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朋友裝機更在乎電腦配件與機箱的顏值,白色版的配件加上萌萌的二次元形象,會有非常獨特的視覺效果,比起市面上千篇一律的 ARGB 會有更高的觀賞性。正是出于這一點,華碩推出了全新的天選系列主板——華碩天選 B760M WIFI D4。產品主打潮玩新次元,它擁有獨特的次元設計,完美契合了玩家對于美的追求,其本身用料跟做工以及電路設計無可挑剔,擁有極為出色的兼容性,搭配上華碩冰立方天選定制機箱,可以打造完美的小鋼炮,滿足了很多玩家小而美的時尚潮玩追求。
▲ 恰逢最新的性價比 CPU ——13490F 登場了,它比 13400F 更值得購買,我們將用 4080 星曜這種超長顯卡作為裝機試驗,打造超強的小鋼炮,為眾多游戲愛好者探探路。
而對于很多用戶來說,怎么怎么無損、快速、簡易地將原先的系統盤文件克隆是一個挺頭疼的問題,本次將用我手上的雷克沙 NM710 1TB 作為實際操作盤,分享我所知道的免費簡單易用的系統克隆、遷移方法,希望能對玩家有幫助。
CPU
▲ CPU 選擇 13490F ,這款 CPU 其實就是 12600KF 的優化版,其實,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基本上不超頻,基本上都是默頻使用,反而 13490F 更適合,而且省下不少錢。
▲ 化作灰我都認得你——12600KF 優(鎖)化(頻)版——13490F,中華區特供版。
▲ 這塊主板的全稱是“華碩 TX GAMING B760M WIFI D4 天選”,看著很熟悉是吧?跟廣受好評的“華碩 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 D4 重炮手”很相近吧?理論上可以把天選主板視為重炮手主板的顏值 UP 版本,天選保留了重炮手所有的優點!
正面是天選姬的 logo 以及產品的素描圖,并介紹產品的特點,配色也十分貼合天選品牌的配色。
▲ 實話實說,剛拿到手我遲疑了下,因為背面跟正面有點像......背面上方有天選姬的形象,下面介紹主板的參數以及主板的重要特點。
▲ 華碩 B760 天選 D4 本體,入眼感覺顏值非常出色,主板拿在手上,感覺厚實非常具有分量。主板的做工用料出色,焊點清晰飽滿,電子元器件排布整齊。主板散熱片覆蓋區域較大,能夠給主板提供豐富的被動散熱能力。PCB以黑色為基底,搭配上白、銀、以及獨特的魔幻青天選配色,十分清新亮眼,既照顧了無光主機愛好者,也照顧了 RGB 愛好者。
▲ CPU 的供電接口采用 8+4 pin PorCool 高強度接口,內里采用實心插針,能傳輸更多電能。內存插槽的上方配備了 3 個 4pin 風扇接口以及 ARUA +5V 接口,可以讓玩家就近接線,讓走線更加美觀,讓風道更為順暢。
主板采用 2 盎司銅 6 層 PCB,走線布局合理,使得主板擁有非常出色的電氣性能。
▲ 天選系列主打潮玩新次元,它的配色十分清新,i/o 盔甲擁有獨特的配色,令人一眼傾心。采用 Dr.MOS 12+1 供電模組,全封閉電感搭配黑金電容,為 CPU 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厚實且面積巨大的月光銀裝甲可以為供電系統提供出色的被動散熱能力。
▲ 2 組 DIMM DDR4 雙通道內存插槽,最高支持 DDR4 5333 (OC)。內存槽前方有 USB 3.2 Gen1 Type A 機箱前置擴展接口,以及 USB 3.2 Gen1 Type C 機箱前置擴展接口。
▲ 主板的下半區域,還是可以見到非常豐富的天選元素,獨特的配色,月光銀的散熱風格裝甲,獨特的 PCH 散熱片。
B760天選D4 提供有一條 CPU 直連的 PCIe 5.0 X16 顯卡插槽,該插槽為鋼鐵裝甲加固插槽。此外還有兩個 M.2 PCIe 4.0 X4 接口,靠近 CPU 那條為 CPU 直連,均覆蓋散熱片。
▲ PCH 散熱片采用獨特的天選“TX”logo,下方還配備有 4 個 SATA 6Gbps 接口。
▲ 每個 M.2 接口都配備有 M.2 便攜卡扣,可以實現免工具裝卸 SSD 。此外還可以看到主板有 PCIe 4.0 X1 的擴展卡接口,還有 PCH 擴展的 PCIe 4.0 全尺寸擴展插槽,這些接口足以滿足一般玩家的日常使用需求。
▲ 板載聲卡采用小螃蟹 Realtek 的 ALC897 芯片,搭配上奧創智控中心 Armoury Crate,可以實現雙向 AI 降噪,讓玩家聽得清楚說得明白,享受開黑的暢快感受。
▲ i/o 擋板已經預裝完畢。有 HDMI、DP 顯示輸出接口,以及 2 個 USB 2.0 鍵鼠接口, 一個 USB 3.2 Gen 1 Type A (5Gbps)接口,四個 USB 3.2 Gen 2 Type A (10Gbps)接口,以及一個 USB-C (20Gbps)接口。此外還配備了 2.5G 高速網口 + AX200 WiFi6 無線網卡的雙重聯網方式。板載聲卡提供有 7.1 聲道輸出 or 光纖輸出兩種方式。
▲ 配件包里除了有 WiFi 擴展天線之外,還有天選姬的貼紙,以及 SATA 數據線、說明書等,可以滿足玩家的日常使用需求。
▲ 雷克沙 NM710 1TB 目前僅售 399,性價比非常出色,它還有 5 年質保,可以享受出色的售后服務。搭配上性價比、穩定性出色的雷神鎧 DDR4 3600 8G*2,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也能獲得一臺高性能主機。
▲ NM710 的外包裝配色在雷克沙系列中是非常獨特的存在,清新自然的天藍色配色。包裝正中間為產品的渲染圖,以及產品的標稱連續讀寫速度 5000 MB/s 以及產品容量 1TB,產品型號雷克沙 NM710。
▲ 背面有透視窗可以觀察到產品的銘牌貼紙。此外還簡易闡述了產品的運行參數。上面文字的倒數第二行有明確的五年質保標識。
▲ 內包裝采用堅固可靠的硬質塑料殼加以包裹,同時內里還封存一顆 M.2 螺絲,此外還有一份多國語言版的說明書。
▲ 產品正面,延續著非常清新的天藍色風格,雷克沙 NM710 1TB 的正面采用高科技石墨散熱貼紙,可以輔助主控跟 NAND 的散熱,同時又可以兼容 M.2 SSD 的散熱片。雷克沙 NM710 1TB 采用單面設計,有利于熱量集中排出,讓 SSD 運行更加穩定,同時也保證了筆記本等設備的兼容性。
NM710 1TB 的標稱壽命為 600 TBW,支持 NVMe 1.4 。
▲ 背面的銘牌貼紙標注著產品的型號、容量等關鍵信息。
▲ 輕輕揭掉散熱片,就可以看到 NM710 1TB 的真容了,采用無 DRAM 緩存設計,通過 HMB 3.0技術共享系統的內存作為緩存。NM710 1TB 采用 SLC Cache 動態緩存技術,可以讓 NM710 在全生命周期內擁有出色的讀寫性能,同時降低待機的耗電量與整體發熱。
NM710 1TB 做工優秀,一體化設計讓整體更加堅固耐用。
▲ 主控采用國產主控——聯蕓的 MAP1602A-F2C。MAP1602A 主控采用 4 通道無外置緩存設計,12nm 工藝,支持 PCIe?Gen4x4?NVMe?2.0接口技術標準,采用 ARM?R5 高性能 CPU 內核,無需 DRAM 緩存就能釋放 PCIe?4.0 性能。
▲ NAND 顆粒為江波龍自行封裝的 3D-TLC NAND
傲梅輕松備份
▲ 推薦一款簡單、易用、免費、通用型高的數據備份、克隆軟件——傲梅輕松備份,可以通過圖片上方的超鏈接,或者百度搜索“傲梅輕松備份”,進入官網下載。安裝按照提示一步步來。
▲ 我的老系統盤是 NM620 1TB,新系統盤是 NM710 1TB,都把它裝入到 M.2 槽位之后,并用華碩的 M.2 便捷卡扣鎖緊,并安裝上主板自帶的 M.2 散熱片。
▲ 運行“傲梅輕松備份”后,找到右側的“克隆”選項,進入次級菜單,找到紅框中的“系統克隆”并點擊進入下一步。
▲ 隨后選擇想要克隆的新的 SSD 盤,比如我是 NM710 1TB 所在的“G”盤,選擇后點擊右下角的下一步。
▲ 此時會彈出提示對話框,目標分區/盤里原先的資料會丟失,如果有資料必須先轉移哈。確認空盤后,點擊“確定”進入下一步。
▲ 隨后會展示克隆的操作摘要,一般用戶無需在意。
▲ 剩下的交給時間,直到彈出啥界面來著.......我直接“X”了.......看到完成,就表明克隆系統成功了,剩下的只是進入 BIOS 里調整啟動順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克隆完成的新系統,需要重新輸入并登陸一些常用軟件,比如 QQ、steam、電腦版微信等。
▲ 如果購買并使用雷克沙的 SSD 的話,可以直接百度“雷克沙官網”,進入雷克沙官網,找到右上角的放大鏡,輸入“ SSD Dash”,并按“回車鍵”進入搜索結果頁面。
▲ 找到“ Lexar SSD Dash”并下載安裝。
▲ 啟動“ Lexar SSD Dash”,在右側找到“數據遷移”功能,即可進入系統克隆,確認目標盤跟源盤無誤后,點擊開始即可。
這款軟件是免費版,而且針對原先系統盤比較小,如果源盤僅有 64G / 128G / 256G / 512G 都可以十分輕松、簡單的用“ Lexar SSD Dash”實現系統克隆。
▲ 啟動順序的修改方法為:開機按住 F2 進入 bios,此時按 F7 進入高級模式,接著操作鼠標點擊第三排的“啟動”子菜單選項,就可以看到如圖的界面,在圖中光標所指的位置,更改啟動選項為 “Lexar SSD NM710 1TB”的選項即可實現在新的 SSD 上啟動系統。按 F10 保存并退出。
內存
▲ 比起剛上市的時候,雷克沙雷神鎧 DDR4 3600 8G*2 目前單條售價僅為 169 元,兩條售價 338 元,便宜了 140 元,雷克沙雷神鎧的顏值非常出色,純白的配色,簡約的設計風格十分契合時下流行的風格,可以十分輕松的搭配出高顏值、高性能的主機。
包裝盒正面有產品的縮略圖,以及產品的型號、產品的重要參數——DDR4 3600 8G。
▲ 內里采用可靠的硬質塑料殼加以包裹、保固、固定內存條。
▲ 雷神鎧 DDR4 3600 擁有十分出色的散熱兼容能力,可以兼容市面上 12 / 14 cm 的風冷散熱器。內存造型極致簡約,正面雷克沙的 logo,頂部是采用沖壓凸起的批花陣列向兩側自然延伸展翅欲飛,形成“幻影翼”的設計語言。
▲ 內存的背面跟正面區別不大,多了內存的銘牌貼紙。
▲ 銘牌貼紙明確標注雷克沙雷神鎧 DDR4 3600 8G 的小參為 16-22-22,運行電壓為 1.35V,并且支持 intel XMP 2.0,可以做到即插即用,一鍵 XMP 享受高超的性能。
內存的馬甲散熱片在邊緣處采用非常出色的過渡處理。這樣使得內存的馬甲在擁有立體感的同時,也擁有圓潤的觸感。
▲ 簡約帶來的美感十分賞心悅目,亮面的批花陣列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現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內存的顆粒經過嚴選,擁有非常出色的穩定性,以及出色的超頻性能。
▲ 全鋁合金的散熱馬甲,可以為內存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讓電腦的整機運行更加穩定。
▲ 頂部的斜向鏤空陣列可以讓內存最大化利用機箱內部的散熱風道實現自然散熱,讓內存擁有更為穩定的運行環境。
▲ 顯卡選擇影馳的 RTX 4080 星曜 OC,這款顯卡也是二次元濃度拉滿,正面就是鐳射包裝的星曜娘....顯卡樣子啥的都不關鍵了......右下角就是顯卡的型號啦。
▲ 背面展示的是顯卡的特點。不過這盒子好大.......真的好大.........
▲ 星曜系列最著名的特點就是白跟好看,其次是大。影馳 4080 星曜的尺寸為長 354mm;寬 157mm;高 72mm。采用超大的三風扇版“星卓 III”散熱系統,散熱非常強大。三把散熱風扇可以發出 ARGB 光,可以通過影馳官方的“XTREME TUNER”app 進行調控,或者接入標配信號線,被主板的燈效軟件統一調配管控。
此外,風扇的燈光也可以作為電源指示氛圍燈輔助故障排查,當開機顯卡顯示黃光閃爍,表示電源不足或者電源漏接,當開機閃爍紅燈,表示主板異常。
▲ 整張顯卡采用鉆石切割設計,搭配透明水晶外殼,讓整個風扇導流罩呈現出絢爛的視覺效果。
從頂部看,可以看到顯卡是 3.6 槽左右的厚度,背板有部分延伸至頂部,對“星卓 III”散熱系統進行保護。
▲ 頂部的星曜 LOGO 會呈現出非常出色的流光溢彩效果。+12VHPWR 供電口可以極大的節省 PCB 空間,通過背板的鏤空,可以讓“星卓 III”散熱系統擁有更為順暢的散熱風道。
接口的旁邊有風扇跟 ARGB 的信號線接口,可以接線至主板,以實現 ARGB 整體化。
▲ 純白的一體化金屬背板,可以提升顯卡的機械強度,同時可以輔助散熱。在沒有 PCB 的地方進行了鏤空處理,讓整張顯卡的散熱更為出色。
▲ “星卓 III”散熱系統采用全覆蓋 GPU 表面的大面積均熱板 + 9根鍍鎳復合熱管 + 大面積散熱片打造而成的一體式散熱系統,能夠迅速傳導 GPU 、顯存、供電元件的熱量,并通過 3 把 102 mm 特制風扇快速散發出去,從而給 4080 星曜的運行提供冷又靜的穩定運行環境。
▲ 顯卡的尾部部分也有進行適當的包裹保護。
▲ 顯卡的顯示輸出接口有 3 * DP + 1 * HDMI ,都最大支持 8K 分辨率。這些接口都有配備防塵塞。
▲ 配件包里除了有 3*8PIN 轉 +12VHPWR 轉接線外,還有 ARGB 信號線,以及質保卡、快速使用說明書,以及一個磁吸式底座的幻彩顯卡支架,可以為顯卡提供出色的尾部支撐。
▲ 考慮到 13490F 只需頂級的風冷散熱器即可,同時也為給 4080 星曜騰出足夠的安裝空間,以及更為適配華碩 AP201 冰立方天選特別版,我用了九州風神 冰立方 620 白色版作為 CPU 散熱器。它除了有出色的純白外觀之外,散熱性能也非常出色,散熱器的高度也十分契合 AP201 冰立方天選特別版。
外包裝是九州目前的簡約風調調。
▲ 冰立方 620,通體白色,采用了兩把靜音的 FK120 散熱風扇,這款散熱風扇采用靜音 FDB 軸承,支持 PWM 智能調速,可以實現冷又靜。
散熱塔體與熱管都采用了白色陽極氧化工藝,著色堅固又持久,可以保持長期不變黃。
▲ 雙塔的散熱塔體,散熱鰭片與特調抗重力熱管之間采用穿 fin 連接,連接率為 95%~99%。鰭片與鰭片之間采用折 fin + 扣 fin 的組合,讓鰭片之間的間距更加穩定。
▲ 精雕微凸純銅底座能夠更大程度的與 CPU 表面進行貼合,底座與熱管采用焊接方式。這樣可以將熱量快速地從 CPU 表面散發出去,讓 CPU 運行更加穩定,更能釋放 CPU 的性能。
▲ 電源才用九州風神的 DQ1000M-V3L 白色版,這款電源是通過 80PLUS 金牌認證的全模組白色版電源,它除了擁有在 230V 時接近白金牌的轉換效率之外,電源機身保持了標準 ATX 電源的尺寸,同時模組線采用了更為高端的白色波紋管套現,讓整機的顏值更高。
▲ 標準的 ATX 電源尺寸讓它擁有更為出色的兼容性,像 AP201 等 MATX 機箱也都能裝入。正面一把 FDB 靜音軸承風扇,搭配上智慧轉停低噪節能風扇,讓電源運行時噪聲更低。內里采用高品質耐高溫全日系固態電容,以及出色品質的電子元器件,讓玩家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 全模組接口也進行了白化處理。電源標配 8 + (4+4)pin 的 CPU 供電接口,可以完美適配各類型主板的供電要求。標配 4 條 單 8pin PCIe 供電線,讓顯卡跟電源的運行更加穩定。
▲ 全模組線采用白色高品質編織波紋管, 18AWG 線徑三層套管結構,美觀又安全。更柔軟的線材十分方便玩家理線,整理出非常漂亮的走線,也讓 PC 的內部更加通透,風道更加順暢。
▲ 硅脂選用九州風神 DM9 硅脂,這款硅脂擁有出色的導熱性能,以及極為出色的涂抹順暢手感,更有出色的絕緣性,可以讓很多小白用戶輕松使用,并且呈現出非常出色的散熱效果。
▲ 內里包含九州風神 DM9 硅脂,硅脂刮刀,以及清潔套裝。
▲ DM9 的硅脂涂抹十分順暢,就算是新手也可以輕易使用。硅脂的保護蓋十分方便拆裝,同時兼具非常出色的密封性。
▲ 既然是華碩天選主題裝機,當然要選天選機箱啦,這款機箱是廣受好評的華碩 AP201 冰立方的天選特別涂裝版本,在機箱的正面跟右側蓋板,都有天選姬的動漫形象,二次元濃度拉滿!
▲ 不同于冰立方 AP201 的密集陣列的 2mm 方形散熱孔左側側蓋板,華碩天選機箱的側蓋板更換為高透的鋼化玻璃側面板,并在邊框處有著豐富的天選元素。
▲ 機箱正面保留有 AP201 冰立方的密集陣列 2mm 方形散熱孔,并且把天選姬涂裝完成,涂裝非常牢靠,無須擔心掉漆。機箱頂部的 i/o 口除了有電源鍵之外,還有 USB-C 口以及兩個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當然還有耳麥接口。
▲ 密集陣列的 2mm 方形散熱孔可以讓機箱的風道更加通透順暢,同時可以出色的防塵、防蟲。天選跟二次元元素非常濃烈。華碩天選機箱跟冰立方 AP201 一樣的,兩個側蓋板以及頂蓋板都采用免工具的卡扣式緊固方式,緊固牢靠且拆裝輕松。
▲ 機箱頂部蓋板同樣有密集陣列的 2mm 方形散熱孔,并且有天選的 LOGO 跟充滿天選元素的涂裝。適當用力分離頂蓋板后,可以看到頂部有 360/240/280 水冷安裝架,當然也可以安裝 3 * 12025 / 2 *14025 散熱風扇以加強機箱的散熱。
▲ 鋼化玻璃側面板邊框充滿著天選元素,高透的玻璃能讓玩家充分的欣賞機箱的內部搭配之美。
▲ 機箱五金架構優秀,生產工藝非常出色,陽極氧化細磨砂工藝讓顏值非常出色的同時,手感也非常出色。機箱在安裝風冷的情況下,可以安裝最頂級的 4090 顯卡。機箱支持 ATX 電源,電源倉可以三擋調節,當電源倉調整到最頂部的位置時,除了可以安裝 3~4 槽的超大超長顯卡外,還可以給電源預留部分的藏線空間。
機箱可以支持 MATX 主板,跟大受好評的小吹雪、天選、重炮手系列主板十分相稱。
機箱的擋板內側以及機箱的底部可以安裝 3.5 英寸 HDD ,有三個位置可以安裝。可以滿足玩家的日常使用需求。
整個機箱采用厚達 0.8mm 的加強型 SECC 鍍鋅鋼板,機箱結構非常優秀。
▲ 機箱背面擁有十分出色的理線空間,有獨立的 33mm 理線倉,側蓋板也可有一定厚度的背線空間,可以助力玩家排布出出色走線,讓機箱的風道更加順暢。機箱后部還有 2.5 英寸硬盤位。
▲ 天選機箱附贈一個天選姬二次元 ARGB 發光模組,可以嚴絲合縫的安裝到機箱擋板之上。背后還有雙面膠,讓這個發光模組安裝更為牢靠。
▲ 把 NM710 安裝到 CPU 直連槽,并利用華碩主板的 M.2 便捷卡扣將 SSD 安裝好。
▲ 把內存條——雷神鎧 DDR4 3600 8G*2 安裝完畢。
▲ 安裝 CPU 跟散熱器。
▲ 如果有多個風扇,要機箱走線更加美觀,可以考慮利用 HUB 集線器以及 ARGB 控制器來簡化機箱走線。像我使用的九州風神 FH10 是風扇 HUB 集線器。
▲ 裝機完成,可惜啊,我手上沒有白色風扇了........拿兩個華碩 TUF120 風扇作為頂部的散熱風扇吧。
▲ 這個角度才是二次元濃度拉滿~~~~
▲ 蓋上鋼化玻璃側面板,形成完全體。可以看到天選機箱的兼容性非常高,內部的配件都能完全兼容,就算是 +12VHPWR 接線頭也毫無壓力。
▲ 首先是一鍵 XMP ,簡單易用的享受高性能。我們可以看到華碩 B760 天選 D4 的 bios 也充滿著天選姬的身影。
▲ 如果會用高級模式,可以進入“Ai Tweaker”界面開啟 XMP II。在 XMP 選項的下方有 APE 3.0功能(ASU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3.0),默認為Enabled,往下還有解鎖溫度墻 90℃ 模式,是在保持性能最佳的前提下,將溫度控制在 90 ℃以下,讓玩家享受性能與溫度的平衡。
▲ 實測,雷克沙雷神鎧 DDR4 3600 可以穩定 XMPII ,并且維持在 Gear1 模式。
▲ 通電之后的 ARGB 視覺效果。
▲ 因為這機箱二次元濃度非常高,反而適合房間開燈之后欣賞機箱,這樣觀感更加出色。
▲ CPU-Z + GPU-Z 聯合驗證,識別出最新的 13490F 與 華碩天選主板,雷克沙雷神鎧運行在 DDR4 3600 C18,CPU-Z 跑分領先 10850K,顯卡開啟 Re-Bar 技術。
▲ 國際象棋測試,可以看到性能比 13400 會略高一些。
▲ 得益于更大的緩存,13490F 的成績比 13400 更高,13490F 搭配華碩 B760 天選 D4 + 雷神鎧 DDR4 3600 8G*2 性價比非常高!
▲ 因為 13490F 是新 CPU ,所以 3Dmark CPU 測試目前沒有排名,不過可以看到 13490F 的性能比起 13400 略強上一絲。
▲ 13490F 目前是新 CPU ,有很多軟件還是沒有跟上,比如 aida64 無法識別 CPU 型號,后續軟件更新會解決這個問題。
▲ 7-Zip 壓縮與解壓縮能力挺強的,可以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
▲ 我這款雷克沙 NM710 1TB 是測試完之后才用 Crystal Disk Info 識別并截圖。可以看到 SSD 運行在 PCIe 4.0 X4 模式,所有參數識別出運行正常。
▲ 作為入門級性價比 SSD,NM710 1TB 的讀寫性能非常合適,超過 5000MB/s 的連續讀取速度,超過 4200 MB/s 的連續寫入速度讓用戶可以體驗到流暢的使用感受。1TB 的容量可以適當放入些游戲、應用文件,這樣可以享受更為絲滑的游戲、工作體驗。
▲ 3Dmark 存儲基準測試,3274 的分數在所有 SSD 中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
▲ Fire Strike 系列測試,13490F + 4080 的成績,還是相當可以的。
▲ 3Dmark Time Spy 系列測試成績,目前 13490F 是新 CPU ,沒辦法橫向對比整套配置的成績。
▲ 3Dmark 動態實時光線追蹤能力測試。總體說來光追能力主要是 4080 決定,13490F 起到輔助作用。
▲ 結合光追、光柵、DLSS 等眾多測試的 3Dmark Speed Way 測試,13490F + 4080 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 PCmark 作為綜合性測試,可以很好的檢測整機的游戲性能,可以看到 13490F + 4080 + 天選 B760 可以勝任很多工作,堪稱性價比級的多面手。
▲ 首先我們測試《塵埃5》開啟最高特效,開啟動態實時光線追蹤,運行游戲的 Benchmark。
▲ 4080 雖然貴,但是實話實說,4080 比起 3090Ti 強上不少,更值得購買,而且生產力也更出色。在塵埃5開啟最高特效跟光追的設置下,4K 分辨率下完美流暢完成測試。
▲ F1 22 作為一款支持 DLSS 3.0 的游戲,我們來看看支持 AI 插幀前后的 DLSS 2.0 對游戲的流暢度提升如何?
可以看到,開啟 DLSS 2.0 之后畫面會更加流暢,但是對于高速運動的游戲來說,開啟 AI 智能插幀的 DLSS 3.0 能減少拖影觀感,讓游戲游玩起來更加流暢、游戲的體驗性更高。
▲ 《荒野大鏢客2 救贖》是支持 DLSS 2.0 的,作為對比,我們來看看跟 3090Ti 的對比。可以看到無論是否開啟 DLSS,4080 星曜都是完全碾壓 3090Ti 的,就算不開啟 DLSS 2.0,13490F + B760 天選 + 4080 星曜也能完美流暢的運行 4K 分辨率 + 最高特效,讓玩家獲得最深入的游戲體驗。
▲ aida64 單鉤 FPU 進行CPU 壓力測試,可以看到 CPU 的最高溫度在 62 ℃,整個機箱配合散熱器讓 CPU 運行的溫度非常給力。
▲ Furmark 顯卡壓力測試,可以看到顯卡的最高溫度為 62 ℃,機箱跟 4080 星曜 的散熱系統配合,有非常出色的散熱效果,壓力測試過程中非常安靜,堪稱冷又靜的代表。
▲ 雙烤滿負載壓力測試,可以看到 CPU 的最高溫度上升到 77 ℃ 左右,但是顯卡的最高溫度仍維持在 62 ℃,整個機箱運行噪音低,完全不影響日常使用時的聽感。
▲ 各個階段的功耗記錄,數值通過 AC 電源接頭處的功率插座錄得。整機功耗僅為 510.1W 真是相當的不錯。
經常會被問到高性能游戲本怎么選?有沒有可以花錢不多,而且配置很高的選擇。往往身邊就有很多這樣,對配置要求非常高,但是預算又差那么一點點的朋友。一般這種情況我會推薦他們選擇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價格適中的同時配置上也可以滿足很多用戶要求。隨著最近Intel第十代處理器的更新,一波采用最新的Intel第十代處理器的筆電上市。帶著對Intel第十代標準電壓處理器的好奇,我也率先嘗試了一下雷神911星戰3代游戲本。
配置:
一般寫筆記本我很少會先提到配置,但是這里先曬一下配置,主要還是擔心各位對于雷神會不夠熟悉。從做工也可以看出這款筆電做工上還是不錯的,并不像很多二三線筆記本廠商讓人感覺十分粗糙。真的上手使用的時候還發現,這款雷神911星戰3代的散熱做的確實不錯,到底怎么不錯建議看下去吧。后面告訴你們。
雷神911星戰3代給我的第一印象還不錯,我也是第一次用雷神的產品。讓我選擇它主要還是來自對Intel的第十代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性能表現到底如何的好奇,另外就是這款筆電的外觀了。A面不是很張揚的設計,兩道類似星戰光劍的燈條效果可以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
打開B面后整體來講,沖擊不算很大。一塊15.6吋1920*1080分辨率的IPS屏,可以提供170°可視角度。16:9的比例日常游戲、工作都還是蠻舒服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筆電的屏幕并不是高色域的。對于游戲玩家來講,如果有高刷新要求的話可以選擇GT1650Ti的配置,就可以選擇144Hz刷新的版本了。
很多游戲玩家會很喜歡的三段式RGB背光設計的全鍵盤了,這款雷神911星戰3代搭載了X架構的靜音全鍵盤,支持多檔燈光調節。靜音設計讓很多學生黨或是上班族可以商務會議、圖書館或者自習室里暢快輸入。
很多游戲玩家會很喜歡的三段式RGB背光設計的全鍵盤了,這款雷神911Air星戰搭載了X架構的靜音全鍵盤,支持多檔燈光調節。靜音設計讓很多學生黨或是上班族可以商務會議、圖書館或者自習室里暢快輸入。
這款鍵盤本身的RGB燈光可能第一眼會抓住玩家眼球,但是真的體驗上手才發現雷神911星戰3代這款筆電的優勢。機身內部的主板與雙風扇設計,讓日常游戲控制的WASD按鍵區域可以很好的避開了筆記本的熱源位置。日常操控的時候會覺得手指和手掌的位置十分的清涼。
放上一張在長時間游戲中,鍵盤左側主要WASD控制區域的溫度,可以看到溫度正常才28度。所以整個左手在游戲或者日常使用的時候都會感覺十分清涼,這點是我體驗過的筆記本都沒有過的。
C面一角是各種貼紙的區域,第十代Intel處理器的銀色貼紙相對十分低調,反倒是NV顯卡貼紙、nahimic(納美魔音)貼紙更為顯眼。
另外比較特別的就是電源開關設計了,三角形的電源開關上還設計了光線指示燈。
另外就是接口方面了,雷神911星戰3代的接口配置可以說十分全面。RJ45網線接口、USB31 Gen1、3.5mm音頻接口以及一個SD卡讀卡器接口集中在機身左側。
而在機身右側是電源接口、HDMI、Type-C USB3.1Gen2接口以及一個標準USB3.1 Gen1接口(支持關機充電)。其中重點要說的就是Type-C USB3.1Gen2接口了,雖然沒有標配雷電3接口。但是依舊可以通過Type-C USB3.1Gen2接口擴展像是DP1.2以及HDMI1.4或者擴展更多USB接口,擴展性還是不錯。但是也要注意雷神911星戰3代僅有兩個標準USB接口,如果有3個就更好了。
配置方面,我們通過娛樂大師查看一下。第十代i7-10750H性能還是非常強勁的,采用6核12線程設計,最高睿頻可達5GHz,而且緩存也升級到12MB。搭配的4G顯存 GTX1650 顯卡使得整體配置均衡;建興 512GB SSD容量上也是一步到位。可能較弱的一環倒是內存僅有8G了,不過本身現在內存并不貴,后期自己升級會更劃算一些。在這個配置下,娛樂大師得分也接近36W。
PCMark10方面總得分4627,常用基本功能8700,生產力7700,數位內容創作3977。整體來講i7-10750H在工作處理方面性能還是要上一代提升不少,所以對于日常還希望通過它來處理日常工作的用戶來講,我更推薦可以嘗試新一代i7處理器。
i7-10750H是一款45W TDP功耗的14nm的6核12線程處理器。處理器基礎頻率2.60GHz,最高睿頻可達5GHz。但是即使在參數上都是i7-10750H,但是由于不同的性能調校、散熱搭配的原因也都會影響這款處理器的性能表現。雷神911星戰3代在性能釋放上做的是比較好的,用CPU-Z查看了處理器和內存參數,經測試i7-9750H單核得分471,多核得分3344.7,這個分數基本桌面平臺的i7-8700K表現相當,可見性能還是十分強大的。
通過Cinebench R15以及R20測試可以看到,i7-10750H的性能相比之前有不小的提升。R15測試CPU,多核分數為1127cb,單核分數為198cb。R20測試CPU,多核分為數2505 pts,單核分數為477pts,成績都很不錯。本身6核12線程設計,如果用來做剪輯一類的工作都沒問題,畢竟Adobe一類的軟件也都需要良好的CPU處理性能。
雷神911星戰3代采用雙顯卡設計,獨立顯卡是Nvidia的GTX1650,4G顯存。如果作為入門級游戲本來講,這個配置也是足夠日常游戲體驗了。通過烤機測試也發現,在甜甜圈烤機10分鐘后溫度控制的還是不錯的。當然對于游戲發燒友來講,也可選擇雷神911暉金2代最高更是有2070S配置可選。
.3DMark測試成績如下圖。本身3DMark主要用來對顯卡性能進行測試,后期也是加入了對CPU的性能測試。其中Time Spy是基礎版測試,Time Spy Extreme是Time Spy的進階版,主要是對主機進行4K分辨率性能檢測。另外Fire Strike主要是針對DX11性能測試,進階的Fire Strike Extreme主要針對多GPU性能測試,Fire Strike Ultra則針對4K分辨率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這款雷神911星戰3代不論是顯卡還是CPU的性能也都還不錯,顯卡和CPU成績均衡。
通過AIDA 64測試內存的讀寫。由于還是單通道,所以實際讀寫并不如雙通道的成績。當然,雷神911星戰3代也支持增加內存,升級雙通道也是很方便的。
固態方面這款雷神911星戰3代采用的是NVMe協議的建興的512GB固態硬盤,讀寫速度都不錯。這樣的速度和硬盤容量都可以滿足日常的存儲和讀寫需求。另外雷神911星戰3代擴展方面也比較簡單,預留了2.5寸硬盤位置,如果有大容量需求可以自己擴展或者直接選擇大容量的配置版本。也看到雷神還非常厚道的在附件中提高了2.5寸硬盤安裝需要的配件,這點還是必須好評的。
實際應用體驗上,平時我會經常用到Adobe的設計軟件,比如用LR整理日常拍攝的產品圖。用LR輸出5D3拍攝的100張RAW格式圖片,總體用時在2分1左右,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修圖需求,在使用電池續航的狀態下輸出時,輸出速度也不錯。使用PR輸出1080P分辨率的視頻,視頻時長10分鐘左右,5分鐘左右可以輸出完畢,輸出的速度會受到特效和調色等方面的影響,但對于目前很多愛拍短視頻、剪輯Vlog的用戶來講,這樣Intel第十代的i7-10750H性能表現還是不錯的,如果你用來干活,我是建議內存直接加到32G好了。
游戲體驗方面,GTX1650顯卡在1080P的分辨率下還是有不錯的表現的。我這里選擇了目前主流的《PUBG》《古墓麗影:暗影》、《CS:GO》這3款游戲來進行測試。
《PUBG》應該是當下最火的FPS游戲了,但是游戲對硬件的負優化設計也讓玩家叫苦不迭。這里也測試了1080P分辨率下系統默認渲染效果下游戲幀數曲線。可以看出整體性能在特效不算很高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滿足日常游戲需求的,平均73幀的表現也還算尚可吧。
通過軟件還可以直接查看游戲中的幀率表現、顯卡溫度一類的。另外就是在游戲中,如果不帶耳機而選擇筆電內置的音箱播放的話,其實搭配Nahimic音效來模擬3D環繞音效,整體的游戲體驗還是不錯的。Nahimic軟件還能提供類似聲音方向的提示,幫助以更好的在游戲中獲得先機。
運行《古墓麗影:暗影》游戲中自帶的硬件檢測程序可以看到在1080P下,在游戲默認配置下可以看到平均幀數為49,配置如下圖。如果你需要畫質更加流暢,稍微降低畫面配置游戲體驗感也會更好。或者本身就有大型游戲需求的話,建議可以考慮1660Ti上的配置吧。
日常如果你是更喜歡《CS:GO》這樣純粹的FPS游戲的話,當下的配置體驗肯定就足夠了。120的幀數表現足夠你日常組隊游戲了。
在當下除了筆電本身的配置之外,我會更在意它的散熱表現。前面測試部分也提到了,筆記本本身可能硬件配置都類似,但是也會有測試成績差別很大的情況。這就是由于散熱的導致,電腦性能怎么樣?散熱一定是關鍵。為了一探雷神911星戰3代為什么WASD區域那么涼爽的原因,我對雷神911Air星戰也進行拆機。打開后真的就是一目了然了。可以看到主板結構上就直接避開了WASD按鍵區域,可以看到下方圖片右側區域直接是空出來的,這個區域可以安裝一塊2.5寸硬盤,方便后期擴展升級。正是這樣的設計使得玩家在游戲的時候鍵盤操控區域可以保持涼爽,我只能說我很喜歡這樣的操控體驗。
散熱方面配合D面的進氣口設計,雷神911星戰3代搭配了串聯的雙風扇以及三銅管設計。這樣的散熱設計,除了很好的避開了WASD鍵的操控區域外,本身散熱表現也是不錯的。
三銅管風扇設計細節,主要的CPU部分有3銅管穿過。GTX1650顯卡部分則只有兩根銅管,不過散熱表現都還不錯。
空出來的區域可以加裝2.5寸硬盤來擴展容量,當然我更希望是可以搭配雙M.2固態了。畢竟速度上NVMe的M.2固態讀寫會更好些。
可以看到可拆卸的配件上,像是建興的NVMe SSD上都貼有雷神的標簽。另外在M.2固態下方還可以看到2.5寸硬盤的接口位置,內部并沒有預裝2.5寸硬盤接口線材。
前文有提到了,在包裝附件中可以看到雷神還是提供了2.5寸硬盤擴展所需要的接口線材,硬盤支架以及擴展螺絲。這點上感覺雷神還是非常厚道的,畢竟這類配件一般用戶都不知道要去哪里買。
搭配專用支架就可以擴展升級2.5寸硬盤來增加存儲容量了,不過本身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講512GB容量的主硬盤日常應該也是足夠的。還是對這樣方便升級的設計表示鼓勵吧,建議友商們都學習一下雷神的這份厚道。
內存方面,可能大家都會感嘆。2020年了你還搭配8G內存是不是有點不厚道,但是前面測試也看到了雷神911星戰3代搭配的是3200Mhz的 8GB DDR4內存,雖然僅有8GB但是頻率可是目前筆記本內存中頻率最高的選擇了,并沒有減配使用2400Mhz或者2666Mhz這樣基礎頻率。本身雙槽設計,我是計劃后期在加裝一條同頻率的內存組成雙通道使用。
另外一個小細節就是無線網卡的天線上貼心的標了數字1、2,方便用戶后期升級不會搞錯天線位置。
續航表現上,對于游戲本來講大家一般不會過多的要求它的續航表現。畢竟大部分用戶都會更在意游戲本的性能釋放。電池方面雷神911星戰3代搭配的是51Wh的電池,在游戲本中算是中規中矩吧。官方給出的續航時間也比較誠實,為2到5小時。
實際我用PCMark 8續航測試可以看到從電量100%時測試,整體續航可以接近4小時。在進入待機后再次通電看到,電池剩余電量還有19%。所以日常看這款游戲本在不插電的情況下續航還不錯。當然這個測試并不是在剛強度游戲下的。
雖然也是第一次使用雷神的筆記本,但是雷神911星戰3代還是給我留下了蠻不錯的印象。外觀第一眼印象不錯,做工不毛糙。A面的星戰元素可以是很好的點綴。Intel十代處理器性能表現不錯,搭配GTX1650顯卡性能上雖然不能說最佳。但是在散熱上有不錯的表現,而且提供了不錯的性能釋放。另外通過拆解也發現,擴展方面雷神在細節上為用戶考慮許多,像是附件中2.5寸硬盤套件、無線網卡天線的細節標注。雷神911Air星戰應該首批搭載Intel第十代處理器中很值得選擇的一個品牌了。
關于雷神911星戰3代配置選擇的建議:
1、對于游戲玩家來講,像是我選擇的i7-10750H+GTX1650的游戲性能可能僅算是入門,有較高游戲要求的話建議選擇雷神911絕地武士1660Ti 144Hz版本,價格雖然貴了1K,但是游戲體驗上應該有不小的提升,而且價格其實相比2060以上的配置更容易接受;
2、如果日常你更多的是輕度游戲,主要用來辦公或者需要高性能處理器的話其實我選擇的這個i7-10750H的配置就不錯,日常像是剪輯VLOG一類足夠了,而且即便在插電下性能也不錯;
對于Intel第十代處理器我還有那些期待?
1、對于雷電3接口的支持,期待后續能有平價的游戲本標配雷電3接口;
2、期待后續十代i5處理器更新,畢竟更低的價格的i5用來打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
3、期待看看移動版的8核16線程的i7-10875H處理器的5.1Ghz性能釋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