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發燒友選擇HIFI入門耳機時,面對國產、國外大牌眾多選擇,往往容易眼花迷亂。不需要太高檔,但太低端效果又不行,考慮到耳機品牌、素質、價格等,小蟹在此共盤點了幾款適合初燒的入耳或頭戴耳機!
不同品牌甚至是同一品牌下的耳機,每個都有專屬調音風格,人人也都有偏愛的音樂類型。選擇耳機,不要簡單認為貴的一定是好的,最重要是適合自己,合個人口味。希望小蟹下面的盤點能給到大家點參考或啟發。
1、拜亞動力DT235
在監聽圈和古典音樂圈有著極高口碑的拜亞動力,很多古典演奏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經典入門款DT235,是喜愛純音樂的初燒首選!耳機的較好聲場分離度配上臨場感的高解析,很適合演繹古典史詩類純音樂。
忽略掉耳機的整體設計和做工,聲音表現方面是完完全全的HIFI走向,高解析的代表。聲場飽滿,聲音富有細節,樂器分離出色,泛音豐富,同價位中的解析王者。
2、愛科技k450
曾獲得過紅點外觀與音質設計大獎的AKG k450,盡管如今看來顏值沒那般高了,但其音質和超便攜性始終如一。作為一款多年前的出街高端耳機,它帶來的現場震撼力和氣勢非常值得回味,對于流行和搖滾也具有較好把握。
耳機整體小巧圓潤,重量輕盈,佩戴輕松,易于攜帶。用手機可輕松推動并表現非凡聲音素質。整體聽感溫暖、寬松、舒適宜人,除了出色的人聲樂器表現,人聲也很突出,演繹出極佳的音樂感染力。
3、威索尼克GR07
常常被發燒友推薦的國產耳機品牌威索尼克,研發實力強大,在國際上也有相當知名度。威索尼克口碑極佳的入耳式耳機GR07,強大解析力加上旗艦調音,和許多千元級耳機相比也不遜色。
解析力強,聲音飽滿,易推動。采用更圓潤方正的設計,黑色主色調更高尚奢華有逼格。佩戴時,耳機外殼和外耳有緊密舒適感覺,如果配上VSONIC獨特的可旋轉導聲管更能保證佩戴舒適性。
4、先鋒 CL751
先鋒是全球著名的打碟機、混音臺生產商,在電音領域經驗豐厚,入耳式先鋒CL751以低音聞名,號稱行走的小鋼炮,酷炫外形和澎湃低音共同演繹原汁原味的聲音表現力,用來聽電音,是非常不錯的入門之選。
張揚個性的時尚外觀,金屬潮流范擋都擋不住,耳機對金屬搖滾等音樂有著相當出色的表現,結合重低音增強效果器設計,更能營造出豐厚的低頻表現,聆聽更加澎拜動人的聲音。
5、飛利浦shp9500
飛利浦這款頭戴耳機主打的就是給消費者提供純正的聲音享受,音質不尖不悶,流暢得恰到好處,小于百分之一的失真度,發出的深廣音域和渾厚帶勁聲音給你無限的音樂震撼力。
耳機shp9500整個聲場表現十分自然寬松。三頻平衡,聲音風格較直白、略帶一絲音染,層次感很明顯,總體給人感覺是比較愉悅的。耳機對前端不挑剔,在手機與國磚中均能產生相當不錯的聲音。
6、創新live2
經常和飛利浦shp9500放在一起比較的創新live2,是廣受贊譽的創新Live的繼承者,聲音真實自然低音緊湊,如臨現場的音頻真實度給你的耳朵帶來極致享受,也是初燒入門HiFi頭戴的不錯選擇。
耳機采用頂尖的生物纖維,能和鋁或鈦合金振膜一樣提供相同的聲音,且發聲單元技術經過縝密校聲,表現出的聲音溫暖細膩,自然真實。精心打造的耳罩,不僅抵抗外界干擾,而且長時間使用也佩戴舒適,毫無壓力。
7、森海塞爾木饅頭
森海塞爾入耳式耳機木饅頭,小巧玲瓏的設計下,清晰明亮動人音質,強而有力的低音,響應著經典傳曼妙旋律,詮釋著時尚和簡約的風格。
外轉耳機線設計,帶來聆聽時的懸浮輕松感和舒適感,讓你舒適享受純凈音質。森海工程技術的運用,無論是明亮清晰高音,或強勁有力低音,以及廣闊立體聲場,它都能實現清晰的原音重現,為你開啟愉悅的音樂之旅。
欄作者:foxpix
作為一個曾經的Fidelio X1用戶,說實話,已經很久沒怎么關注飛利浦的耳機了。雖然飛利浦并沒淡出燒友們的話題,但多數時候都是出現在各種促銷季。而純靠價格吸引消費者顯然是不夠的,至少在發燒友圈子里是會越來越缺少認同感。且不說高價hifi耳機,就是2-3K這種最中堅的檔次,飛利浦似乎都很久沒什么動作了。
不知道飛利浦是不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時隔多年終于更新了自家最高檔次的Fidelio X系列,推出了這款X3耳機??磪岛徒榻B似乎還是定位于偏向直推的,定價回歸了曾經X1的水平,明顯高于目前自家其他產品。是不是真能撐起局面,不免是讓人有疑問的。畢竟大家基本已經習慣了你的低價路線,能否接受這種回歸,就要看產品本身的實力了。好了,廢話不多說,是騾子是馬,咱們開箱驗驗。
X3從包裝上還是明顯的大廠風格。盒子很大,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不會像現行HD650那種比較輕薄的包裝風格,這明顯對耳機的保護會更到位,第一印象還不錯。
畫風也比較簡潔大方,封套沒有過多的花哨設計,就是一個略微調暗的X3照片背景,襯托出了品牌、獲獎和Hi-Res的各色標志;里面的盒子更簡潔,不過藍底色和飛利浦的經典logo還是很搭的。
打開盒子同樣的簡明,直接就是耳機的本體了。實際還有個布袋對耳機做了進一步的保護,不過為了照片不太繁瑣,這里就直接放上拿掉袋子的照片了。但這種周到的保護措施值得稱贊。
同樣為了保持這種簡潔的風格,配件都被收進了耳機上方的盒子里了。和聲音相關的配件就這三個,轉接頭沒什么特別的,兩條線一個是3.5mm單端,一個是2.5mm平衡線,也算是近兩年新品大耳的基本操作了。畢竟隨著用戶群體的變化,便攜設備的用戶明顯更多。而播放器的平衡口幾乎已經成為標配;手機來說,反正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小尾巴來接有線耳機,帶平衡輸出的小尾巴也已經很常見了。而隨著更加方便通用的TWS大行其道,原來經常配的帶麥線幾乎已經絕跡,也算是讓hifi耳機回歸了對音質的專注吧。
而X3耳機主體,其實還是可以看出很多原來X系列的影子。比如金屬框架結構;比如皮質頭梁;比如懸掛式的自適應頭帶;比如寬大的海綿耳罩等等。當然也包括整體的結實手感。
但X3在設計語言和細節制作上又做出了不少調整,讓它更具現代感。比如去掉了明顯的金屬桿和硬派線條,統一整體配色后,X3雖然乍一看沒有前兩代那么顯眼,但更大方穩重。比如這個新的金屬框架,不但和頭梁成一體化的柔順過渡,質感手感也都蠻細膩的。再比如不同以往金屬網格的編織物外層,視覺效果略低調,但非常特別,反而增加了個性和辨識度。
另一個比較大的外觀改變是懸浮頭帶,從原來的聚合物立體網帶,換成了皮墊。好像說是什么蘇格蘭皮革,我對這方面沒研究,不過手感確實比較順滑柔軟。頭梁的皮料似乎也順帶升級了,對聲音和佩戴都沒影響,也就不多說了。
所以,單從外觀來說,X3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雖然有些改變以往的傳統,但我覺得做工基本都是正面的改進,外觀可以算是走了另一種風格。接下來就看中用不中用了。
這就要說到X3的另一個變化,那就是從原來的單邊入線改成了雙邊。因為延續可換線設計,所以現在是左右單元外殼上都有一個3.5mm接口了。這顯然是更合理和更有音質保證的做法。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兩條原線扎起來都是一大捆,顯然不短。是的,它們都是3m的長線。這對于傳統大耳機來說很常見,因為以前很多燒友的器材會放在專門的區域或器材架上,然后如果想坐到可能較遠的沙發上舒服的聽音,長線就必不可少。
但對于新時代的燒友來說,可能很多人是在電腦前同時聽歌的,器材一般也就擺在電腦附近,甚至干脆就是手機或平板直推,長線反而就成了累贅。雖然X3帶了個束線器,但顯然重量體積是沒法減少的。其實注意下接口的出現范圍,就不難發現,2.5mm平衡口是基本只在便攜設備上才有的,標配的2.5線感覺可以做成1.2m左右的更方便的長度。
好消息很顯然,X3是可換線的,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再做更合心意的線材。壞消息則是,X3用的雖然是標準3.5mm插頭,但具體信號定義卻不同一般,用戶已有的線材很可能是不通用的。
具體來說,多數3.5TRS接口的耳機,基本都是尖端(T)走信號,用第二極環端(R)或第三極尾端(S)接GND,并左右保持一致;而X3上選擇用尾端來接GND,但信號端卻比較特別,左單元接口用的尖端,右單元接口用的環端,然后兩側分別沒用到的那一極都是留空的。所以就是,如果把常見定義的耳機線接上X3,要么只有一邊出聲,要么干脆完全沒聲。
當然,這么設計,也可能是有防呆的考量在里面。畢竟對于新手用戶,可換線會帶來一個左右辨識的問題,甚至可能插反了而不自知。X3用這種左右不對稱的定義,就可以防止插錯。因為原線接反了耳機是完全不出聲的。
除卻略有些槽點的線材,X3的整體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比如較大的耳罩可以帶來充足的空間,不會壓迫耳朵;而海綿材質和天鵝絨表面則可以增加透氣性和舒適度。而結實的質感,也讓平時使用可以更隨心,不會像我手頭的極致ED8那樣,總感覺要小心翼翼的。就是新耳機到手初期,整體都會偏緊,可能會有一定的夾頭感,隨著使用就會舒適起來。
而作為一個定位偏向于直推的耳機,X3的驅動性就是我更關注的地方。畢竟雖然阻抗只有30歐,但無論是50毫米的單元直徑,還是雙振膜都不是易推的標志。好在實際使用下來,我發現X3并不吃推力,不需要前端有多高的功率輸出,只要有足夠的聲壓響度,就能有較為不錯的表現了。當然X3畢竟是個全尺寸的大耳機,這個音量還是要開到一定程度的。就我個人的聽音偏好來說,基本上手機要開到快一半的音量。
那么直推下X3是什么樣的聲音呢?簡單來說就是確實做到了宣傳中的“高頻明亮,中頻清晰,低頻強勁”。不但三頻都很有表現力,整體有較強的密度,聲場也蠻大的,而且比例比較合理。這對手機類前端來說,是非常好的特質,可以明顯讓原來偏糊偏散的聲音凝聚清澈起來。相信很多從低端耳機換過來的朋友,會一下被這種清晰度提升帶來的高解析效果所吸引。
只不過手機這類前端,因為功能和信號的高度集中,也很難避免內部的各種干擾雜訊。所以此時你用X3雖然會得到一個明顯的聲音進步,但要求高的人可能還是覺得略躁,整體結像偏大偏前。好在除了新耳機最初的生澀期,X3在保持清晰線條的同時并不刺激。
想體驗X3的更高實力,還是上專門的播放器為好。也正是在這時,你會發現,X3其實潛力很大,幾乎喂給她什么樣的前端,就能很好的表現出相應的特質。比如在海貝R8驅動下,X3可以安定下來,表現出了更多的泛音和更真實的樂器質感;音樂的氛圍感更完整,低頻不會像手機直推那樣略硬,而是更蓬松起來,張弛有度。而配上艾利和sp1000又可以一下精致明麗起來;之前有些擔心低頻會軟腳的問題也完全沒有出現,反而不但有很深的下潛,還彈性和力道兼具。尤其sp1000的平衡驅動下,X3的三頻更加均衡平順,悅耳的同時也更加自然從容。難怪要標配2.5平衡線材了,感覺這才是某種程度上的X3完全體。
當然,作為一個大耳機,X3并不限于直推。僅就我手頭的布魯克林一體機來說,X3就能表現的比直推更寬松,聲場進一步擴大的同時還是保持規整的比例,聲音的立體感和表現力確實還是比隨身設備驅動要更好了。相信如果上更強的臺式設備,應該還會有繼續挖掘的潛力。
那么歸結一下,X3的聲音特點大致是,三頻都有很好的素質和表現力,聲底比較忠實準確,聲場規整立體。說到準確就不得不提下,我剛拿到X3時就總覺得它結像不自然,還以為耳機設計有問題。但后來一番搭配和摸索后,我才發現是我用的一張tf卡有問題了,造成播放器輸出的就是有錯誤的信號,非X3之過,反倒是之前我以為正常的一個耳機不準確。
在我看來,單從耳機產品的角度,X3這塊“敲門磚”的表現是比較不錯的,從外包裝到耳機制作再到聲音,都是顯然經過了較為細心的調教。和更高檔的耳機比肯定還有差距,但這個價位來說直推出效果,上臺有潛力,已經蠻有競爭力了。可能剩下的就看你對飛利浦品牌還有多少信任度了。
唯一讓我有些遺憾的就是,因為換線接口的特殊定義,暫時沒能搭配到更高級的線材。根據我對潛力型直推大耳的經驗,換線往往就能讓聲底細膩度和流暢度有很顯著的提升,或能進一步降低對前端的要求。希望飛利浦如果進一步延伸產品線時,可以多加些對愛折騰的用戶的考量,發揮可換線設計的最大價值吧。
年飛傲的新品非常多,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新品推出,可謂是全面爆發的一年。除了有很多高端的HiFi音頻產品,還有一些是入門級的耳機產品,比如前不久發售的FD11。 飛傲的圈鐵耳機已經走過三代,這次的FH11圈鐵耳機給我帶來了很多驚喜,299元的價格讓這款耳機極具性價比。究竟這款耳機的表現如何呢?
第一印象:小巧玲瓏,工藝細膩
如果擋住盒子上的耳機型號,FH11第一眼會讓你以為是FD11出的新配色。這款耳機和FD11同樣采用了“小海螺”樣式的外觀,耳機表面經過了電鍍處理,耳機側面依然保留了鋼化玻璃材質的五芒星紋理設計。我挺喜歡這款耳機的黑色配色的,黑色的小海螺相比FD11的外觀更顯低調。
值得一提的是,FH11也采用了0.78mm的雙針可換線設計,搭配了一根1.2米長的無氧銅線,而且FH11的耳機線也與耳機整體的配色保持了一致。如今大部分手機都取消了耳機孔,飛傲還非常貼心地推出換線方案,比如你可以使用LS-TC1數字音頻耳機線,把FH11插在手機上使用。LS-TC1數字音頻耳機線采用了USB-C接口,內置了一枚DSP解碼芯片,可以直接享受無損音質。同時,這根線還搭載了麥克風線控,一鍵就可以接聽電話。
當然了,作為“HiFi配件大廠”,飛傲還準備了LC-78A MMCX轉0.78mm線,以及LS-4.4A 4.4mm轉0.78mm線,以及一根LS-3.5B 3.5mm轉0.78mm線。可以說飛傲的這些配件線材更貼合用戶的需求,極大地拓展了FH11這款耳機的使用場景。
佩戴舒適度依然很不錯
由于FH11的耳機外形和FD11相差無幾,兩款耳機都采用了“小海螺”的仿生設計,所以這兩款耳機的佩戴舒適度也十分相似。在我體驗FD11的時候,耳機的佩戴舒適度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同樣,FH11的佩戴體驗也很出色。FH11與耳廓的貼合度很高,耳機對耳道的侵入感也很小。總之,這是你完全不用擔心這款耳機長時間佩戴的體驗,即使長時間佩戴也幾乎感覺不到其存在。
細膩的聲音表現
飛傲的FH11采用了一動圈一動鐵的圈鐵聲學結構。圈鐵耳機由于采用了雙單元的聲學結構,所以耳機可以同時在低頻和高頻方面都有很好的聲音表現,耳機適用的音樂類型更廣。然而,雙單元的耳機非常考驗廠商的聲音調校功力。FH11采用了10mm大尺寸的碳基球頂振膜,這種材質輕巧且剛性優異,有助于增強聲音的控制能力,為這款耳機的低頻表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FH11在內部結構上下足了功夫。耳機采用了一枚定制的高頻動鐵單元來提升耳機的高頻表現。仿生設計的C型聲阻導管增加了內部空氣流動的阻尼,有助于擴展低頻的延伸。此外,復雜的三腔室后腔設計可以減少音色的雜散,從而使低頻更加精確和敏捷。聽感上,FH11低頻方面的表現要好于FD11,耳機的低頻下潛更深,低頻質感飽滿,細節層次感強,低頻速度感也不錯,延展很足,沒有明顯的斷頻感。特別是耳機的低頻和高頻的過度自然、順滑,中高頻部分細膩空氣感十足。無論是流行、嘻哈還是輕音樂,耳機的聲音表現力都很到位。
在我體驗FH11這段時間里,正好趕上《樂隊的夏天》第三季熱播,我順便就用FH11全程收看了節目?!稑废摹返墓澞恳婚_始就會提醒觀眾佩戴耳機進行收看,果然很多樂隊的演出在FH11上展現出了豐富的聲音細節。以我特別喜歡的Nova Heart樂隊的《My Song 9》這首歌舉例,歌曲的人聲部分和背景音分離度很好,樂器質感還原度高,音場感很棒。
FH11的打開方式
在我看來,FH11是一款沒有聽音壓力的耳機,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在使用FH11時,你不用考慮耳機的前端如何配置,也不用考慮耳機的線材等等因素。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耳機戴上,連接手機打開音樂APP聽歌就行了。這次在體驗FH11的大部分時間里,我都把耳機接入手機的音頻轉接頭就直接聽歌了。作為一款入門級的HiFi耳機,聲音的調校不僅要能涵蓋大部分曲風,耳機的使用上應該盡量降低門檻。上面我提到的這兩點FH11這款耳機都做到了。當然,如果你想提高一下音質的話,可以換上HiFi播放器試一試。
綜合體驗下來可以看出,我的感覺是飛傲為FH11進行了全方位的音頻調教,大尺寸動圈單元奠定了扎實的低頻基調,動鐵單元進一步提升了高低頻的延伸及控制力。在這款耳機上,我看到了飛傲對聲學結構的精致調控能力,不僅僅是單純依靠動圈素質來確保音質,而是通過多方面綜合優化達到了出色的調音效果,使FH11擁有區別于同級別產品的音質表現。
飛傲贈送的6對不同尺寸和材質的耳機套
總結一下
飛傲的FH11無疑是目前這個價位圈鐵耳機產品中的佼佼者。這款耳機讓我看到了飛傲優秀的調音功底和對細節的執著追求,令人刮目相看。如果你需要一個價格實惠又好聽的入門圈鐵耳機,非常推薦考慮一下FH11,它絕對會給你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