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于2012年5月,昔日獨霸在線K歌應用的唱吧,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和用戶的七年之癢,早已風頭不在。
五年半前,全民K歌背靠騰訊強勢入局在線K歌賽道,以微信熟人社交為用戶黏性優勢,在兩年內完成了用戶數量上的彎道超車;在過去的四年間,先是以花椒、映客為代表的直播勢力開始搶占音頻市場;再是近兩年抖音、快手作為泛文化娛樂領域的兩大巨頭,以迅猛之勢爭奪著用戶的有限時長。唱吧在有限的一畝三分地面前,不斷面臨著降維打擊。
前些年試水的火星直播雷聲大雨點小,沒有All in直播的唱吧錯過了娛樂行業轉型中的直播風口;近兩年的短視頻賽道已競爭到白熱化階段,唱吧也未能搶占到行業的先機;陳華也因此被稱為創業者中的保守派。
“粉絲們經常和我說,唱吧沒有以前好玩了,你們的更新沒有新意,除了音效還是音效。”陳華近年來不斷收到這樣的用戶反饋,促使這家佛系了多年的K歌APP,終于下定了奮起直追的決心。
在經過不斷反思、探索,還有與核心用戶的深度交流后,唱吧近日在沉寂多時后迎來了戰略轉型。不僅僅是將音頻平臺轉變為視頻平臺,更是通過將K歌社交升級為泛音樂內容社群的一系列舉措,希冀完成平臺的蛻變。這一次,唱吧不想再做行業的追隨者,而希望做風口的引領者。
日前,在唱吧10.0版本全新推出之際,創始人陳華接受了鈦媒體的專訪,闡釋了本次大規模內容變革背后的業務發展邏輯。
在泛娛樂巨頭和同類K歌應用面前,唱吧的生存縫隙是什么?這是陳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抖音與快手一直以來的優勢在于短平快,用戶在15秒的時間內期待音樂的高潮內容。盡管今年前后兩次開放了5分鐘、15分鐘的長視頻功能,但抖音對發布長視頻的用戶有著一定內容和粉絲門檻,因而,更偏向于PGC的長視頻依然沒成為抖音的主流。
另一方面,盡管全民K歌應用有著基于社交平臺引流的優勢,從而形成了更為廣泛的目標用戶群體;唱吧的優勢在于更專注音樂本身,在更強的音效、音質工具和基于陌生人社交的環境,也沉淀了一批相對更為專業的用戶。
在這些競爭者面前,陳華考慮的是繼續揚己之長,而避己之短。本次10.0版本的迭代,唱吧把更多的產品升級依舊聚焦于音樂人對內容創作的需求本身。
作為本次升級的一大亮點,“彈唱”功能全新上線。唱吧的彈唱功能受啟發于節奏大師等早期的音樂類游戲,能讓用戶通過彩色歌詞對應的相同顏色和弦按鍵,精準奏出歌曲的節律。
不同于許多已經存在的彈唱類APP,唱吧獨創的彈奏時切換節奏型功能,能滿足同一個段落演奏不同的樂器效果;鋼琴滑奏的特殊技巧可以增強伴奏的表現力;獨創的彈奏結尾技巧,可以讓歌曲以畫龍點睛的方式結尾。
此外,近年來,隨著泛娛樂消費者的生活節奏加快,5G技術的不斷落地,內容傳播呈現出典型的文字、音頻向視頻化轉變的過程。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報告,目前全球所有的音樂內容中,有55%通過視頻形式播放。根據Pex去年公布的有關數據,YouTube平臺上超過10億瀏覽量的視頻中,絕大多數是音樂類視頻,音樂已成為YouTube最大的流量池。
圖片來源@小鹿角學院
基于音樂視頻的風頭無兩,此次唱吧的升級還將平臺從音頻內容社區向視頻內容社區的轉變作為重中之重。
“許多用戶創造內容的方法有很多種,譬如邊彈邊唱、邊唱邊舞,他們想把這些作品展示出來;但我們從前只能用唱吧內嵌的錄視頻功能上傳內容,限制了用戶的自由發揮。”從活躍用戶的反饋中,陳華感受到了他們想要展示更豐富、多元化音樂內容的剛需。
于是,在此次新版的產品中,用戶可以導入自己本地的泛音樂內容作品,使得原本被封鎖的表演類視頻音樂的通道得以打開。
除此之外,泛音樂內容除了本人作品,還接納了現場拍攝到的、其他表演者的音樂內容。在新版的唱吧界面中,底部中央“唱歌”菜單上方,可以看到“拍現場”的功能入口,當用戶點擊該功能鍵,像是路遇西單女孩在橋下彈唱,或是公司年會上的精彩演唱內容,都可以上傳到唱吧APP上。
在視頻的數量得以豐富了之后,唱吧此次的功能升級。還包括提升APP中視頻質量的智能剪輯。陳華表示,智能剪輯工具希望能成為年輕人的“小年糕”。此前,用戶錄完音頻,只能通過上傳一系列照片自動生成簡單粗暴的電子相冊視頻;而如今,當智能剪輯的功能上線,添加字幕、轉場動效等有關工具,則可以幫用戶在原有的音頻內容基礎上創作出更優質的視頻內容。
而在被問及如何保證上傳內容與音樂的相關性時,陳華介紹,所有內容都會經過傳前審核,包括視頻中的音樂內容比例和版權問題,并且視頻會被打上原創、翻唱、樂器表演等相應的標簽,便于用戶檢索。與此同時,優質內容也會通過算法在主頁上獲得更露出,為優秀泛音樂作品提供更多的曝光量。
為了與抖音做差異化競爭,唱吧上的這些泛音樂類作品,內容時長被限定為1-10分鐘。由此,這些有著一定內容深度和廣度的作品,不僅僅會為作者帶來流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為音樂人培育私域流量,完善基于好聲音的偶粉關系社交網絡,從而為創作者以后的內容變現打下用戶基礎。
近兩年,隨著各類內容平臺的社交化趨勢,“線上K歌+社交+短視頻”已成為K歌平臺的主流內容模式。在此期間,唱吧也先后推出了在線KTV中的連麥交友、你唱我聽版塊,也包括唱歌直播。
然而,在唱歌APP們的社交屬性日益增長的形勢之下,K歌應用的改版多有些南轅北轍,對音樂內容和產業鏈本身的促進方面鮮有突破。
“我們之前改了好幾個版本,主要是應用界面的一些變化,但是用戶的感受并不明顯,”陳華告訴鈦媒體,“當我們和二十位用戶(其中20%-30%都是專業用戶)聊了聊他們對產品的需求,發現他們最需要的是從K歌走向音樂,需要一個為他們打造一條龍服務的音樂產品,從而幫他們解決生存問題。”
據去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傳媒大學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我國全職音樂人僅占12%,占比最大的依然是學生身份的音樂人,且近半數非學生音樂人的稅前收入還在2000元以下。
如今,有才華的音樂愛好者眾,但擅長創作的或缺乏歌唱天賦;有著好聲音的或不會作詞作曲;還有些業余歌手是創作型全才,但作為個體缺乏將作品包裝、落地變現的能力。在唱吧充足的流量面前,優質內容生產產業鏈的缺失,是這些歌者實現音樂夢想的瓶頸。
當陳華發現了專業用戶的創作與變現痛點,便與團隊設計、開發了一系列功能,來完善歌曲創作背后的基礎設施服務。
在唱吧的10.0版本中,音樂超市上出售著原創歌曲的版權。當用戶看中某首歌曲,便可以通過一兩千元的價格獲得該首作品的永久詞曲版權,再通過上傳自己的演唱版本,便能獲得一首歌的全部原創版權,用于以后的發行。通過音樂超市入口,在資金方面捉襟見肘的原創作者和希望擁有歌曲完整版權、并得到廣泛傳唱度的歌手之間,達成了互利互惠。
在此基礎之上,擁有了原創版權的歌曲,離發行之間還缺后期制作與渠道這兩環。“以往音樂專輯的發行,都離不開錄音棚專業設備的錄制與唱片公司和各大音樂平臺間的談判。而唱吧為音樂人做的,就是將所有高門檻的工業化環節輕量化。”陳華這樣介紹此次改版的變化。
2018年,唱吧推出了一鍵修音,提升了用戶作品的音響效果;而此次智能混音和人工修音的推出,則是為用戶帶來了更為專業的修音解決方案。在人工修音入口,用戶可以選擇“基礎修音”、“高級修音”和“發行修音”這三種不同的修音價位,滿足用戶對于音質的不同層次的需求。
在發行服務方面,唱吧作為平臺方,可以起到經紀公司、MCN的作用,助力用戶的作品在QQ音樂、網易云音樂等播放平臺上架,并比用戶個人在談判中有著更優議價權;與此同時,唱吧麥頌和咪噠minik這些線下龐大的KTV市場,也可以為用戶的原創歌曲提供線下KTV傳唱渠道,覆蓋更廣泛的音樂場景。
在這些全套的服務設施加持之下,唱吧希望做到的,是讓音樂人專心作詞、作曲,把賺錢的事交給唱吧。
針對音樂創作者的生存難題,唱吧為音樂人定制了“音樂創作者分成計劃”,2020年將0門檻分1個億。“只要音樂人將視頻拍出來、傳上來,每千次有效播放就可以拿到3-20元以上,一方面是為了拉新用戶,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和留存存量用戶。”陳華表示。通過流量分成、版權分成、音樂服務、唱吧小店等形式,音樂人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為不斷在完善的音樂人服務平臺,等歌者們有了私域流量,我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像李子柒一樣,收入不菲。”陳華對龐大的扶持計劃之下受益的音樂人充滿了期待。
在完成K歌平臺到泛音樂內容社群的轉型后,唱吧下一站或許會是籌備已久的上市。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 | 陶淘)
言
現在隨著智能硬件APP的興起,在家K歌已經不是夢想了,而唱吧作為一款專業的K歌軟件,相信不少讀者都用過,有人想著用唱吧麥克風配合他自家的軟件K歌一曲嗎?唱吧K歌魔盒K1就出現在大眾的眼前,下面來看看其有什么特點吧。
外觀
唱吧K歌魔盒延續了雪白的包裝,一次性的薄膜包裝,保證了新鮮熱辣的,并印有極果試用的標簽信息。背面印有詳細的特點與二維碼等信息,防偽標簽,其中獨立聲卡芯片,日本進口喇叭振膜,美國樓氏硅麥,大容量電池都讓人迫不及待想試用一番。
采用了抽屜式的包裝設計,并有絲印的拉手設計,打開包裝,被色彩豐富的內容所吸引,看得出來,唱吧在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令人印象深刻。
打開下層包裝,配件很豐富,不僅有唱吧魔盒,還有大中小三款入耳式耳套可供選擇,還有充電線。
簡易的說明書,黑白的配搭,引人注目,也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唱吧K歌魔盒還內有一個塑料盒子,更好的保護同時,也讓人覺得廠家的細致貼心的誠意。
唱吧K歌魔盒將麥克風與耳機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極大地改善了噴麥的缺點,魔盒在手,走到哪唱到哪,哪里都是K歌廳。
唱吧K歌魔盒采用了航空級別的鋁合金機身設計,鉆石的切削工藝,三角造型設計,手感很爽滑,線圈線徑僅為0.035mm,入耳式的設計,重量非常輕便,僅有6mg,長時間佩戴不也不覺得太累。
唱吧K歌魔盒采用了撥動式開關,當關閉時是一款入耳式耳機,打開后立馬變成K歌神器,即使沒有電,也能充當打電話,聽歌的功能,一物兩用。
線控部分可以實現來電接聽\掛斷,音量增減,音樂的播放\暫停等多功能很是方便。值得一提的是,線控兼具麥克風功能,采用的是美國Knowles提供的新款防噴硅麥,筆者實測即使放聲K歌也不會導致爆麥的情況,大家可以盡情痛快地忘我一曲了。
唱吧K歌魔盒采用了400mAh鋰電池,足夠10多個小時的續航了,只需按下“唱”字即能隨意切換原聲,3D立體聲音效、磁性主播音效、萌娘女神、撩妹男神。那就是一個人也能男女合唱。
背面有一個大夾子,可以方便的夾在衣服上,這點還是想得挺周到的。
唱吧App主要分為“我的唱吧”、“精彩表演”、“唱歌”、“聊天”和“發現”五個主要板塊。我的唱吧就是可以欣賞自己的K歌;精彩表演就像主播聊天室一樣,聽別人的表演唱歌,送禮物什么的,你懂得的;唱歌就是我們需要用到的啦,用來文字輸入點歌,或者語音點歌;聊天指的是公告,通知之類的;發現里面就有觀看時下熱門的比賽、尋找志趣相投的人,結識附近的人,并可以在唱吧商城購物,唱吧麥頌KTV在線下唱K等等,隨時購買K1就是那么方便。
下面進入實測環節,過程非常簡單,點擊唱歌,然后在搜索欄選擇你需要的歌曲,再按演唱即可。開始唱歌環節,實際唱歌并不難,但要按節拍跑高分,還是有點難度的,不過時不時的GREAT,PERFECT這些字眼出來,是不是讓你頓時信心滿滿呢,多練習,打敗全國99%的用戶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演唱完,按完成錄制,可將歌曲分享到你的朋友圈,QQ群,或者是上傳到唱吧個人空間供大家評價,非常方便。
下面由筆者發個自己唱的歌曲——忘記你我做不到,得益于英國WOLFSON 音頻解碼芯片,在家里也是一個高保真的錄音棚;切身體會到進口防噴硅麥,飚高音時沒有破音。
體驗總結
優點:
1、外觀漂亮,重量控制得很好,做工精致;
2、具有音效處理芯片,多種調音效果,變男變女聲合唱不是夢;
3、沒有破音,放聲高歌一曲,信心夠;
4、按鍵簡潔明了;
5、大容量電池,足夠支持10小時的K歌了;
6、支持安卓/IOS雙系統。
缺點:
1、由于內置入耳式耳機,不能更換成自己的耳機了;
2、建議增加收納袋。
---------------END----------------
唱歌有麥克風才有感?這里也有啊
唱吧的這款麥克風讓你怎么唱都好聽~
打開微信搜索并關注公眾號:極果網
公眾號回復:唱歌
快來看看吧~
吧十年 出道即巔峰 為何掉隊了
■ 在線K歌平臺——唱吧,近來似乎“麻煩”不少。
■ 先是在去年年底,唱吧因“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問題,被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架的應用軟件名單中。再是本月初,又有多家媒體報道了關于裁員的新聞。
■ 將時間線拉長,作為國內最早進軍在線K歌市場的玩家,唱吧已向IPO沖刺了三次,但各種原因之下,始終未能成功上市。
■ 唱吧,到底發生了什么?紅星資本局將復盤唱吧十年商業化之路。
唱吧的十年
出道風光無限,強敵飛快殺到
說到唱吧,就不得不提到唱吧創始人陳華。
在創立唱吧之前,2006年陳華創立了酷訊,定位搜索網站,但在引入資本后,陳華漸漸失去實權,之后離開酷訊,進了阿里擔任大搜索部門的負責人。2011年2月,陳華發了一條微博:“剛剛辦完離職手續,正式離開阿里巴巴,開始我的第二次創業之旅”。
上線1年 用戶過億
從2011年11月到2012年1月,陳華創業團隊一直在開會討論具體方向。據公開資料,當時他們列舉了一些標準:市場容量多大、競爭對手有多少、產品上能不能想到創新的點、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做到自我傳播等等,按照這些標準篩選方向,五六次后發現K歌方向還在其中。
于是,陳華正式拍板帶領團隊做K歌業務。
2012年5月31日,唱吧正式在App store發布,上線后僅僅三天,唱吧便沖到了APP store免費排行榜前十,第四天便登上了第一,半年用戶數突破千萬。到2013年10月,唱吧上線不到一年半時間,用戶量已經突破1億。
唱吧的爆紅程度遠遠超出陳華的預料。
客觀來看,唱吧的爆火是因為它當時確實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好運氣”上,首先唱吧上線的時候正好趕上《中國好聲音》的熱播,唱吧成功搭了順風車。其次唱吧出現也是在移動互聯網開始爆發的時期,唱吧同樣趕上了好時機。
在產品設計上,唱吧的火爆也離不開它的社交屬性。用戶使用唱吧時,不僅可以自己分享歌曲,也可以給別人評論、送花,形成互動。同時為了方便用戶注冊,唱吧開放了多個社交平臺的賬戶登陸,其中就包括市面上最熱的人人、微博、微信,用戶可以從唱吧完成歌曲錄制后一鍵社交平臺。
這里需要重點提到唱吧與微信的合作,雙方在2012年7月推出《一起微信,一起唱吧!》大型手機K歌比賽。參與方式輕松簡單,蘋果及安卓手機用戶下載最新版“唱吧”將喜歡的音樂作品通過“微信”進行分享即視為參賽。
當時,唱吧與微信的合作是雙贏的,唱吧豐富了當時微信可玩性的同時,微信也給唱吧導入了巨大的流量,這也為接下來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好景不長 巨頭碾壓
唱吧上線后大受追捧,類似的K歌工具接踵而至,比如人人網、YY、新浪等企業都發力于在線K歌。但它們都不足以撼動唱吧的先發優勢,直到一款名為全民K歌的軟件上線,這個新玩家背后站著騰訊。
2014年8月26日,全民K歌正式開啟預約下載,并于2014年9月1日首發。其實對于騰訊來說,做K歌業務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在社交上,騰訊擁有QQ與微信兩大社交平臺的社交鏈,掌握了流量的入口。其次,騰訊還擁有QQ音樂的大量音樂版權曲庫。這是巨大的先天優勢。
借助騰訊的社交關系鏈一鍵導流,以及朋友圈等社交裂變傳播,全民K歌很快就突破了1億用戶,也被視為唱吧最大的對手。
2016年12月,全民K歌宣布注冊用戶總量破3億,登頂移動K歌類APP榜首,在線K歌行業從此迎來了一個新的老大。
據艾媒咨詢數據,截至2020年11月,在網絡K歌領域,全民K歌以月獨立設備數16591萬臺位列第一,唱吧則以月獨立設備數4168萬臺居第二。兩者距離已被大幅度拉開。
陳華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全民K歌,是這么回答的:“如果單純說產品,我覺得唱吧的產品和用戶口碑,不見得比它差,但確實人家……綜合優勢太強大了,這是我們沒法比的。”
線上線下 多方嘗試
從2014年開始,唱吧開始踏上了“突圍”之路。
先是在2014年底,唱吧向線下轉移,投資了麥頌KTV。通過唱吧的互聯網基因,加上麥頌的線下實體經營經驗,唱吧麥頌KTV計劃5年之內開到2000家。
然而隨著用戶社交娛樂場景多元化,比如近年來爆火的酒館、劇本殺等,傳統KTV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天眼查APP顯示,2021年唱吧麥頌KTV有500多家門店,遠低于最初的目標。
2015年,唱吧又轉戰游戲業務,推出一款名為《炮炮兵團》的手游。然而,缺乏游戲基因的唱吧,依舊沒有在游戲上掀起太大的市場浪花。
同年,唱吧又推出了一款麥克風。2016年,該項業務對唱吧的貢獻率在5%以上。根據2021年陳華透露:“唱吧的營收主要來源于唱吧軟件的打賞以及小巨蛋等硬件產品的利潤,兩條營收線的比例基本持平”。從數據上來看,賣麥克風算得上是唱吧較為成功的一次嘗試。
此外,在2016年直播大戰的時候,唱吧還推出了一款獨立的直播app——火星直播。但由于唱吧選擇獨立的直播app,所以火星直播與唱吧的用戶沒有形成很好的互動和引流,沒有引起較大反響。
從線下KTV到游戲業務再到硬件業務、直播業務,唱吧在拓展新業務上似乎從來沒有停過。
陳華曾在采訪中說過:“今天的我,站在CEO那個位置上其實是很孤獨的。雖然不知道如何擺脫焦慮,但我會在孤獨和壓力中持續尋找最好的答案,不敢輕易懈怠。既然要做到最好,只有付出全部的努力”。目前來看,強敵之下,在線K歌的存量市場唱吧再難突破,硬件設備門檻低、毛利率也低,難以撐不起唱吧的未來。
唱吧的對手
全民K歌做好了
在線K歌的生意嗎
陳華在第二次創業初期和團隊商討數月后,最終選擇了在線K歌賽道,雖然后來由于騰訊的進入,唱吧后期在在線K歌領域受到重創。但回過頭想,在線K歌就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2018年2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公司旗下包括音樂流媒體、社交娛樂兩大主要業務,涵蓋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產品,總月活用戶數超過8億。
但上市以后,騰訊音樂一直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披著流媒體外衣的秀場公司”。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騰訊音樂的營收大旗一直是由全民K歌這個平臺“撐起來”的。財報顯示,2018年騰訊音樂的其他娛樂服務收入占總營收比為70.84%,該項收入主要就是指全民k歌的虛擬貨幣服務收入。
雖然全民K歌業務讓騰訊音樂落得個不太好聽的“名聲”,也影響了騰訊音樂的估值。但不管怎么說,這證明了在線K歌業務確實能賺到錢,也讓騰訊音樂的財報在數據上變得好看。
但從騰訊音樂娛樂板塊的發展近況看,紅星資本局發現,全民K歌如今的處境同樣不樂觀。
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來自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的收入為49.2億元,同比下降6.4%。此外該季度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的移動月活用戶人數(MAU)為2.05億,同比下降12.8%;付費用戶數為1000萬,同比下降4.8%;月度ARPU(用戶平均收入)為163.9元,同比下降1.7%。
若把數據再往回拉,其實騰訊音樂社交服務的用戶早已觸及天花板,月度活躍用戶已經出現了連續6個季度的負增長。
同樣的,社交娛樂服務的付費人數也在不斷下降,也出現了連續5個季度付費人數負增長。此外,ARPU與ARPPU(付費用戶平均收入)的數值均有所下降。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直播行業來說,這個賽道本來已非常擁擠,斗魚、虎牙占據了曾經的直播行業頭部地位。而短視頻興起之后,抖音、快手(01024.HK)依靠短視頻聚集的巨大流量,已成為直播賽道的主要陣地。作為一款以“秀場K歌”為主的APP,在用戶多元化娛樂需求的當下,產品競爭力大受影響。
此外,K歌類直播平臺,離秀場更近,因此極易發生“擦邊球”事件,這也讓此類平臺用戶口碑受損。在2020年10月28日,廣東省“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省網信辦就曾約談騰訊公司,責令全面整改。
截至2022年3月10日收盤,騰訊音樂收盤價為3.95美元/股,而去年3月高點則為32.25美元/股,目前總市值為66.86億美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劉謐
小結
唱吧這十年,經歷了出道即巔峰,也經歷了被強敵壓制的無奈。一路走來,唱吧更多的時間都在不斷嘗試尋求新路徑。但如今,就連唱吧的“勁敵”騰訊,在音樂社交板塊同樣倍感壓力。對于唱吧來說,可試錯的機會又剩多少呢?
(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