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
前言
影響二手筆記本電腦使用壽命的6個因素(個人觀點)
功能與需求的匹配度
電腦模具
選擇招牌型號,同時回避經典的失敗產品
維護可行性
可升級性
維修成本,特別是屏幕
其他閑話
前言
聲明:本文的觀點僅針對輕薄本/商務本等,游戲本除外
我自己是賣二手筆記本電腦的,我就不提什么“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最重要的是保修,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必須有店保”之類的話了,不然這篇文章就成了王婆賣瓜了,失去了討論交流的意義,我給自己店鋪打廣告的話,我會在標題上寫明是廣告貼。
本文默認觀眾需要自行購買一臺官方保修已經到期或者沒有二手電腦店店保的電腦,文中所有觀點都默認觀眾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我自己折騰電腦時間還算長,小時候想玩游戲,但是別人家的電腦都可以流暢運行,我家的就是連洛克王國都加載不出來或者延遲非常高,所以我就理解不了為什么都是一個顯示器加一個鐵盒子,別人可以玩但是我玩不了,然后就自己去各種網站看硬件知識開始了折騰之路。但是自己做二手筆記本電腦生意的時間并不夠長,見識畢竟有限,所以文中觀點可能有失偏頗,不當之處還請諒解,歡迎后臺聯系指正。
下面是正文
影響二手筆記本電腦使用壽命的6個因素(個人觀點)
1:功能與需求匹配度
這個因素嚴格來說不能算“筆記本硬件壽命”的范疇,而是“筆記本對某個具體使用者而言的可使用壽命”,但是我個人覺得一個二手筆記本電腦,對消費者而能否使用很多年,除了機器本身的硬件素質,購買時電腦的功能和需求是否匹配最為重要,所以把這條也加進來,并且放到第一位了。
簡而言之,就是先得明確什么樣的配置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大體定下來需要什么CPU(i3?i5?i7?R3?R5?R7?)+顯卡(獨顯?核顯?)的組合,然后再思考其他因素。
比如,消費者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的初衷側重于游戲性能,尤其是想全高特效運行3A大作,那么就果斷去找標壓GTX獨顯游戲本,放棄用“低壓酷睿+MX系列顯卡”組合的所謂“全能本”來湊合一下,勉強運行游戲的想法。消費者使用體驗不好,多數最后還是忍無可忍換了別的電腦,既折騰又費錢。
如果消費者是需要一臺可以勝任重度影音創作工作的筆記本電腦,那么win本可能就不是你的菜,應該優先考慮MacBook那邊。
如果消費者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僅僅是用作辦公用途,基本不會有玩游戲的考慮,那么核顯的商務本大概率比全能本更合適,放棄MX顯卡,犧牲了游戲性能,換來了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好的散熱表現,這兩個優點對純辦公的消費者來說更加實用。
如果消費者即想在休息時間玩一些不那么吃配置的游戲,又需要滿足重度辦公的需求,那么這時候,“全能本”可能是一個好的選項。
附注:我個人是不太喜歡“低壓CPU+MX顯卡”設計的“全能本”的,對這種設計思路一直都有偏見,希望觀眾不要被我的個人喜好誤導,歡迎不同意見。
關于全能本,我的看法是:做的非常棒的全能本很少,多數散熱都是一個問題。性能也處于做什么都有點力有不逮的水平,雖然名為全能本,仿佛什么領域都能干點活,但是哪里都不做到極致的體驗。
我一直都對“全能本”持有觀望態度,我覺得目前的技術發展還不夠在有限的預算里,真正做好一款便宜大碗的“全能本”。我比較喜歡2021款銳龍版的redmibook pro,但是對于2022款2050獨顯版本的redmibook pro持謹慎推薦的觀點,雖然小米很用心想做性能最強勁的輕薄本,但是我個人感覺,2022款實際還是“全能本”的設計思路的衍生,看公開的介紹,散熱還是做不好的,再者2050版本高達7000的售價也完全提不起興趣來。全能本有這個需求,也有這個市場前景,但是技術上暫時還不能稱得上非常到位,還需要時間。
目前真正全能的筆記本電腦大概得指望工作站了,那玩意才是真正的什么都能干好。
所以,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前,請務必想好你到底買來干啥,不要總覺得再多加幾百塊錢,買更好配置的某某某電腦,不要脫離你的預算和你的需求。
2:電腦模具
筆記本電腦更新換代的習慣和汽車比較相似,都是每年換款,幾年一換代。同一模具下,每款款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CPU,剩下的是細節的微調,但是不同模具之間的差異就很大了。例如X220和X230是同一模具,還是標壓核顯輕薄本(那個年代的輕薄本)的設計思路,兩者之間的鍵盤也可以調換著使用,X240開始換代,不僅換了新模具,而且設計思路由之前的標壓CPU換為了低壓CPU,換來了更長的續航,更輕薄化的機身,以及.......更羸弱的CPU性能(直到6代低壓,i5 CPU的性能才追平3代標壓i5)。X240到X270一直都是同一模具,設計思路不斷微調,每個新款相比老款都進步一點。
到了X280,X系列再次更換模具,結束了X240-X270單手藍屏的黑歷史,新模具簡直就是小一號的X1C 2018,輕薄程度遠超X240-X270,同時8代酷睿的加持使X系列迎來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雙核四線程的i5/i7處理器變更為四核八線程,性能相比前代提升40%~50%。
拋開使用者的需求,單獨看電腦硬件壽命的話,電腦模具大概率是影響電腦壽命最大的因素。
14年開始,輕薄本的思路開始深入人心,一方面在滿足最基本的性能需求后,消費者對電腦質感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廠商也在推波助瀾。隨著輕薄本的思路進化為”超極本“,筆記本電腦的強度終于率先抗議了,14年到18年的很多電腦強度都或多或少的優點問題,包括大廠,聯想的ThinkPad X240單手藍屏之慘烈,雖然可惜,但是并沒有足夠警示其他廠家不能在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過度追求降低筆記本電腦厚度。像華為開始做筆記本電腦業務后,前期幾款電腦強度是有問題的,華為模仿macbook的設計思路,過度輕薄的設計導致電腦強度下降,每次開合電腦,都在發生細微的形變,部分電腦使用2年之后,平放在桌子上會看到明顯的變形。
華為前期款筆記本電腦的模具問題討論的比較少,我們就著重說一下ThinkPad X系列好了。實事求是的說,ThinkPad X系列在X240-X270這代的模具是有很大問題的,單手藍屏就是實打實的模具的問題。
雖然不是每款電腦(X240-X270)都有這個問題,只能說相對之前和之后的電腦,單手藍屏概率要大上不少。模具定型后,4款之間每次都在根據消費者反饋進行微調,但是直到X270單手藍屏的概率才大幅下降,足足影響了4年。我清楚不是每臺X240都單手藍屏,我之前有過一個X240,使用了好幾年賣掉的,并沒有單手藍屏,但是X240的單手藍屏的概率遠高于X250、X260、X270等后繼型號,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對ThinkPad質量的口碑打擊很大,畢竟使用沒問題的一般不會去網上發表評論,發表評論的一般電腦都有問題,所以觀眾看起來X240-X270的單手藍屏問題就格外慘烈。
X280/X390已經換了模具了,單手藍屏的問題基本就沒有了,網上很少看到這樣抱怨的聲音了。
同模具里,不同款的電腦差別可能也很大哦,例如戴爾游匣G15,2020款不支持獨顯直連,而2021款更新BIOS后是可以獨顯直連的,這兩款之間的二手差價就會大一些。
所以選擇二手筆記本電腦型號前,多查一下同模具的電腦曾經有什么問題,具體到你買的那一款,問題有沒有解決,或者有沒有提升到你很愿意購買它。
3:選擇一家公司的招牌產品,同時回避歷史上非常失敗的產品
一般消費者在思考自己該買什么筆記本電腦的時候,總是會陷入一個錯誤的思考循環:我該買什么電腦——某個朋友說了別買聯想、某個朋友說了惠普散熱不好、某個親戚說了他的戴爾質量不行、某個朋友說了華為智商稅太高、某個......最后一圈下來,跟隨機購買個電腦區別不大。
誠然對電腦硬件知識沒有很高的了解的前提下,選擇一個用著誠心如意的電腦概率不大。而學習成本太高,也很費時間,國內多數消費者并不了解自己購買的電腦怎么樣。我也沒有能力寫一篇文章短時間就教會觀眾如何選擇電腦,但是我想表達的意思是,這種范圍過于籠統的評價,沒有參考意義。之所以從兩個朋友口中,能聽到兩種大相徑庭的評價,大概率是因為,任何產品系列很多的品牌筆記本電腦,內部都是有369等的,有的系列或者型號是便宜大碗的走量機型,有的機型是提高品牌地位的高端雅奢侈產品,有的是為了應對低價競爭的妥協機型,還有的是用來消化供應鏈企業上庫存過時零件的湊合機型。所以一個品牌,不同系列的產品的口碑差距很大,反而很正常。“某某品牌很好”或者“某某品牌很不好”的評價,脫離了具體型號和款,其實沒有任何參考意義。蘋果因為系列少,一般來說預算允許的話,買最好的就不會差。
i9夢幻單熱管的那個哥們開除MacBook群聊,不要買。
既然任何大牌廠家都不會用心設計每一款機型,所以,在對電腦了解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其走量的主流型號或者說經典型號、拳頭產品,一般都是一個大差不差的選擇,可能不是最有性價比的,但一般不是最差的選擇。一般廠家都不會用自己的拳頭產品胡來。
小米這種旗下紅米筆記本用心設計水桶機,小米筆記本電腦放飛自我的。。。。。。
抬走下一個
另外不要覺得同一廠商里,CPU型號一樣,內存大小和硬盤容量一樣,就選擇便宜的那個就賺到了,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板BIOS的調教,散熱系統,內部結構,硬盤用料,屏幕色域亮度等等,都對最終得使用體驗影響很大。我曾買了一臺18款的X280,覺得比X1carbon 2018便宜一大截,實惠,就算加上一個外接顯示器,也比carbon 2018便宜很多,但是在我擁有一臺X1carbon 2018之后,那種使用體驗上的差距,還是讓我大感意外。X280還是18年ThinkPad里面的一臺大躍進的神機,是ThinkPad主力型號,被人稱為小號X1carbon,但是面對旗艦產品的ThinkPad Carbon,使用體驗差距這么大,那么低端系列的E或者聯想直系產品,和品牌的主流型號比起來,差距只會更大。
我曾經有過一臺聯想天逸310-15IKB,i5-7200U/4+500G機械/TN屏幕的配置,CPU還算不錯,但是慘白的TN屏幕,開機占用60%的4G內存,以及響應速度感人的500G機械硬盤,讓這款電腦的使用體驗簡直如噩夢。不知道為什么2017年時聯想還要把這種惡心人的型號配置做出來,而且網上都找不到什么購買鏈接,只能從官網找到型號名,知道這確實是聯想發行過的機器,將來購買配件極其困難。
用久了就發現,二手thinkpad只要選對了型號,耐用性一般都不差,硬件壽命基本是能撐到10年。但是3年的二手本經常是原來的一半都不到,用不到40%價錢買70%的使用壽命,所以,選擇2手還是全新機器,就看消費者的預算和需求嘍。
ThinkPad的產品線中,以X、X1、T、W/P為核心,選擇這4個系列選到耐用的機器的概率高于E系列等。聯想最近幾年的產品也只有拯救者和小新特別能打。
但是ThinkPad核心產品線也有坑貨,千萬不要迷信ThinkPad。T系列很出名的二手機T430,其實上市之后,問題也不少,屏軸跑偏的吐槽現在應該在貼吧還能找到,全新設計的T470模具進步明顯,T系列的口碑開始觸底反彈,還擁有了T系列唯一一次全速雷電3,隨后T系列的輝煌也基本終結于T480和T480S了,T490還可一戰,雖然電池容量和散熱相比8代開倒車了,但是起碼比后作T14強很多,T14及以后,T系列口碑基本就砸了。
W540和W541的謎之散熱也很讓人費解,我還見過i7-4940MX裝在W540的操作,一言難盡,雖然我也很饞i7-4940MX那幾乎可以稱之為霸道的性能,但是它溫度墻撞墻之后降頻的話,i7-4940MX還有多大價值呢?使用體驗真的比同代i5好嗎?多花出來的錢,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使用頂配性能超級猛的CPU”的心理的話,還是建議謹慎選擇購買。
當然聯想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在正常商務本上面用了軟路由CPU。
我的某個親戚的電腦,實體店買的ThinkPad E570,我知道E系列很多人不認為是真正的ThinkPad,但是這臺電腦的下限還是超出了我的預計——搭載賽揚3865U雙核CPU的E570。
這款我覺得只應該出現在軟路由之類的設備上的CPU,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E570上面,就算清庫存也不能這么沒皮沒臉的。
離譜的是,我知道E570 2017款是有i5和i7的選項的,但是實體店還能賣到一臺賣7000來塊的軟路由筆記本電腦,我是理解不了為什么要這么沒下限,只能消費者購買的時候,盡量避開賽揚CPU好了。
14年到17年,聯想的操作一個比一個迷,不過18年開始,聯想的主流產品設計思路和質量總算重新在線了。2018年后的拯救者、小新的性價比或者設計質感,都很不錯,不管是二手還是全新,這兩個系列的多數產品都很不錯,都值得考慮
4:維護可行性
筆記本電腦像汽車一樣,是需要定期維護的。灰塵和高溫,會加速硬件的老化速度,提高故障率,高溫對顯卡和顯存的危害尤其大。所以工地環境,一年拆機維護一次,其他環境2年-3年拆機維護一次,對提高電腦的硬件壽命是有幫助的,前提是維護者水平還行,否則該有的維護作用沒起到,反而維護一次把電腦給送走了。
推薦想要長久使用二手筆記本電腦的觀眾,首先排除異性本和設計先天有缺陷的筆記本電腦,然后是其他一些集成度極高、拆機困難,清理維護和維修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很頭疼的型號。
說起來比較拗口,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好理解了。
關注老廝的觀眾可能對一起惠普的真皮筆記本電腦還有點印象,那是我第一次見真皮的筆記本電腦,我上次見真皮的電子產品,還是在8848手機上面。
看圖片應該是18年那會的Spectre Folio,屬于惠普的幽靈本系列。
老廝好像是接了一個單,一批40來臺,然后發過來一臺先試試水,然后CPU空焊用風槍加熱修好了,但是老廝也提到這種設計的筆記本電腦出問題大概率在CPU,不管是加焊還是更換CPU,無一例外都使用不長久。最后老廝放棄維修剩下的40臺機器了。
觀眾如果打算買一個能夠長久使用的干活的二手筆記本電腦的話,這種輕薄win本非常不推薦,不僅維護極其困難,一旦壞了也幾乎沒有維修價值。
不過真皮異形本拿在手上看著確實很上檔次,不像ThinkPad臉上寫滿了“干活專用”
至于說拆機維護困難的那個情況,還是得把那臺聯想天逸310-15IKB拉出來鞭尸,一臺那么拉跨的電腦,但是設計的居然那么復雜。
這臺機器拆機的時候,首先要把光驅取下來,然后擰下背面的螺絲,然后到C面把鍵盤取下來,然后擰下鍵盤下面的螺絲,再轉回背面,才可以把D面和C面分離開來,而維護完裝回的時候,又回有另外一個苦惱,聯想給電池和主板連接線設計了一個金屬的蛇型的“走廊”,電線必須裝在這里面,否則電線會被保護自身的蛇型給切斷。但是還沒有將電線固定到蛇形走廊里的設計,所以裝回的時候,非常的火大,那個電線總是掉出來,而且因為太狹窄,手是伸不進去扶著電線的,就算能伸進去,手總不能留在電腦內部,還是得退出來,電線一旦掉出來,就會功虧一簣,需要重頭再來,維護10分鐘,拆機裝機一小時還多,裝的我血壓有點高。
寫到這里,我仍然感覺我血壓在隨著回憶升高。
5:可升級性
當下主流配置的電腦,一般3-5年會有一次大的技術進步,但是進入酷睿時代后,得益于CPU性能超過了流暢運行的底線,以及固態硬盤技術的普及,僅僅是最基礎的辦公影音需求,2012年之后的主流產品至今都可以滿足。只需要你內存加到8G,配置一個固態硬盤,CPU是酷睿或者zen架構的銳龍cpu,同時office或者CAD等軟件的版本不要太新,那么滿足基礎需求,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我可以打包票,在未來3年內,大概率都可以滿足基礎需求。
參考知乎一位博主的觀點“一臺當下主流筆記本,應該能舒服使用3年,勉強使用5年,硬撐使用7年,不在乎使用體驗達到10年”。
零幾年的時候,電腦淘汰的特別快,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機械硬盤4K速度太慢,加載的時候體驗非常差,另外一個原因是,那時候的科技水平,其實沒有讓電腦滿足最基礎的可以流暢運行的性能,所以淘汰速度格外快。進入酷睿時代后,CPU的性能可以滿足基礎需求,同時固態硬盤的全面普及,兩者結合,讓酷睿時代的筆記本電腦的壽命格外的悠長,因為總有人使用電腦只需要滿足最基礎的office辦公+看視頻這種需求即可,而電腦的性能和固態硬盤足夠滿足這些基礎需求,所以實際硬撐可以使用10年,只是使用體驗和新機器相比差了很多,僅此而已。
新三年舊三年,換換固態內存又三年,有可能電腦用到最后已經是忒修斯之船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鞭尸,討論哪些二手筆記本沒有升級潛力。
例如ThinkPad 的X系類從X280開始,內存開始板載,不具有可升級性,那么購買二手X280的時候,就必須選擇8G或者16G的內存配置,假如是板載4G的型號的話,那么該筆記本電腦流暢使用的壽命必然短于筆記本電腦的硬件壽命,4G內存的X280和8G的X280,你說是兩個電腦都不為過,所以這個錢是省不得的。
當下完全不推薦板載4G、且沒有升級余地的筆記本電腦,完全不推薦,最少8G,除非你買的XP時代的電腦。類似的內存板載、且不可升級的電腦型號還有很多,觀眾們在購買前請務必,弄明白內存是都夠用,不夠用的話,有沒有升級空間。
6:維修成本,特別是屏幕
為什么不做yoga 260呢,市場上一大堆yoga 260,價格不貴,還能翻轉,非常輕薄,顏值也很高,但是我從來沒做過這個型號,因為像我們走量的機器,必須給客戶提供保修,但是假如屏幕掛了,屏幕換下來全部費用得800,別說賺錢了,本都得賠不少,相應的,個人自己收一個觸摸屏筆記本電腦,購買的時候,得千萬考慮好,自己打算用多久,假如屏幕出了線或者漏液什么的,是打算再買一臺電腦還是維修,假如維修的話,yoga 260的觸摸屏幕差不多得650+人工費,你能接受嗎?
不搞聯想昭陽K42-80也是同理,收機器成本高,而且轉軸那里容易壞。
就舉這兩個例子吧,總會有人賣某款機器,老談論別人賣的機器不好。
還有oled屏幕,二手購買時請慎之又慎,尤其是前些年oled剛發布時的那些型號,技術不是那么完善,而且壽命已經消耗了很多,我知道未來OLED屏幕可能會普及,但是二手特別是預算不高的二手筆記本電腦,還是謹慎選擇OLED屏幕吧,當下,很不推薦購買二手OLED屏幕的電腦。
其他閑話
原本想把”IPS屏幕是剛需“的觀點也放進去的,但是確實有的消費敏感性消費者只需要TN屏幕的筆記本電腦來應付一下當下的需求過度一下,如果追求IPS屏幕,可能500塊錢以內就沒有電腦可以選擇了,就不把IPS屏幕當作二手筆記本電腦可以使用很久的必要條件了。
但是固態硬盤和IPS屏幕,是近10年最影響使用體驗的筆記本電腦的技術升級,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
筆記本電腦不可能像烏龜一樣“一龜傳三代,人走龜還在”,但是電腦它確實是一個耐用品,不是易耗品。除掉筆記本電池和固態硬盤用的久了需要看情況更換之外,別的都挺耐用,甚至2013年那會的MLC的固態硬盤,說不定健康度還有70%多。
電腦真正用壞的很少,多數都是跟不上使用者的需求而自然淘汰了,電腦性能的天花板是無止盡的,但是滿足基礎使用需求的性能地板,滿足的難度不大。酷睿時代CPU+8G內存+固態硬盤,滿足最低的辦公需求至少目前是沒有難度的,無非是響應時間慢點,同時打開的網頁和任務少點,對CPU性能要求比較高的任務沒法滿足,僅此而已。
二手筆記本電腦最容易和時代脫節的配置是屏幕材質、分辨率,以及顯卡。顯卡性能的提升和需求的提升是巨大的,對于視頻剪輯影音創作來說,這是真正的無底洞。
但是考慮到我們聊的是商務本/輕薄本,和顯卡的關系也不大。
說完了,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祝觀眾都能買到自己中意的二手筆記本電腦
信對于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買任何電子設備最關心的除了性價比,就是“它能流暢使用多長時間”了吧,雖然我也想每一代都換新機,但奈何我爹不爭氣……畢竟現在的電子設備都不算便宜,尤其是像手機、電腦這種需要高頻使用的產品,自然希望它們能堅守更長時間。這時候你可能會說:高端產品更保值!的確,這很符合水桶機、超大杯的理論,比如我現在就還在用iPhone 11,很多在用iPhone Xs甚至更老機型的朋友可能覺得自己的手機也還能戰幾年,但這些用戶(也包括我在內)基本上不會用手機跨平臺辦公,也不玩什么游戲,甚至都不怎么拍照錄像,對新功能新玩法不敏感。
所以,需求的不同,對設備的“保鮮度”要求也不同。電腦也是如此,“用五年不卡”已經是大家的基本要求,Steam的8月硬件調查數據顯示,6年前的GTX 1060和3年前的GTX 1650依然雄踞榜首,處理器則是4核與6核占據了近七成,因此,要求電腦在主流應用環境下堅持五年我覺得并不算過分。
以我自己為例,我現在在辦公室使用的就是一臺i7 8750H處理器的雷神911Pro,發布于2019年初,也快接近四年了,現在它依然可以滿足我辦公、3D設計、渲染、合成、剪輯和特效制作的基本需求。可能工作效率沒有新機器那么高,但它并不卡頓,可以在20秒內開機,所有應用程序都能即開即用,所有功能和接口都正常工作(HDMI和DP各自連接顯示器、藍牙連接鍵盤鼠標、USB連接手繪板和散熱底座,使用有線網絡),我覺得以目前的需求力度來看,它再撐個3年應該也沒啥問題。
那么咱們回到最開始的話題:怎樣的筆記本才符合用五年還不卡呢?第一是處理器,我會優先考慮高規格,甚至頂配版處理器,比如現階段就是英特爾的標壓i9,實在不行就i7。
第二是內存,以我多年給身邊同學同事朋友維修電腦的經驗來看,內存容量導致卡頓的占比非常高,而且我更推薦標配就是高容量內存的機型,因為現在的電腦都是雙內存槽滿槽配置,輕薄機型更是以不可更換的板載內存設計為主,即便可以升級,也都需要替換原內存,替換下來的內存也不能賣掉,因為如果一旦出現故障,有的品牌會要求還原配置后送修,搞不好還會因為自己換內存導致各種麻煩的問題,所以,標配32GB內存是我自己幾年前就已經在履行的規矩。
第三是高速SSD,不為別的,只為快速響應,SSD這個東西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別把它空間占得太滿,比如1TB的你只用個800GB左右,這樣就避免了寫放大,讀寫性能就基本上不會有什么影響。
至于顯卡,筆記本因為顯示分辨率相對較低的關系,對獨顯的性能要求其實沒有想象中高,2.5K分辨率下有個RTX 3050,支持DLSS的游戲也基本可以跑起來,LOL這種電競游戲更不在話下,而且這樣的配置也不會因為龐大的散熱系統導致便攜性下降,脫離了筆記本隨身便攜的設計初衷。至于你罵我也在把i7 8750H的筆記本當臺式機辦公,那是因為它以前也是跟隨我到處跑的,只是兩年前淘汰了更老的臺式辦公機,當時本來只是想用它暫時頂替,沒想到一不小心成了主力……但這其實也是延續老電腦生命力的途徑之一,并不算越界。
那么,既然有了標準,我們就只需要按圖索驥就OK,在京東上以“英特爾i9”“32GB內存”“1TB SSD”為篩選項進行檢索,除了穿插著好幾個掛羊頭賣狗肉的低價雜牌貨之外,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都在20000以上,稍微便宜點的也要15000,我還沒篩選顯卡呢!咋就這樣了?但仔細一看有一個很特別的存在——雷神T-BOOK 14,i9-12900H處理器、雙通道32GB內存、1TB PCIe4.0 SSD,齊了!甚至還有英特爾的A370M獨顯,嘿,有點兒意思,那就搞一臺玩玩吧。
機器拿到手,14英寸本的第一感覺是挺輕,跟我之前買的戴爾Precision 5470差不多,而且是全金屬機身,銀色主調配合金色勾邊,顏值我覺得還行,當然,猛男并不在乎這些,最重要的還是性能釋放,畢竟咱們的要求是五年不卡,如果剛拿到的新機就性能拉胯那顯然說不過去。
雷神T-BOOK 14有三種性能檔位,通過Fn+2來切換,以我的習慣來說,插電的情況下都是開性能模式使用。先說性能釋放,i9 12900H作為目前45W TDP處理器的扛把子,14核20線程規格很高,雖然對比i7 12700H只是頻率略高,但考慮到咱們“五年不卡”計劃,性能多一點就是一點吧。
從單處理器的浮點計算器滿載測試來看,45W的全功率釋放沒有問題,封裝溫度不到80度,大核可以跑在2.8GHz左右,小核也有2.3GHz,全速運轉的噪音也不算太大。跑一個前幾天隨手做的3D渲染,純處理器渲染的情況下,3000x4000分辨率耗時約1小時3分鐘,這個成績如何?我手里正好有另一臺17.3英寸的傳統游戲本,用的也是i9 12900H,純處理器渲染跑出來也差不多是1小時左右,基本上可以證明雷神T-BOOK 14雖然尺寸明顯更小,但處理器性能釋放卻和大尺寸傳統游戲本相同。
你說跑渲染為什么不用A370M顯卡?目前來看至少在我常用的設計軟件里,即便是升級了最新驅動,這塊顯卡的支持面也不算廣,比如blender、UE5在開啟顯卡加速后反而容易崩潰,但英特爾Xe系列顯卡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優勢,就是可以硬解H.265 10bit 4:2:2 4K視頻,這恰恰也是松下、索尼、佳能等一眾無反相機共同采用的視頻標準之一。
作為對比, NVIDIA和AMD目前的游戲顯卡都只支持10bit 4:2:0或4:4:4硬解,這其實也是我一直不拍4:2:2的原因之一,軌道一多,處理器占用率就急劇升高,電腦就會變得非常卡,達芬奇甚至直接會因為無法硬解而直接把H.265 4:2:2素材顯示成離線,索尼上一代電視甚至都播不了4:2:2的片源。
不過,秉承著“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的杠精原則,能支持H.265 10bit 4:2:2已經算是一大突破了,用A7S3拍了三段導入最新版本PR后,確實比沒有Xe顯卡的機型要快不少,這也算是一個優勢吧。
但有一說一,這個優勢的針對面有點窄,也不是沒有替代解決方案,4:2:0基本夠用,還可以拍ProRES,而且很多人都還在用8bit色深屏,多出來的硬解性能雖然理論上有用,但也有點不痛不癢的感覺,影響力或許還沒有支持AV1硬解來得大,比如B站現在就可以手動將解碼器切換為AV1了,雷神T-BOOK 14可以順利打開AV1編碼的硬解,處理器占用率保持在10%以內,主要靠顯卡在硬解。AV1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對帶寬需求更低的同時,視頻質量比H.265和VP9更出色,支持AV1硬解可以讓筆記本在面對未來的在線視頻平臺時更加游刃有余。
至于日常Office軟件辦公嘛,我i7 8750H的老大爺都沒問題,雷神T-BOOK 14自然不必多說,我個人頂多開三四個Word和兩三個Excel,偶爾做做PPT,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五年不卡如果只是說辦公的話,我甚至覺得是不是要求太低了……
而從日常體驗來說的話,那我就要開始碎碎念了:這幾天經常帶著它出門,14英寸本很適合隨身攜帶,不需要像16或17.3英寸本那樣需要單獨買個大點的背包,夫人給我買的經典時尚歐式小背包也能塞進去,而且整機做工質量還不錯,機身邊緣算得上嚴絲合縫,有兩年整機質保,腕托上有售后二維碼,掃碼可以在微信綁定設備和報修。
軟件方面預裝Win11和WPS,沒有多余的自家預裝軟件(沒錯,說的就是你,聯想!)是我這種老司機比較喜歡的“白紙機”。屏幕支持2560x1600分辨率90Hz,可以在控制中心調整顯示模式,屏幕表面是偏霧面設計,反光不強,但也能看清楚是什么東西在發光;揚聲器音量比較大,但也沒有大到讓人震撼的水平,看電影追劇基本夠用。
頂蓋比機身明顯更薄,而且采用下沉式轉軸設計,可以單手開合,一手打電話一手開電腦沒有問題;鍵盤使用體驗中規中矩,跟大多數輕薄本差不多,有兩段式白色背光,開機鍵集成指紋識別器,但環形電源燈比較大比較亮而且還關不掉,如果你是深度的夜貓子,可能會覺得有點礙眼;觸控板面積比較大,雖然沒有壓感觸控板那樣的黑科技,但用起來也沒啥問題,而且我主要還是連鼠標用,所以也無所謂了。
接口很簡約,左側兩個雷電4和一個3.5mm耳機麥克風接口,右側兩個USB 3.2 Type-A,如果在幾年后它想接班變身成固定位置使用的“臺式機”,擴展塢就是剛需,需要更多的標準顯示輸出和USB接口才行;電池容量為65Wh,近兩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所以我出差的幾率大大降低,基本上都是市區內的移動辦公需求,65Wh實在是綽綽有余,而且這個容量即便橫向對比也并不算低,但考慮到它畢竟是標壓i9機型,就不要期待它能有堪比低壓輕薄本那樣的長續航了,可滿足非差旅類隨身辦公,比如帶著電腦到咖啡廳跟客戶見面溝通等需求是親測可用的。
硬件上我主要提2個短板,第一是SSD,雖然的確是PCIe 4.0通道SSD,但速度卻有點慢,跟PCIe 3.0幾乎沒有太大區別;第二是無線網卡,沒有用上最新的Wi-Fi 6E型號,只支持到Wi-Fi 6。當然,這兩個短板相對來說影響不算太大,系統的響應速度依然非常快,英特爾AX201無線網卡性能也依然是第一梯隊,并不影響咱們五年不卡計劃的落實。
總的來說,雷神T-BOOK 14的定位是比較獨特的,是為數不多能在8000以內能滿足i9處理器+32GB內存+1TB SSD的機型,而且整體設計也比較輕薄,各方面表現均衡,性能釋放和散熱表現比較好,沒有明顯的不足,還是挺符合我心理需求的,而且這種輕薄本的內部清灰維護也很簡單,底蓋螺絲擰完就能拆下來,基本上就是個熟能生巧的活兒。
其實對于“五年不卡”這個需求,硬件只是打地基,真正決定能否達成目標的變量是用戶的使用習慣,如果喜歡裝各種全家桶管家軟件,亦或是使用包含諸多捆綁設計的瀏覽器、輸入法,再裝一些非常吃資源的系統UI或壁紙軟件,并且不把控軟件來源,還把所有軟件都安裝在C盤……在這些使用習慣加持下,再強的電腦也經不住折騰,很快就會開始出現響應遲緩問題,所以如果想要電腦長時間不卡頓,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其實比硬件規格更重要,如果你的應用需求只是普通辦公,沒有創意生產工作或游戲需求的話,其實市面上有很多筆記本都能滿足。
|梅子
為什么很多網友都說電腦用5年左右就該換了?是這些網友真的有錢?還是多數電腦硬件壽命短?亦或是,這些網友沒買到質量好的電腦硬件?
而我一臺主機可以用10年左右才壞掉,也可以說——我的電腦足足用了10年左右,才跟不上主流配置,導致我玩不了想玩的3A游戲。
為什么說5年呢,因為你的散熱器上堆積的灰塵,5年都不清理的話,會導致散熱能力嚴重下降,硅脂也因為老化而無法做出有效的熱傳導。導致CPU過熱只能降頻運行。導致了你覺得卡。
還有固態,5年真也差不多了,會出現一些不壞不好的塊,這些塊會嚴重降速度,這時就會覺得卡。
其實只要清理灰塵,換個新固態就可以繼續流暢了,但是主流媒體不想告訴你。
電腦哪需要用了5年就換,我就詳細跟大家說電腦使用需要注意的5大點,可以盡量避免所謂的“五年換機”。
每個環境都不一樣,灰塵也有區別,如果周圍有油污,堆積的灰塵也會變得黏糊糊。空?質量好的地?積灰也慢得多。
?期不開機,可能導致受潮,?部分密集的灰塵受潮后容易出現短路。所以?款電腦會出現?期不開機,就開不起來情況。癥狀也可能是莫名其妙的藍屏,有時候清理灰塵癥狀就消失了。對了,帶油污的灰塵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電?器件部分敏感的區域,?如CPU針腳,如果有?絨狀的灰塵,會導致?常微弱的電流通過,?導致CPU的部分功能失常(CPU電壓在1.**V,最微弱的電流也會引起奇怪的癥狀)。
內存,PCI卡?也會有這樣情況的可能。所以,清理灰塵一定要干凈,不然就別折騰。灰塵跑到敏感區域出現奇怪的癥狀就尷尬了。
為了避免主板上堆積太多灰塵,不要使?下壓式(你也可以把下壓式散熱的?扇調轉)。
建議使?塔式?冷散熱,不建議使??冷,因為他更需要保養,?且有?定的爆?管的概率。
但是上I7-12700 的話,?冷不是很壓得住了,如果只是I5,?般的塔式?冷?矣。
為了防?灰塵跑到其他敏感區域,我自己喜歡?洗主板、?洗顯卡來清理灰塵,就?洗潔精 +?刷。?凈后?空調固定?向暖?吹他4~6?時,不放?就再吹久點。我??基本吹?天,但是不建議你那么?。
我有?次只吹了兩?時就上機,主板供電給燒了……?體還在,就不給?家展示了。
?直有?伙伴問怎么清理灰塵,如果你不換硅脂,灰塵不屬于油污灰塵,那么告訴你,別去電腦維修店,他們設備太差了。
去汽?維修店,讓他們??槍吹30秒,保證你主機像新的?樣…筆記本臺式機都適?,…如果是Intel,可以讓修?師傅幫你換,因為不會出現針腳被拔出來的情況。(帶好硅脂,找好視頻,談好價格讓他?)
清理灰塵,??壓?機吹的時候,建議??具固定?扇,不要讓?扇轉動,因為?扇轉動的時候會產?電流。
別買破爛貨,?如1元??桶的那種,淘寶也充斥了?量假貨,效果差,?得快。建議在?營旗艦店購買九州?神等品牌的硅脂。
不同品牌的固態壽命都不同。5年只能是??經驗的估計值,好的顆粒、好的主控壽命會??些。
機械硬盤,可能出現壞道?導致電腦卡頓。固態硬盤也會出現壞塊?導致卡頓。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都有軟件可以查看他們的屬性,覺得是硬盤導致卡頓的建議使?CrystalDiskInfo、HDTune等軟件查看?下。
部分特殊情況,硬盤發揮不好,也可能是電源不穩定導致的,這樣的情況極為少?。
不建議使?上置出??的機箱,就推薦復古機箱 。上置出??增加了意外噴濺液體進?機箱內的情況,增加你換機的概率。部分?扇?持最低轉速500rpm。
我?般設置55℃之后才會增加轉速,低發熱的情況下500rpm?扇轉速 ,溫度提?再提?轉速,有效降低積灰。(低轉速+好硅脂,?個5年再清理完全沒問題,?年都不在話下)
顯卡顯存?定要?少2G,因為Chrome瀏覽器很占顯存的。所以?家買亮機卡也要選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