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與應用(陸軍工程大學) 中國大學mooc答案100分免費版第1講 概論(106分39秒,11視頻) 第一講 單元測驗
1、 以下哪一項不屬于計算機網絡的主要特征。
答案: 交換機和路由器
2、 關于數據傳輸速率和信號傳播速率,以下哪一項是正確的。
答案: 數據傳輸速率與信號傳播速率之間沒有必然關系
3、 以下哪一項應用是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應用。
答案: VOIP
4、 以下哪一項不屬于移動互聯網的實現基礎。
答案: 交換機和路由器
5、 以下哪一項不屬于物聯網的實現基礎。
答案: APP
6、 以下哪一項不是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因素。
答案: 多種應用
7、 以下哪一項不是電路交換的特征。
答案: 兩兩終端之間可以同時通信
8、 以下哪一項不是分組交換的特征。
答案: 互連多條物理鏈路的結點
9、 以下哪一項不是有關虛電路交換方式的正確描述。
答案: 某條虛電路對應的轉發項只給出該虛電路經過的兩個端口之間的關聯
10、 以下哪一項關于動態建立虛電路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建立兩端之間的虛電路就是建立兩端之間的信道
11、 關于分組交換網絡端到端傳輸路徑,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端到端傳輸路徑是固定的,不能通過修改轉發表改變端到端傳輸路徑
12、 以下哪一項不是有關數據報交換方式的正確描述。
答案: 轉發項給出傳輸路徑經過的兩個端口之間的關聯
13、 關于虛電路交換方式和數據報交換方式,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數據報交換方式,終端間傳輸的有著相同源和目的地址的分組不會錯序
14、 以下哪項關于局域網和廣域網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局域網傳輸速率遠大于廣域網
15、 因為以下哪一項原因,使得瀏覽器與終端接入的方式無關。
答案: 分層屏蔽了底層的差異
16、 關于計算機網絡,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計算機之間通信必須遵循TCP/IP
17、 以下哪一項關于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OSI體系結構是唯一的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8、 以下哪一項不是分層結構的好處。
答案: 提高系統整體運行效率
19、 如果分層結構的最底層為1層,對于分層結構中的n層和n+1層,以下哪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n層功能與n+1層功能之間沒有關系
20、 以下哪一項關于OSI參考模型的描述是不正確的。
答案: OSI參考模型的每層可以使用上層提供的服務
21、 在OSI參考模型中,同一結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以下哪一項實現通信過程。
答案: 接口
22、 以下哪一項關于OSI體系結構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網絡中不同的主機可以有不同的層次
23、 對于OSI體系結構中的數據鏈路層,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數據鏈路建立過程與物理鏈路無關
24、 關于第2層設備,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第2層設備可以互連任意不同類型的傳輸網絡
25、 OSI體系結構中,以下那一層是直接為會話層提供服務的。
答案: 傳輸層
26、 OSI體系結構中,以下那一層是自下而上第一個提供端到端傳輸服務的。
答案: 傳輸層
27、 OSI體系結構中,以下那一項功能是由應用層的相鄰層實現的。
答案: 數據格式轉換
28、 TCP/IP體系結構中網際層提供的是以下哪一種服務。
答案: 無連接不可靠數據報服務
29、 以下哪一項關于TCP/IP網絡接口層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網絡接口層定義了標準的鏈路層和物理層協議
30、 以下哪一項關于TCP/IP傳輸層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建立傳輸層連接需要建立進程間數據傳輸路徑
31、 以下哪一項不屬于協議的三個要素。
答案: 實體
32、 以下那一層只與終端有關。
答案: 傳輸層
33、 以下哪一項不是逐層封裝的原因。
答案: 物理層實現二進制位流傳輸功能
34、 對于封裝過程,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TCP報文成為MAC幀的數據
第2講 數據通信基礎(78分53秒,10視頻) 第二講 單元測驗
1、 關于信道,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構成同一信道的多段線路可以有不同的傳輸速率
2、 以下哪一項是數字通信的優勢。
答案: 信號容易再生
3、 關于模擬信號,以下哪一項是錯誤的。
答案: 傳輸模擬信號的信道比傳輸數字信號的信道有著更高的帶寬要求
4、 對于編碼,以下哪一項是錯誤的。
答案: 編碼是實現高傳輸速率的前提
5、 對于調制,以下哪一項是錯誤的。
答案: 調制后的信號是單一頻率的載波信號
6、 如果數據傳輸速率為,采用16種不同相位的移相鍵控調制技術,則波特率為()。
答案: 1200
7、 如果某個無噪聲信道的帶寬是,采用16種不同相位的移相鍵控調制技術,則最大碼元傳輸速率為。
答案: 8k
8、 檢錯和重傳適合的傳輸環境是()。
答案: 小概率、隨機傳輸錯誤
9、 序號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 避免接收端重復接收分組
10、 以下哪一項是實現全雙工通信必須的。
答案: 兩根光纖
11、 關于點對點信道,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一般由同軸電纜構成點對點信道
12、 關于廣播信道,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可以用兩條廣播信道實現三個以上終端之間的全雙工通信
13、 關于數字信號,以下哪一項是錯誤的。
答案: 對傳輸數字信號的信道沒有帶寬要求
14、 以下哪一項與信號失真無關。
答案: 信道是超導體
15、 以下哪一項是數字信號可以再生的原因
答案: 信號幅度只有有限離散值
16、 指得是。
答案: 256種不同的信號狀態
17、 如果某個無噪聲信道的帶寬是,采用16種不同相位的移相鍵控調制技術,則數據傳輸速率為。
答案:
18、 無噪聲信道上傳輸單一頻率正弦信號會引發。
答案: 信號衰減
19、 如果想要在PSTN用戶線上取得較高傳輸速率,一般不采用調頻技術,其原因是。
答案: PSTN用戶線帶寬窄
20、 假定信道帶寬為4kHz,S/N=1000,則最大傳輸速率為。
答案: 39.
21、 假定信道帶寬為4kHz數字通信技術課后答案,S/N=1000,信號狀態數為16,則最大波特率為。
答案: 9.9672k
22、 糾錯碼適合的傳輸環境是。
答案: 大概率、單位傳輸錯誤
23、 關于光纜優點,以下哪一項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容易安裝
24、 單根同軸電纜最好情況下只能實現。
答案: 半雙工通信
25、 以下哪一項是同軸電纜優于雙絞線纜的地方。
答案: 帶寬高
第3講 以太網(148分54秒,14視頻) 第三講 單元測驗
1、 以下哪一項不是以太網的主要技術特征。
答案: 高速
2、 關于曼徹斯特編碼的作用,以下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
答案: 在數據中攜帶發送時鐘信息
3、 如果圖所示是-T網卡接收到的信號波形,則該網卡接收到的比特流是。
答案:
4、 關于總線形以太網,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對應的以太網標準是-T
5、 對于總線形以太網,以下哪一項關于沖突的描述是正確的。
答案: 發送完MAC幀中前64B信息沒有檢測到沖突,表明不會發生沖突
6、 以太網MAC幀屬于以下那一層協議數據單元。
答案: 數據鏈路層
7、 關于MAC地址,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可以有2^48個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8、 關于快速以太網與傳統以太網的幀結構,以下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
答案: 完全相同
9、 總線形以太網發送時鐘頻率與接收時鐘頻率的關系是。
答案: 允許存在誤差,但誤差在可調節范圍內
10、 中繼器互連的兩段線纜可以是。
答案: 不同傳輸媒體的兩段線纜
11、 集線器和中繼器屬于那一層設備。
答案: 物理層
12、 CSMA/CD算法的主要功能是。
答案: 解決終端爭用廣播信道的問題
13、 關于沖突窗口,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不同傳輸速率標準的以太網所對應的沖突窗口是一樣的
14、 MAC幀存在最短幀長的原因是( )。
答案: MAC幀發送時間至少是沖突域兩端之間信號傳播時間的兩倍
15、 以太網的最大傳輸單元(MTU)是。
答案: 1500B
16、 以太網MAC層提供的服務是。
答案: 無連接的不可靠傳輸服務
17、 關于CSMA/CD算法,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一旦開始發送數據,就一定將數據完整發送
18、 以下哪一項不是以太網采用稱為截斷二進制指數類型的后退算法的原因。
答案: 算法簡單
19、 在一個采用CSMA/CD的網絡中,傳輸介質是一根完整的電纜,傳輸速率為1Gbps,電纜中的信號傳播速率為(2/3)c(c=3×108m/s),若最短幀長減少800b,則相距最遠的兩個站點之間的距離發生以下哪一項變化。
答案: 減少80m
20、 關于沖突窗口,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最壞沖突情況是指相鄰兩個終端之間發生沖突的情況
21、 當終端接收到長度小于64B的MAC幀時,以下哪一種操作是正確的。
答案: 丟棄該MAC幀
22、 快速以太網的傳輸速率比普通以太網提高了10倍數字通信技術課后答案,快速以太網的沖突域直徑是。
答案: 縮小了
23、 以下哪一項關于CSMA/CD算法的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總線吞吐率隨著負荷的增加而增加
24、 限制沖突域直徑的因素是。
答案: MAC幀長度和沖突域直徑之間存在相互制約
25、 根據CSMA/CD工作原理,下述情況中需要提高最短幀長的是。
答案: 沖突域最大距離不變,網絡傳輸速率變高
26、 關于集線器,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連接到集線器上的多個結點不能同時接收MAC幀
27、 關于集線器,以下哪一項描述是錯誤的。
答案: 集線器可以擴大沖突域直徑
28、 集線器主要應用于以下哪一種拓撲結構。
答案: 星形
29、 以下哪一項不是網橋實現交換到無限的因素。
答案: 提高沖突域直徑
30、 以下哪一項不是網橋接收到MAC幀后,對MAC幀進行的操作。
答案: 修改MAC幀的源和目的MAC地址
31、 交換機上連接三臺終端,分別是終端A、終端B和終端C,假定交換機初始轉發表為空,如果終端A先向終端C發送一幀MAC幀,然后終端C向終端A回送一幀MAC幀,則分別接收到這兩幀MAC幀的終端是。
答案: {終端B,終端C}和{終端A }
32、 實現兩個相距2km的交換機端口互連,需要采用以下哪種連接方式。
答案: 單段采用全雙工通信方式的光纜
33、 下面哪一項不是用網橋分割網絡帶來的好處。
答案: 減少廣播域的范圍
34、 一臺交換機具有12個10/電端口和2個光端口,如果所有端口都工作在全雙工狀態,那么交換機總帶寬應為。
答案: 6.4Gbps
35、 如圖所示的以太網中有多少個沖突域。
答案: 5
36、 如圖所示的以太網中有多少個沖突域。
答案: 7
37、 網橋工作原理要求交換式以太網只能是。
答案: 樹形結構
38、 關于交換式以太網,以下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
答案: 數據報分組交換網絡
39、 如果網橋通過端口x接收到源MAC地址為S,目的MAC地址為D的MAC幀,以下哪一個操作是錯誤的。
答案: 如果MAC表中找不到目的地址等于D的轉發項,丟棄該MAC幀
40、 如果網橋通過端口X接收到源MAC地址為S,目的MAC地址為D的MAC幀,R=(MAC地址,端口,定時器)是轉發項,其中定時器給出轉發項沒有更新的時間,因此,新創建轉發項的初始定時器值為0,以下哪一個操作是錯誤的。
答案: 如果MAC表中找不到MAC地址等于D的轉發項,增加轉發項(D,X,0)
41、 關于網橋,以下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
答案: 網橋是數據報交換設備
上方為免費預覽版答案,如需購買完整答案,請點擊下方紅字:
點擊這里,購買完整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