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你只是想大致了解系統功耗,可以試試在線計算器快速估算。只需訪問OuterVision網站,打開其電源供應計算器頁面,根據自身專業知識選擇“專家”或“基礎”標簽頁,輸入電腦組件、冷卻設備、超頻狀態等信息,點擊“計算”,就能得到電腦每日大概的功率使用情況。
對于追求精準數據的用戶,HWInfo是一款強大的硬件監控軟件,能追蹤包括功率消耗在內的多項指標。下載安裝HWInfo后,選擇“僅限傳感器”模式,找到CPU部分中的“CPU封裝功率”,以及顯卡部分的“總圖形功率”或“總板載功率”,將這些數值相加,即可得知系統的實時功率消耗。若主板和內存支持,還可添加相關傳感器讀數以提高精確度。
此外,Be Quiet PSU Calculator也是一款基于網頁的監測工具,它允許用戶針對CPU、GPU、顯卡及散熱系統等各個部件輸入參數,從而計算出電腦峰值功率消耗。
Windows 11操作系統雖然內置的資源監視器功能不如專業下載工具強大,但也提供了一些能源監控手段。其中,“資源監視器”是Windows小部件面板的最新功能之一,可實時跟蹤處理器利用率、內存使用量和GPU溫度。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該功能僅在微軟Dev Home預覽版應用中可用。
同時,微軟正在測試Windows桌面和筆記本電腦的一項新節能模式,作為現有電池保護模式的增強功能,目前僅對Windows 11 Insider用戶開放。
若要獲取最準確的整體電腦功率使用數據,可通過外接電源計量器(如P3 Kill A Watt電能表)直接測量墻插口處的電流。只需將其插入插座,再將電腦電源線接入電能表,開機后即可在儀表上查看到電腦的實際功率消耗,這類設備在亞馬遜、家得寶、五金店等地售價約為20至40美元。
總的來說,電腦的CPU和顯卡通常是導致電力消耗最大的兩大元兇。確保電腦放置在利于散熱的位置至關重要,比如開闊通風處優于封閉柜內。如果電腦擺放位置不佳或希望增加額外防護,可以考慮購買連續運行(CO)機箱風扇或CPU散熱器,以保證電腦穩定高效運行的同時,有效控制能耗。
Post by Tom
是一根可以顯示充電功率的數據線,這邊就是顯示充電功率的LED屏。這一根充電線最高是支持PD100瓦的充電協議,這邊有一個100瓦的標識,它是雙typec的接口,所以這個充電器比較適合電腦的充電器使用或者typec接口的手機充電器使用。
剛好這一臺1加ace2Pro的充電器就是typec接口的,而且這一臺手機宣稱的PD充電協議是45瓦,試一下用這個數據線充電到底能不能充到45瓦。現在手機的電量還剩下85%,看一下能不能激活45瓦PD快充。插上之后就開始顯示功率了,直接到35瓦,36瓦,現在是46瓦,PD46瓦。
這個已經是這一臺1+ace2Pro最大的支持的PD的協議,這個數據線說明測試的精度還是比較準的。如果設備支持PD100瓦,就可以充分的發揮這條數據線的威力。
先看我的電腦配置,電源是長城X7 750W。
我查了一下CPU的TDP是105W,顯卡是300W。其他的功率不詳。
首先看開機后的待機功率。
接著是游戲應用場景,我用我電腦里有的幾個游戲來測試一下。
首先是《使命召喚14》,只有200多W。
第二款測試的是最新版的《魔獸世界10.0》,特效全開功耗400多W。
最后測試《2077》,基本也是400多W。
順便再跑一下甜甜圈看看功耗。
我本人不清楚跑什么能讓電腦CPU和顯卡都滿載,我沒挖礦也沒有跑AI,我只是模擬游戲玩家日常使用的情景。很多小伙伴擔心自己電源帶不動而產生心理焦慮,其實大可不必。正常情況下的電源的最大功率是要超過額定功率50-100W的,因此即使偶爾瞬時功耗超過額定功率也沒什么問題。當然,我評測的都超過400W了,還買個400W電源是肯定不行的,起碼550W吧給些盈余總是好的,當然,預算多直接上1000W也是一勞永逸。耗電大戶基本就是顯卡,有個簡單的匹配方法,就是你的顯卡需要幾個8PIN,再看看你的電源有幾個8PIN線。比如你的顯卡要插3個8PIN,你的電源只有2根,還是乖乖的換電源吧,不要想著用1分2的線來勉強給顯卡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