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音頻領域一向是互聯網時代的冷門行業,然而2017年畫風突轉,幾乎是以突飛猛進的態勢占據了科技產品關注度的前列。由于國內外科技巨頭的先后布局,音頻產品逐漸朝智能化和無線化發展,成為智能家居以及AI的第一入口,并且在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都有較大的突破。本文將從2017年音頻產品相關技術、產品入手,對音頻行業這一年的發展趨勢、重點變化,以及未來發展做出解讀,同時對本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分析。
一、軟件的變化——智能語音助手
談到2017年音頻產品的智能化,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相應的軟件匹配,這個軟件就是智能語音助手。實際上,智能語音助手并不是音頻產品專屬,我們之前可能更多是在手機上接觸到這一事物,而現在除了手機,在音箱與耳機等音頻產品上,智能語音助手也逐漸被應用起來。
世界科技巨頭依然是智能語音助手的強力推動者,Google有Assistant,亞馬遜有Alexa,蘋果有Siri,微軟有Cortana;國內則有京東的叮咚、阿里的天貓精靈、小米的小愛等等,不過從應用的廣泛度來看,顯然國外的這些智能語音助手被更多的廠商所應用。
所有智能音頻硬件背后,幾乎都是以智能語音助手為支撐
我們這里講的智能語音助手并不是機器的簡單單向語音提示,例如按某個鍵就給你報時那種低層次的語音反饋,而是可以實現簡單的人機語音互動,你給它一條語音指令,它給你一個語音反饋。我們可以看到,所有這些智能音頻硬件背后,幾乎都是以智能語音助手為支撐,而在語音助手背后則是深度學習、大數據與云計算的強力支持。
將智能語音助手引入音頻硬件產品中是一場音頻領域的革命,這意味著“萬物互聯”的版圖進一步擴大,音頻產品終于不再是互聯網時代的旁觀者。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智能語音助手仍然處于嬰兒期,盡管谷歌、亞馬遜、蘋果、微軟這四巨頭的語音助手可以說是現階段最成熟的語音助手,但我們對它們語音人機交互的體驗仍然不夠滿意。
目前智能語音助手的語音識別發展方向基本還是以指令為基礎,對單純而明晰的指令的理解基本不會出錯,但一涉及到日常聊天,它們的弱點就暴露無遺,對于人類復雜的語言和情感,機器的理解力還相當低下。讓機器聽懂人類的話這件事只是剛開了個頭。
2硬件的變化——智能音箱成為科技新寵
二、硬件的變化——智能音箱成為科技新寵
今年在科技界什么概念炒得最火?當然是人工智能!可謂是年度風口。各大科技巨頭幾乎都將寶押到這個風口上。但是在具體實現形式上,科技巨頭們相對來說還比較務實,不起大范兒,基本都是從小物件入手,這個小物件就是智能音箱。谷歌、亞馬遜、微軟、蘋果四巨頭每家都獨立或與其他廠商合作推出智能音箱產品。索尼、松下、三星、阿里、京東、小米、聯想等國內外大牌也要么依托四巨頭、要么自己單干來布局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在2017年無疑是受關注度最高的音頻產品
智能音箱和人工智能有什么聯系呢? 從廣義的人工智能定義來看,智能音箱是屬于搭載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產品,你可以使用智能音箱內置的智能語音助手來控制和安排很多事情。但為什么是音箱而不是電視、冰箱或者其他產品?
關于這個問題,筆者曾多次表達過個人觀點。之所以選擇音箱,是基于人類自身的交流習慣。語音作為人類最自然、最直接的交流方式,雖然也會有語義上的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它仍是人類第一位的交流方式。而人類與機器進行信息交換,要想將智慧生物體與非生物體之間的強烈對立感盡量減少到最低程度,雙方都使用語音無疑是首選。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什么物件發出聲音我們覺得最自然呢?當然是喇叭!如果將其代入到具體場景中,那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音箱。音箱是一個純粹基于聲音的產品,在它的身上并未附加影像或文字等輔助信息,所以在日常人工智能應用層面,選擇音箱作為入口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這就是為什么智能音箱成為科技新寵的原因。
3無線化已是大勢所趨
三、無線化已是大勢所趨
筆者在前三季度的ZDC中國耳機市場調研報告里已經明確指出,2017年是無線耳機元年,我們的統計數據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實際上不止是耳機產品,音箱產品同樣開啟了無線化革命,不管是耳機還是音箱,無線產品在今年都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耳機方面,無線化的形式主要是藍牙連接,2.4G連接的耳機基本已被淘汰。耳機的全面無線化從2016年底已有端倪,彼時iPhone 7上市未久,但由于其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雖然并未在2016年形成潮流,但到了2017年已經有不少廠商追隨蘋果的腳步陸續推出了取消3.5mm耳機接口的手機。
無線藍牙耳機在2017年迎來了春天
不過事態并未向人們開始預想的那樣,數字接口耳機會借此火起來。相反,愿意生產數字接口耳機的廠商非常少,從普適性以及利潤角度看,他們并沒有專門生產應用面很窄的lightning或USB TYPE-C接口耳機的動力,即使有也是裝點一下產品線。而從用戶體驗來看,使用數字耳機得同時就不能為手機充電,這是一個目前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更為方便且現成的解決方案——藍牙耳機——就迎來了真正的春天,畢竟現在的手機幾乎全部標配藍牙音頻功能。
音箱方面,我們在2017年半年度音箱產品ZDC報告中就已經揭示了人們消費者對于無線功能的渴望,音箱是否具備藍牙功能的關注度高達65.4%。而從今年新上市的音箱產品來看,藍牙功能基本成了標配。不過更受人們矚目的是WiFi音箱,我們在上一章講到的智能音箱全部都是WiFi音箱,當然,除了智能音箱,也有非智能的WiFi音箱。
無線音箱變得越來越流行
與藍牙音箱相比,WiFi音箱的初始設置方式稍微復雜了一些,但其好處在于除了傳輸帶寬高和信號覆蓋廣,強大而靈活的組網播放以及直接訪問互聯網資源的能力都是藍牙音箱所不具備的,因此WiFi音箱才會成為智能音箱的基石,也被認為是下一階段消費音箱的主流形態。
4復合功能產品更受歡迎
四、復合功能產品更受歡迎
在過去,音頻產品功能單一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多年來消費者也習慣了這樣的單一。但2017年消費音頻產品給我們呈現出來的則是另一番景象,音頻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復雜,不管是耳機還是音箱,其形態與以往傳統產品相比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復合功能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功能復合型混血耳機更受消費者歡迎
就耳機產品來看,除了上面提到的向無線化發展,加入主動降噪功能在2017年成為一個的潮流,不少新款音樂藍牙耳機都配備了這一功能,這也是未來消費類耳機的一個新趨勢。在過去,主動降噪耳機主要滿足極少數商務人士的出行需求,但隨著環境噪音污染的日益加重和人們對聽力健康的重視,消費類音樂耳機也開始應用主動降噪技術。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耳機中加入智能語音助手的產品也在今年被推出,比如谷歌的Pixel Buds和Bose的QC35 MK2就加入了谷歌語音助手,向智能耳機邁出了重要一步。
快捷、便利、適用面廣、智能互聯是未來音箱產品的主流
音箱產品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無線化和智能化,對于更加細分化的功能的支持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小型藍牙音箱產品在這方面體現得更加突出,例如防水功能、NFC功能、FM收音功能、通話功能、時鐘鬧鐘功能、插卡播放功能、燈效功能等等。這些功能的推出與人們聆聽習慣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使用音箱不再需要正襟危坐,而是追求隨時隨地享受音樂,快捷、便利、適用面廣、智能互聯,這才是當下乃至未來的主流。沒人會拒絕這些具備復合功能的音箱產品。
5國產廠商并非沒有機會
五、國產廠商并非沒有機會
音頻行業在2017年依然是國外廠商領跑的趨勢,所謂領跑并不是說一定體現在銷量上,而是體現在技術的領先程度以及對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理解和把控上。例如智能語音助手方面,谷歌、亞馬遜、微軟、蘋果四巨頭就是行業的領跑者,不僅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而且在應用推廣方面也走在其他廠商的前列,尤其是亞馬遜和谷歌,贏得眾多音頻硬件廠商的支持;與亞馬遜合作的有SONOS、哈曼卡頓、LG、聯想等廠商,與谷歌合作的則有索尼、松下、安橋、JBL等廠商。
科大訊飛在漢語語音識別技術上優勢明顯(圖片來源:藍科技網)
那是不是說國產廠商就完全沒有機會了呢?目前來看并不是,雖然在應用廣度上國產產品可能暫時拼不過國外品牌,但在應用深度上未必就一定會落下風。例如漢語語音識別,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主流語言為英語的智能語音助手顯然不能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而科大訊飛在漢語語音識別的強大技術則有助于智能音頻硬件本土化水平的提升,我們已經在京東的智能音箱叮咚上面看到了科大訊飛與硬件廠商合作的成果,這是一個好的開局。
HiFiMAN香格里拉靜電耳機系統已經躋身世界頂級耳機的行列
再比如高端HiFi耳機制造領域,一些國產產品已經躋身世界頂級產品的行列,像HiFiMAN的香格里拉靜電耳機系統足以傲視群雄,這說明在深挖技術的層面,我們國產產品還是做得不錯的。在暫時不能解決廣度的情況下,深度挖掘就非常有必要,實際上只要深度足夠,廣度總會慢慢鋪開的。科技四巨頭之所以占有如此龐大的市場份額,并非其一開始就如此強大,而是日積月累的技術領先優勢給它們帶來了今天近乎壟斷的地位。
6存在問題及建議
六、存在問題及建議
雖然2017年音頻行業站在了風口,但存在的問題同樣不能忽視。首先是概念落地的問題。廠商都在炒AI,炒智能音箱,但消費者真正實際應用還是少數,真正愿意嘗鮮購買的人比較少,這就造成了概念熱應用冷產品天上飄的怪現象。
其次是無線化進程中面臨的音質解決方案問題,這在藍牙無線音頻傳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目前藍牙無線播放高音質傳輸解決方案主要有高通的aptX/aptX HD和索尼的LDAC,但在播放前端方面,尤其是手機,支持aptX/aptX HD以及索尼的LDAC的產品并不多,如果不是前端與揚聲端同時支持,高音質藍牙音頻傳輸就無法實現。
第三是線下體驗場所太少的問題。音頻產品是非常注重用戶親自體驗的一類特殊產品,耳機或音箱聲音好不好聽必須自己聽過才能有個直觀的感受;智能音箱好不好用,語音識別和反饋準不準確,也得試過才知道。但現在受電商強力沖擊,線下能夠體驗音頻產品的場所非常少,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繼續完善智能語音平臺生態建設。生態建設方面,亞馬遜做得相對來說比較好,國內廠商要差不少。智能音箱也好,智能耳機也好,真正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物聯生態,僅有入口是不夠的,從入口進來之后還能做什么才是重點。不管是做服務還是做內容,生態群一定要建設起來,這才是真正的落地而不是僅僅滿足于能查個天氣。
二是音頻廠商應該對無線收發兩端高音質傳輸協議的普及同等重視。尤其是對前端產品的普及更應該重視起來。當無線耳機成為主流消費類耳機,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就是無線傳輸音質問題。在現有的技術框架下,這當然需要廠商之間的互相協調,畢竟這涉及到專利利益問題。如果有新的解決的方案更好,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當廠商們有更多的可選擇項時,普及的進程就會加快。
三是探索新形勢下音頻產品線下體驗的方式。電商當道的時代到底還要不要線下體驗?答案是肯定的,經過近十年的實踐,消費者最終發現電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最新技術如VR也好,AR也好,對于音頻產品體驗來說也不能提供任何幫助。有的廠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比如小米已經開始全面建設自己的線下體驗店,雖然不是專門針對音頻產品而設立的,但方式值得音頻廠商借鑒。音頻廠商可以視自身實力選擇自主或與經銷代理商合作建立線下體驗店,雖然從表面看這不能帶來現時的經濟利益,但從長遠來看,一個能為消費者提供穩定而直接的體驗渠道非常有利于產品的推廣和品牌的建設,這最終將會使產品體驗轉化為后續的實際購買行為。
2017年對于音頻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技術、新潮流不斷涌現,同時舊的事物也在加速退出歷史的舞臺。站在風口,音頻行業既趕上了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這時候更應該撇清泡沫,腳踏實地,尤其是國內的音頻廠商,切忌盲目跟風,要多在技術層面進行鉆研。否則大風過后,無物所托,必將摔得很慘。
隨著市面上的手機產品越來越多地取消耳機孔,藍牙耳機也成為越來越多用戶連接手機聽歌、看視頻的首選。而影響藍牙耳機音質表現的,除了音樂文件質量、耳機的發聲單元的水平之外,耳機與前端設備所支持的藍牙音頻編(解)碼協議是最重要的一大因素。
藍牙耳機設備在工作時,前端會先依托 PCM 將音頻信號先量化成數字信號,接著按照不同的藍牙音頻編碼壓縮打包數據,再調制到特定的頻率上發射。接收端(耳機)先解調恢復基帶數字信號,接著讀取其中的音頻數據,然后恢復成音頻信號,進而放大后驅動耳機。下面盈派智能為大家簡單介紹四種常見的藍牙音頻格式,幫你一秒變身藍牙鑒定專家。
1、SBC(Sub-band coding,子帶編碼)
SBC是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藍牙音頻傳輸協議)協議強制規定的編碼格式。所有的藍牙都會支持這個協議,所以所有的藍牙音頻芯片也會支持這個協議。SBC編碼在傳輸時的碼率,根據sony官網宣傳給出的資料,是328Kbps,44.1KHZ。這個碼率其實和高品質的MP3差不多。
2、ACC/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級音頻編碼)
AAC(Advanced AudioCoding),中文名:高級音頻編碼,是一種專為聲音數據設計的文件壓縮格式。由Fraunhofer IIS、杜比實驗室、AT&T、Sony等公司共同開發,目的是取代MP3格式,它采用了全新的算法進行編碼,更加高效,具有更高的"性價比"。蘋果ipod、iPhone,MAC支持AAC格式的音頻文件。
AAC格式的音質更佳,文件更小,采樣率達96 KHz,更高的解碼效率,并且在320Kbps的數據速率下能為5.1聲道音樂節目提供相當于ITU-R廣播的品質,但AAC屬于有損壓縮的格式。
3、APTX
APTX是CSR公司的專利無損壓縮算法,在被高通收購后,APTX在安卓手機里面推廣力度很大。 官網:http://www.aptx.com/ 在官網中的支持設備中看到了華為,小米,oppo和Vivo,一加的身影
aptX分為三種:aptX,aptX HD和aptX Low Latency,根據名字可以認為,分別是傳統aptX,高品質aptX-HD(估計是提高碼率)和低時間延遲aptX-LL(在看視頻和打CS,吃雞的時候時間延遲就很重要了)。所以aptX傳輸碼率352kbps,得益于高效的編碼,使得聲音保留的細節更多,實際聽感好于前面兩者,aptX的宣傳也是稱其可以達到CD級別的聽感。現在大多數2018年上市的手機支持apt-X格式,但是購買耳機時,一定要選擇支持apt-X的高通方案。
APTX與SBC對比,其特點是:
①壓縮率:4:1(aptX Live 為8:1,SBC為3:1到6:1之間);
②Word Depth:支持16bit,24bit音頻(aptX Enhanced還支持20bit音頻);
③編解碼延時:采樣頻率48kHZ時<2ms;(SBC為2.5ms+緩沖時間);
④ dynamic range(響度) :16bit時>92dB,24bit時>120dB(aptX Enhanced 20bit時>112dB,SBC 16bit時為70dB至75dB);
⑤ data rates:352kbps(SBC為320kbps);
⑥ 頻率響應范圍:20Hz-22kHz(aptX Enhanced為10Hz-24kHz,SBC為20Hz-17kHz);
⑦高達48kHz的采樣頻率(8,16,24,32,44.1,48kHz); apt-X HD可支持到192kHz
⑧容錯性好(BER<1:10,000時完美再生);
4、LDAC
SONY簡單粗暴的提高了信道,在支持LDAC的設備上面,藍牙的通信碼率接近1M。
LDAC可傳輸約3倍于普通Bluetooth*1的數據(在最高990kbps的傳輸速度下*2),讓你在無線情況下欣賞Hi-Res Audio*3音樂時,可以聆聽到接近Hi-Res Audio的音質。
在這么高的傳輸速度下面,傳輸無損音樂成為了可能。當然,這種近乎SONY私有協議的傳輸格式,也導致現在只有少量設備兼容。 但毫無疑問,LDAC在傳輸速率上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使得傳輸的音頻品質更高,聽感自然是最好的。
深圳市盈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身為研發設計WiFi及藍牙模塊相關產品的高科技公司,為了打造一款中國制造的高性價比藍牙耳機,2017年轉型成品OEM創造了iPark品牌系列產品。盈派專注于藍牙音頻接入與共享,數據透傳領域,充分利用研發競爭力和領先的技術打造了國產知名品牌iPark,盈派注重產品的功能體驗、品質及服務感受,力求為消費者提供優創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