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官微今天也發布了一圖看,介紹了聯想集團35年來取得的成就,內容為“引領中國計算機時代 推動全球智能化轉型”。
根據聯想所說,他們1984年成立,1985年推出第一款具有聯想功能的聯想式漢卡,使得電腦具有處理漢字的能力,1986年開始代理國外PC品牌,1987年聯想漢字微機獲國家進步一等獎,1989年聯想漢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0年聯想開始進軍自主品牌PC,1992年ThinkPad品牌誕生,1994年在香港上市,1997年取得中國PC市場第一。
2000年開始,聯想進軍國際市場,2003年更名為Lenovo,2004年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包括ThinkPad品牌,2006年在全球推出Lenovo品牌產品,2007年發布奧運火炬祥云方案,2008年贊助奧運會。
2009年及之后,聯想開始引領全球創新,2011年收購NEC PC業務,2014年收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2019年蟬聯全球超級計算機排名第一。
新網呼和浩特6月28日電 題:未來感“牽手”民族風 呼和浩特一中學打造3D打印版“太空電梯”
中新網記者 陳峰
隨著按鈕的按下,一個繪有蒙古包祥云圖案的轎廂啟動,同學們全神貫注,屏氣凝神地注視著它緩緩上升,隨著轎廂順利通過中部,成功到達頂部,教室里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圖為同學們打造的未來感十足的“太空電梯”模型。中新網記者 陳峰 攝
這一幕發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的課堂上。該校的20余名初中生利用一學年的時間,通過參考多種影視作品及圖文資料,利用三維建模和3D打印技術,打造了一個未來感十足的“太空電梯”模型。6月28日,他們的作品正式通過試驗。
作為本次項目的發起人,初一年級的學生劉茵告訴記者:“《流浪地球》電影中的太空電梯一直讓我難以忘懷。直到來到3D打印社團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夠把這個虛擬的東西轉化成現實。于是我號召同學們跟我一起把它做出來。”說話間,劉茵看著身后真實可感的“太空電梯”眼神里流露出成功后的喜悅。
3D打印課教師賈愛楠介紹:“太空電梯”模型的建立,歷經從選題到三維建模再到3D打印3個階段。“我們融合了太空裝備科技構想和3D打印相關知識,完成了這樣一個作品。同學們需要團隊協作,在這個設計制作過程中可以充分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和科技創新能力。”
圖為3D打印課堂上老師為同學們講解相關知識。中新網記者 陳峰 攝
隨著近年來《流浪地球》等科幻主題影視作品的問世,“太空天梯”這一超現實主義的設計進入了民眾的視野。記者看到,同學們打造的3D打印版“太空電梯”模型高約一米,細節精致,其中馬頭造型的柱子,祥云樣式的圖紋十分亮眼。
團隊成員張溥舒揚手拿平板電腦,將她手繪的設計稿與“太空電梯”成品樣式反復對照。
“在對‘太空電梯’外觀進行設計時,我提出了加入蒙古族元素讓它變得更有特色,于是我設計了帶有馬頭造型的柱子,并參考了蒙古族傳統的祥云紋樣,希望讓科技與蒙古族元素結合起來,使我們的作品具有民族風。”張溥舒揚說道。
記者了解到,同學們為了盡可能地還原他們心目中的“太空電梯”,課下多方搜集資料,課上專注于三維建模,還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
圖為同學們進行三維建模。中新網記者 陳峰 攝
任煒杰是電路組設計者之一,為了解決轎廂上下運動、傳動方式以及電機位置安放等問題,他和小伙伴們一起進行了數次模擬實驗。“失敗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任煒杰笑道,“最終我們選擇將電機放在‘太空電梯’頂部,傳送方式選擇電機加齒輪傳動,這才使‘太空電梯’模型終于運轉了起來。”
看著已經大功告成的“太空電梯”,學生李依峰說:“將來我想做一名科技人員,雖然這個職業不像航天員那樣英勇,但是我想成為他們背后默默付出的那一個。這次制作‘太空電梯’模型,是我為這個夢想邁出的第一步。”
3D打印課程作為該校的特色課程,致力于提升學生們的科技素養。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科研處主任任慧敏表示:“通過這次科技教育的實踐,促進了學生們跨學科的學習和知識整合,使學生有機會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完)
文提供 縣住建局
責任編輯 楊仕宇
圖文審核 張敏來
圖文總審 胡林果
講好祥云故事 傳播祥云聲音
投稿郵箱 3109820189@qq.com
媒體地址 龍溪小區308號(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