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維科網光伏訊,德國太陽能行業協會表示,2023年德國光伏新增裝機約為14GW,同比增長95%。其中,約7GW來自戶用領域,同比增長135%;約4.3GW來自地面電站,同比增長40%;約2.5GW來自商業屋頂同比增長75%。

    這是德國年度新增光伏裝機首度超過10GW,作為老牌光伏強國,早在2010年-2012年,德國新增光伏裝機就連續三年超過7GW,全球光伏產業的“領頭羊”。但隨著補貼下滑,德國光伏裝機也連續多年出現下滑。

    直到2022年歐洲能源告急,電價飆漲后,德國年度光伏新增裝機才再度超過7GW,并大力支持戶用光伏發展,緩解能源危機。但在市場需求下,勞動力短缺卻限制了德國乃至歐洲光伏的發展。

    2023年,在政策及勞動力支持下,德國新增光伏裝機同比大幅增長,并創下新紀錄。根據當地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法案,德國光伏裝機總量將在2030年達到215GW.

    與此同時,德國當地也誕生了大量光伏企業,希望構建一體化光伏產業鏈滿足當地乃至歐洲市場需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OFweek,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010-65369450,郵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值雙十一,不少朋友來找我幫忙裝機,這位朋友選了最猛的7950X,但是希望整機能夠更安靜,燈效什么的可以往后稍稍,所以我推薦給他的是be quiet!德商德靜界的Silent Base 802機箱,靜音設計且威武雄壯,于是本次德商德靜界全家桶裝機分享就啟動啦~

    朋友對靜音和質量有要求,而且上的還是7950X,所以給他選的就是be quiet! 德商德靜界(我個人喜歡當年“必酷”這個名字)的全家桶,這個來自德國的高端硬件品牌,專注電源、機箱和散熱系統,產品以超靜音聞名。我之前裝機的時候用過他家的DARK ROCK PRO 4散熱器,印象深刻。

    配置列表:

    CPU:AMD 銳龍9 7950X

    主板:微星MSI MEG X670E ACE戰神主板

    內存:美商海盜船復仇者DDR5 6000黑色16G*2套條

    硬盤:希捷酷玩FireCuda 530 1T
    影馳名人堂HOF Pro 30 2T PCIe4.0 SSD固態硬盤

    顯卡:華碩 ASUS ROG-STRIX-GeForce RTX 3080-O10G-V2-GAMING顯卡

    散熱:德商德靜界(be quiet!)PURE LOOP 2 FX 360 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

    電源:德商德靜界(be quiet! )DARK POWER PRO 12 1500W電源

    機箱:德商德靜界(be quiet!)SILENT BASE 802 黑色機箱

    鍵盤:美商海盜船K70 Pro

    鼠標:美商海盜船SABRE RGB PRO 無線鼠標


    配件開箱

    銳龍9 7950X開箱動圖來一張。

    主板

    為了帶穩銳龍9 7950X,朋友也選了微星的MEG X670E ACE戰神,非常威武霸氣的主板。

    開箱動圖先來一張。

    X670E ACE戰神燙金色的龍魂logo在黑色裝甲上看著非常帶感,而且帶有ARGB燈效,主板還有3個ARGB V2接口和1個RGB接口,能夠滿足更多燈效設備接入。

    X670E ACE戰神主板頂部視角,能夠看到采用了8+8pin的CPU供電,供電上方的加厚鰭式散熱片除了致密的金屬鰭片外,下面還有直出式導熱熱管,后面有拆卸后的背面圖。
    X670E ACE戰神主板右上M.2硬盤所覆蓋的冰霜鎧甲有玄機,注意上方的金屬按鈕小凸起,一按即可無工具和螺絲的安裝或者拆卸這個裝甲,并通過旋動固定扣來直接固定M.2硬盤,可以說非常方便了。

    X670E ACE戰神主板的PCIe×16的插槽全部覆蓋金屬防護,官方定名鋼鐵裝甲,對現在越來越重的顯卡是個重要輔助。注意主板供電旁邊的6pin供電是為前置Lighting USB 3.2 Gen2*2 20Gb/s的接口提供20V 3A的60W PD快充。

    冰霜鎧甲全部卸掉,直接看原本的樣子~可以看到X670E的雙Promontory 21芯片,為主板提供12條PCIe 4.0通道。

    驚人的22+2+1相供電,20相直供CPU,帶動7950X毫無壓力,雖然這代7950X超頻估計不要想,但是供電奢侈所帶來的穩定運行真香。

    雙Promontory 21覆蓋的散熱裝甲帶有散熱貼,不過對比供電散熱片下的大面積高效導熱墊片還是小了很多的,而且可以看到供電上方的散熱片除了致密的金屬鰭片之外,還有一根熱管,進一步加強散熱,確保哪怕是7950X在長時間運行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穩定供電。

    X670E ACE戰神主板所有M.2的冰霜鎧甲在SSD的兩側均預置了導熱墊片,對高速SSD的發熱能夠有效壓制。

    配件線材的全家福,豐富的線材自不必說,值得一提的是X670E ACE戰神主板還帶一張M.2擴展卡,自帶散熱風扇,提供兩個PCIe 5.0X4 M.2硬盤擴展。

    豐富的接口,由左至右依次為智能模式、刷BIOS按鈕和清除BIOS按鈕、3個USB Type-C接口,4個USB 3.2 Gen1 Type-A接口,4個USB 2.0接口,萬兆網口(Marvell? AQC113CS-B1-C 10Gbps LAN,這個萬兆網口如果安裝的是win10,需要更新到最新版本,不然可能會不認驅動,如果是安裝win11則不會,我另一位入手了ACE主板的朋友遇到了這個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個例,當時反正接不了網線就先WiFi聯網升級了,另外這位朋友過幾天再和大家分享),Wi-Fi 模塊、音頻插孔。

    機箱

    因為朋友對靜音有一定要求,且希望做工扎實,所以選擇了來自德國be quiet!(國內中文名:德商德靜界)的Silent Base 802機箱,其實我這是第一次裝這款機箱。

    外包裝是環保紙殼箱,正面是產品的線稿,背面是爆炸式結構圖。

    360°動圖先來一張,Silent Base 802是全塔機箱,539*281*507mm的巨大身段搭配黑色機體堪稱壓迫力十足。

    IO面板位于頂部前端,依次是3檔風扇調速開關、麥克風接口、耳機接口、電源開關、2個USB 3.0 TYPE-A接口。

    頂蓋默認安裝的是雙結構磁吸式頂蓋,如果覺得散熱不夠,可以犧牲靜音效果替換散熱網頂蓋板。

    前面板的內側覆蓋著1cm厚的高密度加厚隔音棉。

    注意兩邊凸出來的小按鈕,一按下它,左右兩側的金屬蓋板即會彈出,免工具拆卸就是方便,注意鋼板的結構,那不是簡單的堆料,而是通過板件間嚴密的銜接鎖住噪音。

    左右兩側的側板內側均覆蓋著1cm厚的高密度加厚隔音棉,可以說是為了靜音效果真是拼了。

    前面板卸下之后還有一層可拆卸的防塵網,如果想要在前面板后面安裝冷排(最大支持420mm冷排),可以替換金屬防塵網前面板,可以擁有更好的風道,不過這是以犧牲靜音效果為代價的。

    內部結構來一張,空間充裕哈,支持E-ATX主板不是問題,在不安裝硬盤架的情況下最長支持432mm顯卡,另外值得一提的Silent Base 802內部結構是全模塊化設計,通過拆分重裝模塊,可以實現主板倒裝等操作。

    Silent Base 802機箱出廠已預裝三個Pure Wings 140mm風扇,后面應朋友要求,將前面兩個升級為silent wings pro4 140mm風扇。

    電源隔倉的分隔蓋板也是可以卸下。

    在來張特寫。

    機箱背部來一張,存儲上通過單獨購買的拓展支架最多可安裝7個3.5英寸硬盤或15個2.5英寸硬盤。

    Silent Base 802機箱自帶的風扇控制器最多支持6個3針風扇。

    底部是抽拉式的防塵網。

    換個角度看底部,整個底部都被抽拉式的防塵網覆蓋,保護的很好,需要注意的是,朋友不想要安裝兩側的支撐腳,因為覺得多出來的一塊既占面積,又不好看,大家可以移步京東鏈接看看安裝完畢的整個機箱圖。

    配件全家福,可進一步加強散熱的金屬散熱防塵網供正面面板和頂部蓋板替換,減震膠墊、硬盤架、說明書以及一袋束線帶和螺絲。

    Silent Base 802機箱正面照再來一張,看起來真雄壯。

    顯卡

    朋友選的也是ROG-STRIX-GeForce RTX 3080-O10G-V2-GAMING顯卡,當前性價比不錯~

    開箱動圖先來一張。

    ROG-STRIX-GeForce RTX 3080-O10G-V2-GAMING顯卡采用三軸流風扇設計,中央風扇為13扇葉(兩側風扇是11扇葉)反轉設計,可減少空氣亂流提高散熱效率,且風扇在顯卡溫度低于55℃的時候可完全停轉,靜音效果MAX。

    2.9槽的厚度,3*8Pin供電使得整卡功耗上限可比公版350W高出不少,超頻更穩,且側面的斜向條狀帶有燈效,通電后效果拔群,不僅可以通過ROG自家的燈效軟件控制,還兼容海盜船的iCUE。

    核心背面是全MLCC,穩定性和超頻性能更佳,全金屬背板已經是傳統藝能了,右側的大面積開孔構成了貫穿式風道,有利于空氣穿透散熱,提升散熱效能,其實在鏤空的內側有兩個4 Pin的風扇接口,可以連接機箱風扇根據顯卡溫度調整其轉數。

    雙BIOS切換按鈕,有P和Q即高性能和靜音兩種模式。

    2* HDMI 2.1+3*DP1.4a接口。

    內存

    這條內存是朋友自己搞來的,犯了一個比較有趣的錯誤,那就是他買的是Intel XMP的條子,他選的AMD平臺應選用EXPO的內存條,為了兼容性和穩定性起見,我建議他盡快進行更換,先點亮跑跑測試可以,但是要長期穩定使用,還是老實點好。

    開箱動圖先來一張。36-38-38-76,6000MHzC36的條子,參數還不錯。

    常規造型照來兩張,RGB導光條和外殼上均有三角形點綴,導光條內置10顆RGB LED,可由海盜船軟件iCUE統一控制。

    硬盤

    硬盤朋友選擇的是希捷的旗艦級SSD——酷玩FireCuda 530 1T+影馳名人堂HOF Pro 30 2T PCIe4.0 SSD的雙固態硬盤組合,一個是系統和常用軟件,另一個是用來存游戲。

    開箱動圖先來一張,和我之前裝過很多的酷玩FireCuda 520一樣是PCIe 4.0 x 4,但是讀取速度上提高了不少,官方標識順序讀取速度高達7300 MB/s,直接步入了7GB/s傳輸速度俱樂部,寫入速度是6000MB/s。

    主控上能夠看到SEAGATE STXZXXXXX,基于定制固件的群聯PS5018-E18主控方案,支持 PCIe 4.0 x4 鏈路,美光176層3D TLC閃存(B47R NAND),海力士的H5AN8G6NCJ 緩存顆粒。我之前測試過,酷玩FireCuda 530 1T在寫入105多gB的時候寫入曲線才降低并穩定在2000MB/s左右,估計緩存是100GB,緩外速度還是不錯的。

    開箱動圖先來一張,可以看到SSD和散熱片是分開的,如果主板自帶散熱裝甲的話就不用再拆啦,如果遇上白色主板的話可以直接上。

    這次HOF Pro 30固態硬盤所附帶的純白散熱片官方命名為“”曲鏡白泳",不僅略帶詩意,還顏值頗高,采用了CNC切割工藝的弧度感曲線設計不同于以前的設計風格。流線型的開槽設計不僅好看,還加大散熱面積,官方稱散熱效果要比之前優化25%,擰下四角螺絲拆開后就會看到散熱片的上下兩部分都已經預裝了硅脂導熱墊,將保護貼紙取下后即可用。

    散熱片的另一面是鏡面設計,指紋收集器~

    HOF Pro 30固態硬盤采用的是純白色的PCB,一眼就能夠看到群聯的PS5016-E16主控,首批支持PCI-E 4.0的主控,28nm工藝制程,擁有第4代的LDPC糾錯機制、智能溫控、支持L1.2省電待機模式,現在雖然性能不比最新的高端主控,但是穩妥成熟。

    HOF Pro 30的2TB版本官方標稱連續讀取速度5000MB/s,連續寫入速度4200MB/s,隨機性能方面 ,最大4K隨機讀取530,000 IOPS,最大隨機寫入820,000 IOPS,質保五年,耐久度為2000TBW。

    散熱

    朋友選的是德商德靜界(be quiet!)的PURE LOOP 2 FX 360 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

    開箱動圖先來一張,附帶了支持4風扇接入的控制器,能夠同時控制PWM風扇個ARGB燈光,注意配件帶了一瓶水冷液,這個一體式水冷是支持自行填充水冷液的,冷排上預留快速加注口,其實這算是德商德靜界家水冷的一個特色。

    冷頭采用的鋁合金材質,并有拉絲效果加成,周圍一圈是發光燈帶,后面通電照可以看裝機部分,支持ARGB。

    純銅鍍鎳底座出廠自帶保護貼,安裝前記得揭掉。

    兩個水冷管之間的這個像是大號耳機線防撕裂保護器一樣的東西,其實是水泵冷頭分離設計,起到減震高效的作用。

    水冷排的12條水冷道中間是密集的散熱鰭片。

    附帶的3個Light Wings 120mm PWM風扇擁有支持ARGB燈效的外圈導光帶,2500 RPM,88.86的CFM,8.9-34dB(A)噪音,標志性的水波紋設計已經是傳統藝能了,這種設計能夠減少風噪。

    電源

    這位朋友打算以后升級4090顯卡,而且需要靜音和質量雙保障,所以入手了德商德靜界當前最兇猛的1500W電源——DARK POWER PRO 12,通過80PLUS鈦金認證,高達94.9%的轉換效率,低噪音,還可一鍵超頻切換12V輸出模式,屬于頂尖水平了。

    開箱動圖先來幾張,作為當前價格第一梯隊的電腦電源,外包裝就能夠發現它的精心設計和豪華定位,類似禮盒的包裝,里面是致密的eva泡沫棉,而被無紡布包裹的電源本體和線材分別包裝。

    線材的獨立包裝盒也并不是簡單的一放了之,而是根據使用需要分層存放,,并且在隔層上印刷有其使用范圍,如此精心的設計足見其用心。

    線材和配件全家福動圖,DARK POWER PRO 12采用全模組線設計,而且是單股套編織網的模組線,視覺上和定制線幾乎一樣,走線非常美觀。需要注意的是電源線和常規電源線不是一個接口,比絕大多數以往用過的線材都要粗壯,有點接近高端音響系統的電源線材了,附件除了常規的魔術貼、扎線帶、手擰螺絲、固定螺絲和魚骨束線器外,值得一提的是帶了一個用于手動切換單路/多路12V的OC擋板。

    DARK POWER PRO 12電源是20cm的身段,以1500W的功率來說這個身板挺結實。

    DARK POWER PRO 12采用的是自家Silent Wings3風扇,從官方結構圖上看還有無框和新漏斗形進風口設計,不過可惜的是沒有智能風扇停轉功能,但是噪音控制在≤31.5分貝,而且在官方公布的噪音曲線上看,負載率60%的時候噪音控制在15分貝以下還是不錯的。

    全模組線接口部分來一張,PCIe輸出線的連接需要注意高功耗顯卡不要接在同組插槽內。

    菊花位是電源接口和開關鍵,能夠依稀看到內部密集的電器元件,網上有拆解測評,用料非常不錯。

    DARK POWER PRO 12采用的是拉絲鋁合金外殼,不僅好看,手感也頗為不錯,為了保護金屬logo還特別貼心的貼上了透明貼,細節滿點。

    裝機

    7950X和酷玩firecuda530硬盤就位。

    頂部可以安裝120mm/140mm風扇。

    因為朋友沒有選擇安裝Silent Base 802機箱的兩側機箱腳架,所以我建議加強前面板的進風來加強散熱,朋友完全贊同,然后拿出了兩個140mm的silent wings pro4 140mm風扇。

    silent wings pro4 140mm風扇開箱動圖來一張,很貼心的提供了硅膠減震安裝腳墊以供替換,通過控制風扇與機箱的間距來提高抗震或者加強散熱效果。

    注意馬達上的3擋調速滑鈕,可以提供M/HS/UHS三個檔位,分別對應1100/1900/2400RPM,在UHS檔位直接有97.4CFM,噪音36.8dB(A)。

    德商德靜界(be quiet!)標志性的水波紋設計扇葉,能夠有效的減少風噪。

    水冷和替換風扇上機,DARK POWER PRO 12的模組線可以不用著急固定,因為可以用附帶的魚骨束線器歸攏的更整齊。

    顯卡上機,注意主板供電和顯卡供電,已經比上上圖的規整多了。

    頂蓋為了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我建議朋友替換為擁有更好透氣性的金屬散熱網頂蓋,不過他還是更關注靜音,所以先就這樣擺著拍一張。

    通電一次成,可惜朋友為了靜音將這些燈效全部摒棄了~留張紀念照吧。

    整機照來一張。

    測試

    CPU-Z驗明正身,7950X,小跑一下測試,單核762.1,多核15557.7,對比上一代的5950X。

    在默認XMP的6000MHz狀態下跑了一次AIDA64內存測試作為基準數據,時序36-38-38-76,讀74563MB/s,寫79923MB/s,復制69191MB/s,延時74.7ns。

    3DMARK CPU PROFILE測試,1線程1101,2線程2172,4線程4259,8線程8098,16線程14921,最大線程16176。

    3DMARK測試做了個動圖,Time Spy測試,分數17535,顯卡分數17967,CPU分數15436;
    Time Spy Extreme測試,分數9334,顯卡分數8894,CPU分數12970;
    Fire Strike測試,分數38532,顯卡分數41037,物理分數45930,綜合分數22676;
    Fire Strike Extreme測試,分數20464,顯卡分數20488,物理分數45702,綜合分數11141;
    Fire Strike Ultra測試,分數11163,顯卡分數10803,物理分數45844,綜合分數5923。

    3DMARK PORT ROYAL測試,顯卡分數11676。

    DLSS測試也跑了一下。

    眾生平等奧德賽,2K分辨率,畫質極高,平均幀率91。

    孤島驚魂5,2K分辨率,畫質極高,平均幀率163。

    古墓麗影:暗影,2K分辨率,設置如上,平均幀率101。

    荒野大鏢客2,設置如上,平均幀數59.91。

    賽博朋克2077,2K分辨率,選擇快速預設方案光線追蹤:超級,平均幀數78.31,以這個為基準應該差不多,華碩ROG-STRIX-GeForce RTX 3080-O10G-V2-GAMING顯卡跑個這個不是太大問題。

    吃雞2K分辨率,整體圖像設置如上圖,幀率在220幀-160幀浮動。

    至于溫度,這代AMD的U大家都知道,7950X默認狀態瞬間功耗能達到240W以上,不撞墻不回頭,單烤FPU,室溫23℃,7950X默認設置,802機箱替換回靜音頂蓋,單烤FPU跑了13分鐘溫度穩定——CPU溫度95.9℃、CPU核心95℃、CPU封裝91.6℃,CPU功耗穩定在200.24W,頻率全核平均5GHz。至于噪音,be quiet!的Silent Base 802機箱靜音效果確實不錯,感官體驗在不替換頂部蓋板和前面板的情況下聲音要比一般的機箱低。
    當然微星還有通過限制墻來進行微調的選項,需要怎么操作,B站上微星的林大有詳細教程,這里就不多贅述啦,這里就是原滋原味的默認設置。

    以上就是本次be quiet!德商德靜界全家桶——7950X+ACE戰神主板+3080+Silent Base 802機箱裝機的全部內容,收工~

    近春節,創業失敗換了一份工作,開始打拼事業的媳婦和我埋怨說公司配發的顯示器太爛了,電腦也很卡頓,至少想換臺顯示器。

    不是主力用機,顯示器用腳趾頭想想,一定是最上面淘汰下來的不知道幾手顯示器了,至于主機,可能還是奔騰G雙核,來個8G甚至4G內存,配合機械硬盤,不卡頓才怪。

    原本想幫媳婦兒購置一臺筆記本電腦,媳婦表示筆記本的低角度對頸椎不好,于是臨時起意裝一臺辦公用的ITX小主機。

    我一直很喜歡ITX主機,這次配置也是先選定機箱,從機箱來確定CPU、散熱以及其他配件。

    喬思伯BO100這個機箱挺有格調的,這個機箱出來我就比較關注,正好這次媳婦裝機,就針對這個機箱來做個作業分享吧。

    對于顏值這件事,女性用戶還是比較偏好粉色和白色,喬思伯銀色的鋁合金材質搭配牛皮拎手,格調還是滿滿的,粉色鍵鼠和鼠標墊的搭配讓格調中也彰顯了女性內心的一點小心思。

    整機只有內存點綴了RGB燈光,通過黑色玻璃面板也不會那么高調,整體感覺優秀。

    整機配置:實用為先,為日后升級提供冗余供電規格,另外就是以顏值為主,顯示器兼顧護眼模式。

    配置表:

    CPU: i3 10100散片,帶集顯

    主板:七彩虹 CVN B460I GAMING V20

    內存:影馳 GAMER小藍 DDR4 2666 8GBx2

    SSD:希捷酷魚固態510 1T

    機箱:喬思伯BO 100

    電源:美商海盜船SF600 白金版

    散熱:利民AXP90-X53下壓式散熱器

    附件: 利民TL-C12 12cm機箱風扇

    顯示器:明基BL2480T 23.8寸顯示器

    鍵盤:IKBC櫻花粉紅軸機械鍵盤

    鼠標:羅技M221

    總開銷為6.6K左右,其中主機開銷為5.5K左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主板規格下調至H410,SSD降低至512G,電源可以調整為450W的銀欣或者海盜船,內存可以更換為普條,整體成本會下降1.6-1.7K。

    這套主機只是為以后升級預留了一定功率,600W的白金SFX電源,實際使用中帶起3060Ti甚至3070都是沒太大壓力的。

    配置方面,我選擇的是入門10代入門i3,i3 10100,四核八線程,自帶630核顯,挺適合辦公使用,日后要是升級顯卡,也能合理的搭配1660和30系列的3060這個級別的顯卡。

    同時為了合理展示顯卡位置,我也找了一塊閑置的10系顯卡1050搭配了一下。

    機箱展示

    機箱這塊,來詳細聊聊我很感興趣的喬思伯BO100機箱。

    喬思伯之前的機箱雖然也是鋁合金材質,但是整體給人的感覺沒有那么特別精致,BO100則是一改之前喬思伯用料不錯,但是設計表現并沒有那么亮眼的情況,

    我個人并不是特別推崇側透,BO100采用的是正透黑化玻璃,在機內點綴RGB燈光下會表現的很有格調。

    機身寬高以及長度分別是239mm、282mm、233mm,整體容量16L左右。

    側面則是大量的散熱孔洞,皮質提手讓BO100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精致的數碼設備,也讓冰冷的硬件有了一絲溫度。

    我之前也用過喬思伯的鋁合金機箱,和BO100比起來最大的差距來自細節的處理,比如邊角的精細加工,圓潤分明。

    這個皮質提手在空機箱狀態下是可以承載機箱的重量的,有輕微變形,但是整機重量還是考慮剩下整機抱持更為穩妥。

    透過散熱條孔可以看到內置的防塵網細節。

    用料和做工上,BO100表現還是足夠誠意的。

    背后一覽,可以看到對應的一些結構,主板橫置、電源下置,顯卡為非轉接方式的傳統安裝模式,以及預留了一個12cm機箱風扇的散熱位置。

    放一些細節展示圖。

    底部一覽,磁吸防塵網和四個鋁合金橡膠腳墊。

    輕松拉出內部框架,這種一體框架的結構裝機會比較輕松,更換配件也比傳統ITX機箱更方便一些,我裝過四臺ITX機箱,每次裝機前后總要頭痛一番,BO100裝機應該我裝過ITX中最輕松的。

    內部結構一覽,內部為八邊形結構,上下一共四個導軌,貼有特氟龍PTFE材質,用以保證抽拉順滑。

    內部左右兩側防塵網為螺絲固定方式,滑軌和內部框架細節一覽。

    框架內部結構一覽,主板橫置,頂部鏤空,除了顯卡位限制,其他空間還是挺寬敞的,底部電源位置可以放置SFX-L規格電源,前部正面下方為一個3.5英寸機械硬盤盤位,側面為一個2.5寸SSD盤位,同時框架底部還可以放置一塊2.5寸規格SSD。

    這個規格的機箱是可以用塔式散熱風扇的,我手頭的利民AXP90-X53下壓式散熱器在這里表現的有些過于小巧,另外現在很多主板自帶散熱馬甲,容易和下壓式散熱器產生沖突,如果要選擇下壓式散熱器還是要多注意下尺寸。

    配件展示

    英特爾i3 10100,四核八線程,妥妥的辦公U,性能表現還不錯。

    七彩虹B460i,做工用料還不錯,WiFi6的支持也算是緊隨潮流了,當然最主要原因還是以其他家的H410 ITX規格的價格實現了B460的規格。

    ITX主板標準的雙內存插槽,四個SATA3,24PIN供電接口,另外這款主板沒有RGB接口,想要玩光效的可以考慮其他品牌。

    其他細節,整塊主板只支持一個M2固態,PCI-E插槽做了加固處理,散熱馬甲也是比較常見的配置。

    主板自帶接口方面只是夠用,樸實無華,支持C口可以更高效的利用固態移動硬盤。

    影馳的DDR4 2667小藍條,選擇的理由就是燈條中性價比相對還可以,辦公用主機也無需支持太高頻率。

    希捷酷魚固態510 1T,現在固態的價格真的是蠻香的,酷魚510和SATA規格的酷魚SSD價格相差不多,但是性能方面相差還是挺夸張的,索性直接1T了,系統和辦公兩個分區,五年內完全夠用了。

    內存顆料只焊滿了單面。

    這塊M2讀寫分別是3400和3000MB每秒,用于辦公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閃存顆料我查詢了一下資料,是東芝的3D TLC NAND堆疊技術,在性能和功耗方面表現不錯。

    另外就是看中可靠性了,作為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高達180萬小時的固態,也減少了丟失資料造成的不便。

    做SFX電源的品牌不多,我接觸過的SFX電源,最早是銀欣,其次就是美商海盜船和酷冷了。

    如果只是辦公用主機,其實300W帶獨立顯卡也都夠用了,不過模組SFX電源,最低都是450W的,我這次選用的美商海盜船600W,也是考慮到后期升級,也許哪天媳婦就想換筆記本辦公了,這個電源也方便獨立升級,讓媳婦自己一臺主機辦公和娛樂。

    美商海盜船SF600,模組化設計,自帶的電源線是我見過最規整的,甚至無需考慮定制電源線需求。

    常年不玩燈的利民。

    手頭這個AXP90-X53下壓式散熱器是上次裝機多買的一個,其實BO100更適合傳統的塔式散熱器,畢竟限高158mm,基本能兼容絕大多數產品了。

    四熱管,53MM高度,挺適合那種限高很夸張的ITX機箱,采用的是銅底鍍鎳回流焊工藝,加上密集的散熱鰭片,應付i3 10100熱量輕輕松松。

    BO100自帶一個12CM風扇位,索性也用上一塊TL-C12 。

    我個人很不喜歡系統風扇的自攻螺絲安裝方式,利民的扇子基本都自帶橡膠螺釘,固定起來方便,減震性也很好。

    明基的BL2480T,23.8寸屏幕,1080P分辨率,可升降底座,以及自帶護眼模式和智慧調光,相對于大部分辦公室采購的顯示器,至少在升降底座這方面就很靠譜,可以減少對脊椎的壓迫。

    其他方面,自帶音響,接口支持DP和HDMI,不具備USB HUB模式,不是太大問題,畢竟定位擺在著,辦公用還是足夠優秀的。

    最后是為媳婦準備的粉色套系鍵鼠+鼠標墊組合。

    鍵盤是iKBC的白無垢櫻花粉紅軸機械鍵盤,定制的還是有些意思的,美中不足就是108按鍵的沒有無線款的。

    有一說一,細節方面還是下了點功夫,顏值很高。

    羅技M221,市面上辦公用的粉色鼠標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游戲鼠標,對于辦公來說配置富余,羅技是少有的為辦公設計的大品牌。

    這套組合還是很小公主范的,組合在一起蠻好看的。

    裝機展示

    現在是個中端ITX主板都自帶散熱馬甲,再考慮帶馬甲和燈的內存條,選擇散熱器往往容易翻車。

    利民AXP90-X53是專為ITX主板和機箱設計的下壓式散熱器,就這個規格尺寸,還是差一點翻車,這次的沖突來自內存馬甲的限制,兩邊基本就是緊貼著的,但是好在僅僅出現了一點擠壓變形。

    SSD歸位,七彩虹B460i并沒有為這塊M2 固態提供散熱馬甲,想要增加散熱效率的的可以自己增加一塊純銅散熱片。

    電源歸位,周圍預留空間還是挺多的,畢竟支持SFX-L級別電源。

    海盜船SF600自帶的電源線很規整,這也是我目前幾套裝機用過的最舒服的電源線了,根本無需定制,這套線材自己順順就理好了。

    主板、系統散熱風扇、以及裝機演示用顯卡歸位,因為整個機箱內部框架是開放式結構,裝機起來非常輕松,對于小白來說都是過分友好。

    顯卡的選擇有一定限制,長度要控制在207mm以內,目前性能比較強的顯卡只有幾款可以選擇,想要上30系顯卡,目前來看只有微星有產品線,所以選擇這個機箱,游戲性能上可能會受不少限制。

    完事將整個框架塞進去就OK了,后期也方便維護,我是建議所有的ITX機箱都盡量考慮這種后期方便維護的設計。

    這里也出現一個小插曲,那就是主板為橫置安裝,導致天線位置比較尷尬,不過也不是什么大問題,買個外置天線底座就好, 或者直接選擇無視。

    在我看來這個機箱有一個問題可以改進一下,那就是機箱前置接口和按鈕的I/O線材有些生硬,不太好整理,低角度的時候會擋住一丟丟內存條的RGB燈光,多少有些遺憾。

    比如正面這個角度,碰巧遇上前置USB3.0插槽位于內存1/3位置,如果I/O線材考慮選用柔軟一些的材質,還可以壓一壓高度。

    除此之外,BO100這個機箱顏值真是不錯,平時不開機,擺在桌面上也是一件小小的鋁合金現代工藝品。

    換個角度看看,高角度狀態下內存RGB燈光被遮擋的就少多了,看起來也舒服了。

    這塊鋼化玻璃透光系數只有29.3%,簡稱黑玻,對于我這種不太喜歡太過鮮艷的RGB光效的人來說,透過這塊黑玻呈現的RGB光效就優雅多了。

    這次裝機我并沒有用啟動U盤,而是用了綠聯的M2硬盤盒,通過硬盤克隆直接復制了一套win系統,后續打驅動完善了一下整機系統,對于我這種懶人來說這個要比U盤做系統來的更直接。

    來簡單聊聊這塊辦公用的顯示器。

    其實辦公對于顯示器色域要求反正不是那么看重,在公司里,設計和調色剪輯師,往往用著最好的顯示器,其他部門,也就湊合用用一些不具備升降調節,色域一般的顯示器。

    對于整天盯著屏幕的非設計剪輯調色人員,一臺具備升降調節的顯示器比其他什么都重要,其次就是具備低藍光模式,前者保護頸椎,后者保護視力。

    這也是選擇明基BL2480T的原因,23.8寸對于辦公來說不大不小剛剛合適,其次它具備升降調節和低藍光模式。

    明基的升降調節還包含了豎屏模式,對于辦公來說可以快速旋轉瀏覽表格一類的文檔,對于經常接觸表格文檔的媳婦來說,這個功能還是挺好的。

    我也在辦公室觀察過,基本上很多同事的顯示器都是固定支架,顯示器無法調整,這種簡配的顯示器,在應付高度調整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增墊書本來實現,但是應付豎屏這種場景,這些顯示器基本就無能為力了。

    明基BL2480T的低藍光模式下包含了多媒體、網上沖浪、辦公室和閱讀功能,不同模式下減藍光比例有差別 。

    BL2480T經過德國萊茵認證, 在過濾藍光方面要比媳婦目前辦公室那臺強了很多。

    智慧調光在主菜單的Eye Care菜單里,同時這臺顯示器還考慮了色弱使用者的場景。

    B.I.智慧調光一直是明基顯示器的一個亮點,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顯示器跟手機一樣的調光方式,感應模塊自動感應白天到黑夜的環境光變化,不用手動調節顯示亮度,自動調光到眼部舒適的亮度。

    如果自己懶得設置顯示器,那么直接將這些交給傳感器自動調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主打的人群為辦公人員,這臺顯示器的sRGB色域也可以覆蓋到96%左右,對于入門級設計制圖,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簡單跑跑性能

    因為這臺主機僅僅主打辦公,所以只是針對CPU和固態做了一些測試,也針對散熱做了15分鐘左右的拷機測試,表現非常不錯。

    CPU-Z中跑了個分,單核482.7,相對于i5 10600K表現也并不是很差;多核跑分2451.3,相對于i5 10600K的4076.7成績有點差, 畢竟后者是六核心十二線程,前者只有四核八線程。

    R20成績單核423cb,多核成績1905cb;R15單核成績171cb,多核成績790cb;V-RAY中成績5381。

    PC Mark10中跑了個成績,總分5109(獨立顯卡1050參與測試)。

    基本常用功能8398分,生產力7620,這兩項成績,辦公妥妥的。

    固態跑分表現達到預期,PCI-E 3.0x4規格,支持SMART功能,4K隨機讀取寫能力上表現不比510酷玩差多少。雖然用這塊固態給媳婦辦公有點大材小用,不過誰讓是自家媳婦呢。

    最后我測試了下拷機模式下整機的散熱和噪音,表現非常備優秀。

    CPU和浮點運算都勾選上,AID64中拷機14分鐘,可以看到主板和CPU包括核心溫度都沒超過60度。

    此刻核心最高的溫度為60度,CPU風扇轉速1283轉,機箱風扇2136轉,利民的靜音表現還是不錯的,當然更多是因為i3 10100這顆CPU整體TDP熱功耗只有65W的緣故。

    總結

    以上就是這次裝機的全部分享過程了。

    總體來這次裝機很輕松,如果你有和我類似差不多的需求,可以參考一下,希望能為你們帶來一些幫助。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