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長期看電腦,適合哪種材料的隱形眼鏡?人在看電腦時或者聚精會神工作時,往往會減少眨眼次數加之看電腦眼瞼張開,使角膜暴露面積增大,淚液蒸發加速容易出現眼表干燥和角膜損害。視頻終端相關的干眼癥患者占普通干眼癥患者的82.27%,佩戴隱形眼鏡則有可能加重癥狀。所以選擇隱形眼鏡首選保濕好的鏡片,再有應選含水低的鏡片。
使用電腦時佩戴隱形眼鏡需要注意什么?使用電腦時可以將座位稍微調高一些,使視線向下30°,即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降到最低,可以有意識的多眨眼,也可以用毛巾熱敷(不戴隱形眼鏡),每次5分鐘左右即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并可適當飲用綠茶。
大概是從高中畢業之后開始佩戴隱形眼鏡的。那會應該是出于對框架眼鏡的審美疲勞,想著把框架拿掉之后自己的形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這是我戴框架眼鏡的的樣子
這是我戴隱形眼鏡的樣子
不好意思,應該是這個樣子。
▲這兩位的差別你們自行感受一下
后來就是交替地佩戴框架眼鏡和隱形了,基本上夏天都是佩戴隱形的。因為我一流汗,框架眼鏡戴著就會很難受。
關于隱形眼鏡,也有很多出問題的新聞報道!
例如這條:
看完確實讓人挺害怕的!那么隱形眼鏡的危害真的有那么大么?
我也在這次做隱形眼鏡測評之前,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其實并沒有那么恐怖。
其實隱形眼鏡屬于三類醫療器械!
所以正規的隱形眼鏡其實它的品質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出現問題常常是因為選購了不正規的隱形眼鏡,以及我們的不正規使用。而且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佩戴隱形!
《中華眼科雜志》2013年4月份刊登的關于軟性接觸鏡臨床驗配使用共識:
▼
1. 適合戴隱形眼鏡人群:
屈光不正,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近視、遠視及散光;
除屈光不正外無其他眼疾和全身疾患者(下面會介紹有一些疾病是不適合戴隱形眼鏡的);
為了保護眼表、緩釋一些藥物等特殊眼病的矯正和治療。
2. 不適合戴隱形眼鏡人群:
一些眼部急慢性炎癥的患者,如眼部任何活動期急性炎癥,以及慢性角膜炎,慢性葡萄膜炎,干眼癥等;
全身情況存在急、慢性鼻竇炎,嚴重的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個人衛生不良、大量吸煙、依從性差、不能定期復查者;
對護理產品溶液中的成分過敏者;
生活、工作環境差,如煙霧,粉塵,酸、堿性塵霧工作環境等。
可能并不是那么的準確,第一次佩戴隱形眼鏡的朋友建議去正規醫院或者眼鏡店檢查下眼睛,聽從醫生的指導和佩戴意見!
除了這些醫學上規定的內容之外,其實在選購隱形眼鏡的時候還有一些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參數。我會在后面和你們講講我所了解和感受到的。
這次隱形眼鏡,我選購了這些品牌:
一共11款,有月拋和日拋的。我都把它們折算到單片單日的價格:
▲排名不分先后
這些隱形眼鏡我都是統一從視客眼鏡網購買的。這邊不得不先夸獎下這個網站,我這么多年的隱形都是這里購買的,不僅價格優惠很多,品牌非常的全,幾乎所有國內外的美瞳和透明片都能買得到。
而且視客眼鏡網都是拿到了這些品牌的官方授權,這種直接接觸眼睛的東西,正規比啥都重要!
在開始分享我試戴體驗之前,我打算和你們聊下在選購隱形之前,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參數和誤區。
??
劃 重 點 !
誤區一:含水量不是越高越好!
市面上的隱形眼鏡材質可分為:水凝膠和硅水凝膠。
因為眼球是直接通過空氣來進行氧氣交換的,而不通過血管。所以透氧率是考驗隱形眼鏡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決定了一次可佩帶時間的長短和戴著的舒適程度。
水凝膠是通過其中的水分進行氧氣交換的,所以含水量決定了它的透氧率。但是這里就會出現一個矛盾的點。含水量高,透氧率是上去了,但是它就越容易從眼球去吸取水分來保持高水平的含水量(理科生應該很容易理解吧),就導致了戴著久了就眼睛很干,時間久了會導致很多眼睛的問題。
所以其實那些聲稱含水量很高的水凝膠隱形眼鏡,其實越容易干眼。對于水凝膠來說,透氧量和含水量是很難兼得的!
硅水凝膠材質就是因為解決了這一矛盾點而開始受到大家的青睞。
它是通過其中的硅成分來直接倒入空氣的,而且其中的含水成分也可以運輸部分空氣。據資料說硅水凝膠的透氧率比水凝膠的要高4-5倍,所以佩戴是時長可以更長,甚至是戴著睡覺。
兩種材質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購。總之不是水越多越好的,要考慮到透氧量!
誤區二:透氧量,透氧系數。部分品牌在宣傳頁面上會混淆你的判斷!
剛剛在上面也說了,透氧量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選購的時候就特地看了下它們宣傳頁面!
發現了一些容易誤解的信息:
這邊就拿這兩個,舉下例子:
“98%氧流量”“近7倍透氧”這兩個到底是啥,看起來好像透氧都很厲害的樣子。
其實關于隱形眼鏡的透氧量,我們只需要看一個數據就行!
就是單位厚度透氧量,不同隱形對它的名稱標注可能也會不一樣。有叫透氧量,也有叫透氧率的。但是千萬不要和透氧系數混淆了!
▲注意后面是10^-9就可以了
單位厚度透氧量(DK/t)越高對眼鏡健康就越有利。據說能夠配戴過夜或者中午小睡一會兒的隱形眼鏡的透氧量一定要超過125。
D——氧氣在材料中的彌散系數;
K——溶解系數;
T——鏡片的厚度,有的產品會用“L”來表示厚度;
DK——透氧系數;
羅列下我這次11款隱形眼鏡他們的材質,透氧量和含水量。
可以看出硅水凝膠材質的透氧量比水凝膠材質的普遍都要高5倍以上。所以能選擇硅水凝膠材質我個人建議是優先考慮下,畢竟大部分硅水凝膠材質的都能滿足你午睡一下的需求,還是很方便的!
另外硅水凝膠材質的隱形眼鏡在它們的包裝上面基本都會有標注出來的,而且這種材質目前主流的有:
第一代:Lotrafilcon A 、Lotrafilcon B、Balafilcon A
第二代:Senofilcon A、Galyfilcon A、Narafilcon A、 Narafilcon B
第三代 Comfilcon A、Enfilcon A、Filcon Ⅱ 3、Filcon V
雖然是一代比一代更好,但是凡事都是最合適才重要。
而且單純從這些參數和數據來判斷和選購隱形還是不夠的,比如你還要考慮到鏡片的厚度,鏡片邊緣的處理等等。這些也會很直接影響到戴著的感受。
試戴體驗
這11副我都是上班的時候佩戴的,大概有8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是對著電腦看屏幕的。
▽
強生安視優
材質:etafilcon A 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率:25.5X10^-9
含水量:59%
中心厚度:0.084mm
直徑:14.2mm
它是日拋的,我戴起來完全不費勁,雙眼都是一次就戴上了!工作日我基本都是盯著電腦屏幕在工作,大概是2個小時左右開始有一點點的眼干感覺。中午沒有閉眼午睡,到了下午,大概4個小時左右,眼干的情況開始加重。
但是異物感是沒有的,所以眼干悶眼的程度也不至于說難受到影響正常用眼!到了晚上,10個小時后左右,就開始看東西發糊了,眼睛干澀的難受起來了,然后我就摘掉了。
▽
庫博
材質: Comfilcon A 硅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率:160X10^-9
含水量:48%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4mm
戴上眼的開始幾分鐘,能感覺到一股涼意。到中午吃飯的時候,眼睛不悶也不干,我戴著午睡了大概20分鐘,睜開眼也不覺得有任何異物的感覺。
我是一直在空調房里辦公的,下午的時候開始有點眼干了。稍微讓眼睛休息了下,緩解了很多。一直到晚上睡覺前才摘除,期間沒有出現任何難受的感覺。
▽
美若康 沐氧日拋
材質:Filcon V硅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50X10^-9
含水量:47%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4.1mm
一開始我還以為沒有說明書呢,原來是印刷在盒子內側。同樣也是一次就戴上了,中午沒有閉眼休息,一直盯著手機玩吃雞游戲。
到了下午也沒感覺到眼干和悶眼。一直到晚上還在公司加班看電腦也沒覺得眼睛不舒服。感覺很不錯,目前體驗下來是最合適和舒服的。
▽
視康
材質:Lotrafilcon A硅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75X10^-9
含水量:24%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3.8mm
佩戴也是毫無壓力,戴上大概兩個小時左右就開始有眼發干的感覺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眼干情況開始加重。因為上班的狀態是一直盯著電腦屏幕的,時間一長眼鏡就會感覺到疲勞。到了下午5點,眼睛實在是干的難受到不行,就摘掉了。
▽
博士倫 純視日夜型
材質:Balafilcon A硅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01X10^-9
含水量:36%
中心厚度:0.09mm
直徑:14mm
包裝上標注的操作色是淡藍色,但是我實際看到時候是有點綠色的感覺,還挺奇怪的。而且能明顯的感受到它的材質是偏硬的。
我還沒到了中午就開始眼干了;中午1點左右,實在悶著干眼受不了就摘了。
▽
日本Miru
材質:Hioxifilcon A 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9X10^-9
含水量:57%
中心厚度:0.09mm
直徑:14.2mm
包裝真的很特別,外面是塑料硬殼。然后里面的獨立包裝是很薄那種。
不過打開一看,里面的鏡片還是能處在一種水潤的狀態的,這里不得不說日本真的很會搞設計啊!
一天下來我都沒感覺到眼鏡干,到了吃晚飯的時候稍微有點悶眼的感覺,不過還好。不影響到我正常用眼。一直到睡前我才摘掉,在水凝膠隱形眼鏡中,這款目前感覺最好了。
▽
海儷恩
材質:Ocufilcon D 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8.47X10^-9
含水量:55%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4.2mm
第一次打開的時候,右眼那只居然是裂的…..有點無語。不知道是運輸過程弄碎的還是生產的時候就是殘次品。
后來換了個好的戴上。下午的時候,有點悶眼的感覺,但是不干。
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有眼干的感覺。到了晚上8點左右就開始受不了。然后就摘掉了。
▽
海昌 舒潤氧
材質:NVP硅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87.5X10-9
含水量:47%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4.2mm
中午1點左右開始眼有點干,看屏幕有點發糊了。后來稍微瞇了會眼,稍微有點好轉。到吃晚飯的時候,感覺眼睛越來越糊,就摘掉了。
▽
衛康
材質:Ocufilcon D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無說明書,官網無說明,不知道
含水量:42%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4.2mm
沒有說明書…只是在瓶身上面印刷了一些含水量,直徑,厚度這幾個常規參數。我甚至都沒看到是啥材質的。還是在翻閱官網的時候才找到詳細資料的。
另外瓶子的設計,我個人在使用的時候發現有點難用。第一次直接伸進去夾鏡片是很難夾出來的,倒出來的話,里面的液體量又會把盛隱形眼鏡的盒子給全部倒滿直至溢出。
我就是在第一次從瓶子里取鏡片的時候夾裂了一個鏡片。
早上戴上到中午都還好,到下午的時候開始有點眼干發糊。4點多的時候我就感覺有點受不了,就摘了。
▽
海昌 EASYDAY睛亮無感
材質:Ocufilcon D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24.63X10^-9
含水量:55%
中心厚度:0.08mm
直徑:14mm
下午大概三四點開始有些悶眼的感覺,看電腦屏幕有輕微發糊。后來一段時間不盯著屏幕看的時候眼睛好很多。一直到晚飯后感覺有點悶眼才摘下來,整個期間沒有眼干的情況發生。整體還是挺舒服的,和日本Miru的感覺類似。
▽
SAP思漢普
材質:NVP+Siloxane Macromer硅水凝膠
單位厚度透氧量:187.5X10-9
含水量:47%
中心厚度:0.087mm
直徑:14mm
同樣也是把說明書印刷在包裝盒內部。
佩戴無壓力,一下就戴上了。到中午都還好,沒有眼干和悶眼。到了下午兩點左右稍微有點發糊,應該和我沒有午睡也有關系,眼睛有點疲勞。不過沒有眼干和滑片的情況出現。然后下午4點左右就開始眼干難受起來了,看屏幕也有點發糊,就摘掉了。
關于佩戴和取下方法
圖片來自網絡,我這邊就不贅述了。每個人的習慣也會輕微的不同,比如我就是和上圖一樣直接用手來戴和取下,但是有的人會借助吸隱形的工具棒。
不過!大前提是一定要做好衛生,戴和取都得洗干凈手。
因為我的眼睛比較大 ,佩戴和取下都會很方便就完成,很少有戴不上的情況發生。
匯總下所有的數據和情況,在每天試戴體驗的過程中,我發現隱形眼鏡除了含水量,透氧量這些基本的信息需要去對比和關注之外,其實我們自己本身的用眼環境和是否眼疲勞也很有重要。
所以我這邊總結也是根據我自己的情況來評價的!
硅水凝膠材質中:
最舒服自然:美若康沐氧
考慮到性價比和舒服:海昌舒潤氧、SAP思漢普沁漾(不難發現這兩款的數據是一樣的,據說是同一家代工廠生產的)
水凝膠材質中:
最舒服自然:日本Miru、海昌EASYDAY睛亮無感
最后再強調下我個人覺得是比較大的原則:
1、圖方便和怕麻煩的朋友別用隱形!因為佩戴隱形之前要做好清潔雙手和器具的工作,而且是每一次都要;
2、第一次佩戴隱形,請去正規醫院或者眼鏡店檢查下眼睛,聽從醫生的指導和佩戴意見,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佩戴的;
3、不建議你們買太長時間的隱形,能短則短,因為同一副隱形眼鏡佩戴時間長且不做好清潔工作的話,會有蛋白以及雜質堆積等等問題出現;
4、要讓眼睛休息好,睡夠之后,精神狀態好,會發現戴著隱形都自然很多。現在正值暑假,希望學生朋友們能少玩電子產品,多注意用眼衛生。
著計算芯片、顯示技術硬件、應用軟件等的進一步發展,元宇宙、增強現實等正成為科技界中的新熱門,一幅虛擬與現實完美交融的圖景正徐徐展開,而 AR 眼鏡,則是增強現實世界的一大入口。近年以來,許多科技品牌都推出了消費級的 AR 眼鏡,這些 AR 眼鏡通過將畫面直接投射到用戶眼前,給了用戶以最方便、最直接的 AR 體驗。
核心團隊來自酷派集團的 AR 眼鏡品牌 INMO 影目,旗下 AR 眼鏡 INMO Air2 就有「定義未來眼鏡」的目標,它不僅擁有雙目全彩視野,且通過內置的旗艦級芯片實現了無需外掛計算單元的一體機式體驗,進一步簡便了 AR 眼睛的佩戴。
最近,影目 INMO Air2 終于來到 52XR 評測室。那么,這款期望「定義未來眼鏡」的 AR 眼鏡產品體驗究竟如何?它又能如何改變用戶的日常生活?下面,就讓 52XR 帶領大家一起感受影目 INMO Air2 的魅力,看看它能如何通過增強現實改變我們的日常。
作為一款 AR 眼鏡,INMO Air2 的優勢在于其一體機式架構、輕量級造型及多樣化的操作方式,讓其極為適合出門佩戴;影音 App、導航、提詞器等功能也讓它在娛樂、生活效率層面有了發揮的空間。
綜合來看,INMO Air2 更適合想嘗試將 AR 帶出門、帶上街、帶入日常生活的科技潮人。
AR 眼鏡類產品體驗涉及佩戴感受、視聽體驗、實際應用等多個方面,為對影目 INMO Air2 進行全面體驗,52XR 為 AR 眼鏡類產品依據「產品開箱」「上手體驗」和「數據實測」三個大項擬定了評測的各環節細項。
本評測的主要邏輯結構如下:
你可以依據評測文本中的各一級標題和二級標題快速找到想看的部分。
影目 INMO Air2 在包裝上采用酷黑設計,盒子的頂蓋標有 INMO 品牌的 Logo。
包裝盒前側外觀一覽,貼有 AR 眼鏡的品牌和型號,并標有款式。INMO Air2 提供了平光款和墨鏡鏡片款,此次我愛音頻我拿到的是平光款的版本,更適合室內場景下使用。
包裝盒側面一覽,標有產品的品名 INMO AIR 2、制造商,以及產品口號「Explore Your Metaverse Life 探索你的元宇宙生活」。
影目 INMO Air2 包裝采用天地蓋盒設計,打開包裝,取出所有內容物如上。影目 INMO Air2 的包裝清單包括 AR 眼鏡、操作指環、眼鏡盒、充電線纜、可選墨鏡片、近視鏡片磁吸框架、眼鏡布,以及說明書相關紙質文件。
眼鏡盒一覽,和常規眼鏡的眼鏡盒類似,為翻蓋式設計。整體體積較大,方便容納 AR 眼睛本身。
充電線纜一覽,一側為 USB-A 接口,另一側為磁吸充電接口。
可選墨鏡片,可通過中部的結構夾在 AR 眼鏡的外側,以方便在戶外強光場景下使用眼鏡。
近視鏡片磁吸框架,可通過磁吸方式吸附在眼鏡鏡片內側,從而實現視力矯正。框架中的鏡片可被取出替換,在出廠狀態下附有兩枚藍色的磨砂鏡片,不過僅作為示例使用,用戶需要自行依據自己的度數配鏡片。
作為框架眼鏡形態的 AR 眼鏡,影目 INMO Air2 還附送了一塊眼鏡擦鏡布,可像普通眼鏡一樣使用。
視線回到產品。如今的消費級 AR 眼鏡產品多以輕量化、生活化作為主要目標,而影目 INMO Air2 在造型上也遵循了這一潮流,其整體造型和常規的框架眼鏡造型類似,就像一副大款的粗框眼鏡。
眼鏡通體黑色,整個鏡框結構為磨砂質感,對比普通眼鏡較有分量,不過在 AR、VR 設備中則比較輕量。
影目 INMO Air2 眼鏡正面一覽,在兩側靠近鏡腿位置,設置了兩枚攝像頭,及 DoF 模組。
另外,靠近觀察可以發現,兩枚鏡片的上半部具有格紋,這就是 INMO Air 2 的「垂直陣列光波導」技術,可實現全角度防窺。
鼻托結構近覽,和傳統金屬眼鏡的鼻托結構類似。
INMO Air 2 鏡框左側面一覽。在鏡框的左側鏡腿位置,設置有 INMO 的 logo。
INMO Air 2 鏡框右側面一覽,隱藏了一枚狀態指示燈,在開機、錄像、低電量等狀態時會以不同顏色亮起而提示用戶。
INMO Air 2 鏡腿底部近覽。在兩側鏡腿的底部偏前位置,各設置了一個一枚按鍵,左側為「電源鍵」,右側為「萬能鍵」,各承擔不同功能。
在靠近耳朵位置,則設置了一揚聲器開孔,用于實現立體聲體驗。
左側鏡腿的末端位置設置有磁吸式充電接口。
「智能戒指」一覽,正面設置有四向方向按鈕及 OK 鍵,底側面設有返回鍵,左側設置 USB-C 充電接口。
這是影目 INMO Air 2 的特色交互工具,可通過智能戒指來實現遙控器遙控、3 DoF 鼠標/射線等多種操作方式,我們會在下面的「交互」環節作實際體驗。
INMO Air 2 產品一覽。
作為一體機式 AR 眼鏡,影目 INMO Air 2 的配置流程并不復雜,其內置了運算元件,可以獨立運作,因此無需像分體式的 AR 眼鏡一樣有復雜的連接流程,只需戴上眼鏡開機,連接 WiFi(由于為一體式設備,因此需要 WiFi 連接互聯網),就可正常使用影目 INMO Air 2 了。
戴上以后,長按左側的電源按鈕,系統就會啟動,眼鏡就會開始在眼前顯示畫面,跟隨系統導覽完成初次設定后,就會進入桌面了。
對于近視用戶的屈光需求,影目 INMO Air 2 的解決方案則是提供了一對近視鏡片磁吸框架。用戶在自行配好合適的鏡片之后,將鏡片放入框架中,再將框架貼到眼鏡鏡片前側,就能實現合適的屈光。
不過需注意的是,和一些 VR 頭顯不同,作為 AR 眼鏡,INMO Air 2 并未提供可再在眼前容納常規眼鏡的空間。因此,近視用戶想要新機到手后第一時間使用,最好先提前準備好近視鏡片或佩戴隱形眼鏡。
目前,AR 增強現實產業的目標是將 AR 融入日常生活,因此相比 VR,AR 設備的佩戴時間會更長,這就對其佩戴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INMO Air 2 的總體佩戴感受較為舒適。
首先,作為一幅眼鏡形態的產品,重量是影響舒適度的一大因素。
INMO Air 2 的官方重量為 99g,它相較于傳統眼鏡尤其是鏡框重量已經下至數十 g 的鈦合金等金絲眼鏡無疑是偏重的,但對比 VR 頭顯,或是其他主流 AR 眼鏡,又在一個較輕的水平。換句話說,如果你平常戴的都是常規眼鏡,那么剛接觸 INMO Air 2 時,確會覺得「眼鏡重了」,但是,如果從 VR 眼鏡或是其他 AR 眼鏡轉過來,又會覺得「負擔輕了」。
因此,INMO Air 2 的重量實際上是踩在了一個「甜蜜點(sweet spot)」上,它戴起來當然不會像常規眼鏡那樣很快就熟悉無感,但也不像 VR 頭顯那樣壓頭頂,無法長時使用。但總體來看,4-5 小時左右的連續佩戴還是不成問題的。
對鼻子及對耳朵的壓力方面,由于 INMO Air 2 眼鏡的重量主要分布在鏡身靠前位置,且鼻托采用的是常見于金屬框架眼鏡的水滴式鼻托,因此佩戴時,眼鏡在鼻子上存在感還是挺強的。好在水滴式鼻托也同時帶來了可左右、上下雙軸調節的調節空間,可以滿足不同鼻梁形態用戶的需求。
另外,鏡腿還擁有 8° 的外擴設計,滿足頭圍較大用戶的需求,并且鏡腿內外擴壓力適中,不會過于壓迫頭部兩側。
佩戴 INMO Air 2 后,從遠處看的外觀如上。INMO Air 2 采用常規眼鏡風的外形讓其易于出門佩戴,粗框、較大的形態則讓它更適合潮流系打扮。
INMO Air 2 采用雙目全彩方案,眼鏡可將 100% sRGB 色彩的畫面呈現在用戶眼前,擁有 640*400 的分辨率、20000:1 的對比度與 26° 的單目 FOV。
實際佩戴上以后,INMO Air 2 所呈現的畫面會出現在視線的上半部分,也就是眼鏡鏡片中的「光波導」棱鏡的部分。
顯示的大小方面,INMO Air 2 的畫面大小則近似于在 0.5 米左右位置觀看一個 27 寸的顯示器,而其中的畫面元素則持續懸浮在眼前,就像部分汽車駕駛座上看到的 HUD,極具未來感。
亮度方面,在最高亮度設定下,INMO Air 2 的畫面在日光燈室內依然清晰,在戶外場景下加入墨鏡片也能較輕松閱讀,可滿足日常情況下的大多數使用場景需要。
聽覺層面,INMO Air 2 則內置了一組立體聲揚聲器,位于頭帶的兩側靠近耳朵處的位置,觀看視頻、通話會議等場景下很實用。
另外,眼鏡也可連接藍牙耳機,進一步提高觀影娛樂的體驗。
AR、VR 類設備的交互方式目前仍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而 INMO Air 2 給出的答案是「我全都要」。INMO Air 2 共提供了三種基本的交互方案:觸控、戒指和語音,并且又可外接其他設備形成新的交互方案。
觸控方案依靠眼鏡鏡腿兩側的觸控區域完成,其中,在左側觸控區域滑動可以調節音量及亮度,右側觸控區域則負責系統導航。實際體驗下來,觸控交互方式是最適合常規娛樂的,用這一方式可以很好地完成系統的基本操作,包括打開 App、播放視頻等都可輕松完成。
戒指方案則是依靠「智能戒指」完成眼鏡系統的操作,「智能戒指」的本質是一個戒指型的迷你遙控器。智能戒指本身的按鍵功能可以完成系統導航,可以和觸控方案互相替代。
而在系統中長按返回鍵,又能進入鼠標模式與 3DoF 射線模式,其中鼠標模式可進行陀螺儀控制鼠標指針的操作,3DoF 射線模式則在「INMO 世界」元宇宙 App 中才可用,但目前這個 App 還未上線,因此功能還沒實裝。
語音方案類似于手機的語音助手,可通過語音指令實現常用功能,具有 16 個免喚醒指令的喚醒詞,也可以喊「小目小目」來喚醒語音助手。
除此之外,在系統藍牙中,還可通過無線方式連接無線鼠標、鍵盤和手柄,開啟其他交互模式。連接了外部配件之后,INMO Air 2 的就能像 PC 或智能電視一樣操控,實現更多可能性。
總的來說,INMO Air 2 的三種基本操作方式為 AR 帶來了簡便,其中的觸控方式和戒指形態的遙控器的設計十分巧妙,進一步減輕了佩戴 AR 眼鏡出門的阻力,讓眼鏡在戶外、外出場景下也能輕易控制。
近年以來「元宇宙」等概念的興起為人們繪出了一個虛擬與現實完美交融的美好圖景,但落到實際上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才是 52XR 所真正關注的問題。
而我們在對 INMO Air 2 深度體驗后發現,這款 AR 眼鏡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在日常生活里發揮作用的能力。INMO Air 2 的主要功能可以簡要的分為影音娛樂、游戲、相機錄影,以及生活效率。
首先,在目前消費級 AR、VR 的其中一大主要功能——影音娛樂上,INMO Air 2 的表現總體不錯。INMO Air 2 中的應用超市已經上架了銀河奇異果、云視聽小電視等 App,可以以「全屏」模式在眼前播放視頻。
在使用這些 App 時,就像眼前有一個永遠跟隨眼睛視線走的屏幕,在通勤、擠公交地鐵等不方便掏手機、平板的場景下看電影追劇還是很舒服的。
游戲方面,INMO Air 2 目前在應用商店中提供的游戲則尚有限,包括幾款用上了陀螺儀的 AR 小游戲,及羽毛球、五子棋、云游戲等手機、電視的常見游戲。
相機錄影方面,INMO Air 2 則具備照片與視頻的拍攝能力。考慮到設備形態與影像硬件,眼鏡拍攝的主要優勢是「第一人稱視頻」的拍攝,比較適合用于日常、旅行 Vlog 的拍攝。
最后,得益于能直接將畫面投射到眼前的 AR 形態,生活效率方面的應用則最為實用。目前 INMO Air 2 在這方面已經實裝的主要功能包括導航、翻譯、提詞器和文檔編輯(含 WPS Office)。
其中導航、提詞器是「AR 特征」最鮮明的應用。使用導航時,在手機設定目的地,眼鏡就會將方向、距離、轉向等信息放到眼前;提詞器則會將預設文字放在視線上,適合主持、演講等場景下使用。
文檔編輯、WPS Office 等辦公應用則相當于在用戶的眼前構建了一塊虛擬顯示器,連接鼠標鍵盤之后,就能實現在 AR 世界里辦公了。
總的來說,就應用場景與內容生態而言,影目 INMO Air2 目前已經在影音娛樂、生活效率等方面找到了一定的應用方式,在習慣之后,也能在通勤、主持演講、騎行等時候為生活帶來方便。
并且,INMO Air 2 則還有幾項「殺手級」應用仍在開發之中——AIGC(GPT)和「INMO 世界」元宇宙應用。我們期待這些應用的后續發布實裝,能為 AR 眼鏡帶來更多獨特體驗。
52XR 使用高精度秤對影目 INMO Air2 進行稱重測得,AR 眼鏡的實際重量為 98.8g。
「智能戒指」的重量為 8.7g。
52XR 采用專業測試儀 CHARGERLAB POWER-Z 測得,影目 INMO Air2 的有線充電速率為1.9W。
續航方面,INMO Air2 的待機時間約 10 天,亮屏觀影時間則在 2.5 小時,日常建議一天一充。
優點:
不足:
52XR 總評:
能將虛擬畫面疊在現實世界之上的 AR 增強現實正成為新的熱門領域,而來自 INMO 影目的 INMO Air2 則在較輕量級、生活化的眼鏡的外形下放入了豐富而實用的智能應用,嘗試「定義未來眼鏡」。
作為一款 AR 眼鏡,INMO Air2 的優勢在于其一體機式架構、輕量級造型及多樣化的操作方式,讓其極為適合出門佩戴;影音 App、導航、提詞器等功能也讓它在娛樂、生活效率層面有了發揮的空間。不過,元宇宙功能「INMO 世界」在目前則還未上線,我們期待著在未來它的上線實裝能為 INMO Air2 帶來更豐富多彩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