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要求采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的芯片,也必須先經過美國同意才可出售給華為。
這一新規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對華為制裁的進一步升級。根據新規,允許已經在生產的芯片運往華為,只要發貨在(5月15日)起120天內完成即可,如果這些芯片組沒有5月15日之前投產,將被禁止出口。
5月16日,華為中國的官微發出一張老圖,配了一行文字: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出磨難。
華為中國官方微博
華為中國還有一句: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美國已經明牌,他們要封殺中國最先進的技術,讓中國永遠當個打工仔、加工廠。
在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直言:“我最近也在閱讀美國高官的演講和講話,我可以總結出,美國認為技術領先是美國霸權的基礎,任何其他國家、其他公司的技術領先可能都會損害美國的霸權。華為又恰恰是在ICT領域內取得了領先。”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
郭平的分析,印證了美國通過打壓華為,來打壓中國5G發展,進而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
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怕的。那些殺不死我的東西,只會讓我變得更強大。
面對美國的制裁,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已經準備好了,它們分布在電子、機械制造、新能源、醫藥等諸多領域,足以一起扛過這個冬天。
渡劫之后,中國產業鏈集群擁有的不僅是生產、加工能力,還將獲得更加先進的技術能力和研發實力,從而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巔。
1
沒人封得住華為
華為遭到封殺只是美國壓制中國發展的縮影。
從2001年至2018年10月10日,已有多達102個中國人和實體先后被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納入制裁名單,其中1個被納入非SDN涉伊朗制裁法案名單(NS-ISA名單)。
可以看出,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生產力正遭到全方位壓制。
不過,華為沒有怕的,華為準備好了。
早在去年,華為就高調宣布,歷程十五年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在芯片領域,華為已經實現核心芯片自給,根據華為 2018 年披露的數據,美國供應商數量占比達到了 35.87%,海外供應商占比超過 50%。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華為已經在 SOC、基帶芯片、模擬 IC、射頻 IC 和 FPGA 等多種核心芯片實現了完全自給或部分自給,其中華為芯片自給的核心在于華為海思的發展。
2019 年,華為海思實現銷售收入 842.6 億元,在全球半導體企業中排名第 15 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 Fabless 設計企業之一。
技術領先也進一步擴大了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影響力。
從全球市場來看,2019年華為的市占率達到17.6%,超越了蘋果的14.5%,僅次于三星;而小米、Oppo的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9.2%、8.3%,充分說明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上也具有競爭力。
此外,2015年起,華為則在包括基站、路由器、控制調節器和交換機器在內的各大市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供應商之一。三星公司和蘋果公司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則近年來都有所下降,蘋果公司尤為明顯。
2
中國產業鏈在成長
觀察華為產業鏈,其絕大部分都能夠做到國產替代。
在半導體產業,2019 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 3055.50 億美元,進出口逆差為 2039.71 億美元,同比下滑 10.31%,為近十年來首次下滑,充分體現了我國半導體行業在芯片自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目前中芯國際(SMIC)已具備量產 14nm FinFET 芯片的技術,華為也在逐步將在臺積電的 14nm 訂單向 SMIC 轉移,更先進的 7nm 產線也即將投產。
雖然SMIC 技術還不能與臺積電和三星這種半導體巨頭比肩,但是也已經解決了我國半導體高端芯片代工的有無問題,未來隨著國家產業基金的不斷投入和國內半導體廠商的通力合作,SMIC在 5nm 甚至更先進的制程上必將不斷取得突破。
此外,以射頻前端為核心的模擬芯片存在對于手機通信意義重大,行業規模為未來幾年有望達到300億美金,而目前全球主要供應商是日美的四家公司。
在這一領域,A股公司卓勝微,基于為三星提供射頻前端開關與LNA多年的經驗,有望向華為體系拓展。電源管理芯片領域,同樣存在較強的供應鏈安全訴求,國內廠商有望與華為一同在該領域實現突破,這一領域公司包括圣邦股份。
在光學創新領域,A股公司韋爾收購豪威科技而持續向高像素視覺芯片領域進軍,其48m視覺芯片已實現出貨,明后年64m芯片有望快速推出,搶占高端像素份額。鏡頭方面,更高像素需求下,傳統塑料鏡頭材料會受溫度、色散等因素影響,玻塑混合鏡頭有望成為更具優勢的替代方案,舜宇光學科技、聯創電子在該領域均有較好布局。
5G方面,高速高頻連接器領域,目前主要由羅森伯格、雷迪埃、灝訊等外國廠商占據,在高速光電連接器領域,之前主要由莫仕、泰科、安費諾占據,目前國內中航光電、意華股份已經取得一些突破。
面板領域,根據最新消息,蘋果今年發布的旗艦手機iPhone 12系列手機將搭載京東方的OLED屏幕。作為全球最頂級的手機制造商,蘋果使用京東方屏幕無疑是對京東方技術實力的一大認可,也標志這京東方已經具備了和三星、LG等國際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
數控機床領域,勁勝智能立足于中高端數控機床產業,是國內金屬CNC設備龍頭,國內市場份額達 30%;在玻璃精雕機領域,勁勝智能主要客戶為藍思科技和歐菲光等蘋果、三星、華為供應商,正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從歷史規律來看,中國產業鏈強大而有韌性,從來不怕與外資競爭,也不怕外資的封殺。
從人有我無,到人有我有,再到人無我有,中國制造走過了一輪又一輪的進口替代浪潮,產業層級越走越高。
3
政策推動,前景巨大
面對美帝的圍追堵截,中國迅速采取政策反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5月17日就美出臺出口管制新規應詢發表談話。
發言人表示,美方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這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損害美國企業利益,也損害其他國家企業的利益。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鐵還需自身硬。多年來,國家一直在出臺政策,支持國內產業發展,一批龍頭已經成長起來,大有對國外企業取而代之之勢。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企業的快速崛起,在“修昔底德陷阱”、“零和博弈”思維主導下,美國為維持其在全球經濟、科技等領域的主導地位,從2018年開啟貿易戰以來不斷挑釁中國,多次加征關稅并不斷由貿易向科技、知識產權、教育等領域擴散。
面對美國的再三施壓,一味的妥協沒有出路,中國不會更不能放棄自身的核心利益。未來,中國仍將長期發展并不斷追趕甚至反超美國在多個領域的領導地位。科技,將是中國贏得這場持久戰的關鍵。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要求采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的芯片,也必須先經過美國同意才可出售給華為。
這一新規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對華為制裁的進一步升級。根據新規,允許已經在生產的芯片運往華為,只要發貨在(5月15日)起120天內完成即可,如果這些芯片組沒有5月15日之前投產,將被禁止出口。
5月16日,華為中國的官微發出一張老圖,配了一行文字: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出磨難。
華為中國官方微博
華為中國還有一句: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美國已經明牌,他們要封殺中國最先進的技術,讓中國永遠當個打工仔、加工廠。
在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直言:“我最近也在閱讀美國高官的演講和講話,我可以總結出,美國認為技術領先是美國霸權的基礎,任何其他國家、其他公司的技術領先可能都會損害美國的霸權。華為又恰恰是在ICT領域內取得了領先。”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
郭平的分析,印證了美國通過打壓華為,來打壓中國5G發展,進而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
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怕的。那些殺不死我的東西,只會讓我變得更強大。
面對美國的制裁,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已經準備好了,它們分布在電子、機械制造、新能源、醫藥等諸多領域,足以一起扛過這個冬天。
渡劫之后,中國產業鏈集群擁有的不僅是生產、加工能力,還將獲得更加先進的技術能力和研發實力,從而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巔。
1
沒人封得住華為
華為遭到封殺只是美國壓制中國發展的縮影。
從2001年至2018年10月10日,已有多達102個中國人和實體先后被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納入制裁名單,其中1個被納入非SDN涉伊朗制裁法案名單(NS-ISA名單)。
可以看出,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生產力正遭到全方位壓制。
不過,華為沒有怕的,華為準備好了。
早在去年,華為就高調宣布,歷程十五年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在芯片領域,華為已經實現核心芯片自給,根據華為 2018 年披露的數據,美國供應商數量占比達到了 35.87%,海外供應商占比超過 50%。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華為已經在 SOC、基帶芯片、模擬 IC、射頻 IC 和 FPGA 等多種核心芯片實現了完全自給或部分自給,其中華為芯片自給的核心在于華為海思的發展。
2019 年,華為海思實現銷售收入 842.6 億元,在全球半導體企業中排名第 15 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 Fabless 設計企業之一。
技術領先也進一步擴大了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影響力。
從全球市場來看,2019年華為的市占率達到17.6%,超越了蘋果的14.5%,僅次于三星;而小米、Oppo的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9.2%、8.3%,充分說明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上也具有競爭力。
此外,2015年起,華為則在包括基站、路由器、控制調節器和交換機器在內的各大市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供應商之一。三星公司和蘋果公司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則近年來都有所下降,蘋果公司尤為明顯。
2
中國產業鏈在成長
觀察華為產業鏈,其絕大部分都能夠做到國產替代。
在半導體產業,2019 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 3055.50 億美元,進出口逆差為 2039.71 億美元,同比下滑 10.31%,為近十年來首次下滑,充分體現了我國半導體行業在芯片自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目前中芯國際(SMIC)已具備量產 14nm FinFET 芯片的技術,華為也在逐步將在臺積電的 14nm 訂單向 SMIC 轉移,更先進的 7nm 產線也即將投產。
雖然SMIC 技術還不能與臺積電和三星這種半導體巨頭比肩,但是也已經解決了我國半導體高端芯片代工的有無問題,未來隨著國家產業基金的不斷投入和國內半導體廠商的通力合作,SMIC在 5nm 甚至更先進的制程上必將不斷取得突破。
此外,以射頻前端為核心的模擬芯片存在對于手機通信意義重大,行業規模為未來幾年有望達到300億美金,而目前全球主要供應商是日美的四家公司。
在這一領域,A股公司卓勝微,基于為三星提供射頻前端開關與LNA多年的經驗,有望向華為體系拓展。電源管理芯片領域,同樣存在較強的供應鏈安全訴求,國內廠商有望與華為一同在該領域實現突破,這一領域公司包括圣邦股份。
在光學創新領域,A股公司韋爾收購豪威科技而持續向高像素視覺芯片領域進軍,其48m視覺芯片已實現出貨,明后年64m芯片有望快速推出,搶占高端像素份額。鏡頭方面,更高像素需求下,傳統塑料鏡頭材料會受溫度、色散等因素影響,玻塑混合鏡頭有望成為更具優勢的替代方案,舜宇光學科技、聯創電子在該領域均有較好布局。
5G方面,高速高頻連接器領域,目前主要由羅森伯格、雷迪埃、灝訊等外國廠商占據,在高速光電連接器領域,之前主要由莫仕、泰科、安費諾占據,目前國內中航光電、意華股份已經取得一些突破。
面板領域,根據最新消息,蘋果今年發布的旗艦手機iPhone 12系列手機將搭載京東方的OLED屏幕。作為全球最頂級的手機制造商,蘋果使用京東方屏幕無疑是對京東方技術實力的一大認可,也標志這京東方已經具備了和三星、LG等國際巨頭一較高下的實力。
數控機床領域,勁勝智能立足于中高端數控機床產業,是國內金屬CNC設備龍頭,國內市場份額達 30%;在玻璃精雕機領域,勁勝智能主要客戶為藍思科技和歐菲光等蘋果、三星、華為供應商,正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從歷史規律來看,中國產業鏈強大而有韌性,從來不怕與外資競爭,也不怕外資的封殺。
從人有我無,到人有我有,再到人無我有,中國制造走過了一輪又一輪的進口替代浪潮,產業層級越走越高。
3
政策推動,前景巨大
面對美帝的圍追堵截,中國迅速采取政策反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5月17日就美出臺出口管制新規應詢發表談話。
發言人表示,美方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這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損害美國企業利益,也損害其他國家企業的利益。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鐵還需自身硬。多年來,國家一直在出臺政策,支持國內產業發展,一批龍頭已經成長起來,大有對國外企業取而代之之勢。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企業的快速崛起,在“修昔底德陷阱”、“零和博弈”思維主導下,美國為維持其在全球經濟、科技等領域的主導地位,從2018年開啟貿易戰以來不斷挑釁中國,多次加征關稅并不斷由貿易向科技、知識產權、教育等領域擴散。
面對美國的再三施壓,一味的妥協沒有出路,中國不會更不能放棄自身的核心利益。未來,中國仍將長期發展并不斷追趕甚至反超美國在多個領域的領導地位。科技,將是中國贏得這場持久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