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0年前,當微軟推出Windows 95時,盛況空前,人們在商店門口大排長龍,希望自己是第一個接觸到最新技術的那個人。當時,微軟的產品對企業用戶來說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吸引力,但即便是 普通的消費者也心甘情愿掏出數百美元換回一盒薄薄的塑料碟片。20年之后,微軟推出了Windows 10,但當年的盛況不復存在。
絕大多數用戶已經沒有興趣沖到商店里買上一份拷貝。而且,任何擁有Windows 7或后續版本的用戶都可以免費升級至Windows 10,這在微軟的歷史上還是頭一遭。
放棄傳統的收入渠道,只為換取更加龐大的用戶基礎,對于微軟來說,這是艱難的抉擇,凸顯了公司在移動領域面臨的艱難局面。微軟在桌面市場的影響力正日漸暗淡,公司不得不順應趨勢,向手機、平板電腦、游戲主機以及云端轉型。微軟的目標是創建能夠跨平臺運行的“通用應用”,該類型的應用一經編寫,即可在各類搭載Windows 10的設備上運行,甚至還包括了Xbox以及即將面市的全息眼鏡HoloLens。
龐大的用戶基數無疑會讓開發者側目,微軟希望借助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型,將公司的核心軟件產品以免費形式提供給廣大用戶,然后再利用其他手段變現。只是,由此帶來的利潤遠遠不及當年如日中天的Windows 95。但是,如今個人計算機設備的保有量也同樣無法與當年同日而語,如果微軟能夠成功占據智能手機市場的部分份額,潛在的收入將會遠勝從前。
實現免費增值的手段多種作樣。不像谷歌或者Facebook,作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軟件廠商,微軟沒有打算從廣告中變現。公司希望盡可能多的將用戶納入自身的生態系統,然后向他們推銷更多的產品與服務,同時試圖將這些用戶的雇主也發展成為未來的客戶,向他們銷售專業版訂閱服務或者是企業級批量授權。近日,微軟削減了廣告及地圖部門的業務,印證了他們無意走谷歌那樣的道路。微軟的方向更接近于Evernote或Dropbox,致力于向移動領域轉型。
微軟不僅將自己的核心產品Windows免費提供給用戶,新上臺的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充滿遠見的將公司的另一個看家產品——Office——免費在iOS以及安卓平臺上推出,以便消除用戶在不同平臺上工作的痛苦。微軟相信,他們能夠在提供免費版本的同時獲得其他方面的收入,因為在體驗過免費版本之后,部分用戶會轉而為公司的訂閱計劃付費,從而獲得更加強大的功能。
但尼萊·帕特爾(Nilay Patel )近日寫到,這種戰略面臨一個主要的挑戰。在桌面端PC上,許多服務都可以很好的運行于開放的Web上。Facebook、Periscope以及YouTube沒有動機專為Windows創建通用應用版本,因為運行于瀏覽器中的網頁版本已經能夠滿足用戶的需要。而對于如Uber以及SnaPChat這類知名移動應用來說,它們同樣不需要推出桌面版或者網頁版。一個強大而優秀的桌面端系統不再能夠吸引廣大第三方開發者的目光。Windows Mobile也遠未吸引到超越臨界數量的用戶。雞與蛋的問題仍存。
如果Windows 10能夠證明自己是一個出色的桌面級操作系統,抹消人們對于Windows 8的痛苦回憶,那么在短期內或許可以幫助公司吸引到一定數量的企業客戶。但是,長期來看,PC日薄西山的趨勢不可逆轉。很難想象,公司未來可以成功說服消費者為了“定制報表”之類的功能付費。
班尼迪克·埃文斯(Benedict Evans)是知名風投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身邊的一位投資人,他對此描述道:“消費級PC作為一種平臺肯定會日漸暗淡。雖然這一趨勢在企業用戶市場的進展要較消費市場緩慢,但也不會停止。同時,其他軟件業務模型也在悄然崛起,SaaS以及全新的生產力模型是一方面,而移動設備在性能上的提升是另一方面。這意味著無論是Office還是Windows對于企業用戶來說,其吸引力正在衰退。”
埃文斯對此總結道,微軟應該徹底認清目前的發展趨勢,從傳統軟件業務上抽身,力爭在Windows之外找到全新的機會,站穩腳跟,重獲發展動力。然而,埃文斯對Xbox的看法有失偏頗,因為電視以及連接其上的各種智能設備正代表著一種全新的計算機平臺,有望獲得爆炸性的增長。智能家居需要出色的語音以及視覺識別能力,而這些正是Kinect以及Cortana可以提供的。虛擬現實以及增強現實產品也擁有巨大潛力。長遠來看,Windows 10所能為公司帶來的最好結果就是推動人們成為Xbox以及全息眼鏡HoloLens的用戶。這對微軟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機會,甚至足以讓公司重現昔日輝煌。
■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隨著用戶尋求PC(個人電腦)的更新換代,以及AI PC的出現,機構預計2024年PC市場將恢復8%的增長。而預裝Windows 11的新款PC也將推動市場增長。但是,許多正在使用的設備可能由于無法達到微軟最新操作系統所需的硬件要求,而淪為電子垃圾。
近日,微軟官方確認,將于2025年10月14日停止對Windows 10的服務支持。根據數據機構Canalys發布最新報告,Windows 10終止服務的行為將導致2.4億臺電腦淪為電子垃圾。
Windows 10終止服務為何會導致如此眾多電腦成為電子垃圾?Canalys研究分析師Kieren Jessop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Windows 11的最低硬件要求電腦需要TPM 2.0芯片(支持安全相關功能)。而過去5年銷售的絕大多數個人電腦都有這種芯片。但大約20%的Windows安裝群沒有這種芯片,這相當于有2.4億臺無法升級到Windows 11的計算機。
刺激換機需求 卻造成更多電子垃圾
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在2021年創下新的紀錄之后,其出貨量已經連續八個季度下滑,不過機構預計該市場在2023年第四季度會有反彈。
近期,各家機構的報告皆指出,隨著經濟的逐步穩定,PC市場在2024年將迎來回暖。不論是行業需求的提升還是如AI PC的推動,都將為PC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全球第一大桌面操作系統廠商微軟已經明確表示,對Windows 10 服務支持將于2025年10月14日結束,在此之前,用戶正好有兩年時間升級硬件并安裝Windows 11。
隨著PC市場趨于穩定,用戶也準備好進入新一輪更新周期,此時Windows 11也為渠道帶來希望。Canalys的報告指出,57%的合作伙伴預計Windows 10服務終止將影響客戶在2024年的更新計劃,其中三分之一的PC預計在未來的兩年內更新。Kieren Jessop對記者預計,2024年Windows PC出貨量將比2023年增長7%,這一增長將在2025年加速至16%。
隨著用戶準備進入新一輪換機周期,微軟的Windows 11為陷入困境的個人電腦市場帶來積極影響。但Windows 10服務終止,對于用戶而言將面臨過時操作系統帶來的安全風險問題,也可能讓數億臺PC失去二次使用的機會,面臨被丟棄填埋的風險。
“Windows 10自2015年推出以來存在的時間已經夠長了,從生命周期來看,的確也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電信與互聯網分析師馬繼華對記者分析,微軟此舉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舊電腦將不可避免地面臨過時操作系統帶來的安全風險及不穩定因素。
除了安全風險之外,這些報廢設備還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電子垃圾已經成為全球公害,其中包含大量有害物質和難以降解的材料。如果這些設備被隨意丟棄或處理不當,將對土壤、水源和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威脅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
Windows 10終止服務帶來的PC換機需求也將造成更多的電腦淪為電子垃圾。近日,Canalys報告顯示,在微軟宣布Windows 10官方停止支持日期前的將近兩年時間里,大約五分之一的設備將因為與Windows 11操作系統不兼容而淪為電子垃圾,約為2.4億臺。
按照常理,Windows 10終止服務用戶可將系統升級至Windows 11,而為何會有如此眾多的電腦淪為電子垃圾呢?
Canalys表示,如果狀況良好的話,這2.4億臺PC中的大多數至少可以回收利用,但由于它們與最新支持的Windows版本不兼容,其翻新和轉售的價值會大大降低。現實情況是,無論是何種操作系統問題,廢舊PC最終被丟棄是一種常見的結果。
而記者亦注意到,目前大量的PC因為硬件不符合要求的無法升級至 Windows 11、 Windows 11市場滲透率不足或許也是造成眾多PC被報廢的原因。
用戶想要把Windows 10過渡到 Windows 11并不容易,大量的PC無法升級很大原因在于硬件不符合Windows 11的最低硬件標準。第三方機構Lansweeper的數據更是指出,約43%的電腦都無法升級Windows 11系統。Lansweeper在6萬個單位組織中測試了約2700萬臺個人電腦,其中多達42.76%沒有通過Windows 11的CPU硬件要求測試,14.66%沒有通過TPM測試。
Kieren Jessop對記者介紹,65%~70%的Windows用戶仍然使用Windows 10。在Windows 11上只有25%~30%的用戶使用。可以說,Windows 10仍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馬繼華對記者表示,Windows 11確實對硬件的要求會比較高,眾多老舊的電腦一直不能升級,在Windows 10無法正常升級至Windows 11的情況下,這些電腦可能就不太適合繼續使用了,微軟放棄Windows 10很大可能也是為了推動Windows 11市場滲透率的提升。
Kieren Jessop表示,由于多種原因,Windows 11的采用速度一直很慢,部分原因來自硬件不合規,但這主要是一個認知問題,尤其是對企業而言。Windows 11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發布的,旨在滿足混合辦公/遠程工作IT基礎設施的需求。然而,許多IT部門對升級到Windows 11猶豫不決,擔心這會破壞現有的工作流程。人們也更傾向于使用Windows 10,其被視為對Windows 7的巨大改進,而Windows 11最初被認為主要的升級在于界面外觀。不過Canalys預測,Windows 11的采用率將在2024年,尤其是2025年開始更快地增長,由于Windows10服務的終止以及微軟與Windows 11的人工智能集成。
微軟提供更新服務仍需付費 效果待觀察
目前的可持續IT資產處置(ITAD)辦法較之前多了很多。當前渠道已經擁有全面的PC翻新能力,且在不斷進步。《Canalys2023年可持續性調查》發現,39%的合作伙伴已經具備翻新和轉售二手設備的能力。
而面對大量會被淘汰的電腦,微軟也并非毫無作為。
考慮到 Windows 10與 Windows11之間存在更大的差距,Windows 10 仍然是被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微軟也正在為 Windows10 引入人工智能驅動的Copilot,并表示將進行額外投資。
雖然Windows 10的主流支持即將結束,但微軟表示將為個人用戶和企業延長付費擴展安全更新時間。
2023年12月初,微軟發表聲明稱,宣布將延長提供Windows 10安全更新的期限,一直到2028年10月,不過目前尚未公布年費率。而這種做法對于微軟來說并不陌生,之前,微軟也延長了Windows 7和Windows 8.1付費的安全更新,一直持續到2023年1月。
盡管延長支持時間可以延長不符合Windows 11要求電腦的使用壽命,但這些安全更新的成本可能會讓許多用戶退縮不前。Windows 7延長支持的計劃從第一年每臺電腦25美元開始,到第三年和最后一年每年增加到每臺100美元。如果微軟采取類似的定價結構來對Windows10的延長支持收費,那么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將是換成支持Windows 11的新電腦,這將迫使老舊電腦被淘汰。
Canalys認為,在這2.4億臺個人電腦中,有許多在未來幾年內仍可使用,但對于不再獲得微軟支持的設備來說,其需求將微乎其微,即使是IT預算很緊張的公司也會因缺乏免費和持續的安全更新望而卻步。
“這場災難將影響數億Windows 10用戶,他們最終將被迫購買新的‘兼容’硬件。”一位海外網友在微軟官方博客中對Windows 10終止服務的消息下留言道。
隨著對Windows 10服務支持的終止,由此造成的電子垃圾的規模日益增多。在Canalys看來,設備和操作系統(OS)廠商都有責任最大化延長產品的可用壽命。為了促進循環經濟,OEM必須在設計時考慮耐用性、修復性和回收性。而操作系統廠商則必須確保這些設備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可運行性和安全性。這些努力的集合可以為終端用戶、合作伙伴和ITAD(IT資產處置)專家提供支持,確保設備不會過早被丟棄,而是可以通過修理、重新部署、翻新和轉售獲得第二次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從政策層面來看,歐盟立法者已經面向歐洲市場銷售的所有智能手機和平板提出了一些嚴格的要求,監管機構建議手機供應商應為其設備提供至少五年的安全更新和三年的操作系統更新,可以預料,在這種要求下,手機將成為超級耐用品,換機周期也將變長。
Canalys表示,盡管歐盟即將實施一項法規,要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在設備發布后的一定時間內提供功能和安全更新的服務,但目前的PC市場還沒有相關的法規來推動這種變革。與此同時,對于讓科技行業長期令人擔憂的電子垃圾問題,跨行業合作可能是唯一的解決方案。