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新加坡共進口100萬臺個人電腦,年比下滑11%。
而預計明年,這一跌幅還將進一步擴大到17%。對于這一數據,業內人士紛紛猜測其背后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新加坡個人電腦市場的波動呢?
(圖:來源自網絡)
國際數據公司IDC把導因歸咎于,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局勢,加上各行業對個人電腦需求下降。
這有別于過去兩年,因冠病疫情而推行的居家辦公、網課等措施推動了個人電腦的銷量。
隨著疫情逐步放緩,大眾的消費習慣也出現改變,加上通貨膨脹帶來的不利因素,購買個人電腦不再是優先事項。
2022年,聯想在新加坡個人電腦市場仍保持領先地位。戴爾和惠普的出貨量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蘋果電腦則排名第四。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其科技水平和數字化程度都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對于個人電腦這樣的科技產品,市場需求相對穩定。
那么,為何會出現市場下滑的情況呢?
據IDC分析,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是導致新加坡個人電腦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企業和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市場需求。此外,新加坡還是一個依賴進口的經濟體,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會對其個人電腦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
另外,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來滿足辦公和娛樂需求。這也導致了個人電腦市場的需求下降。
除此之外,隨著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公司已經開始采用更加先進的工具和軟件來提高工作效率,也減少了對個人電腦的需求。
(圖:來源自網絡)
面對市場下滑的情況,新加坡個人電腦市場需要采取何種措施來重振雄風呢?
業內專家建議,一方面,可以通過推出更加先進的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創新營銷手段來提高市場占有率,比如加大廣告投入、舉辦促銷活動、與其他企業聯合推出搭配銷售等等。
此外,還可以適度降低個人電腦的價格,提高產品性價比,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除了上述措施,新加坡個人電腦市場還可以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品牌的信譽和聲譽是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個人電腦企業可以通過參加行業展覽、發布新產品等方式來提升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拓展市場。
外媒消息,華為宣布其兩款新筆記本電腦——華為MateBook 13和華為MateBook D15以及其旗艦平板電腦華為MatePad Pro 4G將于2020年6月8日在新加坡推出。
預計這三款產品的預訂時間為5月30日至6月7日。華為MateBook 13售價為1598新元(約合人民幣8067元),華為MateBook D15售價為998新元(約合人民幣5038元),華為MatePad的零售價為898新元(約合人民幣4533元)。這三款產品從2020年6月8日開始在所有Huawei Concept商店、部分消費類電子商店以及Lazada和Shopee的官方在線商店開始發售。
華為三款產品將在新加坡發售(圖源HC)
這些產品還附帶一些大禮包福利,例如華為MateBook 13的華為無線藍牙鼠標、電腦保護套、1TB云存儲空間和華為FreeBuds 3可以花672新元(約合3392元人民幣)一起買到;華為MateBook D15的電腦保護套、1TB云存儲空間和FreeBuds 3可花374新元(約合人民幣1888元)一起買到。
華為消費者新加坡業務集團總經理Phil Xu說:“我們很高興在新加坡推出一系列新的筆記本電腦以及最新的平板電腦,它們對于尋求高性能和極高便攜性的消費者來說是完美的伴侶?!?/p>
者:蘇秉苓
近來全球科技業大吹裁員風,不過新加坡大學相關科系新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依然亮麗。去年,資訊與數碼科技系學生畢業后六個月內的全職就業率高達93.5%,是各科系榜首,月薪中位數也最高,比整體同屆畢業生多近1500元(新元,下同,約7500元人民幣)。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及新躍社科大學星期一(2月20日)聯合公布畢業生就業調查。這個調查在去年11月進行,以了解應屆畢業生在完成年終考試后半年內的就業狀況,約有75.8%的學生(1萬2100人)參與。
調查顯示,月薪最高的三大科系畢業生都與計算機學相關。最高的是國大計算機學士(電腦科學),月薪中位數是6600元,受雇率96.8%;第二是南大的商業與電腦工程學/計算機學系雙學位畢業生,月薪中位數6500元,受雇率達100%;國大工程系(電腦工程)的畢業生是6000元,受雇率約95%。
這些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已全面恢復到疫前水平,就業率是過去五年的新高,整體月薪中位數從2021年的3800元升至去年的4200元,增加了10.5%
在參與調查者當中,1萬零700人當時已受雇或正積極求職。當中,在畢業后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占87.5%,比2021年的84%多了3.5個百分點;2020年的這個比率為69.8%,2019年是81.7%,2018年81.2%。
整體而言,即包括兼職和自由從業者在內,去年四所大學的畢業生有93.8%在畢業后半年內找到工作,比率略低于前年的94.4%。
不過,選擇兼職或打臨時工者大幅降至4.5%,2021年和2020年分別有8.7%和22.3%,這說明更多大學畢業生選擇收入較穩定的工作。去年的待業畢業生則有3.6%,2021年與2020年有3.2%及3.9%。
薪酬方面,所有科系畢業生的起薪都提高了,除了藝術、設計與媒體系的月薪中位數過去兩年都是3500元。月薪中位數增幅最大的是工程系畢業生,從2021年的3900元增至去年的4600元,增加近18%;月薪最高的是資訊與數碼科技系畢業生,去年的中位數是5500元,前年為5000元。
耶魯—國大學院去年的畢業生有89%在畢業后六個月內受聘,整體月薪中位數5000元;其中,理學士榮譽學士的起薪中位數最高,為6038元,受雇率超過96%。
在南大畢業生當中,除了商業與電腦工程學/計算機學系雙學位畢業生全員就業,工程與經濟雙學位、體育科學及管理、生物醫藥學及中醫學這幾個科系的畢業生也全在半年內找到工作。
這四所大學的800名畢業生也參加另一項就業調查,參與者都是須實踐培訓的特定科系,如建筑設計、醫學與法律等。
這項調查顯示,這些領域新畢業生的全職就業率從前年的96%微降至去年的94.9%,選擇自由從業者從0.3%增至0.8%。待業率稍增,前年是1.9%,去年2.6%。
新加坡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畢業期與其他學府不同,就業調查仍在進行,結果會在較遲時候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