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聯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江西)運營中心開業儀式在江西省九江市鄱陽湖生態科技城舉行。九江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鮑成庚,九江市濂溪區委書記、鄱陽湖生態科技城黨工委書記趙和平,九江市鄱陽湖生態科技城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徐勝,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群產品中心總經理吳越,聯想中國行業智能業務部總經理王俊杰出席本次開業儀式。
本次開業儀式標志著聯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江西)運營中心的正式啟用。這一運營中心的啟用,不僅是九江市應用創新科技建設數字經濟新未來的重要舉措,還體現了聯想集團作為中國產業智能化領軍企業以新IT賦能數字中國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勢實力。
以創新推進經濟發展,以科技釋放生產力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近年來對于我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進步都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自我國“十四五”規劃出臺以來,江西省九江市積極響應規劃中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各類方針政策,結合九江市實際情況,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一號工程”。
在九江市發展數字經濟的“一號工程”中,鄱陽湖生態科技城是數字經濟發展載體建設的重點核心,通過引進頭部科技企業推進創新科技的吸收和引用,以推動實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截止目前,鄱陽湖生態科技城已經引進了100余個由國內頭部企業牽頭的數字經濟項目,在為九江市發展大數據、電子商務、電子信息等領域產業發展積累了重要基礎的同時,也推動實現了九江市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大幅增長。
基于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的重點戰略地位,在促進九江市發展數字經濟的進程中,聯想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運營中心在科技城的建設與啟用將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九江市濂溪區委書記、鄱陽湖生態科技城黨工委書記趙和平
在本次開業儀式上,九江市濂溪區委書記、鄱陽湖生態科技城黨工委書記趙和平表示:“科技城是一座希望之城,肩負時代使命和九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任,聯想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運營中心的啟動,將幫助加快打造科技轉化實驗基地和產業發展平臺,為科技城數字經濟發展增光添彩。”
以新IT賦能新模式,以新模式實現新發展
聯想作為中國產業智能化領軍企業,持續性以創新科技賦能千行百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致力于將科技的能量注入行業發展進程中,幫助各行各業在數字化經濟發展成為絕對趨勢的當下煥新產業發展模式。
聯想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江西)運營中心在九江的落地,意味著聯想與九江市當地政府在發展本地數字經濟方面達成深刻合作,將自身優勢創新科技融入九江市發展數字經濟的進程中,共創九江數字經濟新未來。
在這一模式下,聯想將覆蓋軟硬服一體化的全棧全周期解決方案應用到九江市產業發展中,結合九江市經濟發展具體場景,推進更新產業生態,以產業發展帶動行業轉型,以行業轉型推進經濟發展的整體智能化,構建覆蓋九江市全范圍的區域安全自主產業生態,實現城市級區域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群產品中心總經理吳越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群產品中心總經理吳越在本次開業典禮的致辭中表示:“面向新一輪的智能化變革的產業升級契機,聯想江西運營中心將充分發揮既有全球產業地位優勢及本地化服務能力,聯合行業合作伙伴一起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共創九江數字經濟新未來。”
本次聯想信息技術創新(江西)運營中心在鄱陽湖生態科技城的正式落戶,不僅意味著聯想以新IT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道路上獲得了新的目標和機遇,更意味著聯想在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道路上與行業伙伴深度合作、攜手共進這一新型發展模式的深刻踐行。未來,聯想將持續踐行“雙實企業”的責任,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共同建設中國數字經濟的新未來。
來記者在江西省一些工業園區采訪發現,一批企業紛紛追加投資新上生產線,令人欣喜的是,這些項目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主動求變、延鏈強鏈,呈現出引人關注的“二期現象”。僅以九江彭澤縣為例,2023年以來實施的二期項目就多達31個,總投資超270億元。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企業為何敢逆勢而上、加碼增資?記者調查發現,他們的市場信心源于企業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的發展新優勢,源于園區推進產業集群帶給企業的發展預期,源于江西對標一流致力構建高水平營商環境的發展理念。
一張“能耗表”展現的生產力躍升
運輸傳送帶高速運轉,一袋袋尿素、復合肥有序裝車……春耕時節,記者來到江西心連心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忙碌,電子顯示屏上的一張產品能耗表引人注目。
合成氨是化肥的主要原材料。這張能耗表上顯示,每生產一噸合成氨的國家能耗標準為1500千克標準煤,行業先進能耗標準是1350千克標準煤,而心連心的能耗是1145千克標準煤,領先行業先進水平。
能耗水平低得益于企業持續開展技術攻關,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公司副總經理劉廣棟介紹,落戶江西以來,公司圍繞生產工藝技術申請專利200多項,資源綜合利用效能全面提升,企業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綠色工廠”等榮譽稱號,產品供不應求。2023年公司經過慎重決策,決定投入資金100億元上馬“二期項目”。
這家國內化肥行業龍頭企業的擴張并非“守攤子”,而是主動求變。基于長期以來的創新優勢,企業將傳統化肥產品向下游延伸,生產附加值更高的有機溶劑等產品。劉廣棟說:“一期項目占地1500畝,年產值80多億元。二期項目占地600畝,年產值有望達到160億元。”
心連心“另辟蹊徑”的故事,是江西制造業企業因“新”而強的一個縮影。玻璃纖維企業巨石集團九江有限公司在二期項目中對生產線進行數智化改造,企業運營成本下降20%、生產效率提高21%;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研發的4.5微米和高抗拉強度6微米鋰電池銅箔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行走在江西多個工業園區,記者看到,一些企業的二期項目并不是簡單復制產線擴大產能,而是結合自身稟賦和產業基礎,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不斷延伸產品鏈條,拓展市場新版圖。
一條“產業鏈”背后的精準落子
打樁機轟鳴作響,吊車和運輸車來回穿梭。在位于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益科技二期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鏈主型”企業,生產的覆銅板廣泛應用于家電、手機、電腦等各類中高端電子產品,產品銷往華為、聯想等知名品牌。
電子電器產業是九江經開區的主導產業,聚集百余家電子電器企業。目前正在加速推進的生益科技二期項目投資13億元,是園區延鏈壯鏈的重要之舉,將有力提升九江市電子信息產業的韌性和競爭力。
“上馬項目不能搞‘撿到籃里都是菜’,而是要精準落子,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培育更多‘鏈主型’企業。”九江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戴煒說。
當前,江西正處在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江西省委、省政府創新提出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全力做強做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12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條,推出“鏈主+”模式,支持鏈主企業開放協作配套鏈和供應鏈。
江西各地紛紛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清單化精準招商,招引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扶持鏈主企業加快發展。以九江經開區為例,當地立足電子電器、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推進愛升精密二期、九江石化產業園二期、明陽電路二期等重點產業鏈的二期項目快速落地,新引進產業鏈及配套項目占比達85%,主導產業呈加速集聚之勢。
一個“等地”投資的故事折射營商理念
記者在彭澤縣采訪時,聽說了一家企業“等地”投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江西鑫海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彭澤縣一家從事化學原料制造的企業,前幾年企業一度前往外省擴展生產線。經過幾年對兩地營商環境對比,企業對彭澤縣的發展環境念念不忘。去年以來,企業一直和當地政府溝通,希望批一塊土地建設二期項目,表達了在彭澤擴建項目的強烈愿望。
“我們選擇再次投資彭澤,主要是因為這里的營商環境對企業很友好。”鑫海高分子公司總經理袁天樂說,目前資金已經就位,但由于園區用地指標緊張,企業還在“等地”,期待地塊早日批復。
“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為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彭澤縣將縣營商環境促進中心從議事協調機構升級為專門常設機構,建立“專班專項”調度機制,為企業配備“一對一”幫扶專員,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穩定市場信心、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因素。近日,江西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大會,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上下狠抓惠企政策落實落地,打造規范有序法治環境,著力構建親不逾矩、清不遠疏,公正無私、有為有畏的新型政商關系,不斷提升企業滿意度。
“營商環境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免申即享”“應享盡享”……近年來,江西各地涌現出許多別開生面的政商交流平臺,出臺一系列營商新舉措,政府對企業訴求變“被動受理”為“主動問需”,“面對面”傾聽難題,大大增強企業扎根的信心。
各地工業園區出現的“二期現象”,正為江西的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記者李興文 范帆)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早上忘洗個頭了”,病床上的姚策一邊摩挲著自己短短的寸頭,一邊問鏡頭后的新京報記者,“我這形象還可以嗎?”
姚策正在杭州樹蘭醫院接受治療,副作用之一就是掉頭發。他的肝癌出現了多發性轉移,夜里甚至要靠注射嗎啡止痛。
他對于即將到來的與生母杜新枝的對談有點緊張,又很期待,“我們一直都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聊聊。”
11月3日5時許,杜新枝睡下沒多久便起床洗漱,捧著一束名為“向陽而生”的鮮花,趕往鄭州東站。6小時后,她就可以見到兒子了。
11月3日,杜新枝手捧名為“向陽而生”的鮮花去杭州探望兒子。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攝
今年4月,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媽媽許敏想要“割肝救子”,意外發現姚策并非親生。因醫院工作失誤,將同產房杜新枝、許敏的孩子抱錯,姚策與郭威的人生就此錯換。
“原來幾千里以外還有一個我的兒子”,杜新枝語帶哽咽,母子間缺失的這28年,就像是老天開的一個玩笑,沒能親自照顧姚策長大,她總覺得虧欠孩子很多。
坐在病床邊,杜新枝一直想拉拉兒子的手,但又不好意思。姚策知道后,將一直枕在腦后的手放了下來,像是有點不好意思一樣先調整了一下輸液管,接著垂到床上,拉住了媽媽的手。
“拉著他的手就覺得很安心”,對談過程中,杜新枝幾次哽咽落淚。姚策勸她,同為肝癌患者,不宜太過傷感。
一直以來,姚策都是平和而堅強的,“其實是因為我不愿意把傷感的一面流露出來”。看待生死都很坦然的他,在談起年僅三歲的兒子楷楷時,還是忍不住落淚了。
在姚策的設想中,兒子會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他是嚴父,妻子是慈母,而現在他“不太確定還有多長時間”。杜新枝起身抹去了姚策臉上的淚水,也接過了他這份牽掛和責任,“我會把楷楷培養成像你一樣的男子漢。”
新京報“一起+”對談中,媽媽為姚策擦去眼淚。
以下是姚策和生母杜新枝的對話:
相認
“原來幾千里以外還有一個我的兒子”
姚策:4月30日下午,你趕到九江,第一次看到我是什么感覺?
杜新枝:我之前想得很好,告訴自己要放松,其實當時見面的那種狀態也放松不下來。我就想看看你,但是又覺得不好意思,你長得比我想象中要白。好像是因為有血緣這種關系,非常容易融洽到一塊,就覺得很自然,原來幾千里以外還有一個我的兒子。
我不知道是什么感覺,也不知道是難過,還是高興,高興可能有,終于在我年邁的時候見到兒子了,不開心呢就是你病了嘛。
姚策:在這28年當中,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養的孩子有哪里不一樣或者是被醫院錯抱的?
杜新枝:小時候看不出來,慢慢地長大了,郭威越來越像你爸爸,走路、性格都跟你爸爸一樣。也有人告訴我和你爸,說你們兒子長得那么帥,我就說可能是隨我們兩個的優點。讓我擁有一個這樣的兒子,我感覺是老天爺賜給我的,從來沒有懷疑過。
姚策:你們當時接到我江西父母打來的電話時懷疑是詐騙電話,心里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是怎么辦?
杜新枝:當時懷疑是詐騙電話,我第一時間給郭威打電話,他說這肯定是詐騙電話,你別理他,我也接到電話了,沒事你放心。從小到大,我對郭威就是他說什么話我就很順從的那種感覺,他說了以后我就安心了,現在詐騙電話太多了,我沒多想。
杜新枝:你那個時候還在江西住院,得知這個事情后有什么反應?
姚策:我知道這個事情比較晚,是在新聞上看見的。當時新京報的第一篇報道沒有提到姓名,也沒有配我們的照片,我看完文章后,雖然覺得報道中的事情和自己有無數雷同、無數巧合的地方,但是沒有往自己身上聯想。直到看到第二篇報道,發現里面有一張我的照片,又去翻看第一篇的時候,才覺得原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反正覺得挺意外的,當時整整一個禮拜,不知道腦子里想的是什么,一時間確實沒有辦法把自己跟這種可以說是唏噓的命運聯想在一起。很詫異,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從4月25日看到報道,到和你們見面相處了幾天,從一開始的完全不相信,到后面的相信,從一開始的陌生,到后面我們相處下來慢慢熟悉,這么長時間走過來,我也算欣然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很多東西還是非常奇妙的,血緣也好,親情也好。現在我在感受這份血濃于水的親情的同時,就是努力去治療,把更多情感流露放在治療以后,再來回報你們。
4月30日,姚策與生母杜新枝時隔28年后首次見面。受訪者供圖
病情
“遲到的判決對我是沒有意義的”
姚策:媽,你4月剛做過肝癌手術,復查結果怎么樣?
杜新枝:還算不錯,血的指標都正常,就有一項轉氨酶的指標高,不過沒關系。醫生看核磁共振片子的時候,說我肝部有一個陰影,結果就是個囊腫,還變小了。
姚策:最近作息怎么樣?
杜新枝:晚上睡不著覺,沒有一天能睡著的。白天我就找人說說話,分散一下注意力,晚上如果到12點多還睡不著,就起來吃安眠藥。因為安眠藥有副作用,現在沒有原來作息時間那么按時了。
姚策:咱們倆都是帶病之軀。
我這一次復查的結果不是很好,肺和骨頭都有多發性的轉移。前兩天真是一口東西都吃不下去,完全靠醫院開的營養液來維持。而且感覺更痛了,現在每天都必須靠最少兩粒止痛藥來維持,晚上的時候甚至要靠口服嗎啡或者注射嗎啡來降低疼痛。
之前我有考慮肝移植,現在通過復查和幾個專家的復診,這個階段不能進行肝移植手術。我計劃在杭州調養一到兩個月的時間。
杜新枝:我手機上下載了一些歌曲,想讓你聽一聽,想讓你打開心扉,不要把所有壓力都壓在自己身上。你現在下床走路不方便,我還想著找個輪椅,推你到外面見見陽光,多呼吸點新鮮空氣。
新京報“一起+”對談中的杜新枝。
姚策:當時你們給我郭哥打過疫苗嗎?
杜新枝:因為我本身是一個乙肝攜帶者,所以我特別注意給孩子打針的事情。該什么時候打什么疫苗,當時都是堅持打過來的。孩子大概六七歲的時候產生了抗體,那時候我才放下這塊心病,感覺非常慶幸。
姚策:現在我得了肝癌,當我知道當年醫院可能有這樣一個能夠避免的機會的時候,對醫院也有很大的追責心態。
案件進展怎么樣了?請你幫我把我的身體情況以及個人意愿傳遞給法院,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一個結果,遲到的判決對我是沒有意義的。
杜新枝:昨天我給法官發了個信息,說姚策的身體狀況不太好,請求他能快一點。他說必須要慎重做出判決。法院的人都挺好的,每次見面挺有同情心,也挺善良的。
新京報“一起+”對談中的姚策。
未來
“媽媽,你替我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杜新枝:這28年來,媽媽的腦海里從來沒有你的影子,也沒有親手照顧你成長。這個事情發生以后感覺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你的身體不好我也想了很多,最壞的就是說,我們到另一個世界。
姚策:我們要客觀地看待這個事,命運終歸有安排。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不只在于活著本身,更在于一個人身上的責任和對家庭、對未來的承擔。我更希望不管我們以后怎么樣,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為家庭做自己該做的,這樣才更有意義。
我現在活著其實更多是為了家人,為了孩子,在努力堅持。如果我的孩子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下成長,對他而言是個非常痛苦的事情,對我而言也是個非常痛苦的事。
我的痛苦來源于對孩子未來的擔憂,我希望他能夠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在嚴父慈母的教育下成長,我覺得我能夠教得很好,但是不太確定還有多長時間去做。
姚策:從5月到現在,我們一直都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聊聊。這次你到杭州來有什么安排?我覺得沒有必要一家人都在醫院里待著,圍著我。
杜新枝:你是想什么東西都自己擔著,給我們更多空間,但我們想給你更多的陪伴,陪伴也是一種愛。真正的愛都是給予,而不是索取。
現在對于我們來說什么最重要,兒子最重要,我們圍著你,站在你跟前看著你覺得心里踏實,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會永遠在一起。
這28年來沒讓我見到你,是老天爺給我們開了個玩笑,我覺得虧欠你很多很多。
新京報“一起+”對談中的姚策與杜新枝。
姚策:媽媽,咱們都不太宜過于傷感,對于一個肝病患者來說,情緒要盡量保持平和,你講這個話我現在就痛得不行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傷感的一面,夜深人靜的時候,誰沒有痛苦的時候呢,我也一樣。大家總覺得我在聚光燈下很堅強,其實是因為我不愿意把傷感的一面流露出來。
媽媽,我希望你替我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才是我最希望你們做到的事。我很慶幸現在我多了一個家庭,多了這么多親人,我兒子也多了兄弟姐妹,我相信我兒子會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這是我相對欣慰的地方。
杜新枝:我會盡我最大的力量,培養楷楷,讓他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會把楷楷培養成像你一樣的男子漢。
姚策:現在,孩子是我最大的牽掛,也是我最大的擔憂。我相信,我對他的這份不舍,可以轉化成我戰勝疾病的力量。
新京報“一起+”對談中的姚策與杜新枝。
杜新枝:你現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姚策:其實我的大愿望已經完成得七七八八了,生日會、到河南認祖歸宗、陪我兒子過三歲生日。
2020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份,我希望2021年一切都能從頭開始,每個人都能回到各自相對正常的生活中來,不要再被這件事情過多地牽扯和影響,這是我近階段最大的愿望。
杜新枝:你之前說,等病好了,或者身體狀態好的時候,帶著妻子兒子和我們一起去云南,我一直等著。
姚策:我經常跟我老婆說,如果今生還有機會,我會用余下的時間好好愛她,如果今生沒有機會,我會選擇來世再好好愛她。對你們也是一樣,父母的這份恩情是報答不完的。
我相信,我可以一個一個完成我的心愿。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編輯 劉倩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