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成立至今,全國已累計設立了21個自貿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十年來,自貿試驗區肩負著“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重要使命,推出了一系列首創性實踐。
重慶自貿試驗區是全國第三批設立的自貿試驗區之一,地處西部內陸城市,不鄰邊、不沿海,重慶有著對外開放的天然短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作為銜接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紐帶,重慶在積極重構中國西部開放型經濟的新格局中,面對發展的難點,如何在自己的“試驗田”里先行先試、主動破題?
在重慶新普科技的生產線上,海關關員正在向產線負責人了解相關產品零部件的組裝細節,對于這個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池制造商來說,客戶現在對供貨期的要求越來越高。
新普科技(重慶)有限公司 進出口部總經理 張國勇:目前全年可以生產6000萬組,對生產線自動化的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對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要求也越來越高。
2011年,新普科技從東部沿海地區搬遷到了重慶,作為電子消費品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企業發展路徑的轉移,也是伴隨著6家全球知名筆記本電腦制造商先后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曾經一直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重慶,經過10多年的培育和涵養,如今全面打造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供給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筆記本電腦。記者在西永綜合保稅區調研時看到,來自全球和全國各地的電子材料,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地進出。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劉洪亮:筆記本電腦的供應鏈非常長,因為涉及了幾千個零部件,消費電子的生產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這就給物流運輸、口岸的卡口進出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為哪一個料延誤了,都不能達成生產目標。
在筆記本電腦年產一億臺以上的全球份額中,廣達集團生產規模最大,年產峰值時超過了5500萬臺,如此產能不僅需要匹配高速運轉的生產線,更要有對物流運輸以及報關通關的高效把控,但是早在筆電產業鏈剛剛向重慶聚合時,綜保區傳統的監管模式給企業的擴產增速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劉洪亮:這就是即將要投到生產線上去生產的材料,因為它是SMT的貼片技術,所以它的材料都是成卷來包裝的。這一卷的數量是4000個,這個更夸張,一卷10000個。這里包含了二極管、三極管、電阻、電容。這個數量和微小程度,是沒有辦法用傳統的方式肉眼去數、去監管的。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經理 呂小會:舉個例子來說,一臺筆記本電腦下邊可能有上千顆的料號,因為在保稅區,所有的這些料都是需要向海關事先備案的,就現在備案的數據來看,已經備了300多萬顆的料了。
只要不停產,海量的料號就會以每天上千顆的數量遞增,而事先逐一備案所帶來的巨大的工作量,需要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停工停產,配合海關的核查。對于爭分奪秒、精細化管理的筆電生產線來說,傳統的強制性規則既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堵點”,同樣也是海關監管的“難點”。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備案科科長 王向宇:筆電產業自身的管理是比較精細化的管理,講究的都是零庫存,從計劃下達,到料件備齊,到投入生產,兩三天之內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做到非常大的量。在長期監管中會發現,對時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海關的政策必須跟上企業的節奏。
創新監管制度 助力筆記本電腦走向世界
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研發基地,形成千億級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是重慶推動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布局。如何確保筆記本電腦企業能在重慶留的下、穩得住,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重慶首先就得把企業眼前的困難解決好,那么監管舉措如何創新?
在廣達的生產線上,數千個零部件依靠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強大支撐,被精確地安排到各個環節。針對筆電企業的具體訴求,重慶海關不斷優化數據模型和算力,嘗試把監管的重心從前端的備案審核向后期的風險排查傾斜。在筑牢數據庫的基礎上,實現綜保區內的企業可自主備案、自定核銷周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繳稅款,在現行法規的框架內最大限度簡化企業辦理業務的流程和手續,重慶海關首創的這個被稱為“四自一簡”的監管制度也被全國復制推廣。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備案科科長 王向宇: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節奏來,不用配合海關,給企業更多自主權利,大量的不再通過人工審核,便于企業更加能夠保證生產連貫性。
為企業開政策的“綠燈”,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將監管過程由以前的強制性變成了現在的順勢監管和隱形監管,以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撐來織密風險防范的安全網。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劉洪亮:監管和被監管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信譽互動,讓守法的企業能夠自由發揮,實現了最高效的生產組織和運營,我認為這個是綜保區乃至于自貿區發展的一個最核心的內核——尊重市場。
尊重市場,市場也為重慶帶來了豐厚的回饋。2022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不到千分之二的面積,貢獻了近2/3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今年1到7月,重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值2638.6億元人民幣,占重慶進出口總值的63.1%。讓企業少跑路、讓數據多運行,借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通道便利和創新優勢,重慶實現了全球每三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是重慶造。
重慶海關副關長 王宏翰:連續幾年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的進出口額都占到了整個重慶市外貿總值的65%以上,這是一個平臺產生的集聚效應帶給重慶的發展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既要把好國門,也要服務發展,實際上就是通過智慧化、智能化,通過科技賦能來實現監管的嚴密和高效統一。
而對于年輕的海關關員們來說,現在他們也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去企業生產一線,只有隨時了解和掌握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才能跟得上自貿區蓬勃發展的步伐。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綜合業務科 副科長 白云云:我如果想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被拍在沙灘上,能和自貿區、綜保區一同成長的話,那我就要不斷地學習,要更好地守好國門。首先在數字化、信息化,在智慧海關建設上,就需要我做一個更加全面綜合的自己,去匹配現在的發展。
鐵路提單 探索陸路貿易新規則
目前,全球貿易通行還是以“海運規則”為主導,重慶作為全國中歐班列的始發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如何借助區位優勢,去推動“構建陸路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的建設?
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一邊是剛剛從歐洲運抵的進口汽車正在排隊檢測,一邊是國產新能源汽車整裝待發準備“出海”。隨著市場逐步回暖,今年1到7月,重慶關區出口汽車已超過20萬輛,進口汽車4158輛,進口整車的數量和品類都位居內陸鐵路口岸第一。
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 付士剛:主要是因為鐵路的時效性,因為鐵路從德國到重慶只有15到20天時間。
一直做進口汽車貿易的付士剛,2015年將公司從上海搬到了重慶,看重的就是陸路貿易暢通帶來的公司綜合運營成本的降低。
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 付士剛:海運要40天時間,如果客戶比較著急,要發空運,空運一臺車要10萬塊人民幣,海運雖然便宜,但是時間客戶等不起,這兩者的中間只有鐵路,價格能接受,時間也能接受。
2014年,重慶獲批首個內陸整車進口口岸后,就有不少車企和經銷商迅速把目光投向了重慶,但陸上貿易通道為大家帶來成本下降的同時,不能與國際“海運提單”具備同等法律效力的鐵路運單憑證,又成了口岸開展整車貿易的最大掣肘。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副總經理 韓超:一個困擾就是在貿易安全性上面得不到保障,無論是支付定金還是支付全款,它都有一定的貿易風險;第二個共性痛點,介于運單不具備物權屬性,所以大家在發展壯大貿易規模的時候會帶來缺乏金融杠桿的效果。
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 付士剛:我們跟天津港同行做比較,因為天津港他可以做信用證,可以做融資,100萬他可以做6臺車,我們100萬只能做1臺車。
因為鐵路運單無法開具信用憑證,不能開展國際結算及融資金融業務,企業必須提前全款支付,不僅資金壓力大,風險也高,這不僅制約了企業的積極性,也會給陸上貿易的市場環境帶來法律保護的障礙。
重慶市商務委自貿區制度創新處 處長 王欣:數百年以來,我們的國際貿易都是以海運作為主導地位,相應的,貿易規則也是以海運規則為主,它有一套很成熟的體系。制度型開放其實是雙向的,一方面是要對接、學習國際上的先進規則,另一方面,想要創設的一些規則、經驗,在這個試驗田里先試先行,然后再復制推廣到全國 。
針對迫切的市場主體訴求,重慶自貿試驗區從設立之初,就開始積極探索“構建陸路國際貿易規則體系”,將“海洋規則”復制到陸上國際貿易活動中。經過多方不懈努力,2018年1月27日,中國外運正式簽發了中國第一張國際鐵路提單。
重慶市商務委自貿區制度創新處 處長 王欣:2019年,商務部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貿法會提交了關于解決鐵路運輸單證物權化問題的提案,并且獲得了通過,這個提案其實也基于重慶鐵路提單的探索而提出的,然后上升到國家層面,通過國家去推動,然后在國際上去達到一定的共識。
得益于鐵路提單信用證的確權,現在付士剛的公司資金周轉率提升了85%。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的鐵路提單已從進口整車逐步拓展到其它大宗商品,并且實現了批量化運用。截止到目前,重慶鐵路口岸已累計簽發鐵路提單6000多單,實現整車進口36000多輛,集聚上下游企業600多家,初步形成了進出口汽車的全產業鏈。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副總經理 韓超:托運人是海外的一家來自拉脫維亞的企業,現在海外不僅有貿易的市場主體,還有物流的主體,已經紛紛認可了國際鐵路聯運提單的使用范圍,所以我覺得共商、共建、共享,其實在經濟主體的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回答和回應。(總臺央視記者 徐平 劉剛 夏斯偉 張云埊)
來源/ 央視新聞
監制/ 陶永
審校/ 孫偉如、包瀅暉
編輯/ 代俊
美術編輯/ 衛昊
品閑來無事,便去辦公室樓下的商場里逛一逛。
很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聯想。
不過,在聯想后面還跟隨著一個后綴,全稱是聯想來酷智生活。
這又是什么新奇的東東?好奇的我,決定去店里看看。
這家店在商場的二樓,剛好就在電梯口旁邊,位置還算不錯,但凡乘坐電梯,都會由此經過。
不過呢,店里卻空蕩蕩的,沒有一個顧客。
我徑直地走了進去,店員似乎都沒有發現我,自顧自地看著什么。
很好,我也不希望來詢問我,反正就是隨便看看,購物的欲望并不是很強。
既然是聯想的品牌,店鋪內聯想的產品自然不會少。
筆記本電腦,依然還是聯想的當家產品,擺在最核心的位置。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關注過數碼產品的情況,看著這些筆記本產品,樣子也都差不多。
不過,我還是發現了一款比較特殊的筆記本:一半彩色顯示屏,一半電子墨水屏(黑白),中間通過鉸鏈進行連接,還有一支手寫筆作為搭配。
看了一眼售價:10599元,只能說一句:打擾了。
除了筆記本之外,還有臺式電腦,畢竟還是電腦品牌廠商,所以這部分占據了主要的位置。
不過,作為來酷智生活,它的區別又在于什么地方呢?
看過周邊的一些其他產品,我似乎得到了一些答案。
周邊產品當中,有各種數碼周邊,包括鍵盤、鼠標、耳機、音箱這些常見的類別。
但與此同時,也有眼部按摩儀、水杯、智能攝像頭、平衡車,甚至還有亞馬遜的kindle。
這家店鋪,給人一種大雜燴、雜貨鋪的感覺:幾乎什么都賣,果然非常生活。
終于,另外一位顧客打破了沉悶:“你們的無線鼠標只有這一種嗎?”
店員開始進行簡單介紹,最后這位顧客購買了一個99元的無線鼠標。
我見也沒什么可看的了,默默離開,整個過程,和店員完全沒有任何交流。
隨后,我特意去聯想官網查詢了一下這個來酷的品牌。
資料顯示,這個品牌是在2018年發布的,主打的就是智慧互聯,希望帶給大家一種更加智慧化的生活方式。
目前,重慶地區一共有5家店鋪,而位于龍湖時代天街的這一家,是重慶唯一一家官方直營店,其他都是加盟的。
這就讓我更加疑惑了,作為一家直營店,無論是規模還是店員的態度,都很難令人滿意。
同時,店鋪內部的產品分布也顯得過于雜亂。
如果真的是要打造一個智慧互聯品牌,那么其產品構成應該是很明確的,囊括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
雖然目前看起來,這些產品的確做到了足夠豐富,但是精細化程度遠遠不足。
同時,在推廣營銷方面,店鋪和店員本身的意識也是不足的。
也許,正是因為長時間都沒有顧客光顧,店員才會顯得如此悠閑,也對進店的顧客沒有什么特別的關照了。
其實,在這家聯想來酷智生活旁邊,整個商場的二樓,都被各大數碼生活品牌所包圍了。
從這張商場給出的宣傳圖片就能夠有所了解。
包括華為、小米、榮耀、極米、大疆、愛酷以及中國電信,想要在一眾品牌當中突出重圍,這家聯想來酷智生活的現狀,的確讓人有一些擔憂。
此前,游品最喜歡的就是聯想旗下的Thinkpad筆記本,也曾經使用過聯想的手機,可如今卻都已經被我淘汰,更換了品牌。
“如果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當年被無數人引用的廣告語,如今似乎已不再那么亮眼。
聯想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聯想,或者就是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它的閃光之處。
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成立至今,全國已累計設立了21個自貿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十年來,自貿試驗區肩負著“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重要使命,推出了一系列首創性實踐。
重慶自貿試驗區是全國第三批設立的自貿試驗區之一,地處西部內陸城市,不鄰邊、不沿海,重慶有著對外開放的天然短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作為銜接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紐帶,重慶在積極重構中國西部開放型經濟的新格局中,面對發展的難點,如何在自己的“試驗田”里先行先試、主動破題?
在重慶新普科技的生產線上,海關關員正在向產線負責人了解相關產品零部件的組裝細節,對于這個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池制造商來說,客戶現在對供貨期的要求越來越高。
新普科技(重慶)有限公司 進出口部總經理 張國勇:目前全年可以生產6000萬組,對生產線自動化的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對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要求也越來越高。
2011年,新普科技從東部沿海地區搬遷到了重慶,作為電子消費品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企業發展路徑的轉移,也是伴隨著6家全球知名筆記本電腦制造商先后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曾經一直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重慶,經過10多年的培育和涵養,如今全面打造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供給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筆記本電腦。記者在西永綜合保稅區調研時看到,來自全球和全國各地的電子材料,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地進出。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劉洪亮:筆記本電腦的供應鏈非常長,因為涉及了幾千個零部件,消費電子的生產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這就給物流運輸、口岸的卡口進出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因為哪一個料延誤了,都不能達成生產目標。
在筆記本電腦年產一億臺以上的全球份額中,廣達集團生產規模最大,年產峰值時超過了5500萬臺,如此產能不僅需要匹配高速運轉的生產線,更要有對物流運輸以及報關通關的高效把控,但是早在筆電產業鏈剛剛向重慶聚合時,綜保區傳統的監管模式給企業的擴產增速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劉洪亮:這就是即將要投到生產線上去生產的材料,因為它是SMT的貼片技術,所以它的材料都是成卷來包裝的。這一卷的數量是4000個,這個更夸張,一卷10000個。這里包含了二極管、三極管、電阻、電容。這個數量和微小程度,是沒有辦法用傳統的方式肉眼去數、去監管的。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經理 呂小會:舉個例子來說,一臺筆記本電腦下邊可能有上千顆的料號,因為在保稅區,所有的這些料都是需要向海關事先備案的,就現在備案的數據來看,已經備了300多萬顆的料了。
只要不停產,海量的料號就會以每天上千顆的數量遞增,而事先逐一備案所帶來的巨大的工作量,需要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停工停產,配合海關的核查。對于爭分奪秒、精細化管理的筆電生產線來說,傳統的強制性規則既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堵點”,同樣也是海關監管的“難點”。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備案科科長 王向宇:筆電產業自身的管理是比較精細化的管理,講究的都是零庫存,從計劃下達,到料件備齊,到投入生產,兩三天之內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做到非常大的量。在長期監管中會發現,對時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海關的政策必須跟上企業的節奏。
創新監管制度 助力筆記本電腦走向世界
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研發基地,形成千億級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是重慶推動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布局。如何確保筆記本電腦企業能在重慶留得下、穩得住,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重慶首先就得把企業眼前的困難解決好,那么監管舉措如何創新?
在廣達的生產線上,數千個零部件依靠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強大支撐,被精確地安排到各個環節。針對筆電企業的具體訴求,重慶海關不斷優化數據模型和算力,嘗試把監管的重心從前端的備案審核向后期的風險排查傾斜。在筑牢數據庫的基礎上,實現綜保區內的企業可自主備案、自定核銷周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繳稅款,在現行法規的框架內最大限度簡化企業辦理業務的流程和手續,重慶海關首創的這個被稱為“四自一簡”的監管制度也被全國復制推廣。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備案科科長 王向宇: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節奏來,不用配合海關,給企業更多自主權利,大量的不再通過人工審核,便于企業更加能夠保證生產連貫性。
為企業開政策的“綠燈”,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將監管過程由以前的強制性變成了現在的順勢監管和隱形監管,以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撐來織密風險防范的安全網。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 資深經理 劉洪亮:監管和被監管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信譽互動,讓守法的企業能夠自由發揮,實現了最高效的生產組織和運營,我認為這個是綜保區乃至于自貿區發展的一個最核心的內核——尊重市場。
尊重市場,市場也為重慶帶來了豐厚的回饋。2022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不到千分之二的面積,貢獻了近2/3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今年1到7月,重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值2638.6億元人民幣,占重慶進出口總值的63.1%。讓企業少跑路、讓數據多運行,借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通道便利和創新優勢,重慶實現了全球每三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是重慶造。
重慶海關副關長 王宏翰:連續幾年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的進出口額都占到了整個重慶市外貿總值的65%以上,這是一個平臺產生的集聚效應帶給重慶的發展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既要把好國門,也要服務發展,實際上就是通過智慧化、智能化,通過科技賦能來實現監管的嚴密和高效統一。
而對于年輕的海關關員們來說,現在他們也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去企業生產一線,只有隨時了解和掌握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才能跟得上自貿區蓬勃發展的步伐。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綜合業務科 副科長 白云云:我如果想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被拍在沙灘上,能和自貿區、綜保區一同成長的話,那我就要不斷地學習,要更好地守好國門。首先在數字化、信息化,在智慧海關建設上,就需要我做一個更加全面綜合的自己,去匹配現在的發展。
鐵路提單 探索陸路貿易新規則
目前,全球貿易通行還是以“海運規則”為主導,重慶作為全國中歐班列的始發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如何借助區位優勢,去推動“構建陸路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的建設?
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一邊是剛剛從歐洲運抵的進口汽車正在排隊檢測,一邊是國產新能源汽車整裝待發準備“出海”。隨著市場逐步回暖,今年1到7月,重慶關區出口汽車已超過20萬輛,進口汽車4158輛,進口整車的數量和品類都位居內陸鐵路口岸第一。
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 付士剛:主要是因為鐵路的時效性,因為鐵路從德國到重慶只有15到20天時間。
一直做進口汽車貿易的付士剛,2015年將公司從上海搬到了重慶,看重的就是陸路貿易暢通帶來的公司綜合運營成本的降低。
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 付士剛:海運要40天時間,如果客戶比較著急,要發空運,空運一臺車要10萬塊人民幣,海運雖然便宜,但是時間客戶等不起,這兩者的中間只有鐵路,價格能接受,時間也能接受。
2014年,重慶獲批首個內陸整車進口口岸后,就有不少車企和經銷商迅速把目光投向了重慶,但陸上貿易通道為大家帶來成本下降的同時,不能與國際“海運提單”具備同等法律效力的鐵路運單憑證,又成了口岸開展整車貿易的最大掣肘。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副總經理 韓超:一個困擾就是在貿易安全性上面得不到保障,無論是支付定金還是支付全款,它都有一定的貿易風險;第二個共性痛點,介于運單不具備物權屬性,所以大家在發展壯大貿易規模的時候會帶來缺乏金融杠桿的效果。
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 付士剛:我們跟天津港同行做比較,因為天津港他可以做信用證,可以做融資,100萬他可以做6臺車,我們100萬只能做1臺車。
因為鐵路運單無法開具信用憑證,不能開展國際結算及融資金融業務,企業必須提前全款支付,不僅資金壓力大,風險也高,這不僅制約了企業的積極性,也會給陸上貿易的市場環境帶來法律保護的障礙。
重慶市商務委自貿區制度創新處 處長 王欣:數百年以來,我們的國際貿易都是以海運作為主導地位,相應的,貿易規則也是以海運規則為主,它有一套很成熟的體系。制度型開放其實是雙向的,一方面是要對接、學習國際上的先進規則,另一方面,想要創設的一些規則、經驗,在這個試驗田里先試先行,然后再復制推廣到全國 。
針對迫切的市場主體訴求,重慶自貿試驗區從設立之初,就開始積極探索“構建陸路國際貿易規則體系”,將“海洋規則”復制到陸上國際貿易活動中。經過多方不懈努力,2018年1月27日,中國外運正式簽發了中國第一張國際鐵路提單。
重慶市商務委自貿區制度創新處 處長 王欣:2019年,商務部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貿法會提交了關于解決鐵路運輸單證物權化問題的提案,并且獲得了通過,這個提案其實也基于重慶鐵路提單的探索而提出的,然后上升到國家層面,通過國家去推動,然后在國際上去達到一定的共識。
得益于鐵路提單信用證的確權,現在付士剛的公司資金周轉率提升了85%。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的鐵路提單已從進口整車逐步拓展到其他大宗商品,并且實現了批量化運用。截止到目前,重慶鐵路口岸已累計簽發鐵路提單6000多單,實現整車進口36000多輛,集聚上下游企業600多家,初步形成了進出口汽車的全產業鏈。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副總經理 韓超:托運人是海外的一家來自拉脫維亞的企業,現在海外不僅有貿易的市場主體,還有物流的主體,已經紛紛認可了國際鐵路聯運提單的使用范圍,所以我覺得共商、共建、共享,其實在經濟主體的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回答和回應。
(總臺央視記者 徐平 劉剛 夏斯偉 張云埊)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