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第一次看到Lotus 1-2-3,我就知道我們遇到麻煩了。”

    1983年,蓮花公司的Lotus 1-2-3軟件面世后,時任微軟首席架構師的查爾斯?西蒙尼這樣反應。

    圖注:比爾·蓋茨(左)與蓮花公司創始人米切爾·卡普爾(中)曾共同為蘋果麥金塔電腦開發軟件,這張合影曾上了蘋果公司的廣告,照片中的三人都穿著印有蘋果公司麥金塔字樣的襯衫

    叛逆的特立獨行者

    “20世紀60年代末對于一個有社會道德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被暗殺,以及米萊大屠殺等事件——它們將米切爾帶離了華爾街的路線,并且將他帶入了示威游行和迷幻藥的世界。”Go公司聯合創始人杰瑞?卡普蘭曾這樣評價早年的米切爾?卡普爾。米切爾曾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念高中時,他就開發了一種有些像計算機的加法機,配有一個電話撥號裝置作為輸入器,曾在一個科學博覽會展出。

    但到了60年代末,米切爾成為作家海明威所說的“迷茫一代”中的一員。他后來回憶自己的那段時光時說:“我們那時都是反傳統的人,留著長頭發,關注于性、毒品和搖滾。這就是60年代,我有照片可以證明的。我無法記得當初所有的狀況,但正像有些人說的,如果你能記得60年代,那你就不屬于60年代。”也許他曾忘了自己因服用違禁藥品,一度被家人送進戒毒所。在哪里,他孤獨面壁,喃喃自語。

    從戒毒所出來后,他似乎開始洗心革面,并進了耶魯大學。大學期間,求知欲旺盛的他廣泛接觸心理學、語言學和新興的計算機科學,并對自動控制理論頗有研究。

    在讀心理學研究生期間,他進了一家精神病院打工。在這段時間,他對計算機技術的鉆研到了癡狂的地步,他經常被發現一連數小時站在計算機商店的櫥窗前,雙手按在玻璃上,對著新上市的計算機目不轉睛,似乎要撲進去觸摸它。隨后,他又考入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攻讀MBA,但沒多久覺得無趣就退學了,并輾轉到了硅谷。

    他后來的故事就屬于有為青年的范本了。他說:“我還是有一些企業家天賦的,這也沒什么奇怪的。我父親是一個小商人,祖父也是,這就是遺傳。”他進入可視公司做產品經理,在這里,他開辦一家軟件公司所需的商業才能得到了強化。曾為可視公司開發了一款比較暢銷的軟件的他很快感覺自己受到了冷落:“風險投資商從英特爾等公司引進了更多的高層人員,所以我被拋在了一邊。”辭職離開的他說:“你不應當低估任何人,你不應該像他們那樣以貌取人。”

    赫胥黎在《進化論與倫理學》中寫道:“沒有那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1981年,米切爾和喬納斯?薩奇通過融資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喬納斯說:“他知道用戶需要什么,而我知道如何實現那些功能。我們的業務關系處理得很好。”

    喬納斯被譽為軟件開發大師,微軟負責Excel業務的查爾斯?西蒙尼曾感慨地說要是能與喬納斯、布萊克林共事,“那就太棒了,只可惜我們卻是商業上的競爭對手。我覺得我們聚在一起可以成就一番偉業。也許有一天火星人入侵地球,逼不得已,我們必須實施計算機曼哈頓計劃。我們全都會被送到新墨西哥州并肩作戰。天知道!”

    “米切爾后來因為喜歡非主流和有點矛盾的名字,像蘋果電腦那樣給自己的新公司起名叫蓮花。”杰瑞?卡普蘭說。多年以后,他和米切爾還共同創辦了筆輸入電腦公司Go,此為后話。

    在米切爾的支持下,喬納斯開始開發具有表格處理功能的Lotus 1-2-3軟件,他回憶說:“我在開發Lotus 1-2-3軟件的那10個月,除了吃和睡,一直都在工作。因為時間不夠,其他什么事情都顧不上了……我曾有過在麻省理工學院持續奮戰一兩個月的時候,但從來不曾持續高強度地工作10個月。在那些壓力下連續工作好幾個月,在很多方面來說都是一種自我毀滅。”

    貝弗里奇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中寫道:“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處于逆境的情況下做出。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

    當Lotus 1-2-3開發完成時,米切爾對之非常欣賞。喬納斯說:“我記得當米切爾想獲得投資時,他告訴人們,這個產品將在計算機界引起轟動,我不認為他真的那樣想,那只是一種炒作而已。但結果Lotus 1-2-3確實引起了轟動。”

    Lotus 1-2-3風行一時,蓮花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卡普蘭調侃:“米切爾這個依然支持非主流文化的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和馬薩諸塞州州長見面,以及出現在《紐約時報》頭條的風云人物。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示威游行時,警察非但不彈壓你了,而且還要和你握手言和。”

    米切爾借鑒傳統產業的服務模式,在蓮花公司開設客戶服務部門。這隨后被微軟、IBM等公司所仿效,用來提高客戶滿意度。蓮花公司技術上先進的產品,加上強有力的售后服務,打得微軟的電子表格處理軟件節節敗退。

    蓮花傳奇見《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書作者為姜洪軍,即《銳智號》老姜,歡迎關注 銳智號

    吃蓮花的奧德賽

    “在這里,我們也能成為標準。”比爾?蓋茨在微軟進軍包括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在內的應用軟件領域時,曾這樣雄心勃勃地說。

    但現實很殘酷,在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市場上,微軟被后期之秀的蓮花反超。

    “邊城圍鼓角,氈帳依山谷。”蓋茨開始著手反擊,他決定開發更好的產品,與Lotus 1-2-3一決高下。這就是Excel的早期版本,微軟將其開發代號命名為奧德賽(Odyssey)。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奧德賽的船員曾在蓮花樂園里吃了有致幻作用的蓮花。微軟采用這個代號的寓意是奧德賽要吃掉蓮花。

    在微軟MS-DOS2.0升級版本問世時,有公開出版物介紹,微軟當時有個計劃:“要么蓮花不運行,要么DOS不啟動”。他們將一些指令寫入秘密程序中,使得電腦在運行蓮花軟件時,會出現死機現象。據稱,當時只有三四個微軟開發人員知曉此事。不過,蓮花公司很快明白過來,著手解決了這個問題,繼續憑著自己出色的性能,在IBM PC上處于不敗之地。

    微軟想撼動蓮花在IBM PC上領先地位的努力遭到了挫敗,于是決定另選突破口,這個方向是與IBM PC不兼容的蘋果電腦,為喬布斯開發蘋果電腦用的電子表格處理軟件。菲力普斯在《演說》中寫道:“失敗是一種教訓,它是情況好轉的第一步。”

    蓮花計劃在蘋果電腦上乘勝追擊,將微軟徹底趕出電子表格處理軟件領域,它推出了Jazz軟件。Jazz集成了當時流行的幾種軟件功能,包括數據庫、字處理、圖形處理等。

    Lotus 1-2-3的成功,讓喬布斯先入為主看好蓮花公司,此時承受IBM PC巨大壓力的他,殷切期盼Jazz能作為一個出色的應用軟件來為自己打氣。

    蓮花取得了先聲奪人的效果。當Jazz首次向外展示時,蓋茨派人前去打探,結果發現其許多功能要比微軟正研發的同類新品好。蓋茨非常震驚,于是開始調兵遣將,替換了原來的項目負責人,從王安公司挖來技術骨干來擔綱。

    1984年11月,米切爾將接近完工的Jazz再次呈現在喬布斯面前,希望能夠再次從他嘴中聽到贊美,但這一次他被喬布斯迎頭澆了一桶冷水。喬布斯認為Jazz沒有達到原來的期望值,非常失望。更要命的是,蓮花公司稱為了完善軟件,Jazz需要延遲幾個月才能正式交付。此時蘋果的麥金塔電腦已亮相,憂心忡忡的喬布斯急需與之相得益彰的應用軟件。

    青年喬布斯和他的麥金塔

    在此期間,蓮花公司內部也出現了波折,米切爾與投資蓮花的風險投資商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他說:“(這些)投資者不想承擔任何風險,這太荒謬了。這些投資者在能保證全身而退的時候才會進行投資,只因為他們手頭上有你需要的錢,就可以隨意地欺凌你。”他甚至憤怒地說:“為什么人們會認為風險資本更應該被成為‘貪婪資本’,這并不是處于偶然,事實就是這樣。”

    在公司一次關鍵性的融資談判上,米切爾突然站起身來,對投資方說:“我不想再做這些了。我今天沒必要這么做,我們也沒必要非得今天簽合同,而且我也不同意你們提出的這些條款。我要走了。”投資方很震驚,于是在談判條款上了妥協了。不過米切爾可不是在搞心理戰術,他不久就令人詫異地離開了自己所創辦的公司。他曾說:“我沒有前進的方向,我在漂泊游蕩,我是個有知識的吉卜賽人。”

    在這段時間,微軟的奧德賽項目被正式改名為Excel,意為“杰出、勝出”,不言而語是要比蓮花更杰出的意思。

    蓋茨在接受采訪時說當時市面流行的許多軟件的性能標準和質量沒有得到管理和控制,他希望市面上的軟件能變得更好,“我們將推出真正從各方面滿足消費者的軟件,現在的軟件不是糟糕就是難于使用,但所有這些正在得到改變。”

    “他看起來像一名站在西雅圖機場等飛機的未成年中學生。”1984年4月,《時代》這樣描寫登上他們周刊封面的蓋茨,文章還記錄了一些細節:“肘上釘著補丁的毛衣,裂口重補的鞋,蓬亂的頭發,臟兮兮的眼鏡。”而兩年前,1982年2月15日,喬布斯首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被譽為電腦革命的象征,以致當蓋茨步其后塵,上了《時代》周刊封面后,人們將他稱為“喬布斯第二”。

    《財富》雜志則刊出《微軟正統治軟件》的文章,其中寫到:“(蓋茨)以他自己的權利為軟件重新定位,一位時常顯出頑童天性的人,一個發怒時亂扔東西,高興時不能控制自己講話的人,但也是個具有超凡智力的人,一個程序設計大師,一個精通技術和商業的最危險的競爭對手。”

    1985年3月2日,微軟的Excel在紐約公開展示。蓋茨邀請喬布斯前去觀摩,后者看后交口稱贊:“Excel將使蓮花公司無法獨吞蛋糕。”捆綁微軟的Excel的麥金塔電腦推向市場后,用戶認為Excel在麥金塔電腦上的表現可以與Lotus 1-2-3在IBM PC上的效果相媲美。

    此時IBM PC的市場份額要高于蘋果麥金塔電腦,也就是說從總體上來看,微軟的Excel仍趕不上蓮花。但市場上一批新的力量正在成長,這就是康柏、AST等PC廠商的崛起,他們紛紛采用微軟的產品,Excel的發展空間被打開。

    1987年10月6日,微軟的Windows 2.0面世。與Windows 1.0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捆綁了Excel 2.0。隨著Windows的普及,Excel給蓮花帶去的壓力越來越大。

    圖注:蓮花當年的軟件產品

    殘酷的搏斗

    “這是一場殘酷的搏斗。”90年代初期,時任蓮花公司CEO的吉姆?曼茲這樣形容蓮花公司艱難的轉型。因為隨著微軟Windows的成功推廣,Lotus 1-2-3在個人用戶市場日漸式微,蓮花面臨著進退維谷的的局面,不知道是繼續改進自己的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呢,還是實行戰略轉移,另辟戰場。曼茲最后決定轉型,另辟蹊徑,不再與微軟進行正面對攻。

    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分析產業和競爭者的技巧》一書中提到:“假設競爭對手們要對某公司發動的進攻進行報復,則該公司的戰略要點就是選擇最佳戰場與它的競爭對手們作戰。這個戰場是競爭對手們準備不足、熱情不足或對競爭最感發怵的細分市場或戰略方面。”

    蓮花將目光投射在網絡領域,著力發展可供網絡同步運算使用的軟件Notes,其市場目標是企業級用戶。Notes能讓數十人,甚至數百人通過自己的電腦相互交流文件并進行討論。蓮花以此避開在單臺電腦上運算能力強大的微軟。

    應該說,Notes是蓮花公司埋下的一支奇兵。早在1984年,在蓮花的資助下,Iris公司就提出了創建一個虛擬社區的設想,開始為蓮花開發Lotus Notes。原Iris工程副總裁湯姆?迪亞茲說:“在1984年考慮開發團體通信軟件是很古怪的,因為當時多數人還沒有接觸過電子郵件系統……產品遠遠走在了時代的前面。這是第一個商業客戶機/服務器產品。”后來,蓮花全資收購了Iris公司。

    Notes成為蓮花新的增長點,《財富》雜志評價說:“在電腦群組軟件市場中,蓮花公司占據領導地位。他們的Notes產品正快速成為電腦網絡中的重要角色,就像過去Lotus 1-2-3在個人電腦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樣。”

    但蓮花的轉型并非一蹴而就,由于公司靠電子表格處理軟件起家,因此公司元老級人物對此感情深厚,很多人反對轉型。在最艱難的時刻,蓮花甚至有12位副總裁離職。蓮花此時的局面是“萬里飛沙壓鼓鼙”,但曼茲堅定地帶領團隊完成了這次“蝶變”。

    在20世紀80年代,蓮花軟件是IBM PC上最受歡迎的軟件,兩家公司一度形成了良好的共生關系。在蓮花受到微軟的擠壓而被迫戰略轉型時,IBM PC也逐步沒落。到了1994年,IBM處于其史上最艱難的時期——它不僅在前一年巨虧80億美元,而且公司決策層正要將其分拆為眾多獨立的小型業務公司。比爾?蓋茨甚至預言:“IBM將在幾年之內倒閉。”正在此時,拯救者郭士納登場了。

    郭士納否定了肢解的IBM計劃,帶領公司向服務和軟件領域轉型,IBM軟件集團負責人約翰?托馬斯在進行深度的市場調研后,認為IBM應該將蓮花公司收歸麾下。他確信,并購蓮花不僅能填充IBM軟件產品線的空隙,而且蓮花將成為IBM成功轉型的戰略支柱。

    “白衣騎士”沒出現

    “不管你是否合作,IBM都要買下蓮花公司。”1995年6月5日早上8:30,蓮花CEO吉姆?曼茲收到IBM的最后“通牒”。

    震驚的曼茲馬上拒絕了。他起初希望AT&T公司能出面做個“白衣騎士”,挑戰IBM,迫使它退出。但AT&T沒有這樣做。

    如果從財務角度考慮,IBM并購蓮花的時間可以往后推延一段,因為1995年互聯網產業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蓮花Notes初獲成功后,微軟也尾隨而至,推出了Microsoft Exchange,蓮花股票價格看跌。但郭士納想要一支士氣高昂的、成建制的“軍團”,而不是一組打了敗仗、士氣全無的烏合之眾。他不想拖延,因此在報價時就給出了一個合理線以上的高價,而且他指示如果蓮花不束手就縛,敢于進行反收購,他將隨時抬價,奉陪到底。

    雖然曼茲的第一反應是拒絕,但考慮兩天之后,接受了IBM給出的35億美元高價。“從一個投資銀行家的角度來看,要約是完美無缺的。”時任蓮花公司副總裁的麥克?齊斯曼這樣評價。

    在并購初期,外界對此并不看好。批評人士指出,蓮花將會被IBM的官僚沼澤所窒息,其獨特的、富有創新性的企業文化將迷失在IBM藍色巨人的海洋中。并購后發生的事情似乎佐證了這一點。曼茲在并購完成不久后就宣布辭職,事情似乎在朝著糟糕的一面發展。

    曼茲辭職一個小時之后,IBM軟件集團負責人托馬斯迅速約齊斯曼和蓮花的另外一位副總裁見面。他說正確的做法是提拔蓮花公司內部的人做領導——如果選派IBM的經理作為蓮花公司的領導,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而從外面遴選合適的人會花去數月時間,且未必能找到合適的人,而且這樣做會向蓮花公司員工傳遞錯誤的信息。

    托馬斯說:“你們是內部人,你們來做這個工作怎么樣?”兩人均受寵若驚。他還對蓮花的工程師表示IBM原有研發體系的大門向他們敞開,“如果你對IBM的技術感興趣,拿去便是”。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到,成功并購應遵循這樣的原則:不管并購者預期的并購結果多么誘人,只有在被并購公司確信他們能為所并購的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不是要求被并購公司為他們貢獻時,并購才會成功;要想取得成功,并購公司必須尊重被并購方的產品、市場和客戶。只有在這種原則指導下的并購才能成功完成整合。

    托馬斯對蓮花獨特的文化表示欣賞,“我希望我們的一些雇員按照蓮花公司的行為方式工作。”

    本文參考文獻:

    《重返小王國》 作者:邁克爾?莫里茨,譯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蘋果往事:開發麥金托什的非凡歲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爾德,譯者:洪慧芳,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 作者:姜洪軍,科學出版社,2013年

    本文作者姜洪軍,著有《極客:改變世界的創新基因》、《喬布斯和他的對手們》、《雷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谷歌風云》、《中國互聯網商業英雄列傳》、《對話新銳CEO》等圖書,擅長科技領域的企業史和人物志寫作,歡迎約稿。

    最近收到了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問題,筆者將部分有代表性的總結起來,如果您也有相同或相似的問題,希望該篇文章可以解決您得困擾。

    筆者將這些問題分為三類,分別是器材類、拍攝問題以及后期相關問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可愛的攝影愛好者提出的問題吧,為了保證提問的原汁原味,筆者并沒有對問題進行修飾或更改。

    1、器材類

    Q:為什么恒定光圈的相機比較好?恒定光圈的,不是不能夠拍攝不同的景深了嗎?但是恒定光圈的鏡頭賣的貴啊!

    A:恒定光圈鏡頭的意思是最大光圈是恒定的,比如70-200mm恒定F2.8的鏡頭是指在70-200mm的焦段范圍內,光圈最大均可以開到F2.8,不是只能使用F2.8的光圈。

    這種鏡頭的優點是隨著焦段變長,可開的最大光圈要比其他普通鏡頭大,這樣的好處是很多的。比如我手持拍攝,200mm的焦距,我光圈可以開到F2.8,快門時間就可以控制在1/200s以內,也就是安全快門內。

    但是你的鏡頭200mm,最大光圈只能開到5.6,快門時間只能控制在1/50s,那就很容易因為晃動而拍虛。而且我200mm,F2.8光圈虛化效果也比你F5.6的虛化效果好。

    Q:光圈的浮動是隨著焦距的變化自己變的么?

    A:非恒定光圈的鏡頭,其最大光圈是隨著焦距的變大而縮小,也就是光圈浮動,具體范圍每款鏡頭都會說明,分別為焦距最小和最大時對應的最大光圈。恒定光圈的鏡頭,其最大光圈是恒定的,比如70-200mm F2.8光圈恒定鏡頭,無論是70mm端還是200mm端,最大光圈均能達到F2.8。

    Q:看了您的課程,很想入手相機,糾結于尼康D7200和佳能80D,價格上尼康D7200會實惠些,性能上差別會不會很大?老師有沒有什么推薦呢?期待中…

    A:性能上區別不大,看身邊的朋友用佳能的多還是尼康的多,可以交換鏡頭。

    PS:對于這種詢問購買那臺相機,哪只鏡頭好的問題,其實筆者比較贊同:“買你買的起的最貴的器材。”

    如果預算有限,一定把大頭兒留給鏡頭。因為鏡頭的由于其工藝的特點,保值性很好,但是機身更新換代很快,價格下降的也快,而且很多高端的功能,其實大部分攝影愛好者都用不上,等于資金就被浪費了。

    可是一只優秀的鏡頭好在其光學結構,鍍膜,鏡片,無論您會不會使用,最起碼在成像質量上肯定會受益。

    Q:想入手一臺尼康d7500相機,本著一鏡走天下的想法,尼康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防抖鏡頭和尼康AF-S DX 18-300mm f/3.5-6.3G ED VR 鏡頭兩款鏡頭,哪個更合適好用些?

    A:建議買18-200。

    原因:d7500作為一款APS-C畫幅的機器,焦距要乘以1.5的系數,也就是18-200的實際焦段是27-300mm,300mm的長焦足夠使用了,而且18-200的焦段跨度比18-300的跨度小,成像質量也會好一些。

    Q:為什么小光圈,定焦的鏡頭都要比變焦的貴好多?

    A:首先,光圈數值越小,光圈越大。所以你應該是想問為什么最大光圈越大,定焦的鏡頭就越貴?

    先解釋下為什么最大光圈越大的鏡頭越貴,也越好。比如我手持拍攝,200mm的焦距,我光圈可以開到F2.8,快門時間就可以控制在1/200s以內,也就是安全快門內。

    但是你的鏡頭200mm,最大光圈只能開到5.6,快門時間只能控制在1/50s,那就很容易因為晃動而拍虛。而且我200mm,F2.8光圈虛化效果也比你F5.6的虛化效果好。這就是為啥最大光圈越大鏡頭越好的原因。光圈越大需要的技術含量越高,也就越貴。

    再來說為什么定焦比變焦頭“好”。你拿一只85mm定焦,和一只焦距調整到85mm的70-200mm變焦頭拍攝,相同ISO下,85mm定焦的成像肯定要比70-200mm銳利。原因在于鏡頭內部的鏡片組。

    變焦頭為了得到變焦效果,里面的部分鏡片是需要移動的,鏡片的移動對光傳遞肯定會有影響,也就是會導致成像質量下降。而定焦頭里面的鏡片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鏡片設定都會嚴格按照一個焦距的最優成像條件去設計,用中國一句古話就是術業有專攻,所以成像質量就高。

    而至于定焦的比變焦的“貴”,這個不是絕對的。有的定焦因為鏡片用的材料好,鍍膜用的好,最大光圈大,所以貴。但有的定焦頭也很便宜的。

    變焦的也有很貴的,比如24-70mm,70-200mm這種大家熟知的都是變焦頭,而且都不便宜。而且像24-70mm這種鏡頭雖說是變焦頭,但是成像質量已經很接近定焦頭了,比這個焦段內的定焦頭都要貴。所以說最大光圈越大的鏡頭越貴是成立的,但是定焦比變焦貴是不成立的。

    Q:佳能80D機身,配有一個定焦50.1.4鏡頭 想配一個廣角鏡頭拍風景。求老師推薦。學生黨,不要上萬。

    A:給您推薦16-35 f/4L IS USM廣角變焦鏡頭,雖說最大光圈只有f/4L,但是作為一款廣角風光頭本來就不追求淺景深,再加上風光攝影多用三腳架,所以f/4的光圈足以。

    Q:中灰鏡和偏振鏡是不是都是由偏振片做的鏡子?他們有啥區別?如果旋轉偏振鏡會不會有中灰鏡的效果?

    A:中灰鏡和偏振鏡完全是兩種功能的濾鏡。中灰鏡也稱減光鏡,是通過減少進光量和增加曝光時間,也就是為了使用慢門的濾鏡。

    偏振鏡是為了減少反光,比如水面的反光,玻璃的反光,通過偏振鏡可以去掉。而由于光是有角度的,為了消除這些反光需要調整偏振鏡的角度,所以偏正鏡是可以旋轉的,跟中灰鏡沒有一點關系,也不會有中灰鏡的效果。

    減光鏡



    偏振鏡

    Q:最近留意70-300mm的鏡頭,發現有些鏡頭標示支持長焦微距,比如Tamron/騰龍 AF70-300mm F/4-5.6 Di這款鏡頭,上面標示有180-300Macro,似乎在拍攝時可以選NORMAL和MACRO兩種不同模式。雷老師在課程中講過利用長焦鏡頭也可以拍攝微距,可以實現很漂亮的虛化效果,可是再看尼康70-300G鏡頭 AF ZOOM 70-300MM F/4-5.6G,上面就沒有提到支持微距,也沒有微距標示。想請教老師,既然同樣都是70-300,焦段相同,那么支持微距和不支持微距拍攝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A:支持微距的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小。不支持的最近對焦距離大。對應的效果就是,使用微距鏡頭,相同焦距,主體可以比非微距鏡頭在畫面中所占比例大。因為微距鏡頭可以離被攝體更近。

    Q:人像選擇中焦好還是長焦好?課上講拍人像,用中焦人像自然,但長焦更能讓模特自然,那我選擇什么樣的鏡頭拍人像更好呢?

    A:人像鏡頭的選擇沒有固定的,要看實際情況。中焦:50-135mm這個焦段可以勝任任何種類的人像拍攝,除非需要只在一些特殊的畸變效果。

    我理解你說長焦更能讓模特自然應該是指攝影師離模特距離遠,這樣模特沒那么大壓力,更能放的開。如果模特很緊張、拘謹的話,攝影師首先考慮的應該是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引導模特放松,然后進行拍攝。如果實在是無法讓模特放松,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選擇使用長焦鏡頭進行遠距離抓拍。

    2、曝光、拍攝問題

    對于曝光,很多攝友都不能很好的理解曝光補償以及“白加黑減”的應用,還有一些是針對濾鏡使用的問題。

    Q:曝光補償是直接影響進光量還是通過機內的計算以類似后期的形式影響照片明暗的呢?

    A:如果ISO是手動擋狀態,調整曝光補償就是調整進光量。

    因為曝光三要素中,只有ISO不是通過進光量來控制畫面亮度而是通過感光元件感光的敏感度產生的變化,從而導致圖片發生亮度的變化。

    Q:白加黑減問題?除了用m檔其他所有的檔相機都會自動的白加黑減嗎?還是只有特有的幾個檔相機才會自動的白加黑減?

    A:應該先理解“白加黑減”是什么意思。白加是指當畫面中大面積亮度較高、反光率高,在使用評價測光時,需要手動增加曝光補償讓畫面中的暗部也有細節。

    黑減是指當畫面中大部分亮度較低、反光率底,在使用評價測光時,需要手動減少曝光補償讓畫面中的亮部有細節。曝光補償的增減是只有在快門優先、光圈優先、P擋時可以手動調節。沒有任何一個檔位是自動調節曝光補償的。

    Q:老師,想知道夜景人像的拍攝要注意哪些啊?

    A:1、 注意快門速度。如果手持拍攝,注意讓快門速度在安全快門以上,鏡頭焦距的倒數就是安全快門。如果達不到,就要提高ISO。

    如果使用三角架,也要注意快門速度不要太慢,模特也會動的,尤其拍特寫,輕微的移動就會拍虛。

    2、要利用環境光。通過環境光為模特臉部照明。

    3、使用閃光燈。同樣為了保證模特臉部曝光正常。

    4、大光圈虛化城市背景光往往能獲得好看的光暈,是簡單好用的夜間人像技巧。



    我們針對50款相機上架了相關攝影課程,這些時長超800分鐘,價格不過幾十元的課程,能夠幫助您快速玩轉萬元相機出大片下面列出了21款機型的課程,還有20款機型的課程, 請翻至文章末端查找。

    D850課程D810課程D750課程

    D7500課程頭條專欄 Z7課程頭條專欄D5課程頭條專欄

    EOSRP課頭條專欄1DXM2課程頭條專欄 EOSR課頭條專欄

    5D3課程 5D4課程 6D課程

    6D2課程80D課程 800D課程頭條專欄

    A7R3課程 A7R2課程A6400課程頭條專欄

    A9課程頭條專欄A7M3課程 A6500課程頭條專欄

    如果希望學習后期方面知識,請關注以下課程。

    荷花處理技法頭條專欄 亮度蒙版技法 頭條專欄 PS+LR技法 頭條專欄 PS CC 2018/2019從入門到精通 頭條專欄 2019中級后期案例第二輯 頭條專欄

    Lightroom 2018從入門到精通 頭條專欄 Camera RAW 從入到精通 頭條專欄

    如果希望在電腦上學習高清攝影課程,可以在淘寶中搜索 好機友攝影 或單擊后面的鏈接跳轉到至淘寶店鋪。首頁-好機友攝影-淘寶網


    Q:在無月亮的黑暗環境下怎樣拍攝夜空中的星星?不要星軌的那種,必須得后期嗎?

    A:首先星空適合在沒有月亮的時候拍攝。拍攝星空不需要使用后期,但后期可以為照片潤色,使星空更突出。

    將相機調為手動擋,給您一組拍攝參數,您可以嘗試一下,光圈F2.8,快門速度30s,iso6400。如果畫面太亮就降低ISO,如果太暗就適當增加曝光時間,但曝光時間不要超過40s。

    拍攝星空是否出色主要有3點:

    1、沒有光污染

    2、要能看到銀河

    3、比較好的前景

    否則就算拍出來了也不是很好看

    Q:既然有自動對焦模式,還需要手動對焦嗎?如果自動對焦模式能夠完成一次性對焦模式,又能完成多次對焦模式,那平時拍攝的時候直接使用自動對焦模式就好了,還費那些事情做什么?

    A:手動對焦在一些特殊情況是有用的。比如拍攝帶著薄紗的模特,為了保證對焦不是對焦到紗上而是對焦到臉上,需要手動對焦。

    再比如,隔著玻璃拍攝景物,需要使用手動對焦到景物上,而不是玻璃上。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就可以了,并不是自動對焦可以勝任所有情況。

    Q:用包圍曝光得用三腳架吧 不然怎么合成?

    A:最好用三腳架。不用三腳架也可以,使用高速連拍模式,并盡量保證相機穩定。后期也可以正常合成。

    Q:曝光補償減檔效果與其它幾種減光的方式效果一樣嗎?

    A:效果是一樣的,但有的時候會失效,首先要了解影響曝光的三個參數:光圈、快門、ISO舉個例子:如果用光圈優先模式,并且選擇了增加曝光補償,那么相機會降低快門速度,或者升高ISO(如果ISO選擇的為auto)。這是相機自動選擇的,跟你手動擋去降低快門速度或者升高ISO得到的效果是一樣的。

    那什么時候會失效呢?如果是快門優先,光圈已經是最大,然后選擇增加曝光補償,ISO在手動擋(沒有選為auto),那么這個曝光補償就會失效。因為它會自動開大光圈,但光圈已經最大了,所以也就沒有作用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手動提高ISO,或者將ISO調為auto狀態。

    Q:這節里面講到了曝光補償。那么,比如面對大面積雪景,如果不通過增加曝光補償,而是通過增大光圈,不改變其他參數,是不是效果是一樣的?

    A:照片的曝光量是一樣的,但景深不一樣,我假定你是將光圈優先模式下增加曝光補償進行拍攝與手動擋模式下增大光圈拍攝進行對比。前者實質上是通過降低快門速度提高曝光量,后者是通過增大光圈提高曝光量,所以兩者的圖片曝光量是一樣的,但是后者的景深比前者的要淺。

    Q:在高樓的觀景臺是否可以使用偏振鏡來去除觀景臺玻璃的反射光,特別是在拍夜景的時候。也看一些文章說偏振的用處不是特別的大,主要還是中灰鏡和漸變鏡是嗎?還是跟個人的拍照習慣有關系?

    A:偏振鏡用處確實不大,如果要去反光,可以把鏡頭貼在玻璃上拍攝,垂直貼緊。其實各種濾鏡在photoshop如此成熟的今天都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如果您追求圖片直出的話,中灰鏡和漸變鏡都很有用,用途不一樣,一個是為了拍慢門,漸變是為了防止天空過曝,或者是增加一些其他效果。

    3、后期及一些觀念性問題

    在這里將會有一些同學對后期提出一些疑惑,還有一些對攝影本質探討的問題。

    Q:共同性好照片的標準一樣嗎?會不會不同的攝影師認為的是不同的標準

    A:好照片不一定所有人都說好,不好的照片也會有人說好。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本來就沒有太嚴格的定義。

    但美的照片有一個基本上的標準,好照片與美照片,還是有區別的,后者是愉悅視覺,前者不僅能夠愉悅視覺還能震撼心靈。多看大師拍的圖片,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不要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照片肯定會越拍越好看。

    Q:老師您好,我用佳能80D拍了之后,發現照片空間大小有時候挺小的,有時候800多K,是因為我用了wifi傳遞功能所以才變小么?另外我電腦win10系統裝了Lr, 調了色彩之后,圖片大小變小了,而我朋友用了LR反而會變大,這是怎么回事呢?

    A:首先80D的wifi傳輸是傳的原圖,所以肯定是您的圖片畫質設置成最低畫質了。您要把圖片質量調高,在菜單設置里有相關選項,建議設置為最優畫質。既然花錢買了單反肯定是為了出高質量的片子,所以肯定是選擇最優畫質。

    至于圖片經過Lr處理后圖片變小了是會發生的。當你對照片進行去飽和度,降低對比度或者其他減少畫面色彩信息的操作時,就會降低圖片大小,原因就是色彩信息變少了。

    而您朋友調整之后圖片變大了,是因為他豐富了畫面的色彩,這樣圖片的信息就變多了,所以尺寸就變大了。

    Q:后期處理與本色之間如何平衡?請問老師,攝影怎么展現最原始的影像?后期處理可能顯示更好的效果,但是會不會失去本色,旁觀者怎么還原最真實的景象?

    A:首先對于是否真實還原本色,那要取決于圖像的用途。比如某些產品攝影,因為客戶需要讓消費者看到商品的真實顏色,所以需要你將顏色真實的還原。

    而多數情況下,攝影是藝術,描繪的是你心中的景象,描繪的是你的思想,觀念,您覺得您的思想、觀念、情感是什么顏色的,那這個顏色就是最真實的景象,也稱之為主觀色彩。如果您覺得攝影就是還原,那您把攝影想的太簡單了。

    這些問答是否對您有幫助呢?如果您有什么問題也可以下方留言給我們,能夠回答的一定會詳細給您解答。


    下面列出了20款機型的學習課程, 單擊下面的各個鏈接條目即可跳轉。

    D800課頭條專欄 D7200課頭條專欄D7100課頭條專欄

    D5600課程頭條專欄Z6課程頭條專欄77D課程頭條專欄

    70D課程頭條專欄 7D2課程頭條專欄760D課程 頭條專欄

    700D課程頭條專欄750D課程頭條專欄 M50課程頭條專欄

    M6課程頭條專欄 A6300課程頭條專欄黑卡6課程頭條專欄

    Gopro課程頭條專欄K1課程頭條專欄X-T20課程頭條專欄

    X-T1課程頭條專欄A7課程

    其他佳能、尼康、索尼、富士、萊卡、賓得等機型課程還在陸續上架,敬請關注。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