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年來,廣色域越來越流行,游戲領域的很多新款顯示器開始著重推薦DCI P3色域,而設計領域的高端產品則強調Adobe RGB色域。我們不禁要發問,廣色域真的有用嗎?我們真的需要廣色域嗎?

    考慮到各種名詞的定義和相關數據都在網上能查到,且鼓噪乏味,故本文決定不羅列任何數據,也盡量避免專業詞匯,力圖以最簡單的語言把問題講清楚。本本要做成一篇人人都能看懂的文章!

    什么是色域?

    首先,色域(color gamut)或者色彩空間(color space)基本是一個意思,表示顏色的集合,描述的是色彩覆蓋范圍。最常見的是sRGB,通常看到的sRGB色域長這樣↓

    既然所有顏色都是由紅(R) 綠(G) 藍(B)構成的,那這些顏色的集合應該是一個立體的圖形。sRGB色域長這樣↓

    圖1,立體空間中的真實sRGB

    上圖對大部分人而言可能很陌生,但是只要換一個角度去看,把視角改為俯視,就能看到我們最熟悉的色域圖(圖2)。

    圖2,平面中的sRGB投影

    顯然,圖2中的三角形只是圖1的立體圖形在平面中的投影,至于那個灰色的“大餅”,則是全色域,是人眼能夠感知到的所有色彩的集合。沒想到吧?sRGB色域比全色域小那么多。

    廣色域也是如此,如圖3所示。圖3右側圖案是左側立體圖形在平面內的投影。

    圖3,立體和平面的廣色域

    顯示器廠家標注的99%sRGB色域指的是“該顯示器色域在平面中的投影占sRGB色域在平面中的投影的比例為99%以上”。(為什么是以上,因為一般標注99%sRGB的專業繪圖顯示器的實際色域都是接近100%,但是哪怕色域高達99.99%,他們也不敢標100%)

    這種平面上的占比一般稱為【色域覆蓋】。顯然,只能衡量平面的色域覆蓋并不能描述兩個空間立體圖形的關系,一般用【色域容積】來衡量兩個立體圖形的關系。可想而知,即使達到99.99%sRGB的色域覆蓋,色域容積可能也比較低。

    廠家只會告訴你色域覆蓋不會告訴你色域容積,同樣是4K 99%sRGB顯示器,AOC 1899就有U2790PQU,而且支架護眼等配置也一應俱全了,而明基PD2700U卻要3499。不用想也知道,二者的色域容積不太可能一樣,當然,此外還有繪圖功能等差異,這里就不細說了。

    rtings的顯示器測評中,就會同時放出色域容積和色域覆蓋。 這就叫專業。

    圖4: LG27GL850色域

    至于那些130%sRGB,笑笑就好。這個130%并不是色域覆蓋,只表示它的色域面積是sRGB面積的1.3倍。130%sRGB不僅僅可能無法覆蓋整個sRGB色域,還因為色彩溢出造成了顏色偏差和過飽和問題。在我看來,130%sRGB并不是賣點,而是缺點。


    什么是廣色域?

    廣色域有其嚴格的標準,但是簡而言之就是比sRGB色域覆蓋范圍/空間體積更大的色域。現在比較常見的就是Adobe RGB和DCI-P3。二者在平面上的投影如下。圖中最小的三角形是sRGB,另外兩個色域的面積顯然比sRGB的要大許多。

    圖5:Adobe RGB,P3 & sRGB

    Adobe RGB色域的誕生頗有歷史意義。天下苦sRGB久矣,傳統印刷行業對以微軟和Adobe等公司制定的sRGB標準提出了強烈的反對和質疑,因為sRGB并不能完整的包含整個CMYK的色域空間,導致風光攝影中常見的綠色無法在印刷時體現。面對印刷業巨頭的聯合抵制和抗議,微軟并沒有認慫,他們之間的糾紛戰爭維持了三年之久,最后在Adobe公司的調解下,制定了Adobe RGB色域,這一更廣闊的色域完美的包含了印刷所需的所有顏色。所以,這就是不少專業的攝影師都會使用Adobe RGB顯示設備的原因。

    Adobe RGB色域包括了更多的青色,效果更接近印刷出來的圖片,故適合設計和印刷領域。

    圖6,sRGB & Adobe RGB。 拍攝者:青衫魯斯蘭

    DCI-P3是美國電影行業提出的標準,覆蓋了更多的綠色和紅色,可以展示更加豐富絢爛的色彩效果。現在大型單機游戲畫面越來越強調“電影級的震撼效果”,因此DCI P3色域也被游戲行業廣為推崇。

    圖7,sRGB & DCI P3

    至于NTSC色域,NTSC是電視行業的標準,顯示器里一般用不到NTSC。

    圖8:NTSC & sRGB

    NTSC并不能完全包括sRGB,二者并不存在等價換算的關系。網上常說的“100%sRGB=72%NTSC”指的只是二者面積的關系,只是單純意義上的數字關系,并沒有實際意義。好比我有1升vita coco椰子水,你有2升某利牛奶,能認為你的飲料等價于我的飲料的2倍么?最多只能說前者的體積是后者的50%。想要用1升某利換1升vita coco,做夢吧。

    為什么有些廠家(尤其是筆記本)喜歡標注自己產品的色域為72%NTSC?我想,他們是在暗示自己的產品有將近100%的sRGB色域,因為很多人誤以為72%NTSC=100%sRGB。但是廠家為什么不直接標100%sRGB或者99%sRGB呢?因為達不到!如果真的達到了,肯定就標100%或者99%sRGB了。只有達不到,才需要耍滑頭去玩暗示。之前我測試的一臺72%NTSC的筆記本,其sRGB只有97%。但是我不點名,我只能說,這種現象很常見,尤其是在筆記本領域。

    廠家們長點良心吧,明明都是以sRGB模式運行的,你不標sRGB色域標個72%NTSC有什么意義?即使我真的要用NTSC色域,那這72%的覆蓋率有啥用?起碼也得有個95%才有意義吧。

    好比我去買1升椰子水的時候你非要賣給我1升牛奶,而且還是蛋白質含量嚴重不達菌落數量還遠高于國際標準的劣質奶,你當我是傻子嗎?

    插入一條


    為什么說廣色域沒那么好?

    1. 過飽和帶來的使用成本問題

    因為大家的windows電腦都是在sRGB標準下運行的,廣色域面積比sRGB更大,因此廣色域顯示器搭配windows電腦會出現【色彩過飽和】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DCI-P3顯示器特別特別紅,紅到顏色都快要從屏幕里流出來了。你把1.25升一盒的椰子水全部倒在1升的杯子里,后果就是椰子水大量溢出。

    圖9:過飽和的紅花

    解決辦法只有2個:

    ①,“換杯子”。Mac的OS X系統就可以完美兼容廣色域,實際上Mac的屏幕本身就是廣色域的。Mac搭配廣色域顯示器不會出現色彩過飽和的問題。

    ②,通過ICC色彩管理文件,讓Windows可以對廣色域顯示器進行色彩管理,其原理相當于在顯卡上加一個濾鏡,讓原本偏離的色彩被“矯正”回來。對于大多數顯示器而言,ICC文件是使用在電腦端,作用于顯卡之上,也就是軟件校色。因為ICC不在顯示器上,換一臺電腦主機就得重新校色。也有些高端顯示器支持【硬件校色】,能直接把ICC做到顯示器內部,無論怎么換主機都不需要重新校色。但是同一臺支持硬件校色的顯示器在AMD顯卡和Nvidia顯卡中的表現也是不同的,這大概是由于兩家顯卡顯卡對圖像的處理模式不同。至于Intel的核心顯卡,我個人感覺色彩表現和Nvidia顯卡差不多。

    方法一成本太高太高,完全不實際,不可能為了一個顯示器而去更換主機。

    方法二需要校色儀支持,雖然校色儀不是很貴,但是也要好幾百塊錢。有人可能要問,我用別人的ICC文件不就行了嗎?答案是不行。同一個型號的每個顯示器的色彩都不完全一樣,針對顯示器量身定制的用于“矯正”色彩的ICC文件必然也不同,別人的ICC可能反而會加劇你的顯示器的色彩偏離問題。不過,根據我的經驗,一些廣色域顯示器,不用ICC的話色彩過飽和到無法容忍,用了別人的ICC后就算無法徹底解決色彩偏離問題,起碼能讓紅色不那么刺眼了,當然其他顏色的偏離可能會加重,但是總體肯定不完全不用ICC好。而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校色,制作只適合自己的顯示器的ICC。我推薦幾個朋友合伙買一個幾百塊錢的校色儀,比如藍蜘蛛。我不是很推薦在某寶上租校色儀使用,租的校色儀也存在老化或者色彩偏差問題,假如一把尺子本身就是彎的,用它畫出的線還能直嗎?如果是常見型號的顯示器,比起花100塊錢租校色儀,還不如用別人的ICC湊合下呢,雖然效果差點,但是省錢。況且顯示器的色彩會隨著使用逐步衰減,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校色一次,一直租來租去也是不小的花費。

    2.當前的應用還是sRGB為主

    都說Adobe RGB好,但是現在很多設計師還是在用sRGB做設計。設計講究一個標準,如果90%的人都用sRGB,那10%的Adobe RGB使用者可能就是另類,因為他們做的圖和別人的看起來不一樣。而且現在流行把攝影作品上傳到網上,有些網站和瀏覽器根本不支持Adobe RGB。

    因此,對于預算不高的設計師而言,請老老實實購買sRGB顯示器,入門級的4K專顯PD2700U就足矣了,Adobe RGB顯示器實在太貴,還是把錢留給CPU和內存吧。

    至于游戲領域的DCI P3色域,主要問題是目前大量游戲并不支持P3。這意味著,顯示器廣色域再厲害,到了游戲里面還是乖乖變成sRGB。

    簡而言之,sRGB已經可以符合絕大部分人的需求!

    3. 色彩丟失

    有時候,將Adobe RGB色域的圖片上傳到不支持色彩管理的網站后,畫面色彩反而變得寡淡還不如sRGB的效果,這是因為圖片上超過瀏覽器顯色范圍極限的那部分色彩信息丟失了。

    4.貴,真貴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Adobe RGB而言,目前支持Adobe RGB的4K顯示器都很貴很貴,即使是2K也不見得便宜到哪去。

    圖10,4K Adobe RGB顯示器

    P3顯示器則還好,K7B面板的一眾小金剛,價格只要2000多(技嘉除外)。


    為什么又說廣色域顯示器值得購買?

    1. 廣色域可以校色成sRGB使用

    以Adobe顯示器為例,Adobe RGB色域比sRGB要寬不少,校色后可以變身將近完美的sRGB。此外,隨著顯示器使用時間增加,色域會慢慢縮水,一臺99%sRGB色域的顯示器可能縮一點后就會跌破99%了。而99%Adobe RGB顯示器即使縮一點,運氣好的話還能校色成99%sRGB使用(假如縮水的部分是Adobe RGB比sRGB多出來的那部分)。畢竟Adobe RGB色域范圍大,有一定的余量可供縮水。

    此外,一些較好的Adobe RGB顯示器可以支持色域切換,并且自帶出廠校色,并不需要用戶手動校色。

    圖11,色域切換功能

    如果是DCI-P3色域顯示器,校色成sRGB后,在日常使用中以幾乎完美的sRGB模式運行,在某些支持P3色域的游戲中也能提供更佳的視覺體驗。可謂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況且,DCI-P3游戲顯示器并不貴。

    2. 廣色域符合特定領域的專業用途

    Adobe RGB在印刷上就是比sRGB強,如果你恰好是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那一個Adobe RGB顯示器必不可少。

    Adobe RGB還能提供更高的色彩區分度,在sRGB覆蓋不到的地方,就是Adobe RGB的用武之地。sRGB能做到的,Adobe RGB也能,而Adobe RGB能做到的,sRGB并不一定能。

    此外,也有一些專業的圖片網站支持色彩管理功能,比如除圖蟲、站酷等,這些網站就可以完美地展示Adobe RGB圖片。

    而對于經常需要進行出版、商業打印、藝術創作等工作的專業繪圖師和攝影師來說,配備一臺Adobe RGB廣色域顯示器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選擇在前期使用RAW檔拍攝,相機中RAW格式的無損色彩信息要比sRGB豐富得多,而Adobe RGB廣色域能覆蓋更多的色彩范圍,可以看到更多的色彩細節,充分發揮RAW格式照片的優勢。對于專業攝影師來說,多出來的這些色彩細節就是他們展現能力的空間。

    圖12,Adobe RGB & sRGB

    另一方面如果像是出版、商業打印等這類涉及到印刷方面的工作,使用廣色域顯示器進行操作會更有優勢,因為Adobe RGB色域能夠覆蓋后期印刷的CMYK色域,可以保證前期后期和打印輸出顏色的統一。

    3. 性價比其實沒那么低

    以前面說的SW2700PT為例,作為27寸2K,它是真的很貴。但是貴也有貴的道理,和PD2700U這種“入門級”繪圖顯示器不同的是,SW2700PT支持【硬件校色】,直接把色彩管理文件做到顯示器內部,即使更換主機后依然可以保持同樣優秀的色彩。目前市面上支持硬件校色的顯示器很少,貴就貴在這里了。

    圖13,硬件校色原理示意圖

    此外,還可以通過遙控器進行sRGB/Adobe RGB兩種模式的快速切換。

    對于DCI P3游戲顯示器而言,性價比其實不比sRGB顯示器低。各種K7B小金剛就有著很高的性價比,27寸2k 144/165hz能給人帶來很好的游戲體驗,K7B可能是目前最平衡的游戲顯示器,平衡體現在:色彩好(95% DCI P3+99% sRGB) + 速度不差(144/165hz刷新率+7ms左右的響應時間) + 價格不高。比如我推薦了幾百遍的宏碁XV272up,又便宜又好用,它的用戶成千上萬,但是我幾乎沒有聽到過任何一個負反饋。相反,VG27AQ,一款定位比XV272up更高而且速度更快(170hz+5ms多的響應)則因為色彩稍差被一些網友吐槽。

    4.戰未來

    可以預見的是,以后適合Adobe RGB和DCI P3的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既然他們是未來的趨勢,那我為什么不想在就來提前體驗一下未來呢?


    題圖出處:淘寶:五彩波板糖功夫糖彩虹兒童休閑小零食棒棒糖

    (我沒推薦,我沒吃過,我不知道這個好不好吃)

    于設計師等專業人士來說,一款畫質出眾的專業設計顯示器,不僅能使自己的創意得到完美呈現,還可以讓工作效率獲得大幅提升,可謂是一舉多得。那么,在選擇專業設計顯示器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 色彩表現

    大家都知道,色彩對于顯示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怎樣來判斷一款顯示器的色彩表現如何呢?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它的色域、色深、色準等參數的表現。

    色域又稱為色彩空間,即顯示設備所能呈現的色彩空間范圍,簡單來說就是顯示器的色域值越高說明色彩范圍覆蓋的越廣。常見的色域標準主要是sRGB、AdobeRGB、DCI-P3等,而每種色域標準的應用場景,我們此前的文章已經進行過具體介紹,在此就不展開贅述了。

    專業顯示器采用的面板通常對于液晶分子的控制精度會更高,單個像素點能夠表達出更多的色彩。而色深,就是表達每個像素點顯示顏色總數量的參數,它的單位為bit。8bit色深每個像素點能呈現的最大色彩數量為1677萬色,而10bit色深則可以實現單像素點10.7億的色彩數量,色彩數量越多,畫面色彩之間的過渡越細膩。

    除了色域和色深外,色彩精準度(色準)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參數。色準指的是顯示面板顏色與標準顏色間的偏差值,采用△E(Delta E)來表示,△E的數值越小就說明色彩準確度越高。一般來說,當△E平均值小于2的時候,人眼基本分辨不出色彩的差異。

    作為一款專業設計顯示器,明基PD3205U顯示器擁有10.7億色顯示、99% sRGB/Rec.709廣色域覆蓋,畫面色彩過渡自然,顯示效果更真實。并且每臺顯示器在出廠前都經過專業校色并附贈有校色報告,確保其在sRGB色域模式下擁有△E≤2的專業色準。憑借著優異的色彩表現,它還通過了PANTONE和calMAN色彩認證,同時還是全球首個經過Pantone Skin Tone認證的專業顯示器。

    2 分辨率

    分辨率就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的多少。目前常見的分辨率主要有1920×1080,2560×1440、3840×2160,后面兩個就是我們常說的2K和4K分辨率。

    高分辨率是保證顯示器清晰度的重要前提,通常來說想要滿足設計工作要求,顯示器分辨率至少要是2K分辨率。這樣可以保證在觀看距離合適的前提下,畫面呈現的足夠清晰,不會產生明顯的顆粒感。當然,在預算合適的情況下當前4K分辨率則是更好的選擇。

    明基PD3205U專業設計顯示器擁有一塊32英寸的IPS大屏,配合4K超高清分辨率,讓設計師能夠看清每處瑕疵,創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3 功能體驗

    除了畫質表現以外,使用體驗也是設計師選擇顯示器的重要標準。比如,很多用戶喜歡使用Macbook進行創作,就需要顯示器擁有豐富的擴展接口來滿足連接需求。同時面向諸如建筑、平面等各領域的設計師,顯示器能不能滿足差異化的要求,都是需要考慮的方面。

    明基 PD3205U顯示器配備的90W Typc-C接口,支持一線直連iPad、筆記本電腦等辦公設備,在傳輸音視頻信號的同時還能為設備提供高功率反向供電。在作為Macbook的擴展屏時,開啟內置的M-book模式,能獲得接近Macbook的色彩表現,可防止屏幕色差影響到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

    除了M-book模式以外,明基 PD3205U還針對不同行業需求,配備有CAD/CAM、動畫設計、暗房、雙色彩四種專業色彩模式。無論是平面設計師、建筑設計師還是插畫設計師,都能選擇到滿足使用需求的畫面表現,獲得高效辦公體驗。此外,這款顯示器還搭載了PIP/PBP功能,支持同屏雙畫面顯示。通過KVM功能進行切換,僅需一套鍵鼠即可控制兩臺主機,使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8118132)

    域是指色彩覆蓋范圍,既然是范圍,100%就表示全覆蓋了,可當130% sRGB、110% sRGB等規格頻繁出現在場上的廣告宣傳中時,鈦師父的不少小伙伴都產生了同樣的疑惑——100% sRGB之上的規格,是在玩數字游戲嗎?

    頻繁超過100% sRGB的色域

    超過100% sRGB色域這事兒其實并不新鮮,早在2017年,宏碁就有推出過一款宣稱“提供高達130%的sRGB和95%的DCI-P3色域表現”的專業顯示器,而后2018年時,AOC LV323WUPX顯示器也宣稱自己擁有134% sRGB色域。

    而到2019年后,除宏碁繼續推出130% sRGB顯示產品外,雷神等顯示器領域新玩家也開始試水這類定位高端專業用戶或游戲發燒友的產品,超越100%的sRGB概念再次成為市場討論的焦點。

    從色域覆蓋來說,這超過100%的計算方式的確有問題,畢竟色彩不可能重復計算,當100%完全覆蓋以后,多出來的部分如何計算?

    顯然,130% sRGB極大可能是屬于廠商宣傳中偷換了概念的結果,如同圖中114% NTSC色域一樣,其本身其實是相對于72% NTSC而言的,因為72% NTSC≈100% sRGB,達到72% NTSC的顯示器就是優秀顯示器,所以它將72% NTSC看做是1,那么該顯示器的真正色域范圍就是1.14倍的72%,也就是82.08% NTSC,換算成Adobe RGB大約是86.4%。

    不是說超過100%的色域值沒有意義,只不過其在說法上存在偷換概念的嫌疑,色域值越大,顯然越好,只不過說實話,這種玩法并不科學,畢竟色域應該在一個標準下比較數值,這種強行比較,硬拉高數值的玩法,脫離了一個規范,就沒意思了。

    從sRGB開始談色域

    sRGB代表了標準的紅(R,Red)、綠(G,Green)、藍(B,Blue),即CRT顯示器、LCD顯示器、投影機、打印機以及其他設備中色彩再現所使用的三個基本色素。sRGB的色彩空間基于獨立的色彩坐標,可以使色彩在不同的設備使用傳輸中對應于同一個色彩坐標體系,而不受這些設備各自具有的不同色彩坐標的影響。

    色域則是對一種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也指一個技術系統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在計算機圖形處理中,色域是顏色的某個完全的子集。顏色子集最常見的應用是用來精確地代表一種給定的情況。例如一個給定的色彩空間或是某個輸出裝置的呈色范圍。

    1931年,CIE(國際照明委員會)召集科學家們做出了最先采用數學方式來定義的色彩空間標準,這就是里程碑式的CIE 1931色彩空間,它讓我們對“色彩空間”這個概念有了最初且系統的了解。

    然而,人們從一開始研究色彩學,就是為了更精準、更完美、為色彩的轉換和校正指定合適的調整尺度和比例。

    CIE 1931色彩空間最早的版本是CIE 1931RGB系統,而后到CIE 1931XYZ系統,再到CIE 1960 UCS系統,再到CIE 1976LAB系統,一直都在超“均勻化”方向發展,而到CIE 1976后,色空間均勻性明顯有改善,與人眼視覺結果較一一致。因此,在廠商公布關于色彩的標準時,其實不排除未來會在色彩模式系統這塊動手腳,選購顯示器特別在意色彩的,尤其是專業用戶,不妨關注下廣告角落里面的小字——看看采用的CIE標準是哪一個。

    不同色彩標準覆蓋的色彩范圍是不同的,DCI-P3、sRGB、NTSC、AdobeRGB等色域標準的含義其實與CIE色域的含義大致相同,它們都是基于CIE色彩空間標準的色彩標準衍生出來的,區別則是各自所應用的地方和涵蓋的色彩范圍不同。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不同標準的應用側重點也不同,這點小獅子傾向分享一個網絡發燒友總結的經驗——

    DCI-P3:應用于數字影院 注重視覺沖擊

    CI-P3是美國電影行業推出的一種廣色域標準,是目前數位電影回放設備的色彩標準之一,由多家美國影業巨頭于2002年組織成立。是一種應用于數字影院的色域,它沒有覆蓋太多CIE色域,但是它可以滿足電影中全部色彩要求,也就是說,DCI-P3是一款更加注重于視覺沖擊,而不是色彩全面性的色域。

    在側重影視劇播放、游戲的應用群體中,能夠帶來更好視覺沖擊的DCI-P3顯然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其色域覆蓋不足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sRGB:綠色覆蓋率極低 100%已淪為平庸

    “100%已淪為平庸”這個點評很讓小獅子喜歡,在顯示設備廠商的努力下,的確讓sRGB顯得有些一般了,更多時候,小獅子會認為這個色域的主要用處是拉高數值。

    sRGB是惠普與微軟于1996年一起開發的用于顯示器、打印機以及網絡的一種標準RGB色彩空間。這種標準得到了許多業界廠商的支持,但是由于這套色彩標準制定的時間太早,很多技術和概念都不成熟,所以他只有當時CIE色域標準的30%,并且色彩還原度也不高,而且它的綠色覆蓋率極低。

    說白了,微軟能夠構建一個龐大的聯盟,這從拍攝到輸出的一致性讓其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然而,這個色彩標準推出實在是太早了,有所欠缺也可以理解。

    NTSC:色彩偏中性 相位容易有損

    NTSC其實是現在主流消費市場比較認可的一種色彩標準,記得隔壁牛大叔就說過,筆記本屏幕至少得72% NTSC色域,不然顯示效果太普通了。

    NTSC是在1952年12月由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制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這種制式的色度信號調制包括了平衡調制和正交調制兩種,它目前被用來測試電視屏幕所能覆蓋的色彩范圍,雖然也有用它來測試顯示器的,但相對來講并不標準,因為NTSC的整體范圍更偏中性。

    AdobeRGB:青綠色系提升 印刷行業受益

    作為平面媒體編輯,小獅子對于AdobeRGB標準的確有一定的感情的,這個色彩本身在印刷行業里被廣泛應用,強調“所見即所得”目標的話,一定要用這個標準。

    AdobeRGB色彩標準是由Adobe Systems于1998年開發的色彩空間。開發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在CMYK彩色印刷中利用計算機顯示器等設備的RGB顏色模式上囊括更多的顏色。

    Adobe RGB色彩空間粗略包括了50%的CIE色彩空間中的可視色彩,主要在青綠色色系上有所提升,它主要解決了印刷與電腦顯示器顯現顏色不同的問題,所以這個色彩標準經常被設計工程師、繪圖人員采用。

    完成上面上個了解后,可以來一個比較情緒化的總結——

    1.100% sRGB,NTSC近似為72%,但NTSC并不能完全覆蓋sRGB,這樣的屏幕就目前標準來看中規中矩;

    2. 達到90%AdobeRGB以及90%NTSC以上的屏幕,屬于較為優秀的屏幕;

    3. 如果一個屏幕的色域只有60%左右的sRGB或者50%左右NTSC的話,這樣的屏幕價格再低都不再值得購買。

    通過上面的詳盡而接地氣的解讀后,相信大家對色彩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知,其實不同的色域標準真的沒有誰比誰更好的說法,源于電影工業的DCI-P3能給人們帶來極佳視覺沖擊,而平面印刷行業從業者又將Adobe RGB“奉若神明”,NTSC則從電視延伸而來……

    說到底,選擇哪個色域標準的核心在于你的應用偏好,產品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應用需求上來,才能相互匹配。小伙伴們,覺得這篇文章有實用性的話,一定記得多多分享哦!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