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0月19日消息,雖然自今年以來全球消費類電子市場需求出現了整體下滑,但是在服務器市場仍然保持著快速的增長。根據Gartner最新發布2022年全球服務器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服務器市場增長強勁,出貨量為668.9萬臺,同比增長11.8%,銷售額達56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91.5億元),同比增長24.1%。

    據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最新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服務器代工制造業相關產值將達到新臺幣2.02萬億元(約合人民幣4557億元),其中中國臺灣廠商貢獻比占超八成,達到了新臺幣1.82萬億元(約合人民幣4105.8億元)。

    按照產業每年成長率5~10%推算,中國臺灣服務器相關產值很可能在兩年內挑戰新臺幣2萬億元,這樣的產值,絕不輸包括面板、半導體、甚至于傳統產業當中的石化、金屬和機械,不僅在中國臺灣產業中舉足輕重,服務器的背后“運算力”,其實更已等同是國家競爭力,中美每年都在Top500超算排名上暗暗較勁。

    六大服務器廠商占據超9成市場!鴻海營收第一,英業達客戶數最高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22年曾公開宣示,集團服務器相關營收已經近新臺幣1萬億元(約合人民幣2255.8億元),遙遙領先對手,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產業之首。

    鴻海除了替惠普(HP)及戴爾(DELL)等品牌代工服務器之外,還拿到了亞馬遜(Amazon)和微軟數據中心的訂單,并成為谷歌供應鏈一員。此外,由于鴻海在網絡通信產品制造領域也是強者,在服務器與網絡通信系統整合趨勢下,加上整機出貨比例高,造就了鴻海營收規模遙遙領先。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最新的數據(應該是對于2022年的預測)也顯示,鴻海在服務器制造市場的份額高達43%,穩居第一。

    相比之下,廣達、緯創、英業達的服務器業務的銷售規模都要遠低于鴻海,但基本都在新臺幣2000億元(約合人民幣451.3億元)以上,市場份額分別為17%、14%、12.8%、7.6%。之后除了美商美超微(Supermicro,美國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之外,還有神達、技嘉、環鴻、仁寶、和碩,基本都是臺系廠商。并且前五大廠商共占據了全球93.4%的市場。

    其中,英業達2021年營收約新臺幣5200億元,以服務器相關營收約四成推算,其服務器營收規模首度突破新臺幣2000億元來到2080億元左右,論服務器業務營收規模雖然排名第四,但其出貨型態以服務器主機板為主,在服務器主機板市占率超過23%,這個占比還比鴻海大,居全球第一。

    英業達客戶規模組成跟鴻海類似,不僅慧與科技(HPE)、戴爾(DELL)、聯想(Lenovo)等大品牌客戶,同時也擁有云端客戶,這也讓英業達成為服務器市場客戶數最多的供應商。

    從服務品牌大咖開始,隨著網絡服務興起,英業達在2004年成立英立達,投入云端服務器研發,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就負責督軍拓展云端服務客戶(CSP)業務,如今英業達手握美國與大陸兩大市場最多云端客戶“除META外,幾乎所有服務器用戶都是我們客戶,我們數據中心客戶數最多,大陸叫得出的服務器廠商都是我們客戶,且我們在客戶端供貨比都數一數二。”卓桐華自豪的說到。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

    廣達集團布局則十分有前瞻性,旗下云達科技很早就轉移方向,放下品牌服務器客戶,專注朝云端產業發展,是臺系廠商當中最早直供數據中心的先鋒,而面對鴻海與英業達以“量”為傲,云達總經理楊麒令表示,廣達集團更在意是否在每個指標市場真正扮演一個角色。

    “服務器最終市場很清楚在云端、5G公有云、5G專網及AI、邊緣加護上,關鍵是你的生意是否在最終的目標市場里。1.在有意義的市場里;2.因進入新領域而促使毛利率持續上升,才是云達在意的重點。” 他說。

    緯創集團旗下緯穎則以云端客戶出發,從最初跟微軟合作關系密切,逐漸拓展云端客戶陣容,目前系統出貨比例拉高,是營收增長最快的黑馬。

    被服務器業者戲稱為“美皮臺骨”的美超微(Supermicro),在臺灣桃園設立龐大一條龍工廠,創辦人梁見后從臺灣赴美創業,整合臺美資源優勢,成功在以軟件應用當道的硅谷地盤,創造出一家年營收新臺幣1555億元的電腦硬件公司。

    盡管服務器硬件玩家大者恒大,但因為市場仍快速成長,還有許多玩家仍看好產業成長性,縱身投入。包括聯想除品牌服務器產品線之外,近年也籌組白牌團隊期望跟廣達一樣搶吃云端客戶訂單。

    由于應用不斷蓬勃發展,服務器市場穩步擴張,也有許多中小型業者活躍其中。和碩在近年成立服務器事業群,董事長特助徐衍珍表示,起因是期望從軟件角度切入5G市場,但隨即發現做純軟件業務不容易,端到端解決方案是機會,因此決定搭配硬體推出,對于切入服務器戰場,他坦言“心不要太大,可以單點突破。”

    服務器最強供應鏈在臺灣,但軟件仍是短板

    在這樣龐大的出貨基礎下,臺灣也孵化出豐富的服務器產業供應鏈,從上游處理器芯片代工、封裝,處理器散熱片、水冷氣冷裝置、高頻銅箔基板、導軌、遠端管理芯片、電源供應器、服務器主機設計代工,以至于整座服務器機柜包括機箱鐵件的供應鏈,可謂是一應俱全。

    比如,散熱大廠雙鴻累計10年水冷經驗,不管是開放式水循環(Open loop)或封閉式水冷(Close loop)或液冷盤、冷卻液監控主機(CDU)、分歧管一應俱全。

    總的來說,目前臺灣僅在服務器處理器及部分相關芯片領域市占率偏低。

    但回顧最初,臺灣服務器供應鏈其實并不完整,也是由系統業者帶頭逐步完成。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回憶,早在1998年英業達就開始跨入服務器業務,2000年前接獲客戶康柏(Compaq,已并入惠普)的大單,當時散熱系統是英業達自己來設計(也是當時拿下訂單的關鍵),再找外包廠商生產,電池跟電源供應器更因“當時全臺沒人會做,是找日本或香港伙伴開發,再慢慢培養臺灣廠商技術,如今,臺灣已有臺達、光寶等一線大廠。”

    △服務器包含上百種關鍵零件,臺灣因是終端組裝龍頭,也孵化一串關鍵供應鏈,其中在機箱、導軌、散熱及印刷電路板等項目,都是主要供應商。

    不過云達總經理楊麒令提到,雖服務器硬件供應鏈臺灣比較強勢,但在軟件方面,臺灣幾乎是“零”,而由于臺灣業者對這塊領域不夠瞭解,他建議,臺灣業者至少要會用(軟件)整合到服務器硬體上,以達成預期的功能。

    他舉服務器操作系統或虛擬化管理軟件為例,目前都是國外大廠天下,“云達在臺廠算對軟件投入高的,300~400人的團隊利用open Source研發軟件,5G則跟國外第三方軟件業者合作。”

    英業達企業電腦事業群(EBG)總經理蔡枝安也表示,云端客戶要的硬件規格也大不同,有些客戶專注影音播放,有些提供數據搜查,英業達必須跟客戶討論定義完產品后,根據需求開發產品。這其中,可能需要替客戶處理BIOS(基本輸出入管理系統)、BMC(遠端主機板管理控制軟件),同時客戶也期望不要被單一供應商綁定,要求開發開源的OpenBMC及OpenBIOS,因此需要大量的軟件人才。

    據介紹,目前英業達研發人力超過1500人,其中約三成是軟件研發,人才遍布兩岸,另外三成是散熱相關研發,剩下才是硬件工程師。

    節能減碳大趨勢:水冷、Arm架構及模組化

    由于臺灣零組件研發能力強,國際大廠如今想投入新零件技術發展,也自然想到找臺灣廠商合作。

    在2022年的臺北國際電腦展上,英特爾宣布投資7億美元在美國成立實驗室,開發新一代浸沒式液冷散熱方案;NVIDIA同時間也發布針對數據中心等級GPU A100 PCIe 的官方水冷版本,并預告自家的數據中心、人工智慧超級電腦HGX都會導入水冷系統,這些液冷技術的研發伙伴中,臺廠都扮演重要角色。

    液冷效果是氣冷效果的1000倍,但卻省電得多,根據氣候變遷相關組織統計,全球數據中心約消耗地球3%電力,電力支出中又高達40%花在空調幫服務器“降溫冷卻”上,因此若采用液冷,將使數據中心節能減碳效果倍增,也是科技巨頭爭相投入研發的關鍵。

    “2023年將是水冷元年!”散熱模組大廠雙鴻董事長林育申表示,看好未來處理器運算效能每兩年會有倍數的突破,當處理器能耗超過500W時,氣冷帶走熱的效率將面臨挑戰,液冷方案將取而代之。

    液冷技術日新月異,除在散熱器里導入液冷零件,加裝液冷管路,如今包括微軟跟英特爾更積極宣布擁抱浸沒式液冷,由于液體接觸面積更大,散熱效果更佳,緯穎、英業達、美超微、廣達也都已宣布導入液冷技術。

    不過,液冷技術現在仍有大考驗,并非壓倒性獲得全面支持。散熱大廠奇鋐董事長沉慶行是保守派之首,他態度保留地指出,聽到不少客戶資料中心“漏液或結霜”,數據中心必須長時間運行,奇鋐提供客戶3~5年以上保固,在液冷發展還不成熟時不會貿然供貨。

    奇鋐目前對800W以下服務器產品都以氣冷模組“3D均熱片”解熱,供應品牌服務器及7大云端業者。“若客戶將全系統一起給奇鋐搭配開發,有信心1000W以上熱能也能解決。”沉慶行說。至于液冷技術則待發展更成熟再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聞線索,由于歐美熱浪來襲,高溫上看40度,甲骨文和谷歌在英國的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相繼失靈,被迫暫時關閉,足以顯示散熱技術也將是未來氣候變遷下數據中心的關鍵技術。

    液體帶走熱量的能力,是氣體的1000倍,但電力消耗量來說,水冷系統耗電量是氣體的10分之1,隨服務器運算能力飆高,未來將突破1000W,冷卻系統朝水冷方向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浸沒式水冷也是大廠投入關鍵。

    而除液冷技術,開發低耗能數據中心更是釜底抽薪的節能方法,2020年富士通開發出Arm架構超級電腦Fugaku,拿下世界第一,也讓外界逐漸對Arm架構服務器性能不佳印象改觀,目前包括NVIDIA、阿里巴巴、百度都已投入到研發Arm服務器處理器中,谷歌及亞馬遜等云服務業者更開始采用Arm處理器。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龔明德指出, Arm架構服務器逐漸聲勢抬頭,關鍵有三原因:首先是可以節能;其次,對于云服務業者而言,若能使用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器架構,對電商等云服務業者而言有降低費用支出誘因,現在AWS使用Arm的比例估已有一成。第三則是大陸業者積極推動,比如阿里巴巴2021年便發表倚天710 Arm架構處理器。

    受益于三大推力刺激,龔明德預估,2022年ARM服務器全球占比約5%,預計2024年~2025年有機會拉高至近一成,在NVIDIA大力推動下,未來可以觀察Arm生態系能否完整化。

    未來進行式:拼附加價值,“服務器2.0”大浪來襲

    服務器硬件不斷演進,5G更改變了使服務器戰場疆界,從核心走向邊緣,從實體走向虛擬,從硬件走向軟件,服務器大廠紛紛大舉提升軟體自研能力,很難想像,廣達、技嘉、英業達、安圖斯、美超微都已培養大批軟件工程師。

    電信就是最吃軟件能力的新戰場。“5G公有云關鍵是硬體整合力,5G專網關鍵則在軟件整合,包括軟件定義存儲、網絡及數據中心,”楊麒令說,若能熟悉這些改變,把服務器、存儲設備、交換器做一些“變形”,就能滿足5G時代客戶需求。

    面對一般數據中心客戶,服務器業者現在除提供硬件產品,也已能開發底層基礎管理軟件、中間軟件,讓客戶做完管理大量服服器的工作。美超微甚至發豪言,終極目標是把機柜送到客戶手中,客戶只需要做兩個動作:連上網,插電按下開關,“我們要真正知道終端客戶的需求”,美超微副總裁暨臺灣區總經理劉慶明說。

    美超微的終極目的是從賣硬件變成賣服務,廣達則對服務器新戰場“電信”有十足信心,英業達更已將目光放向車載服務器,鴻海則已提前布局量子電腦,未來10年,服務器產業仍將不斷變形、擴張,臺系服務器業者都在積極準備,以期在下一次產業大浪來襲前蓄勢出擊。相比之下,雖然大陸廠商在服務器制造方面相對欠缺,但華勤、聞泰等ODM大廠也在積極發力,并且在服務器處理器、云端AI芯片、軟件方面,大陸廠商則更具優勢。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資料來源:綜合自“經濟日報”服務器產業專題報道

    組裝電腦時,選擇合適的硬件品牌對于新手來說尤為重要。市場上品牌眾多、型號復雜,很容易讓人感到迷茫。本文將深入解析各大硬件品牌的推薦,幫助大家在組裝電腦時避開“坑點”,挑選出最適合的產品。


    主板推薦


    主板作為電腦的核心之一,直接影響整機的穩定性和擴展性。在選擇主板時,華碩、微星、技嘉這三家品牌是用戶的首選。

    -華碩

    出色的做工和穩定的性能聞名,旗下的ROG系列更是游戲玩家和超頻愛好者的首選。華碩的BIOS設置簡潔易用,且功能豐富,特別適合追求極致體驗的用戶。

    微星

    主板在游戲領域表現尤為出色,其MEG和MPG系列提供了優質的供電和散熱設計,同時支持高效的超頻。微星還通過Mystic Light RGB燈效和Dragon Center軟件,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系統優化方案。

    技嘉

    則在供電設計和內存超頻上表現優異,特別是AORUS系列,在高端市場備受歡迎。技嘉主板的Windforce散熱設計和獨特的RGB Fusion燈效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好的游戲和視覺體驗。


    對于預算較為有限的用戶,銘瑄、圣旗、華擎、七彩虹這些品牌是不錯的選擇。

    銘瑄

    主板以親民的價格和基本的功能配置,適合一般辦公或輕度游戲使用。

    華擎

    作為技嘉的子品牌,以高性價比和緊湊型設計見長,尤其是在小型ITX主板領域,深受DIY愛好者的青睞。

    七彩虹

    則以低價和穩定性獲得了入門級市場的認可,是預算有限用戶的不二之選。


    顯卡推薦


    顯卡是決定游戲性能的重要因素。對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戶,華碩、七彩虹、微星、技嘉是顯卡領域的一線品牌。

    華碩

    憑借ROG Strix和TUF Gaming系列,在高端市場穩居前列。其獨有的軸流風扇設計和MaxContact技術為顯卡提供了卓越的散熱表現,確保在高負載下依舊保持穩定。

    七彩虹

    的iGame系列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特別是電競玩家中,因其高性價比和定制化散熱方案而備受推崇。

    微星

    的GAMING X和SUPRIM系列顯卡,結合了靜音、散熱和超頻潛力,是高端玩家和內容創作者的理想選擇。

    技嘉則在AORUS系列中引入了獨特的Windforce散熱設計和RGB Fusion燈效,提供了更好的散熱和個性化配置。


    在中低端市場,銘瑄、索泰、影馳、盈通、映眾、耕升是性價比的代表。

    索泰的Mini系列顯卡小巧緊湊,適合ITX小型主機,滿足了空間有限但不愿妥協性能的用戶需求。

    影馳的HOF系列是超頻玩家的最愛,其極限性能和獨特的外觀設計,在發燒友圈內廣受好評。

    映眾的冰龍系列顯卡則以高效散熱和超高性價比著稱,尤其在中端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


    內存推薦


    在選擇內存時,芝奇、金士頓、海盜船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高品質選擇。

    芝奇的Trident Z系列不僅在超頻性能上表現突出,還具備炫酷的RGB燈效,是發燒友和超頻愛好者的不二之選。

    金士頓則以穩定性和廣泛的兼容性成為全球用戶的首選,FURY系列在性能與價格之間取得了完美平衡,適合主流玩家和高負載辦公場景。

    海盜船的Vengeance RGB系列內存,兼具燈效和性能,在游戲和創意工作中都有出色表現,是個性化裝機用戶的理想選擇。


    如果預算有限,威剛、雷克沙、宏基也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威剛的XPG系列性價比極高,適合預算不多但又想要高性能的用戶。

    雷克沙則主打中低端市場,廣泛用于辦公電腦和輕量級娛樂配置中。


    固態硬盤推薦


    固態硬盤的速度和穩定性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直接影響。三星、西數、金士頓、致態是固態硬盤中的領先品牌。

    三星的970 EVO和980 PRO系列以其卓越的讀寫速度和耐用性成為高性能用戶的首選。

    西數的Black系列是游戲玩家和內容創作者的理想選擇,穩定的性能和長時間工作下的可靠性廣受好評。

    金士頓的KC2500系列在性價比和性能上達到平衡,適合普通用戶和工作站配置。

    致態作為國內新興品牌,憑借國產芯片和優異的性價比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尤其在國內用戶中獲得了較高評價。


    電源和散熱器推薦


    電源是整個電腦的心臟,穩定且足夠的電力供應至關重要。ROG、海韻、振華是電源市場中的高端選擇。

    - ROG電源不僅在穩定性上表現出色,還具備豐富的調節選項和高效的散熱設計,適合發燒友和高性能主機。

    - 海韻作為老牌電源廠商,其Focus和Prime系列在全球市場上久負盛名,廣泛應用于高端主機配置中。

    - 振華則憑借良好的性價比和出色的用料,成為了高端和中端市場的熱門選擇。


    在散熱器方面,貓頭鷹、利民、雅俊是風冷散熱的最佳選擇,尤其是貓頭鷹,憑借靜音和強大的散熱能力在業內享有極高聲譽。而在水冷方面,ROG、利民、酷冷至尊等品牌提供了從中端到高端的多種選擇,適合追求靜音與極致散熱的用戶。


    通過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對各類硬件品牌的選擇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組裝電腦時,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品牌和產品,不僅能提升整機性能,還能避免在性價比和耐用性上走彎路。無論是追求極致性能的發燒友,還是注重性價比的普通用戶,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適的硬件品牌,從而輕松打造一臺高性能電腦。

    很多人在選擇顯卡的時候看到五花八門的顯卡品牌都會陷入思考,這都是啥啊?我該選哪個?今天我們就先看看NVIDIA的AIC廠商,20多年的顯卡之路,有多少AIC廠商至今輝煌依舊,又有多少AIC廠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什么是AIC?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AIC 廠商的概念。AIC,全稱為 Add-In Card,是指插卡式的擴展卡,比如顯卡、網卡等等。而 AIC 廠商,就是專門生產這些擴展卡的廠商。AIC 廠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不僅提供了硬件設備,更為重要的是在軟件驅動和兼容性上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保證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里再補充一點,NVIDIA的合作伙伴稱為AIC,而AMD則將合作伙伴稱為Add-In Board,簡稱AIB,大家千萬不要搞錯了哦。

    中國大陸地區AIC廠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NVDIA究竟有哪些AIC合作廠商,首先是中國大陸地區的AIC廠商,之前僅有8家AIC顯卡廠商,現在一度增加到了12家。

    華碩ASUS

    一線AIC的老大那非屬華碩了,至今地位無人能夠撼動。無論是顯卡領域,還是主板領域,亦或者是其他方面,華碩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出眾的產品,其創新能力也相當在線。像最近熱門的BTF主板、BTF顯卡等產品,都展現了華碩前所未有的強大設計能力,為整個DIY行業再一次注入能量,讓更多玩家感受到DIY的樂趣。

    圖片來源于網絡

    憑借高性能、創新設計和優質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這也是許多消費者在選擇硬件產品時的首選。

    微星MSI

    微星與華碩、技嘉并稱御三家,妥妥的一線品牌。微星成立于1986年,全球前三大主板廠商和顯卡生產商之一。

    作為一家知名的硬件制造商,擁有完整的生產線和供應鏈,針對顯卡產品,也是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產品線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其中有針對入門級的萬圖師、定位中端的魔龍系列、旗艦型的超龍系列、面向游戲玩家的GAMING TRIO,甚至還有專為水冷產品開發的SUPRIM LIQUID。

    除此之外,得益于完善的供應鏈與產品研發實力,微星的產品也不僅僅局限于顯卡,其主板產品在市場上也是T0級別的存在。當然,像電源、固態、散熱器、內存等一系列周邊產品微星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力圖給玩家最極致的體驗。

    技嘉GIGABYTE

    御三家的第三家就是技嘉了,之名臺系板卡大廠,成立于1986年,產品線涵蓋主板、顯卡、筆記本電腦、固態、電源、內存等其他周邊產品,說它是全球知名電腦硬件大廠都不為過。

    作為NVIDIA的核心AIC,技嘉出品的顯卡自然擁有不錯的聲譽。旗下產品多以高性能、良好散熱和穩定輸出著稱。除此之外,還通常配備了先進的散熱系統,如“風之力”散熱系統,以及RGB燈效,顏值設計在線。另外,技嘉的售后服務和質保政策更是一絕,個人送保、三年質保、產品延保等政策同樣是業界領先水準。

    另外,技嘉也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推出了多種系列,如:入門級的EAGLE系列、專為創作者而生的AERO系列、游戲玩家最愛的GAMING系列、純白外觀設計的VISION系列、旗艦級用料的MASTER系列、甚至還有頂級玩家熱衷的XTREME系列,產品線涵蓋了從入門級到高端的多種型號,總有一款滿足你。

    七彩虹COLORFUL

    一提起七彩虹,大家最想想到的肯定是“同德五虎”,確實沒錯,當年七彩虹確實是其中之一。七彩虹創立于1995年,總部就在深圳,早前與同德可謂是“深度綁定”,大部分顯卡也都是由同德進行代工。不過這樣有個好處,就是能夠以低價迅速占領市場,七彩虹也確實做到了。

    后來,玩家逐漸關注起顯卡的性能、外觀、用料等方面,七彩虹也做出改變,從2008年起基本就脫離了同德。而讓七彩虹能躋身新一線的最主要原因是推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iGame系列產品線。如今七彩虹的iGame產品線專心做高端N卡,并且質量早已不輸三大廠,甚至旗下還有九段這種顯卡卡皇,在設計、做工、用料上都是頂級。

    憑借多年的高端系列努力,在2010年時終于成為了NVIDIA的核心AIC,并且七彩虹還入股了承啟,承啟也是顯卡制造廠商之一,現在七彩虹的絕大部分顯卡也是由承啟進行代工,你去承啟的網站上就能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

    影馳GALAXY

    影馳成立于1994年,總部位于中國香港,其實它的資歷在一眾顯卡廠商中并不算老,甚至它的同胞兄弟“耕升”都要比它歷史悠久一些。

    其實影馳在2003年前并不是以影馳這個名字的,而是用GALAXY。在2000年時挺進歐洲市場,在海外打開了品牌知名度之后,才在2003年以“影馳”這個名字全力部署進大陸市場。

    影馳在進軍大陸后,首戰便以MX4000顯卡低廉的售價、不錯的品質,在大陸市場迅速占領了自己的一席之地。2008年,影馳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與大名鼎鼎的同德一拍即合,被同德收入麾下,成為了同德的“親兒子”。

    后續,影馳也在同德的幫助下,開展了更多的產品線業務,例如:主板、內存、存儲甚至是機箱等。甚至專門為DIY玩家開創了大名鼎鼎的“名人堂HOF”系列產品,至今依舊是硬件圈T0級的存在。

    耕升GAINWARD

    同德系除了有親兒子“影馳”以外,還有一個品牌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耕升”。不清楚耕升這個品牌的玩家可能會覺得它是“雜牌”,但其實耕升曾經也創造過很多輝煌的歷史。耕升創立于1984年,足足有40年之久,甚至比三大廠都還要年長一些,并且一直以來都是NVIDIA的AIC廠商之一。

    耕升最輝煌的顯卡應該要追溯到GeForce 2代的MX400,不僅有出色的超頻能力,還有著超越當時一眾顯卡的“跳線”功能。這個功能其實就是可以將普通顯卡一秒變身成為專業顯卡,堪稱“平民法拉利”。

    現在的耕升也憑借出眾的價格優勢與強勢的性能釋放,成為了不少主流玩家的優選。不過跟親兒子“影馳”比起來,還是遜色了一些。

    索泰ZOTAC

    講完了同德系的兩位,就該輪到柏能系了。柏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顯卡制造商之一,而說到柏能,就不得不提它的當家花旦——索泰,其實就是柏能的“親兒子”。而索泰的成立時間并不久,2007年才成立,相比起前面提到的同德五虎,那只能算小鮮肉。

    而索泰入局顯卡的第一款則是GeForce 7000系,起初玩家是非常懷疑這款顯卡的性能與質量的,畢竟索泰是一個新入局的玩家。不過索泰確實沒有令玩家失望,后續推出的9800GTX更是直接狠狠堆料,雙風扇+四熱管的設計放到今天也不算過時。因此索泰自此以后,也被玩家稱為“堆料泰”。

    后續,索泰更加“瘋狂”,當年的GTX260至尊版(也就是現在天啟系列的前身)更是爆殺現在的不少入門級顯卡的配置,三風扇、五熱管、12層PCB,另外還有15相供電,并且索泰還是第一家提供三年質保的顯卡廠商。

    總的來說,索泰的顯卡產品一直以用料扎實、性能高著稱。玩家選擇索泰游戲顯卡,絕對沒有問題。

    映眾INNO3D

    映眾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其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香港,是NVIDIA的AIC合作伙伴之一,也是個非常老牌的板卡廠商了。沒錯,曾經映眾也是出過主板產品的,不過現在基本銷聲匿跡罷了。顯卡業務才是它現在的重點,而說到顯卡,就不得不提柏能了,映眾也是柏能旗下三大品牌之一。映眾剛推出顯卡之際,就憑借出色的散熱用料與極致的性能發揮,深受游戲玩家喜愛。

    當然,要說到映眾的散熱,就不得不提“彎彎龍”這個梗了,早前映眾的冰龍顯卡由于散熱堆的太好,導致PCB彎曲,因此得名“彎彎龍”。后續映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次在非公顯卡上用上了顯卡背板,更強的剛性與更高的顏值讓映眾又火了一把,這也讓映眾成為首個在顯卡上用顯卡背板的廠商,自那以后,一眾廠商紛紛效仿。

    另外,映眾還有一個顯卡分支,就是2019年才成立的電競叛客,其主打的是性價比,主要面對的用戶人群是電競游戲玩家。外觀樸實無華,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東西,用料上屬于入門甜品級別的水平。

    萬麗Manli

    萬麗,香港萬利達科技集團旗下主要產品顯卡品牌,全球知名的電腦硬件品牌之一。其產品線涵蓋了獨立顯卡、主板、電源等多個領域。同時它也是NVIDIA公布的中國大陸12家AIC廠商之一。在顯卡領域,萬麗其實屬于二線品牌,雖然知名度比不上一線品牌,但其在產品性能和品質方面卻有著不俗的表現。

    圖片來源于網絡

    萬麗在GeForce FX5200時期開始進軍顯卡,起初主打的只有海外市場,在國內知名度相當低。其實萬麗也是柏能旗下三大品牌之一,和索泰、映眾、藍寶石、電競叛客等品牌屬于一家人,顯卡設計和那幾家的入門級顯卡基本如出一轍。

    圖片來源于網絡

    翔升ASL

    之前刷貼吧時,有些小白會評論到“翔升”是雜牌,其實翔升并不是雜牌。翔升在早期時也是國內的大牌,其成立于1995年,是NVIDIA的AIC合作伙伴之一,同時也是AMD的AIB廠商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04年憑借FX5500,一步躍升成為中國大陸地區首個AIC廠商的肯定。后續2010年更是憑借GT460金剛系列,再度獲得NVIDIA最佳合作伙伴的稱號。遙想當年,翔升還一度成為顯卡超頻的代名詞。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今,翔升作為老牌顯卡廠商,依舊推出了眾多N卡,其中最新的RTX 40系也不可或缺。甚至還有不少聯名款推出,相當吸睛。

    盈通YESTON

    現在盈通不僅是NVIDIA的AIC合作伙伴,還是AMD的合作廠商之一。它也是除了三大廠之外,少數幾個同時涉足NVIDIA和AMD顯卡領域的品牌。提到盈通,不少玩家對它的印象就是“換裝”,沒錯,盈通在很多顯卡上都喜歡玩“奇跡暖暖”的風格,游戲高手、櫻瞳、花嫁系列顯卡比比皆是,可以說是將顯卡換裝玩到了極致。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盈通當年與其他幾個品牌號稱“同德五虎”,在同德五虎的那個年代,可以說是營銷做得最好的一家廠商了,論刷存在感,盈通真沒輸過。在產品方面,盈通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價格低廉再加上打折,早早就已經躋身二線品牌。不過后續,因為三大板卡廠商與其他品牌的強勢發力,盈通一直沒有打造出獨居優勢的產品,慢慢的也被擠出了二線。

    銘瑄MAXSUN

    銘瑄是一家有著20多年歷史的臺灣公司,一直以來專注于顯卡的設計、研發和制造。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們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也越來越出色。現在是NVIDIA中國大陸地區第九家 AIC 廠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早前銘瑄也是同德五虎之一,不過后來同德五虎煙消云散,而銘瑄在同德五虎里,除了七彩虹,應該算發展得不錯的一個了。銘瑄一直主打性價比路線,因此也被眾多玩家稱為“丐幫幫主”,價格是銘瑄最大的優勢,銘瑄的產品力也確實還行,不錯的質量再加上相對便宜的價格,雖然配置丐了點,銷量總體來說是不錯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最近一段時間,銘瑄也開始主攻高端,在主板和顯卡領域推出了高端的iCraft電競之心系列,在顏值、用料、做工方面都很不錯。憑借這些優勢,銘瑄目前在國內市場能夠穩居二線,不過離一線還是有些距離,想要沖擊一線,還需要拿出不一樣的特色才行。

    其他AIC核心廠家

    除了上面介紹的12家NVIDIA在中國大陸的AIC合作伙伴外,NVIDIA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不少出名的AIC廠商,有些至今威名赫赫,不過有些已經黯然失色。

    映泰BIOSTAR

    1986年成立的老牌板卡廠商,其產品線相對比較全面,特別是主板方面,雖然型號不算多,不過基本上能覆蓋各個不同的細分市場,曾經有段時間更是成為了超頻板的代言人。至于顯卡業務,映泰則是在2005年開始發力的,當時一度推出了包括NVIDIA 7800GTX、6800GT、6600GT在內的多款高端性能產品,為當時多姿多彩的DIY應用注入新動力,推動了DIY市場的快速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外,別看映泰是二線板卡廠商,但它跟微星、技嘉一樣,除了是NVIDIA的AIC合作伙伴外,它也是AMD的AIB合作伙伴與IntelARC銳炫獨顯的合作伙伴。像最新的RX 7000系與ARC銳炫獨顯等,映泰都有推出相應的產品。不過映泰的顯卡業務在國內市場似乎沒有什么關注度,大多數玩家關注到的還是映泰的主板產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麗臺Leadtek

    麗臺則是一加臺系公司,成立于1986年。它除了是NVIDIA的核心AIC之一,更是NVIDIA指定的亞洲地區唯一制造Quadro圖形專業卡的生產商。

    對于游戲玩家來說,你可能很少聽到麗臺這個名字,的確在游戲顯卡領域,麗臺的名氣不如華碩、微星等專門做游戲顯卡的品牌名氣更大,那是因為麗臺主要是做專業顯卡的,是專業顯卡領域的大佬。目前麗臺推出了RTX 2000、RTX 4000、RTX 5000、RTX 5880等一系列專業級顯卡,這些顯卡面向的是專業的軟件和應用,因此對各類專業軟件有著更好的優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艾維克EVGA

    下一個,就該說說EVGA了,想必熟悉DIY的玩家應該有不陌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北美一哥”。不過現在EVGA已經不再推出顯卡了,原因是與NVIDIA關系破裂,令大量玩家扼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做為NVIDIA的“親兒子”,EVGA與NVIDIA之間的關系非同小可,二者相輔相成,走過了20多年。要知道,在歐美市場中,EVGA的地位就如同七彩虹在中國大陸市場中的地位一樣,雖然它不是絕對的一線品牌,但靠著與NVIDIA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EVGA在歐美市場中可謂風生水起。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至于EVGA為什么退出顯卡市場,坊間傳聞比較靠譜的是EVGA在得知RTX 40的物料成本之后,和NVIDIA洽談價格未果才做出退出顯卡行業的決定。那么看來EVGA是認為自己的銷售和營收,無力保證銷售RTX 40能獲得可觀的利潤。在EVGA的官網上已經找不到i學那肯定相關內容,怎么說呢,一代“北美七彩虹”,就這么退出顯卡市場還是挺可惜的。

    必恩威PNY

    另一家出名的海外AIC廠商應該就得看必恩威PNY了,它也是老牌的NVIDIA核心AIC廠商之一,更是歐美地區唯一授權Quadro專業顯卡的制造商,類似于上面介紹的麗臺。當然,PNY也生產面向消費者的顯卡,比如早年的GT730、GT1030等,以及16系、20系、30系、40系都有顯卡產品可選。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過之前PNY的產品并不在國內銷售,現在PNY的RTX 40系顯卡在國內的官方電商旗艦店都可以買到。當然,這里要說一下,PNY雖然是北美里比較出名的AIC廠商,但是它的產品定位在北美并不算高,要做類比的話,大概是國內耕升、映眾的水平,與華碩、EVGA這種大牌還是有差距的,自然價格也更低,更有性價比一些。

    圖片來源于網絡

    艾爾莎ELSA

    在二十多年前艾爾莎ELSA這個名字是高端顯卡的代名詞,1980年成立于德國亞琛,是全球最早的專業、消費級顯卡制造商之一。在ELSA你絕對可以找到最好的NVIDIA顯卡。后來由于母公司經營不善,艾爾莎分崩離析,在不同地區甚至搞不清楚到底屬于誰,誰在運營。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曾經ELSA也有涉足中國市場,當時還是跟昂達進行合作,后來也是由于各種奇奇怪怪的敗家原因,退出了中國市場。目前ELSA中活得比較好的只有ELSA日本了,基本保留了原來的樣子,多年來仍不斷正常地推出新顯卡。最近甚至還聯合映眾在日本推出了最新的RTX 4080 SUPER顯卡。

    同德Palit

    同德應該就不用介紹了吧,全球最大的顯示卡專業制造廠商之一,早期更是有“同德五虎”之稱,其中同德五虎是指同德的五個合作伙伴,其分別是七彩虹、雙敏、昂達、盈通和銘瑄。這五個品牌旗下的產品大多由同德代工,因此被稱為同德五虎。當然,同德也不止為其他品牌代工,自己也有推出品牌,不過很少在國內銷售,國內主要還是代工的品牌,例如影馳、耕升這種。

    圖片來源于網絡

    說回當年的同德五虎,發展到現在,這五家廠商各自的命運卻不盡相同。現在的七彩虹早就脫離了同德,與承啟進行了“深入”合作,躋身準一線品牌,而昂達嘛,目前玩家對其主板似乎更有認知度一些,顯卡也是最近因為推出了部分性價比超高的型號才獲得了一定聲量。盈通則是在二次元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推出了一系列外觀出眾的產品。幫主銘瑄上面我們也詳細介紹過了,推出的iCraft電競之心,在顏值、用料、做工方面都很不錯,現在也成為了NVIDIA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合作伙伴之一。最后一個就是雙敏了,曾經的網吧標配,但現在已經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承啟Chaintech

    1986年成立的老牌臺系板卡廠商,不僅涉足主板、顯卡產品線,在聲卡和內存方面也有卓越建樹。不過,在2012年的時候,其與大陸七彩虹結盟,開始為七彩虹代工主板、顯卡等一系列產品,后續在2014年時,七彩虹繼續與承啟深入合作,控股46.2%。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后續,每年一度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七彩虹都會聯合承啟科技參加,二者的深入合作不僅獲得了七彩虹在大陸渠道方面的優勢,更將承啟多年來在板卡領域積累的經驗以及對DIY市場的理解融入到了合作中。

    元富AFOX

    提起元富AFOX大家可能不熟悉,其實它也是NVIDIA的合作伙伴之一,并且還是中國大陸的廠商,總部就在深圳福田,但是并不在國內銷售。最早成立于2008年,產品線涵蓋顯卡、主板、電源、風扇、固態硬盤等PC硬件及相關產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起初與我們熟悉的富士康進行合作,后來由于富士康退出了顯卡市場,轉做代工顯卡以后,元富就開始單干。最新的GeForce RTX 40系顯卡它們也有推出,目前,元富科技已經推出了 RTX 4090、RTX 4080、RTX 4070 和 RTX 4060 四款顯卡,基本都是采用渦輪散熱設計。

    旌宇SPARKLE

    SPARKLE旌宇是為數不多依然幸存的元老級臺系顯卡品牌。公司成立于1982年,1989年開始推出顯卡。在2005年憑借GeForce 6600 AGP這款經典的產品取得過全國銷量的前三甲。2008年更是榮獲全球顯卡出貨量第五的寶座,不過其太過于看重國際這塊大盤,丟失了飛速成長的中國大陸市場。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SPARKLE旌宇除了有N卡,還有A卡。不過像最新的RTX 40系與RX 7000系顯卡至今還沒推出。另外,在去年Intel推出ARC銳炫獨顯時,SPARKLE旌宇也加入了Intel顯卡陣營,也就是說 SPARKLE旌宇現在是業內屈指可數,同時賣AMD、NVIDIA和Intel游戲顯卡的廠商

    訊景XFX

    做過N卡的還有我們熟悉的訊景XFX,曾是NVIDIA全球最高級別的核心合作伙伴,一度擁有包括:產品發布伙伴、認證供應商、認證分銷商等頂級榮譽在內的特殊待遇,甚至不亞于EVGA。不過后續大家都知道了,訊景XFX在2009年的時候就轉投了AMD的AIB廠商,目前也沒有再出過N卡。

    當然,上面列舉的只是一些至今還在做N卡的廠商,在NVIDIA這么多年的歷程里,有不少AIC廠商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了,例如:升技ABIT、青云Albatron、建碁AOpen、精英ECS、甚至是富士康Foxconn曾經也做過顯卡,但現在也基本退出了顯卡市場。

    寫在最后

    在過去的20多年里,NVIDIA的AIC合作伙伴們在顯卡市場領域的發展和奮斗,不僅見證了這一行業的過去,也正在塑造著它的現在和未來。許多曾經在業界赫赫有名的品牌,如EVGA、ELSA等,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的一段回憶。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正如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總會有新的品牌和力量涌現出來,加入到NVIDIA的AIC陣營中,我們的幫主銘瑄就是最好的代表。這些新生力量,憑借自身的創新和努力,有望成為GeForce顯卡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為顯卡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