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感覺是沉。重量達到了 500 多克,也就是 1 斤啊!
加上 iPad Pro ,整整 2 斤多。
倒也理解這重量背后的原因,物理的基本邏輯還是要遵循,否則 iPad 剛放上,馬上就倒下去。
而現在,它可以懸浮,可以在大腿上穩固地停留,這都讓人覺得是應該有的樣子。
增加的 USB 接口,雖然只能充電,但至少解放出原有的一個。嗯,于是我們可以一邊充電,一邊插入 U 盤,看看文件;一邊充電,一邊連接投影,進行匯報;一邊……
實在編不下去了,因為 iPad 充滿電本身就能堅持六七個小時,白天充電確實不是剛需。
——可能最大的剛需,就是這么充電,看起來沒有那么違和。
鍵盤的手感倒是一個加分項。受夠了 MacBook 的蝶式鍵盤,用到這個新的剪刀式結構鍵盤,著實讓人舒適:鍵程更長,而且還有背光。那種感覺,怎么說呢,有點像 Surface 。
至于觸控板,說實話觸摸感比不上 MacBook 。手勢操作和 MacBook 差不多,學習成本不高。
簡單地體驗了一下,發了個微博。
然后有朋友提問:是否可以支持數據透視。
于是打開了 Excel ,答案是不行,就沒有這個選項。
又打開了 PowerPoint ,發現不能支持框選多個對象。
——生產力?
看了一眼旁邊的電腦,大腦中閃過的念頭是:
“你的下一臺電腦,還得是電腦。”
我是帶著這種落差,回到了家。
吃晚飯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同事的電話,她有一頁 PPT 排版遇到問題,問我可否幫忙。
我剛想說今天沒帶電腦回家,突然想到不是有 iPad 嗎,而且也有帶觸控板的鍵盤——于是馬上將 B 站木魚的《請回答1988》解說,切換到了 Powerpoint 。
然后快速地排了個版,通過隔空投送發到手機上,傳給了她。
如果沒有妙控鍵盤,這個操作恐怕要好久。但是有了它,速度確實提升了上去。
——心情開始有了回升,我開始理解了它的一類場景:可能不能替代電腦的全部,但至少可以替代部分。
在這里,全部指的是「從輸入到完美輸出」,部分指的是「應急」和「簡單輸出」。
吃了晚飯,回到房間開始碼字。碼到一半,也就是現在這里,突然肚子有點痛,于是要去廁所。自然而然地,將 iPad 從妙控鍵盤上取下,打開 B 站播放視頻。
回來后,又把它貼在后板上,繼續碼字。
——這似乎對應了一種場景切換,拆開后,它以信息輸入為主,而一旦貼合,則變成了信息輸出。
當然,還有一類特別場景。
過了一會,該聽網課了。是的,每天晚上強制要求自己學習半個小時。這時候,手機播放課程,iPad 則用來記錄。
于是又將它取下,打開 GoodNotes 進行筆記。記累了,又貼合上去,改成了打字。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又順其自然。
寫到這里,對于妙控鍵盤,有了一些判斷:
第一,單看妙控鍵盤本身,優點是懸浮設計、很穩、鍵程改良、背光、多一個 USB 充電口,缺點是太重、太貴(11寸的要2399元)。
第二,它們的聯合,比純粹的 iPad 更有生產力,但不可能替代電腦。因為,很多軟件目前還沒擁有電腦級的功能。
第三,它們的分分合合,構成了場景切換。合時偏重于生產力,分時偏重于信息輸入和娛樂。
至于購買建議,我真心希望你在真實體驗后再做決定,因為,它真的,太重了!
——這恐怕是最糾結的一次蘋果產品體驗。
晚安好夢。
- iPhone里不想卸載的20款良心APP-
- 《曹將公眾號三年精華合輯》(150篇)-
iPad買了個妙控鍵盤,本人現在很后悔??
首先坦白,我的是妙控鍵盤平替
因為官方2399的價格實在……太窮
·
但iPad鍵盤又不能沒有,不然iPad就像大手機
娛樂方便,沒啥生產力
·
所以我就入了個妙控平替,不好用也不心疼
但一段時間之后,突然就真香了
·
先說打字效果,沒延遲,即打即出
打字時能感覺到它是有鍵程的
按下時確認感十足,日常碼字做筆記啥的
比我的mac鍵盤還舒服
·
眾所周知,觸控板是蘋果電腦的靈魂
用慣了之后,鼠標都是浮云
這個鍵盤自帶觸控板
快捷鍵和手勢操作與mac上的基本一致
比如常用的
cmd+w關閉當前窗口
cmd+tab在APP之間切換
三指上推:顯示打開的所有程序
三指左右滑動:切換最近打開的程序
快捷鍵+手勢,iPad用起來真的會爽翻
·
官方妙控鍵盤
客服說毛重930g,鍵盤應該600多g
平替:584g
iPad Pro+鍵盤=1066g
MBP是1358g
·
單看重量,平替比官方還輕
一開始我擔心會容易翻
但實際上即便是放腿上,角度隨便調也穩如狗
·
加上鍵盤的ipad不比mac輕,但更便攜
而且小包就能裝,低調不招搖
所以出門我很愛帶
·
??iPad鍵盤連接方法
1??打開開關鍵2??設置-藍牙-找到鍵盤名稱-點擊連接
??
連接鍵盤后,只能用蘋果輸入法,切換中英文就按caps lock
·
??觸控板設置
默認是手往上,屏幕是往下的??
調成自然滾動
手指往上,頁面往上/手指往下,頁面往下
·
妙控鍵盤平替充電
·
官方??
type-c接口轉軸上,可給ipad充電,鍵盤直接消耗iPad電量
·
平替??
type-c接口充電,自帶電池
·
我國慶節前充滿的,到現在都還有95%+
而且在黑暗環境
你要樂意,可以隨便開背光
幾種顏色輪流來一遍,氛圍感分分鐘拉滿
(這功能我不咋用,但我朋友就特喜歡)
PS:
電量會顯示在小組件上,隨時可看
·
鍵盤也用了段時間了,個人感覺非常值
真的很后悔,該早點放棄對官版的執念
早點用上香噴噴的平替
妙控鍵盤|ipad鍵盤|藍牙鍵盤|妙控鍵盤平替
#夏日生活打卡季#
20年的3月18號,蘋果發布會上更新了新款的2020 iPad Pro,同時帶來了一個專為iPad Pro設計的名為Magic Keyboard(妙控鍵盤)這個鍵盤的價格直接突破了官網所有價格的底線,好家伙,直接上到了2k的價位,那么這個一款價格約3/1的鍵盤,用起來的實際感受如何呢?接下來由我的體驗感受出發。
外觀:外觀方面是iPad Pro雙面夾的材質,但是硬度方面會更硬一些,同樣的聚氨酯材質會隨著日常使用而摩掉涂層,尤其是鍵盤底部位置會因為摩擦磕碰而對外觀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建議買個貼膜覆蓋上。這次帶來了兩個尺寸大小,分別是對應iPad Pro的11寸和12.9寸。正面打開鍵盤,鍵盤會以55度角左右的方位固定,然后再向上展開二段式的轉軸,此次 iPad Pro 妙控鍵盤使用了兩段轉軸設計,第一段使用金屬材質 type-c接口的主軸,提供最大不到 90° 的開合范圍,它就像我的 MacBook Air 的屏幕轉軸那樣,開合的時候提供了非常順滑的阻尼感,但當我們打開接近至最大開合角度時,轉軸會提供一個吸附慣性,為 iPad 提供一個牢固的支撐力度。直接把iPad Pro放上去,后殼的三個觸點會對應iPad Pro的觸點進行吸附,吸附力度比較強。當你把鍵盤合上的時候,鍵盤聯動iPad Pro出發電磁感應而鎖屏。這樣的動作就像你用電腦一樣。打開電量屏幕,合上關閉屏幕。
功能:依然是鍵盤主要功能肯定就是文字輸入,Apple終于拋棄了蝶式鍵盤回歸了剪刀式鍵盤的懷抱,鍵程和博主以前15款信仰燈MacBook Pro是一樣的。并且支持自動背光設計,終于可以不用忍受過去雙面夾鍵盤帶來無背光的痛苦。鍵盤背光是在iPad Pro顯示那里調節,默認是自動亮度。在光線充足的時候關閉,反之亦然。這次iPad Pro的鍵盤最大的亮點就是帶來了觸控板,從iPados更新支持鼠標后,Apple再次把鼠標的功能整合到鍵盤里面來了。這是業界首次把便攜式鍵盤增加觸控板的。觸控板的面積只有不到2/1區域面積大小,和15款MacBook Pro對比。觸控板的設計是一個居中Taptic Engine向四個角延伸排線的設計從而獲得類似全方位按壓的體驗感覺。實際使用起來一級和二級的靈敏程度偏弱。和MacBook Pro肯定沒得比,但是也能得到70分。觸控板操作邏輯和MacBook是一樣的,減少了學習成本。鍵盤左側轉軸位置提供了一個type-c接口,這個接口只能負責充電無法傳輸數據,設計初衷就是為了iPad Pro的接口可以接拓展塢。充電功率為10w~12w之間。而后殼的三個觸點也承擔了充電的任務。這樣的設計除了過去MagSafe充電器到MacBook Pro還是首次帶到鍵盤上面來的。
總結:鍵盤雖好,但是重量是值得吐槽的。妙控鍵盤加上iPad Pro的重量直逼MacBook Air,并且iPados很多app不能強制橫屏,這樣讓Pad Pro的局限性無限拉大了。如果Apple Pencil的iPad Pro用戶需要用筆的時候必須取下來,過去的雙面夾鍵盤只需要折疊。這就對Apple Pencil不友好了。需要用iPad Pro深度辦公且文字輸入多的用戶值得購買,但是用Apple Pencil的用戶更推薦雙面夾鍵盤。另外妙控鍵盤支持的設備是從18款的iPad Pro開始,兼容全系全面屏的iPad Pro和iPadAir4。官網在21年的時候上架了白色的妙控鍵盤。但是白色會更容易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