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 1:安裝 CPU
零件/工具:主板、CPU
將主板從防靜電包裝中取出,并放在工作臺上。
找到 CPU 插槽(覆蓋有塑料保護蓋)。
在塑料蓋的一角,或者更常見的是在插槽本身上,您將看到一個小箭頭。記下此箭頭的位置。
在 CPU 插槽旁邊,您將看到一個小金屬桿。
向下按該金屬桿,然后將其輕輕地拉到一側(遠離插槽),以打開插槽托盤。
打開 CPU,然后將其從包裝中取出。
安裝 CPU 時務必非常謹慎 — CPU 和 CPU 插槽都極其容易受到物理損壞。
抓住 CPU 邊緣 - 切勿觸碰芯片底部的針腳,因為手指會帶來灰塵或油污,也盡量不要觸碰芯片頂部。
在 CPU 的一角,您將看到一個箭頭。
將這個箭頭與插槽上的箭頭對齊,然后輕輕將 CPU 放到插槽上。輕輕地將 CPU 放置到位,然后向下拉動固定桿將其推回原位。
向下拉固定桿的時候可能需要稍微用力,但是放置 CPU 的時候不需要!
專業提示:您不需要拆下塑料蓋。安裝 CPU 時,安裝張力將導致蓋子彈出。如果您嘗試自己拆下蓋子,則可能最終會撞到并損壞下方脆弱的針腳。
專業提示:CPU 只有這一種安裝方式,而且放置時不需要使用任何力氣。您可以輕輕將 CPU 移到安裝位置,但不要用擠、推、卡或以其他方式試圖強行把 CPU 放入插槽內。
步驟 2:(可選)安裝 M.2 固態盤
零件/工具:主板、M.2 固態盤、 0 號螺絲刀、主板用戶手冊
首先,在主板上找到 M.2 插槽。
這是一個小的平面插槽,上面有個小螺絲。如果您找不到,或者找到多個 M.2 插槽,或者如果計劃安裝多個 M.2 固態盤,請查閱主板隨附的用戶手冊。
使用 螺絲刀拆下小螺絲。不要弄丟小螺絲。
輕輕將 M.2 固態盤滑入插槽中。它在完全就位后,會與主板呈 35 度角。向下推固態盤并重新裝上小螺絲以將其鎖定到位。
專業提示:安裝 M.2 固態盤可能會限制其他存儲配置(特別是基于 SATA 的存儲和 PCIe AIC 存儲),因此請在規劃存儲時查閱主板的用戶手冊。
故障排除:如果主板無法將新安裝的 M.2 固態盤識別為存儲,可能需要在 BIOS 中進行手動配置(有關 BIOS 說明,請參閱主板的用戶手冊)。
步驟 3:安裝 CPU 冷卻系統
零件/工具:安裝有 CPU 的主板、CPU 冷卻器、熱膠、CPU 冷卻器手冊
CPU 冷卻器有多種類型。如需確切的安裝說明,我們建議您查閱 CPU 冷卻器隨附的手冊。
有些冷卻器需要安裝支架。
主板可能已經預裝了支架,但如果冷卻器無需支架,您可能需要拆下此支架。或者,如果冷卻器使用不同的支架,則需要更換支架。請在將主板放入機箱之前執行此步驟。
一些冷卻器在導電材料(位于 CPU 上)表面預涂了熱膠,而一些冷卻器則沒有。
如果冷卻器沒有預涂熱膠,則需要先手動涂抹熱膠,再將冷卻器安裝到位。
涂抹熱膠時,請擠出一小點(大小不超過一粒米)涂在 CPU 的中心區域。然后,將冷卻器放在 CPU 上 - 壓力會使熱膠充分擴散。
專業提示:首次擠壓熱膠時應該擠到一張廢紙上,以防不小心擠出一大團。
專業提示:如果冷卻器預涂了熱膠但是您想使用不同的熱膠,可以使用 90% 異丙醇和無絨布清除熱膠。我們建議使用汽車級紙巾。
專業提示:將冷卻器安裝到主板后,以交叉方式擰緊螺絲以確保壓力均勻分布。如果您感到困惑,手冊中可能詳述了此過程。
故障排除:如果您在安裝時出了錯,不要驚慌。擦掉(CPU 導熱器和冷卻器上的)熱膠并重新涂抹,然后重新安裝。
步驟 4:安裝內存 (RAM)
零件/工具:主板、RAM、主板用戶手冊
確定主板有多少個 RAM 插槽(大多數有 2 個或 4 個)。
如果要裝滿所有可用的 RAM 插槽,只需將 RAM 卡入到位即可。如果您并不打算裝滿所有 RAM 插槽,請查閱用戶手冊,了解正確配置并裝滿相應的 RAM 插槽。
專業提示:金手指之間的槽口未居中。確保借助此槽口正確對齊 RAM,以確定哪一側朝上、哪一側朝下。
故障排除:雖然 RAM 相對容易卡入到位,但第一次并不總能完美卡入。
如果您嘗試啟動電腦但未成功啟動,您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重新安裝 RAM。
一些主板具有專用卡舌(不需要移動的卡舌),可助您安裝。
所有主板都至少有 1 個可移動的卡舌。通常,這個卡舌將卡入到位,然后連接到 RAM 側面的凹槽。
步驟 5:(可選)在機箱外做一次測試運行
零件/工具:安裝有 CPU 和 CPU 冷卻器的主板、RAM、GPU、PSU、螺絲刀、主板用戶手冊、電腦顯示器(連接到 GPU)
您已安裝了 CPU 和 CPU 冷卻器,現在可能想要做一次組件的快速測試運行,以確保所有組件都能正常工作。
在將所有組件都安裝到機箱后,執行此測試(和故障排除)就難得多。
要執行此操作,請安裝 GPU 并將所有組件都連接至電源(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安裝 GPU,請參閱下面的部分)。
確保電源已連接到主板(CPU 8 針腳和 24 針腳)和 GPU,然后接通電源并開機。
一些較高端的主板具有電源按鈕,但很多都沒有。
如果未看到電源按鈕,請找到電源開關針腳,即從彩色結節中伸出的多對小尖頭。
電源開關針腳可能貼有標簽(例如“PWR_ON”)。要啟動主板,請使用螺絲刀同時輕敲兩個電源開關針腳。
現在,您應該能夠判斷是否有組件不運行或出現其他故障。
如果主板指示燈閃爍或發出蜂鳴聲,可能是在試圖告訴您有異常。
一些主板有開機自檢代碼顯示屏(兩位),可幫助您確定問題所在。要了解主板試圖告訴您的情況,請查閱用戶手冊。
如果主板沒有開機自檢代碼顯示屏,請連接顯示屏至 GPU,并查看系統是否執行“POST”,或者啟動并顯示主板徽標。
在完成測試運行后,關閉電源并等待主板上的所有 LED 指示燈變暗,以確保系統中沒有殘留電源。然后,卸載 GPU 并拔下所有電源線,繼續執行下一步。
步驟 6:安裝電源
如果主板沒有開機自檢代碼顯示屏,請連接顯示屏至 GPU,并查看系統是否執行“POST”,或者啟動并顯示主板徽標。
拆開 PSU 包裝(或者,如果選擇了測試運行,則將其從組件中拔下),然后將其電纜放在一旁(如果可以)。
查看機箱并了解應將 PSU 放在哪個位置(可能在底部、背面附近)及擺放方向。
在理想情況下,您可能需要將 PSU 擺放成風扇朝向機箱外部(通過一個通風孔)。
如果機箱底部有通風孔,您可以倒置安裝 PSU,只要組裝完電腦后底部通風孔能夠獲得適當的氣流即可。
如果機箱沒有通風孔,請將風扇朝上來安裝 PSU(到機箱),并確保其有足夠的間隙。
使用 PSU 隨附的 4 顆螺絲將 PSU 安裝到機箱里。
如果使用的是非模塊化或半模塊化電源,現在應該將連接的電纜穿過機箱并輸送到需要用到它們的地方(如果機箱有線纜管理功能,請利用該功能)。
步驟 7:安裝主板
零件/工具:機箱、主板、I/O 防護板(如果未安裝到主板上)、 2 號螺絲刀、螺絲、主板用戶手冊
如果您的主板配有未安裝的 I/O 防護板(一張帶有主板端口切口的長方形金屬板),您應該首先將它卡在機箱后面的位置(確保它的方向正確)。
I/O 防護板通常邊緣銳利,請注意不要割傷手指。
I/O 防護板固定到位后,就可以安裝主板了。
仔細檢查以確保電纜全都走線到正確位置,然后放好主板(先將其與 I/O 防護板對齊)。
使用 Phillips 2 號螺絲刀安裝第一顆螺絲,即中心螺絲,以便將主板固定到位。確保不要在安裝到機箱上的支架上拖動主板。
安裝主板所需的螺絲數量會因主板而異,但全尺寸 ATX 主板通常需要 9 顆螺絲。填充所有可用的螺絲孔。
將電源連接到主板。主要有兩個接頭 - 朝向主板頂部的 8 針腳 CPU 接口和側面的 24 針腳接口。
專業提示:在安裝主板之前,檢查以確保機箱安裝有主板支架。它們通常看起來像末端有螺紋的螺母。請勿插入不必要的支架。
步驟 8:安裝 GPU
零件/工具:主板、GPU、Phillips 2 號螺絲刀、螺絲、主板用戶手冊
在主板上找到 PCIe x16 插槽。它是最長的 PCIe插槽,顏色可能與其他插槽不同。
如果主板有多個 PCIex16 插槽,請查閱用戶手冊,了解是否需要優先使用某個插槽。
如果可以使用任何插槽,請根據其他組件的放置位置確定要使用的插槽,畢竟您希望給 GPU 留點呼吸的空間。
根據機箱的具體情況,您可能需要拆下 I/O 蓋(阻擋機箱后面板的小金屬卡舌),以便放置 GPU 的 I/O(HDMI、DisplayPort、DVI 等)并使它可從機箱外部進行檢修。
從防靜電包裝中取出 GPU 并小心地將其與兩個后部固定支架和插槽本身對齊,然后輕輕將其推入 PCIe x16 插槽中(您可能會聽到咔噠聲)。
如果需要重新拔插 GPU,主板上的 PCIe卡舌可能會移入到鎖定位置。
GPU 完全就位后,使用 1 顆或 2 顆螺絲將其固定到機箱背面。如果 GPU 需要輔助電源接口,請將其連接至電源。
步驟 9:安裝存儲
零件/工具:主板、固態盤、機械硬盤、Phillips 2 號螺絲刀、螺絲、機箱用戶手冊
首先,檢查您的機箱。每個機箱的驅動器托架都略有不同。
您應該能夠在機箱內部某個位置找到不少尺寸不同的托架。
它們可能有小塑料開關,這類托架是免工具托架,也可能看起來就像金屬支架。
存儲通常有兩種尺寸,即 2.5 英寸(機械硬盤和固態盤)和 3.5 英寸(機械硬盤)。
大多數 3.5 英寸托架可以接受 2.5 英寸驅動器,但反之并不亦然(一些 3.5 英寸托架的托盤并不是為了 2.5 英寸驅動器設計的,但它們仍可以安裝 2.5 英寸托架)。
您也可能會在機箱中看到較大的托架。這些托架是為光驅等較大的驅動器設計的,并且通常位于機箱正面靠近頂部的位置。
如果您有免工具托架,每個托架都有自己的塑料桿或開關。
打開或解鎖塑料桿或開關,就應該能夠拉出托盤。將驅動器放在托盤中。
某些 3.5 英寸托盤被設計為可接受 2.5 英寸托盤。如果屬于這種情況,您需要使用螺絲將 2.5 英寸驅動器固定到 3.5 英寸托盤上,使其不會四處移動。
將托盤滑回到托架中。它應卡入到位。
如果沒有免工具托架,您將看到一個帶板條或孔的金屬支架(比較大,就像一張板)。
如要將驅動器放入其中一個“托架”中,只需在金屬支架和機箱側面之間滑動驅動器,然后將螺絲擰到位。
根據機箱手冊建議使用相應數量的螺絲。但是,如果您沒有足夠螺絲,大多數驅動器只需 2 顆螺絲就可以正常工作。
驅動器全都安裝到位后,將它們連接到主板(使用 SATA 電纜,隨驅動器或主板附送)和電源。
專業提示:如果很難找到托架或不清楚機箱的托架類型,請查閱機箱的用戶手冊。
步驟 10:安裝操作系統
零件/工具:電腦、顯示器、鼠標、鍵盤、保存到閃存驅動器的操作系統
如果您還沒有在 USB 閃存盤上準備操作系統 (OS),現在是時候準備了。
插入包含操作系統的 USB 閃存驅動器,裝好顯示器、鼠標和鍵盤,然后打開電腦。
您看到的第一個屏幕畫面將提示您按一個鍵,以進入系統設置或 BIOS。按下此鍵,打開 BIOS。(如果屏幕閃爍關閉過快導致您無法看到該鍵,請查閱主板的用戶手冊。)
首先,您需要檢查,以確保組件全都安裝完畢并可識別。
在 BIOS 中找到顯示電腦系統信息的頁面(不同的主板有不同的 BIOS 設置,但您應該能夠找到提供此類信息的頁面),然后檢查以確保系統可識別目前已安裝的所有組件。
接著,在 BIOS 中探索,直到找到“啟動”頁面(可稱為“啟動順序”或“啟動優先級”)。
更改啟動順序,將閃存驅動器排在第一位,將您想安裝操作系統的驅動器排在第二位(如果您使用固態盤作為啟動驅動器,則需要在此處安裝操作系統)。
重新啟動計算機。計算機將從 USB 啟動并且彈出 OS 安裝程序。按照說明完成安裝。
專業提示:提前創建操作系統安裝程序。
故障排除:如果電腦完全未打開,則可能是電源有問題。
故障排除:如果電腦已經啟動但在屏幕上未顯示任何內容,或者電腦似乎未啟動,請檢查以確保所有電纜(尤其是電源線)均已連接。
專業提示:如果試圖使用鍵盤進入 BIOS,但沒有成功,這可能是鍵盤出了問題。保持冷靜,檢查外設以確保它們都正常工作。
故障排除:如果使用 USB 驅動器啟動時出現問題,請確保已經按照您在嘗試的安裝類型設置了主板。
大多數支持 UEFI 的平臺將先從 UEFI 分區方案啟動,然后再嘗試“傳統”啟動順序。
長點評:近期因為臨近換代、庫存增加、需求不旺等因素的影響,主要硬件價格都在下跌,特別是顯卡已經來到了最近的低點。對于想要打造新主機的玩家來說,當下正是個不錯的時機。考慮到大多數玩家的只需要玩轉1080P游戲就夠了,所以本期就給大家推薦一套通吃1080P游戲無壓力的高性價比主機配置。
銳龍5 5500可以看成是不搭載獨顯核心的銳龍5 5600G,產品采用了7nm工藝和Zen3架構,擁有6核12線程的規格,基礎頻率3.6GHz,最高加速頻率4.2GHz。當然這并不是銳龍5 5500的全部潛力,這款處理器還支持超頻。得益于成熟的7nm工藝,銳龍5 5500的體質普遍不錯,能輕松實現全核超頻至4.4GHz,在此頻率下游戲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管是應付網課、日常辦公和多媒體娛樂都是綽綽有余了,至少兩三年都不會過時。同時即便在全核4.4GHz的狀態下,銳龍5 5500滿載功耗最高還不到107W,對主板的供電需求也是比較小的,絕大部分AM4主板都沒有什么壓力。即便是不超頻,在一線B550主板上開啟XMP或者類似的功能,就可以解鎖銳龍5 5500的功率墻限制,全核頻率自動提升到最高加速頻率(甚至更高)。
游戲部分,對于6核的銳龍5 5500來講,現在不到2000元的Radeon RX 6600是個性價比很高的搭檔,可以充分滿足主流玩家的FHD游戲需求。從實測來看,銳龍5 5500全核4.4GHz搭配Radeon RX 6600在多數游戲中都領先了酷睿i5 11400F + Radeon RX 6600,這一方面說明了ZEN3架構在游戲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3A平臺組合優化更到位。
肯定會有玩家說銳龍7000馬上就要上市了,這時還買銳龍5000處理器,豈不是入手即落伍?站長覺得并不是這樣,在首發上市的銳龍7000系列各型號產品中,定位最低的銳龍5 7600X的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覆蓋到千元以內的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
反觀銳龍5 5500性能出色、當下價格也比較實在,對于近期想要裝機的玩家來說,是個值得入手的選擇。
因為采用的是AM4接口,AMD又開放了300系主板對于銳龍5000系列的支持,幾乎全部AM4主板都可以支持銳龍5 5500,玩家選擇面很廣。站長覺得B450才是銳龍5 5500的高性價比搭配。
一方面一線大廠B450游戲主板用料、規格都很不錯,支持銳龍5 5500毫無問題;另一方面銳龍5 5500也不支持PCIe 4.0,搭配B450也不會有規格浪費的問題。
具體產品方面,站長推薦華碩TUF GAMING B450M-PRO S重炮手。該主板采用了8+2組Dr.MOS供電模組,每相可輸出50A的電流,完全能夠滿足銳龍5 5500穩定運行的需求,還搭載了通過軍規認證的TUF電感和TUF電容,擁有更好的高溫耐受性,有效的延長使用壽命和提升系統穩定性。同時主板還進一步加強了軍規級散熱設計,VRM供電區采用了更大面積的高質量散熱片,能同時覆蓋VRM和電感,提高散熱效率。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TUF GAMING B450M-PRO S重炮手搭載了全新的AI麥克風降噪技術,支持3.5mm音頻插孔、USB或藍牙等任何類型的耳機或麥克風,非常適合在錄音、視頻、直播和游戲等方面對語音通話質量有高需求的玩家。
近期顯卡價格普遍下跌,相對來說A卡的跌幅更大。像站長經常推薦的RX 6600,官方指導價為2499元,現在市場賣價普遍不到1900元,便宜了將近500元。作為一款定位1080P游戲的顯卡,RX 6600搭配銳龍5 5500,在高畫質下可以輕松玩轉當前主流的單機游戲大作,要是開啟SAM技術、FSR技術以及RSR技術等一系列黑科技,性能表現還能實現全面提升。
華碩DUAL-RX6600-8G。這款顯卡采用了全自動制程技術生產,更節約資源并且產品質量更高、壽命更長。顯卡背面覆蓋有鋁合金背板為電路板提供強有力的保護,有助于防止PCB扭曲,能保護原件,避免線路損壞。散熱器方面,顯卡采用了雙軸流風扇的設計,具有較小的輪轂、更長的扇葉以及環形密封環,可以帶來較大的風量和風壓,以滿足GPU散熱所需。軸流風扇內部還有雙滾珠軸承,不僅運行安靜、高效,而且具備出色的耐用性。
間來到了9月,在大學生陸續返校的同時,電腦市場也迎來了開學裝機季。對于預算有限,比較看重性價比的學生用戶來說,價格實惠、性能強悍的AMD銳龍平臺更符合他們的需求,而且大家還可以通過選擇板U套裝來進一步降低裝機的裝機的成本。那么當前有哪些性價比較高的銳龍板U套裝可供選擇呢?我們覺得這幾款不能錯過。
套裝價:4679元
你是不是覺得頂級游戲處理器價格一定高高在上,學生黨很難承受得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在最新的銳龍7000系列中,銳龍7 7800X3D就因極高的性價比,深受游戲玩家的喜愛。
銳龍7 7800X3D采用的是AMD最新5nm Zen4架構,擁有8個全大核共16線程的規格,默認頻率為4.2GHz,最高加速頻率為5.0GHz。這款處理器最大的看點在于,產品在原有32MB原生三級緩存的基礎上又通過3D V-Cache緩存技術集成了64MB 3D V-Cache緩存。在96MB海量三級緩存的加持下,銳龍7 7800X3D在很多游戲中都能帶來巨幅的幀率提升。
就主流游戲中的性能表現而言,銳龍7 7800X3D最高可領先酷睿i9 13900K大約20%,平均領先幅度也高達10.14%,相當于高出了酷睿i9 13900K一個檔次。
而且在三級緩存大幅增加,游戲性能提升明顯的前提下,銳龍7 7800X3D的功耗表現依然可圈可點。比如在FHD最高畫質下,銳龍7 7800X3D在《博得之門3》中的性能超過酷睿i9 13900K大約20%,功耗卻只有后者的一半多一點。可見銳龍7 7800X3D的能耗比表現有多出色。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銳龍7 7800X3D的價格還不到3000元,可是比酷睿i9 13900K便宜了足足1700元,游戲裝機誰的性價比更高一目了然。
盡管銳龍7 7800X3D的功耗有限,搭配A620都能充分發揮其性能。不過考慮到整套平臺的高端定位,個人建議如果不是預算特別緊張,可以考慮搭配B650,在用料和擴展性能方面都會好不少,比如搭配ROG STRIX B650-A GAMING吹雪。
該主板擁有著深受玩家喜愛的二次元時尚外觀,是打造白色高顏值主機的不錯選擇。別看這是一款基于B650芯片的產品,其依然采用了12+2相供電模組(60A),支持三檔性能調節,搭配銳龍9 7900X完全不在話下。而且主板還支持OptiMem II內存優化技術與AEMP增強型內存配置文件,充分釋放出DDR5內存的全部性能。
參考價格:2979元
要選擇性能、價格均衡的8核處理器,首選自然是銳龍7 7700X。該處理器同樣采用了5nm Zen4架構,擁有8個全規格大核,最高加速頻率可達5.4GHz,三級緩存高達32MB,其大核高頻、大緩存都是對游戲性能非常有利的,而16個線程在各種專業應用中也能帶來更高的效率。
在9款主流游戲的測試中,銳龍7 7700X的性能表現有6款勝出,1款打平,總的來說是領先酷睿i7 13700K了。不僅僅是性能上的領先,而且銳龍7 7700X的TDP僅有105W,而酷睿i7 13700K滿血輸出的PL2狀態TDP已經達到了253W,能效比方面顯然是銳龍7 7700X遙遙領先,更低的功率也就意味著它在電源、主板和散熱器的搭配方面要求更加寬松,裝機成本方面優勢更明顯。
這款套裝中,主板是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重炮手,該主板算得上是主流市場上的熱門產品。其延續了TUF GAMING電競特工系列家族式的美學設計,采用的是12+2相Dr.MOS整合型高效解決方案,單相輸出電流高達60A,可以輕松應對銳龍7 7700X的供電需求。主板還提供了4條DDR5內存插槽,最高支持6400MHz+(OC)DDR5 內存,不但擁有傳統的D.O.C.P模式,還支持AEMP模式和最新的AMD EXPO模式,一鍵輕松提升內存性能。主板板載了2個M.2插槽,其中主插槽是PCIe 5.0×4規格,數據帶寬達到了128Gbps,能滿足用戶對于存儲設備性能的高要求。
參考價格:2029元
對于追求性價比的學生玩家,那么這款總價2000元出頭的銳龍5 7500F+技嘉A620M GAMING X 魔鷹M板套裝就很適合他們。
銳龍5 7500F是銳龍F系列的首款產品,特點是不帶核顯,對于本來就要搭配獨立顯卡玩游戲的玩家來講,無疑是讓性價比更進一步。規格方面,銳龍5 7500F擁有6核12線程核心配置,基準頻率為3.7 GHz,最高加速頻率為5.0 GHz,三級緩存為32MB。
就算是銳龍5 7500F在默認頻率下,其依然能在7款游戲中的性能表現超過了貴1000多元的酷睿i5 13600K,平均領先幅度為4%。可見,即便是在使用主流顯卡的情況下,銳龍5 7500F依然相對酷睿i5 13600K有比較明顯的游戲性能優勢。
在功耗方面,銳龍5 7500F默認TDP 65W,解鎖功率墻后考機最高可以跑到90W出頭,這就意味著該處理器根本不用額外花錢,直接用盒裝自帶的幽靈散熱器就能滿足日常使用的散熱需求,而且對主板供電的需求也不高,普通A620和B650都可以搭配。
這款套裝中的主板選用的是技嘉A620M GAMING X 魔鷹M板,做工用料在同類產品中屬于佼佼者:其采用的是8+2+1相供電設計,搭配2盎司銅電路板、8pin實心針腳插座,輕松支持處理器的運行。在供電模塊部分還覆蓋了較為厚實的散熱片,確保元件在高負載下也能保持較低的溫度滿血輸出。技嘉魔鷹A620M GAMING X提供了4條內存插槽,最高可以支持DDR5 6400MHz(OC)內存,而且還能開啟技嘉D5黑科技,可以進一步提升約24%的性能。
這樣一款游戲性能出色的板U套裝,總價也就2000元出頭,甚至比酷睿i5 13600K盒裝的價格還便宜,性價比優勢相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