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開元G5原本是我們整機機箱的預備方案之一,又由于顯卡安裝難易度(物流原因,我們的顯卡和主機是拆解一并發貨的,買家到手需要自行安裝)和與散熱兼容問題,最后還是選擇了魯班1作為我們6K整機的機箱.
但是U1S1,開元G5本身的亮點還是不少,拉出來說說吧,同時我們的淘寶店也上架了這款機箱,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淘寶店鋪搜索「電腦吧評測室」或在我們公眾號的整機推薦欄進入我們的淘寶店.
那么廢話不多說,進入喜聞樂見的開箱環節.
首先,我們拿到了這么一個挺大的箱子…好吧,這就不多說了,牛皮紙加上框架海綿,老包裝了.
附件1:不用讀的說明書一張.
「本體」
從外觀來看, 鑫谷開元G5整體走的是比較簡潔的風格,沒有花里胡哨的設計,正面使用了大面積的進風設計,前面板內部的菱形裝飾與機箱邊角的切割設計呼應,搭配LED風扇的話會有不錯的效果;機箱側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是鋼化玻璃側板,下面是機箱一體的電源擋板. 這種非全面鋼化玻璃的設計還是比較新穎,視覺效果不錯.
常見的上置IO ,從左到右依次是電源鍵、重啟鍵、USB3.0x2、耳機和麥克風的3.5mm接口.
USB有點少?那就打開上蓋吧!我把所有的接口都留在了這里….…
得益于鑫谷全新的ATX3.0設計(有點像烏鴉),把原來在背面的主板IO移到了更方便操作的機箱頂部(好像是烏鴉反過來).設想一下,一般背部IO的機箱添加視頻線或者大功率USB設備的時候,我們得把機箱抬出來,安裝好再抬回去,比較繁瑣.如果是頂部IO的話,只要打開蓋子,接上即可.可以的話,我想把整個蓋子去掉,這便利性可是一絕,可惜去不得,容易積灰.
頂置IO特權,隱藏背線.背面留了一個走線口與束線扣,所有的線都可以從這走出.這下機箱背面整潔了吧!.
打開側板,這就是開元G5的ATX3.0架構全貌了.
鑫谷ATX3.0架構有點類似銀欣烏鴉的90度橫置主板設計,但不同的是他使用了水平風道,而非垂直風道,有點意思.
橫置主板的好處就是能把顯卡豎起來安裝,減輕主板與顯卡的壓力,避免出現顯卡散熱彎曲的情況.加上水平風道,優化了傳統機箱積熱情況,更多的空氣先經過顯卡再到CPU最后從機箱背部排出,提升了顯卡的散熱性能.
但顯卡的熱量也會傳到CPU散熱上,出現一兩度升溫的情況.另外特殊的風道,如果使用風冷散熱會比較挑散熱和平臺(散熱必須對著正常機箱的頂部吹),購買的時候得考慮散熱兼容性,所以我比較建議上水冷散熱.
整機可以放置5個12cm或前2x14cm+后2x12cm的風扇規格;水冷方面可以支持前280/360+后240的冷排組合,但前置的280/360只限定于分體或者顯卡水冷,因為一般的一體水冷是夠不到前面板的.
背面倒沒什么特別,機箱支持兩個2.5寸和兩個3.5寸的硬盤.
裝機環節:
CPU:英特爾 i7 8700K
主板:華碩TUF B360M Plus Gaming S
散熱:冰凌霜120
內存:金泰克 X3 RGB 3600Mhz 8x2G
SSD:浦科特 M9p Plus 512GB
顯卡:迪蘭恒進 Rx5600XT 戰神
電源:鑫谷昆侖Kl-650W
機箱:鑫谷開元G5
風扇:三只RGB風扇.
本來想用9400F搭配B360的,但是沒有.只能用8700K將就一下了.
這次用到的主板是華碩的TUF B360M Gaming Plus.開元G5支持標準的ATX版型.主板橫著裝進去還是挺特別的.
機箱電源限長是20CM,建議先安裝主板電源再安裝顯卡,因為顯卡過長的話可能會影響電源的安裝.
電源擋板是不可拆卸的設計,顯卡安裝比較麻煩,需要斜著放進去,擺正,再按緊固定.
硬盤籠的位置正好在顯卡的正下方,所以安裝硬盤會限制安裝顯卡的長度.
如果安裝一個3.5寸硬盤,顯卡長度限制在32cm以內,如果安裝兩個,限長29cm以內.迪蘭這張5600XT剛好超過限制的32cm,所以只能移除硬盤籠….所以各位要注意顯卡的長度,以免上不了3.5寸機械硬盤.
顯卡安裝好的效果.
接線都集中在電源線附近,基本不用考慮電源線材的長度. 不過「全景式」的硬盤倉, 藏線還是比較麻煩的.
背線大概這樣…
裝機完畢,下面是溫度測試環節,室內溫度在22度.
因為87K主板頂不住,這里關閉了超線程進行測試,測試的軟件是AIDA64+Furmark.
測試下處理器溫度在71度左右,顯卡穩定在77度,表現還可以.
燈效展示.(前面板偷偷加了三個風扇.)
總結:
優點
ATX3.0架構,整體視覺效果不錯.
顯卡豎裝,水平風道,前置大面積開口,提升顯卡散熱性能.
走線比較集中,所以不需要當心電源線長度.
隱藏背線,獨立走線口,機箱背部更加整潔.
缺點
特殊的風道帶來的CPU風冷散熱兼容性.
不可拆卸的電源倉,長顯卡安裝比較麻煩.
開放式電源倉不好藏線.
爾G5電腦藍屏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硬件故障、軟件問題、操作系統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步驟:
·1.硬件問題:可能是內存、硬盤、顯卡等硬件設備故障或風扇運轉異常導致的過熱問題。解決步驟如下:
→a.檢查硬件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如內存、硬盤、顯卡是否受損,及時更換或維修。
→b.檢查電腦風扇是否正常運轉,如果過熱進行除塵和潤滑等保養或考慮重新更換風扇。
·2.軟件問題:可能是啟動時加載程序過多、玩游戲或看視頻時藍屏遭遇木馬或病毒攻擊、安裝的軟件沖突以及注冊表錯誤或損壞等。解決步驟如下:
→a.關閉一些不必要的開機自啟動程序。
→b.更新系統和驅動排除軟件不兼容問題。
→c.利用殺毒軟件查殺木馬或病毒。
→d.檢查是否下載了什么軟件、補丁插件、驅動之類的全部卸載試試。
如果驅動不兼容請到戴爾筆記本官網下載對應的驅動程序。
→e.檢測并修復注冊表錯誤或損壞的問題。
·3.操作系統問題:主要指安裝或升級系統時出現問題,或者系統垃圾文件和緩存過多。解決步驟如下:
→a.確保在安裝或升級系統時按照官方指導流程來避免數據丟失和系統崩潰問題。
→b.定期清理電腦垃圾文件和緩存,保證系統的清爽和穩定。
·4.其他問題:如果以上問題都排查完畢但藍屏問題仍然存在,可能是電腦配置不足或其他硬件問題導致的。解決步驟如下:
→a.檢查電腦配置是否滿足運行要求,如果不滿足可能需要考慮升級或更換硬件設備。
→b.如果無法確定具體原因可以尋求專業維修人員的幫助進行全面的檢測和修復。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告訴我。
上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大量裝備了美制M113裝甲輸送車。隨著時間的流逝,M113系列的更新換代問題日益凸顯。德國弗倫斯堡公司(FFG)很早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不僅推出了M113系列現代化升級計劃,還開發了全新的G5裝甲輸送車,希望能借此打開國際市場。不過,其市場反應平平。
2018年5月30日,德國弗倫斯堡公司終于收到了一份挪威國防部裝備局關于采購G5裝甲戰斗支援車(ACSV)的合同,挪威陸軍由此成為該公司研制的PMCC G5重型裝甲車的首個用戶。據稱,挪威陸軍將采購裝甲輸送車、指揮車、救護車和集裝箱運輸車等型號。經過幾年的測試,FFG公司生產的第一批G5重型裝甲車已于2021年交付給挪威軍隊。
發展概況
德國FFG公司專門為德國陸軍維修或大修主戰坦克和裝甲車輛。早在1995年,這家公司就提出了一個概念,對老舊的M113裝甲輸送車進行現代化改造。最終,FFG公司先后為多個國際客戶維修了1 600多輛M113系列裝甲車。2009年,該公司開始研發一種本土設計的防護良好的裝甲輸送車,并將之稱為G5。
PMCC G5重型裝甲車在研制過程中,盡管得到了德國國防部的資助,但其主導權還在弗倫斯堡公司手中。首輛G5裝甲輸送車于2012年正式亮相。這種新型裝甲輸送車采用全新的設計,但廣泛使用了現成的軍用和商用部件。FFG公司的設計理念是,讓G5成為一種模塊化、多功能和具備良好防護性能的裝甲輸送車,而且還要易于維護和修理。FFG G5裝甲車希望能得到德國陸軍以及國外客戶的訂單。2012年,丹麥對該車進行了測試。然而,早期型號的G5裝甲車并沒有收到生產訂單。
▲G5 ACSV履帶式運輸車搭載集裝箱進行測試
不過,FFG公司并未就此放棄,仍然持續不斷地對其進行改進。改進后的G5裝甲戰斗支援車(ACSV)是為滿足挪威軍方的要求而開發的。2018年,FFG公司獲得合同,為挪威軍方開發裝甲輸送車,以取代M113和M577系列車輛。
其中M577指揮車20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在美軍服役。車內乘員5人。車重11.6噸,車體長度4.86米,寬度2.68米,高度2.7米。其最高車速為58千米/小時,水上行駛速度5千米/小時,行程480千米。其爬坡度60%,過側傾坡度40%,可攀越0.61米高度的垂直臺階,越壕寬1.68米。其車頂后部凸起,車上有地圖板、折疊桌、計算機、無線電臺和其他指揮控制設備。車輛還配備了核生化防護系統。M577有一個可延展的帳篷,當車輛靜止時,可以展開為指揮人員提供了額外的工作空間。
在行軍時,帳篷被放在車輛頂部。這種指揮車有一個用于遠程通信的手搖可伸縮天線。M577還配備了汽油發電機,它安裝在車輛前部,可提供4.2千瓦的24伏電源。當主發動機關閉時,發電機為所有電子系統和通信設備供電。電力也可以對外輸出。如果需要,可使用車載吊柱將發電機從車輛上拆下,并用作固定裝置。
該指揮車沒有防御性武器。M577生產版本安裝了通用汽車公司開發的275馬力6V53T柴油機,并與自動變速箱匹配。發動機艙裝有滅火系統,由駕駛員手動操作。M577有一個額外的燃油箱,主要用于發電。這種裝甲車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可以在沙、雪和泥地上行駛。
雖然M577是作為指揮車開發的,但它也用于其他用途。由于其巨大的內部體積,它被用作裝甲救護車、醫療車、火力指揮中心和其他角色。包括埃及和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都有自己的M577專用版本。挪威武裝部隊使用的是M577A2的NM196醫療版本和NM198改進型指揮車。美軍的M1063標準綜合指揮所系統(SICPS)是M577A2和M577A3車輛的升級版,配有轉換套件。該套件包括新的輔助動力裝置、新的帳篷、改進的電氣系統和電子設備、可伸縮天線桿和改進的核生化防護系統。
與M113和M577相比,G5 ACSV裝甲車的綜合性能都超過前者。它延續了G5原型車的基本設計,但在許多方面進行了修改。它由柴油發動機驅動,輸出功率增至約616馬力。2020年,挪威軍方對G5 ACSV進行了全面的測試,次年,挪威軍方正式接收該車。PMCC G5可以集成FLW 200 Plus或DND Dual FEWAS遙控武器站(RCWS),在保證載員艙內部空間不受到大的影響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火力。
基本性能
早期型號的G5裝甲輸送車車體重量為25噸,車體長度6.25米,寬度2.97米,高度2.46米。其車體重量大大超過了M113系列。車內的乘員2人,載員在10人以下。G5的載員艙可為8名士兵提供座位,不過也可以配置為容納10名士兵。乘員通過車后坡道式尾門或車頂艙口進出車輛。步兵小組只需要10~15秒即可上車或者下車。
G5早期型由一臺功率為560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驅動。動力系統可以快速吊裝或更換。它的最高車速為72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為600千米。發動機安裝在車體前部右側,其進排氣百葉窗安裝在車體右側側裙板上方。發動機搭配6速自動變速器,駕駛員可以輕松駕馭。
為了提高車輛的可靠性,該車使用了"豹"1主戰坦克的一些懸掛部件。由于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動力和傳動系統,該車在可靠性方面達到了用戶的苛刻要求,同時又維持了較低的運營成本。該車的爬坡度60%,過側傾坡度為30%,可攀越0.6米高垂直臺階,越壕寬約1.7米,涉水深度約1.2米。G5 ACSV履帶式運輸車總重量26噸,其中有效載荷為8噸,車體長度6.93米,寬度2.99米,高度3.05米。其柴油發動機功率616馬力,如果需要,可在現場條件下對其進行修改,以使用汽油、煤油甚至其它易燃液體。
發動機與具有6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的自動變速器匹配。最高道路速度74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00千米。爬坡度60%,越垂直臺階高1米,越壕寬2.3米,涉水深度為1.2米。機動性能有所提升。它也可以攜帶集裝箱化的任務包,如防空雷達或電子戰設備。
G5從一開始就設計為易于維修,這種裝甲車比其他許多裝甲車的保養周期更長。不過,G5裝甲輸送車不具備兩棲行駛能力。車體兩側各有6個小直徑雙輪緣掛膠負重輪,第3個和第4個負重輪的間距較大,上方有一個托帶輪。
該車采用主動輪前置、誘導輪后置的布局。G5采用整體式橡膠履帶,可顯著降低車體振動和噪音。G5不僅可以在不同地形上行駛,在城市中也擁有完美的可操縱性,能夠實現原地轉向。同時在城市中能夠更加安靜地行駛,提高了行動的隱蔽性。
G5的車首裝甲為楔形,車首棱線兩側內嵌了大燈和霧燈,轉向燈在車首兩側。后期改進型車燈移植到棱線上方的首上裝甲板,外有裝甲包覆。首上裝甲板安裝有多具觀后鏡。為了提高行駛安全性,車首棱線中間上方還可以安裝駕駛員視覺增強系統的攝像頭。駕駛員配有高度大約與人的頭部相當、寬度與人的肩寬相當的防彈玻璃觀察窗。
為了增強防護,擋風玻璃外有格柵裝甲保護。駕駛員的前向和左右方向的視野比一般的裝甲車要開闊。車長的位置在發動機艙后,其艙蓋的位置比駕駛員稍高,配備了多具潛望鏡。G5集裝箱運輸車的駕駛員取消了擋風玻璃觀察窗,改為傳統的潛望鏡。車長艙蓋左側可以安裝搭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的遙控武器站,也可以安裝一個帶有7.62毫米機槍或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的武器站。
比如,德國KMW公司推出的FLW100/200遙控武器站,可安裝5.56毫米、12.7毫米、7.62毫米等多種口徑機槍和40毫米榴彈發射器,有自動變焦彩色CCD攝像機、紅外熱成像儀等多種系統。車頂武器站可以選擇安裝在車體前部右側。車上可安裝FLW 200+遙控武器站,主要武器可選20毫米機關炮。車體后部載員艙內部的載員面對面而坐,他們都配備了獨立的防雷座椅。車內的乘坐環境非常舒適。載員艙可以改成貨物或集裝箱運輸的車斗。該車還可以安裝多種偵察設備,載員艙后部可以安裝可伸縮式桅桿,上面搭載晝夜觀察和測距用的光電設備。載員艙還可安裝各種情報處理設備和顯控面板。
G5提供了針對輕武器射擊和炮彈破片的全方位防護。附加裝甲可以通過螺栓安裝在車輛上,提供更高級別的防護。該車增加附加裝甲后車重達到了26.5噸。有趣的是,這輛車改進了對地雷爆炸和簡易爆炸裝置的防護。由于采用了防地雷反伏擊車的部分設計,該車在遭遇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IED)襲擊時,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車組乘員和載員的安全。
最初,車輛的有效載荷為6.5噸,其后部空間容積達到14.5立方米,改進版的有效載荷增加到8.5噸。這輛裝甲車可以安裝可互換的任務模塊。標準化任務模塊包括可拆卸頂板和內部設備。任務模塊可以在野外條件下輕松交換。FFG公司為該車開發了多種任務模塊,它可以配置為裝甲救護車、指揮車輛、迫擊炮運輸車、工程車輛或貨運車輛等。
G5可衍生出帶有液壓起重機的貨物運輸車,該車輛設計用于運輸各種軍用物資和彈藥。起重機可用于自動裝載和卸載操作。G5還可以攜帶短程地對空導彈。弗倫斯堡公司表示,目前已經研制了多種變型車方案,能夠滿足用戶對各方面的需求。以上諸多優點,使G5裝甲車成為替代各國現役老式M113裝甲車的最佳選擇之一。
結語
除了G5裝甲輸送車,最近FFG公司還開發了一種新型鉸接式全地形履帶式運輸車,它被稱為"高機動性陸地平臺"(簡稱HiMoLaP)。它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取代"鼬鼠"1輕型裝甲車。2018年,該車完成了技術演示。
2021年,原型車已經提供給德國陸軍進行測試。該車重量10.4噸,有效載荷3.6噸,車體長度7.9米,寬度2.5米,高度2.5米,最高車速達70千米/小時,行程超過550千米,爬坡度100%,過側傾坡度達80%,越垂直臺階高達1.3米,越壕寬2.4米,涉水深度約1.2米。"高機動性陸地平臺"是一種多用途車輛,可執行多種任務。它可在沙地、雪地和沼澤地行駛。它也是一種模塊化車輛,后部可搭載乘客、貨物、武器或特殊設備。
"高機動性陸地平臺"可以由軍用飛機空運,如空中客車的A400M。CH-53K和CH-47直升機也可以搭載它。該車由先進的復合材料制成,并配有裝甲。它的裝甲可以抵御輕武器射擊和炮彈破片。此外,還可以安裝附加裝甲套件,以提供更高級別的防護。"高機動性陸地平臺"的車底設計有利于承受地雷或簡易爆炸裝置爆炸產生的沖擊波。
現代新型裝甲車普遍擁有防地雷反伏擊能力,其生存能力將會大大超過M113之類輕型履帶式車輛。在模塊化和信息化設備的加持下,未來的裝甲車將會擁有更加豐富、多變的配置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