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是感知世界的第一門戶,失去聽覺和嗅覺,我們依舊能夠通過眼睛去感知悲喜,但是失去視覺,我們失去的便是一整個世界的色彩。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硬件的日趨完善,讓很多人都開始依賴智能顯示設備,白底黑字的訊息傳達能夠讓世界變得天涯咫尺,而通過電影電視、從別人的故事中感悟自己的生活也同樣占據著人們絕大部分的娛樂時間。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人們對視覺體驗的執著追求是推動顯示設備快速更新換代的主要原因。皮影戲時代,雖然能夠結合戲曲將故事講述完整,但畢竟缺乏真實感;歌劇、戲劇雖然由真人表演,但受舞臺空間局限,情節與場景的變換還要靠觀眾通過想象來補充;第一代顯示設備的推出,雖然相較于傳統的視覺娛樂形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從像素、畫質、色彩、顯示尺寸等方面來說并不理想。
戲曲等視覺體驗形式的表現受舞臺空間局限(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類問題并不是只有第一代顯示設備才存在,一直到今天,研發者們對顯示設備的改進除了提升智能化程度之外,在畫質清晰度和顯示尺寸方面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國內尺寸最大的背投電視大約為110吋,而由家用投影機等產品所組建的家庭影院,則能夠以空間大小為基礎,為用戶提供尺寸變換靈活的投影畫面。
百吋液晶電視的價格基本都在六萬以上
一臺百吋電視的價格可以打造一座“土豪級”家庭影院
不過百吋以上電視機的售價通常在六萬元以上,對于一般工薪階層的消費者來說并不實用,所以家庭影院便應運而生了。搭建家庭影院也是一個技術活兒,尤其是家用投影機與音箱這兩大關鍵設備的選購和搭配、組裝和布線等問題,往往會讓消費者無法把錢“花在刀刃上”。那么打造家庭影院有哪些技巧可以借鑒?如果預算只有一元萬,如何才能花最少的錢打造出小資輕奢式的視聽體驗呢?
投影:一道與距離有關的數學題
在搭建家庭影院的過程中,想要用較少的成本獲取更完美的視聽效果,需要從最主要的搭建設備來著眼考量。家用投影機是影院顯示設備的首選,因為投影光線非直射,相對較柔和,能夠一定程度的保護眼睛,而且適中的亮度還能夠有效還原色彩。在家用投影機的選擇上,除了需要考慮到其投影性能和投影畫質之外,投影距離也同樣值得重視。
投影:一道與距離有關的數學題
一般客廳的標準寬度為4米左右,加上沙發等家具,人眼與投影畫面之間的距離大約為3米,如果用戶所搭建的家庭影院對投影尺寸有明確要求,那么就需要考慮到投影機的投射比。具體的計算公式為:最短投射距離=最短投射比×畫面寬度。將投影機的投射比(說明書中一般有明確標注)與所需要的畫面寬度代入其中,便可以直接計算出投影該尺寸畫面所需要的投影距離。
一般客廳的寬度為4米左右
短焦家用投影機能夠有效解決投影距離問題
有些普通家用投影機并不具備大屏投影性能,如果沒有考慮到投影距離問題就貿貿然進行選購,所搭建的家庭影院往往也難以盡如人意。如果用戶對投影機了解不多,而且家中準備搭建家庭影院的空間又比較小,則最好選擇短焦型投影機,能夠有效避免空間局限帶來的投影問題。
音頻:一場聲音與耳朵的約會
如果說投影機的選擇是一道與距離有關的數學題,那音箱的選擇就是一場聲音與耳朵的約會。音箱同樣是搭建家庭影院的主力之一,完美的音效設置是幫助觀眾快速進入觀影氛圍的橋梁。很多人以為音箱只是一個大型的擴音器,其實不然。單純依靠投影機自帶音腔發聲,只能輔助用戶進行觀影體驗,而音箱的作用,則是放大音效的真實性,實現視覺體驗與聽覺體驗的深度融合。
音頻:一場聲音與耳朵的約會
作為整個音響系統的終端,音箱承載著聲音的輸出功能。一個品質優良的音箱產品,就如同是一條潤滑順暢的通道,能夠將聲音以類似水流的形式完整傳送到用戶的耳中,而不會造成過多的音質損傷。為營造逼真的音效效果,聲音從比較原始的單聲道發展到現在的立體聲、四聲環繞、5.1聲道、7.1聲道等眾多形式,所達到的音效效果也更接近身臨其境的視聽效果。
音箱是整個音響系統的終端
家庭影院系統的前置主音箱為立式音箱,有使用書架式的,也有使用落地式的,這要根據視聽室面積大小、功放功率大小及個人愛好而定。通常,對于視聽室在15平方米以下的,宜選用中型書架音箱;低于10平方米的應選用小型書架箱;大于15平方米的房間,可選用中型書架音箱或落地箱。前置主音箱、中置音箱和環繞音箱均以倒相式設計居多,其次是密閉工和1/4波長加載式、迷宮式等。超重低音音箱以帶通式和雙腔雙開口式居多,其次是倒相式、密閉式。
漫步者B7
本次輕奢影院DIY因為受視聽環境局限,所選用的音箱設備主要以輕便易擺放為主,同時還兼顧到產品的音效性能,因此我們選定了專業級音箱設備漫步者B7。而投影設備則選擇了具備短焦投影性能的智能微投產品明基i500。
DIY:萬元輕奢影院創意搭配法
本次用來打造輕奢影院的投影機是明基i500,之所以選擇這款投影產品,一方面是因為智能微投本身所具備的小巧便攜等特點,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款產品自帶智能系統,能夠實現在線影音操作,與漫步者B7音箱結合,能夠實現獨特的視聽體驗。并且這兩種產品的搭配使用,還能夠有效節省空間,因為明基i500是一款短焦投影機,受空間局限性較小。
DIY:萬元輕奢影院創意搭配法
明基i500
漫步者B7
明基i500內置有一個藍牙音箱,但并不能夠作為外置音箱使用,而是只能夠在投影機關閉的情況下作為一個獨立音箱使用,所以想要收獲較好的音質音效,還是需要外接音箱。從產品性能上來說,明基i500采用DLP投影技術,標稱亮度為500流明,對比度為10000:1,分辨率為1280×800。此外,為防止熱失焦現象,明基i500在靠近光機部分使用了10片球面玻璃鏡片組,最外層則是1片樹脂非球面鏡,能夠有效保證投影畫面的穩定性。
本次DIY以音頻線進行連接
漫步者B7則是由一只橫放式SOUNDBAR +一只無線低炮組合而成,支持藍牙及多種音頻接口的音源接入,擁有強大的接駁能力和擴展性。這款產品的安裝與連接都非常簡單,而且極易擺放,不會占用過多空間。此次跟明基i500的連接主要采用音頻線接入,比較簡單粗暴。這并不意味著這兩款產品只有一種連接方式,事實上,漫步者B7具備LINE in/AUX、光纖/同軸以及藍牙三種模式,與i500還能夠通過藍牙形式進行連接。
效果:把極致視聽壓縮到一平米
當兩款產品連接成功后,我們進行了影視測試和音樂測試兩種不同的視聽試用。因為明基i500是一款智能微投,在投影亮度上較之家用投影機不占優勢,所以整個測試環境較暗。視聽室的面積大約為10平米,而兩款產品搭配之后所占空間則不到一平米,兩種視聽試用效果都比較完美。
效果:把極致視聽壓縮到一平米
音樂播放效果測試
在影視測試環節,我們播放了影片《小王子》,而在音樂測試環節,我們則采用了明基i500自帶軟件“酷我K歌”,大屏投影畫面與漫步者B7細膩圓潤的音效結合,能夠營造很好的沉浸感。尤其是這款音箱設備,即使聲音調大也沒有產生很明顯的雜音現象,總體來說,效果適合居家娛樂使用。
影片、游戲效果測試
在12月19日,一場名為“娛樂影音+”的線下體驗活動即將在北京舉行,屆時多種創意影院打造方案將會在現場亮相。參與線下體驗的小伙伴們不僅可以親身感受創意影音搭配所帶來的極致視聽體驗,還能夠參與現場準備的趣味互動贏獎品,地點是朝陽區工體北路13號世茂工三3層(艾米1895電影街),有興趣的小伙伴們趕快報名吧!
時間:12月19日
地點:朝陽區工體北路13號世茂工三3層(艾米1895電影街)
報名地址:“娛樂影音+”
段時間我做了一期KTV衰亡史,視頻里有不少彈幕都在說,現在大家都在手機上玩全民K歌啦,哪里還需要KTV?
其實這個觀念還蠻值得商榷的。
我想了想,覺得不太對。畢竟我大學那會兒,同學們就開始玩唱吧了。
那時候,同寢的單身狗們,每到晚上11點熄燈之后,就開始在唱吧上夜夜笙歌。但并不妨礙我們每隔幾個禮拜就要去唱歌。
K歌軟件是一種線上社交,而KTV本質還是線下社交活動,雖然滿足的都是唱歌的剛需,但互相替代性并沒有那么強。
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在線k歌市場上,無論是從占有率還是盈利能力來看,最早的王者唱吧,都遠遠落后于現在的全民k歌。
想到這兒,不禁有點唏噓。感覺唱吧和我那些青春一樣,就這么逐漸走遠了。
這一期,我們就來講一講在線k歌市場上,唱吧和全民k歌這些年互相pk的故事。
01
照慣例,先上結論。全民K歌能夠超越唱吧,成為如今的隱形流量王,靠的不是產品有多好,而是手里有版權和社交這兩把尚方寶劍。
歸根結底,這家公司姓「騰」。
故事還要從一個人說起。那就是唱吧的創始人陳華。
唱吧創始人 陳華
在創立唱吧之前,陳華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酷訊的創始人。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在05、06年,國內興起「web2.0」創業潮之時,酷訊這個搜索網站,曾經被認為是下一個百度。
但由于創始人和投資方發生分歧,幾位聯合創始人接連出走。
順便說個八卦。投資方SIG的合伙人王瓊很看好酷訊的房產搜索業務,于是她找到當時酷訊的一位工程師,希望將此項業務獨立。這位工程師就創立了房產搜索網站「九九房」。
后來這位工程師再次創業,做了一個名叫「」的App,也拿到了SIG的投資。這個程序員就是張一鳴。
張一鳴
當然這是后話了。說回陳華,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對陳華的影響很大。在這之后,他去阿里上了兩年班。但顯然,打工人的平淡生活困不住猛獸。
后來在采訪中,陳華提到過,在他決定二次創業之后,團隊一開始做了三四個莫名其妙的方向。
直至2011年底,他們決定用兩個月左右時間,每天不干別的,只研究創業方向,唯一確定的一點,就是要做移動互聯網產品。
最終通過研究APP Store上各品類排名前二十的已有產品,以及分析市場前景和用戶規模,最終敲定了k歌這個方向。
陳華自己就是技術大牛,在他的帶領下,團隊迅速開發了一款可供人們在手機上k歌的產品,唱吧,于2012年5月31日正式上線。
這款產品堪稱出道即巔峰,上線第一天,注冊用戶就突破了10萬,直接逼掛了服務器;僅僅一周,用戶數突破了100萬。
在移動互聯網開始爆發的前期,唱吧顯然是趕上了好時機,尤其是在瞄準用戶需求的前提下,獲得了空前的成功。2013年初,陳華帶著唱吧,登上《天天向上》的舞臺,在更大眾的視野里幫唱吧打開了知名度。
陳華帶《唱吧》登上天天向上
到2013年10月,唱吧上線不到一年半,用戶量已經突破1億。
唱吧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的原創性有多強。
畢竟從古至今,唱歌,以及通過唱歌進行社交,都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只是在不同的年代,唱歌這件事,借助不同的媒介呈現出了不同的形態。
在互聯網剛剛開始發展的那些年,還在PC時代,yy語音這款線上語音交流軟件的出現,其實就預示了線上唱歌這件事的可能性。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洶涌而至,在唱吧之前,市場上也有類似酷我k歌、k歌達人、天籟k歌這樣的在線K歌App,這類工具開發門檻不高,模式也很容易被復制。
酷我k歌、k歌達人、天籟k歌
唱吧的火爆,還是在于它強調了社交性。
用戶不僅可以自己分享歌曲,也可以給別人評論、送花,形成互動。
當年我還在上學,某天晚上回到寢室,就看見寢室里一個哥們捧著手機,肆無忌憚地釋放噪音。我們還以為他是在練歌,還和他開玩笑說,是不是想給喜歡的女生告白,要不要我們幫他去喊樓。
被他打了一頓以后,我們才知道他在玩唱吧。
一開始只覺得這是個新奇的玩意兒,畢竟拿著手機就可以錄歌,還有自己調混響之類的功能。
真正滿足了我的虛榮心的,是唱完以后,我可以分享到QQ空間,新浪微博,還有人人網。那段時間,唱完歌之后,發到各平臺,讓大家看看我擊敗了多少人,就是我們最愛干的事情。
當然,用戶不僅可以自己分享歌曲,也可以給別人評論、送花,形成互動。
唱吧更為領先的一點,在于它很早就發現了草根明星的商業潛力。唱吧成就了許多人氣歌手比如楊嬌、千變花花等人,也有當時還沒成名的毛不易、陳粒。
而和唱吧同時期崛起的微信,也逐漸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唱吧曾經聯合微信,舉辦了《一起微信,一起唱吧》的線上K歌大賽,積累了不少優秀的原創用戶。
《一起微信,一起唱吧》的線上K歌大賽
只不過唱吧沒想到,這只人畜無害的企鵝,后來會反過來對自己露出最尖銳的獠牙。
02
2014年,是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唱吧開始拓展其他業務線,在線k歌市場則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新玩家,全民K歌。
全民K歌app界面
說它特別,在于它隸屬于騰訊系。
但一開始,全民K歌其實沒有多大野心。當時唱吧的用戶已經快接近2億,是在線k歌市場當之無愧的巨頭。
做這個項目,無非是騰訊覺得,既然背靠QQ音樂的正版曲庫,還有QQ微信兩大社交平臺的社交鏈,K歌軟件,不做白不做嘛。
于是拉起了一個30多人的小團隊,花了半年時間,從立項到上線,把產品整了出來。
但后來事實證明,恰恰是這兩個「不做白不做」的優勢,讓全民K歌成了這個市場當之無愧的第一。
全民K歌早期的營銷推廣模式,幾乎是像素級模仿唱吧:
先是巧妙地運用饑餓營銷,在9月份正式上線前,在各大平臺發布了「預約下載機制」,在上線的第一天,就收獲了20萬種子用戶。
緊接著,其又攜手QQ音樂,舉辦了一場「校園之星」比賽。
11月份,通過植入《快樂大本營》,獲得了大范圍曝光。
但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人來做,效果會大相徑庭。
全民k歌擁有的是唱吧羨慕不來的由QQ和微信入口端,帶來的龐大社交流量。
這點,陳華應該比誰都清楚。在唱吧上線后不久的一次分享會上,陳華就公開說過,通過QQ互聯,給唱吧帶來了50%的用戶。
而直到2016年4月,唱吧才獲得了微信注冊登陸的權限。
差距就在于,你是親生的,還是隔壁的。
說到底,唱歌這件事本就自帶著社交屬性。
一個人唱歌,是寂寞的消遣;一群人唱歌,是孤獨的狂歡。而希望別人能聽到自己唱的歌,有交流,有互動,大概是人類本身的欲望。
所以全民K歌一直在試圖強化自己的社交屬性,把自己騰訊系的血脈優勢用到極致。在這方面,它不太像自己的同門QQ音樂,反而更像網易云音樂。
上線幾年后,全民K歌不斷的推出類似合唱、點歌、視頻合唱、直播、在線歌房等等功能,無不是圍繞「社交」展開。
而與此同時,唱吧正向著另一個方向飛奔。
在關鍵的2014年,唱吧在業務上開始了「逆時代」的選擇。
這一年,唱吧的話事人陳華,將目光瞄準了線下KTV市場。2014年底,投資了麥頌KTV。
在他的設想下,通過唱吧的互聯網基因,結合麥頌的線下實體經營經驗,唱吧麥頌KTV5年之內能開到2000家。
唱吧麥頌
當然了,這也是為了在競爭加劇的現狀之下,尋求增量市場的一種做法。
然而,移動互聯網早已是不可逆的大趨勢了,再加上z世代的年輕人們所擁有的不同消費習慣,傳統KTV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2015年,中國KTV市場來到12萬家的頂峰,第二年就迎來了一波關店潮。
根據公開數據唱吧麥頌KTV現有500多家店,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不只是這條路沒有走通,2015年,唱吧還嘗試推出一款名為《炮炮兵團》的手游,但幾乎沒有掀起任何水花。
《炮炮兵團》手游
同時,在這一年,唱吧還推出了一款麥克風。
從目前來看,這倒是一條還算成功的道路。根據陳華最新的說法,硬件設施的營收,已經成為和唱吧主營業務并行前進的部分。
唱吧麥克風
而在2014年到2016年,唱吧的主營業務,雖然也在按部就班發展,但并沒有很大的突破。
就像我前面說的,作為一款k歌軟件,其實大家的功能都有相似性,無非是想著法兒去滿足用戶更好地唱好一首歌,更好地和別人一起唱歌的需求。
但,不管是合唱功能的優化,還是私密解鎖功能,視頻功能,還是在這之后,唱吧的種種更新,大多落在了全民k歌之后。
但在那兩年里,唱吧依然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從2014年1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到2015年4.5億的D輪融資,唱吧一度估值超過40億元。
2016年初舉行的「我行我唱」唱吧(嗨唱)盛典上,陳華公布了唱吧當時的數據,裝機量超3億,月活用戶超過3000萬。
站在舞臺中心的陳華,意氣風發。
03
然而,陳華沒有意氣風發很久,就迎來了戲劇性的轉折。
2016年第一季度,唱吧還以65.2%的用戶滲透率,位居移動K歌領域的榜首,到第三季度,卻下降到了53.6%。
這年年底,全民k歌宣布用戶量突破了3億,登頂移動K歌類APP榜首,全面反超唱吧。
2016年底,全民k歌宣布注冊用戶突破3億
從年初到年底,一年時間,局面徹底反轉。
那么,在全民k歌上線的那兩年,唱吧除了有點「不務正業」,沒有把更多心思放在打磨軟件的互動玩法、提升用戶社交體驗之外,差在哪兒呢?
全民k歌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隱藏殺手锏,那就是版權。
提到版權,可能大多數人會立馬聯想到的QQ音樂、網易云音樂這些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之爭。
但其實唱歌對于版權的需求,其實比聽歌還迫切。
說真的,在互聯網世界,如果我們非要聽一首歌,有多難?不管主動被動,誰還不是個找資源的老手了?
但要想唱一首歌,那必須得有伴奏才行;可能還會需要很多不同版本,比如現場版、翻唱版、錄音版、吉他版等等。
而且,唱歌和聽歌還不一樣。我們可能會聽當下最流行的網絡音樂,一旦要唱歌的話,唱的大多數,一定還是那些陪伴著我們成長的老歌。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要是和父母輩的一起線下k歌,往往會在KTV里無聊到摳腳指頭,因為大家唱的都不是一個年代的歌。
唱不到一塊的孤獨,可能比吃不到一塊更嚴重。
所以,你們也能發現,現在排在k歌熱門榜上的,依然是周杰倫、陳奕迅、五月天這些人。誰掌握了這幾個核心歌手的版權,誰就贏得了在線k歌市場的主動權。
《全民k歌》歌手熱榜
陳華在早期采訪中也提到過,唱吧最費錢的兩大成本,一個是版權,另一個是帶寬。
因而,唱吧在最初的運營時間段,用了一個比較「雞賊」的方式。
唱吧老用戶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印象,就是我們可以自己上傳伴奏和歌詞。類似早期蝦米音樂的UGC填充曲庫的做法。但是唱吧也有一則聲明,如果涉及到版權問題,由我們用戶自行負責。
不過,那會兒正是在線k歌市場剛剛熱鬧的時候,關于版權問題,大家還能打個擦邊球。好像也沒出過什么大問題。
但從2015年開始,國家出手了。
關于在線音樂市場的版權問題,我之前視頻專門講過。總之,從2015年的最嚴版權令頒布,到2016年7月,騰訊收購了海洋音樂集團的控股權,QQ音樂、酷狗、酷我合并組成了新的騰訊音樂集團(TME),騰訊系在音樂版權上占據了絕對性優勢。
換句話說,全民k歌在版權方面也擁有了絕對性優勢。
當你打開唱吧,想唱一首歌,搜來搜去搜不到,那就算其他伴奏再好,音效再好,也只能轉戰全民k歌。
同理,在版權面前,其他的在線k歌平臺,同樣沒有任何競爭力。
我覺得,這才是2016年下半年,全民k歌能夠趕上唱吧,實現彎道超車的最直接因素。
而兩大平臺自身,圍繞著社交體驗不斷去先后迭代的各種功能,打造的各種社交場景,則更像是一把錘子,慢慢地,在這幾年時間里,把它們錘出了差距。
04
這里還得提一點,對于唱吧來說,漫長的上市之路,也是一個讓它慢慢被錘,從而不敢冒進的過程。
2015年,在唱吧最朝氣蓬勃的發展階段,曾計劃赴納斯達克上市。但由于對其估值偏低,陳華決定拆除VIE架構,讓唱吧回A股上市。
在這之后,唱吧開始接受上市輔導,2018年輔導期結束后,因未向證監會提交招股書,不了了之。
今年6月,陳華透露,唱吧已經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未來將在創業板上市。
這也是唱吧第三次沖擊IPO。
死磕上市,帶給唱吧的是保守的發展策略。
用陳華的話來說,在國內A股上市,要求這家企業得保持收入、利潤的高速增長,而為了保持高速增長,就不敢亂花錢。這難免會變得瞻前顧后。
比如,很多人會說,2016年,在直播概念火熱,千播大戰的時候,唱吧好像沒什么作為。
但其實,唱吧2016年5月就推出了一款獨立的直播app「火星直播」。只是因為始終持觀望心態,沒有加大投入;再加上,獨立的直播app,和唱吧的用戶沒有形成很好的互動和引流,并沒有引起很大的聲勢。
火星直播
再比如,在短視頻賽道上,唱吧同樣不敢貿然投入,等回過神來,早就錯過了最佳的切入時機。
而它的競爭對手,全民k歌,正因為家大業大,底氣十足,沒有變現上市的壓力,反而能用在適當的時機采用正確的戰略,不疾不徐地實現布局。
不管是快速做直播k歌,還是引入視頻k歌,或者是后面的好友歌房,不僅僅是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求,同樣是結合了當時最流行的玩法,不說創造潮流,至少沒有落后。
這可能是互聯網版本的貧窮詛咒。
小公司沒有退路,拼了命奔跑,回過頭發現自己動作早已走形,戰略早已跑偏。
而大公司孵化的產品,不止自帶資源和配套生態,還沒有過重的變現壓力,于是能走得更加扎實,后發制人。
這不是壟斷,卻比壟斷更讓人無奈。
在2018年,騰訊音樂集團就已經成功上市。在招股書上寫著,「社交娛樂服務」貢獻著集團七成的營收,全民k歌,就是其中「社交娛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來源:騰訊音樂集團招股說明書
05
到今天,不說別的,單論在線k歌市場,已經全然是全民k歌的天下。
根據比達咨詢今年4月底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全民K歌活躍用戶數大幅領先,月活用戶數達13543.8萬人,唱吧位列第二,為3037.3萬人。
去年,陳華在接受「海克財經」的采訪時,提到全民k歌,是這么回答的:我們沒干爹,它有干爹,就這么個區別。如果單純說產品,我覺得唱吧的產品和用戶口碑,不見得比它差,但確實人家干爹厲害,綜合優勢太強大了,這是我們沒法比的。
陳華接受海客財經采訪
話里話外,多少有點揶揄和不甘心。
但在我看來,兩者相爭,地位相差,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時代不一樣了。
唱吧紅火的那幾年,移動互聯網浪潮剛剛席卷而來,滿地都是機遇;現在,則是存量市場的時代,小公司在每個賽道都要直面大企業的競爭。
而隨著版權的全面開放,無論是唱吧,還是全民k歌,要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在線k歌這個賽道的競爭,而是更強大的短視頻陣營。
本質上,這個時代所有的新生產品,都是在爭奪大家的娛樂時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個黑色音符logo的App,才是當下中國最強大的,比QQ音樂、網易云或者全民K歌都強大得多的音樂平臺。
而現在的唱吧,更像是上個時代的遺產。
當我偶爾打開,發現以前的好友,很多更新都停留在幾年前,總感覺,唱吧再也不是那個我們大家隔空聚在一起的熱鬧自留地,而是一座被廢棄的孤島。
你想唱一首歌,也沒人聽。偶爾主頁有個消息,打開一看,不過是僵尸粉來打廣告。
前浪后浪,潮起潮落,無不如是。
所幸我們還記得當年簡簡單單唱一首歌的快樂,還記得那些陪我們一起成長的那些音樂,還記得手抄的歌詞和隨口能哼唱的旋律。
唱吧的落寞,如同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它無法永遠延續,也不需要永遠延續。只要它存在過,精彩過,對我們而言,就是彌足珍貴的回憶。
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IPO捕手
低調許久的國內線上K歌鼻祖唱吧,近期變得異常高調。
5月31日,正式宣布演員迪麗熱巴成為品牌代言人,消息一度發酵成為社交平臺熱搜話題,截至目前,熱搜閱讀次數超2.4億次,討論次數166.8萬,唱吧官宣微博獲超4.2萬評論,遠遠高出日常最多三位數的評論。
與此同時,公司透露將在下半年推出主打性價比新品牌“小唱”,進行硬件產品品牌升級。
而隨后上市消息的傳出,唱吧儼然進入了“高光時刻”,6月3日,唱吧CEO陳華稱,目前唱吧已經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未來將在創業板上市。
據悉,唱吧此次發起IPO并不是首次,早在2016年、2018年曾兩次沖擊創業板,最終都不了了之。
那么,如今高調回歸大眾視野的唱吧是否給市場準備了動聽的旋律?未來又能否撐起“在線K歌第一股”?
經過去年疫情的催化,線上娛樂、線上教育等業態都已快速滲入大眾的生活場景。
就拿游戲來講,據《2020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20年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6.65億人,實際銷售收入2786.87億元,比2019年增加了478.1億元,同比增長20.71%,成快速增長之勢。
而作為在線娛樂的細分領域,在線K歌一直備受年輕一代的喜愛,對比線下KTV,線上K歌能實現隨時隨地唱歌的需求,獨有的錄歌功能,更是增添了娛樂性和社交趣味性,成為了在“躺平”哲學里難得的動力源泉。
特別是疫情期間,居家經濟紅利的到來,線下娛樂停擺,在線K歌迎來井噴,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6.58億,較2020年3月增長2311萬,占中國網民整體的66.6%。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發布《2019年度95后用戶K歌洞察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超過3億人,其中95后已經成為主力用戶群體。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老年群體成為新的K歌市場主流,其瘋狂程度絲毫不亞于年輕人對游戲的熱情,去年,酷狗推出的專屬中老年音樂軟件“酷狗大字版”,截至2020年6月,下載量突破1000萬。今年3月獲千萬元Pre-A輪投資的鑼鈸科技,其“自樂班”產品發布僅67天,即在音樂付費應用榜排名第一,用戶中80%為老年用戶。
由此來看,老年用戶的崛起,K歌市場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經濟紅利,根據AgeClub研究團隊數據,依據不同創業公司分析,50+中老年群體愛音樂、唱歌規模達到了2億,且從各大線下KTV中中老年占主體地位來看,市場空間或超百億。
這也意味著,在線K歌這一細分領域在經過疫情的催化之后,正在重新給市場帶來更多的一些想象空間,這或許也是唱吧選擇三次沖擊IPO的主要原因所在。
雖說在線K歌的用戶規模在增長,卻是一個小眾領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是一門被市場看好的生意。
作為創投圈的明星項目,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唱吧共公開8輪融資,背后投資方包含紅衫資本、藍馳創投、梅花創投,此外還包括何炅、汪涵、謝娜、姚明等明星投資者,估值也一度高達43億元。
為尋求更多經濟增量,唱吧的多元化道路由此展開。此前,與麥頌KTV達成合作,高調宣稱“要在五年內開出2000家門店”。
本著差異化的打法,唱吧有足夠的信心能打通一條線下業務,但后期的表現來看,根據創始人2020年直播時所說,唱吧麥頌KTV有500余家店,遠遠達不到曾經的設想,而其替代性強,并不屬年輕一代娛樂剛需,也極大的縮小了其想象空間。
其多元化的另一步,則是進軍游戲領域,2015年推出塔防類輕度手游,由于存在感過低,即使免費也未能激起多大水花。
在后期的千播大戰之際,唱吧為抓住風口,上線“火星直播”App,在各大直播平臺砸重金簽約主播時,唱吧由于管理層保守觀望心態未能加大投入,這也使得此項業務并未發出多大聲音,市場在輪番比拼過后,形成了斗魚、虎牙等頭部玩家格局。
躊躇不前之際,轉而回歸線下,是唱吧此時想到的最好答案,投資迷你KTV“咪噠Mini”,布局在影院、游戲廳等場地,由于商業模式易模仿,且面臨友唱、WOW屋等強勁對手等等,其并未能為唱吧帶來多大的增量。
在后來的短視頻風口上,唱吧則是完全沒有摸到,其中的玩家快手、抖音在短短幾年一躍成為短視頻領域的雙寡頭,如今兩者DAU加起來超7億,地位更是一般玩家難以企及。
以此來看,在線K歌領域如魚得水的唱吧,在多元化發展上卻不斷試錯,并未能走出一條行得通的道路,為其獲取更高的估值,這也或是其屢沖IPO未能順利進展的原因,且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唱吧接下來又該如何盤算?
隨著目前在線K歌市場潛力的浮現,眾多流量巨頭也開始涉足。
今年5月,快手在“回森”之后推出第二款音樂APP小森唱,主打音樂社區,具備音樂播放、音樂智能創作等功能,其在線上K歌領域動作頻頻足以可見巨頭的野心。
而在此之前,阿里曾推出過彈唱應用唱鴨,可以進行邊彈邊唱,2020年6月,網易云音樂發布獨立K歌APP音街,主打年輕人喜愛的K歌社區。同年,抖音APP上線“抖唱”,以實現異步同唱,今年年初,字節跳動音樂社區產品“飛樂”進入測試環節,將成為抖音新音樂業務。
儼然,在線K歌市場已經成為各路玩家爭相下注的新戰場。
事實上,這也是對用戶群體的爭奪。目前不論是95后還是下沉市場的中老年用戶,都表現了對在線K歌濃厚的興趣,作為娛樂社交的一個分支,也是流量巨頭們不愿錯過的機會。
但對于唱吧而言卻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何況,在現有的K歌軟件排行中,唱吧相比全民K歌而言依然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據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2021年4月底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全民K歌活躍用戶數行業大幅領先,月活用戶數達13543.8萬人,唱吧位列第二,為3037.3萬人。此外,酷我K歌、天籟K歌和唱鴨分列3-5位,月活用戶均超300萬人。
不過,雖與全民K歌雖存在較大差距,但我們依然能看到其現在的地位也是后來者難以企及的,先發優勢為唱吧形成了一套完整生態系統,除原有的K歌、連麥、彈唱、錄唱等功能之外,也在硬件方面發力。
根據唱吧目前營收來看,主要的收入來源于唱吧軟件打賞及小巨蛋硬件產品的利潤,且兩條營收線比例基本持平,并行前進。
特別是2020疫情的到來,全國線下娛樂場所關停,唱吧線上業務開始回暖,硬件業務唱吧麥克風出現“賣爆”的情形。在2020年天貓雙十一銷量上刷新記錄,排名天貓影音行業第八名。
但相較于網易云、酷狗的耳機,Spotify的車載音響、小度智能音箱等 而言,唱吧硬件上產品的單一,多集中在麥克風品類,而軟件業務又面臨同質化問題,未來的增長空間仍缺乏想象力。
此外,行業蓬勃發展之下,也必將受到政策監管,2019年,中宣部版權管理局、文旅部管理司共同舉辦“卡拉OK領域版權工作座談會”。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征求意見稿)》,并對此公開征求意見。
隨著行業監管的完善,虛擬貨幣正納入監管范圍被提上日程,一旦政策趨嚴,依靠虛擬貨幣打賞的K歌平臺或將面臨新的難題。
總的來看,兩度錯失移動互聯網流量風口,在騰訊全民K歌的降維打擊之下,曾經的在線K歌頂流漸漸從一線隱退,如今市場又遭其它巨頭侵入,前狼后虎之下,唱吧的地位雖一時半會難以超越,但隨著競爭加劇、政策監管之下,唱吧沖擊資本要講出動聽故事或還需新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