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公布了一系列電子屏幕的測試結果。該實驗室針對多款產品進行了嚴格的顯示性能測試,涵蓋藍光、眩光、閃爍、節律擾動、運動模糊等10項顯示性能測試,這些測試項均是對人眼視力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備受關注的OLED電視在本次測試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視力友好的高度評價。這一結果表明,OLED技術在保護消費者視力方面表現優異,特別是在減少藍光和眩光對人眼的刺激,以及降低屏幕閃爍對視覺系統的影響方面成效顯著。
那么什么是OLED呢?為什么OLED對眼睛更加友好呢?OLED,全稱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技術(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是一種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和發光材料在電場驅動下,通過載流子注入和復合導致發光的現象。OLED屏幕的自發光特性,能夠更精確地控制每個像素點的亮度和色彩,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視覺刺激,因此相比LCD來說,OLED對眼睛更加友好。
考慮到OLED屏幕在保護視力方面的顯著優勢,我們精心挑選了兩款在護眼效果、觀影體驗及游戲性能等方面均表現卓越的OLED電視產品,分別是LGOLED42C4PCA和LGOLED65C4PCA 。這兩款產品憑借先進的OLED自發光技術,讓畫面更為栩栩如生,色彩層次也更加豐富,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同時在護眼功能上也有著出色的表現OLED技術的自發光特性,使得畫面更為柔和,減少了長時間觀看對眼睛的疲勞感。此外,他們擁有卓越的畫質表現和流暢的游戲體驗,無論是家庭娛樂還是專業應用,它都能為用戶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
總之,保護眼睛對于維護我們的視覺功能、預防眼部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果以及避免意外傷害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時刻關注眼睛的健康狀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保護我們的雙眼。
(8786850)
現代社會中,電子設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顯示器作為日常使用頻率極高的設備,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然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不少人開始意識到藍光對眼睛的潛在危害。本文將從藍光對人眼的危害出發,探討為什么在選購顯示器時應該優先考慮具備硬件防藍光功能的產品,并結合權威研究和市場調查,進一步了解護眼參數的重要性。
藍光是一種高能量可見光,波長范圍在400-480納米之間。由于藍光的波長較短,能量較高,長期暴露在藍光環境下會對眼睛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長時間注視顯示器,藍光會穿透眼睛前部的角膜和晶狀體,直達視網膜,導致視網膜光感細胞的疲勞和損傷。眼部疲勞是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眼干、酸脹、視力模糊等。
目前市面上的防藍光技術主要分為硬件防藍光和軟件防藍光兩種。軟件防藍光通常通過調節顯示器的色溫,減少藍光的輸出。然而,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色彩失真:軟件防藍光通過改變顯示器的色溫,往往會導致畫面色彩失真,影響觀看體驗。
2. 效果有限:軟件防藍光只是降低藍光強度,并不能完全阻擋有害藍光,對眼睛的保護效果有限。
參考文獻:
● IEEE關于顯示器頻閃對眼睛影響的研究
硬件防藍光則是通過在顯示器面板中加入專門的防藍光材料或技術,從根本上減少有害藍光的發射。這種方式具有以下優點:
1. 色彩還原準確:硬件防藍光技術能夠在減少藍光的同時保持顯示器的色彩準確性,不影響畫質。
2. 保護效果顯著:硬件防藍光可以有效阻隔高能藍光,從根本上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在選購顯示器時,除了關注防藍光功能外,還應綜合考慮其他護眼參數。這些參數共同作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眼睛保護。
頻閃是顯示器在刷新畫面時產生的快速閃爍,雖然肉眼難以察覺,但長期暴露在頻閃環境中會引起眼疲勞、頭痛等癥狀。選購低頻閃顯示器可以減少這些不適感
目前顯示器的調光方式主要有兩種:PWM調光和DC調光。PWM調光通過快速切換開關實現亮度調節,容易產生頻閃;而DC調光通過直接調整電流大小來控制亮度,更加平穩舒適。優先選擇DC調光顯示器,可以更好地保護眼睛。
防眩光技術通過減少環境光的反射,降低屏幕反光,提升顯示效果的同時也減少了眼睛的負擔。在光線復雜的環境中,防眩光顯示器尤為重要。
根據市場調查和消費者反饋,大多數用戶在選購顯示器時,已開始重視護眼功能。尤其是長期需要面對電腦工作或學習的人群,更傾向于選擇具備硬件防藍光、低頻閃、DC調光等護眼參數的顯示器。權威機構的研究和數據表明,這些護眼功能在實際使用中確實能有效減少眼部不適,提升使用體驗。
參考文獻:
● 消費者護眼顯示器使用反饋報告
● 硬件防藍光顯示器的市場調研數據
大家可以考慮4K高刷還護眼的高階顯示器~
三星 G70B 玄龍騎士 28英寸 144Hz IPS 4K
白天要盯著電腦工作,
晚上回家想玩會兒手機放松一下”
長時間盯電子屏幕,你的眼睛還好嗎?
哪些方法可有效護眼?
近視防治要注意什么?
這些內容,快快收藏!
1 長時間盯電子屏幕危害大
到底都影響什么?
直接損害大
長時間聚焦屏幕,眨眼次數減少,容易導致視疲勞和干眼癥等。這些問題初期癥狀輕微,容易被忽視。此外,長時間低頭使用電子產品還會引發肩頸和背部的慢性疼痛。
長期危害大
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屏幕產生藍光,長時間盯看會干擾人體分泌褪黑素,影響睡眠質量。
不少人在睡前或早上醒來后都會玩一會兒手機,并且是在黑暗環境下。這不僅會增加患近視的風險,還容易導致干眼癥,也可能引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而青光眼可致盲。
2 近視如何防治?
注意這些生活細節!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
近距離用眼持續時間長(>45分鐘)和閱讀距離近(<33厘米)等是近視的危險因素。此外,寫字時歪頭、握筆時指尖距筆尖近(<2厘米)的兒童青少年近視患病率較高。
握筆的指尖離筆尖一寸(3.3厘米),胸部離桌子一拳(6~7厘米),書本離眼一尺(33厘米),保持讀寫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車或躺臥時閱讀。
讀寫應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環境中進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結合工作類別和閱讀字體大小進行調整。
做眼保健操可以減少調節滯后,有助于延緩近視的發生發展。
戶外活動是防控近視最有效的方法。保持每天累計2小時,每周14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可以使孩子的近視發生率降低10%以上。
建議每三個月篩查一次視力,并根據度數增長情況給予不同的干預方式。
更多生活細節
及兒童視力矯正誤區
↓快戳視頻了解↓
3 如何有效護眼?
試試這五個方法!
①遵守“20-20-20”法則
牢記“20-20-20”法則:觀看電子屏幕20分鐘后,抬頭眺望6米外遠處至少20秒。
②保持正確坐姿
使用手機時:盡量保持平視狀態且視線與手機屏幕垂直,腰背挺直、上半身放松。
觀看電腦時:眼睛和電腦屏幕的距離應不少于50厘米,看電腦的視線微微向下,電腦屏幕的中心位置應在眼睛視線下方10厘米左右。要讓眼睛注視的視線角度比眼睛的水平線大約低15度。
觀看電視時:眼睛距離電視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電視屏幕對角線的長度,屏幕中心點高度同樣略低于人在坐姿時眼睛的高度。
③眼睛也要做好防曬
在紫外線較強的戶外,一定要佩戴防紫外線的墨鏡。不防紫外線的深色墨鏡不僅無法保護眼睛,還會讓瞳孔散大,吸收更多紫外線,可能損傷晶狀體、視網膜等。
④善用智能手機護眼功能
可利用手機自帶的“勿擾模式”“屏幕使用時長統計”等功能或一些App,監控和分析自己使用手機的情況,幫助養成定期休息的好習慣。
⑤一個穴位緩解眼睛干澀
如果看電子屏幕時間長,眼睛感到疲勞、干澀,除了仰頭快速眨眼1分鐘,還可按揉四白穴,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20次,每次按揉2~3分鐘即可。
這些護眼方法快收藏!
轉發提醒身邊人~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