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的研學之旅即將結束!研學旅行中的所感所想,想必你會清晰地記得自己為安全付出的點點滴滴。為此,我們開展了#記錄最美安全畫面,說出最美感悟心聲#的征集活動!
【征集時間】
2018年1月21日至2月28日
【征集內容】
征集一:分享你或身邊人關于在研學安全中的的照片。照片內容與安全研學相關,能夠反映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能夠鼓舞人心、打動人心,并需配上照片說明。照片說明要明確時間、地點和具體事項,照片說明的語言風格建議生動活潑一些。
舉例,征集的照片style是這樣滴!
照片說明:1月21日,北京營研學活動返回酒店途中,安全員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帶,安全帶-生命帶,我們要在此次研學中學安全懂安全!
征集二:分享你對此次研學中安全相關的感悟。感悟分享要有真情實感,語言簡潔,字數在200字左右。
舉例,這是江南營的林琨洋在研學中的感悟和分享:
安全像什么?像脆弱的心靈,一瞬間,就會支離破碎;也像一名老師,教給我們,什么是危險的,什么是安全的;還像一個警鐘,時刻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注意安全,這看似平常的四個字的背后,是一種牽掛。
媽媽經常在我出門是對我說:“注意安全。”,這溫暖的話語中充滿著母愛。我有時會不耐煩的點著頭,但出了門,這句話使我處處注意安全。過公路時,因為有這句話,無論斑馬線有多遠,我都會去走。后來,不用媽媽提醒,無論在哪里,我都會注意安全。
校園里也是一樣,我不用石子打人,不在衣服兜里裝小刀,不在樓道里打鬧喧嘩,不故意伸腳去絆倒他人……因為這樣才能使校園多一份安寧,多一份和諧。
在家里也要處處注意,不要用剛洗過的手碰電源,不要亂動天然氣,不要玩火,不要亂動尖銳的東西,不要吃超過保質期的食物,不在下雨打雷時看電視電腦……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安全似乎離我們很遠,又似乎離我們很近,遠如在天邊,近入隔咫尺。安全到底在哪里?是的,安全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心里。
【評選方式】
征集一、我們將精心篩選大家報送的照片,并在官微集中呈現大家在途中的研學風貌。
征集二、請為能引起你共鳴的圍繞研學安全談感悟和分享的文章點贊!獲得點贊最多的前8名將成為本次征集活動的獲獎者!
【獎勵方式】
征集一、想不想讓你或者你所在團隊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官方微信中?速速來參與吧!
征集二、獲得點贊最多的前8名將獲得我們的安全大禮包哦!我們的安全大禮包中有明德安全撲克牌、明德諫言撲克牌、清華筆記本、明德專用筆!
兩項征集活動都可以參與!
我們期待你的投稿和發帖喲!
祝親愛的營員們研學快樂!研有所感,學有所獲!
記本電腦里都會自帶一塊電池,在沒有外接供電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續航時間,但是為什么臺式機里不配備一塊備用電源,以防意外停電或誤關斷電源呢?
其實專門在斷電時供電的備用電源是有的,名字叫做UPS,也就是不間斷電源,其原理和筆記本電池類似,就是在一個大盒子里內置電池,在檢測到斷電的時候提供供電,UPS在很多年前曾經火過,但目前只在少數領域用到,家用電腦幾乎都不會配備了。那為什么UPS沒有普及,反而從我們的視野里消失了呢?主要有3個原因。
首先是停電出現的概率小多了,20年前在不發達的地區還會經常停電,包括打雷下雨等惡劣天氣都會導致停電,而近幾年來基本上不會停電,只要別忘了交電費,停電的概率其實非常小,UPS也就逐漸沒有用武之地了。
其次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太低了,即使有很少的用戶有需求,能量密度也限制了UPS的發展。筆記本電腦的功耗只有幾十瓦甚至更低,在低功耗模式下用很小的電池就能有較好的續航表現,但是臺式機尤其是高性能主機的功耗動輒500瓦,還有顯示器需要額外供電,小體積的UPS供電達不到半小時,能滿足長時間供電的UPS體積又太大太重,所以也很難應用到臺式機上。
最后就是電腦電源的技術在不斷成熟,目前品牌電源里的主電容都可以給電腦提供短時間的供電,這個時間大概是16ms以上也就是大約1/60秒。別看這個時間非常短,電源可以給主板信號,讓內存進行數據存儲,同時讓機械硬盤的磁頭復位,很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也就是說,綜合客觀環境和大多數用戶的需求,臺式機的備用電源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實用性不佳,而電腦電源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備用電源的作用,發生意外斷電時可以起到保護數據的作用,所以在選電源的時候也不要貪便宜。
(8297431)
源:科技日報
進入夏天,雨水增多,打雷打閃成為常見的天氣現象。從小我們就被家長教育,遇到打雷要趕緊回家,以防被雷擊。
然而,據媒體報道,日前,深圳寶安西鄉一位中年女士卻在家中廚房遭遇雷擊,致其四肢及面部大面積燒傷,所幸目前該女士生命體征平穩。這讓很多民眾表示不解,怎么在家里也會被雷擊中呢,莫非是傳說中的球狀閃電?
警惕與室外有連接的室內導線
“一般來講,人們更關注室外防雷。殊不知,雷雨天氣,即使在屋內也要小心。”近日,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呂偉濤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雷電又稱閃電,其出現與雷雨云有關,而雷雨云是一種強烈對流過程中形成的云。在強烈對流作用下,大氣中的正負電荷被分離并在云的不同部位積聚,不同極性的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放電現象,形成雷電。
生活中,由于缺乏對雷電的科學認識和理解,人們往往會形成一些錯誤的常識,比如,認為只要在室內,就不會遭受到雷電的傷害。呂偉濤表示,嚴格來說,可以安全躲避雷電災害的室內是特指具有防雷設施的封閉式現代化建筑,而一些露天或者半開放式的建筑是不包括在內的。
“即使在室內,也要格外注意。”呂偉濤強調,要注意各種電源線、金屬水管等與室外有連接的導體,雷電的電流可能會順著這些導體進入室內,從而造成擊傷甚至死亡,比如雷電的電流可以順著太陽能熱水器從房頂連接到屋內的管道進入室內,如果此時你恰巧在洗澡,就有可能受到電擊;又或者雷電擊中室外的電話線路時,從室外引入到室內的固定電話線上會產生很高的電壓,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
也有人說,雷雨天氣在室內打手機也不行。“但事實上,有關雷電傷人的事件大多是在打有線固定電話時發生的。”呂偉濤說,截至目前,并沒有確切的研究結論表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無線通信設備會引雷,也沒有任何科學實驗來支持這種說法。
是不是球狀閃電搞鬼尚不明確
“當時我從廁所出來,就看見一團火球閃過,只感到一股熱浪襲來。”在上述報道中,據受傷者家人描述,事發時廚房門是關閉的,那一團火球極有可能是從廚房門與地面的縫隙穿過的。
據此,有民眾猜測,會不會是球狀閃電?對此,呂偉濤解釋,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與生活中常見的云間閃電和云地閃電相比,這是自然界中一種非常罕見的物理現象。通常,它會伴隨雷暴天氣中的云地閃電發生,有時是靜止的,但大部分會水平移動。它會突然爆炸,也會安靜地消失,有些會伴隨著臭味和燒焦味。
“雷擊會導致物體燃燒,形成的火球會沿線路移動,由于視覺上比較像,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球狀閃電,所以這一次也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球狀閃電。”呂偉濤強調,由于球狀閃電是比較少見的現象,所以很難觀測到。
雷電威力如此強大,該如何防范呢?“能往家跑還是要往家跑。”呂偉濤笑言,在戶外空曠的環境中,人本身就是“高體”。遇到雷雨天氣,首先要找尋安全的地點躲避,如果時間來不及,應主動降低自己的高度,不要讓自身成為整個環境的制高點,因為統計上來說雷電更偏愛高的物體。
在室內,雷雨天氣要關閉并遠離窗戶。尤其是偏遠地區或者老舊小區要注意,盡量不要使用電器,斷掉電源插頭、寬帶插頭等。在室內應盡量遠離電源線、網線、金屬水管等。此外,在雷雨天氣的時候,如果身處比較安全的地帶,可以放心使用手機,但千萬不能一邊充電一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