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電源應該如何選呢?首先當然還是功率要足夠。如果已經(jīng)確定了要搭配的CPU和顯卡,就可以通過TDP近似算出整機功耗,從而搭配電源;如果還沒有確定硬件,或是考慮到未來升級的需求,可以給電源留出較大的余量。
一般來說,RTX 3060平臺搭配500W的電源,RTX 3070平臺適宜搭配的電源不少于600W,RTX 3080平臺就應該搭配700W的電源了,當然這只是方便大家類比給出的例子,具體功耗還是建議根據(jù)實際硬件計算,要留出一定的余量。
另外要注意的是,選擇電源的功率要看額定功率而不是“最大功率”,因為額定功率指的是電源能夠一直穩(wěn)定輸出的功率,而最大功率是瞬時輸出的功率,所以不能作為依據(jù)。
這種寫最大功率的都是騙你的
除此之外就是電源的效能了,我們常見的電源效能分級是80 POLUS,凡是通過認證的電源,都意味著產(chǎn)品的轉換效率在多數(shù)負載率下達到了80%以上,鈦金牌更是以94%的效能笑傲群雄。
雖然說電源不是以轉換效率論英雄的,但是對于多數(shù)用戶來說,太多的概念和參數(shù)難以看懂,而高效能往往意味著產(chǎn)品的做工和用料都有保障,所以用80 PLUS作為參考也是一種方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電源會標注虛假的80 PLUS認證,其產(chǎn)品并沒有經(jīng)過80 PLUS的認證,還有一些品牌會用相近的標識欺騙不懂的消費者,所以在選購的時候還是要跳線有品牌保障的產(chǎn)品,不會在認證上做手腳,下面我們就來推薦幾款好用實惠的電源。
Tt Smart S 400W 電腦電源是針對輕度游戲平臺打造的一款電源,額定400W功率可以滿足入門到中端獨顯平臺的需求,產(chǎn)品通過80PLUS白牌認證,5年質保也是很好的可靠證明,這款電源售價229元。
航嘉WD500K 金牌500W電腦電源是航嘉為游戲玩家打造的WD系列產(chǎn)品,電源額定功率為500W,經(jīng)過80 PLUS金牌認證,全電壓設計可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使用,單路40A能夠滿足游戲平臺的大電流需求,京東279元的價格值得入手。
振華冰山金蝶550戰(zhàn)斗版電源是一款非常經(jīng)典的產(chǎn)品,其額定功率為550W,經(jīng)過80PLUS金牌認證,并提供5年保固,京東419元秒殺價也是值得入手的好價。
海韻游戲酷核CORE GX650電源是為游戲玩家打造的一款全模組產(chǎn)品,這款電源額定功率為 650W,經(jīng)過80PLUS金牌認證,全模組線材可以打造更加清爽的背線效果,七年質保更加穩(wěn)定可靠,搭配智能溫控功能可以有更好的靜音和散熱表現(xiàn)。
(7896855)
模組主機電源
很多有過Diy攢機經(jīng)驗的玩家一定對“主機電源”這個硬件不陌生,它作為一臺電腦的核心硬件,起到了為所有硬件包括顯卡、主板、散熱風扇、硬盤的供電作用。同時,電源產(chǎn)品的價格也差別很大,涉及到的主要參數(shù)包括額定功率、轉換效率、模組設計等等。
而今天要講的“電源規(guī)范”并不是上述提到的某一個技術點的變革,而是整個電源設計就要翻入下一個時代了,它肯定也會影響到周邊與之搭配的硬件設計,如主板、散熱風扇的供電設計等等。
ATX目前標準下電源的供電接口
先來聊一聊目前已經(jīng)是絕對主流的“ATX”電源規(guī)范,該規(guī)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電源結構標準,是英文(AT Extend)的縮寫。ATX電源規(guī)范在近30年中也在不斷進化,先后經(jīng)歷了ATX1.1、ATX2.0、ATX2.03和ATX 12V等階段。
1000W電源的輸出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電源遵循ATX 2.03的標準的也已經(jīng)比較少,更多的是ATX 12V標準。以最新的ATX12V標準為例,電源分別提供了+12V、+5V和+3.3V電壓,其中,+12V為CPU、顯卡和主板部分功能供電。而諸如內存、硬盤或者RGB燈光則需要用到3.3V或者5V的供電能力。
ATX12V電源規(guī)范下的供電變化情況
聽到這里,可能很多人已經(jīng)暈了,什么3.3、5、12,為了大家更加通俗的理解,我們將電腦供電比喻成為“后廚”,在后廚當中,電源就是“切菜師傅”,切菜師傅提供三種不同的加工方式:切片、切段、切條。在現(xiàn)有的標準下,切菜師傅每天都在從事這三項工作,并且同時進行。
而電腦上的硬件,如顯卡、CPU、主板,它們只需要各取所需,然后炒菜即可。電腦從90年代發(fā)展至今,出現(xiàn)了一種情況是:小功率需求減少,大部分主要硬件的功率都在提升。
硬件的功率提升,對電源的輸出要求也在提升
也就是說,愿意吃片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對于切菜師傅切片的能力要求也就越來越強。以目前的頂級顯卡RTX 2080ti為例,它的最大功耗達到了260W,在5V和3.3V標準下,很難滿足它的供電需求。另外,目前頂級消費級CPU如AMD R9 3950X,標稱的TDP也達到了105W,這還不包括超頻等情況,同樣有著很大的供電量需求。
因此,12V的供電需求在不斷增長,而Intel推出的最新ATX12VO電源規(guī)范,其中的“O”就是“Only”的縮寫,也就是說在最新的電源規(guī)范中,12V迎來了“大一統(tǒng)”,換句話說,這次后廚不需要3個切菜師傅了,只保留一個切菜師傅,所有的周邊硬件想要炒菜,只能選它切的“片”。
全新的電源規(guī)范
前面也提到了,現(xiàn)在12V在電腦整個供電系統(tǒng)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CPU、顯卡和主板大部分功能均是12V供電的,那么,其他的硬件情況呢?比如硬盤,很多3.5英寸機械硬盤目前需要用到的電壓是+12V、+5V和+3.3V,其中+12V是供給電機使用,+5V和+3.3V則是主控電路使用。
另一個電腦的主要硬件:內存,實際上也是由主板供電中的3.3V驅動的,是通過3.3V電路再進行轉換,轉到工作的1.5V、1.35V。此外,使用SATA接口的固態(tài)硬盤很多也使用到了5V和3.3V的供電,只有近兩年興起的PCI-E接口m.2硬盤則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轉換問題。
大功率充電頭的供電檔位,和電源有很高的相似度
實際上,有一個大家更加熟知的行業(yè)也在近兩年經(jīng)歷著“功率革命”,那就是移動設備的充電功能,同樣是將220V接入,并轉換為輸出功率,而移動設備的廠商則堅持了“多頭并進”的態(tài)勢。在多個快充標準中,最為熟悉的應該就是高通的QC標準,這是一套很明顯的以高電壓、低電流提供大功率的思路,QC2.0和3.0都提供了12V的檔位支持。
而近兩年開始異軍突起的還有另一股勢力,也就是USB- Power Delivery,也就是USB PD快充協(xié)議,它是由USB-IF組織制定的一種快速充電規(guī)范。它同樣提供了高電壓輸出的能力,目前市面上常見的65W、45W,都達到了12V甚至20V的高電壓。所以從各行各業(yè)來看,只要對功率有需求,提升電壓基本都是必經(jīng)路線。
全漢此次展示的電源產(chǎn)品
電源作為電腦的核心供電部件,它的改變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在今年的CES 2020上,全漢就展示了第一款采用ATX12VO電源規(guī)范的產(chǎn)品,這款電源型號為FSP500-30AKB,砍掉了3.3V和5V的供電,采取了3路12V輸出,分別可以輸出20A、25A及1.5A電流,最大功率490W。
至此,ATX12VO電源規(guī)范完成了與大眾的首次見面,不過在展臺上既沒有配套的產(chǎn)品,也沒有相關的具體參數(shù)。對于電腦中的CPU和顯卡,完全不用擔心新標準帶來的問題,因為他們早就采用了12V的供電。對于硬盤,可能會采用轉換電壓或重新設計控制電路來解決,而這場變革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會落實在主板上。
主板目前的24pin插口,將是新規(guī)范取締的第一個部件
要知道,主板目前使用的20pin或24pin插槽當中,5V和3.3V都是必不可少的供電能力,它驅動的就是功耗很低的硬件,如I/O芯片以及外圍電路,另外就是內存,還有常見的USB接口(不包括Type-C)在現(xiàn)有的硬件環(huán)境下,很難做到12V的統(tǒng)一供電,這時,為了過渡,要么就是主板承擔電壓轉換的任務,換句話說,主板將電源原本的3位“切菜師傅”再次招攬回來,自己組建后廚分配食材。
或者另一一種情況,就是所有硬件廠商全部轉為12V標準,不僅包括主板設計,還包括外設、附件等等。從短期來看,新的電源規(guī)范不會改變現(xiàn)有的硬件市場,因為有很多需要重新設計、再次統(tǒng)一的問題。而且PC的迭代速度也很緩慢,這也影響到了相關標準的應用,比如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的USB3.0,它的規(guī)格是2008年11月發(fā)布的,直到現(xiàn)在,很多主板仍舊沒有做到全部布置該接口。
但從長期來看,新的標準帶來的12V高電壓與更大的功率,實際上為更多電腦硬件提供了可能,供電的上限提升,也會突破外設的設計瓶頸,比如通過最高100W的PD協(xié)議支持,你的鍵盤也可以變成一個“小型計算機”使用,硬盤也可以配置更大的緩存能力以及更為復雜的控制結構等等,雖然很遙遠,但也值得期待。(本文首發(fā)鈦媒體,作者、攝影/鄧劍云,編輯/項歐)
diy裝機最關鍵的就是配件兼容性的問題,其中電源搭配是很多新手用戶最犯難的,cpu,主板,顯卡什么的都選好了,最后卻不知道該用多大功率的電源才合適。因此本文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關于電腦電源功率的計算公式。
其實本站在之前就為大家介紹過關于怎么選擇電源功率的方法,不過那個方法不是很精確。就拿intel處理器來說吧,不同代數(shù)的cpu,即便是功耗相同,其對應供電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下面是intel官方公布的不同代數(shù)處理器對于12V供電的要求
根據(jù)英特爾公布的相關信息,同為TDP 95W的產(chǎn)品,第6、7代酷睿處理器對應的+12V CPU供電只需要持續(xù)16A、峰值18A的供電,但第8、9代酷睿處理器就將相應的要求提升到了持續(xù)22A、峰值29A,即便是TDP 65W的第8、9代處理器,其供電需求也已經(jīng)高于了TDP 95W的第6、7代酷睿處理器。
而到了第10代酷睿處理器,其對+12V CPU供電的需求是更高了,因為第10代酷睿處理器已經(jīng)沒有了TDP 95W的檔次,而是直接以TDP 125W作為了替代,需求是持續(xù)26A、峰值34A的電流;而TDP 65W的第10代酷睿處理器在供電需求上也比第8、9代的更高,是需要持續(xù)23A、峰值30A,這已經(jīng)比后者的TDP 95W產(chǎn)品還要略高一些了。
所以我們要想更準確的計算cpu的功耗,就要根據(jù)上表提供的信息,然后配上公式來講計算。
1、電腦電源功率計算公式第一步:先計算出cpu所需的功耗
下面開始敲重點了,以第10代酷睿處理器供電需求,這意味其TDP 65W的處理器需要電源在+12V供電上起碼要有持續(xù)12V×95%×23A≈263W、峰值12V×95%×30A=342W的功率(乘以95%是因為電壓允許有±5%的偏離度,計算時按照-5%計算),TDP 125W的處理器則需要電源+12V供電起碼有持續(xù)12V×95%×26A≈297W、峰值12V×95%×34A≈388W的功率。
當然這個時候我們只是計算出了cpu所需要的功率,接下來還要把顯卡的功率加上,因為顯卡也是很重要的+12V供電對象,而且要求絲毫不遜色CPU。
2、電腦電源功率計算公式第二步:再確定顯卡的功耗
顯卡的功耗就沒有cpu那么復雜了,我們這里簡單列舉幾款顯卡的實際功耗(以FE版本或公版為準),主流級的RTX 2060/2070/2080/2080Ti在實際滿載功耗是160W、180W、230W、260W左右,RX 5700、5700 XT顯卡的滿載功耗則是170W、220W左右,換句話說對于主流級平臺,你需要留出不低于200W的功率余量供顯卡使用,對于高端和旗艦級平臺,你需要留出不低于300W的功耗余量供顯卡使用。
3、電腦電源功率計算公式第三步:確定主板、硬盤、內存所需的功耗
除了cpu和顯卡這兩個用電大戶之外,主板、內存、硬盤也會有一定的功耗,不過這幾個配件的功耗非常低,一般情況下它們加起來的總和不會超過30W-50W。
4、電腦電源功率計算公式第四步:把前邊1、2、3步驟的功耗相加
最后我們把前邊1、2、3步驟的功耗相加就能得出整個平臺的總功耗了,比如你計算出來的平臺總功耗是580W,那么選擇一款600W的電源就可以了。(因為我們計算出來的都是配件的峰值功率,所以選擇的電源瓦數(shù)只要大于計算出來的功率即可,除非你是要考慮超頻,那么就要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定的余量)
十代酷睿平臺電源搭配舉例說明:
為了幫助大家消化電腦電源功率計算公式,我們就來舉一個示例:
cpu是i7-10700,顯卡是RTX2070。
i7-10700屬于intel第十代處理器,從i7-10700的參數(shù)里可以知道,它的標稱功耗是65W。
i7-10700屬于第十代處理器,結合本文最開始給出的那幾張圖表,第十代65W處理器所需的12V峰值電流是30A,那么就是12V×95%×30A≈342W
RTX2070顯卡的實際滿載功耗是180W,再加上主板、內存、電源總共50W的功耗,最后得出的平臺總功耗就是342W+180W+50W=572W。因此對于這套平臺來說,我們選擇600W的電源最為合適。
總結:最標準的電腦電源功率計算公式 十代酷睿電源搭配建議
本文這篇關于電腦電源功率計的算公式相對來說是比較標準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明白,如果還是很懵的話也可以看看我們之前寫另一篇文章《電腦電源功率怎么計算?電源功率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