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載 M1 芯片的 MacBook 發布后,網上的討論非常火熱,有人認為「ARM 要成了」,有人覺得「還是牙膏廠香」,你問我是什么想法?

    我…… 我不一樣,只在乎 MacBook 能不能愉快工作(摸魚)。

    今天讓我們拋開在線 battle 的激情,靜下心來看看,如果自己是一個普通用戶,使用 M1 芯片的 MacBook 工作(摸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拿到 MacBook,工作(摸魚)app 全安排上

    MacBook 對我來講就是一臺「碼字機」,平常工作的時候用來寫寫文章,寫文章累了或者要找選題的時候,逛逛各種網站。

    和之前我用的 MacBook Pro 2018 相比,M1 版的 MacBook Pro 除了剪刀腳鍵盤,其它地方幾乎沒有差別,這一代 MacBook Pro 最大的改變其實是 CPU,可以下載安裝 iOS 或 iPadOS App。我使用的這臺 MacBook Pro 配置為 8GB 運存,256GB 儲存空間。

    在 MacBook 的 App Store 里,搜索 App 的名字,會出現一個 「iPhone 與 iPad App」選項,點擊之后,就能看到目前已經可以下載的 App 了。

    本以為現在 M1 芯片的 MacBook 剛發布沒多久,App 支持情況會不樂觀,沒想到基本主流的 app 都可以正常下載

    MacBook 上用 App,體驗怎么樣?

    整體來說,在 MacBook 上用 App 最直觀的感受,有點像把 App 投射到了筆記本電腦上,操作和手機上幾乎一樣,同時又帶了幾分筆記本電腦操作的邏輯。

    打開 App,MacBook 上會彈窗展示 App,首次打開的 App 還會請求通知、定位和讀取聯系人信息等權限,和手機上不同的是,需要在 MacBook 右上角彈出的通知欄來允許或拒絕權限請求。

    ▲ 和 iPhone 以及 iPad 不同,通知統一在 MacBook 右上角出現

    ▲ MacBook 上運行 App 和 iPhone 上保持一致,連廣告都會照常展示,聚劃算看到了請給我們打錢 :)

    ▲ 部分權限可能出現通知欄請求一次,MacBook 再彈窗申請一次的情況

    在 MacBook 的觸控板上,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手勢操控 App。

    和在手機上操控 App 不同,App 的通知是顯示在 MacBook 右上角的,退出 App 的手勢也和 iPhone 不同。

    如果想把 App 放到后臺,可以點擊窗口左上角的黃色按鈕,點擊紅色關閉按鈕,會暫停音頻和視頻的播放

    ▲ 和 PC 的邏輯不同,App 左上角的關閉不是真的關閉

    比如我們關閉了石墨文檔 App 約 3 個小時,再次打開仍然保留在關閉前的界面,關閉了騰訊視頻 App 和 QQ 音樂 App 窗口,視頻和音樂都暫停了。再次打開,騰訊視頻會自動繼續播放視頻,QQ 音樂需要手動恢復播放音樂,但界面和播放進度都是沒有變的。

    想要徹底退出 App,需要從 Dock 欄右鍵圖標選擇退出,大約 1 分鐘后再點開 App 就要重新加載了。

    ▲ 在 Dock 欄右鍵退出才是真退出

    如果你在 MacBook 上打開過一些比較私密的 App,一定要從 Dock 欄退出,要不然下次打開 App 仍然會保持在上次退出的界面,說不定視頻還會自動恢復播放,投屏的時候不小心「分享」出去那會超級尷尬。

    至于 App 的體驗,和 iPhone 上一致,刷資訊、看電子書、聽音頻、刷短視頻、看電影、發彈幕等等都沒有問題,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

    文字輸入的時候,也調用的是 MacBook 的輸入法,即使安裝了第三方輸入法 App,也不會出現彈出鍵盤遮擋 App 界面的情況。

    ▲ 搜狗輸入法 App 也可在 MacBook 上安裝,但不會生效

    App 不少,但仍需適配更新

    看到這么多可以下載的 app 先別高興,它們的各種小問題不少,不過「也不是不能用」。

    1. 窗口界面大小不統一

    比如,現在 iPhone 和 iPad 的 App 都是混在一起的,打開之后大小窗口不一,iPhone App 的窗口很小,iPad App 的窗口較大。

    ▲ 不同 窗口大小的 App 放在一起,有種割裂感

    有的 App 是豎屏展示,有的 App 是橫屏展示,視覺效果不統一,再加上還有 Mac 版本的軟件可能同時打開,用起來有一種割裂感。

    2. 部分 App 無法調整窗口大小

    窗口縮放功能是 PC 端的分屏效率基礎,但我們發現不少 App 無法自由調整窗口大小,導致界面顯示的字體、圖片等元素都很小,影響用戶體驗。

    3. 手勢沖突

    MacBook 觸控板有多種手勢,比如雙指上滑、雙指點擊模擬右鍵、四指平掃切換窗口等等,部分手勢可能和 App 產生沖突或失效。

    比如觸控板的 Peek-Pop(輕點 + 重壓)手勢,在 MacBook 上打開的 App 里可能出現兩種效果,第一種是模擬 iPhone 上的長按手勢,進行勾選項目,比如勾選微信讀書書架里的書等,第二種是觸發 MacBook 上的選詞查詢功能。

    ▲ Peek-Pop 在 App 里觸發了 MacBook 的查詞功能

    用戶需要清楚記得每個手勢在不同的 App 上對應觸發哪一個功能,還得考慮到這個手勢會不會觸發 MacBook 的某個功能,操作體驗有待完善。

    4. 基礎邏輯不統一

    比如,同時打開 macOS 的微信軟件和 iPadOS 的石墨文檔,如果點擊分享一篇文檔,MacBook 會自動喚醒 iPadOS 的微信 App,而不是直接用 macOS 的微信軟件。

    ▲ macOS 微信已下載且登錄,石墨文檔 App 首先喚醒的卻是 iPadOS 微信 App

    部分 app 暫未適配,可以用它提前用上

    ▲ 需要先下載這個 Apple Configurator 2 軟件

    現在,還有部分 app 暫未適配 M1 芯片的 MacBook,有沒有什么辦法提前用上呢?以下方法來自威鋒論壇用戶 MotorBottle。

    1. 在 macOS 的 App Store 搜索下載 Apple Configurator 2,打開后,用數據線連接 iPhone 或者 iPad
    2. 點擊 Apple Configurator 2 中的 iPhone,右鍵選擇 – 添加 – App
    3. 找到想要的 App,選擇然后點擊添加,下載 App
    4. 下載完成后,Apple Configurator 2 會提示你,設備上存在這個 App,注意,不要點任何按鈕
    5. Command + Shift + G,打開這個路徑:~/Library/Group Containers/K36BKF7T3D.group.com.apple.configurator/Library/Caches/Assets/TemporaryItems/MobileApps/
    6. 已經下載好的 ipa 安裝包就在里面,把它拷貝出來,就安全了,不然會被自動刪除
    7. 雙擊 ipa 安裝,打開時會報錯,提示沒有權限
    8. 打開終端,輸入 sudo xattr -r -d com.apple.quarantine App 路徑(例如 sudo xattr -r -d com.apple.quarantine/Applications/WeChat.app)

    第 8 步其實就是把「sudo xattr -r -d com.apple.quarantine」輸進去,然后去你的應用程序文件夾把裝好的 App 拖到終端然后回車輸密碼就行。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這個方法只能打開部分 App,而且部分 App 打開后可能閃退

    和華為的多屏協同比,有什么區別?

    ▲ 華為「多屏協同」功能。圖片來自:華為官網

    很多人看到 MacBook 能用 App 后,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華為的「多屏協同」功能。經過體驗,可以這樣說,它們只是功能上極其相似,但內在的原理有本質上的不同

    華為的「多屏協同」是通過 NFC 和 PC 上的程序實現的投屏功能,本質上還是手機在控制 App,PC 只是作為一個間接控制和展示 App 的媒介,而蘋果的 MacBook 則是從硬件和系統兩方面直接允許 App 在 PC 上運行。

    ▲ 華為「多屏協同」驅動 App 的主體仍然是手機。圖片來自:華為官網

    華為之所以選擇 NFC,一方面是因為成本因素,只需要特制的 NFC ,很多搭載 Windows 系統的電腦都可以實現這個功能,是一個商業創新的成功案例,而 M1 芯片的 MacBook 則要從硬件上去做大轉變,所花費的成本難以估量。

    另一方面華為也是受制于系統生態,Windows 系統畢竟不是自家的,不可能從根源上調整系統,而蘋果則在系統方面沒有那么多束縛,如果不計代價和成本,修改 macOS 只是時間問題。

    站在用戶的角度,我們沒有必要關心和爭論誰更厲害,只需要知道不管華為還是蘋果,目前這個功能的體驗都是不錯。

    蘋果在下什么棋?Big Sur 早給了答案

    ▲ 越來越融合的系統。圖片來自:蘋果官網

    專業的數據和硬件解讀先放一邊,從最容易理解的角度講,蘋果想要給用戶提供全生態打通各硬件的融合體驗

    未來可能不再需要對每一個硬件做過于精細的定義,用戶只需要知道「它能做什么」和「它和它的生態產品既是相互重疊的又是天然統一的」這兩點即可。

    接下來,產品定義會變得越發模糊,單個產品的邊界不斷拓展,多個產品的邊界相互交疊,我們既能夠在 PC 上使用 App,又能使用手機外接顯示屏使用電腦。「你能做我的事,我也能做你的事」會是硬件的基本特征。

    ▲ 三星手機的 Dex 功能,連接屏幕的手機變成了「輕電腦」

    未來的硬件生態可能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你以為一件產品什么都能做,但它永遠是「自己的主角,別人的配角」,在實現自身主功能的情況下,還能用一個打折的體驗實現其它硬件 80% 的功能。

    作為普通用戶,我們沒有必要糾結誰更好誰「辣雞」,誰高貴誰「屌絲」,說到底產品都是為人服務的,自己用得開心就行。

    果你家有支持“隔空播放”(AirPlay)的設備,比如 Apple TV 或兼容 AirPlay 的電視,你會發現使用“隔空播放”投屏 iPhone 非常好用。但是 iPhone 無法直接通過隔空播放投屏到 Mac 屏幕上。雖然有很多有線投屏方案,但總不如無線來的方便。

    其實有些 Mac 軟件可以讓 Mac “支持”隔空播放。

    AirServer

    AirServer 是這里面支持最好的,在 Mac 上安裝并打開后,打開 iPhone 或 iPad 的控制中心,選擇“屏幕鏡像”,就能看到這臺 Mac 名字的“隔空播放”設備。點開就會在 Mac 屏幕上顯示 iPhone 或 iPad 屏幕。投屏分辨和延遲能滿足一般演示場景。

    AirServer

    AirServer 還支持多臺 iOS 設備同時投屏顯示。我嘗試兩臺 iPhone 和一臺 iPad Pro 同時投屏到 Mac 上都是可以的。

    AirServer

    AirServer 售價 .99,官網提供 30 天免費試用。

    Reflector

    跟 AirServer 類似,Reflector 也可以讓 Mac 支持隔空播放投屏。并且同樣支持同時投屏多個 iOS 設備。

    Reflector 投屏可以顯示設備的套殼。并且試用版水印很大(AirServer 試用版也有水印)。

    Reflector 有 Mac 和 Windows 版,單 Mac 版售價 128,官網提供 7 天免費使用。

    幕享

    幕享是國產免費 Mac 投屏軟件,不僅支持 iPhone 和 iPad 投屏到電腦,還能在電腦之間共享屏幕。

    幕享還有前兩者不具備的涂鴉標注功能,很適合會議演示。幕享也有 TV 版,可以讓不兼容 AirPlay 的電視也能用上 AirPlay。

    但是幕享投屏分辨率比前兩者會差一些。并且我使用時在打開 iPhone 的照片/視頻時還有一些 Bug。不過好在軟件是免費的,所以還是挺推薦的。

    更多好用的 Mac 軟件,歡迎點擊文末鏈接。

    020 年 11 月的蘋果發布會后,Mac app 的數量一夜間增加了 100 多萬。

    2007 年初代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稱 iPhone 運行的是 OS X(macOS 的舊稱),也就是后來的 iOS。

    當時的 iOS 就是一個縮小了的 macOS,卻并沒有帶著 macOS 的第三方 app 登陸 iPhone。而在今天,iOS 帶著由 iPhone 和 iPad 締造的龐大生態,回歸到了「macOS」的懷抱,這帶給 macOS 的便是超過 100 萬的 iOS app。

    ▲ 在 M1 芯片的 Mac 上運行了一些常見應用

    M1 芯片的 Mac 已支持安裝并使用 iOS app 了(也只有 M1 芯片的可以),那么「打通任督二脈」后的 macOS 的體驗究竟如何呢?

    懶人目錄

  • 如何安裝 iOS 應用
  • iOS 應用在 Mac 上的基本使用體驗
  • iOS 應用可以用來做什么?

  • 讓 iOS 上的免費版本滿足基本應用
  • 靠簡潔穩定替代原有的 Mac 應用
  • 使用 Mac 上沒有的 iOS 應用
  • 將日常 App 搬到 Mac 上
  • 拯救 macOS 貧瘠的小組件
  • 打開 iOS 游戲休閑娛樂一下
  • 如何安裝 iOS 應用

    雖然理論上 M1 芯片的系列 Mac 可以運行所有的 iOS 應用,但是具體是否在 macOS 的 App Store 中上架取決于開發者的意愿。

    需要在 Mac 上安裝 iOS 應用時,可以先在 App Store 中搜索,如果 App Store 中有上架,點擊「獲取」按鈕便可以下載安裝

    如果在搜索結果中并沒有看到想要的應用,如微信、知乎等,說明開發者在 macOS 的 App Store 中下架了自己的應用,這種情況下可以自行提取「.ipa」文件進行安裝。

    那么怎么提取呢?使用 App Store 中搜索到的蘋果官方應用《Apple Configurator 2》便可以實現「.ipa」安裝文件的獲取

    首次使用需要登錄自己的 Apple ID,必須與手機登錄的保持一致,否則不會顯示出自己的設備。

    使用數據線將 iPhone 或 iPad 連接至電腦,即可看到自己的設備。

    雙擊自己的設備進入管理界面,便可以進行 app 的提取了。

    點擊上方工具欄中的「添加」按鈕,在彈出的界面選擇需要的應用進行添加,剩下的時間等待應用下載完畢。

    手機中必須已經安裝了此應用,這樣才會讓《Apple Configurator 2》在準備安裝到手機的時候中斷操作,如果沒有此應用,則會直接安裝到手機中,無法獲取到「.ipa」文件,手速極快的除外。

    在彈出是否替換應用的提示的時候,便可以通過特殊方法將「.ipa」文件復制出來了。

    這里為了減少繁瑣地進入目錄等操作,我們用到了「終端」應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命令行」。

    ▲ 終端圖標

    復制如下命令并回車將「.ipa」文件從臨時目錄中復制到下載目錄中:

    cp ~/Library/Group\ Containers/K36BKF7T3D.group.com.apple.configurator/Library/Caches/Assets/TemporaryItems/**/*.ipa ~/Downloads

    執行完畢后對應的安裝包文件就已經靜靜躺在你的下載目錄里了。

    這時候再點擊上圖中的停止即可,《Apple Configurator 2》會把臨時目錄中的文件刪除掉。

    雙擊剛得到的安裝包,等待系統進度條走完,應用便安裝在系統內了。

    這時候打開「啟動臺」,便可以看到剛安裝的應用。

    但是現在點擊圖標啟動,會提示我們沒有權限打開應用程序。

    如果這時候聽從系統的建議聯系電腦或網絡管理員,那么你將不會得到任何的有效的方案。

    這個問題其實是由于 macOS 系統對未認證來源的應用設置了隔離屬性,正常在界面上操作是沒辦法修改這個屬性的。這時候需要我們依舊需要終端,輸入:

    sudo xattr -rd com.apple.quarantine/Applications/ 應用文件名.ipa

    回車后需要輸入賬戶的密碼,雖然看不到輸入的內容,但是不要慌,正確輸入密碼后回車即可。結束這一步,iOS 應用便可以像普通的應用程序一樣運行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手動提取安裝包的前提是「Apple Configurator 2」登錄的「Apple ID」賬號
    必須購買了所安裝的 app,否則即使是免費的 app 也不可以安裝。這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安裝手機版,必須有一臺 iPhone,安裝 HD 版本,便必須有一臺 iPad。iOS 中的大部分 app 是 iPhone 與 iPad 通用應用,所以很多時候只需要其中的一部 iPhone 即可安裝 iPad 版本的應用了。

    由于系統的 SIP 限制,無法安裝商店外的第三方的應用。同樣的,越獄才能使用的 app 也無法簡單地安裝并使用。

    iOS 應用在 Mac 上的基本使用體驗

    iOS 應用在 macOS 中依然與 iPhone、iPad 中一樣,每個程序安裝運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每個程序的文件夾不能互相訪問,也就是運行在沙盒之中。

    訪問系統內的資源依靠各種內置應用來實現:通過「照片」應用在 app 中選擇照片;使用「訪達」讀寫電腦中的文件 —— 這也給 iOS 應用在 macOS 中提供了文件訪問的能力的機制;使用系統默認瀏覽器響應應用內的打開網址操作等。

    同時 iOS 應用的權限控制與移動端完全一致,使用攝像頭、定位等與 iOS 如出一轍。iOS 應用也可以正常的使用 iCloud 的空間,可以與手機端共享文件。

    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 iOS 應用在 macOS 中依舊可以檢測到到本機是否安裝了其它指定的 iOS 應用,比如在 Word 中可以看到本機有沒有安裝其他 Office 套件。

    應用間的跳轉也完全正常,我在使用微信讀書的時候,可以直接調起 iPad 版微信進行登錄,而且喚醒速度飛快。

    系統依舊會識別短信驗證碼,并在輸入內容的時候進行提示

    除了短信驗證碼,使用鑰匙鏈的類似場景在 macOS 上都是有效的,不過彈出提示框后會影響到正常的鍵盤輸入,有些時候所提示的并不是我們預期的內容,這時候按下「Esc」鍵可以關閉提示并通過鍵盤輸入。

    iOS 應用可以用來做什么?

    讓 iOS 上的免費版本滿足基本應用

    Office 規定在超過 10.1 英寸的設備上使用 Office 套件則視為專業用途,需要收費,但是在 M1 芯片的 Mac 上運行 Office 卻并未發現這一限制。

    可能是因為未上架的緣故,且未針對當前硬件做限制,Office 應用僅需要登錄微軟賬號即可正常地使用免費功能。

    使用《Word》的時候可以正常的打開、保存、編輯文本等,但是「Delete」鍵被識別為刪除光標后的文字,無法依照 macOS 鍵盤正確的邏輯處理。

    與之相反的是,《Excel》的表現堪稱完美,無論是顯示,還是錄入文本的操作都很舒適,數據的篩選、審閱等也與 iPad 的體驗一致。

    《PowerPoint》的使用體驗也同樣完美,編輯、播放幻燈片毫無壓力,對于輕度使用幻燈片的用戶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播放幻燈片的時候,想要全屏播放的話,還需要將應用窗口全屏化。

    iPad 版的《Lightroom》則可以使用一部分基礎功能來對照片進行處理,對于輕度使用的用戶可以取代 Mac 上的收費《Lightroom》。

    靠簡潔穩定替代原有的 Mac 應用

    使用 Rosetta 2 轉譯的《微信》用下來最大的感受便是各種崩潰,平均一天崩潰三五次。

    換上 iOS 版的《微信》便省心多了,玩小程序、看朋友圈都不在話下。

    我也試了試「搖一搖」,無論是晃動窗口,還是晃動電腦都無法使用。

    使用 Mac 上沒有的 iOS 應用

    微博、知乎等原本在 macOS 端沒有的應用,現在也可以在 macOS 上進行使用了。

    而有些僅存在于 iOS 端的好用的 app,現在自然也可以在 Mac 上使用了。習慣《Alook》瀏覽器的讀者可以安裝 Alook 瀏覽器,在 Mac 上它儼然一副桌面瀏覽器的樣子,通過切換為請求桌面版網站即可。

    使用 Alook 便依舊可以使用 Alook 中屏蔽廣告,視頻倍速等的全部功能。

    另外測試的一個應用為《MarginNote 3》,它在 Mac 上也可以很好地工作。不過完整功能依舊需要訂閱。

    如上圖所示,雖然《MarginNote 3》沒有上架到 macOS 的 App Store 導致此應用不能方便的下載,但是安裝后還可以正常、方便地進行訂閱。點擊「解鎖完整版」后,手指不小心摸一下帶指紋的電源鍵,就能扣費成功了。

    將日常 App 搬到 Mac 上

    使用 iOS 應用還有一個好處是弱化了手機的使用,大部分生活日常 app 都可以在 Mac 上完美使用,比如叫個外賣,刷會兒抖音,下班后打開滴滴打車。原本很多需要在手機上才能進行的生活娛樂操作,現在可以在工作之余在電腦上進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屏幕時間的設置依舊有效,且 app 的使用時間與移動端是共享的,比如我設置的每天只刷 3 分鐘抖音,不管在哪一端,累計時長到了都會進行提示。


    有趣的是,被限制的應用其實還在后臺運行,比如抖音在達到時間限額后還在后臺播放視頻,點擊「好」按鈕,只會把窗體最小化,并不會退出應用。

    生活中的很多場景自此便不再需要拿起手機便可以完成了,就這樣,我的手機使用時間直線下降。

    拯救 macOS 貧瘠的小組件

    Big Sur 系統更新后,變得更像 iPad 了,雙指輕劃右側邊緣可以彈出小組件,樣式與 iOS 完全一致。

    在使用 iOS 應用的時候,我意外發現 app 提供的小組件是可以在 macOS 上正常添加與顯示的,甚至我用 Scriptable 寫的「愛范兒最新文章小組件」都是可以正常工作。

    知乎的小組件可以讓我在 Mac 下也能時不時地看一眼最新內容。

    《Scriptable》可以正確運行大部分腳本,所以之前 APPSO 文章中介紹的大部分小組件都可以在 macOS 上正確顯示,借助《Scriptable》,macOS 可用的小組件數量和自定義能力更上一層樓。

    打開 iOS 游戲休閑娛樂一下

    打開 iOS 應用后,點擊桌面頂部的菜單欄,可以發現,多了一個「觸控替代」的選項。


    勾選后,會彈出提示教我們如何使用一些觸摸板的手勢操作來模擬屏幕觸摸。


    根據介紹可以知道,這個模式主要是為游戲服務的。

    對于普通的休閑類游戲,依靠簡單的點擊或者少量的拖拽的游戲便可以輕松駕馭,如《迷你地鐵》游戲。


    對于搖桿類的游戲,則可以通過開啟「觸控代替」后,按住「Option」鍵使用觸摸板操作搖桿。

    由于筆記本自帶的觸摸板用起來沒有那么舒適,為了體驗類似手柄一樣的自由,我拿出了因為 M1 芯片的 Mac 的到來導致落滿了灰塵的妙控板,開了一局《和平精英》的訓練場。


    一番體驗下來的感覺是這種操作由于不如在觸摸屏上那樣直觀,故而比較依賴肌肉記憶,或者依賴記號筆在觸控板上畫出按鈕的位置。

    還有一小部分游戲已經適配了鍵盤,可以直接通過鍵盤按鍵進行控制。游戲《帕斯卡契約》便支持通過鍵盤控制。

    ▲ 游戲《帕斯卡契約》中的按鍵配置界面

    測試完不由得感嘆這類游戲在 Mac 上的體驗已經與原生的游戲相差無幾,不知道《和平精英》之類的流行游戲會不會做類似的操作兼容。

    至于為什么沒有 2020 年度最佳游戲《原神》?別問,問就是閃退。很多 iOS 頭部游戲都很積極地在 macOS 上的 App Store 上下架,所以大多需要手動安裝。這里不做過多的解讀,希望能在 macOS 上看到 iPad 游戲大放異彩,彌補 macOS 系統游戲不足、娛樂性較低的缺憾。

    綜合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可以說 iOS 應用登陸 Mac 平臺,結結實實地擴充了一波 macOS 系統的應用,尤其是 iPad 平臺的優質應用讓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將使用體驗無縫遷移到 Mac 平臺上,大部分日常接觸到的應用都有不錯的表現。而對于適配不夠完美的應用,主要需要應用本身針對不同平臺的系統進行優化。

    這一次應用數量的大跳躍,在我看來已經對 Mac 用戶的一部分使用習慣造成了一定的改變。而且打通全平臺后很多軟件在未來可能只需要購買一份,對消費者是利好的。種種表現,很值得讓人說一句「未來可期」。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