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5日上午,我收到了京東發來的短信,內容大概是已經成功入職,并且給相應的賬號密碼登錄軟件。
接著,Q群上管理員就會通知大家下載好京東ME的軟件,京東ME軟件是手機端的,電腦端的話要等到正式上線時管理員才會給到相應的鏈接下載哦~
下載好京東ME軟件后,還要加入群聊,加入群聊的方法很簡單滴,1.憑短信通知的賬號密碼登錄后點擊右上方的+號;2.添加好友(輸入管理員提供的群聊號碼);3.點擊添加即可;4.成功加入群聊后,在消息上就會看到這個群聊的信息。
下載京東ME軟件是為了后續的培訓做準備,培訓可以選擇在線聽課或者看會回放。培訓完了之后就進行考試,考試內容大概是選擇題,我估計多數以情景對話,讓你選擇正確的操作方法或回應客戶等。
接著還要弄一個:電子簽!!管理員會在群上通知并指引大家下載京東HR電子簽(就是電子簽合同),大家根據操作就可以完成了,整體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Q群上是禁言的,大家遇到問題可以通過京東ME的群聊或者管理員發出來的臨時會議鏈接進行提問)
新發現一種“虛假征信詐騙”,騙子竟用上了“國家反詐中心”App短信驗證碼進行詐騙!
11月1日,溫州工程師小周接到170開頭(虛擬運營商)的詐騙電話,對方自稱是京東金融工作人員,稱小周在京東金融有一筆教育貸款額度,需要注銷賬戶,不然會影響征信,騙子利用國家反詐中心的驗證碼“包裝”成是當前驗資(實際是轉賬金額)業務的官方驗證碼,迷惑小周,小周最終被騙40萬元,其中11萬是他從網上貸的貸款。
騙子謊稱驗資,實際是轉賬
1、騙子來電自稱是京東金融工作人員,說受騙人在京東金融有一筆貸款額度沒有用過,需要注銷掉,不然會影響征信。
2、通過讓受騙人找京東App里面一個不存在的功能,利用App沒有但網頁上有為由,引導打開詐騙網頁,該網頁為“京東商城.com”中文域名——其實是釣魚網站,除了“假客服”入口,其他所有鏈接和頁面設計均與官方網頁一模一樣。
3、騙子向受騙人展示紅頭文件以及工作證件,以此獲取信任,后要求下載屏幕共享會議APP。受騙人隨后下載“中國移動-云視訊”以及“樂播投屏”。
4、通過下載網絡軟件,就不再通過電話交流,并要求受騙人在手機撥號界面輸入一串代碼,此串代碼是呼叫轉移,以此阻斷96110的電話勸阻。
5、騙子要求關閉各種銀行,信用卡,網絡貸款,但需要通過轉賬才能證明有額度,才能再關閉。對方的話術將“轉賬”包裝為“清空額度、驗證流水”。整個反復貸款操作的流程均在對方引導下,由受騙人刷臉驗證完成,符合放款方的一切流程。
6、受騙人持續收到“國家反詐中心”App的驗證短信,這是騙子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在登錄界面填上受害人的手機號,請求驗證碼登錄一次,這樣就會有一個驗證碼發到受騙人的手機上,騙子謊稱是當前驗資(實際是轉賬金額)業務的官方驗證碼,用來迷惑受騙人轉賬。
因為國家反詐中心App驗證碼短信的內容僅顯示驗證碼,沒有顯示其他內容,也沒有提示正在登入或辦理其他業務,受騙人對此疏忽大意,信以為真。
7、受騙人從京東商城官方App獲取的對方收款賬號,騙子利用京東商城官方App對發票抬頭的綁定沒有做驗證,可以綁定一個虛擬單位的特點,遠程修改這個虛擬單位的信息,達到綁定一次發票抬頭,反復修改收款賬戶的操作,再配合“國家反詐中心”的驗證碼,將轉賬操作包裝為驗資業務,受騙人看到每次都是從京東APP里面獲取的信息,因此也就放下了戒備。
8、直到受騙人被騙光,斷開網絡連接,蔡如夢初醒。
當前,詐騙團伙早已公司化運行,騙子話術極其專業,時刻掌握推進節奏,各大銀行、小貸的操作方法更是滾瓜爛熟,配合屏幕共享App,仿冒網站,國家反詐中心驗證碼,京東商場官方APP漏洞等各種條件,讓人防不勝防。
大家一定要多加警惕!
來源:溫州防詐騙、昆明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來源: 掌上春城
日,話題#關曉彤 植物肉#登上熱搜,焦點主要是關曉彤在分享吃植物肉餃子的視頻時,由于只有咀嚼沒有吞咽的動作,被網友質疑是假吃。隨后,#關曉彤工作室否認吃播假吃#再度登上熱搜。
兩個熱搜引發了網友們關于“不吃真肉吃植物肉”是否是交“智商稅”的大討論。
公開資料顯示,人造肉分為植物肉和培養肉兩類。伴隨著資本的注入和市場的開拓,目前,人造肉產品已經漸漸走上國內消費者的餐桌,但是對于這款產品,仍存諸多爭議。
金字火腿、美盈森等公司的多款人造肉產品已上市
消費者:“吃起來與肉的相似度不超過5成”“價格小貴”
“人造肉”這個詞近幾年開始在國內大火,早在2019年5月初,美國一家名叫Beyond Meat(別樣肉客)的公司上市首日股價飆升163%,點燃市場熱情。這家公司主要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做原料,能制作出從外觀、口感上都非常仿真的“人造肉”,最后成品素食漢堡、素食香腸等產品。
于是,當年“五一”假期過后,A股市場的“人造肉”概念股橫空出世。
伴隨著資本的注入和市場的開拓,目前,人造肉食品已然走上國內消費者的餐桌。
2019年10月7日,金字火腿生產的牛肉味植物肉餅在金字火腿天貓旗艦店上架預售,預售份數為1000份。據金字火腿介紹:“公司選擇在線上平臺進行預售的目的,主要是進行產品測試,收集用戶對植物肉產品的評價與意見,從而對產品進行改進。至2019年10月10日,平臺預售的下單數量為3人共 12 份,數量較少。”
2020年5月13日,金字火腿表示:“公司推出的植物肉產品具有零膽固醇、低抗生素、低熱量等特點,符合健康、環保、綠色的消費趨勢,是公司的未來業務重點,公司將持續培育,在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兩個方面加以努力。在產品方面,公司不斷創新,接下來推出更多適應國人口味的新產品。”
同年11月5日,美盈森在無錫舉辦“新產品?新經濟——植物蛋白食品發展趨勢主題論壇暨美盈森新產品品鑒會”,本次參與品鑒的產品為美盈森與江南大學《技術合作協議》項下相關研究成果,包括plantmeat牛肉漢堡(牛肉味人造肉餅)、plantmeat雞柳(植物蛋白雞柳)等系列產品。
目前,美盈森的人造肉產品已在天貓、淘寶、京東、抖音、拼多多等多家線上平臺銷售。
那么,人造肉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了嗎?
一位購買過星巴克人造肉產品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吃起來與肉的相似度不超過5成,介于一種如果有人告訴你這是肉,你會懷疑但也不好反駁的狀態,結構松散,有豆味。吃完陷入空虛,得不到肉食動物的滿足感。這個仿制水準之下,如果價格顯著低于真肉還可以日常替代,否則不值得,除非是素食者。”
和上述消費者一樣,也有不少人反映市場上的人造肉產品“豆兒味濃,不像真肉”“價格小貴”等。
不過,仍有一些消費者給予人造肉部分認可,乃至贊賞,“在口感方面還略遜動物肉,但已經很接近了”,“味道跟葷的一樣,愛吃肉的人可以嘗嘗”……
“人造肉在中國市場上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比我們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齋飯中的素雞素鴨之類的食品的影響要大得多。現在中國蛋白質飲料市場上,牛奶雖然是主打產品,但豆奶、核桃奶、椰奶、巴旦木奶、燕麥奶等植物奶仍然占據了重要的一席。”高綱咨詢分析師高海平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高海平說:“人造肉理論上無膽固醇、無飽和脂肪,不含藥殘,低熱量,這些對于傳統的動物肉來說,都是招招致命,賣點很足。當然,人造肉即使在美國仍處于早期階段,在技術上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營養健康等方面個別企業還有功課需要做。”
“美國人造肉第一股”別樣肉客已在華建廠,國內玩家山東赫達等積極布局
Beyond Meat也被稱為“美國人造肉第一股”,2020年4月,別樣肉客決定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同年9月9日,別樣肉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Beyond Meat, Inc.的全資子公司別樣(嘉興)食品有限公司宣布與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達成協議,擬在開發區內設計和發展生產設施,包括一座采用最先進技術的生產設施,以在中國采用“Beyond Meat”品牌生產植物牛肉、植物豬肉和植物雞肉等植物肉產品,“生產設施將要入駐的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上海,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商業價值。”
對于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原因,別樣肉客中國區總經理陳美瑜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中國人口眾多,對植物蛋白產品的興趣也很濃厚。這對于別樣肉客來說是一次獨特的良機,讓我們有機會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可持續的植物蛋白產品選擇。”
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Beyond Meat在上海周邊設廠,一方面將喚醒大量的潛在消費者,為人造肉培育了市場;但另一方面,說明國外企業在中國市場上角逐的激烈程度大幅提升了。“這是一個鲇魚,將加快中國人造肉產業優勝劣汰的過程。”
國內人造肉企業也不甘落后,積極入局和深入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0年11月,山東赫達宣告擬設立參股公司,旨在加快推進食品級纖維素醚在植物蛋白人造肉領域的應用。
“隨著人造肉概念的興起,大豆素食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喜歡素食的群體不斷增加,利用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滿足營養需求,該類產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公司計劃在現有技術及產品的基礎上,借助科研院所的成果,開展植物蛋白人造肉工藝技術開發,進一步提高植物蛋白人造肉產品的口感、香味、保油性等特性。植物基蛋白肉、細胞培養肉的技術路線不同,我們的方向主要還是植物基蛋白肉。”今年3月,祖名股份對投資者稱。
今年4月,東寶生物公開表示:“公司人造肉休閑食品類產品已完成研發,目前小型生產線配套已經完成,正在試運行和辦理生產許可證階段;已啟動人造肉休閑食品品牌、銷售等前期工作,后續還將繼續研發紅燒肉、西式快餐產品,打造全營養系列的人造肉產品。”
人造肉市場前景如何?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人造肉一定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目前它處于導入期的初期階段,我預計,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3年之后,這個行業的消費人群會不斷疊加,身處這個行業的公司也會迎來高速發展。”
根據Marketsand Markets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關于人造肉,市場上也有諸多疑問,比如,人造肉好吃嗎?對此,有營養師分析,“我們平時吃到的肉之所以有那樣的口感,質地、顏色、風味等等里面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復雜的一些生化反應,這些短期之內人造肉想要實現,是非常困難的。”
相比真吃肉,人造肉有哪些優勢?川財證券分析師認為:“首先人造肉可以有效減輕畜牧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節省大量的土地、糧食作物、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假設全世界10%的動物肉由人造肉取代,將節約1.76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86億立方米用水。其次人造肉具有零膽固醇、低脂肪和少量膳食纖維等優勢,可以避免過度的肉類攝入所引發的各類疾病,符合健康消費的飲食觀點。最后人造肉有利于解決中國肉制品的供求不平衡狀況,緩解肉類農產品供應的壓力。”
由此,一個新的疑問誕生,人造肉的崛起會給動物肉市場帶來多大沖擊?
2021年5月,牧原股份稱:“公司認為,目前人造肉產業的發展暫時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公司沒有其他動物蛋白的產業布局計劃和進軍國際市場的規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項玲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