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玩FPS游戲的玩家都知道,要想獲得游戲的勝利,不光需要高性能的電腦、高刷新率的顯示器。一款解析力強、聲音指向精準的游戲耳機,能助你聽音辨位,更早發現敵人,做出應對。最近我們收到了雷神推出的新品——銀翼HG503游戲耳機,別看該產品價格不到200元,但規格不低、性能不俗。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款雷神銀翼游戲耳機的使用表現到底如何。
規格參數
重量:406g
阻抗:32±10%Ω
喇叭直徑:50mm
耳機靈敏度:100±3dB
耳機線長:2200±50mm
耳機燈效:4種燈效玩法(單色長亮,單色呼吸,七彩呼吸,RGB流光),1680萬色RGB燈
尺寸:216.9mm×219.15mm×99.75mm
參考價格:199元
雷神銀翼HG503游戲耳機的外殼由ABS+PC材質打造而成,機身整體的黑白配色給筆者一種簡潔的感覺,絲毫沒有廉價感,在以黑、灰為主色調的同價位產品中,顯得相當搶眼。在耳罩背面,產品還設置了提供單色常亮、單色呼吸、七彩呼吸以及RGB流光等四種燈效的環形燈帶,在增加耳機炫酷指數的同時,這款產品比較值得稱道的地方在于燈帶采用的是漸隱設計,微光不晃眼,也不會出現因燈光太強喧賓奪主,破壞耳機整體美感的情況。
耳機整體的重量為406g,表現中規中矩,佩戴時對頭部的壓迫感并不明顯。一體式頭梁內部為金屬材質,堅固耐用,具有很強的抗彎折能力。與頭部直接接觸的頭梁下方則是蛋白皮包裹的海綿,觸感舒適,在佩戴耳機時不會有壓頭的感覺,提升了舒適性。
耳罩細節
可伸縮的一體式頭梁
耳罩內部厚厚的海綿墊,佩戴舒適性和隔音性都不錯
同時可伸縮式設計的頭梁搭配能橫向90°旋轉和小角度調節的L型轉軸,用戶能根據頭部的實際情況調整頭梁的長度、耳罩的角度,足以應付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提供舒適又穩定的佩戴體驗。耳機的耳罩尺寸夠大,使用的海綿材質也相當的厚實,能將整個耳朵完全包裹住,長時間佩戴后的舒適性更高且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耳罩表面使用的是網格織物,這是筆者比較喜歡的一種設計。因為與常見的蛋白皮相比,織物面料更透氣,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耳朵附近的悶熱感會有大幅的減輕。
雷神銀翼HG503游戲耳機的語音開關、燈效切換按鈕以及音量控制旋鈕均設置在左側的耳殼上,這樣的設計操作起來更加的便利。耳機線長達到了2.2米,足以應對各種使用環境。
耳機的按鈕及音量旋鈕
雷神銀翼HG503游戲耳機配備的是50mm大直徑發聲單元,擁有優秀的解析力,對于一款價格不到200元的游戲耳機來說,這算得上是比較高的配置了。同時產品還支持虛擬7.1聲道,開啟這一功能之后,給我的感覺是聲場立馬就打開了,聲音的環繞感大幅提升。
筆者嘗試在《絕地求生》《戰地2042》等FPS游戲中,對雷神銀翼HG503游戲耳機進行了體驗,耳機在兩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首先得益于解析力出色的50mm大直徑發聲單元,當我佩戴耳機置身于《絕地求生》《戰地2042》等激烈交火的戰場中時,即便耳邊充斥著不同槍械開火的聲音、彈殼掉落的聲音、各種爆炸的聲音以及敵人的腳步聲……但每種聲音的細節都有清晰、細膩的呈現,我能夠清晰輕松地分辨出來。
其次是產品的聽音辨位表現可圈可點,不僅僅是各種聲音的方向感很明顯,而且我也能大致判斷出聲源與我所處位置之間的距離,讓我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能率先感知到敵人的位置,從而快人一步做出反應。
雷神銀翼HG503游戲耳機采用的是伸縮式麥克風,這種設計對筆者這種喜歡丟三落四的用戶來說比較友好,使用麥克風的時候不用去翻箱倒柜地尋找。麥克風的語音效果不錯,在辦公室這種相對比較嘈雜的環境中,與隊友溝通的語音幾乎聽不到背景噪音,聲音相當清晰。
此外雷神為銀翼HG503游戲耳機搭配了驅動程序,主要有三種功能,用來實現更為精細的調校。在喇叭界面,提供了游戲、電影、音樂等3種預設特效,也能在自定義模式中設置個性化的音效表現,獲得更貼合應用的音效體驗;在語音模式中,可以通過調節滑塊來控制人聲大小清晰度;虛擬7.1頁面中則可以簡單調節虛擬環繞效果的方位。
音效設置界面
耳機的麥克風設置界面
虛擬7.1頁面中則可以簡單調節虛擬環繞效果的方位
這款耳機是繼銀翼電競顯示器之后,雷神銀翼系列的又一款力作。雷神銀翼HG503游戲耳機擁有比較吸引人的外觀設計、相當出色的佩戴舒適度,再加上50mm發聲單元以及虛擬7.1聲道的加持,無論是顏值、使用舒適度還是性能表現,該產品在同類產品中都屬于佼佼者。這樣一款品質出眾的游戲耳機產品,目前報價還不到200元,還有穩定的售后保證,在筆者看來,有成為200元內爆款的潛力。
文由極果見習體驗師 johnnyimm 原創
產品由網易嚴選和極果聯盟試用提供
還在上半年的時候,我仍然對藍牙耳機嗤之以鼻。
AirPods剛上線的時候,我還把舊的EarPods剪掉以作諷刺。原因是:我覺得藍牙耳機的音質絕對比不上有線耳機(作為一名資深木耳能說出這樣的話也是有夠恬不知恥)。
真正讓我狠下心來決定試一下藍牙耳機的主要原因就是:耳機線總會對你的動作造成影響。舉個例子,深圳地鐵進站都要過安檢,對于一個背雙肩包的人來說,耳機線就是個挺煩的存在。有的時候不小心絆到了,還會勾在書包上,動作慢點分分鐘整個人被吸進安檢機里。
還有一點就是,當你戴著耳機工作,準備起個身什么的時候,長時間聽音樂會讓你忘記自己是戴著耳機的,然后結果不過這個有時候也得看人品了,像我有位朋友之前就是把耳機扯斷了,大大減少了摔電腦帶來的損失(umm只能這么安慰了)。
兩個月前入了大法的坑,買了入了MDR-EX750BT,從此對藍牙耳機愛不釋手,因為索法的音質實在是太感人了!(我這沒有用其他形容詞所以是真的很好!)除了外形上不是很便攜以外,其他都可謂是一步到位。
今天要分享一下極果小伙伴寄來的新玩具網易藍牙耳機X3。
通過從外觀到體驗,還有和其他藍牙耳機的對比中,你會發現到這副耳機的獨特之處。
嚴選,只給你需要用到的東西
這次的產品是由網易嚴選提供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喜歡MUJI式性冷淡,然而適不適合科技類產品,這還需要考究一下,但從這次的包裝上來看確實是非常素,莫名的不放心。
打開包裝盒會發現一套標準化配件耳機、兩組不同尺寸的耳翼和耳塞、充電線,算是很齊全了。
耳翼和耳塞就按照個人需求換上即可,這款耳翼是我佩戴過的耳機里面算得上比較舒服的,而且固定性也比較好,前任BOSE的就偏硬,戴久了就會感覺不舒服。
關于耳塞需要重點說一下,耳塞一定要先選擇好尺寸,因為可能耳機的前機殼設計出了問題,不合適的尺寸會堵住耳朵,影響耳朵對聲音的接收,標配的是中號,我認為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偏大了,換上小的就會舒服很多。
大眾臉,但也有貼心一面
接下來就是耳機。首先說一下設計,從外在來看,整個耳機分為機、線、控三個部分,不能說簡單,但也算標配。
整副耳機展開的長度大概在45cm左右,對于一個183cm的男性來說,個人感覺偏短,但也總比太長要好。
整體來說算是中規中矩,不丑,但也算不上好看,因為跟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藍牙耳機實在是太像了,之前買過一副國產的藍牙耳塞,設計很不錯,而且做到了真正的無線,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同樣的設計被用在了很多品牌商,大家可能都在賣同款耳機,只不過是貼上了不同的標志罷了,X3給我的感覺也是這樣。
那么這種時候,聲音和性能就成為了X3能否拋開其他對手的關鍵了。
X3耳機的部分,可以看到腔體還是蠻大的,原因有可能是電池設計在了腔體內,說實話挺影響佩戴的,以前我們還經常嘲笑索法出的A系耳機像插了兩個移動硬盤在耳朵里,現在笑不出來了。
和750對比一下,750把主要的功能都集中在頸掛上,因此在腔體部分就比較輕巧,對比之下小了很多,佩戴的舒適感也大幅提高。
我個人其實還挺嫌棄耳翼的,一開始還想不顧外形地把耳翼拆掉,結果發現這倆塞子有點重,走路或者活動幅度稍微大一點就會掉出來,無奈之下只好裝上。
線控部分是我對整副耳機最滿意的部分,首先是因為設計得很好看,畢竟人都是視覺動物。其次則是這里面還安裝著整副耳機的核心功能藍牙。按鈕也偏硬,要稍微用點力才行。
X3的線控包含了充電口和麥克風,這些功能的設置也都比較合理,但我是屬于脖子比較長的人,在佩戴的時候就感覺這個線控的位置還挺尷尬的,既不在嘴邊,也不在中間,而是貼在脖子上,所以麥克風的功能削弱了很多。
還有一枚小東西,我認為是整副耳機體驗上最關鍵的一筆三孔線夾。我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覺得線材太短了,于是把這小東西卸下來了,結果發現掛在脖子上的時候,因為耳機腔體比較重,再加上線控本身也有重量,即使坐著不動,耳機也會不自覺往右滑。
于是我把線夾重新安裝,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因為線夾還有固定功能,使用后反而覺得線夠長了,但也可能也是心理作用。而且相較于其他品牌的大線夾,這款線夾可謂是小身材、大功能了。
易巧,但品質需要提升
X3在操作上沒有特別炸眼的地方,畢竟藍牙耳機的市場也比較飽和,很多東西其實也有了標準化,所以使用起來還是比較順手的。佩戴耳機也很簡單,因為發現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耳翼的作用,在這里科普一下,不過其實說明書上也有寫,而且很全面。
長按播放鍵,開機是一把明亮的女聲,但有點雜音,估計是錄音,很有國貨的味道,750則是一道像鈴聲,不會很突然,也很舒服(對,我就是這么挑細節的人)。
連接藍牙得速度很快,而且耳機第二次開機的時候會自動連接上次連接過的設備,這點也是標配了,體驗感不錯。
但是關機的邏輯我不太明白:開機并連接的時候,長按播放鍵是首先進入到切換設備的模式,再到關機,這樣下一次開機的時候,耳機就要重新連接,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但減少了用戶的操作。750的默認模式是,長按就是開/關機,再繼續才是切換設備,這一點,我對索法的體驗會更好一些。
在聽歌的過程中,藍牙的質量也很重要,X3介紹是藍牙4.1,體驗的過程中你也能感覺到音質并沒有流失得太嚴重,但偶爾在你走路或運動幅度比較快的情況下,就容易有卡頓或者卡死的情況。這可能也跟播放設備有一點關系。
充電問題是現在電子設備的日常了,官方說明中提到充滿電能夠使用10小時,實際體驗了大概一周時間,在斷續使用的情況下,續航能力確實也能達到8小時左右的需求,中重度使用的話,一天一充完全能夠滿足。
X3的充電非常簡單,在線控上的micro-USB接入充電線就可以了,配送的充電線也很適合隨身充電。但關于充電口的細節,我認為750的更好一點,因為經常開合,塞子很容損壞,而750就在這點小細節上做到了可循環使用的細節改進。
X3腔體也同樣擁有磁吸效果,但并沒有自動休眠的功能,感覺還是挺雞肋的,Beats X能把這一點加入到賣點里面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用力,好像猛了一點
網易耳機,當然要配網易云音樂,相信目前云村的村民也是占了大多數,因為網易云音樂確實有很多我愛聽和喜歡聽的音樂,使用Apple Music兩周果斷放棄,還是以前的音樂來得好啊。
對于中、高、低頻我其實沒什么發言權,一是因為我是木耳,二是因為我是木耳,所以我只能把這個概念定義為:低頻=低音、中頻=人聲、高頻=韓紅。
個人比較熱衷于純樂,所以X3的第一次發聲的時候會感覺它平平無奇,慢慢聽下來你會發現X3在低頻上花了不少功夫,沒有無腦地加強爆發感,所以沒什么轟頭的感覺,而且下潛富有彈性,這一點我很喜歡,至少一首交響樂聽下來,每個鼓點都沒有說特別難受,這應該就是官方介紹里說的鈦饃加持了吧。
X3在樂器層次上也比較分明,這一點我覺得比750要跟明顯一些,尤其是在聽一些現場版的音樂的時候就更突出了,官方介紹里說的聽到更多樂器說的應該也就是這一點。
澤野大神的《機動戦士ガンダムUC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4》一直是我最喜歡而且最常用來試耳機的專輯,用X3把整張碟聽下來就會有一種比較好的體驗,因為音樂本身的層次就制作精良,加上X3本身也具備這種特點,該高的時候足夠清晰,該低的時候足夠震撼。
但上帝總是公平的,X3的低頻不吹不黑做得很好,但中、高頻就有些尷尬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設備去享受無損,而且你也不用指望藍牙耳機能夠真的把無損的音質完全保留(我就是有偏見),但日常使用的話,能達到320k的質量也已經能夠滿足了。
為什么說X3的中、高頻都有些尷尬呢?即便低頻并沒有過多的強化,但不可否認的是,低頻真的很出彩,以至于把其他兩頻的風頭都搶了!試想一下當你聽什么音樂的低頻都很明顯的時候會是什么感受?
網上還有其他評測里提到人聲幾乎聽不見,其實不然,仔細聽的話你會發現,人聲其實很清晰,但是很抱歉,低頻也很搶眼,所以注意力被分散了,X3在流行樂上普遍都會有這種現象。
但這種情況若是出現在一些電音上的話,反而會為原來的音效增色幾分,而且憑借耳機在在低頻的彈性力度上出色的表現,還會越聽越帶感。
總體來說,X3的聽感體驗對應199元這個價格,個人認為還是物有所值的,但是產品本身的上升空間很大,在面對這1MORE、QCY等一眾國貨的崛起,網易畢竟不像這些公司專注于音樂設備研發,所以難度估計還是挺大的。
----------------END--------------
各路極客大神教你科學剁手不吃土,每天分享最新黑科技尖貨、實用搞機小知識!
快來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極果網】上車吧~
在有線耳機在新品發布上是有所放緩,從近些年各種耳機的展會上也能看出,幾乎各家耳機廠商都在致力于無線耳機的開發,有線耳機成為了慢節奏和純粹追求音樂發燒友的選擇,這對消費者來說,讓有線耳機沒有了溢價空間,也就是能花小錢,購買到性價比高的產品。
上一章給大家分享了國產情懷耳機竹林鳥,引起了廣大燒友對有線耳機音質深刻的認同,數萬人閱讀和數百人點贊,也讓我感受到了對竹林鳥這一品牌認同的群體還是很多。
竹林鳥青鸞Z4HiFi并不是近期發布的新品,早在去年已經不少發燒友一度入手,很多人分享了他們對這款耳機褒貶不一的真實感受,對此近期我也入手。
很多人說竹林鳥青鸞Z4HiFi作為一款200元段位HiFI耳機,有著大牌廠商旗艦的水平,有人說它是現階段千元內最好的有線耳機,這種贊譽,對我的吸引力還是很大。就此機會,我和大家談談它的真實、客觀的感受。
竹林鳥這個品牌,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作為一家2016年的公司, 發展至今也就是8年,沒有任何大牌背景的加持,作為獨立品牌能堅持至今,那一定是自身技術過硬才能堅持下來。
可以看的出這不是一個割韭菜的品牌,畢竟它的產品價格都不怎么高。談不上割這個概念,反而只能用性價比來形容:
從產品形態上來講,竹林鳥青鸞Z4HiFi這款產品的定位走的是一個高端路線,從外包裝到產品它的細節把控都是非常的良心、地道,各種細節做的很充足。
外包裝采用了純黑啞光包裝,包裝沒有太多元素,燙金字體,整體感受是比較輕奢、簡約。
作為有線耳機,它的包裝比同類大了很多,不用我說,這么大的耳機包裝,里面沒有點東西,也對不住這個盒子,內部和我想的一樣是足夠有料。
打開包裝,充滿設計感的地方比較多,說明書采用了便簽式的設計,看的出是花了心思的。
包裝內配件非常豐富,耳機、收納包、耳機線、多種風格調音耳機套,調音管等等,讓這款耳機的可玩性和適配性有了更多的發揮可能。這兒用很高來形容應該都不過份。
二百多元的價格,光開箱感受,帶來的都是這個價位不該有的體驗,我不說價格,單純體驗,那些數千元的耳機不一定有它強烈。
竹林鳥青鸞Z4HiFi在耳機外觀是有些特別,外觀造型和材質比較鮮明,采用了是金屬材質,整個腔體在入耳耳機中屬于中等體積,耳機大面積的是磨砂質感,外觀面是做了一些圖案處理,大概就是耳機所宣稱的青鸞中式元素。
合金腔體懂行的應該知道,早些年合金腔體的耳機最便宜的都是千元以上,合金金屬在加工難度上要比其余材質工藝上是要難很多,但是合金腔體能帶來低諧波失真和抗諧振,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更好的聽感。
腔體內置了一顆10mm雙腔體類金剛石復合振膜動圈單元,也就是DLC動圈單元,DLC單元本身成本高。反觀同價位,好像還沒有哪家在采用。
兩個超小型驅動單元配有精準的電子分頻技術,使得單元信號之間不會產生干擾和失真,最大化的確保音質的純凈和真實,綜合性能指標已達到同類耳機的高端水準。
可換調音管,針對不同的音樂可以帶來不同的聽感。默認的調音管是細網結構,對大多數的音樂表現較好,盒裝內的調音管采用了粗網孔,對高頻表現更好,分離度好。
耳機的造型是經過人體工程學設計、優化過腔體的耳機。腔體高度貼合耳道,別看它造型奇特,但是它的佩戴感受遠比那些蘋果風的耳機要舒適很多。
竹林鳥青鸞Z4HiFi在耳機采用的是2PIN的插針線,102芯高純銅鍍銀線,線材是比較的粗,并且也比較軟,線材長度1.2M,正常使用是足夠,現在市場上最便宜的純銅鍍銀材質價格也不便宜,就算自己DIY成本也在百元左右。
采用了可換線材,對玩家來說,日常換換不同的線材也能帶來不同的聽感。
如果不說它是二百元價位,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它是千元以上的HIFI入耳式耳機。
耳機的表現可謂真實、從容、大氣,尤其是低頻的彈性與包圍感要略勝一籌!當然這款耳機唯一的缺點也是有的,就是耳機是金屬腔體,相對來說比塑料材質要重那么一點,對于一些耳朵比較小的,稍微自己要用熱風槍,對耳掛的造型進行加工一下。
通過使用了一段時間也進行了一些對比,聲底與聲音走向大致如下:
日常歌曲細膩、清晰、透明;質感好、細節多;聲音的密度高、動態大、有沖勁;
金屬腔體對樂器與人聲的分離度高,很容易聽得出人聲與伴奏樂器;低頻表現得凝聚有形且富沖擊力,比較適合聽流行、輕音樂。
大聲壓長時間去聆聽音樂無壓迫感,形體比其余的腔體表現扎實,無虛散現象,中頻更加厚潤,聲音更加寬松,更適合流行音樂。
竹林鳥青鸞Z4HiFi入耳式耳塞聲音表現細膩、清晰,聽流行時會覺得有味道、很過癮。
從整體來說是屬于“全能型”的產品,人聲表現在這個段位的耳機中是最佳的,其余聲音的表現也沒有短板
強調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