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了中國空間站艙外1080P高清視頻之后,最近,“天和”核心艙艙內的高清畫面也正式公開了,王亞平像仙女一樣在里面飛來飛去,3個大紅蘋果格外搶鏡。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原先一直“輸出”艙內畫面,拍到托尼王給葉光富理發名場面的艙內云臺攝像機b,還有掛在“天花板”上的便攜燈。
看來空間站帶了很多蘋果上去
以前的艙內畫面,幾乎都是它拍的
還有太空便攜燈
另外,雖然太空中無所謂上下,但在空間站里,還是會分一下的,所以我們看到太空自行車、太空跑步機都是被布置在“地板”上,甚至在“地板”和艙壁的交界處,還布置有類似“排水槽”一樣的設備。當然,它肯定不是真的用來排水的。
這是真仙女
有意思的是,“天花板”兩側的空調出風口,竟然被黃色膠帶粘住了不少,是不是風力太足了,開得有些冷?看來空間站的電能非常充足。而在空調出風口的下面,我們還看到了華為的企業級無線AR室內增強路由器,空間站的確是有WI-FI的,王亞平甚至可以一邊跑步一邊追劇。
在太空中,皮膚果然好多了
空調出風口竟然貼上了,太冷了嗎?
不過,在WI-FI路由器旁邊,兩臺掛在艙壁上的某品牌筆記本電腦,卻引起了大家的格外關注,聯系到目前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人將其解讀為空間站支持某品牌,這次拍照似乎是專門為了“站”它一樣。但其實,如果對空間站有些許了解的話,就不會這樣解讀了。
某品牌電腦
網友想多了
還是一樓的網友理性
在國際空間站也有大量的該品牌電腦,自從1998年以來,也就是在其被收購之前,空間站上有超過60部該品牌電腦,有超過50架次的航天飛機飛行任務中,也使用了它,它是國際空間站唯一通過認證被允許使用的筆記本電腦。
國際空間站上的某品牌電腦
因為在太空中,筆記本電腦是要滿足一些特殊要求的,比如需要增強CPU、GPU散熱,以應對無重力環境中熱空氣不上升的情況。宇宙中高能粒子爆發的時候,可能會引起計算機系統崩潰,甚至整個航天器崩潰,所以筆記本電腦必須能抗粒子輻射,同時還要抗振動,皮實抗造,達到“三防”標準,所以我們看到它的造型都比較古董。
筆記本電腦像不要錢一樣多
另外,在空間站里,筆記本電腦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別動不動就死機、重啟,需要重裝系統。而在使用的時候,別彈小廣告,別被捆綁安裝一些莫名其妙的軟件,長期不關機也不會有問題,用的時候隨時能用,不用的時候乖乖待一邊,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銀河麒麟、中標麒麟是比Windows更好的選擇,“天和”核心艙里的筆記本電腦,采用的似乎就是這類國產服務器級操作系統。
遠處那臺看不清
這些經驗,都是國際空間站運行23年以來總結出來的,所以我們作為后來者,同時又是“近水樓臺”,直接照搬就好了,而不是為某品牌“站臺”。以后,也會有其他品牌的電腦進入空間站,比如現在就已經出現了華為平板電腦。
華為平板電腦
其實,在“天和”核心艙里,還有不少國產日常消費電子產品組團亮相,比如除了前面說的華為路由器、平板電腦之外,還有留下幾張精美空間站照片的華為P30手機、華為頭戴式降噪藍牙耳機、華為手表、米家電動螺絲刀、韶音的Aeropex系列骨傳導耳機、格蘭仕的微波爐、九陽的再生水等等。
這里能看到一臺手機
國產消費電子的名場面
當然,咱們的國際站還會有一些好用的國外品牌,比如前幾天曝光的尼康D850單反相機,國際空間站則有大量的各種品牌的專業相機和鏡頭,數量之多,足以讓大多數人目瞪口呆。其實,空間站里的生活雖然與我們在地面上大不相同,但只要能滿足太空中的特殊要求,同時又有安全上的保證的話,還是以好用為主。再告訴大家一些小秘密,空間站里的一些二維碼,你在電腦面前甚至可以掃出來。
尼康D850單反相機
國際空間站真土豪
還是俄羅斯人的相機最專業
是“載人龍”飛船上的奇妙景象。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NASA宇航員Chris Cassidy與Bob Behnken在太空行走過程中拍下了這張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的照片。(圖片來源:Bob Behnken的推特)
NASA宇航員在太空行走過程中拍下了一張極為出色的照片,顯示了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瞬間。
當Chris Cassidy和Bob Behnken在太空站外部替換前哨的太陽能電池組的時候,他們看見了終身難忘的景色。視圖中的星狀物是“奮進號”,以及5月30日承載Behnken和他的NASA宇航員同伴在Demo-2任務中前往太空站的SpaceX“載人龍”宇宙飛船。
Cassidy拍下了這個景象:“奮進號”直線前進,日本JAXA的HTV-9無人駕駛貨運飛船同樣可見。照片拍于飛船下面,你可以看見地球令人震驚的藍色曲度。
太空行走后的第二天,Behnken在推特中寫道:“Astro_SEAL從我們的工作處@Space_station'-@SpaceX's Crew Dragon和@JAXA_en's HTV抓拍了這張清晰可見的照片。工作之時,這樣的景色真是挺不錯的事。”
Behnken于太空站中參與了媒體會議,當他被問及這次太空行走中令人難忘的瞬間之時,他說:“上周五,我和Chris看到了‘載人龍’飛船的美麗景象,這真是一件很棒的事。能夠回憶起拍這張照片,我感到愉悅。我認為,我們擁有了一個展示太空站之前的HTV和‘載人龍’飛船的全貌的日光照。這真是太棒了。”Behnken和Cassidy在太空行走中,以更創新、效率更高、體積更小的鋰電池替代鎳氫電池,并以此作為電池交換系列的一部分。他們將再一次進行電池交換太空行走活動冒險。
當Behnken和Hurley在太空站上沿著軌道進行太空行走,由于Demo-2任務是一次試飛行動,“奮進號”將繼續進行測試。但是,Behnken在今天的媒體會議上說:“我們的飛船運行得很好。我認為,有很多關于如何應對相應的溫度、飛船上的計算機和電子設備的射線問題的預測。這些都在按照我們所預期地進行。”
“奮進號”的積極表現“給了飛船中的我和Doug源源不斷的自信”,Behnken補充道。
相關知識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叫美國太空運輸公司,是一個美國的航空與航天技術企業和空間轉換服務公司,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它于2002年由埃隆·馬斯克創立,以減少太空運輸成本為目的,使得殖民火星成為可能。美國太空運輸公司已經創造了數個運載火箭,如星際連線衛星星座和龍號宇宙飛船。
美國太空運輸公司的成就包括第一個私人提供資金的液體裝藥的火箭去抵達軌道(2008年的獵鷹1號),包括第一個私人創辦的公司可以成功發射的,繞軌道的并可以收回飛船(2010年的龍號宇宙飛船),包括第一個私人創辦的公司可以發射宇宙飛船去國際航空站(2012年的龍號宇宙飛船),包括第一個推動軌道用地的火箭(2015年的獵鷹9號),包括第一個軌道火箭的再使用(2017年的獵鷹9號),第一個私人創辦的公司可以發射一個物體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2018年的獵鷹號的有效負荷為一輛特斯拉跑車),包括第一個私人創辦的公司可以發射宇航員去國際空間站(2020年的龍2號)。
美國太空運輸公司在與美國宇航局合作之下已經空運了20斤貨物作為再次供給任務給國際空間站,和2019年3月2號的一個被人們評為龍2號宇宙飛船的無人演示飛行一樣(船員演示1),和2020年5月30日第一個有人演示的龍2號飛行。在2015年12月,一架獵鷹9號完成了推進垂直的著陸。這是第一個軌道宇宙飛行火箭有這樣的成就。
2016年4月,隨著CRS-8火箭的發射,美國太空運輸公司成功地垂直著陸于第一個海洋無人駕駛飛船著陸平臺。在2016年5月,在另一個第一次中,美國太空運輸公司又一次著陸于第一個塔層,但值得注目的是,這是個更加高能的與地球同步的轉換軌道任務。在2017年5月,美國太空運輸公司成為第一個可以成功重新發射火箭和將火箭著陸于軌道火箭的塔層的公司。在2020年1月,隨著星際連線項目的第三次發射,美國太空運輸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星座運營商。
作者:Chelsea Gohd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內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急速飛向太空。十分鐘后,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這也標志著浩瀚星河即將迎來6名中國航天員同時在軌的歷史時刻。
從1958年我國擁有第一個航天發射場,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宮”筑夢、“北斗”通聯世界、“風云”觀風測雨……一顆又一顆“太空中最閃亮的星”升空,這是一條從無到有的路。
有科學家曾回憶,在畫衛星方案圖的時候,沒有曲線板,連橢圓都畫不出來。只能拿手,用筆戳在那,拴根繩,按照橢圓的基本定義,描出來一個大的橢圓。時至今日,中國人終于可以說:在航天事業中,我們不再是旁觀者和配角了。
2018年,中國航天以突破歷史的39次發射首次居世界第一;2019年,34次發射也是世界第一;2021年,55次同樣是世界第一。
在航天強國夢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前赴后繼和默默奉獻,當然,也離不開高科技企業的付出與支持。
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筆記本電腦品牌,ThinkPad在1993年就登陸空間站并完成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升級任務。在2012年, ThinkPad跟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腳步,登上中國神舟九號,完成與天宮1號首次對接過程中的驗證交會及組合體管理等相關工作;在2013年,ThinkPad在神舟十號和天宮1號上,助力航天員的飛行數據記錄和航天醫學實驗等相關工作,同時還完成了中國航天第一次“太空授課”成就。2021年,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公布了航天員王亞平在空間站工作情況的高清大圖,照片中出現了ThinkPad工作身影。
中國空間站里的ThinkPad(圖源: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
憑借穩定的性能、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適用于多場景應用的技術產品,聯想ThinkPad不斷助力航天發展。30年間,ThinkPad以穩定可靠的深科技攬星辰入懷,讓星辰大海的文明探索成為可能。
航天事業離不開創新二字,聯想也始終將創新作為企業級業務品牌的精髓,支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先鋒,去追尋寰宇的邊界。毫無疑問, ThinkPad集技術、設計、交互、可靠等諸多優勢于一身,30年品牌傳承打造出真正具備航天品質創新之作。
例如,在無重力的太空環境下,傳統光標無法操作,鼠標也變成了“飛鼠”。ThinkPad小紅點不但能夠迅速感知施加在指點桿上的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力量,并且能夠根據其強度和持續的時間準確地實現操作,在航天員指尖上小紅點帶來了最佳的使用體驗。另外,太空艙中的設備都需要緊貼艙壁放置,ThinkPad筆記本實現180°角度開合,可以完全平置在艙體上,與飛行器完美契合。此外,由于在軌期間處于微重力環境下且空氣不流通,設備要保持長期工作不能宕機,ThinkPad所采用的鷹翼風扇散熱系統,在太空艙里也能帶來極佳性能表現。
全球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750C
在經歷抗沖擊、防潮、防塵、抗震、耐高溫、耐低溫、抗輻射等12項嚴苛測試之后,ThinkPad產品即便面對太空的極端變化,也依然能夠穩定可靠運行。例如,在火箭以每秒7500米速度的上升階段,所有設備都會面臨自身重量8倍的過載挑戰,ThinkPad產品在低氣壓高海拔測試中,實驗了0.1秒9754米海拔差/56.4千帕氣壓差的瞬間減壓,通過最高達12倍的模擬航天器過載測試,輕松應對火箭發射階段所帶來的過載壓力。
憑借創新技術、匠心品質、卓越體驗基因傳承和航天領域的不斷深耕,30年來,ThinkPad被廣大用戶視為“太空中最閃亮的星”,幾乎占據“太空市場”。
就在前不久,ThinkPad正式官宣與中國航天太空創想達成戰略合作。ThinkPad將成為中國航天太空創想官方3C合作伙伴,旨在科普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為己任,與中國航天太空創共同打造創新產品、航展交流、文創活動等一系列品牌合作。數十年風雨兼程,中國航天用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取得了多項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勇于探索、開拓創新將成為聯想ThinkPad和中國航天太空創想的共同追求與使命。
探索浩瀚星河,是中國人曾經的夢想。從蹣跚起步到取得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載人月球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通過前一階段的工作,突破了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登月任務實施方案,這些工作為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建造空間站的目標即將實現,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將會飛得更穩、更遠。未來,上九天攬月入懷將不再是詩篇的暢想。
聯想作為陪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也將持續助力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實現筑夢天宮,圓夢蒼穹的中國航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