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線是我們基本每天都會用到的產品,通常會用在充電、數據傳輸、視頻傳輸等場景。同軸科技近期推出了一款 60W 10Gbps數據線,采用第二代同軸線,線身采用了多根細導體絲,使得線材更柔軟耐用,直徑、體積重量和也遠小于市面上的同類線材,收納攜帶更方便。
性能方面,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支持20V3A 60W電力傳輸,以及 USB 3.2 Gen2 10Gbps數據傳輸能力,且支持4K 60Hz視頻傳輸,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條線的實際表現吧。
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 線身采用TPE材質外被,擁有良好的柔軟性、彈性與耐磨特性。
數據線的端子外殼外殼采用鋁合金材質包裹,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與線身連接處為模內注塑成型工藝,加厚處理,更耐彎折、拉扯。此外端子外殼上還印有“60W”、“10Gbps”等字樣。
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的 Type-C 端子內部為特制 PIN 腳設計。
數據線采用第二代同軸線,將帶有雙層屏蔽和高分子材料的鐵氟龍包裹在線身上,相比于傳統的絞線加工技術,它可以在高頻差分信號時降低干擾,輸出的損耗也更低;另外線芯采用了多根細導體絲,使得線材直徑更小、更柔軟,重量和體積也更小,方便收納攜帶。
通過 POWER-Z KM003C 測試儀讀取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 E-Marker芯片信息,實測線材支持20V3A 60W 電力傳輸和 USB 3.2/USB4 Gen2(10Gb、20Gb)數據傳輸能力。
線身直徑實測約為2.34mm,遠小于市面上其他常見線材。
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長度約為52cm。
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重量約為13g。
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的實際充電功率表現如何,是否如描述一致呢?
使用蘋果140W充電器+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對iPhone 15 Plus手機進行充電,實測當前手機輸入端功率為8.45V 2.94A 24.83W。
使用蘋果140W充電器+同軸科技60W10Gbps數據線對 MacBook Pro 13 M2筆記本進行充電,實測當前筆記本輸入端功率為20.12V 2.76A 55.61W。
使用蘋果140W充電器+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對Anker 737充電寶進行充電,實測當前充電寶輸入端功率為20.11V 2.91A 58.45W,實測最高支持60W PD快充。
下面將使用綠聯USB4硬盤盒內部裝載致態Ti600 固態硬盤,使用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分別連接三臺不同的迷你主機和MacBook Pro 16 M1 Max進行實測傳輸速率。
測試采用的是2020款Mac mini,8G+512G配置,采用Apple M1處理器和8核圖形處理器,機器配備了一個雷電/USB4接口。
使用Disk Speed Test軟件實測讀取速度可達1381.1MB/s,寫入速度可達482.5MB/s。
測試采用的是2021款MacBook Pro 16英寸,32G+1TB配置,采用Apple M1 Max處理器和32核圖形處理器,機器配備了三個雷電4接口。
使用Disk Speed Test軟件實測讀取速度可達1753.5MB/s,寫入速度可達2612MB/s。
測試采用的是機械革命 imini Pro520迷你主機,32G+1TB配置,采用Intel Ultra 5 125H處理器和Arc Graphics圖形處理器,機器配備了一個USB4接口。
使用CrystalDiskMark 軟件實測讀取速度可達3156.34MB/s,寫入速度約為2785.34MB/s。
測試采用的是天鋇GEM12 Pro迷你主機,16G+1TB配置,采用AMD R7 8845HS處理器和Radeon 780M Graphics圖形處理器,機器配備了一個USB4接口。
使用CrystalDiskMark 軟件實測讀取速度可達3157.75MB/s,寫入速度約為2738.34MB/s。
小結
由于系統和測試 APP 算法不同,macOS 系統的讀寫速度和Windows間有些許差異,但從四臺設備測試的數據可以看出,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可達到USB4傳輸規格,高于線身宣傳的USB3.2 Gen2 10Gbps 傳輸規格,反向宣傳了屬于是。
最后再來看看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是否支持視頻傳輸。
將線材的兩端分別連接到iPhone 15 Pro Max以及Innocn聯合創新27寸4K miniLED顯示器(型號:2750U)底部的Type-C 接口,實測顯示器同步顯示,支持視頻傳輸功能。
調出顯示器分辨率參數,實測當前分辨率為 3840*2160@60Hz,即俗稱 4K@60Hz。
壓降測試是衡量線材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日常使用中為手機充電,電壓電流經由充電器輸出到線材的一端,然后傳輸到線材的另一端到手機,這其中線材兩端的傳輸就涉及到了壓降方面數據。
將線材兩端分別連接到電源儀器以及負載儀器,此次分別測試了不同檔位下線材的充入電壓與輸出電壓,計算出差值,差值就是壓降的數值;此次共測試了10個檔位,測試結果如下。
繪制出柱狀圖,可以清楚看出,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壓降差值在0.14-0.43V之間,其中3A電流進行壓降測試下的差值均為0.43V;1A電流進行壓降測試下的差值均為0.14V。
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相對于普通線材,在體積小重量輕的同時,功能和性能依舊強勁,在電力傳輸、數據傳輸、視頻傳輸等測試環節中表現優異;在已有負載測試設備下,實測線材可支持20V3A 60W的電力傳輸,同時可支持40Gbps高速數據和4K 60Hz視頻傳輸,高于線材上所印的10Gbps傳輸規格。
而在充電性能方面,同軸科技60W 10Gbps數據線基于壓降測試來衡量輸出質量,在1A、3A電流下,差值較為平均,輸出穩定。對于用戶而言,日常外出攜帶這樣一條兼具快充、高速數據傳輸和視頻傳輸功能的線材足以。
口硬盤口有時接觸不良或燒損。一般情況就扔掉了。其實修復很簡單。
電源口共出15個線頭,其中有凹口端有三個用不上。15一3=12。這12個頭也是騙人的,每相鄰的三個是一個頭,即實際是4個焊點。分別接對應的黃黑紅黑線即可。
取一段串口硬盤的母頭帶線。然后分別對應線順焊到這四個焊點上。然后去悼母頭的三個邊,即把母頭改成公頭。這樣一個修復好的硬盤就完成了。通電使用一切正常如初,并且不易悼線。
注意點,插入時要對正,不能有錯位,否則接口會燒。為了保證使用穩定可靠,線頭應在硬盤上用塑料膠布固定。
硬盤周邊的白塑料布就是固定線頭用的。
電腦上的DE盤就是該盤。運轉如初,誰也不知是個壞盤修復的。
如果你也有這類的盤,那可別再扔掉了。
是H.D.DLED、PPower LED、Power SW、RESET SW這幾個單獨的機箱跳線了,對于不少裝機用戶來說,這個步驟很難。其實并不難,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幾個機箱跳線吧。
H.D.DLED硬盤指示燈
PPower LED 電源指示燈
Power SW 開機接口
RESET SW 重啟接口
方法很簡單,主板上會有與連接線同樣的標注,彩色的線為正極,白色的線為負極,負極一般靠右邊。如下圖所示,按照主板的跳線標注,對應插入。
跳線接法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