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現在手機廠商們越來越追求 “ 生態 ” 了。
這個由蘋果成功實施的商業概念,近兩年幾乎能在每個手機品牌上見到,就算再沒錢的小廠,也會配個智能手表、手環啊、藍牙耳機啥的。
錘科大概率夭折的 TWS 降噪耳機▼
說的好聽點叫 “ 生態 ”,說白了就是貼了標的數碼配件。
要是碰到財大氣粗的大廠們,這方面就有的造了。
簡單拓展出來的產品,像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
高級點的像音響、電視等,靠著更親民的價格以及 “ XX 生態 ” 的賣點,已經漸漸對傳統數碼、家電廠商形成了威脅。
索尼、三星、 LG 瑟瑟發抖。▼
不過這樣的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大大的好事,誰又不想花少錢買好東西呢?
這也隨之而來帶來一個問題。
靠手機起家的廠商們,賣周邊的同時,真的把設備間的關聯給做好了嗎 ?
如果說智能設備之間,還能靠手機的 App 的給連結起來,那手機和電腦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很微妙了。
可悲的是,同樣作為生產力工具、通訊工具、辦公工具,目前手機電腦之間絕大部分的交互,還是要脆弱的靠著微信中一個叫 “ 文件傳輸助手 ” 的神秘好友來完成。
文件稍微塞的大點就和你鬧情緒。▼
即使是蘋果用戶,也必須要花大價錢組成 iPhone + Mac 的搭配才能享受到隔空投送的便捷。
至于你說你用的是 PC?對不起,安卓還是 iOS 俺兩邊都不待見。。。
鑒于此,在智能手機( 從第一臺 iPhone 發售開始算 )已經發展到了第 14 個年頭的 2021 年。
各大廠商對于手機端和電腦端之間的協同操作,到底還有沒有點新花樣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托尼找來了錘子、華為、蘋果、三星、小米( 排名按首字母分先后 )這五大廠牌,看看他們各家對于手機電腦生態協同的理解,是怎么樣的 ~
托尼會測試連接、傳圖片、刷抖音、復制文字等操作,逐個來分析每家的優劣。
錘子:
PC 擱這兒對標 TNT 呢?
老羅這人有多精彩,托尼在以往的文章里已經說倦了。
而最近托尼又覺得,他的精彩之處不僅僅在于工匠精神、重新定義 7 點或是李姐萬歲。。。
他最騷的是開發出了 TNT 這么個玩意兒。
它既不是電腦,也不是平板,說白了就是一塊觸控屏硬件,靠著手機衍生出來的各種桌面端操作。
到了 R2 這一代的 TNT,基本實現了老羅那時候所期望的理想形態,手機在桌面端的體驗基本完善。
連接上不用花太大的心思,有線連接插線,無線連接打開藍牙,就可以匹配上,TNT GO 的套件,體驗也差不多。
由于 TNT 本質上是通過手機自身來驅動的,在使用的過程中,TNT 不希望用戶把注意力再分散到手機上,而是沉浸在大屏的工作流中。
所以在打開 App 的時候,TNT 不能做到手機端和桌面端的自如切換。
這樣合二為一的好處是,不管是圖片、文件還是文字,只要手機上有,桌面端就會有,它省去了傳輸的步驟。
當然,還有 HandShaker 這樣的神器,不管是想把東西傳到 Mac 還是 PC 都沒問題。
“ 可能是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助手 ” ▼
不過在接打電話上,還是需要回歸手機的麥克風,TNT GO 上是沒有收音的硬件的。
總的來說,錘子給出的電腦手機協同方案,似乎是超了考綱了,畢竟對于電腦來說,還有太多功能是手機實現不了的。
硬要完全進入這樣的生態,還是有比較多的局限性,托尼不是很推薦。
華為:
目前最流暢的安卓 - PC 生態。
相信這標題一打出來,不少人都會打上個問號。
對,一開始托尼也不相信,但華為用強大的技術告訴你,低延遲,不是光說說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華為手機的電腦協同,只能在華為或者榮耀的筆記本上實現,其他的 PC 是不能用的。
連接上,華為采用的 NFC 觸碰的方式進行連接,啪一下,速度很快,Loading 的過程很流暢,沒有明顯卡頓。
不單單是連接,傳照片啥的啪一下也能過去,操作邏輯統一。
傳輸文件憑直覺拖拽就可以完成,使用體驗滿分。
手機上的某一段文字,也能通過直接復制的方式,貼到電腦上來。
本質上,華為的多屏協同是以藍牙和 Wi-Fi 的方式投影到電腦上的,所以在使用時是手機和電腦兩套設備。
這樣在使用 App 的時候,手機操作還是電腦操作,兩邊都是同步的,幾乎感受不到什么延遲。
論信號和傳輸技術,華為真的無敵手。。。
理論上還可以這樣玩手機端的《 原神 》,雖然對這樣一臺多平臺游戲來說有點意義不明。
總的來說,華為的生態體驗在這幾臺手機中的交互性最好。
它既能很好的分清手機和電腦的區別,也能在這倆之間建立起無縫鏈接,這樣的體驗托尼可以打到 90 分以上。
蘋果:
老生態壁壘了。
其實托尼本來不想把蘋果放在這堆產品里一起比,畢竟人家在這方面耕耘了這么多年,優勢巨大。
但其實聊聊也沒啥問題,蘋果在一些細節上的操作,還是挺值的一品的。
蘋果在生態的交互上,幾乎是不露聲色的,它沒有手機和電腦連接的環節,只要登陸上 Apple ID、iCloud,就自然而然匹配上了。
關鍵的節點在于 Airdrop,它的出現一下子把整個生態都給串聯了起來。
Airdrop 的傳輸不光是從我的手機到我的電腦,還可以是從別人的手機到我的電腦,我的電腦到別人的手機。
這對于和安卓平分手機市場的 iOS 來說,無疑是殺手級的應用。
要知道,自安卓誕生以來,還沒有一個功能,可以接近 Airdrop,不同品牌之間的安卓手機,目前還是無法做到這么快速的互傳。
細節上,蘋果還能直接用 Mac 的揚聲器接打電話,可以在手機和電腦直接切換。
Safari 瀏覽器也能實時同步手機端和電腦端的瀏覽記錄,切換設備的時候,不用再找一次網址還是挺方便的。
總結一下,蘋果對于設備間的極致容錯,是為了讓用戶一步一步進入到它所構建的生態壁壘中來。
如果你只用 iPhone,而不愿意為它的其他產品買單,恐怕并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體驗。
三星:
原來你也是 TNT?
三星這波的切入托尼一開始是沒想到的。
也是,作為老一代商務手機的代表品牌,怎么會沒有手機電腦協同呢?
三星的手機電腦協同叫 DeX,原理上和 TNT 有這么一丟丟像,都是通過手機,還原出一個桌面系統來。
好消息是,三星的 DeX 不用額外再買一塊屏幕來用,直接在電腦上下載個客戶端就行了。
和 TNT 一樣,可以選擇插線鏈連接和無線連接。
不過在呈現的形式上,DeX 會有點像是在電腦里裝了一個虛擬機,使用上和電腦系統是分開的。
如果想要把電腦里的東西傳到手機上的話,就先要把電腦里的文件拽到 DeX 上。
相比小米和華為的操作,類似,但不形象。
不過 DeX 在桌面端和手機端的一體性上,不像 TNT 那么死,桌面端忙著的時候,手機端用來干別的事也是可以的。
總體接筆記本使用的話,感覺會有些不上不下,DeX 的屬性會更偏向輕辦公一些,外接屏幕,體驗上要好過接電腦。
小米:
很 OK,但不驚艷。
最后終于輪到小米。
小米的協同工具是在 MIUI 12.5 更新的時候同步上線的,叫 MIUI+。
協同模式和華為的差不多,但需要在電腦上下載一個客戶端來工作,原則上啥電腦都行。
但小米官方的建議,最好在小米系的電腦設備下使用 MIUI+ ,其他電腦不保證使用效果。
所以在這里事先聲明一下哈,因為托尼的手邊沒有小米或者紅米的筆記本,所以 MIUI+ 的部分是接在其他筆記本上操作的。
至于效果嘛。。。就比較一般了。。。
手機電腦連接的環節,小米和上面幾家都不一樣,采用的是掃碼的方式,在速度上沒有華為這么迅速,等了一會兒才連上。
在操作電腦端的過程中,手機屏幕會明顯變暗,應該是有著功耗方面的考慮。
隨著手機鏡像一起,電腦端還有一個消息通知的窗口,可以隨時查看消息推送以及最近的文件記錄。
這部分有點 Mac 內味兒了。
不知道是不是網絡環境的問題,在測試 App 同步的時候,會有卡頓的情況出現,手機端和電腦端畫面的延遲某些時候也比華為要嚴重。
圖片以及文件的傳輸沒有大問題,也是靠拖拽來完成。
MIUI+ 的整體表現是要提出表揚的,目前還只是內測的版本,相信在 MIUI 12.5 推送之后,會優化的更好。
總結
看完了以上這么多,不知道你對哪家的協同模式最感興趣呢?
托尼做了一張表格,把以上五家的優缺點都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對照參考一下。
其實聊了這么多,以上五家基本可以分成這么三類
如果要托尼推薦的話,比較實用的仍然是華為和小米的 “ 手機投屏類 ”。
這種模式沒有故意去模糊手機和電腦的界限,手機是手機,電腦是電腦,兩邊工作互不打擾,交互上也比較能讓人接受。
不管怎么說,蘋果現在的生態體驗,依舊是獨樹一幟的。
安卓陣營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傳輸的問題上。
啥時候安卓手機能在互傳聯盟的基礎上發展協同,而不是各自為戰,這就很有看點了。。。
天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華為手機與非華為電腦之間,如何實現多屏協同”,有些網友按照文章介紹的方法去操作后,給我留言反饋,說自己的手機和電腦無法連接,沒能完成多屏協同,問我該怎么辦?其實,華為手機多屏協同連接電腦有5種方法,相信總有一種方法適合你。
也就是我們昨天文章中介紹的那種方法,需要我們的電腦支持藍牙,并且打開藍牙開關。電腦上打開華為電腦管家后,點擊“手機多屏協同”,再在手機上拉下通知欄,打開手機藍牙開關,這時,手機上會彈出連接提示(如下圖)。
點擊上圖中的”連接”,手機就會跟電腦連接上,并且打開多屏協同窗口。
在華為電腦管家的連接界面,左上角有個二維碼按鈕,我們用鼠標點擊它,就會打開二維碼連接界面。
然后,在華為手機上打開華為瀏覽器或者相機,然后,用它們的“掃一掃”功能來掃描這個二維碼。瀏覽器的掃一掃在搜索框右側,相機的掃一掃在相機左上角的智慧按鈕里,點開它就可以看到掃一掃。掃描成功后,手機上也會出現連接界面。點擊下圖中的“連接”,就能打開多屏協同了。
這種方法有個硬件要求,需要我們的手機和電腦都支持NFC功能。在使用時,我們拉下手機的通知欄,打開NFC開關和藍牙開關,然后,把手機的NFC區域輕輕碰一下電腦的NFC區域,就可以快速把電腦和手機連接上,實現多屏協同。
有些電腦不帶藍牙功能,比方說臺式電腦,電腦主板就沒有自帶藍牙模塊,如果通過上面3種方法,就沒有辦法完成多屏協同。這個時候,華為手機多屏協同還提供了一種“有線連接”,通過數據線就能把電腦和手機連接上。
然后手機上也會自動彈出多屏協同的連接界面,我們點擊“連接”,就可以實現華為手機的多屏協同。
如果我們的華為手機升級到了鴻蒙系統,還可以通過鴻蒙系統的“超級終端”來快速連接。在手機頂部的右側向下拉,拉下鴻蒙系統的功能欄,打開藍牙開關。
點擊上圖超級終端右上角的按鈕,就可以看到能如下圖界面。如果手機周邊有多個智能設備的話(如:智慧屏、華為藍牙音箱、華為平板等等),在這個界面都會圍繞著手機顯示。我這里只有一個電腦黑線在手機的周圍。
然后用手指按住右邊的小球(電腦),拖動它并碰一下中間的小球(手機),碰撞時會發出一種碰撞的聲音或震動,然后,手機和電腦就連接成功,多屏協同功能就會打開。
通過上面5種方法,我們都能實現華為手機和電腦之間的多屏協同功能。不過,要想實現多屏協同,手機系統必須是EMUI9以上版本,如果想用數據線連接來實現多屏協同,手機系統必須是EMUI10.1及以上版本。
具體操作,也可以觀看視頻介紹:華為手機與電腦多屏協同,居然自帶5種連接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發表【評論】。喜歡就【點贊】、【轉發】+【關注】吧,謝謝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