去年測試的影馳星曜X4 1TB SSD在當時的售價則達到了799元。那么為何星曜X4 PRO 1TB SSD的售價如此之低,它的性能表現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呢?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實戰測試來進行驗證。
參數規格
接口:PCIe 4.0 x4
主控:群聯PS5021-E21
閃存:優質3D NAND閃存
緩存:N/A
可選容量:500GB、1TB、2TB
板型:M.2 2280
耐久度:110TBW(500GB)、600TBW(1TB)、450TBW(2TB)
質保時間:3年
參考價格:349元(1TB)
▲此次的影馳星曜X4 PRO設計簡潔,沒有自帶散熱器,安裝在筆記本電腦、一體機等空間緊湊的設備里更方便。
首先從包裝上來看,這款影馳星曜X4 PRO與去年的影馳星曜X4類似,仍采用影馳的“星曜娘”作為包裝主角,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的“星曜娘”穿著一改以往的性感路線,換上了類似《守望先鋒》游戲中D.VA的機甲制服,再配以粉紅長發,更具科技時尚感。而在星曜X4 PRO本體設計上,與星曜X4相比則更加簡單,沒有再配備散熱器。我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現在大部分主板產品都會提供至少一個M.2 SSD散熱器,已能夠滿足SSD的散熱需求,而且有時由于SSD廠商自行設計的散熱器厚度、長度超出標準,反而造成安裝不便,難以固定,用戶還得把原裝散熱器拆下重新安裝,所以在主板基本上都配備M.2 SSD散熱器的情況下,SSD采用裸片形式進行銷售反而能降低成本,也讓產品更具性價比。
▲影馳星曜X4 PRO 1TB SSD由1顆群聯PS5021-E21主控芯片、2顆接口速率為1600MT/s的閃存顆粒組成,PCB背面沒有任何芯片。
▲影馳星曜X4 PRO SSD支持PCIe 4.0 x4、NVMe 1.4標準
▲群聯PS5021-E21主控,支持四通道讀寫,支持傳輸速率可達1600MT/s的閃存。
而在SSD核心配置上,星曜X4 PRO則有所升級,其主控芯片從星曜X4的群聯PS5019-E19T主控芯片升級為群聯PS5021-E21。該主控由TSMC臺積電12nm生產工藝制造,基于ARM Cortex-R5處理器架構,支持NVMe 1.4協議,是一款無獨立緩存型的四通道主控。所謂無獨立緩存主控就是不需要外置內存作緩存的主控,可以通過占用少量電腦內存來構建虛擬化緩存池,實現緩存高效管理運用,并降低SSD的功耗與生產成本。同時這款SSD還支持搭配Toggle 4.0或ONFi 4.2接口的3D TLC NAND、3D QLC NAND的閃存,其閃存接口傳輸速率可達1600MT/s。而這也是群聯PS5021-E21相對于群聯PS5019-E19T最大的升級之處,后者支持的最高閃存傳輸速率為1400MT/s。
這也讓影馳星曜X4 PRO 1TB產品的標稱順序讀寫速度就分別達到了5000MB/s、3500MB/s,而星曜X4 1TB的標稱順序讀寫速度只有3600MB/s、3000MB/s,可以說其性能提升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同時星曜X4 1TB的標稱4K隨機讀寫性能也分別達到650K、800K IOPS, 星曜X4 1TB的標稱4K隨機讀寫性能分別為420K、560K IOPS。其他方面PS5021-E21還支持第四代LDPC糾錯引擎、RAID ECC、端到端數據路徑保護機制等技術,可以確保數據更完整,增加SSD使用壽命。
▲編號為“IA7HG96AZA”的閃存顆粒,閃存接口傳輸速率達到1600MT/s。
閃存方面,該產品則搭載了編號為“IA7HG96AZA”的3D堆疊閃存,其閃存傳輸速率提升到1600MT/s,閃存讀寫速度改善明顯,可以與主控芯片完美地匹配。在本次測試的這款1TB SSD上,它只在正面配置了兩顆閃存芯片,每顆閃存芯片內整合了多達4顆1Tb die,存儲密度很高。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具有技術研發能力的廠商,影馳還為用戶提供了名為魔盤Xtreme Tuner For SSD的工具軟件,它不僅可以對固態硬盤的溫度、剩余壽命進行監控,還能執行安全擦除、固件升級、硬盤優化等維護工作。
目前影馳星曜X4 PRO共有500GB、1TB、2TB三種容量可選,其質保可寫容量分別是110TB(500GB)、250TB(1TB)、450TB(2TB)。此外,影馳也為星曜X4 PRO提供了3年質保加可寫容量的質保政策(以先到為準)。接下來我們特別搭建基于英特爾第13代酷睿旗艦處理器:酷睿i9-13900K、32GB DDR5 6000內存組成的平臺對影馳星曜X4 PRO 1TB進行了測試。
測試平臺
主板:ROG MAXIMUS Z790 HERO
處理器:酷睿i9-13900KS
內存:芝奇Trident Z5 RGB幻鋒戟DDR5 6000 32GB套裝(16GB×2)
硬盤: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
顯卡:影馳GEFORCE RTX 4090 HOF OC LAB Plus
電源:AORUS AP1200PM鉑金雕
操作系統:Windows 11
測試點評:從基準測試來看,相對于順序讀寫速度在4000MB/s以內的星曜X4,星曜X4 PRO SSD 1TB的進步顯然非常大,而且是全面性的。首先在CrystalDiskMark順序讀寫測試中,星曜X4 PRO SSD 1TB的最高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5113.91MB/s、3921.18MB/s,超越了其官標技術規格,并大幅領先星曜X4,后者在我們測試中的最高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3729.49MB/s、3306.93MB/s。同時在隨機讀寫測試上,本次測試的星曜X4 PRO SSD 1TB的最高隨機讀寫性能也分別達到716K IOPS、952K IOPS以上,超過了其官方標準。而星曜X4 1TB的實測最高隨機讀寫性能分別在436K IOPS、787K IOPS左右。
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總分高達8596分,傳統PCIe 3.0 旗艦級SSD的得分只有約5500分,星曜X4 1TB的得分在7900分左右。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順序讀寫、隨機讀寫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基準測試中也有類似的結果,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測試成績總分達到25016.19分,星曜X4 1TB的成績在20000分左右,優勢非常明顯。
測試點評:當然由于現在的SSD都帶有SLC Cache,在寫入小容量文件時,往往會先寫入到SLC Cache上,并不能反映SSD所用閃存的真實性能,所以我們還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測試樣本來評測SSD在讀寫大容量數據時的性能表現。為此我們還在基準軟件可設置的最大容量下對星曜X4 PRO SSD 1TB進行了測試,在AS SSD BENCHMARK中測試容量為10GB,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測試容量為32GB,在CrystalDiskMark中,測試容量為64GB。
結果顯示,在使用大容量文件測試時,影馳星曜X4 PRO SSD的隨機讀寫性能會出現一定的下滑,這也導致它的AS SSD BENCHMARK測試總分下滑到6564分左右,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的測試總分從25016.19分小幅降到23386.45分,同時CrystalDiskMark的隨機4K Q32T16寫入速度有較大降低。我們分析主要原因在于隨機讀寫測試中,由于隨機讀寫數據很可能出現在SLC Cache以外的區域,無法被緩存,因此其隨機性能有一定下降。不過對于順序讀寫測試,則影響不大,其CrystalDiskMark的順序寫入速度仍在3900MB/s以上。
▲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 PCMark 10測試成績細節
接下來我們首先使用了PCMark 10存儲性能之完整系統盤性能測試。該測試也包含了多項復雜的存儲性能測試,包括Windows 10啟動測試,《Premiere Pro》《 Lightroom》《 After Effects》《Photoshop》《Illustrator》等專業軟件的啟動、讀寫使用測試,《EXCEL》《PowerPoint》《InDesign》等辦公軟件的讀寫使用測試,以及ISO文件、JPEG圖片的拷貝。可以說PCMark 10涵蓋了當前絕大部分辦公應用場景涉及的軟件與應用行為,包含各類順序讀寫與隨機讀寫應用。其成績將通過匯總每項測試的傳輸速度、訪問時間,通過計算幾何平均數而來。
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總分為3026,平均傳輸帶寬為497.94MB/s的成績則說明這款SSD擁有接近高端PCIe 4.0 SSD,遠超入門級PCIe 4.0 SSD的實際應用性能。如WD_BLACK SN850X、致態TiPro7000三體聯名版1TB等高端PCIe 4.0 SSD在該測試中的成績分別在3491、3270分左右,像雷克沙NM760、微星SPATIUM M450這類入門級PCIe 4.0 SSD在PCMark 10存儲性能測試中的得分則無法超過3000分,這說明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更適合進行辦公應用。
▲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 3DMark存儲性能測試成績細節
在3DMark存儲性能測試中,該軟件會考察《戰地5》《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守望先鋒》三款游戲在SSD上從啟動到菜單的速度,并考察SSD在一邊玩游戲一邊錄制視頻時的性能,以及在安裝游戲,復制游戲文件的性能表現。而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在該項測試中獲得了2878分的成績,表現也不錯,不僅明顯超過得分難以突破2500分的各款PCIe 3.0 SSD,也小幅優于得分在2700分左右,基于群聯PS5019-E19T主控的星曜X4 SSD,意味著它能更快地安裝、啟動各類游戲。
▲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最終幻想14:曉月之終途》場景載入總耗時只有6.654s。
▲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最終幻想14:暗影之逆焰》場景載入總耗時只有7.139s。
▲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最終幻想14:紅蓮之狂潮》場景載入總耗時只有7.837s。
在實際的游戲啟動測試中,我們則通過《最終幻想14:曉月之終途》《最終幻想14:暗影之逆焰》《最終幻想14:紅蓮之狂潮》基準測試進行了游戲場景載入測試。測試結果同樣令人滿意,三款游戲的場景載入時間都在6~8秒之間,優于不少場景載入時間需8、9秒時間的普通SSD,只比高性能PCIe 4.0 SSD時間多耗時約1秒時間,能給用戶帶來快速啟動游戲的體驗。
下面我們還通過TxBENCH的全盤讀寫測試考察了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順序讀寫性能一致性。首先從全盤讀取性能測試來看,它的全盤順序讀取性能在該測試中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在整個讀取過程中不僅沒有出現掉速現象,平均順序讀取速度更高達7058.58MB/s,遠超前面的測試成績。
▲在初始盤狀態,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擁有大小約234GB的SLC Cache。
而在全盤寫入測試中,從測試來看在順序寫入時,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SLC Cache容量可不小,大約在234GB左右,在順序寫入容量達到234GB之前,其順序寫入速度都可以達到3800MB/s~4000MB/s,而在超過這個容量后,SSD的順序寫入速度會出現大幅降速,速度會降低到48~200MB/s左右。
同時,我們還通過長時間的寫入測試對SSD的發熱量進行了考察,因為SSD的寫入功耗一般都大于讀取功耗,會帶來更多的發熱量,更高的工作溫度。從測試來看,在搭配主板上的M.2 SSD散熱片的環境下,對SSD連續寫入約1個半小時后,軟件偵測SSD內部的最高溫度為68℃,其溫度在長時間滿載工作狀態下上升得還是比較快,所以如果有大量數據需要讀寫,那么用戶最好還是為SSD搭配散熱片使用,以提升SSD的工作穩定性,降低發熱量。
綜合以上測試與價格它的售價,我們認為影馳星曜X4 PRO SSD 1TB的表現能夠滿足主流用戶的需求。其優點主要在于價格十分有誘惑力,不到350元用戶就能買到一塊游戲與應用性能表現不錯的1TB PCIe 4.0 SSD,在去年這個時候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兒。畢竟主控規格更低的影馳星曜X4 1TB在發布時的售價也要賣799元,現在用戶只需花過去不到一半的成本,就能買到性能更強的產品,何樂而不為呢?對于近期裝備裝機或升級電腦存儲設備的用戶而言,影馳星曜X4 PRO SSD就是一個不錯的高性價比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