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4 月 18 日消息,微軟日前面向 Canary 和 Dev 頻道發布 Windows 11 Build 26100.1 預覽版更新,已基本可以確認為 RTM 候選版本。
不過該版本目前依然存在不少 BUG,例如IT之家此前報道的 VMware 無法啟用 3D 加速,破壞 64 位 .NET 支持等等。
微軟現在再次發布 KB5037941 更新,最新 OEM 版本為 Build 26100.2,由于是 OEM 分支(ge_release_svc_oem),微軟沒有發布單獨的更新日志。
OEM 版本就是要預裝在戴爾、惠普、華碩、聯想等廠商的 OEM PC 上。該版本基于之前的版本 26100.1,雖然某些問題會被修復,但此前的某些錯誤可能會繼續存在。
6月份,AMD在臺北電腦展上發布全新的銳龍9000系列桌面級處理器、X870/X870E系列芯片組以及面向AI PC的銳龍AI 300系列移動級處理器平臺之后,用戶對于AMD新平臺的期待值可謂是日益高漲,只等新平臺全面上市。
而就在上周(美國西部時間7月9日-10日),AMD舉辦了一場“AMD TECH DAY”技術分享活動,在新平臺上市之前,讓我們對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AMD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全面升級
7月31日,AMD銳龍9000系列桌面級處理器將與大眾用戶見面,它能夠提供具有領導性的性能體驗,超凡的能效表現,極致的超頻體驗以及更長的平臺壽命,是迄今為止AMD Zen架構處理器的集大成一代。
銳龍9000系列基于Zen 5架構打造,新架構帶來出色的性能體驗以及優異的能效表現。同時它支持PCIe5.0以及更高頻率的DDR5內存,而沿用AM5接口則體現了更長的平臺壽命。同時AMD表示,AM5平臺將延續到2027年之后,大大降低了未來用戶煥新升級的成本。
在7月份即將上市的新品序列中,首發主要包含了四個型號:銳龍9 9950X、銳龍9 9900X、銳龍7 9700X以及銳龍5 9600X,其具體參數如下:
AMD銳龍9 9950X是本次新品的最高型號,采用16核32線程設計,頻率加速最高達到5.7GHz,總緩存(L2+L3)高達80MB,默認TDP為170W。
銳龍9 9900X,12核24線程設計,5.6GHz加速頻率,總緩存76MB,默認TDP 120W。
性價比更高的銳龍7和銳龍5家族各有一款新品,分別為銳龍7 9700X以及銳龍5 9600X,前者為8核16線程設計,后者為6核12線程設計,加速頻率分別為5.5GHz和5.4GHz,緩存容量分別為40MB和38MB,默認TDP均為65W。
全新的銳龍9000系列在性能體驗上非常出色。以銳龍9 9900X為例,參考酷睿i9-14900K的生產力與內容創作性能以及游戲性能,銳龍9 9900X在生產力與內容創作方面,最少領先2%(UL Procyon Office),最多領先41%(HandBrake編解碼);游戲方面,銳龍9 9900X最少領先4%(無主之地3),最多領先22%(地平線:零之曙光),并且在《賽博朋克2077》、《F1 2023》等畫質級大作上領先幅度超過13%,能夠勝任更加重度的游戲負載,并為其提供出色的畫面流暢度。
對位酷睿i7-14700K的銳龍7 9700X,在生產力與內容創作以及游戲性能方面,同樣有著更加出色的表現。在生產力與內容創作性能上,銳龍7 9700X最少領先4%(7-Zip壓縮解壓縮)、最高領先42%(HandBrake編解碼);游戲方面最少領先4%(無主之地3),最高領先31%(地平線:零之曙光)。
銳龍5 9600X同樣如此,在對位酷睿i5-14600K時,生產力與內容創作性能最少領先8%(UL Procyon Office),最高領先達94%(HandBrake編解碼);游戲性能方面最少領先5%(殺手3),最高領先29%(地平線:零之曙光)。
從官方給出的數據來看,銳龍9000系列桌面級處理器在視頻編解碼性能方面獲得了極為顯著的強化,同時在應對大型3D游戲時,也能夠帶來更加穩定流暢的畫面幀數表現。
性能表現優異的同時,全新的Zen 5架構為銳龍9000系列帶來了更加出色的能效表現,這意味著銳龍9000系列可以在較低功耗狀態下,就能夠達到與老款處理器同級或越級的性能表現。以官方給出的銳龍7 9700X為例,在游戲性能方面,這顆處理器在65W功耗下,平均比105W功耗的第一代3D V-cache處理器銳龍7 5800X3D快12%!
總體來說,銳龍9000系列桌面級處理器通過15%的熱阻改善,使得同等TDP下,獲得了7℃左右溫度降低,因此耗電量更低,溫度和噪音控制也更加出色。
對比銳龍7000系列,銳龍9000降低了銳龍9 9950X以下所有型號的TDP,但性能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最低為11%,最高達到了22%。
當然,銳龍9000系列不僅僅在于處理器自身性能與能效等方面的升級,整個平臺級的性能提升才能給用戶帶來更好體驗。因此在內存超頻方面,更新AGESA之后將支持DDR5-8000超高速內存;同時支持新的運行中內存超頻以及內存優化性能配置文件功能;而且所有AM5消費級芯片組上都可啟用內存超頻,同時JEDEC支持DDR5-5600。
此外,新平臺在Overdrive一鍵超頻精度方面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如果用戶希望優先考慮性能效率,特別是多線程工作負載,那么啟用PBO后在較低的默認TDP下可以獲得額外的性能提升空間。其中銳龍9 9900X為6%,銳龍7 9700X為15%,銳龍5 9600X為6%。
對應銳龍9000系列,AMD推出了全新的800系列芯片組。包含X870E、X870、B850以及B840,其中X870E和X870芯片組集成了USB 4控制器,支持PCIe5.0;B850支持PCIe5.0的NVMe接口以及PCIe4.0的顯卡接口,支持20Gbps速率的USB 3.2。而B840為PCIe3.0以及10Gbps的USB 3.2。
此外,AM5平臺在AI性能方面也有著極大幅度的提升。其被定義為內容創作、開發、生產力發燒友的終極AI平臺。
AM5平臺可以提供極為出色的圖形性能,以應對AI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同時它具備更高的存儲帶寬速率,以提供更加快速的存儲能力。通過銳龍9 9900X平臺與酷睿i9-14900K平臺對比可以看出,銳龍9 9900X在AI大模型算力方面高出1倍;PCIe5.0 SSD寫入速度高出58%。
在大語言模型AI加速方面,得益于AVX512以及VNNI的卓越性能加速支持,銳龍9 9900X在Llama大模型速度方面比i9-14900K快17%,Mistral速度快20%,AI性能表現優異。
總體來說,全新的銳龍9000系列桌面級處理器在提供更加出色的性能的同時,帶來了更加優異的能效表現,同時在AI加速、內容創作與生產力綜合表現以及游戲體驗等方面,相比銳龍7000系列以及競品而言都有了顯著提升。同時,在更加出色的內存超頻加持下,銳龍9000系列將為用戶提供平臺級的性能躍升。
·富有靈活性的AMD Zen5架構
到這里,我們有必要來看看AMD Zen 5架構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首先,AMD Zen 5架構在基礎核心架構方面做了四大升級:
其一,每個周期交付更多指令;
其二,調度和執行寬度擴大;
其三,緩存數據帶寬加倍;
其四,強化AI加速能力。
在分支預測方面,Zen5架構具有高級分支預測的流水線取指特性,它實現了更低的延遲,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大的吞吐量。改善了指令緩存延遲以及帶寬,并且支持雙解碼流水線。
在調度和執行方面,Zen5架構拓寬了dispatch/retire(調度和引退)的寬度,集成了更加統一的ALU調度器以及更大的執行窗口,因而改善了調度和執行效率。
Zen 5架構還增加了數據帶寬,支持48KB 12路L1數據緩存4周期加載,L1緩存和浮點單元帶寬加倍,同時改進了數據預取。
此外為了提升整個處理器的AI性能,Zen 5架構的AVX-512指令集具有完整的512位數據路徑,同時提供了6條雙周期延遲FADD流水線,并且支持更多數量的FP指令。
在這些特性加持之下,Zen 5架構相對于Zen 4架構來說,IPC平均提升幅度達到了16%。同時其機器學習性能提升32%(單核),AES-XTS加密算法性能提升35%(單核)。
此外,Zen 5架構有著非常不錯的擴展性。更快、更小、更低功率的晶體管使得性能、能效得到優化;同時,AMD與TSMC 4nm、3nm制程技術進一步深度合作,從而覆蓋到桌面、服務器、客戶端以及嵌入式等各類硬件平臺。
因此,Zen 5架構不僅包含有銳龍9000桌面級處理器,更是有第五代EPYC處理器以及第三代AMD銳龍AI,也就是Strix Point移動級處理器。
·銳龍AI 300系列 不妥協的AI PC解決方案
Strix Point,也就是全新的銳龍AI 300系列移動級處理器,AMD對其定義為“完整的、無妥協的AI PC解決方案”,再加上它的型號中直接帶有“AI”字樣,足見AMD對AI領域的重視。
此前,我們對新處理器的命名規則做過解釋,這里不妨再來回顧一下:
以AMD銳龍AI 9 HX 370處理器為例,AMD 銳龍AI是品牌名,從中不難看出AMD著重強化了AI屬性。接下來的9 HX代表了處理器的等級,數字越大性能越強,尾綴的37代表系列,0代表SKU。除了銳龍AI 9 HX 370之外,本次銳龍AI 300系列的另外一款型號為銳龍AI 9 365。
臺北電腦展上,AMD公布的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包含了AMD銳龍AI 9 HX 370以及銳龍AI 9 365兩個型號,本次活動并未公布更多新的型號,因此首發陣容方面大概率就是這兩款處理器了。前者采用12核24線程設計,加速頻率最高5.1GHz,總緩存36MB,NPU算力提升到了50TOPS,iGPU升級到了Radeon 890M。后者則是一顆10核20線程處理器,加速頻率最高為5GHz,總緩存34MB,NPU算力同樣為50TOPS,iGPU型號為Radeon 880M。
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將為輕薄本、游戲本、設計師電腦、商務和中小企業筆記本以及移動工作站這些主流設備提供支持,體現了其設備生態的多樣性。
性能方面,AMD銳龍AI 9 HX 370對比英特爾酷睿Ultra 9 185H以及高通驍龍X Elite X1E-84-100,在PCMark10、UL Procyon等生產力性能方面都有著明顯優勢。
另外大家喜聞樂見的CINEBENCH單核/多核性能方面,銳龍AI 9 HX370相比競品而言也有著更加亮眼的表現,尤其在多核性能方面實現全面領先。此外在Blender 3D渲染性能方面,銳龍AI 9 HX 370實現了高達3.8倍極大幅度的領先。
游戲性能方面,得益于RDNA 3.5架構的全新Radeon iGPU,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相比競品也有著顯著優勢,在《孤島驚魂6》、《古墓麗影:暗影》、《無主之地3》、《GTAV》、《賽博朋克2077》等主流游戲上表現優異,可以為玩家帶來更加流暢的游戲體驗。
作為“無妥協的AI PC解決方案”,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與行業伙伴深度合作,為Copilot+PC提供性能強大的硬件解決方案,深度支持各類系統級AI應用,同時更好地賦能Acer、華碩、惠普等OEM廠商的各類自研AI應用。
此外,非常好用的AIGC軟件AMUSE的2.0 Beta版本也將在7月28日上線,這是一款支持文生圖、圖生圖、繪畫生圖的超級簡單好用的AIGC工具,其繪畫生圖功能將適配搭載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的華碩 靈耀16 Air的觸控筆功能,讓AI繪畫更加簡單。
總體來說,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擁有完全的生態系統兼容性,有著完整的PC類型組合,全方位支持Copilot以及第三方AI軟件,同時具備優異的性能表現以及全天候的續航能力。
·RDNA 3.5以及XDNA 2讓iGPU與NPU性能顯著提升
在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平臺中,有兩大非常重要的架構更新,一個是針對iGPU的RDNA 3.5,另一個是針對NPU的XDNA 2。再加上針對CPU的Zen 5,三大架構革新,使得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真正成為“無妥協的AI PC解決方案”。
首先,基于RDNA 3.5架構的全新iGPU讓人頗為期待。目前來看,它主要包含Radeon 890M和Radeon 880M兩種型號。新架構計算單元升級到了16個,優化了每瓦的性能表現,優化了每bit的性能表現,同時通過優化電源管理帶來更長的電池續航能力。
架構優化之后,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的iGPU圖形性能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提升。在3DMark TimeSpy以及Night Raid測試中,相比上一代而言,在相同的15W功耗下,圖形性能分別提升32%以及19%。
XDNA 2架構則為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的NPU帶來了指數級的性能提升,這使其算力達到了50 TOPS,相比現役的銳龍8040系列的16 TOPS而言是指數級增長。
對于AI PC來說,NPU的重要性伴隨著大模型規模和多樣性增長顯得越來越重要,它已經成為AI PC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全新的NPU在AI模型算力方面帶來了高達35x的每瓦性能提升,這使得基于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打造的AI PC具備更加高效的AI計算能力。
根據AMD官方信息來看,2024年將有超過150家AI賦能的、不同應用領域的ISV為新一代AI PC帶來全新體驗。
此外,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的NPU支持Block FP16數據類型。它兼顧了INT8的速度與FP16的精度,相比快而不精確的INT8以及精確而不夠快的FP16來說優勢明顯。在當前絕大多數AI應用都采用16-bit設計的情況下,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可以為這些應用提供既快速又精確的計算體驗。
·結語
通過Zen 5、RDNA 3.5以及XDNA 2三大核心架構革新,AMD借助其架構的靈活性與可擴展性,為行業帶來了包括桌面級、移動級以及服務器終端設備的全新銳龍處理器平臺覆蓋,在生產力、內容創作、游戲、AI計算等方面為用戶帶來了全新體驗,同時通過多種形態的終端設備觸達各行各業,為不同領域、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選擇。這些基于底層架構的革新,讓我們看到了AMD在芯片領域的超凡技術實力。
后續,我們將針對全新的銳龍9000系列桌面級處理器,以及基于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平臺的AI PC新品進行全面測評,并預計將在7月底或8月初上線詳細評測內容,敬請期待!
(884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