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時間2021年10月19日凌晨一點,蘋果召開了第二場秋季新品發布會,在這第二場“科技春晚”中,最重磅的無疑就是搭載了M1 Pro芯片和M1 Max芯片的14英寸以及16英寸的MacBook Pro了
重磅新品:14英寸及16英寸的MacBook Pro
驚掉下巴:M1 Pro、M1 Max
期盼已久:Airpod3
甜品:HomePod mini
筆者熬夜看完之后這場發布會之后就睡不著覺了,一方面是對新品的激動,一方面是本身失眠的毛病到了這個點兒基本也甭想睡著了,所以從床上爬起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次發布會的新品以及我對這次新品的看法,希望能夠令大家有所收獲。
本次全新的MacBook Pro經過了全新的設計,總共有兩個版本14英寸及16英寸,都是高端定位,接替目前最高端的16英寸MacBook Pro,這是蘋果產品全面Arm化進程最重要的一個節點,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去年的WWDC,蘋果宣布將在筆記本、電腦產品中全面棄用Intel X86芯片,改為自研Apple Silicon芯片,過渡周期為兩年。蘋果在去年更新了13英寸MacBook Air、13英寸MacBook Pro產品線,定位為入門至中端,以及入門級別的Mac Mini,初代M1的性能著實令人驚艷,確實夠強,功耗控制的足夠出色,能耗比極佳,在模具、外觀等其他方面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現款的13英寸MacBook Air、13英寸MacBook Pro、Mac Mini帶動了蘋果Mac產品線的銷量,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產品了。
蘋果在今年繼續推進Arm化,相比于半年前略帶有試探性的MacBook、Mac Mini,蘋果顯然更有自信,春季的新品除了芯片外有了更多創新,搭載M1芯片的iMac機型,外觀被重新設計,有了更多的顏色選擇;而M1 iPad Pro就是王炸了,在移動端,M1直接把其他Arm芯片干的稀碎,完全對它構不成任何的威脅,再加上mini-LED的加入,iPad Pro告訴了世人,在平板電腦這方面,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但是M1的iMac和M1的iPad Pro也略有些試水的意味在里面,一體機型本身就尤為小眾,M1 iPad Pro雖然真的非常之強,但是它性能實在是太過剩了,在平板電腦上搭載M1我認為更多的是“秀肌肉”,用把其他主流Arm架構芯片干碎的方式來展示自己Apple Silicon的強大,我認為是推出M1 iPad Pro最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它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Apple Silicon。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這一系列的鋪墊之下——M1 MacBook Air、M1 MacBook Pro、M1 Mac Mini更為廉價的定位讓更多人使用到M1芯片,M1 iPad Pro強勢秀肌肉,漂亮的(我的意思是形態上的漂亮)M1 iMac再在旁邊輔助一下,Apple Silicon得以進入蘋果筆電的高端產品之中,也就是14英寸、16英寸的新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本身的受眾就非常廣泛,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蘋果的高端筆電用戶絕對是蘋果的核心用戶群體,其中不乏很多的創意工作者和專業用戶,全新的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就代表著其性能與穩定性已經達到了新的層級,這是蘋果全面Arm化的重要節點,前面的幾波操作可以說是小打小鬧,這次的MacBook Pro才是決定蘋果全面Arm戰略成功與否的關鍵!
要說到什么時間節點、營銷戰略、產品布局,這些雖然重要,但是性能才是真正的硬實力,你性能不過關,啥策略也沒用吶。
與我們預計的M1X/M2都不一樣,這回蘋果發布的芯片名稱為M1 Pro和更高端的M1 Max。
重新設計的芯片架構,兩塊芯片均配置10核心處理器,5nm制成,內存帶寬200GB/S,最大32GB內存,337億晶體管,是M1的兩倍;M1 Max擁有400GB/S內存帶寬,最大64GB內存570億晶體管。兩塊CPU的性能兩倍于上代16英寸MBP的i9處理器、3.7倍于上代13英寸MBP上的i7。
GPU方面,M1 Pro為16核心GPU,M1 Max為32核心GPU,分別2.5倍、4倍于上代16英寸MBP頂配機型。M1 Pro和M1 Max中我認為最大的改進是采用了統一內存架構,也就是說,在64GB內存的機型中,顯存最高可以達到64GB,這是目前筆電中從未擁有過的規格,可以在Final Cut Pro中同時最高支持30條4K ProRes剪輯或7條8K ProRes視頻剪輯。
與此同時,強大的能耗比使其遙遙領先于任何任何一款超高配置筆電,同時也提供超長續航,14英寸機型17小時電影播放,16英寸機型21小時電影播放,30分鐘可充電50%。
強大的性能已然不必再過多贅述,搭配上macOS系統,這可能是最強大的筆記本電腦了!
“hello,未來”,相信果粉們肯定都記著這句廣告語,這是iPhone X的廣告語,引領潮流的全面劉海屏與我們見面,這無疑是一部劃時代的手機。
在屏幕方面這次的蘋果再次引領潮流,使用了劉海屏幕,對,沒錯,在筆記本上的劉海屏幕,這又是頭一次!
左、右、上邊框等寬,僅為3.5mm,16英寸機型的屏幕為16.2英寸,770萬像素,是Mac之最,14英寸機型也有590萬像素。
而這些還遠遠不夠,這次的新MBP采用了mini-LED屏幕,搭載了120Hz Promotion可變刷新率技術,峰值亮度1600尼特,10億色彩,蘋果在筆電屏幕上又教做人了,看看,什么才叫頂級屏幕!
蘋果在屏幕上的這波操作,勢必會為整個行業帶來震蕩,蘋果將再次引領一波屏幕的進化,我們且看且分析。
顯然是為了應付M1 Pro、M1 Max更高的功耗,以及更高的安全性,Magsafe正式回歸,此外三個霹靂4接口足夠多,還有HDMI接口更方便的擴展屏幕、SD卡槽方便視頻和音頻工作者的使用.
TouchBar取消,雞肋的東西終于沒了,轉而實體功能按鍵。
1080P分辨率攝像頭,更大的光圈使得低光環境下的表現提高二倍,錄音棚級別的麥克風,6揚聲器,2高音+4低音,這也是為了適配線上會議等需求。
這波蘋果還是做得不錯了,雖然有些晚了,但總歸是聽到了用戶的聲音。
庫克是不是和老黃學壞了,發布會結束之后上官網看了看價格和可選配置,差點沒把剛才的方便面吐出來,要說之前的M1的7核心GPU、8核心GPU,A15的4核心GPU、5核心GPU是庫克的小試牛刀,這回的M1 Pro、M1 Max可是放飛了自我了。
M1 Pro總共有3個版本,8+14、10+14、10+16;M1 Max總共有兩版本:10+24、10+32。
好家伙,這可選配置的種類也是Mac之最了吧,高情商:讓筆記本用戶也能有DIY的樂趣。
這次的新MacBook并沒有像之前的iMac和iPad Pro量產,今天就可以開始預訂,下周正式發售!
價格:14英寸國行14999元起步;16英寸國行18999元起步,
但是!14999元是8核心CPU+14核心GPU的M1 Pro版本,性價比最高的個人認為是16英寸丐版:10核心CPU+16核心GPU的M1 Pro。
AirPods也支持空間音頻了,重新的設計,樣子更貼及AirPods Pro了,擁有自適應均衡功能,能夠根據耳朵和佩戴的情況自動調整頻率,單次使用最高6小時,配合充電盒可以達到30小時的續航。1399元,今天已經開始預定。HomePod Mini現在有五種顏色啦,白藍橙黃黑,織網表面。
這兩個小甜點還算是不錯的,對我來說的話需求倒是不大。
每次的蘋果發布會總是給我們許多的驚喜,9月份的發布會很多人都說沒有了看完就想買的感覺,說實話,我也有這種感覺,但是這場發布會我的這種感覺真的回來了,強大的M1 Pro和M1 Max,可能唯一能讓我冷靜一下下的只有銀行卡里的余額了。
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漠影
從1991年蘋果推出第一款個人筆記本電腦PowerBook100開始,一直沒有停止對個人電腦的創新,拋棄光驅、拋棄USB接口、力爭世界最薄、引入Retina顯示屏……,這其中2006年推出第一代的MacBook Pro則是蘋果筆記本電腦產品序列中皇冠上的珍珠。
過去6年,蘋果MacBook Pro系列經歷了兩次重大革新,第一次是2012年首次引入超高分辨率的Retina顯示屏,并大幅壓縮機身厚度;第二次是在2016年,時隔四年,再次大幅度改動MacBook Pro系列的設計,大膽地簡化接口,只留下四個Type-C,再次減小厚度,加入極具創造性的Touch Bar,雖然這項設計拉高了MacBook Pro系列的整體售價。
(蘋果第一代筆記本電腦PowerBook 100)
(蘋果最新升級的2018款MacBook Pro 13英寸帶Touch Bar版)
最近,蘋果很低調地對MacBook Pro系列進行了產品升級,性能大幅提升設計改動極小,屬中期改款。過去5年,我曾經深度使用了2013年款的15英寸MacBook Pro,最近再用最新款的13英寸Retina屏帶Touch Bar版的MacBook Pro,感受到在Retina屏已經普及后的這五年,蘋果MacBook Pro系列的諸多升級,已經成為不擇不扣的最趁手的生產力工具……干活小鋼炮!
所以今天不僅僅是聊聊剛剛升級的MacBook Pro中期改款的體驗,也要談談一位MacBook老用戶在兩代MacBook Pro中的換代感受。
2016年重新定義的MacBook Pro系列的設計正的是把“小”、“薄”做到了極致,對比13英寸的MacBook Air都要窄出邊上鍵盤外延這么一個寬度,所以你如果購買市面上常規意義上的13英寸筆記本內膽包,來裝這款13英寸的MacBook Pro的時候,是顯得很寬松的。
鍵盤和觸控板的設計調整也顯而易見,雖然機身比13英寸的MacBook Air還要小,但是全尺寸鍵盤的單個按鍵尺寸卻增加了不少,帶來的感受是,每個手指按壓下去觸控面積都很飽滿;剛剛升級的MacBook Pro對按鍵設計進行了優化,鍵帽底下增加了一層膜,好處是降低敲擊時的聲音,同時減少灰塵跑進本來鍵程就很短的按鍵間隙的可能性,敲擊聲音的變化我沒有太直觀的感受,依然是清脆的蘋果風格。
(2018款MacBook Pro對比2013款MacBook Pro)
(2018款MacBook Pro對比2013款MacBook Pro)
很多人會拿ThinkPad的鍵盤手感和MacBook的手感對比,作為多年前的ThinkPad用戶,我的感受是,MacBook鍵盤的使用妙處是在連續快速敲擊時帶來的連貫感覺,如果你是每分鐘打字150字以上的打字狂人,使用MacBook鍵盤會有手指在鍵帽上貼地飛行的行云流水之感,你敲擊速度越快越能感受得到。
相比鍵帽面積的增大,2016年后新款MacBook Pro的觸控板就顯得有些夸張了!幾乎占據了鍵盤以下面積的1/2,也就是說這個觸控板的面積幾乎等于左右兩側掌托面積之和,我們真得需要這么大的觸控板嗎?說實話,這里我感覺蘋果是有些炫技的成分;不過超大觸控板帶來的是無拘無束的操控體驗。
(2018款MacBook Pro的觸控板和鍵盤)
蘋果這幾年讓Mac背后的你在所見和所聽感知到的體驗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所見最顯而易見的是兩個方面,一是2016年引入的Touch Bar多功能觸控工具條,二是最新這次中期改款加入的True Tone原彩顯示技術。
初次使用Touch Bar的時候,會經常在不經意間帶給你驚喜,比如我常用的MacOS系統自帶的備忘錄應用,發現寫文字的時候,增加列表標簽、改動字體格式的工具欄就排列在Touch Bar變得觸手可及,比你停下鍵盤敲擊動作,切換觸控板操作,找到對應的工具進行設置,再回到打字狀態,直接縮減了操作流程。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音樂視頻播放、郵件發送等操作中,一些最需要的操作就擺在上面,供你隨時一鍵觸達。
(2018款MacBook Pro的Touch Bar觸控條)
如果你希望更靈活地玩轉Touch Bar,很容易自定義常用功能鍵。Touch Bar的出現不僅僅是蘋果給MacBook Pro增加了一個操作選項,還定義了一套全新的操作方式,比如Touch Bar上的音量和顯示亮度按鈕都是可以快速左右掃動來快捷調整的,此外還有點按、長按、滑動等幾種不同操作方式,對應不同的功能,慢慢體會,自會發現其中妙處,Touch Bar的實用性讓其不是花瓶或增加售價的籌碼。
2018款最新MacBook Pro另外給我帶來驚喜的一個地方是外放音效的改善,直觀的感受是立體聲效果增強,坐在MacBook Pro前播放一段視頻,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音源來自屏幕前方不遠處,而不是前面兩個揚聲器。蘋果是如何做到的呢?蘋果官方的描述比較簡短,總結為“具備寬廣的動態范圍和更強勁的低音,能營造出非常震撼的音效,這帶來了優美而均衡的高保真音質,讓你的聽覺體驗煥然一新。揚聲器也直接連接到系統電源,可實現更大的峰值放大。”通過iFixit的拆解圖可以看到,新款MacBook Pro的揚聲器單元變得更長,更窄。
在視覺上帶來的另一個大的變化是,蘋果這次首次在MacBook Pro上引入在最新iPhone、iPad上已經采用的True Tone顯示技術,即原彩顯示技術,帶來的變化是MacBook Pro的顯示效果不會停留在固定的色溫,而是會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色溫,呈現最接近自然色彩的效果,對應到日常中的實際使用效果就是屏幕色彩看得更自然,對比不開True Tone功能的情況,大部分是不開的時候更亮、更冷(即比環境光的色溫要高),長時間使用之后在設置中關閉這個選項,會明顯感覺明亮的白色讓眼睛感受更累,就我的感受來看,原彩顯示的好處是減少長時間盯著屏幕看帶來的視覺疲勞,而這種疲勞感,你不對比可能很難感受到差異。
(2018款MacBook Pro)
每一代MacBook Pro的升級,性能都是重頭要強調的地方,這一點對專業人士的感受會很直觀,所謂的專業人士,主要是指那些要用到視頻渲染、大型圖像文件處理、程序模擬、高性能游戲的人群,但是對大部分滿足辦公、撰稿需求的用戶來說,感知就沒那么明顯了。
簡單來講,改款升級后的MacBook Pro在幾個核心硬件指標上都進行了升級,CPU升至英特爾第八代六核和四核處理器、內存最高支持32GB 2400MHz DDR4內存、固態硬盤可選存儲空間最高達到2TB和4TB,不過固態硬盤應該是選配件里最貴的存在,1TB的容量差別對應的是相差近萬元的差價。
15英寸的MacBook Pro系列都配的是獨立顯卡,標配4GB GDDR5顯存;蘋果還提供了一種進一步提升MacBook Pro性能到變態程度的方法,那就是外接顯卡,蘋果稱之為eGPU,由第三方提供,通過雷靂3接口將MacBook Pro和eGPU相連,不僅可以使用外置顯卡處理任務,同時還能給MacBook Pro進行供電。
另一個性能的提升點是最新的MacBook Pro搭載了蘋果給Mac電腦定制的Apple T2安全芯片,該芯片包含一個安全隔區協處理器,在安全啟動和加密存儲中發揮作用,這一代MacBook Pro上開始支持的“Hey,Siri”自然語言喚醒功能也是靠T2處理器的支撐。
(2018款MacBook Pro接口)
還有一個看似不變卻進行了不小升級的地方,就是MacBook Pro標配的四個雷靂3接口,這個長得和普通Type-C接口一樣的接口,具備強大的擴展性和極快的傳輸速度。雷靂3接口數據吞吐速度最高可達40Gb/s,是二代的兩倍,同時現在MacBook Pro所配備的四個接口都是全功能的,任意接口均可用來供電、可連接eGPU、最多支持外接兩臺5K顯示屏。
蘋果第一次用雷靂接口完全取代USB等常規接口,是從2015年的new MacBook,當時被吐槽的一點是任何功能擴展都需要購買轉接口,時間過去3年,現在這個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在電商平臺你可以用100~30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到各種不同規格不同種類的多功能擴展件,可以極大地豐富MacBook的擴展性,甚至超出常規接口的極限。
就像每一代iPhone的升級沒有系統的配套升級都不完整一樣,MacOS之于每一代升級的Mac電腦也是這樣。
全新的MacOS Mojave還未正式推出,所以很多新的玩法還沒發深入體驗,但時間已經很近了,不出意外9月份就能體驗到,Mojave系統的升級有幾點是非常期待的。
首先是深色模式的引入,深色模式就是讓整個系統進入一個暗色調的“黑夜模式”,內容更突出、更專注在你關心的內容上,在今年WWDC現場主題演講MacOS的部分,這個功能的亮相是現場歡呼聲最響亮的;深色模式相關的還有一個功能是蘋果給MacOS加入了動態變化的主題功能,也就是MacOS的主題色彩會在24小時內呈現不同的樣子,讓你不知不覺中也能感受到一天中時間的流動。
再一個很期待的點是MacOS設備和iOS設備的聯動,通過Mac上的操作,可以直接喚醒iPhone進行拍照,并將照片插入到Mac上相應的地方,這種方式比通過AirDrop的方式在多設備之間互傳文件來得更直接了。
我個人最期待的是這兩點,其它方面還包括很多細節的優化,比如從iOS平臺登陸到MacOS的語音備忘錄、智能家居控制的家庭應用;更易用的截屏、預覽功能等等。
無論從性能、易用性、續航保障還是持續優化和突破創新方面,蘋果MacBook Pro都是個人電腦生產力工具的標桿,在近期重新把玩這一代中期改款的MacBook Pro時,也讓我感受到過去5年蘋果在MacBook Pro這條產品線持續的體驗和性能升級。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極致性能生產力工具,同時愿意多掏些銀子體驗到最新個人電腦科技的人,MacBook Pro無疑是最佳選擇。
(2018款MacBook Pro)
過去幾年,蘋果的個人電腦Mac系列產品一直在PC市場整體疲軟的市場大環境下逆勢上漲,2017年憑借1966萬的銷量逼近2000萬臺位列全球第四;同時,又不得不面對產品迭代周期中的中期疲軟,最新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蘋果Mac電腦銷量372萬臺,是2013年三季度以來,銷量首次低于400萬臺。
近幾年全球個人電腦玩家份額走勢圖(IDC數據)
Q3財報發布的時候,MacBook Pro系列新的迭代還沒有在市場中的銷售數據有體現,同時推動Mac電腦進一步帶動市場熱情的,不僅僅是MacBook Pro的中期改款,更重要的是全新一代Mac OS帶來的諸多新功能的帶動,相信隨著9月份全新Mojave系統的推出,將會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
也許蘋果公司也意識到Mac電腦最近市場低于預期的表現,近期我們看到了蘋果的最新廣告創意“敬Mac背后的你”,用極具情懷的畫面演繹Mac電腦背后每一張“干活”奮斗中的面孔,在全世界引起用戶共鳴的同時,也喚醒了用戶對Mac電腦的關注,也意識到作為生產工具的Mac電腦在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價值。
期軟件推薦受到大家的喜歡,今天就繼續接著上次沒有分享完的繼續分享,感謝各位小伙伴支持。
完全免費,為數不多的Apple store免費應用,趕緊下載,無廣告、無垃圾,無彈窗,格式豐富。沒有特殊的需求,就不要花那個冤枉錢,購買那些復雜的付費產品了。
支持7Z,ZIP, RAR, TAR, GZIP, BZIP2, XZ, LZIP, ACE, ISO, CAB, PAX,JAR,AR,CPIO等常見所有格式解壓。
功能齊全,加密壓縮、分卷壓縮、固實壓縮、秒速打包、多線程壓縮、壓縮自動刪除系統隱藏文件、壓縮包雙擊解壓、壓縮包雙擊預覽、右鍵菜單自定義壓縮、解壓等。
APP Store 搜索壓縮軟件即可下載。
在用某度搜素引擎時,搜索結果的前幾個基本都是廣告,而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內容,瀏覽一些網頁時也會有各種煩人的彈窗廣告。
如果想讓我們的上網環境更加清凈、安全、無擾。Adguard 可以屏蔽這些廣告,還可以防跟蹤、保護隱私安全。支持全平臺,Mac、Windows、iOS、Android 都有對應的軟件客戶端。
如果你不習慣 Mac 的文件剪切方式,想要恢復熟悉的剪切流程。可在 Mac 上安裝這款右鍵增強軟件:超級右鍵。即可實現如 Win 般右鍵新建/剪切文件,還有右鍵拷貝文件路徑、隱藏 / 顯示文件、打開常用目錄等 10 余項實用功能。
安裝「超級右鍵」后,在桌面或訪達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或雙指點擊觸控板,即可新建 TXT、Word、Excel、PPT 、PSD、Ai 等各種類型的文件;
APP Store搜索“超級右鍵”即可下載。
Eagle 是一款 Mac 和 Windows 平臺上的素材收集和管理工具,可以幫你高效整理項目的案例、靈感、截圖、圖片、視頻、音頻、字體、情緒板等各種素材。可以說是設計師必備的一款效率工具。
可通過瀏覽器擴展、視頻書簽、截圖、拖放、粘貼等方式迅速將素材保存到 Eagle 資源庫,支持 70 多種文件格式。使用標簽、文件夾、智能文件夾等方式快速分類整理素材,并可根據關鍵字、標簽、顏色、形狀、格式等條件快速查找你需要的素材。
素材瀏覽也很方便,支持鼠標懸停預覽、空格預覽,瀑布流瀏覽,可根據素材尺寸自適應布局。而且還具備素材星級評分、密碼保護、圖片重復檢測等實用功能。
功能強大的閱讀學習工具。把 PDF / EPUB 閱讀器和多種學習工具集成在一起。支持在閱讀時做標注,記筆記,并利用思維導圖和大綱工具對筆記進行組織,利用標簽創建橫向的知識連接,再利用學習卡提高記憶效率。
雖說Mac上有不少軟件可以將視頻轉成gif動態圖片,比如PicGIF、GIf animator、Final GIF Cut、CineGIF,但是經過小編的測試,PicGIF無圖像裁剪功能、Gif Animator導入視頻卡頓;Final GIF Cut生成的質量太差,且免費版還有開發商水印;CineGIF功能太少,不能截取視頻的一部分畫面生成GIF,不能添加文字,所以總體來看還是GIF Brewery 3好用。
看了這么久是不是心動了,快去下載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