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DOS時代,因為電腦技術和當時的環境因素,以及主機對游戲市場的影響,RPG類型的游戲可以說是紅極一時。

    加上當時天堂鳥、歡樂盒之類的游戲代理商,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漢化福利游戲,因此RPG在九十年代成為當時的主流游戲類型之一。(在那個年代,對于尺度的管控沒有那么大,我們很容易就在電腦房中找到一些不知道廠家的福利游戲。)

    也正是如此,一直到了電腦房時期,RPG游戲仍然是當時的主流。

    這期間出現了不少轟動一時的佳作,像是大家熟悉的《仙劍奇俠傳》《軒轅劍》《劍俠情緣》《天地劫》《射雕英雄傳》《風云》《俠客英雄傳》《秦殤》《風色幻想》《天河傳奇》《金庸群俠傳》《張三豐》《倚天屠龍記》《刀劍封魔錄》《幻世錄》《三國群英傳》《三國趙云傳》......

    隨便一款都是當時的頂流啊!

    實在太多太多了。那時候不少爆款游戲,整個網吧的人都在玩。

    這些游戲如果我們如今要全部重新玩一次的話,兩年的時間估計都不夠。

    其中不少的游戲,發行了續作,至今仍然被玩家們津津樂道。而有的游戲在當時大火一時之后,因為沒有續作漸漸銷聲匿跡了,非常可惜啊!

    九十年代你進入電腦房,最先打開的是什么呢?

    估計大部分游戲玩家都是直接就打開了游戲平臺了吧!在網絡還不是特別流行的年代,不少玩家都喜歡玩玩單機和局域網。

    《暗黑破壞神1》

    九十年代,正是電腦游戲集中爆發的年代,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玩家如果進入網吧之前沒有想到玩哪一款游戲,反而連續試玩了好幾款游戲的話就會覺得很空虛,感覺沒有體驗到真正的樂趣。沒錯,無論是什么時代,只有玩家專注玩一款游戲才能玩出水平,玩得精彩。

    那時候的小游戲也是比較多的,像是孤膽槍手、暴力摩托、麻將、射擊之類的游戲,在電腦房同樣非常受歡迎,操作簡單,玩過之后也不會上癮,用來消磨一下時間還是非常不錯的。看到別人玩得那么嗨,自己也就想去體驗。

    那么,在網絡還不盛行的年代,電腦房還火過那些游戲呢?


    沙丘

    請叫我:即時戰略游戲鼻祖,謝謝。《沙丘》是根據小說改編的PC游戲,發行時間是1992年,此時電腦還是DOS系統哦!

    而當年能夠玩到這款游戲的人,絕對有資格說自己的最老資格的玩家。正是這款游戲的出現,奠定了未來即時戰略游戲的核心玩法和系統。我們在后期的很多同類作品中都能看到《沙丘》的影子。

    即使如今的玩家們玩慣了各種高質量的即時戰略類游戲,對這款游戲仍然是情有獨鐘,甚至多年后還會找出來再次體驗一段時間。

    如今想要玩到最早期的版本,還是不容易的。

    刀劍封魔錄

    在《暗黑破壞神》流行的年代,出現了不少玩法類似的游戲,其中就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秦殤》和《刀劍封魔錄》。

    《刀劍封魔錄》開啟有ARPG的連段時代,并創新地加入了寶石合成系統、寶石鑲嵌系統、武功組合系統、鼠標戳招系統......

    當年我們能玩到的兩個版本就是:《刀劍封魔錄》《刀劍封魔錄外傳:上古傳說》,雖說大部分素材都是相同的,但兩款游戲的合成公式和玩法完全不同,甚至連劇情都沒有多大聯系。

    在沒有攻略的年代,我們就是攻略的締造者。各種合成公式和想法都需要自己測試。

    俠盜獵車手

    最具傳奇色彩的犯罪類游戲之一。多年來《俠盜獵車手》每個版本的發行,都能在游戲領域掀起一陣熱潮。

    當年小編最初接觸到的則是《俠盜獵車手:罪惡都市》,瞬間就被其超高的自由度和為所欲為的操作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三國曹操傳

    《三國志英杰傳》《三國志孔明傳》《三國志曹操傳》,不知道當年的你最鐘愛的是哪一款呢?當年玩的時候沒怎么在意細節,一直以為是國產的游戲,畢竟里面出現的人物都來自三國。也是在很久知道才知道是日本光榮株式會社開發的戰棋類游戲。

    《三國志曹操傳》是目前被MOD次數最多的游戲之一,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至今仍然有不少玩家對這款游戲心心念念。畢竟它代表的就是我們最熱血的青春啊!

    如今再次回味時,總會有一絲別樣的情愫在其中,不忍通關只想慢慢回味。

    三國群英傳

    曾經有一段時間,整個電腦房中都是在玩這款游戲。最初只能靜靜站在背后看別人玩,稍微初窺門徑之后自己再上手,這樣省了不少摸索的時間。

    但說實話,很多游戲都是一樣,必須自己親自摸到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旁觀看不一定看得懂。當年的2代是最火的。

    流星蝴蝶劍

    中國動作類RPG游戲的里程碑之作,當年在網吧的火爆程度甚至不亞于CS,單機和聯機的玩法完全不同。

    濃濃的武俠風極具代入感,對于國內的玩家極具吸引力。

    另外還有:

    CS

    帝國時代

    英雄無敵

    三角洲部隊

    星際爭霸

    紅色警戒

    大富翁系列

    大航海時代

    太閣立志傳

    天使帝國

    幻世錄

    魔獸爭霸

    天地劫系列

    重返德軍總部

    毀滅公爵

    模擬城市

    極品飛車

    主題醫院

    盟軍敢死隊

    當然了,這里提到的還僅僅是皮毛而已。畢竟當年還有不少游戲甚至在我們記憶中都消失了,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在網上再次看到就能想起。這段美好的回憶,僅僅屬于經歷過哪一代的玩家。

    在這些懷舊游戲大火的時候,多少玩家根本沒有機會玩,只能偶爾看看別人操作過過眼癮。心里總想著以后有錢了,一定要買一臺游戲機將所有的游戲全都玩一次。

    但當我們真正有了時間和金錢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當年對游戲的那種熱情。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物資比較匱乏的九十年代初,網絡都還沒有完全流行,網吧被稱為電腦房,而在這期間誕生了大量的經典單機游戲。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街機玩家和電腦玩家開始區分開來,部分玩家仍然癡迷于街機游戲和主機游戲,而另一部分玩家已經開始嘗試PC游戲。

    那時候的單機游戲,雖然畫質不高,但是對于那個年代的我們來說已經比較震撼了。而且那時候的游戲,無論是玩法、劇情還是操作,都非常深入人心。

    也正是如此,在90年代期間誕生了不少影響深遠的作品,至今仍然被玩家們津津樂道。

    不知道如今的你,偶爾還會翻出來回味的游戲都有哪些呢?

    當年的光碟都還在,但我的電腦已經沒有了光驅。珍藏多年的碟片最終成為紀念品,永久躺在收納柜之中。說來也怪,早年買了很多電腦相關的書和游戲光碟,但大多都沒有物盡其用。也不知道當時為什么會有那么強烈的購買欲望呢!

    《暗黑破壞神》

    《暗黑破壞神1》就是當年的封神之作,甚至我們可以理解,沒有初代的火爆,就沒有2代的完美。這兩款游戲可以說是奠定了動作角色扮演游戲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只要玩法和《暗黑》類似的游戲都能火爆很久。

    估計后期的小伙伴不知道《暗黑1》當年的火爆吧!

    在復制BUG被發現之前,《暗黑1》曾經在電腦房稱霸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只要你進入電腦房看到的全都是這款游戲。

    在復制BUG被發現之后,玩家的熱情程度一度達到了頂峰,好的裝備幾乎是人手一套。

    《暗黑1》時期已經擁有了戰網,甚至在如今仍然還在活躍。重制版的推出,讓暗黑迷們再次瘋狂了一把!

    《暗黑破壞神2》則不用多說了吧!在初代的基礎上更加完善了系統,創新的玩法和無盡裝備系統,以及后期的符文系統都讓玩家欲罷不能。

    遺憾的是,國內大部分玩家玩到的都是單機版,無法體驗到戰網那種極致的樂趣,也沒有學會符文之語制造裝備。如今《暗黑2》的重制版已經發行,資深的暗黑迷們都痛快地干了這碗冷飯,真心好吃啊!

    希望《暗黑破壞神4》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吧!

    《仙劍奇俠傳》

    《仙劍奇俠傳》《軒轅劍》《劍俠情緣》被玩家們合稱為:三劍,是最具影響力的RPG代表之作。

    《仙劍》應該是玩家們反復安裝次數最多的游戲之一吧!每次玩都有不同的體驗,每次玩都有不同的感動。我們感懷的不僅僅是林月如、趙靈兒的消逝,同樣也是對青春的緬懷。

    仙劍的故事還在繼續,但已經沒有了我們熟悉的李逍遙。那這還是我們心目中的仙劍嗎?

    2代的劇情最貼合初代,遺憾的是劇情太短,刪改太多;

    3代和外傳的劇情完美、操作完美,但迷宮勸退了不少玩家;

    4代終于讓玩家再次體驗到了久違的感動,成為仙劍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5代和前傳,感覺除了畫質并沒有其他什么超越前作的,或許是4代太過于完美了吧!前傳的劇情比5代更加完善,謝滄行兵解的那一刻是否讓你動容?

    到了如今的《仙劍奇俠傳7》,終于放棄了早年的回合制,也算是與時俱進吧!但也正是這個原因被不少玩家吐槽沒有了仙劍的味道。但實話實說,這款游戲絕對是一款合格的作品。

    《軒轅劍》

    《軒轅劍》最初的版本中是以燕赤霞、寧采臣和小倩展開的一段故事,由于發行時間太早,估計很多玩家都沒有接觸過吧!即使是后期想去接觸,但看到畫質估計就被直接勸退了。

    楓之舞劇照

    2代之后,人物改了名字。我們熟悉的燕赤霞成為何然,也就是天之痕中的然翁;寧采臣和小倩則分別是:楊坤碩、江如紅

    正是這初代、2代和楓之舞打好的基礎,才有了《軒轅劍3-云和山的彼端》和《軒轅劍3-天之痕》這兩款巔峰之作的誕生。

    在系列3D化之前,這些游戲都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這之后3D游戲開始盛行,《軒轅劍》系列也開始走3D路線。《軒轅劍4》的銷量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不錯的,至于口碑嘛這就見仁見智了;《蒼之濤》的口碑非常不錯,并且在很多年之內一直保持著超高的下載率。

    當年有朋友就說過,《軒轅劍》的外傳口碑都不錯,甚至比正傳人氣還高。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最后一次買《軒轅劍》正版是什么時候呢?


    《劍俠情緣》

    在單機游戲時代,《劍俠情緣》是一款創新的動作類RPG游戲,在當年就已經斬獲了不俗的人氣。

    2003年西山居推出了《劍俠情緣網絡版》,也是從這里開始《劍俠情緣》正式進入網絡游戲時代承載無數中國玩家的武俠夢。在多年的發展之中一直保持人氣,是中國最成功的單機游戲轉變網絡游戲的案例。

    《仙劍奇俠傳》《刀劍封魔錄》也曾經打造過相關的網絡游戲,但都以失敗告終。

    帝國時代系列

    在九十年代即時戰略的游戲已經開始發展起來,而此時推出的帝國時代絕對是行業標桿。游戲的娛樂性比較強,掌握了兵種、武器、技術之后就能在這里找到一片屬于你的天地。

    知乎上面有位朋友曾經進行過一句話概括: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盛宴,一套生動形象的歷史教材,一部恢弘大氣的文明史詩。

    游戲中創新地將城鎮營運、科技發展、軍事外交融合到即時戰略之中,第一次玩的時候覺得比較新鮮。同時期其實也出現了好幾款比較經典的即時戰略游戲,但沒有一款可以和《帝國時代》相提并論。

    《帝國時代》推出了很多版本,但我鐘愛的還是《帝國時代2征服者》。

    《星際爭霸》

    《星際爭霸》《紅色警戒》都是那個年代非常有特色的即時戰略游戲。這兩款游戲在國內出現的時間非常接近,都曾經在九十年代的電腦房占據了一席之地。

    但是后期我們發現,星際爭霸漸漸取代了紅色警戒。其實玩過的人知道。紅警的載具和單位的克制關系過于明顯,導致了游戲失去平衡。

    要知道,當年我們在電腦房玩到的紅色警戒幾乎都是英文版的,而紅警可是擁有完整的漢化體系。

    《星際爭霸》上手很容易,無論是新手還是高手都能在其中獲取到極致的快樂。當年老板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專門將游戲秘籍給貼了出來。很多小伙伴英文成績很差,但偏偏對這些秘籍倒背如流,這找誰說理去。

    最常用的就是:“show me the money ”快點打錢

    然后就是“operation CWAL”加快生產

    有了這兩條,其他的什么秘籍也都用不上了。


    《金庸群俠傳》

    RPG游戲中自由度最高的游戲之一。

    你可以在這里選擇當大俠,也可以選擇當大魔頭。只要你愿意甚至還可以練習葵花寶典和辟邪劍法。任何人都可以結交,任何武功都可以學習,前提是你得滿足條件。

    游戲玩到一半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資質太高學不了左右互搏之術。然后重新開始練,最終學會了左右互搏+野球拳。

    玩家自從進入這款游戲之后,就完全沉浸于金庸武俠世界之中,每一個NPC、每一件道具都能發揮出極大的價值。

    通關時,你會發現種善因得善果。做盡壞事將會被正道十大善人教訓,而他們的戰斗力太強了。而玩家道德高就會遇到十大惡人,難度不大。


    《武林群俠傳》

    《武林群俠傳》承接了《金庸群俠傳》的劇情和玩法,并在這個技術上創新,不僅僅加入了各種技藝,還增加了各種基本屬性,玩家結交的每一個朋友都會觸發不同的事件,獲取到不同的道具。

    同樣的,玩家仍然可以選擇這邪魔路線還是大俠路線,在這個世界中你可以為所欲為,但又必須步步為營,很多東西只要錯過一次就能刪檔重來。

    想要成為大俠,不需要做太多事,沒事釣釣魚、挖挖礦、采采藥、打打獵,那就什么功夫都練起來了。而這正是游戲的魅力之所在啊!

    另外,《鬼泣》《俠盜獵車手》《生化危機》《刀劍封魔錄》《秦殤》《太極張三豐》《天龍八部》《搶灘登陸》《盟軍敢死隊》《地雷戰》《明星志愿》《生化危機》《臥龍與鳳雛》《趙云傳》《兔八哥》《奇妙大百科》《夢幻模擬戰》《大航海時代》《炎龍騎士團》《大富翁》《富甲天下》《整蠱鄰居》《使命召喚》《極品飛車》《CS》《流星蝴蝶劍》......哪些游戲你覺得可以上榜呢?

    Laser310是一臺80年代左右的廉價家庭電腦,主要能執行Microsoft BASIC 2.0,這是由比爾蓋茨編寫并分發給眾多廠商使用的編程語言。


    在一些地方會有所謬誤,主要是許多內容我無法在網絡上查找到,只能通過推測和實驗來得出結論。如果你發現漏洞,務必在評論區告訴我。

    0. 少年的啟蒙

    從娃娃抓起,這一句話響徹祖國大江南北后,計算機啟蒙運動就此展開。


    背景和產品說明


    80年代國內的三大微型電腦,除了最有名也最貴的Apple II之外,還有國內研發的中華學習機,以及更小眾一點的長江,紫金微型機等



    當然,實際上在一些學校中還有一臺更加廉價的機型:Laser310



    LASER在歷史上生產的機型有LASER50,LASER200,LASER300,LASER305,LASER310,LASER500,LASER700等等

    型號之間的差異主要在于內存和擴展能力,LASER310因為售賣較多,是其中最為廣泛的型號之一。

    Zilog時代最高配置的末期機型是LASER700,有著高達128KB的內存,32KB的ROM和3.7Mhz的Zilog Z80A處理器,整個系列一直都是在使用Zilog的8bit處理器。


    除了三位數的型號,還有四位數型號,這時候其實就不是廉價定位了,用上了6502處理器,蘋果同款。


    作為Apple兼容機,Laser3000擁有高達64K的RAM,甚至可以擴展到192K,價格也不再是那么簡單,它的完全版需要499美元。也因此這臺機器賣的沒多少。


    除了LASER系列,在架構差不多情況下還開了一個新的系列叫做IQ128以及針對家庭娛樂的產品線,這就更像小時候的學習機了


    這一款的產品定位是家庭電腦,在1984年生產并供應大陸,用于學校的教學使用,也用于一些培訓機構和少年宮等。


    LASER310主要配置


    中央處理器: Zilog Z80A Z8400APS

    圖形芯片:摩托羅拉 68070

    隨機讀寫內存:16KB到64KB

    顯存:2KB HN613128P

    非可失性內存:16KB

    其他:一些定制IO芯片


    外置存儲器支持磁帶和軟盤,輸出上支持TV用的RF信號和AV信號


    作為一款學習機,Laser310的成本并不算高,位于中間水平,240法郎左右,和動輒上千美金的Apple II來說屬于非常廉價的機型。

    這一次 @白廣大 寄給我一臺Laser310,這也是我第一次上手這一臺學習機,一起來看看它具體是怎么樣吧。



    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了解Laser310,另外我想試試看研發我之前設想的一個系統。

    1. Laser310開機與拆解

    Laser310具有46個按鍵,在這一個機身上集成了一臺電腦的所有配件。


    作為80年代的電腦,能看到許多當年廉價機型的典型特征,小巧的外觀,緊湊的鍵盤排列,鍵帽上標注有指令,可以用Ctrl+按鍵快速的輸入。


    Laser310 的主要輸出輸入有四個,在一側有三個,分別是9V,磁帶接口和監視器接口


    在機身的另一側有用于連接電視的TV高頻接口


    背后有一個唯一的序列號,以及散熱開口。


    依照殼體上標注的提示,我試著給機器接上一個9V的電源,


    顯示器用的是一臺德國的Korin單色監視器,同樣是在1984年生產的。

    打開開關,成功的點亮了。當然如果是日本的機型務必確定DC輸入是內正外負還是內負外正。


    顯示器的屏幕上顯示出VideoTechnology Basic V2.0 Ready


    我試了一下簡單的BASIC語句,可以正常的執行。


    與中華學習機進行一下比較,可以發現Laser310的體積小了很多,當然按鍵數量和擴展性也更差一點


    在厚度上也有所差異,兩臺機器的生產時間是差不多的。


    Laser310使用的是十字軸芯,這讓我想到或許可以使用現代的鍵帽或者把Laser310的鍵帽裝在當今的鍵盤上面。


    要拆它們很簡單,一個芯片拔起工具就可以完成。

    這些軸芯看起來略有一點特別,主要在于似乎不太能確定他們是不是機械觸發結構


    這些鍵帽我使用超聲波清潔下就撈起來了


    因為他們并沒有顯示出嚴重的污漬,所以僅經過一次清潔劑處理。


    拔掉所有的鍵帽后我將機器拆成了兩份,和一些早期時候的微型電腦所不同的是,它有一個屏蔽殼的設計。


    右上角有散熱片,長長的延伸到7805降壓芯片那邊。


    我用吸塵器把內里的灰塵給清潔了一下,因為本身散熱開孔不多所以內里的灰塵其實也很少。


    接下來拆這個鍵盤,過不如其然,鍵盤打開后是現在已經在玩家中比較少見的薄膜鍵盤,不過我一直以為薄膜鍵盤應該是1995年以后的產物,這一點倒是刷新了我的認知。

    而在薄膜的下方可以看到一個個軸芯。


    薄膜上有一些黏著的灰塵,處理很簡單,直接沖水就好了。


    屏蔽殼看起來已經被拆過一次了,所以我很簡單的就把它卸載了下來,底部金屬層和上層鋁殼居然是使用多股鋁線連接的(圈起來位置)。


    來看看主板,整個布線其實我覺得是比較規整的,分區明確,設計成熟。


    在最右側的是RAM,這一臺機器共有8個4116 DRAM芯片組成了運行所需的RAM(可以外置擴展)


    RAM型號TMM416P-3,來自于日本的東芝。


    我把芯片進行了標注,定制芯片主要是負責IO上的處理,比如說鍵盤的識別,比如說把ROM裝載到內存,還有控制中央處理器運算等。這個電腦的程序主要保存在HN613128里面,這是一個48K的ROM,ZX SPECTRUM(另一種家用微機)的同款。

    從硬件來說,Laser310和Laser200的存在一些差異,這主要體現的是內存分配上。


    雖然說操作起來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從下面的內存分布可以看出Laser310的用戶可用內存(User RAM)會多10KB這樣。


    在擰下固定主板的螺絲后,我得以將這一個全盤拿出。


    在外置接口的金手指部分,還有黑色的PVC薄片,起到一個防塵的作用。


    雖然看著有一些銹跡,但這臺電腦殼體的完整性是沒問題的,浮銹用砂紙打磨后去除。


    可以看到底部有很多額外增加的元器件,有些電阻器還用套管保護好


    我一開始以為是有人維修過這一臺機器,后面發現這其實是官方所為,這是VTech給Laser310打的硬件補丁,用于修復設計上的漏洞,只是增加這么多我是第一次見到。

    藍色線纜連接的是蜂鳴器,可以看到在焊錫層表面覆蓋的綠油都呈現剝離的狀態,輕輕一摳能下來。


    當然這一臺機器確實是經過改裝的,增加這樣的一個3.5耳機孔,與蜂鳴器并聯。


    在背面還有這樣的一個開關,特意的打膠,這一個開關的用途是切換顯示模式,Laser310支持高分辨率4色或者低分辨率8色這兩種顯示模式,這一功能聽說Apple II也有。


    重新組裝后,接上電源,插到顯示器,這樣一臺機就可以使用了。為了保護眼睛我后面還是使用LCD顯示屏。


    從手感上來說,Laser310的體驗肯定不如使用機械按鍵的其他產品,因為它使用的是薄膜鍵盤而不是機械按鍵,這項技術在90年代前后因為輕薄特點所以曾經在廉價款上風靡一時。


    當然了,除了使用鍵盤輸入外,我們還有一些老辦法來傳輸游戲或者代碼,比如說使用傳統的錄音機,我買了一款夏普的CE-152,同樣是80年代的產品,這個東西的我會以后會用視頻進行說明。


    但是我雖然買了錄音機,卻發現錄音機的兼容性和穩定性都有點差,比如磁帶的旋轉速度不定導致輸出的數據波形不穩,Laser310也就不能很好識別。

    盡管我已經試著用了恒定1.5V輸出電池以及外接電源兩種方法,但這個操作最終作罷,當然其中還有一些探究操作我會在其他文章或視頻中說明。


    所以因此最終還是用手機來傳送數據,具體的實現過程可以看我的視頻,其中用到了同好 @張浩斌 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代碼的音頻文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64y1o7nM/




    2. 一個嘗試:鍵盤人偶系統

    第一次構想這一個裝置的時候,是在中華學習機那邊,因為大部分的代碼要手工輸入實在太繁瑣,我就想或許我可以做一個控制器,通過電路來操作鍵盤,模擬鍵盤輸入,那么使用現代的手機,電腦就可以簡單的輸入幾百行的BASIC代碼了,而不用使用自帶的早期鍵盤。


    在下方的這一些電阻就是鍵盤的輸入部分,也是我想要操刀的位置



    一開始,我是在鍵盤上焊接了一些排針后面發現直接在主板上面焊接會更有用一點。


    這個鍵盤是矩陣鍵盤,然后是6*8的矩陣,也就是理論設計上會有48個按鍵,當然實際使用到的按鍵為46個


    在測試時候總覺得不對勁,比如說測出來的信號跳動的厲害,8個二極管測出的都是有規律但又很混亂的脈沖,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我的儀表不行,還有一種可能這個鍵盤掃描的設計就是這樣子。

    最后測來測去我發現就是這樣,然后我就試著模擬信號看看能不能用方波來實現和主機提供的模擬信號一樣的效果,最終在一個腳位測出來4個字母,而其他的完全不能實現。


    實驗后,最終的結論:這個鍵盤是用模擬信號來掃描鍵盤從而實現按鍵功能的!這一點和現代鍵盤以及其他的鍵盤掃描有極大的不同。


    本來以為用數字信號介入就可以,這一下只能搞復雜點,要用某種設計來模仿所有的48個按鍵,于是就有了這一個電路。


    它本身就是一個軟開關這樣,我使用兩個CH423芯片控制12個CD4066BM芯片,從而實現控制所有按鍵,后面這個CD4066芯片可以雙向控制兩條線的連接或者斷開。


    幾天后,我收到了設計的電路,他的樣子我個人還是很滿意的,因為是打樣所以我沒有把控制器焊死在板子上。


    接著就是測試以及軟件的編寫,很順利,板子看起來一步到位,引腳輸出都很正常。在軟件功能上,策劃的功能除了一開始的串口控制,還加了自動輸入,比如我內置了一個打蜜蜂游戲的代碼,按下按鍵后會自動“播放“設定好的按鍵,把代碼輸入到Laser310。


    雖然想的很好,但這一個設計最終沒能正常的實現。


    原因是即使已經是現代芯片,但CD4066的電阻還是有幾十歐姆,在試著接到了Laser310上面后,估計是因為這個機器用于判斷鍵盤按鍵按下的芯片的輸出功率太小(就是剛剛那些波形),所以這小小的幾十歐姆就讓波形不能正常傳輸了,也就導致整個鍵盤人偶系統不能按照預期那樣工作。


    后面我又想了一點方法比如使用固態繼電器,結果著急的買了幾十個后發現參數看錯,驅動電壓要12V。


    所以這一個系統雖然理論可行,但要有滿足超低電阻和沒有電磁感應的電控開關方案,它才能實現,另外不是單純的接高電平或者低電平,所以硬件難度比較大。如果知道如何解決,期待您在評論區提出。


    3. 關于Laser310的記憶

    Laser310的資料已經曝光的夠多,但是有一些內容還不夠詳盡,比如這樣的一臺機器在三十多年前是怎么樣的一個地位?除此外還有許多問題,我很難在現有的網絡上查找到,那不如去詢問一下曾經使用過它的人們


    這一次我采訪了兩位在當年使用過Laser310的朋友,一位是 @白廣大,一位是 @拼命玩三郎,這里要感謝 @高緒博 的輔助。


    下文中的附圖為后期追加,方便閱讀。


    白廣大對Laser310的回憶

    Laser310是小學的時候,在小學二三年級這樣的時候使用的,當時的小學有計算機室,供興趣愛好小組的活動使用。


    現在想起來這個應該是因為Laser310較為便宜所以應用得多,當時我們小學里還有一臺Apple II,帶外置的磁盤驅動器。


    當時Apple II 是黑白顯示器,而這個Laser310 是個綠顯,在計算機室里有十幾臺,時間大概是1987-88年的樣子。


    我們當時就是在這個機器上學習BASIC,因為當時還沒有漢卡的說法,計算機是不能輸入漢字的,所以當時先從BASIC命令學起,然后會學LOGO,用海龜作圖的玩法。


    有小學的BASIC教程課本,后來進階的小孩會使用這個編制一些簡單的程序,呈現一幅圖像,再復雜的應用其實并不是特別多,因為現在想來這個機器的能力很有限


    Apple II 只有老師會用,有時候老師來了興致會接上磁盤驅動器演示幾個游戲,但年代久遠已經忘記了是什么游戲了,殘存的回憶里感覺像是馬力歐兄弟一代那種,就是水管頂烏龜。


    和Apple II相比,當時310沒有接磁帶機,可能是因為磁帶機比較貴的關系,我第一次見到磁帶機是在90年,當時的銀行使用磁帶機,有人帶小學生去參觀看到的,銀行應該用的是IBM PC XT


    還演示過文本輸入,當時還有自然碼、四角碼,四角碼就是四個數字定義一個漢字這樣的,大概是為了便于銀行的工作人員快速錄入。后來學習五筆都是上初中之后,大概是93年左右



    小學的時候我見到的只有Laser310,部分很有門路或者很有錢的人家里有中華學習機,但只見過一兩次,學習機的門檻比8位任天堂可高多了。

    初中再學習的時候可選擇空間就寬廣了一些,有XT/AT,也有286,老師用的是386彩色顯示器了


    Apple II應該是見過比較高端的型號了,而初代麥金塔我小時是沒有見過的


    問:這種電腦當年在哪邊會賣呢?


    我的猜想,是猜想啊,因為80年代港臺是芯片和兼容機Dump的重災區,所以很多芯片除了臺產之外會流入香港,然后在香港組裝成兼容機,再由港商帶到大陸來販賣,其實有點類似于“小天才”“勝天”和“任天堂”的關系了,就是直接扒過來后換個生產代號。


    和vz300比較,laser310總體布局基本是一致了


    在中小學教學的話,這種應該就是各城市的教委統一采購,或者省里下發指標然后去采購這樣,至于Apple的話我覺得大概率就是原品了


    后面到了IBM兼容機的時代差不多就是90年代前中期,到了97年我已經自己會裝機了,所以在那之后就是小事



    拼命玩三郎和Laser310有關的記憶

    當年第一次接觸是小學,印象是小學五年級,但不是學校課程是家里買的。具體來源不記得了,但肯定不是百貨商場。可能是廣州的某些電腦店。



    前因后果是:哥哥在中學有計算機課,進了計算機興趣小組。他們在學校用的是 Apple II 的兼容機,為了方便在家學習,也想買一臺電腦。但是兼容機太貴,就退而求其次買了 Laser 310。

    和Apple ii相比,內存、顯示分辨率,運行速度上都有很大差別,就是低一檔。另外就是 Basic 語言上,一些指令沒有,但具體是哪些,我就不記得了。所以,在書上看到的一些稍微復雜的 Apple II 的 Basic 程序,敲進去不能直接運行。


    Laser 310 是我看到的第一個電腦,第一次見到,心情新奇。發現自己可以控制屏幕顯示的內容,很興奮(就是自己敲鍵盤,字可以在屏幕上顯示)


    后來自己看書,學會了編程(哥哥也有給一些指導),到后來可以自己編寫一些小游戲的程度。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平臺跳躍的游戲,可以自己生產隨機關卡,一層一層的往上跳。




    一開始,沒有存儲設備,每次程序都要重新輸入。后來買了一個錄音機,可以把程序保存到磁帶了。


    當時用磁帶存儲程序,覺得很神奇。因為錄音機不是原配的,要調節好音量才能正常讀取程序,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調試了很久。錄音機外形是那種磚頭機,國產的。




    那時候第一次覺得錄音機上的數字記錄有用,就是那個 999 的東西。用來定位程序。其實定位歌曲也是可以的,不過小時候沒怎么用,哈哈哈。

    后來,哥哥還在舊貨市場,買了一個破爛的繪圖儀,自己修好了,還可以打印一些圖案,很有意思。我今年也買回這些外設了,包括繪圖儀和磁碟機,但是沒有去試用,擺設為主。




    Laser 310,鍵盤上有可以直接輸入一些格子符號,用來在文本狀態下拼出一些圖案,不過當年沒有什么概念,自己拼不出什么東西,長大了才明白。


    見過一些用這些圖案(制表符)拼出的游戲,統計程序,當時覺得很華麗,很神奇。可以用來畫表格,也可以用來畫圖形。文本狀態的處理速度比繪圖狀態高,可以實現一些動畫效果。


    玩過一個在文本狀態下的飛機游戲,其實就是用圖形拼出機尾的圖案,現在想來很粗糙,但是當時覺得驚為天人。還有一個就是在繪圖狀態下的游戲,控制大炮打掉飛過的飛機。


    當時很郁悶,因為游戲是用匯編寫的,盡管自己能想到怎樣通過 Basic 實現,但是運行速度太慢,根本玩不了。


    匯編是通過 POKE語句輸入的,就是直接修改內存地址的數據,當時不理解,現在能明白。(附圖,VZ300地址和功能對應表)



    C64沒有手冊,連怎么進繪圖模式都不會,本身連繪圖語句都沒有提供,從現在的角度,實在玩不進去,要重新學poke 那些指令,成本太高了。我在美國出差的時候,扛了一個C64回來,哈哈哈。


    Laser 310,中華學習機,基本語句算很完整的,適合學習,所以教育部門才會推廣,我用過其他同期的機器,這兩個的確是最好的,其他都各種奇奇怪怪問題,很不友好。


    我當年還在 LASER 310 上做過彈珠游戲,特別容易寫。或者叫打磚塊



    采訪后記

    白廣大的知識面非常廣,聊的非常愉快,作為有著長久且豐富經驗的玩家,對曾經和現在的產品都有很獨到的見解。在Laser310話題之后,我們又聊了許多與日產PC,IBM筆記本,軌跡球,黑蘋果等相關的內容,此外還說了一些存儲技術比如說磁光盤、壓縮軟盤等。


    拼命玩三郎很精確的描繪了一副早前時候使用這類電腦學習的場景和畫面,從中感受到Laser310在那會的地位以及使用環境,此外還延伸到一臺歐美比較常見但亞洲罕見的機型——Commodore 64.



    “Laser 310,Apple II 還是比較好的,基礎 BASIC 語句還算夠用。最神奇是 Commodore 64,銷量這么大的電腦,竟然 BASIC 語句都不全,很多靠 POKE 的奇技淫巧。包括修改背景顏色什么的,都是靠 POKE 實現,因為系統本身沒有提供對應的 BASIC 語句。“





    非常愉快的一次交流,特別感謝他們的分享。



    4. 一些資料和教程

    Laser310在網絡上的的相關資料其實沒多少,不過因為本來就是VZ200和VZ300這樣的兩臺機型的香港制造版本,所以找VZ300的資料也可以用于Laser310.


    即使說是在國家圖書館中搜索,也僅僅只有幾篇文章,時間分布為1984到1992年之間,然后一些書籍沒有數字版,除非再去一次北京借閱并拍攝才行。


    有些雖然是有數字版,卻有一個館內限制,無法在外網上查閱,這種我個人不是非常能理解。

    但是百度一下就有了,也是很迷惑。當然我依然發現了許多的玩法,都很有意思,或許有時間我可以嘗試一下。


    順著我找到了80年左右的編程雜志,這一本雜志名稱叫LEVZ,是針對澳版的VZ200和VZ300機型的。


    看得出來,要在Laser310這種沒有支持海龜語言的電腦上畫圖,難度還是不小的,你要把這一堆代碼一個一個輸入進去。


    在查詢資料時候,我還找到了1990年左右的一張價格表,這里說明了北京市兩家店登刊售賣家庭電腦的價格,主要是中華學習機。




    內存擴展卡

    除此外還找到了內存擴展卡的資料,這一文章說明了幾種Laser310可用的擴展內存方案,有著簡明的電路原理圖,還有使用方法。

    內存擴展卡是用SRAM組成的,通過背面的44 Pin 接口實現連接,這一篇文章還很有意思的提及了一個通過Laser310把資料調入任天堂游戲機(大概率就是FC)的操作。


    根據資料,這些擴展內存在加上后最多可以擴展18K的RAM,這是因為Z80的尋址只有64K這樣,原裝情況下已經使用掉了48K的地址。


    因為很感興趣,這個設計我就去試著復現了,雖然需要的元件都很老舊了,但目前還是有機會在淘寶上采購到:


    l 若干的電容器

    l 44Pin 2.54mm金手指連接器

    l HM62256 RAM芯片

    l 74LS08P

    l 74HC139N



    我還順帶的買了一個紫外線擦除的存儲器,EPROM。




    Laser310原理圖的重繪

    這一臺的電路圖在前面我有展示過,我也是在國內網站上找到,感謝無償電子化以及分享它的前輩們。

    雖然在屏幕上還算能辨識,但是當我試著打印出來后發現,這個實在是不清晰,字形模糊看的非常辛苦。


    那這下的話就需要整一個清晰點的圖,是否有什么簡單的PS的方法?我想了一會沒想到,一筆一筆重新臨摹一遍吧。



    重新繪制的流程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64y167yq/


    http://messui.polygonal-moogle.com/comp/vz200/vz300_trm.pdf 技術手冊

    http://www.vz200.org/bushy/ 和VZ200有關的資料,編程雜志影印

    https://www.cnblogs.com/zfyouxi/p/4202233.html 對laser200/310 的介紹

    https://m.doc88.com/p-3015598678503.html 關于Laser310擴展ram
    https://datasheetspdf.com/datasheet/HN613128P.html HN613128P ROM 數據手冊

    http://www.utorec.com/dv-5-001/uwp-001/uwp-106.htm 關于laser310簡介和外設

    https://github.com/cwahlmann/vz200-remake VZ200重制版,開源工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