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主角 NZXT H200 就是在這樣的取舍和權衡之下而誕生的產品,它只兼容 ITX 主板,機箱體積為 210mm×349mm×372mm,不算小,但卻能夠兼容 240 水冷,ATX 大電源,長達 325mm 的大顯卡以及高達 165mm 的 CPU 散熱器,同時還擁有頂部和后部兩個 120mm 風扇位。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這臺機箱。
NZXT H200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 H200i 的縮水版。NZXT 依然提供了單側透玻璃,擁有黑白、紅黑、藍黑和純黑四種顏色,NZXT 表示綜合 H 系列數款機箱來看,黑白和純黑賣的最好,紅黑一般,藍黑最弱。我們本次評測不免俗地選擇了紅黑款,畢竟這是當下最具電競氛圍的顏色。
機箱整體采用 SECC 鋼板作為主要五金,機箱右側沒有預留散熱孔位,一體化的設計非常簡約。前端的面板可以拆卸下來,內部預留有防塵網,左右兩側的紅色區域有開孔設計,方便冷空氣進入。
機箱頂部配有兩個 USB 3.0 接口,兩個音頻接口,一個電源鍵(可發出白光)和硬盤狀態指示燈。
機箱后側沒有太多特別的設計,比較亮眼的是 NZXT 原廠預裝了 SFX 電源轉 ATX 電源的擋板,看來是希望更多使用 SFX 電源的小鋼炮用戶來到 NZXT 的懷抱。
打開側板看機箱內部,左側電源倉上預留了一個 2.5 英寸硬盤位,個人認為這個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側透的觀感,但是,隨著 2.5 英寸發光硬盤的不斷增多,這里也將成為 RGB 元素的展示區域,NZXT 非常富有遠見。此外,貫穿機箱的紅色金屬蓋板可以巧妙地遮住主板上的 24PIN 電源線、水冷管等理線時不容易藏起來的線纜,
機箱后側和頂端配有 120mm 風扇位,NZXT 預裝了兩個 Aer F 系列風扇,H200 上預裝的風扇為 3PIN 插針,也就是不支持 PMW 調速,不過 NZXT 的風扇噪音非常小,用戶無需過于擔心。頂端的風扇配有磁吸防塵網,能給有效防止積灰現象。
H200 的機箱前端面板可以拆卸下來,內部預留了一個大面積防塵網,用戶在這里可以安裝兩個 120mm 風扇或者兩個 140mm 風扇,也可以安裝 240mm 冷排。
作為小鋼炮主機來說,NZXT H200 的散熱性能毋庸置疑,高達 4 個 120mm 風扇位以及對 240mm 冷排的兼容,結合設計出色的風道,讓它可以快速地將內部熱量排出。
在 H200 的另一側,NZXT 預留了非常充裕的理線空間,蓋板和框架有著 10mm 左右的縫隙,足以塞下各種線材。相對于 H200i,這一側缺失了一個智能控制模塊,沒有風扇調速、燈光顏色的控制盒。
此外,H 系列上備受好評的理線槽設計在這里也得到了保留,前端的理線槽可以放下風扇線、24PIN 電源線、開關線、USB 擴展線等線材,自帶的魔術貼也讓理線變的更加容易。
而機箱右側和頂部的理線槽則可以容納 CPU 電源線、頂部和后部的風扇線。頂部的開孔可以兼容大部分 CPU 供電接口靠上的主板。
至于底部的電源倉則可以讓非模組線和非模組電源更為容易地隱藏起不用的或是過長的線材。
電源下放配有防塵網,進一步減少內部塵土堆積。
總的來說,NZXT H200 在理線這件事上有非常成熟的考慮,讓所有的電源、所有的線材都可以更簡單地被整理、被隱藏,相信會討好很多處女座用戶。
側透面板下方的 2.5 英寸硬盤位
主板背面的兩個 2.5 英寸硬盤位
電源倉部分可以滑動的一個 3.5 英寸硬盤位(兼容 2.5)
前文我們已經提到,H200 的左側預留有一個 2.5 英寸硬盤位,此外,右側還預留有兩個 2.5 英寸硬盤位,電源倉部分也預留了一個 3.5 英寸硬盤位。
雖然定位小鋼炮,但是 NZXT H200 的硬盤擴展性能毫不含糊,四個 SATA 硬盤位幾乎可以將大部分 ITX 主板上的 SATA 接口用完,能給滿足幾乎所有人的使用需求。
一個合格的小鋼炮機箱該具有怎樣的特性呢?H200 以豐富的擴展性、良好的散熱和相對較小的機身體積給出了答案,相對于曾經火爆的追風者 217E、215 等 ITX 機箱,H200 有著更為規整的設計,尤其是在理線上給出了更為優秀的解決方案,即便是新手也可以簡單地將所有線材完美隱藏。
NZXT 甚至還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可調節高度的顯卡支架,讓你在保證美觀的同時也能支撐顯卡,避免沉重的顯卡出現下沉影響觀感。
回歸到最終售價上,H200 的零售價格僅為 549 元,相對于 H200i 高達 899 元的售價便宜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是,二者只有智能控制模塊和 LED 燈條的差別,在做工用料上幾乎完全一樣,如果你只是想組建一個簡約、擴展性強大的 ITX 主機,那么 H200 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最后有一點需要注意,H200 無法自行擴展智能模塊升級成為 H200i,二者雖然外觀設計完全一致,但是 H200i 在機箱框架上有專門的智能模塊安裝位,這個長方形的開孔在 H200 上沒有保留,NZXT 也沒有預留螺絲孔位安裝其他的控制器,如果有需要,用戶只能自行開孔或者通過磁吸固定安裝。■
本文編輯:李佳輝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去,DIY裝機是一種樂趣,如今則已經演變成一門手藝。裝機需要用戶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對硬件的理解,然而現在的用戶更加注重簡單和便捷。那么,如何能夠幫助用戶實現快速地裝機體驗呢?這一直是DIY硬件廠商們在硬件發展的長河中不斷思考和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他們從上置電源到后來的下置甚至是前置電源設計,從ATX 1.0到ATX 2.0再到ATX 3.0的機箱進化等,一直在努力優化裝機的便捷性。盡管許多硬件廠商都在努力改進,但普通用戶在裝機過程中仍然會遇到一些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機箱內的走線可能會變得一團糟,原本想要打造的“海景房”效果最終卻成了“貧民窟”。
然而,去年硬件行業迎來了一次變革:背插。我們都知道,目前使用的各種硬件都采用前置插線的方式,而背插技術的引入可以極大地提升用戶的裝機體驗。通過背插設計,走線更加整潔,減少了亂糟糟的線纜,讓裝機過程更加簡便、讓裝機效果更加清爽。
目前,一些硬件廠商包括鑫谷、喬思伯、影馳、追風者等都在積極推進背插機箱的發展。其中,一些廠商已經推出了全套背插方案,包括背插主板、顯卡和機箱等。這些背插機箱不僅提供了更便捷的裝機方式,還能有效改善機箱內部的布線,讓用戶能夠更加輕松地打造出更加清爽規整的“海景房”。
如今,許多用戶對于機箱內的燈效情有獨鐘,而硬件廠商也紛紛將自家的硬件與燈效相結合。從單色到RGB再到ARGB(可編程燈效),燈效已經變得更加多樣化。然而,在一個ATX機箱中,通常會預留7個或更多的風扇位。如果要全部安裝ARGB風扇,不僅需要連接電源線,還需要連接燈效線。再加上主板的24Pin供電線、處理器供電線、顯卡供電線以及USB、音頻、SATA等外圍設備線材交織在一起,讓機箱內部顯得相當凌亂。盡管很多機箱嘗試通過添加擋板等設計來遮住一部分混亂的線材,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傳統的裝機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凌亂的線材,對追求整潔清爽的用戶來說會影響視覺體驗。
傳統的裝機方式幾乎都將接口設計在主板的正面,這就對電源和機箱的兼容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舉例來說,許多電源的主板供電線材長度不到600mm,如果選擇的是ATX甚至是E-ATX機箱,再加上機箱沒有多余的開孔,很可能會出現無法隱藏線材的問題。此外,傳統的裝機方式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操作。例如,如果在頂部安裝了一個360mm的一體式水冷系統,如果想要拆卸或安裝主板頂部的線材,就需要先拆下水冷冷排,這會變得非常煩瑣。
直到背插主板的出現,將接口放置在機箱背面,使得線材可以更好地隱藏和管理。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減少機箱內部的混亂,還可以提升整體的美觀度。
目前的裝機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讓缺乏動手能力或者覺得麻煩的用戶望而卻步。硬件廠商們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并試圖找到解決方案,以提升用戶的裝機體驗。于是,全新的背插方案橫空出世。
我們知道,DIY裝機涉及許多不同硬件的組合,因此對兼容性要求極高。背插機箱通過在背板上進行開孔,讓其兼容背插主板。縱觀市面上的背插機箱而言,背插機箱可以兼容傳統主板。
那么,背插方案對哪些硬件的影響最大呢?首先是主板,因為主板是承載所有硬件的基礎,許多硬件都需要通過主板供電并發揮其性能。采用背插方案后,主板上所有的前置接口都移到背面,這意味著生產主板的治具也需要重新設計,甚至需要重新開模。此外,由于接口設計在背部,將涉及主板電路的調整,這可能導致良品率和產量降低,進而增加生產成本。綜合來看,主板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
其次是機箱,因為背插主板將接口設計在背面,所以機箱需要在背板上開設相應的孔位,以方便電源線的接駁。如果使用普通機箱,很可能會遮擋住背后的接口。此外,背插方案還對機箱內的走線槽位有一定要求。
▲背插機箱通過在背板處增加孔位,使其兼容背插主板,從而將線材隱藏在背部,讓正前方呈現清爽規整的效果。
再次是顯卡,普通顯卡的接口通常設計在尾部末端位置,對電源線的長度也有一定要求。此外,顯卡電源線對機箱的美觀性影響較大。目前的顯卡背插方案采用了隱藏式設計,電源線從側面(靠近機箱背板一側)穿出,這同樣需要對顯卡的PCB和外殼進行改動,增加了一定的生產成本。
▲背插機箱配合背插主板、顯卡能實現“無線”效果
就目前來說,不論是背插主板還是背插機箱,它們與普通版本在價格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一點也說明背插機箱不會導致成本過高,也沒有明顯的溢價現象。以鑫谷直男360為例,無論是普通版還是APE背插版,價格均為299元。這充分說明了背插機箱在使用成本方面并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裝機選擇。
▲背插機箱并不會比普通機箱貴
當然,背插方案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仍然有許多改進的空間。有的用戶對于背插方案的煩瑣性和適用性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背插主板可能需要拆下兩面板才能進行維修或更換,對于打造ITX主機的用戶來說可能并不適用。然而,這些問題并非無法解決。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需求,我們可以期待背插2.0、3.0版本的方案的出現,以進一步提升背插技術的成熟度和適用性。
目前,市場上兼容背插的機箱越來越多,我們也特意挑選了幾款背插機箱供大家嘗鮮。
鑫谷直男360青春版APE
產品尺寸:453mm ×235mm ×420mm
產品材質:SPCC鋼板、鋼化玻璃
產品凈重:未知
兼容板型:M-ATX/ITX
硬盤位:HDD×4、SSD×1
CPU散熱器限高:172mm
顯卡限長:390mm
電源限長:250mm
散熱系統:120mm×3或140mm×2(頂部)、120mm×1或140mm×1(后部)、120mm×3/140mm×2(前部)、120mm×2(側面)、120mm×3(電源倉)
接口:Type-C×1、USB3.0×1、Audio&Mic×1
參考售價:299元
點評:對于經常關注DIY的玩家來說,鑫谷直男360青春版可能不會陌生,而APE版的直男360青春版正是其背插版本。盡管外觀上沒有太大差異,價格現在與普通版一致,背插版與普通版最大的區別在于機箱內部的板卡區背板增加了更多的孔位,以適應背插主板的需求。這款機箱的背線空間深度達到了25mm,使走線更加便捷。此外,它還采用了全卡扣式的快拆側板,無須工具即可快速拆卸和安裝。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大多數機箱的電源開關和重啟接頭線材是分散的,容易接錯,而它的機箱的前I/O接口連接主板的線材都標有明確的標識,并且電源開關和重啟接頭設計成了一體式,再也不用擔心接錯的問題了,非常適合新手裝機。
喬思伯D300
產品尺寸:236.4mm ×420.9mm ×460.2mm
產品材質:SPCC鋼板、鋼化玻璃
產品凈重:8.0kg
兼容板型:M-ATX/ITX
硬盤位:HDD×2、SSD×2
CPU散熱器限高:175mm
顯卡限長:400mm
電源限長:140mm~200mm
散熱系統:120mm×3或140mm×2(頂部)、120mm×1或140mm×1(后部)、120mm×1(底部)、120mm×3(側面)、120mm×2或140mm×1(電源倉)
接口:USB3.2 Gen 2 Type-C×1、USB3.0×2、Audio&Mic×1
參考售價:449元
點評:喬思伯D300是一款M-ATX機箱,兼容ITX和M-ATX兩種類型的主板,尺寸236.4mm (寬) ×420.9mm (高) ×460.2mm (深),大小與部分ATX機箱相當。另外,該機箱的重量達到了8kg,通常機箱越重,說明它的用料也就越扎實。它的鋼板厚度達到了0.8mm左右,鋼化玻璃厚度也達到了近4mm。與普通的“海景房”機箱有所不同,這款機箱采用了一塊擁有270°一體化大面積曲面玻璃,給人一種更寬廣的視覺體驗。喬思伯D300預留了10個風扇位,多方位的風扇布局,避免機箱成為“悶罐”。使用背插主板時,它的背線空間深度達到38mm,如果是普通常規主板,背線空間深度為31mm,能完全滿足走背線需求。
影馳沐光PLUS
產品尺寸:415mm×295mm×388mm
產品材質:SPCC鋼板、鋼化玻璃
產品凈重:5.9kg
兼容板型:ATX/M-ATX/ITX
硬盤位:背部:2.5英寸×2/3.5英寸×1+2.5英寸×1;底部:2.5英寸×1/3.5英寸×1
CPU散熱器限高:180mm
顯卡限長:430mm
電源限長:≤200mm(安裝硬盤≤160mm)
散熱系統:120mm×3/140mm×2(頂部)、20mm×3/140mm×2(底部)、120mm×2(側面)、120mm×1/140mm×1(后部)
接口:USB 3.0×2、USB 2.0×1、Audio×1
參考售價:279元
點評:影馳沐光系列擁有多款產品,其中沐光PLUS背插版是其中之一。它采用了時下流行的“海景房”設計,前方和側方采用了兩塊大面積的全透鋼化玻璃拼合而成,可將機箱內的發光硬件和裝機效果一覽無余地展現出來。該機箱采用了快拆結構,方便用戶在裝機和后期維護時的拆卸。沐光PLUS的箱體為寬體結構,采用的是左右分區設計,將電源放置在了背部,為正面騰出了更多的空間。它支持ATX、M-ATX、ITX板型的主板,可兼容背插和傳統主板。另外,它的顯卡限長達到了400mm,CPU散熱器限高也達到了175mm,同時它還預留了9個風扇位,可行程立體式散熱。
追風者XT523Ultra
產品尺寸:450mm ×230mm ×500mm
產品材質:SPCC鋼板、鋼化玻璃
產品凈重:8.17kg
兼容板型:E-ATX/ATX/M-ATX/ITX
硬盤位:HDD×2、SSD×3
CPU散熱器限高:184mm
顯卡限長:415mm
電源限長:270mm
散熱系統:120mm×3或140mm×2(頂部)、120mm×1或140mm×1(后部)、120mm×3(底部)、120mm×3或140mm×3(前部,標配)
接口:USB3.2 Gen 2 Type-C×1、USB 3.0×2、Audio&Mic×1
參考售價:499元
點評:追風者XT523Ultra是一款新推出的兼容背插主板的中塔機箱,它支持E-ATX、ATX、M-ATX、ITX板型的主板。由于它的體型較大,用更大的內部空間,所以它的顯卡限長達到了415mm,CPU散熱器限高也達到了184mm,也就是說它完全可以滿足市面上頂級硬件的安裝。追風者XT523Ultra采用傳統的機箱結構,前部、后部、頂部、底部均可進風,總共可安裝10個120mm風扇,可形成全方位立體散熱。另外,通過購買GPUKT 4.0可轉向顯卡支架套件還能讓它支持顯卡豎向安裝,讓機箱內部的硬件看起來更加美觀,看起來更具個性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不喜歡全側透的機箱,它還提供了非側透版本。
LIANLI L216R
產品尺寸:480.9mm ×235mm ×491.7mm
產品材質:SPCC鋼板、鋼化玻璃
產品凈重:未知
兼容板型:E-ATX/ATX/M-ATX/ITX
硬盤位:HDD×2、SSD×6
CPU散熱器限高:180.5mm
顯卡限長:392mm
電源限長:220mm
散熱系統:120mm×3或140mm×2(頂部)、120mm×1或140mm×1(后部)、120mm×2或140mm×2(底部)、120mm×3或140mm×2(前部,標配)、120mm×1(PCIe風扇支架)
接口:Type-C×1、USB 3.0×2、Audio&Mic×1
參考售價:699元
點評:作為老牌機箱電源品牌,LIANLI(聯力)也推出了兼容背插主板的機箱:LIANLI L216R。它支持E-ATX、ATX、M-ATX、ITX板型,背插則支持ATX和M-ATX板型。機箱前面板預裝了兩個160mm ARGB大風扇,同時后部也預裝了1個140mm無光風扇。另外,機箱頂部和電源倉上方分別預留了3個和2個風扇位,可形成全方位立體散熱風道。值得一提的是,機箱在背部配備了1個集線器,可連接最多4個ARGB風扇。不僅如此,它的前I/O接口還可移位,它采用的是模塊化接口面板,可移動安裝到機箱的左下方位置。該機箱支持顯卡豎裝,最大可安裝392mm長的顯卡,同時它還配備了PCIe風扇支架,能進一步提升顯卡發熱大戶的散熱性能。
先馬 大境界
產品尺寸:461mm ×235mm ×505mm
產品材質:SPCC鋼板、鋼化玻璃
產品凈重:未知
兼容板型:ATX/M-ATX/ITX
硬盤位:HDD×1、SSD×1
CPU散熱器限高:183mm
顯卡限長:430mm
電源限長:183mm
散熱系統:120mm×3或140mm×2(頂部)、120mm×1或140mm×1(后部)、120mm×3或140mm×3(側面)
接口:Type-C×1、USB 3.0×2、Audio&Mic×1
參考售價:425元
點評:先馬擁有眾多支持背插的機箱,比如易大師進化版、新境界、元境界和大境界等系列。這款大境界比較適合對空間要求較高的用戶,它支持ATX背插主板。它使用了“海景房”樣式的設計,前面和側面為全側透玻璃,270°無立柱玻璃讓機箱內部發光硬件更好地展現出來。該機箱擁有多達7個PCI擴展位,顯卡限長達到430mm,如果安裝風冷散熱器,限高可達到183mm,滿足頂級風冷散熱器的安裝。機箱采用了卡扣式結構,它的外圍側板均可徒手快拆,方便裝機和后期維護。這款機箱可安裝7個120mm散熱風扇,推薦頂部安裝36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側部安裝3個120mm 風扇,后部安裝1個風扇。
. 非對稱式的海景房機箱
最近幾年電腦機箱開始流行比側透更敞亮的海景式外觀,主打就是大面積的可視化,非常適合用來組裝帶RGB元素的主機。這篇圖文和大家分享的是微星MAG PANO 100L PZ機箱,一款有著270度可視化的全景玻璃機箱。
MAG PANO 100L PZ機箱不再是常見的四四方方的造型。機箱的前臉和頂蓋都做了多面化設計,把以往有六個面都是對稱的方盒子設計成了八個面。
為了達成更大的可視化面積,這款機箱的設計師應該是獻祭了不少頭發。機箱的前臉和左邊的側板全部是由3塊鋼化玻璃拼接起來的,在視覺上就形成了一個270度的可視范圍。對于那些顏值超高的硬件或者是有RGB元素的配件可以起到很好的展示效果。
這款機箱的長寬高的尺寸分別為518.7mm、290mm和482mm,屬于中塔機箱的尺寸。
2.機箱的拆解
對于大部分機箱來說,拆掉左右兩邊的側板就可以安裝里面的配件。MAG PANO 100L PZ機箱雖然也可以這么做,但是只要你再深入地多拆一點兒,就會發現裝機更方便。
機箱拆解的首要步驟是先把頂蓋拆掉。
擰掉頂蓋和背部結合處的兩顆手擰螺絲,向后滑動頂蓋就可以拆掉它。
右邊的金屬側板通過卡扣固定,稍微花些力氣就能把側板摳開。
左邊的玻璃側板也是同樣的固定方式,打開的時候盡量小心一些,鋼化玻璃本身比較易碎,拆裝的時候避免磕碰。
前面板是由兩塊玻璃拼接成的,拆卸的時候要格外小心。發力的位置在頂部的塑料外殼部分,不要用手拉玻璃的位置,防止破損后傷到手。
拆掉的前面板就是上圖里的樣子。
拆解以后的機箱只剩下主要的框架結構,暴露出來的空間可以很方便地安裝主板、散熱器這些配件。
3.對不同尺寸主板的兼容性
中塔機箱的優勢是可以兼容更多不同尺寸的硬件,不像ITX機箱和A4機箱那樣要糾結硬件的兼容性。
通過機箱內部標注的字符可以看出MAG PANO 100L PZ機箱幾乎可以兼容市面上大部分主流尺寸的主板。小到ITX主板,大到E-ATX主板。這款機箱甚至可以支持ATX和MATX板型的PROJECT ZERO 系列背插主板,打造更簡潔的主機布線。
MAG PANO 100L PZ機箱安裝ITX主板的效果如上圖所示。中塔機箱+ITX主板的搭配有點兒大馬拉小車的意思,看起來很不協調。
MAG PANO 100L PZ機箱安裝MATX主板的效果如上圖所示。我個人覺得這是最好的搭配,機箱里有更多的空間給顯卡、散熱器等配件,不用費腦子考慮空間夠不有用。
MAG PANO 100L PZ機箱安裝ATX主板的效果如上圖所示。ATX板型主板的配置和擴展性更豐富,裝機要提前規劃好硬件的位置和走線的布局。
MAG PANO 100L PZ機箱安裝E-ATX主板的效果如上圖所示。
4.對不同尺寸顯卡的兼容性
中塔機箱幾乎不用考慮顯卡的兼容性問題,尤其是MAG PANO 100L PZ機箱的長度有518.7mm,高端的RTX顯卡是難不住它的。
MAG PANO 100L PZ機箱出廠時安裝的是顯卡豎裝模塊。使用這種安裝方式需要另外購買PCI-e轉接線。
雙風扇的intel ARC A750顯卡豎裝效果如上圖所示。
三風扇的RTX 3070 Ti顯卡豎裝效果如上圖所示。雖然這種中高端的顯卡體積比較大,會占用更多空間,但是并不妨礙其他散熱風扇、冷排的安裝。
包裝里附送了可以替換的顯卡托架,通過手擰螺絲固定,拆裝很方便。
替換后的效果如上圖所示,這應該是大部分人更熟悉的顯卡安裝方式。
5.機箱的散熱性能
有人可能會覺得海景房機箱是個大悶罐,但是MAG PANO 100L PZ機箱卻把散熱做到了極致。
機箱的頂蓋做了大面積的鏤空,在安裝好風扇以后可以很順暢地進行通風換氣。
頂蓋內部鋪設了細密的防塵網,不用擔心機箱容易進灰的問題。
金屬側板的開孔數量更多,同樣也有防塵側板做了防護,而且拆裝是很方便的。
機箱底部也有可以拆卸的防塵網。
MAG PANO 100L PZ機箱可以安裝多達10把120mm的散熱風扇或者6把140mm風扇,兼容風扇和冷排的尺寸和數量如上圖所示。
機箱底部的支架可以拆卸,方便安裝散熱風扇。
我在機箱的側面和底部分別安裝了3把120mm風扇。
如果使用水冷散熱器的話,可以把冷排和風扇安裝到機箱頂部位置。這樣就形成了從機箱底部進風,頂部和側面出風的風道。
我選擇了全風冷的方案,這樣不會有水管、線纜干擾,機箱里面更清爽。
6.雙艙體結構,走線和安裝硬盤更方便
MAG PANO 100L PZ機箱是雙艙體結構。簡單解釋就是主板在一個艙體里,電源、各種走線以及硬盤在另一個艙體里。
MAG PANO 100L PZ機箱背面設計了可以開合的硬盤倉,除了可以安裝硬盤以外,還可以遮丑,把各種線纜都隱藏在艙室里面。
打開上面的艙門可以看到一個2.5英寸硬盤位,背板上走線的位置還預留了魔術扎帶,方便固定線纜。
另一個艙門上可以安裝2個3.5英寸硬盤或者2個2.5英寸硬盤。艙室底部還有2個2.5寸硬盤的位置,這樣整個機箱就提供了5個硬盤位,大部分人應該是夠用了。
7. I/O接口
MAG PANO 100L PZ機箱的I/O接口被設計在了機箱底腳的位置。由此可見在設計師的眼里這款機箱應該是在桌面上使用的。接口的位置正好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大面積透明的玻璃還可以展示機箱里面的各種“風景”。
最后再放上幾張MAG PANO 100L PZ機箱裝機的效果圖片,歡迎大家對圖文里的不足之處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